多倫多總教區在紅色及灰色封鎖級別下的防疫措施安排 (更新2021年3月12日)

圖片:Archdiocese of Toronto

【鹽與光傳媒訊】2021年3月12日,多倫多總教區總主教多默‧哥連士樞機(Cardinal Thomas Collins)發出聲明表示,今天較早時候,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宣布改變目前在灰色封鎖級別下的地區對宗教場所的限制。由3月15日(星期一)起,在多倫多及皮爾區的堂區從現時室內限制10人的上限,更改為教堂內可容納人數為總數的上限的15%,這是一個明顯的改進。

一星期前,多倫多總教區發起了 “A Place to Worship” (敬禮之地)運動,邀請信徒聯繫其省議會議員,要求採取公平的方式去平衡對宗教場所的限制。 結果收到超過13,000封請願信,其中80%是在呼籲後48小時內發出。哥連士樞機感謝所有參加這項運動的人。

鑑於今天的公告,哥連士樞機已要求這些地區的堂區最早在2021年3月15日(星期一),且不遲於3月18日(星期四)在根據教區及省政府的安全指引下恢復公開彌撒。請大家與您的堂區聯絡查詢詳情。

按此閱覽英語聲明全文

多倫多各天主教華人堂區疫情下重開資訊
(更新:2021年3月12日)

早前,2021年2月19日,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宣布最新防疫措施安排,約克區將在2021年2月22日調整至紅色封鎖級別,多倫多和皮爾地區則繼續實施居家令至3月8日。因此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也作出相應的安排。

在紅色封鎖級別中的地區(York, Durham, Simcoe 及 Orangeville)措施安排如下:

  • 在堂區舉行禮儀及聖事(包括彌撒、婚配、殯葬、修和聖事)的容納人數為總數上限的30%,並要遵守安省的防疫措施規定;
  • 目前,不得在堂區禮堂或其他教堂內的地方舉行任何集會,除了那些被視為「必須」的服務,但這些會議應限於10人,並確保所有人遵守適當的健康和安全措施(使用口罩,洗手液,社交距離等等)。應盡量以網上會議代替面對面的會議。
  • 堂區辦事處應回到「防疫第二階段」的有限運作。
  • 正如總主教多默‧哥連士樞機先前所說:「在允許恢復公開彌撒的地區,堂區應盡一切努力,在主任司鐸的指引下,盡快安排舉行公開彌撒,並安全地進行。」

有關其他措施,請與您所屬的堂區查詢。

此外,哥連士樞機表示他深知這對於神職人員,牧民團隊和堂區教友來說是一個極具挑戰性和困難的局面。 他鼓勵大家必須銘記我們的首要關切的是愛我們的鄰人,我們要在這疫症大流行期間減少Covid-19新冠病毒的傳播。教區將繼續為大家提供相關的信息。

資料來源: 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

教廷公布疫情期間的聖週禮儀規則

2021年2月17日,教廷禮儀及聖事部向全球主教和各國主教團寄發了一封由部長薩拉(Robert Sarah)樞機和秘書長羅奇(Arthur Roche)總主教署名的公函。該公函為全球各地方教會提供了在疫情大流行期間聖週禮儀應守的規則,同時指出該部會於2020年3月25日頒布的《在新冠疫情時期》(In tempo di Covid-19)法令仍然有效。

四旬期資訊

社交媒體上的的禮儀活動

公函首先指出:

– 在疫情大流行期間,社交媒體的使用非常有利於牧者為其服務的天主子民的支持與關懷。
– 為慶祝聖週禮儀,建議優先使用在媒體上傳播的由主教主禮的禮儀活動。
– 鼓勵無法親身參與所屬堂區慶典的信友跟隨教區的禮儀慶祝。
– 在所有慶典活動中,都必須與主教團保持一致。

隨後,公函重申該部會於2020年3月25日頒布的《在新冠疫情時期》法令仍然有效。

聖枝主日的禮儀

關於「聖枝主日」的禮儀,公函指出:

– 如去年頒布的法令所述,聖枝主日的禮儀必須在神聖建築物內舉行。
– 在主教座堂內舉行的禮儀應使用《羅馬彌撒經書》第二式;
– 在堂區聖堂及其它地方舉行的禮儀則使用第三式。
– 在祝聖聖油彌撒方面,各地主教團可按照本國的現況作出延期與否的指示。必要時,可以將聖油彌撒移到另一個更合適的日子舉行,但必須有主教、神父和信友代表參加。

聖週四主的晚餐彌撒

– 關於聖週四舉行「主的晚餐彌撒」禮儀中,本就是「選擇性」舉行的濯足禮,予以省略。
– 彌撒結束時的聖體遊行也將省略,至聖聖體將保存在聖體龕內。
– 司鐸獲准破例可在沒有天主子民參與的情況下,於適當的場所舉行彌撒。

聖週五主受難日

– 在聖週五「主受難日」的隆重祈禱禮儀中,主教有責任為「迷惘的人、病人和亡者」增加一個特別祈禱意向。
– 朝拜十字架禮也有所調整,根據去年法令的指示:唯有主祭能親吻十字苦像。

復活前夕守夜禮

關於復活前夕守夜禮,公函明示:

– 只能在主教座堂和堂區聖堂舉行;
– 聖洗禮儀部分僅維持重宣聖洗誓願。

公函最後表示,採取這些措施是為了在遵守公共利益和公共衛生的前提下,確保我們教會團體以最有效的方式慶祝逾越奧跡。

教宗方濟各和本篤十六世都接受了疫苗注射

圖片:Vatican Media

梵蒂岡城國在疫苗運抵後,於1月13日上午開始接種疫苗。教宗方濟各和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也於隔天14日接受了第一劑疫苗注射。

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我可以確認,在梵蒂岡城國疫苗接種計劃的範圍内,教宗方濟各和榮休教宗都被注射了第一劑新冠病毒疫苗。」

數日前,教宗方濟各在接受意大利電視台第5頻道的訪談中已經宣布,他會在這個星期接受疫苗注射。本篤十六世的私人秘書甘斯魏主教也曾證實,榮休教宗將會接受疫苗注射。

值得一提的是,教宗方濟各在上述訪談中稱,接種疫苗「是道德行為。因為你拿你的健康、你的生命當賭注,也拿別人的生命當賭注」。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世界需要團結和兄弟友愛,如此才能戰勝危機

「為共同戰勝新冠疫情導致的世界危機,我們就應更加團結、更接近受苦的人、感到彼此皆為兄弟姐妹。」

教宗方濟各在接受意大利電視台第五頻道的訪談中表達了上述思想,並强調「在走出危機時絕不能像從前那樣。我們如果不是變得更好,就會變得更糟。我們應檢視一切」。

兒童忍飢挨餓和無法上學的悲慘情況

教宗首先列舉了世界上許多交戰地區的兒童忍飢挨餓和無法上學的悲慘情況,强調「聯合國的有關統計駭人聽聞」。教宗警告說:「如果我們在走出危機時沒有看到這些情況,走出危機將是另一次失敗。情況將會更惡劣。我們應注視這兩個問題:兒童和戰爭。」

關於疫苗接種

在回答關於疫苗接種的問題時,教宗表示:「我認為從道義上來說,人人都應接種疫苗。這並非一個選項,而是道德行為。因為你拿你的健康、你的生命當賭注,也拿別人的生命當賭注。」教宗解釋說:「梵蒂岡不久後將開始注射疫苗,我為此也已登記報名。現在是思考『我們』的時期,應把『我』刪除一段時間。」

冷漠

談到冷漠,教宗重申:「冷漠摧殘我們,因為它使我們疏遠。相反地,關懷才是打算走出危機的關鍵詞。如果沒有團結和關懷,在國家内部也會造成社會緊張局勢。」

教會内及政治生活的領導階層

接著,教宗談到教會内及政治生活的領導階層。他說:「此時整個領導階層沒有權利說『我』,該當說『我們』,應在危機面前尋求團結。」

教宗再次强烈表示:「此時一個從政者、一個牧人、一個基督徒、一個天主教徒,即使是主教和司鐸,若沒有能力說『我們』,卻只説『我』,在當前的情況下他就不能勝任。」教宗的建議是:「生活上的意見衝突是必要的,但衝突在此時應『休假』,給國家、教會和社會的團結騰出空間。」

教宗指出:「疫情大流行造成的危機使丟棄文化更為强烈,最弱小者,包括窮人、移民和年長者被邊緣化。」

墮胎

教宗特別提到墮胎的悲劇,將那些不願意要的兒童丟棄。教宗告誡說:「墮胎的問題不是宗教問題,卻首先是人的問題,人的道德問題,然後才是宗教問題。這是一個無神論者也該以他的認識來解決的問題。」教宗問道:「難道為解決一個問題,任何一個問題,就該消除一個人的生命嗎?難道為解決一個問題,就該雇傭一個兇手嗎?」

美國國會大廈衝擊事件

教宗也對美國國會大廈遭衝擊事件作出評論。他坦承:「鑒於美國人民紀律嚴明,又有成熟的民主,這個事件讓我感到驚訝。」教宗譴責了暴行,指出該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在疫情時期出入受限制的生活

對於在疫情時期出入受限制的每日生活,教宗坦承感到自己被「關入籠中」。他談到為避免人群聚集取消了他的牧靈訪問,並希望伊拉克的訪問能成行。教宗說:「我在這段時期把更多的時間用來祈禱,透過電話與人交談,同時强調某些時刻對他是多麽重要,例如去年3月27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祈禱時刻。祈禱是愛所有人的表達,也讓人看到互相幫助的新道路。」

信靠上主

教宗對信靠上主分享了他的反省,表明信德首先是個「恩典」,「你、我和任何人都無法憑著自己的力量有信德:信德是上主賜給我們的恩典,是不能買到的」。然後,他提到《申命記》的一段話,勉勵衆人呼求「天主的親近」。這個親近是「我們在信德上必須懇求的恩典」。

教宗最後祈願:「在這新的一年不再有被丟棄的人,不再有自私的行為,讓團結勝過衝突。」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聖座:確保人人有機會接種疫苗,此乃攸關正義的問題

「新冠疫苗是個公共產品,必須以公正又平等的方式提供給所有的人,而且要優先供應給最需要施打疫苗的群體。」梵蒂岡應對新冠疫情委員會和宗座生命科學院在一份聯合文件中如此表示,並強調了疫苗在抗擊疫情上扮演的必要角色。

這份聯合文件響應了教宗方濟各2020年的聖誕文告,呼籲世界領導人抵抗「疫苗民族主義」的誘惑,懇請各國和企業互相合作,而非彼此競爭。教宗於去年12月25日指出,為了使疫苗「大放光彩,帶給全世界希望,必須讓人人都有機會接種疫苗」。

為了應對這場全球性危機帶來的挑戰,正義、團結和融合是應當依循的準則。聖父教宗去年8月19日在公開接見活動中表明,那些「有益於接納受排斥者、提升卑微者、促進公益和照料受造界」的企業,應得到積極的評價。因此,與教會社會訓導的原則相關的廣闊視野,乃是必不可少的指南針,諸如「人性尊嚴、優先關切窮人、團結互助、輔助原則、公眾利益、守護共同的家園、正義,以及財物共享」。

此外,在施打疫苗方面,不僅要考慮它的最終結果,更要把它的「生命循環」列入考量。這歷程的第一步驟關乎研究和製作。這個問題涉及在研發疫苗時使用的生物材料。文件寫道,「那些可取得的信息顯示出,只有若干即將獲准的疫苗,在它進程的最初階段使用了幾十年前自願墮胎胚胎的細胞株,而其它疫苗只有在實驗室內測試的特定階段有限度地使用了這些細胞株」。

宗座生命科學院引用了2005年及2017年分別發表的兩份公告。第二份公告中排除了「今天使用這些疫苗的人和主動實施墮胎的人之間在道德上的顯著合作」。因此,新問世的文件表示,「在確知訴諸於這類型的疫苗並不代表與自願墮胎合作的情況下,能夠運用所有在臨床上建議的這些疫苗。再者,眾人一方面有義務敦促每個疫苗的準備階段都與可能來自墮胎的材料毫無關聯,另一方面則有接種疫苗的道德責任,以免兒童和大眾面臨重大的健康風險」。

疫苗也涉及專利的問題,因為疫苗不是自然資源,而是「人類知識創造的發明」。文件強調,有鑒於疫苗的作用,疫苗很適合被詮釋為「人人都有機會取得的產品,依照財物共享的原則,沒有任何歧視;教宗方濟各也提到過這一點」。誠如教宗在聖誕文告中所言:「我們也不能讓根深蒂固的個人主義病毒勝過我們,使我們對其他弟兄姊妹的苦難無動於衷。……不能把市場和研發專利的法則放在愛和人類健康的法則之上。」

梵蒂岡應對新冠疫情委員會和宗座生命科學院的公告表示,「在醫藥和治療的領域裡,以商業盤剝作為唯一目標的做法,在倫理上是無法接受的。在醫藥方面的投資必須在人類團結互助內找到它們更深層的意義」。務必分辨出「適當的體系來促進透明化與合作,而非對抗和競爭」。我們必須克服各種形式的「疫苗民族主義」,它與多個國家試圖「在最短的時間內為本國取得疫苗」有關。疫苗的工業生產可以成為「國家、醫藥公司和其它組織之間彼此合作的行動」。

經歷了實驗階段後,另一個關鍵的步驟是有關當局在緊急狀態下核准疫苗,「同意讓疫苗投入市場,在許多國家內使用」。「務必協調所需的種種程序,以達成這個目標,促進各主管機關之間的合作」。在施打疫苗方面,梵蒂岡新冠疫情委員會和宗座生命科學院支持的立場是讓那些「為公益效勞的專業群體」優先接種,「尤其是醫護人員,以及因必要的服務而一定要與大眾接觸的從業人員(如學校、公共安全部門),最脆弱的群體(如年長者和特殊症狀的病患)」。文件表明,這項標準並不適用於所有的處境。舉例來說,「在風險相同的群體內確立優先順序,仍是一個灰色地帶」。

疫苗的配送也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以期人人都有機會接種。應當制定一個配送計劃,考慮到在難以送達的地區可能會在後勤和組織方面遇到的各種阻礙(包括冷鍊、運輸、醫護人員和新科技的應用等等),並為解決這些困難進行所需的合作。世界衛生組織始終是個「重要的參照點」,雖然「該組織的多個層面表現出其不足和問題,有待加強和改善」。

關於接種疫苗的道德責任,梵蒂岡新冠疫情委員會和宗座生命科學院重申,這議題蘊藏著「個人健康與大眾健康之間的關係,展現出彼此的緊密依存」。拒絕接種疫苗也會對他人構成危險。另一方面,「染病也會增加住院的風險,導致醫療體系負荷過重,最終可能會崩潰,如同這次疫情期間許多國家此刻發生的情況那樣,阻礙病患就醫,給資源短缺的人再次帶來沉痛的打擊。

聖座呼籲為所有的人,尤其是最脆弱的人,提供安全、有效又平價的疫苗,讓疫苗得以公平分配。這些優先考量的要點能確保人人得到治療,而且把地方的處境「列入考量,予以重視」。文件寫道:「我們的目標是要發展多種資源來協助地方教會,為地方團體準備這次疫苗接種行動和處理的規則。」教會為「世界的痊癒」效力,在世界各地高聲疾呼,「發言、呼籲並貢獻己力,以確保我們的全球大家庭,特別是最脆弱的人,有機會得到疫苗和優質的治療」。

宗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部長圖爾克森樞機感謝「科學界在破紀錄的短時間內研發出疫苗」。「現在輪到我們要保障人人都有機會接種,尤其是最脆弱的人。這是攸關正義的問題」。「我們必須再次展現出我們同屬一個人類大家庭」。宗座生命科學院主席帕利亞總主教強調,新冠疫情凸顯了「人類互相依存」的關係。「我們和新冠疫情委員會一起與許多夥伴提出人類大家庭能從中學習的教訓,並發展風險與團結互助的倫理,好能保護社會中最弱小的群體」。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廷教義部發布「有關接種若干新冠病毒疫苗的道德性」公告

「在新冠疫苗的研發和製作過程中,使用了來自於墮胎胚胎的細胞株。施打這樣的新冠疫苗在道德上是可以接受的」。正值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當製作疫苗所使用的細胞是從墮胎中取得的時候,人們要明確意識到訴諸於這些疫苗並不意味著與墮胎的正式合作,便可以使用所有在臨床上承認它安全又有效的疫苗」。

教廷教義部在一份公告中如此表示。這份公告的簽署人為教義部部長拉達里亞(Luis Ladaria)樞機和秘書長莫蘭迪(Giacomo Morandi)總主教;教宗方濟各已於今年12月17日明示批准公告。

在教義部公布這份文件之際,許多國家正在準備實施疫苗接種運動。有鑒於針對這個議題的爭論,浮現出若干疑惑和問題,教義部藉由權威性的發言加以釐清。這份「有關接種若干新冠病毒疫苗的道德性」的公告,提及三個關於同一主題的意見:

-第一個是宗座生命科學院2005年的文件;

-第二個是聖座教義部2008年的《人性尊嚴》訓令;

-第三個是宗座生命科學院2017年的新公告。

教義部的用意不在於評價現有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這屬於藥物研究人員和醫藥機構的職權範圍。該部門關注的是道德層面,因為某些疫苗在研發過程中使用了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非自然流產的兩個胚胎中組織的細胞株。

《人性尊嚴》訓令

本篤十六世教宗所批准的《人性尊嚴》訓令 (《位格的尊嚴》)明確指示,「會有不同的責任程度」,因為「對使用不道德來源細胞株的組織而言,決定使用這類細胞株的人的責任,與對這個決定沒有機會發聲的人不相同」(35號)。因此,今天發表的公告引用了2008年的訓令,並指出基於種種原因,得不到任何「在倫理上無可指摘」的新冠疫苗,那麼接種那些使用了墮胎胚胎細胞株的疫苗,「在道德上就是可接受的」。

教義部表示,之所以授予許可,是因為我們正處於新冠病毒「蔓延等嚴峻的危險中,否則重症的因子就會無法控制」;而且對於接種疫苗的人來說,與墮胎之惡配合的關係「遙遠」,在道德方面「沒有強制要求」加以避免的義務。為此,聖座教義部澄清,人們應當謹記,在接種疫苗的情況下,「當製作疫苗所使用的細胞是從墮胎中取得的時候,人們要明確意識到訴諸於這些疫苗並不意味著與墮胎的正式合作,便可以使用所有在臨床上承認它安全又有效的疫苗」。

在特殊條件下使用這疫苗,不會使墮胎行為合法化

再者,教義部也表明,「在特殊條件下使用這類型的疫苗固然合情合理,但這本身並不會使得墮胎行為,包括間接墮胎的行為成為合法的,而是為訴諸於墮胎的行為提出相反的預設立場。這甚至也不該牽扯到在道德上准許使用墮胎胚胎的細胞株。事實上,這份公告是在呼籲醫藥公司和政府衛生部門製造、核准、分配並提供在道德上可接受的疫苗,而不造成良心問題。」

疫苗必須是自願接種

然而,教義部一方面指出,「疫苗接種就法規而言並非道德義務,所以它必須是自願接種」;另一方面,教義部也強調追求公眾福祉的責任。由於「沒有其它遏止疫情的方法,或者毫無預防傳染病的途徑」,這公眾福祉「能要求實行免疫接種,尤其是為了保護最弱小者和暴露於危險中的人」。至於那些出於良心原因、拒絕一切由墮胎胚胎細胞株製作而成的疫苗的人,他們必須採取措施,藉由其它預防途徑和適當舉措,以免成為傳播感染性因子的載體。這麼做,是為了避免「最容易受到傷害的人面臨任何健康風險」。

對最貧困的國家的道德義務

教義部最後強調,確保「最貧困的國家也能獲得平價、有效且在倫理上可接受的疫苗」乃是一項「道德義務」。這是因為得不到接種疫苗的機會,「恐怕會形成另一個歧視和不公義的理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位格的尊嚴》訓令
(35)

當研究者使用違反道德來源的「生物材料」,不管這些生物材料是來自他們的研究中心,或是由買賣取得,都會引發不同的情況。《生命的恩賜》訓令所制定的基本原則,在這些情況下必須要被遵守:「人類胚胎和胎兒的屍體,不論是否由於墮胎致死,都必須像其他人的屍體一樣受到尊重。尤其在未經證實死亡以及未經其父母或母親同意時,均不得切除肢體或解剖。此外,尤應確保道德需要,避免蓄意合謀墮胎,引起惡表。」

在這點上,由一些倫理委員會成員制定的「獨立原則」是不足為據的。根據這項原則,製造胚胎、冷凍胚胎和導致胚胎死亡的人,以及從事研究死亡胚胎的人,只要兩者區分清楚,僅使用來源違反道德的「生物材料」,是合符道德的。當有人說他不贊成其他人犯下不正義的罪,但同時卻接受自己使用他人用不正義方式得來的生物材料,「獨立原則」已經不足以避免這種矛盾的立場。當不道德的行為被規定衛生保健和科學研究的法律認可時,吾人有必要與這種系統罪惡的一面保持距離,以避免給人默認,或暗自接受這種嚴重不正義行為的印象。若表面上接受,也會在某些醫療界或政治界中助長冷漠的風氣,不然就是代表同意。

有時,有人提出反對聲音,指出上面所說的參與研究的善心人士要有責任主動反對所有在醫界違反道德的行為,這是過度擴張他們的倫理責任。但事實上,避免與罪惡醜事合作,這責任與他們每日的專業表現相關。這些表現必須有著正直的態度,極力反對嚴重不公義的法律,並為生命的價值作見證。這裡有必要提出,即便研究者和凡是參與人工生殖或墮胎者的行為之間沒有緊密的關連,或是與人工生殖中心沒有事先達成協議,人們都有責任拒絕使用「生物材料」。這種責任源自於在他們本身的研究領域中,絕對不能參與嚴重不正義但卻合法的情況中,同時也要清楚地肯定人類生命的價值。因此,上述的獨立原則雖有必要,但倫理上不足為據。

當然,一般狀況下,會有不同的責任程度。有時或許以道德上相稱的嚴重理由為使用「生物材料」辯護。例如孩子的健康有問題時,可能會允許父母使用由違反道德來源的細胞株所發展的疫苗,只是心裡必須明白,每個人有責任表達自己並不同意,同時也必須要求他們的醫療保健系統取得其他種類的疫苗。再者,對使用不道德來源細胞株的組織而言,決定使用這類細胞株的人的責任,與對這個決定沒有機會發聲的人不相同。

在當前這種急迫的背景下,需要為保護生命來喚起大眾的良心,要提醒醫療衛生界的人們:「他們的責任大大地加重了。其最深的激勵及最強的支持來自醫護界固有及無可爭議的倫理幅度,這倫理幅度也早已由古老但仍十分適切的『醫師誓言』所承認,這誓言要求每一位醫師承諾,絕對尊重人類的生命及生命的神聖。」

相關節目:

多倫多天主教華人堂區在疫情下的聖誕禮儀安排

【鹽與光傳媒訊】2020年12 月 14 日起,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應安省政府的防疫措施而下令在灰色疫區的堂區需要所有公開彌撒。聖誕節臨近,因此多倫多總主教多默‧哥連士樞機(Cardinal Thomas Collins) 在 12 月 17 日提出了兩個牧靈建議去彌補失去公開彌撒的遺憾:

1.在可能情況下,總主教鼓勵堂區攝製彌撒直播,特別是聖誕彌撒。(按此收看網上彌撒)

2.總主教在牧函中提醒我們祈禱和朝拜聖體的重要性。網上彌撒固然能夠堅強我們的信仰,但共融聖事卻是彌撒的最高峯;網上彌撒在這方面還是有點欠缺。有見及此,總主教提議我們在安全範圍下並於聖誕前夕12月24日,下午3時起和聖誕日在聖堂內,在遵守人數限制下,送聖體給教友。

以下是多倫多各華人堂區的安排:

【中華殉道聖人堂】

2020 年 12 月 24 日

恭領聖體
(請預先在堂區網上登記,領聖體教友人數上限 8 人, 每 20 分鐘一組)
下午3時至下午7時

聖誕前夕國語彌撒 網上播放
晚上10時

聖誕子夜彌撒 網上直播
凌晨12時

2020年12 月 25 日

聖誕粵語彌撒 網上直播
上午9時30分

聖誕國語彌撒 網上直播
上午11時

恭領聖體
(請預先在堂區網上登記,領聖體教友人數上限 8 人, 每 20 分鐘一組)
下午1時 至5時

按此查看中華殉道聖人堂其他彌撒時間

【天主教救世主堂】

天主教救世主堂將於聖誕節及新年舉辦現場直播感恩祭,彌撒將由龍國雄神父主禮。收看請到天主救世主堂Facebook網頁: https://www.facebook.com/sotwccc

2020年12月24日

恭領聖體
(照安全準則下,即聖堂內最多可容納10人)
下午5時至晚上9時開放,讓準備好心靈的教友,進聖堂實領聖體。

聖誕子夜彌撒  網上直播
晚上10時

2020年12月25日

聖誕節日間感恩祭 網上直播
早上10時30分

按此查看天主教救世主堂其他彌撒時間

【天主教聖曹桂英堂】

2020年12 月 24 日

聖誕子夜彌撒 (粵語 & 國語) 網上直播
晚上 9 時

2020年12 月 25 日
上午10時  (粵語 & 國語) 網上直播

按此查看天主教聖曹桂英堂其他彌撒時間

【嘉模聖母堂】

2020年12月24日

恭領聖體
(照安全準則下,即聖堂內最多可容納10人)
下午3時至6時

聖誕子時彌撒 網上直播
晚上9時

2020年12月25日

聖誕節日間彌撒 網上直播
上午11時

恭領聖體
(照安全準則下,即聖堂內最多可容納10人)
中午12時至下午3時

按此查看嘉模聖母堂其他彌撒時間

資料來源:
中華殉道聖人堂
天主教救世主堂
天主教聖曹桂英堂
多倫多嘉模聖母堂

天主教香港教區宗座署理湯漢樞機聖誕賀辭2020

各位朋友:

2020年是艱苦的一年。因為疫情,大家必須保持社交距離,影響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互動方式,影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被動的等待疫情過去並不恰當。在這個數碼文化的年代,我們必須運用嶄新的思維方法應對。數碼年代的空間、語言、習慣等概念正在轉化我們,特別是年青的一代。我們必須善用資訊科技面對挑戰,與其他人保持聯繫。

聖誕節提醒我們「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若1:14)。天主用之不竭的恩寵,激發人心中崇高的願望,推動平等友愛。

天主的愛,讓人通過對話,締造和平團結,更讓人關注整個大地的創造。

為了防範疫症傳播,戴上口罩,已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在口罩背後的,仍然是我們的兄弟姊妹。口罩儘管遮擋了臉上的笑容,但不會阻擋我們對其他人的關懷。

聖誕期間,大家不要忘記聯絡一下朋友、家人,從心出發,祝福他們常懷平安喜樂。

我們不知道艱苦的抗疫日子要到何時才結束,但是,倚仗上主的恩寵,大家互相扶持,一定可以走出陰霾。

願上主的愛與平安與大家同在。聖誕快樂!新年進步!

Dear friends,

The year 2020 has been a difficult one.  The pandemic social distancing regulations have changed how we interact and relate to each other.  All these interfered with our daily lives.

Waiting for the pandemic to be over is too passive.  We must adopt a new way of thinking and acting in the context of the digital culture.  The concepts of space, language and behaviour are transforming us, particularly among the younger generation.  We have to face all the challenges and make good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to have contact with other people.

Christmas recalls “the Word became flesh and dwelt among us” (John 1:14).  God’s inexhaustible grace stimulates every heart with sublime ideas of equality and friendship.  His grace calls for a commitment to peace-making and a dialogue of solidarity across all nations. It also calls for a universal concern for creation.

To wear a mask because of caution is now a fact of our daily lives.  And behind the mask is the face of a brother or sister.  While smiles on the face may be blocked by the mask, the care from our heart is never blocked.  Therefore, this Christmas, don’t forget to reach out to friends and the family, and wish them peace and joy from our caring heart.

We do not know how long this difficult pandemic days will last.  With God’s grace, we will sail through the rough waters.  Let us stand by each other.

May the Love and Peace of the Lord be with you always!  Merry Christmas and Blessed New Year!

來源:香港天主教社會傳播處

教宗公開接見:落實輔助原則和聆聽弱小者,方能走出危機

圖片:Vatican Meida

「在醫治社會的進程中,人人蒙召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2020年9月23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稱之為「走出當前困境的道路,眼前的危機攸關醫療衛生、社會、政治和經濟。為了促進民眾參與治療及重生的工程,每個人都該獲得適當的資源。然而,許多人往往無法參與重建公益的事務,因為他們遭到邊緣化、被排斥或受到忽視;某些社會群體無法貢獻己力,因為他們在經濟或政治方面難以喘息。在某些社會裡,很多人不能自由地表達自己的信仰和價值觀。在其它地方,尤其是在西方世界,很多人自行壓抑自己的道德或宗教理念。但是,這樣無法走出困境,或者無論如何,不能更好地走出來。」

回顧歷史,教宗表示:「在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後,庇護十一世教宗闡明,為能真正地重建,輔助原則至關重要。這是一種由雙重動力所推動的社會原則:一是由上往下,二是由下往上。國家等社會的最高階層,以及中低階層都必須參與其中。個人、家庭、協會、企業、所有中間團體,以及教會,都極為關鍵。而今,原住民的聲音、文化和世界觀,並未列入考量,忽視輔助原則的情況有如病毒一般散播開來。」

教宗說:「讓我們想想各國提供的大規模金融援助。它們多聆聽大型金融公司,而非人民或那些推動實體經濟的人。它們多聆聽跨國公司,而非社會運動。它們多聆聽有權勢的人,而非弱小者。這不是人性之路,不是耶穌教導我們的道路,沒有落實輔助原則。如此一來,人們無法在自己的救贖上扮演主要角色。或者,我們也想想治療病毒的方式:它們多聆聽大型製藥公司,而非在第一線的醫院或難民營服務的醫護人員。這不是一條好的道路。人人都該受到聆聽,不論他身處高位,或是位於基層。」

為能更好地走出危機,教宗指示了一條好的道路,即:「該當落實輔助原則,尊重每個人,特別是弱小者的自主權和創造力。團結之路需要輔助原則,因為缺乏社會的參與,少了中間團體的貢獻,就沒有真正的團結互助。」教宗列舉的中間團體包括:家庭、協會、合作社、小型企業,以及各種民間社團。「這種參與有助於預防並糾正全球化和國家行動的某些負面狀況,如同在治療全球疫情受害者時也發生的那樣。『基層』的這些貢獻理當受到鼓勵」。

走出危機,意味著改變,而且是人人做出真正的改變。教宗籲請眾人建設一個地方層級與全球層面互相充實的未來,讓少數群體的美好與富饒能在其中綻放光彩,較富裕的人能為較貧困的人服務。

教宗接著談到在封城期間民眾自發性的掌聲。教宗說:「那是給醫生、護士的掌聲,作為鼓勵和希望的記號。很多人冒著生命危險,很多人獻出了生命。讓我們把這掌聲也送給社會團體的每個成員,送給大家,送給每個人,致以他們的寶貴貢獻,無論這貢獻是多麼微小。」

教宗也邀請眾人向「被丟棄的人」獻上掌聲,諸如年長者、兒童和殘疾人士;我們也要向勞工,以及所有提供服務的人獻上掌聲。

在掌聲之外,人們也要勇敢地懷抱希望和遠大夢想。教宗最後勉勵說:「我們別試圖重建過去,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新的事物在等待我們。上主許諾說:『我將更新一切。』讓我們鼓勵彼此夢想遠大,追求這些理想,別試圖重建過去,尤其是那汙穢不堪、早已病態的部分。」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以默觀和關懷的態度成為生命和地球的守護者

圖片:Vatican Media

2020年9月16日,教宗方濟各於在梵蒂岡城的聖達瑪索庭院,舉行例行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繼續他的「治癒世界」要理講授,他從教會的社會訓導來闡釋如何應對新冠病毒疫情危機。教宗強調,默觀和關懷這兩種態度顯示出糾正和重新平衡人類與受造物關係的方式。

教宗強調:「為了克服疫情大流行,人類必須彼此照顧和彼此關懷。我們必須支持那些照顧脆弱者、病人和年長者的人,因為,他們在當今社會中起著重要作用,雖然他們常常得不到表揚和應有的酬報。」教宗繼續說:「我們也必須照顧我們的共同家園。所有的生活方式都是相互關聯的,我們的健康依賴於天主創造並委托與我們的生態系統。」

教宗說:「對濫用我們共同家園最好的解藥是默觀,如果沒有默觀,就很容易淪為不平衡和絕對人類中心主義的犧牲品,這種思想過度重視我們人類的角色,把我們人類定位為所有其它受造物的絕對統治者。」

教宗解釋說:「對聖經關於創造的曲解造成了這種誤解,因而導致對地球的剝削,以至於使其窒息。我們自以為我們處於中心地位,聲稱擁有天主的家;因此,我們破壞了祂創造的和諧,我們變成了掠奪者,忘記了我們是生命守護者的使命。」

教宗接著指出:「地球需要我們經營才適合生活,但絕不能剝削地球。相反地,我們的任務是照顧我們的共同家園。我們最貧窮的弟兄姐妹和大地母親正為我們造成的破壞和不公正而哀嚎,他們哀求我們要改變路徑。」因此,教宗強調:「重新找回默觀的面向很重要。當我們這樣做時,人們就會發現天主賜予我們事物的内在價值。」

教宗繼續解釋:「那些懂得默觀的人,將更容易著手改變導致退化和損害健康的因素。他們將努力教育並推動新的生產和消費習慣,為新的經濟增長模式作出貢獻,好能確保尊重我們的共同家園。」

教宗最後在結束要理講授時強調:「所有人都能在關懷受造物方面發揮作用。我們每個人都能而且必須成為共同家園的守護者,能夠因天主的受造物而讚美天主,並能夠默觀和保護它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