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四週 星期六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若7:40-53

群眾中有些人聽了這些話,便說:「這人真是那位先知。」另有些人說:「這人是默西亞。」但也有人說:「難道默西亞能來自加里肋亞嗎?經上不是說:默西亞要出自達味的後裔,來自達味出生的村莊白冷嗎?」因此,為了耶穌的緣故,在群眾中起了紛爭。他們中有些人願捉拿祂,但誰也沒有向祂下手。差役回到司祭長和法利塞人那裡;司祭長法利塞人問他們說:「為什麼你們沒有把祂帶來?」差役回答說:「從來沒有一個人如此講話,像這人講話一樣。」法利塞人遂向他們說:「難道你們也受了煽惑嗎?首長中或法利塞人中,難道有人信仰了祂嗎?但是,這些不明白法律的群眾,是可詛咒的!」他們中有一個,即先前曾來到耶穌那裏的尼苛德摩,遂向他們說:「如果不先聽取人的口供,和查明祂所做的事,難道我們的法律就許定祂的罪麼?」他們回答他說:「難道你也是出自加里肋亞麼?你去查考,你就能知道:從加里肋亞不會出先知的。」然後,他們就各自回家去了。

反省

《聆聽與善言》

今天的福音中,司祭長和法利塞人派差役去捉拿耶穌時,就會期待他們服從。所以當差役們沒有向耶穌動手時就被司祭長和法利塞人質疑和威脅。在聖經中,很多人和耶穌接觸了之後生命就會有所改變,差役們也不例外。他們原來是被動的服從命令,可是一旦聽了耶穌的話,便無法繼續服從命令,反而勇敢的向長上反應他們所體會的,「從來沒有一個人如此講話,像這人講話一樣」。雖然福音中沒有提到差役從耶穌那裡聽到什麼,可是我們能肯定的是,祂的話啟發他們思考,教導並允許他們按照良心行動,也給他們力量面對愛顛倒是非的權威。我們想一想,耶穌哪些話語會影響我們的決定?為我們開拓一個新方向?我們有去跟從嗎?

主耶穌,請教我們聆聽祢的話並學習講啟發人的話。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光亮之地」馬耳他等待教宗來訪

按此閱覽詳情

位於歐洲最南端的國家馬耳他正準備著迎接第三位來訪的教宗。教宗方濟各將於4月2日至3日訪問這個國家。在他之前,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於1990年和2001年、本篤十六世教宗於2010年曾訪問過馬耳他。教宗方濟各熱切期盼進行本次訪問,他原定於2020年5月成行,卻因新冠疫情的緣故而延遲。再者,由於烏克蘭戰爭和許多難民不斷逃離轟炸的情況,這次行程難免會觸及相關議題。

教宗方濟各3月30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親口稱馬耳他為「光亮的土地」,因為那裡「接納了許多尋求尋找庇護的弟兄姊妹」。接納的主題也體現在此行的徽標上,即:兩千年前聖保祿在前往羅馬的途中遭遇船難,登陸馬耳他島,一雙接納近人的手由此伸出。教宗也表示,此行是“走到福音宣講的泉源的機會”。

教宗方濟各將於4月2日週六早上10點左右抵達馬耳他國際機場,在那裡接受歡迎儀式後,將前往位於首都瓦萊塔的總統府,禮貌拜會馬耳他共和國總統維拉(George William Vella),隨後會見該國總理阿貝拉(Robert Abela)。該國總統府建於1571年,原本是聖若翰騎士團歷任團長的駐地。教宗當天上午的最後一項活動是會見馬耳他民政當局和外交使團,並發表講話。

教宗在聖座使館停留後,將繼續探訪位於戈佐島的全國聖母朝聖地。他將在朝聖地前的廣場上主持祈禱聚會,參禮者除了信眾以外,還有本次隨行的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格雷奇(Mario Grech)樞機,以及馬耳他的總主教希克盧納(Charles Scicluna)和戈佐的主教托伊馬(Anton Teuma)。

4月3日主日上午,教宗將私下接見耶穌會成員。隨後在8點30分左右,將前往位於拉巴特的聖保祿岩洞。根據傳統,此處是外邦人宗徒在主曆60年遭遇船難後登陸的地方。聖若望保祿二世在1990年、本篤十六世在2010年紀念此次事跡1950週年的機會上也曾到過這裡。教宗方濟各在那裡點燃祈願燈,然後誦唸一篇禱詞,並問候14位在場的宗教領袖和當地明愛會照顧的病患。10點15分,教宗將在弗洛里亞納舉行彌撒聖祭,彌撒結束時誦念三鐘經。

教宗將於當天下午探訪哈爾法爾移民中心。該中心接待了來自索馬里、厄立特里亞和蘇丹的人,他們從利比亞乘船橫渡地中海來到此處。這個中心本著團結精神提供醫療協助,並教導人權和正義。屆時,將有200位移民參加教宗在移民中心露天劇場舉行的會見活動。當天預計傍晚6點15分,教宗将在機場接受歡送儀式,並啟程離開馬耳他返回羅馬,大約晚上7點40分抵達羅馬。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訪問馬耳他官方網站

教宗聆聽並關懷加拿大原住民第一民族全國議會的代表

圖片:Vatican Media

羅馬時間,2022年3月31日上午10時30分,教宗方濟各「在聆聽和關懷的氣氛中」接見了遠從加拿大而來的原住民第一民族全國議會14名原住民,加拿大若干名主教也陪同前來。聖座新聞室當天稍晚在一份公告中宣布這項消息。隔天4月1日上午,教宗同時接見三個加拿大原住民代表團成員,即原住民第一民族全國議會、梅蒂斯人全國議會和因紐特人團結組織的代表。

3月31日,加拿大原住民第一民族全國議會成員(the Assembly of First Nations)身穿傳統服飾晉見教宗,然後在聖伯多祿廣場外講述了當天早上會晤的細節。該團體的地區領導人杰拉爾德·安托萬(Gerald Antonie)說:「這是個特別的日子。」他證實教宗聆聽了他們,並指出:「所發生的一切不該發生。我們渴望向你們講述我們的真相。」這一字一句也涉及過去的傷痛、受害者遭受的虐待,以及許多早逝的生命。為此,教宗受邀前往加拿大,推動和解的進程。此前,在加拿大坎盧普斯印地安人寄宿學校發現兩百多具原住民遺骸後,該國主教們立即承認當年的罪過,啟動和解的進程。在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下半葉,加拿大政府建立寄宿學校來同化原住民孩童,並把這些學校託付於當地基督信仰教會管理,其中包括天主教會。這些學校普遍經費不足,學童往往遭受虐待。

杰拉爾德·安托萬在講話中表示,原住民與大地母親有著特殊的關係。他解釋道,「大地是非常獨特的母親,是我們的家園」。誠如教宗方濟各所言,大地是個有待保護的家園,因此眾人必須「攜手努力,因為我們不再有很多的時間」。

3月28日週一,教宗先後接見了加拿大兩個原住民代表團,他們分別是梅蒂人和因紐特人。當時,他們同樣在與記者的會晤中強調了「真相、正義、治癒及和解」的必要性。年輕的梅蒂人領袖卡隆(Cassidy Caron)女士指出,「認錯、道歉和補償來得很晚,但做正確的事永遠不嫌遲」。因紐特人代表團的格雷格(Martha Greig)女士表明,她告訴教宗,「人民需要治癒。她邀請教宗前去加拿大,這對前寄宿生和他們的家庭而言將會意義深遠」。教宗訪問的意願已經宣布,但是行程尚未確定。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點擊收看《鹽與光》在羅馬現場報導

陳科神父介紹港澳台三地方教會合作組成的「翻譯小組」

天主教台灣地區的七位主教於2018年5月14日前去羅馬向教宗方濟各述職,坐在教宗旁的主教團秘書長陳科神父在現場作即時翻譯。(圖片: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

主教團翻譯工作介紹及省思

撰文:陳科神父(台灣地區主教團秘書長)
轉載自《天主教主徒會恆毅雙月刊》第626期

港澳台三地方教會合作組成的「翻譯小組」(全名:「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教廷文獻中文翻譯合作小組」) 之前,每逢教會頒布最新的文件,都由各地方教會自行找人,通常是平信徒,按照自己經驗和能力替自己的地方教會將文件翻成中文……,服務的人就像其他教會的工作一樣,大部分都是義務性的,也不一定具有過專業訓練。 

直到2013年教宗方濟各頒布了上任後的第一個勸諭《福音的喜樂》,因為翻譯及校對的結果都欠 佳,所以當時的傳信部祕書長韓大輝總主教,為避免日後問題再次發生,201481日就正式致函給香港教區和澳門教區以及台灣主教團,要求三個地方教區正式成立一個翻譯小組,其任務為在合理 的時間內(一般兩個月),將教宗的最新文獻(通諭、勸諭、牧函、手諭、文告),以及教廷部會的重要文件(聲明、 法令、訓令等)翻譯成中文。 

2014914日香港教區、澳門教區和台灣主教團的代表神父(筆者),在香港聖神修院初次開會,共同訂下合作和 小組管理方式,並將開會結果及決定向自己的教區主教及主教團報告,獲得了港澳教區主教及主教團批淮,「翻譯小組」於是正式成立,運作至今,並將「翻譯小組」託付於聖熱羅尼莫 (St. Jerome)—聖經譯者。 

小組的代表神父及各地方教會的翻譯人員,此後亦有繼續開會,先後討論了翻譯技術問題,以及如何培育翻譯新秀,為提昇小組的翻譯效率。由於港、澳兩地較精通英文或義文,但基本是以粵語為主的地方,所以台灣地區主教團負責最後中文校對,確保中文翻譯內容要精準(precision)清楚(clarity),為能讓一般說普通話的華人明白。又鑑於台灣地區主教團是教會在華語地區唯一的主教團,所以香港教區和澳門教區同意小組的中文翻譯,均以 「台灣地區主教團」名義公布,並將定稿 提供聖座上傳在梵蒂岡的官方網頁上,與其他語文的翻譯一樣,被視同教廷使用的官方版本。

為了牧養在世界各地屬於不同語言文化的天主子民,使他們忠於基督的教導,並為了使現代的人能明白基督福音的教導,在福傳工作上帶領教會,保持教會的合一,教宗必須透過文字來傳達不同的 訊息。因此,翻譯教宗以及教宗藉著教廷不同部會頒布的文獻,與閱讀教宗以及教宗藉著教廷不同部會頒布的文獻,是同樣重要。沒有了翻譯,地方教會與教宗之間便無法溝通;同樣地,不閱讀教會文獻的中文翻譯,就把天主聖神的帶領的可能性 拒諸門外。 

教宗方濟各的文獻,內容可說是一個比一個豐富、迫切和與時代問題相關,不容被信友忽略,將之翻成中文,無論在翻譯和校對上,實非易事。畢竟西歐有悠久的哲學傳統,深深地影響了教會的思想,而西歐語言在文字上和句子的結構,都比中文細膩和繁雜,因此翻譯時,很多外文句子的語法和用詞,以及一些專用名詞,無法在第一時間就能找到相稱的中文句子或用字來表達,而某些中文用字或寫法,對錯只在於一點一撇,這也要求校對工作額外講究和用心。

但也就是這樣,翻譯者與校對者除 了有機會學習新的外文用字、了解到新的 問題和認識新的外語表達思想方式或解決問題辦法,同時也必須多使用中文字典, 確保某些用字的寫法和用法是正確無誤,而必要時,也必須勇於創新,使用新的中文用詞來表達一些尚未成為日常生活上通用的概念或話題。最典型的例子,可見於教宗每年一度的聖誕節及復活節文告裡,為一些被國家社會遺忘和不被新聞媒體報導的國家人民所作的祈願及意向。

華語教會需要更多的翻譯及校對人才,但翻譯及校對,除了要有外文的基 礎,也須要有使命感對教會和教宗,以 及對本地文化及中文文字的熱愛。主教團為使信仰本地化,除了用正確的中文句子 表達教宗及教廷文獻的信仰內容以外,在 用字上也一直儘量使用傳統中文的用字, :以「廿」(二十)、「卅」(三十) 來顯示聖經的第幾章,使繁體字文化也得以保存。 

中文翻譯及校對工作,就像信仰生活一樣,會進步,但也可能會退步和有錯,所以要不斷「悔改」。就如同聖人們,他們之所以成聖,是因為他們都有悔改的地方,而且信賴天生,永不放棄,所以最後成聖。

天主教的信仰是需要用文字表達的, 而教會的文獻能改變人的思想、生活習慣 和價值觀,所以福傳不能只靠活動,福傳 也需要表達信仰內容的文獻,而翻譯工作也是一種福傳的方式。在今天注重影音, 追求視訊效果的時代裡,並非每一個信徒 一定要為教會做翻譯或校對工作,但每一 個信徒都必須培養閱讀教會文獻的習慣, 藉此加深自己對信仰和教會倫理的認識, 理解天主啟示的真理,以致可以說,福傳是從教會的成員,從他們的閱讀習慣開始。 

圖片: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

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四週 星期五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若7:1-2、10、25-30

那時,耶穌周遊加里肋亞各地。祂不願在猶太地區走動,因為猶太人想殺害祂。猶太人的帳棚節快到了,等祂的兄弟們都上去過節後,耶穌也上去了,但沒有張揚,似乎是秘密地去了。有些住在耶路撒冷的人說:「這個不就是他們要殺的人嗎?現在祂公開地講話,卻沒人出言反對祂。莫非我們的領導們真正確認祂就是基督?但基督出現時,沒人知道祂是從哪裡來的,我們卻很清楚這人的來路。」耶穌在聖殿裡教導人,便高聲宣告說:「你們說認識我,也知道我從哪裡來的嗎?我不是憑自己來的,那派遣我來的是至真者,但你們卻不認識祂,我卻認識祂,因為我來自祂那裡,是祂派遣我來的。」他們就想抓住耶穌,但無人能下手,因為祂的時刻還沒有到。

反省

《時辰未到》

中國人在習慣上無論是出門或行事,都要認真測過時辰八字,可是,適逢其會是帳棚節,耶穌在離十字架路上還不遠的時候,仍說是「時辰未到」。這到底有什麼含意?

若望福音中指出耶穌對猶太人説出的話,表示他很清楚自己的想法。其實耶穌深知猶太人處處設盡計謀陷害他,希望自己能夠在人間渾身解數,完成終極目標和達成任務。這簡直是時也命也。

可是,猶太人基本上知不知道默西亞越被人認識,越被人肯定他的使命?當然,他們自己和從群眾中一定認識他的道理、智慧、奇蹟和異能,可是因為他們嫉妒、傲慢與偏見使他們敬而遠之,拒而隔之,致使他們越明認和越承認,令他們在群體中失威、失勢和失誠信。

有見於此,他們要指控主耶穌默西亞的來龍去脈,他們更不承認他和父平起平坐,更不會肯定他是即將來臨的那位人子。所以,耶穌也不向他們説及時間和行事,因為是格格不入,但他肯定始終到一定的時間,他們才相信他是上主特派來的那一位。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教廷禮儀及聖事部:致主教和主教團2022年聖週禮儀備註

圖片:vatican.va

按此下載【原文版本

按此下載【中文版本】

致主教和主教團
2022 年聖周禮儀備註

過去幾年的復活節慶典期間,因深受嚴峻疫情的影響,禮儀及聖事部提供了指導方針, 幫助主教們對具體的情況作出評估,並為牧者及信友們在慶祝整個禮儀年的核心也就是聖周 時,能提供神益。

鑑於疫情的持續和緩,儘管各個國家的速度不同,我們並不打算為聖周的慶祝提供任何 進一步的指導。主教團近年來獲得的經驗當然足以以最適當的方式處理各種情況,並能始終 注意遵守包含在禮書中的禮規。

因此,我們希望能敦促每個人保持謹慎,避免可能構成風險的行動和行為。每項評估和 決定都應始終與主教團達成一致,而主教團要適當考慮各國主管民政當局所通過採用的法規。

最近幾天,教宗多次邀請我們祈禱,祈求天主賜予烏克蘭和平的恩典,讓這場「令人反 感的戰爭」結束。連同烏克蘭,我們也回想起所有的其他衝突,不幸的是,這些衝突在世界 許多國家總是數不勝數,教宗方濟各將這種情況描述為一場「零星進行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在聖周五舉行救主受難日紀念時,這禮儀邀請我們為教會和整個世界向天主祈禱。在隆重的 代禱中,我們為公職人員(政府官員)向上主祈禱(第九個意向),求天主、上主按照祂的聖意,指引他們的思想和心神,使他們能為人民謀求真正的平安和自由;也為遭受苦難的人祈 禱(第十個意向),求主使他們得到安慰,在他們急需之時,憐憫他們(或是:使他們賴祢的仁慈,獲得所急需的助祐)。現在讓我們以這些禱文為所有正在經歷戰爭暴行的兄弟姐妹們祈 禱,特別是為烏克蘭。

我們記得,「如有公共的急需,當地主教可允許或命令加添特別意向」(《羅馬彌撒經書》 標準版第三版,頁 314,第 13 條)。

願復活慶典帶給眾人希望,這是我們唯一救主復活所帶來的。

發自禮儀及聖事部,2022 年 3 月 25 日,預報救主誕生節日。

✠Arthur Roche 總主教
部長

✠Vittorio Francesco Viola, O.F.M. 總主教秘書

台灣地區主教團禮儀委員會
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 合譯

來源:

vatican.va

教廷禮儀及聖事部

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

教宗邀請信眾以祈禱陪伴他在馬耳他的使徒之旅

圖片:vatican.va

教宗方濟各將於4月2日至3日前往馬耳他進行牧靈訪問。這次朝聖之旅中將有會見活動、祈禱和看望難民。他在3月30日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結束時提到這次訪問。

教宗說:「親愛的弟兄姐妹們,這個週六和週日,我將前往馬耳他。在那裡,我將步武聖保祿宗徒的芳蹤做個朝聖者,他在前往羅馬途中遭遇船難後在馬耳他受到款待。」

接著,教宗表示:「這次牧靈訪問將是一個時機,去福音宣講的泉源,去親自認識一個具有千年歷史且活躍的基督信仰團體,會見位於地中海中部和歐洲大陸南部的這個國家的居民。今天,這個國家更致力於接納許多尋找庇護的我們的弟兄姐妹。此刻,我衷心問候你們所有馬耳他人:祝度過愉快的一天。我感謝那些為這次訪問作準備的人,並籲請每個人以祈禱陪伴我。」

教宗方濟各訪問馬耳他官方網站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2022年3月31日-教宗方濟各與加拿大原住民全國議會代表會面後新聞記者會

圖片:Vatican Media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2年3月3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與來自加拿大的14名原住民全國議會代表會面,以下是會面後的新聞記者會。當中的代表包括:伊尤·伊斯特切克里族(the Cree Nation of Eeyou Istchee)大酋長 Mandy Gull-Masty、厄米斯金部落克里族(Ermineskin Cree)酋長 Wilton Littlechild 、原住民全國議會主席 Phil Fontaine。

點擊收看《鹽與光》在羅馬現場報導

聖方濟‧沙雷氏逝世400周年:聖方濟‧沙雷氏與聖若望‧鮑思高

聖方濟‧沙雷氏

聖若望‧鮑思高

撰文:梁保得
(慈幼會修生,現於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攻讀神學)

20211228日,鮑思高慈幼會總會長范達文神父 (Don Ángel Fernández Artime, SDB,鮑思高神父第十任的繼任人),宣佈正式啟動「聖方濟.沙雷氏 年」,以紀念聖人逝世400周年 (聖人於16221228日逝世)。慈幼式神修經歷著不同時代的變遷,越見深入和穩固,皆因是建基並聯合於教會歷史當中兩位得天獨厚的聖者聖方濟.沙雷氏和聖若望.鮑思高。但這兩位都相差兩個世紀的人物是如何相遇的?為何鮑思高又會以這位聖人作為修會的主保呢?就讓我們一起去認識看看吧!

聖若瑟.賈法素神父

神修導師

聖若瑟.賈法素神父 (San Giuseppe Cafasso1811 – 1860) 是十九世紀意大利其中一位最重要的倫理神學家和聖職人員神師。賈法素神父是於18411860年間為鮑思高作神修指導,並協助和鼓勵他追隨聖召,使他成為貧苦和被棄青年的良師。賈法素神父於司鐸培養院 (Convitto Ecclesiastico di S. Francesco d’Assisi 是培育已晉鐸人員的牧民和倫理神學中心,設於杜林。) 工作共24年,先擔任學院監督,接任院長後,致力栽培年輕神職人員 (其中包括聖若望鮑思高),特別以聖方濟沙雷氏及聖亞豐索的理論來教授倫理神學,將成聖變成每日應做的事情,服務的精神、祈禱的生活和對天主的絕對開放。他深入了解聖方濟.沙雷氏的神修,也常介紹他為司鐸的學習模範,是一位為了靈魂的事工而孜孜不倦的牧者,他以整個的生命去追尋羊,為了拯救他們的靈魂。他常說:「主,為了愛祢,請給我所要拯救之靈魂。」鮑思高因此也被聖方濟.沙雷氏的神修深深吸引,也為他日後的使命帶來深厚的影響,形成他的神修。

『與我靈,取其餘』(Da mihi animas, cetera tolle) 成為了鮑思高的生活準則,甚至連他小小的辦公室入口處都寫上了這句話,是他生命的計劃,他的整個生命就是被聖方濟.沙雷氏的神修和風格,溫和良善和樂觀所引導著,帶領會士們和青年人走向聖德之路。「鮑思高神父嚮慕聖方濟各撒納爵 (現通譯沙雷氏)的溫良和熱心,因而命名本會為撒納爵會 (意譯:Salesiani;中譯稱慈幼會或鮑思高慈幼會),及以『與我靈,取其餘』(Da mihi animas, cetera tolle) 為座右銘,指明了我們生活的理想。」(慈幼會會憲 4)

晉鐸善志

184165日,天主聖三節的前一天,是鮑思高晉鐸的日子。於1841526日,在準備領受司鐸聖秩而避靜時,寫下以下的思想在他在日記簿上:「司鐸不會獨自升天堂,也不會獨自落地獄。如果他行善,將升天堂,帶着他以自己善表所救的靈魂一起升天……」他並立下九項的善志,而第四項是首次提及聖方濟.沙雷氏,「要以聖方濟.沙雷氏的愛心和溫良的態度作為生活指引。」鮑思高的性格其實與聖方濟.沙雷氏都很相似,可說是一種易怒型的,不算是溫和的。他於修院裡都被公認為最易動怒的,有些時候程度有如火山爆發般,但他效法聖方濟.沙雷氏,努力控制自己的脾氣,要以溫和良善來修德,也是生活的方向。

於慈幼會會憲中這樣寫著:「……常以溫良、尊重和忍耐的態度接待青少年。慈幼會會士具備一顆慈父、長兄和朋友的心,他會引起青少年的回應而建立友誼:這就是會祖敦囑會士要培養的『親切的愛』。」(慈幼會會憲 #15) 這份愛的分享、給予,絕不是來自於暴躁、不耐煩等等,而是出自於一份溫和溫柔的表達,良善心謙的陪伴同行。這份溫和良善而親切的愛,是鮑思高指導我們慈幼會會士的生活方向,一方面是受到聖方濟.沙雷氏的神修生活所啟發;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回到他於九歲時的一個預示未來的奇夢,「我九歲的時候,做了一個夢,在我心中留下一個很深刻的印象,終身難忘。我看見廣場上有許多孩子在玩耍,但有不少的是在咒罵天主,我便立即走過去,用拳頭和說話,叫他們住口。後來有位面孔發亮,衣服華貴,令人起敬的男子,使我不能注視。他叫我的名字,對我說:『不要打他們,卻要用溫良和愛德,去獲得他們的心。要給他們說明罪惡的醜陋和德行的美麗……』鮑思高的這第一個夢指示了他一生的奮鬥方向,也讓他明白自己使命的具體圖像,雖當時的他不甚明白,卻沒有忘記,天主就一步一步的啟示給他,引領他活出祂所交付給鮑思高的使命。

創立修會

1854126日的禱之後,在鮑思高神父那間小小的房子裡,他聚集了四位年輕的修生,分別是 十五歲的阿底利亞 (Giacomo Artiglia)、十六歲的彌格‧盧華 (Michele Rua,日後他成為了鮑思高神父首位繼任人) 和賈利哀勞 (Giovanni Cagliero,日後他被祝聖為主教,也是首批被鮑思高神父派遣的傳教士,派往南美洲),及十七歲的羅凱蒂 (Giuseppe Rocchietti),跟他們講話:「你們都看見,鮑思高神父盡其所能地工作;可是,他究竟只是一個人。如果你們能助我一臂之力,那麼我們就可以做許多善事。有成千成萬的窮苦孩子,正在等待著我們去救助他們。我敢向你們保證,聖母將會賞賜我們許多廣大的青年中心、聖堂、房屋、學校、工房,以及許多準備幫助我們的司鐸。這樣的事,將在義大利、歐洲、甚至於也在美洲各地實現。我在你們中間,已經看到有人戴著主教的禮帽……」接著又說:「聖母願意我們開始成立一個修會。我想了很久,要給它取一個什麼名字。後來我決定了,我們名為『撒肋爵會士』。」(原文: Salesiani,奉聖方濟‧沙雷為主保。現已改為慈幼會會士。) 彌格‧盧華在他自己的日記也寫下了那晚的事情:「我們羅凱蒂、阿底利亞、賈利哀勞和盧華都聚集在鮑思高神父的小室裡。他向我們提示的,是仰賴上主的寵佑和聖方濟‧沙雷氏的援助,嘗試對別人實行愛德的工作。後來我們要許下一個承諾;如果可能的話,以後再向上主發願。凡是實行這個嘗試,並繼續實行的,將被稱為慈幼會士。」(摘錄自《青年良友》)

四位青年人都答應了,他們的愛德工作毫是在慶禮院中服務,鮑思高神父就以友愛交談、靈修陪伴、和好聖事來帶領他們,同時也接受哲學、神學的培育;幾年後,團體的人數增多了,有些在鮑思高神父的指導下宣發了個人聖願。約六年後,就在1859129日,鮑思高神父正式邀請有意的青年人 (共十八位) 和他一起組織一個修會團體,度聖願生活;並於1218日再次聚集各人,當中只有兩人缺席,他們都宣發了聖願,「聖方濟撒肋爵會」(即:慈幼會) 正式成立;1864年,獲教廷頒發成立修會的暫准令,並於1869年得到完全確認。

鮑思高神父當時身處的社會狀況極為不穩定,平民百姓生活艱苦,青年人同樣面對著種種生命各階段的考驗,他寄願慈幼會會士要懷著聖方濟沙雷氏的心火,以慈悲、溫和良善及牧者的愛德去陪伴、引領人們,特別是青年人,意識到他們生命中所經驗的,於他們的需要中帶來希望;這也是為各慶禮院、堂區、學校、會士團體,及其他機構,都同樣得到聖方濟沙雷氏的啟發,為人帶來希望,引領人走向聖善的道路。

……鮑思高神父恭奉聖母瑪利亞為本會首要的主保,他也將本會特別託付給聖若瑟及聖方濟沙雷氏後者是一位熱心的善牧和愛德的聖師……(慈幼會會憲 #9)

慈幼會在世界各地的分佈。(圖片:infoans.org)

步武鮑聖芳蹤

時至今日,鮑思高慈幼會在全世界有超過14,000的會士兄弟,其中包括主教和初學生。會士們遍布全球各大洲的 134 個國家,當中包括有 90 個會省分佈於各地,我們以「慈幼式臨在」親臨於青年中心、學校、宿舍、職業培育、堂區、社會工作、社會傳播、偏遠地區等等,以會祖的精神,及懷有聖方濟沙雷氏的心火,與青年人同行,攜手走上聖德之路。

鮑思高神父不僅創立了慈幼會,他也激勵了各界人士,在其不同的身份,以不同方式,分享同一神恩,活出鮑聖精神,陪伴及協助青年人,共同追尋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這些熱心人士就是我們慈幼大家庭的成員。全球的慈幼大家庭由超過 30 個不同的團體組成,有超過400,000名成員,鮑思高神父在生時也建立不同的慈幼大家庭成員:母佑會 (全稱:聖母進教之佑孝女會Figlie di Maria Ausiliatrice1872)、慈幼協進會 (Associazione Salesiani Cooperatori1876) 及聖母進教之佑善會 (Associazione di Maria Ausliatrice1869)。這些團體彼此共融,承蒙聖母瑪利亞的指導,按照鮑思高神父的風格和神恩而發展,於生活中將基督的愛,以「慈幼式臨在」分享給所有人,尤其是那些貧苦無告的青少年。

……在這大家庭內,會祖要我們負起特別的責任:就是保持精神合一,促進友愛的交談和合作,達致相得益彰的好處,並在使徒工作上產生豐美的果實……(慈幼會會憲 #5)

接下來的兩期,將會有於台灣服務和接受培育的慈幼會兄弟分享他們的聖召歷程喔!

天主保佑!

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四週 星期四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若5:31-47

「如果我為我自己作證,我的證據不足憑信;但另有一位為我作證,我知道他為我作的證足以憑信。你們曾派人到若翰那裏去,他就為真理作過證。其實我並不需要人的證據,我提及這事,只是為叫你們得救。若翰好比是一盞點著而發亮的燈,你們只一時高興享受了他的光明。但我有比若翰更大的證據,即父所託付我要我完成的工程,就是我所行的這些工程,為我作證:證明是父派遣了我。派遣我來的父,親自為我作證;你們從未聽見過祂的聲音,也從未看見過祂的儀容,並且你們也沒有把祂的話存留在心中,因為你們不相信祂所派遣的那位。你們查考經典,因你們認為其中有永生,正是這些經典為我作證;但你們不願意到我這裏來,為獲得生命。」「我不求人的光榮;而且我認得你們,知道在你們內沒有天主的愛情。我因父的名而來,你們卻不接納我;如果有人因自己的名而來,你們反而接納他。你們既然彼此尋求光榮,而不尋求出於惟一天主的光榮,你們怎麼能相信我呢?不要想我要在父面前控告你們;有一位控告你們的,就是你們所寄望的梅瑟。若是你們相信梅瑟,必會相信我,因為他是指著我而寫的。如果你們不相信他所寫的,怎會相信我的話呢?」

反省

《擇善固執》

有時候,我們明明說的是實話,做的也是良心無愧的事情,但有人若要指控我們,就會找出無理的理由來定罪。這時候,我們仍然要活出基督福音的價值,還是要用不公正的手段去衛護自己呢?讓我們牢記最後的審判者是愛我們的天父,讓我們選擇在光明中行走,因為事實勝過雄辯,真理也會勝過謊言;就如天父最後使耶穌復活起來。

天主,求祢幫助我們在任何情況中都要作祢的子女,永遠不離開祢。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