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堅振聖事使信友們得以與教會密切結合

若望福音

正是那一週的第一天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為怕猶太人,門戶都關著,耶穌來了,站在中間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噓了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神罷!」

2018年6月6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以堅振聖事為主題的要理講授中反省了聖神的恩賜帶來平安。教宗表示,論長道短卻摧毀和諧;基督徒蒙召為了給予而接納,成為他人收到的禮物,絕不將恩典收藏起來,把神性生命當作一個小倉庫。

教宗表明:「聖神能使我們遠離自我,向團體中的我們開放。因此,堅振聖事使信友們更緊密地結合,成為教會奧體的活躍肢體,教會在世界上的使命透過其所有成員的貢獻而向前拓展。」

教宗坦言道:「我們確實該當把教會想像為一個由眾人組成的活躍有機體。然而有人卻以為在教會內上有主人,下有工人。但教會是由我們眾人組成的,我們人人都有責任彼此勉勵成聖,關懷他人。另一方面,主教是堅振聖事的當然施行人(參閱:《教會憲章》26號),因為主教使領受堅振聖事的信友得以與教會密切結合。堅振聖事禮儀以平安禮作為結束,這足以反映出與教會結合的意義。」

「主教在施行堅振聖事時對每位領堅振者說:『願平安與你同在!』這句話讓我們記起基督在復活的晚上向門徒們的問候,使他們充滿聖神的情景。因此,這平安禮是一個表示與主教及所有信友在教會內共融的舉動(參閱:《天主教要理》1301號)。我們在堅振聖事中領受了聖神與平安,這是我們必須傳給他人的平安。」

教宗在這個機會上再次譴責論長道短的惡習,稱說人壞話、詆毀別人都是摧毀平安的行為。流言蜚語製造戰爭,基督的門徒卻應做促進和平的男女,不以口舌摧毀聖神的行動。

最後,教宗總結道:「我們在一生中只領受一次堅振聖事,但因著傅聖油所激發的靈性動力卻永遠長存。因此,我們不應把聖神關閉在籠中,不應抵拒那推動我們自由前行而吹拂的風,不要熄滅愛德的熱火。」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德國主教團提出混合婚姻中聖體共融 教宗認為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教廷教義部針對德國主教團向教宗提出的關於混合婚姻的問題,發表信函作出澄清:教宗認為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探討這一涉及普世教會的大公議題。

關於混合婚姻中聖體共融的問題,主教們受邀等待一個涉及普世教會的準則。教義部寄給德國主教團主席的信函以教宗的名義發出,內容涉及在混合婚姻中領受聖體聖事的微妙主題。混合婚姻指的是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的結合。信函強調,需要仔細評估有關此事的任何決定可能對現有大公對話中已取得的平衡造成哪些影響。

德國主教今年2月在一份題為「與基督同行,追隨合一的腳步:混合婚姻與共同參與聖體聖事」的輔助文件裡,探討了在某些條件下混合婚姻中的聖事共融是否可能獲得教會法的承認。該文件以三分之二的贊同而通過,概括性地為新教配偶在天主教彌撒中領受聖體的情況提供了可能性,但新教配偶需要事先與本堂神父進行會談。

在全體會議上沒有表示贊同的七位德國主教隨後致函教宗方濟各,表達他們的困惑,教宗本人也授權他們於5月3日向教義部、宗座促進基督徒合一委員會和宗座法典條文解釋委員會的負責人提出自己的意見。因此,在教義部部長在這份信函後,該部門將對這個議題作出進一步研究。在此之前教區主教依然有責任評估所報告的案例,並作出相應的安排。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2018年6月祈禱意向

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18年6月意向

總意向:為社群網絡

願社群網絡能朝向尊重他人差異之包容性的方向發展。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相關資料

教宗聖若望二十三世的10句名言

 【鹽與光電視】(羅馬時間)2018年6月3日是聖若望二十三世教宗的逝世55週年。他原名是安傑洛·朱塞佩·龍嘉利(Angelo Giuseppe Roncalli)在1881年11月25日出生 於意大利北部貝加莫教區索托伊爾蒙泰。1904 年 8月10日晉鐸;1925 年3月19日祝聖為亞勒奧玻里總主教;1934年11月30日選為美森伯利雅總主教;1953年 1月12日擢陞為樞機;同年1月 15日特任為威尼斯宗主教。

1958年 10月28日,當時他已年屆77歲,就在第3日第11次投票中當選為教宗;1962年10月11日召開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1963年6月3日,因重病與世長辭,享年81歲,在位僅4年7個月零6日。2000年6月,獲當時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列為真福品; 2014年4月27日,與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同時封聖。

 

2018年5月24日清晨,聖若望二十三世的遺體已從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啟程前往他曾服務40年之久的貝加莫教區,以及他的出生地索托伊爾蒙泰(Sotto il Monte)。

為紀念聖若望二十三世去世55週年,就讓我們反省他在世時的10句為我們畢生受用的名言。

1.  至少在今天,我要試著活在當下,不用感覺到必須一次解決所有的問題。

2. 至少在今天,我要試著使自己的行為表現良好;適當地穿著;優雅地談話;我的態度寬容和藹,富於同情心;不挑剔批評;我能改變自身之前,不去改變他人。

3. 至少在今天,我要試著過快樂的曰子。

4. 至少在今天,我要試著讓自己去適應環境,不要求所有境遇都要順我的意。

5. 至少在今天,我要試著花10分鐘時間讀讀聖書,因為我的靈魂是如此地需要。

6. 至少在今天,我要試著做好事,不告訴任何人。

7. 至少在今天,我要試著實踐困難的事。當某人傷害我時,我會試著不露出自己的傷口。

8. 至少在今天,我要試著規劃自己的生涯;即使我不能跟上計劃的詳細進度,至少我已經著手去完成計劃。如此一來,我不至感到失落,也不會變得軟弱無能。

9. 至少在今天,我要試著相信,儘管天地間存有萬事萬物,天主卻無微不至地照料我,好似我是唯一住在塵世的人。

10. 至少在今天,我要試著不讓恐懼戰勝我。我相信,這個世界是多麼美麗與美好。

聖若望二十三世,為我等祈!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方濟各:保護從受孕到自然死亡的生命

2018年6月2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接見了「意大利對抗肌肉營養不良症聯會」成員。他說:「人類從受孕到自然死亡的生命恩典需要得到促進、守護和維護。愛德是福音見證最具有說服力的形式,回應人的具體需要,能向人揭示天主的愛。」

教宗向在場人士表示:「對患有肌肉營養不良症的人而言,你們是希望之光,使他們在孤獨和沮喪時刻得到緩解,鼓勵他們以信心和寧靜面對疾病。與受苦的人同在,不僅意味著親近他們,給予他們友誼協助來面對日常生活,諸如出入接送和家庭護理,而且也把身體康復和精神康復聯繫在一起,使他們不僅能對抗身體上的痛苦,也能抵抗被遺棄和孤立的痛苦。」

免費治療、專業化和持續性是意大利對抗肌肉營養不良症聯會提供的服務的特性。教宗說:「該聯會成員是關懷和福音愛德的見證人。你們的寶貴工作是促進人性化的特殊因素:透過你們聯會推動和實現的各種形式的服務,使社會更加關注人性尊嚴和人們的許多期望。只有在愛他人和把自己奉獻給別人時,這個人才能完全實現他自己。」

教宗說:「耶穌分享我們的塵世生活甚至我們的死亡,祂教導我們在愛德中行走。愛德是福音見證最具有說服力的形式。這份遺產激發了很多男女基督信徒和聖善的司鐸,像若瑟·科托倫戈(Giuseppe Benedetto Cottolengo)、瓜內拉(Luigi Guanella)和路易吉·奧廖內(Don Luigi Orione)都是。」

教宗堅稱:「愛是真正幸福的泉源。關注生命神聖恩典的價值,從受孕到自然死亡的生命恩典必須要得到促進、守護和維護。你們蒙召成為生命的『健身房』,尤其是對青年人。你們要盡力教育他們關懷和接納的文化,向最脆弱和有需要的人開放。這要透過痛苦這重大的一課才能實現:這一課由病患和受苦的人來傳授,是任何課堂都無法學到的。」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聖體聖事是天堂上預定的席位

2018年6月3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到奧斯蒂亞(Ostia)主持基督聖體聖血節彌撒,大約1萬名信友聚集在聖婦莫尼加堂前面的廣場上喜悅地參與了禮儀。教宗論述了聖體聖事的豐富內涵,闡明聖體聖事是未來的食糧,如今已讓我們預先體嘗到比現今各種美好還更讓人期待的無限佳美。

「聖體聖事滿足人的期望,滋養最美好的夢想,是我們未來將蒙受恩典的信物和具體的實現。一言以蔽之,這聖事是天堂上『預定』的席位。」教宗以福音中耶穌在最後晚餐上的話語為主軸,説明耶穌為我們預備地方和食物,同時也要求我們有所準備。為做準備,我們必須進入自己的城市。

教宗提到:「奧斯蒂亞這座城市的名稱有『門口』之意。因此,我們應敞開大門,因為耶穌希望冷漠和緘默法則的圍牆被打倒,濫權和專橫的柵欄被拔除,從而開啟正義、文明及合乎法律的途徑。聖體聖事邀請我們任由耶穌的浪濤來推動,不停留在海灘上只等待某些事物的到來,卻要自由、勇敢且團結一心地起航前行。」

教宗解釋說:「耶穌為我們在世上預備的地方是教會,人人在那裡都擁有且應當擁有席位。耶穌也為我們在天堂上預備了地方。這食糧和地方都源自聖體聖事,不斷孕育並養育教會;聖體聖事也是天上的食糧,這食糧是世界上唯一能夠永存的物質。同時,耶穌要求我們有所準備,因為祂所喜愛的不是排外和排斥人的地方,而是那些缺乏愛和沒有舒適環境的地方。那些食不果腹、孤獨和受苦的人正是被遺棄的聖體龕,我們應為這些弱小者準備一個地方和一份食物。」

「耶穌為了我們而甘願成為被掰碎的餅;祂要求我們也將自己奉獻給別人,不再為自己生活,而是彼此扶助。這就是活出聖體聖事,換句話說,就是將我們從主耶穌聖體所汲取的愛傾注在世界上。從我轉向你乃是聖體聖事在生活中的表達。在生活中我們需要養分,不僅是食糧,也包括規劃和情感、渴求與希望。恭維、禮物和即使最先進的科技,也從未令我們完全心滿意足。聖體聖事則是唯一使我們感到滿足的食糧,因為我們在這聖事中與耶穌相遇,感受到祂的愛。」

最後,教宗表示:「每當我們在聖體聖事中朝拜耶穌,我們就會由祂而領受聖神,找到平安與喜樂。親愛的弟兄姐妹們,讓我們來選擇這生命之糧:因此,我們應把彌撒放在首位,在我們團體中重新發現朝拜聖體的價值!讓我們祈求那份渴望天主的恩寵,孜孜不倦地接受祂為我們預備的一切。」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意大利聖安多尼聖髑到訪美、加、澳 (2018)

【鹽與光電視】2018年6月9日至22日,兩件聖安多尼的一級聖髑將與方濟會會士從意大利帕多瓦的聖安多尼大殿一起到訪美國、加拿大及澳洲。

兩件聖髑分別是聖安多尼的皮膚部份和肋骨部份。

皮膚的部份將安放在一個金色的聖安多尼聖像上,讓大家能親近祈禱及觸摸。另一個是肋骨部份,這聖髑曾經在慶祝聖安多尼誕生紀念到訪葡萄牙時,與花地瑪聖母顯現給三位牧童之一的路濟亞(Lucia dos Santos)相遇。其後,在千禧年到訪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時,當時的總主教豪爾赫馬里奧,即現任教宗方濟各,親自前去迎接。

聖髑將於6月9日至17日到訪美國及加拿大,並於6月11日至22日到訪澳洲。屆時,在帕多瓦的聖安多尼大殿服務的方濟會會士Alessandro Ratti神父會陪同聖髑到訪加拿大多倫多, Mario Conte神父會陪同聖髑到訪美國俄亥俄州,Paolo Floretta神父會陪同聖髑到訪澳洲阿德萊德、墨爾本和悉尼。

聖髑在多倫多展出行程如下:

密西沙加(Mississauga)

日期:6月9日(星期六)及6月10日(主日)

地點:Cristo Rei Parish, 3495 Confederation Parkway

彌撒時間:

星期六-下午4時(葡萄牙語)及5時30分(英語)

主日-早上8時(葡萄牙語)及10時(英語)

恭敬時間:

星期六-由下午3時開始

主日-全日

士嘉堡(Scarborough)

日期:6月12日(星期二)

地點: St. Aidan RC Church, 3501 Finch Ave E.

彌撒時間:

早上9時(英語)及下午7時30分(英語)

恭敬時間:全日

多倫多(Toronto)

日期:6月13日(星期三)

地點: Church of St. Bonaventure, 1300 Leslie St. (Leslie south of Lawrence Ave. East)

彌撒時間:

早上9時(英語)及下午7時 (英語)

恭敬時間:全日

布蘭普頓(Brampton)

日期:6月16日(星期六)及6月17日(主日)

地點: St Patrick’s Parish, 11873 The Gore Rd.

彌撒時間:

星期六-下午5時(英語)

主日-早上8時30分及10時(英語)、11時30分(意大利語)、下午1時及7時30分(英語)

恭敬時間:

星期六-由下午4時開始

主日-全日

更多詳情

www.santantonio.org

各地方的展出行程

 

聖人紀錄片(英語):Finding Saint Anthony: A Story of Loss and Light

6月13日-聖安多尼紀念日

聖師,主曆一二三一年

聖安多尼原籍葡萄牙的里斯本,暮年在帕雕亞傳教,因此後世的人往往稱他為安多尼帕雕亞。

聖安多尼生於主曆一一九五年,自幼於里斯本神職班讀書。十五歲的時候,加入司祭團為團員。兩年後調往哥因白,他在哥因白(哥因白當時為葡國首都)修院住了八年。

其時,安多尼專務祈禱和學術研究,對聖經一科尤有特殊心得。

一批方濟各會會士在摩洛哥傳教,殉道致命。他們的遺骸於主曆一二二零年迎往哥因白。安多尼對先烈為主捨生的英勇精神,非常欽佩,立志步他們的後塵,遂於一二二一年入方濟各會,準備赴遠方宣揚福音。

過 了一個時期,他奉會方委派,往非洲傳教。可是一到了北非,突患重病,只好搭船返歐洲治療。中途船隻為颶風所阻,被迫在西西里島上岸,復由西西里島折往亞西 西,參加方濟各會的聖體大會。大會結束,安多尼的新任務發表,派到福利修院工作。安多尼在修院裏,除了念經祈禱以外,擔任洗濯食具等雜物。他的才學還沒有 受到大家的注意。

福利修院舉行祝聖新神父典禮,出席的神職人員很多,可是事前大家沒有準備演講的稿詞,臨時請安多尼上台代表眾人致詞,安多尼的演詞,博得全體與會人士的注意。他的話,句句都說得非常中肯,無論在神學方面,無論在口才方面,都充分表示:他是第一流的演講天才。

省會長就派安多尼到義大利北部隆巴田省傳教。隆巴田省的異端教徒,多數是有學問的,安多尼引証聖經文字,向他們介紹天主的真道,成績非常良好。

安多尼除了擔任講道工作以外,同時在修院裏擔任讀經員。安多尼的講道,意義深刻,字句動人,音調優美,加以他的聖德卓越,態度誠懇,聽講的人莫不感動。所以 每到一處,萬人空巷,罪人回頭改過,冷淡教友修德成聖。安多尼在某一地方講道理的時候,這地方的商鋪都臨時停業,因為店主夥計都要去聽道。人們怕到了堂裏 佔不到座位,在上一夜就到堂裏把座位佔好,寧可犧牲睡眠的時間,不可錯過安多尼的講道。有時堂裏實在無法容納,就改在公共廣場講道。

教宗額我略九世有一次參加旁聽,親聞他引經據典,口若懸河,擊節稱賞,稱他為「有腳的聖經活櫃」(意指安多尼對聖經文字,全部熟悉)。

聖人周遊法、義等國作公開講道的時候,上主賜以顯行靈蹟的奇能,所以他宣講的成績,更見美妙。當時新摩尼教的邪說正在蓬勃泛濫,迷惑人心。聖人予以攻擊,不遺餘力,因此獲得了「異教者的鐵鎚」的雅號。

安多尼暮年退隱帕雕亞,照常講道訓人。當地的教友,對聖人慕名已久,如今親聆教言,喜出望外。所以安多尼的講道,在帕雕亞收效之宏,又非他地能望其項背。

安多尼全力攻斥重利盤剝的惡習,鼓吹官廳對無力償債的貧人予以公平合理的待遇。

主曆一二三一年春季,安多尼起草了幾篇講道稿詞,體力不支,往江北森修養。到了那裏,病勢一天比一天沉重,自知死期已至,便決定回到帕雕亞。六月十三日,他到了帕雕亞郊外的一個小村,與世長辭,享年僅三十七歲。翌年即由教宗額我略九世列入聖品。主曆一九四六年,教宗庇護十二世又奉他為聖教的聖師,並追封他為「福音博士」。

聖安多尼是一位常顯靈蹟的聖人。他所顯的靈蹟,多得無法計算,所以信友們對他的敬禮,不僅過去極為踴躍,而且現在也持續不衰。

聖安多尼的畫像上,手裏抱著聖嬰耶穌,出典是這樣的:他到某地作客,居停從窗裏望出去,見安多尼雙手恭抱著聖嬰耶穌,神采奕奕,貌如天人。

較早的聖人畫像上,有一本書,表示他精通聖經文字(教宗額我略九世稱他為「有腳的聖經活櫃」)。

若干畫像上,聖人旁邊,有一頭驢子,出典是這樣的:聖人某日出外,雙手恭捧著聖體,一頭驢子見了,便屈膝跪地,朝拜吾主的至聖聖體。

聖安多尼對貧人異常愛護,所以後世奉他為貧人的主保,佈施銀錢物品,求他代禱,稱為「安多尼的麵包」,就是這個出典。

人們遺失了物品,常求聖安多尼代禱,恩賜合浦珠還。這項敬禮,大約與下述軼事,有若干牽連關係:聖安多尼平日常用的一本聖詠書,被一個初學修士拿走,聖人遍尋不獲,就祈禱上主,那修士在路上突見怪物出現,嚇得跑回來,把聖詠還給聖人。

來源: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聖髑」指聖人的遺體 (例如遺骨、毛髮、指甲等)或聖人的遺物(例如聖人生前曾穿著過的衣料等物或常觸及的物件)。
敬禮聖髑的目的是表達聖人追隨耶穌所行的一切:遭受的一切苦難和一切光榮天主的事蹟,並沒有被遺忘,反為天主所紀念在祂的聖愛之內,並且結合於耶穌基督的苦難和光榮、一次又一次的在感恩聖事中與耶穌基督一同受舉揚。天主教也有一種名為敬禮聖髑的紀念儀式。教會於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時重新強調對聖賢者的遺骸作出敬禮。聖人的遺物包括其遺體、或其中一部份,以及他們在世時所用過的物品。他們都是基督奧體的一部份,也是「聖神的宮殿」(格前6:19)。所以我們進行敬禮聖髑時,應著重紀念及學習聖人的德行,反省他們的生活榜樣和德行與我們的關係。

來源:香港教區教理委員會

聖髑的等級

「聖髑」分三個等級:

一級聖髑是指聖人的身體(如:血、骨、毛髮),通常會安放在祭台上的一個小方格內或祭台下;

二級聖髑是指聖人生前穿過的衣服或用過的物件;

三級聖髑是指接觸過一級聖髑的物件。

教會透視:中國地方教會舉行為中國教會祈禱日

最新內容:
-教宗在公開接見活動中反省堅振聖事的意義
-愛爾蘭主教強調孕婦和胎兒的福祉是優先考量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促請中國政府釋放崔泰主教
-河北要求天主教媒體不報道朝聖新聞
-中國地方教會舉行為中國教會祈禱日
-天主教嘉模聖母第六屆《聖母出遊》完滿進行
-澳門教區為中國教會祈禱

教會與體育—《貢獻最好的自己》

2018年6月1日,宗座平信徒、家庭和生命部在聖座新聞室公布了一份題為《貢獻最好的自己》的文件,論述教會與體育的關係。教宗方濟各藉此機會致函該部會主席法雷爾(Kevin Farrell)樞機,指出體育是價值的豐富泉源,是一個不設藩籬的地方,大家為同一理由而體驗競爭的喜悅。

教宗強調:「體育是人與人相遇的場所,是一個不區分種族、性別、宗教或意識形態的最特殊領域。在體育活動中人們可以體驗競爭的喜悅,一同到達目標。此外,體育能激發團體和人類家庭的經驗,而在體育中一如在生活中,偉大成就需要透過團隊來實現。」

教宗繼續說:「任何層次的良性競技都有助於人的整體發展。比賽的策劃能激發慷慨、謙卑、犧牲、堅持、愉悅。體育也能教導與他人團結互助,甚至成為使命與聖化的工具。在某些由於種種原因而無法直接宣講基督的地方,體育開闢了一條通往基督的道路;人們藉著他們的喜悅見證,以及他們以團隊形式的比賽,可以做福音好消息的使者。」

最後,教宗總結道:「體育幫助我們貢獻最好的自己,不害怕發現我們的限度,並為每天改善而奮鬥。」

宗座平信徒、家庭和生命部的文件《貢獻最好的自己》共五章,約五十頁,對體育現象的歷史做了總結,提供了從價值觀角度出發的人類學解讀,以及關於體育運動的挑戰和偏差,最後表明教會在這一領域所扮演的角色,把體育視為現代的外邦人庭院。

文件首先指出,教會不僅鼓勵合格的體育實踐,更願意深入到體育運動中,將體育視為針對人的體育運動。因此,教會認為體育是一個貢獻最好的自己的空間,並能發展友誼、對話、平等、尊重和團結互助。

文件的第二章概述了體育運動的發展史,特別回顧了奧運會的復興,指出體育在二十世紀初已成為一種全球現象。第三章則重點介紹體育活動中的價值觀。

第四章簡短而精闢,探討了各種破壞體育行業的問題。這一切問題都源自把體育貶低為不惜一切代價的贏取比賽。這些問題包括運動員的健康風險,在身體、性或情感上對未成年人的侵犯,以及粉絲違背體育精神的行為。為此,我們需要特殊的安全措施,維護體育人性和正義的美好形象。

第五章即最後一章談及教會在體育界各個層面的牧靈工作,從堂區到家庭,從教學場所到健身房。文件強調,需要一種教育戰略,尤其要支持體育教育工作者、專業人士、家長、志工、司鐸和度奉獻生活者。

英語文件《貢獻最好的自己》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魔鬼摧毀尊嚴,造成飢荒和奴役

六月一日 聖猶思定 彌撒

讀經一(各人應彼此服侍,善作天主各種恩寵的管理員。)

恭讀聖伯多祿前書 4:7-13

弟兄們:萬事的結局已臨近了,所以你們應該慎重,應該醒寤祈禱。最重要的是:你們該彼此熱切相愛,因為愛德遮蓋許多罪過;要彼此款待,而不出怨言。各人應依照自己所領受的神恩,彼此服侍,善做天主各種恩寵的管理員。誰若講道,就該按天主的話講;誰若服侍,就該本著天主所賜的德能服侍,好叫天主在一切事上,因耶穌基督而受到光榮:願光榮和權能歸於他,至於無窮之世。阿們。親愛的,你們不要因為在你們中,有試探你們的烈火而驚異,好像遭遇了一件新奇的事;反而要喜歡,因為分受了基督的苦難,這樣好使你們在他光榮顯現的時候,也能歡喜踴躍。

福音(我們殿宇將稱為萬民的祈禱所,你們對天主當有信德。)

恭讀聖馬爾谷福音 11:11-26

那時候,耶穌進了耶路撒冷,到聖殿裏,周圍察看了一切,時辰已晚,遂同十二門徒出來,往伯達尼去了。第二天,他們從伯達尼出來,耶穌餓了。他從遠處望見了一棵茂盛的無花果樹,就上前去,看是否在樹上可以找到什麼;及至走到那裏,除了葉子外,什麼也沒有找著,因為還不是無花果的時節。耶穌就開口對它說:「永遠再沒有人吃你的果子了!」他的門徒也都聽見了。他們來到耶路撒冷。耶穌一進殿院,就開始把在殿院裏的買賣人趕出去,把錢莊的桌子和賣鴿子的凳子推翻,也不許人帶著器皿由殿院裏經過,教訓他們說:「經上不是記載:『我的殿宇將稱為萬民的祈禱之所』麼?你們竟把它作成了賊窩!」司祭長和經師聽了,就設法要怎樣除掉他,卻又害怕他,因為全群眾對他的教訓都驚奇不已。到了晚上,他們就出了城。早晨,他們從那裏經過時,看見那棵無花果樹連根都枯乾了。伯多祿想起來,就對耶穌說:「師傅!看,你所咒罵的無花果樹已枯乾了。」耶穌回答他們說:「你們對天主當有信德!我實在告訴你們:無論誰對這座山說:起來,投到海裏去!他心裏若不懷疑,反相信他說的必成就,就必給他成就。因此,我告訴你們:你們祈禱,不論求什麼,只要你們相信必得,必給你們成就。當你們立著祈禱時,若你們有什麼怨人的事,就寬恕吧!好叫你們在天之父,也寬恕你們的過犯。」

2018年6月1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我們今天看到不僅基督徒,連當今男女也遭受巨大的迫害,其方式包括文化殖民、戰爭、飢荒、奴役,因為當今的世界可謂是個奴役的世界:願上主賜予我們恩寵,好使我們因著耶穌基督的威能得以努力奮鬥,恢復在我們每個人內」的天主肖像。

當天的第一篇讀經選自《伯多祿前書》,提及對基督徒的迫害有如「烈火」一般(伯前4:7-13)。教宗解釋道:「迫害是基督徒生活的一部分,是真福八端的一端;耶穌之所以受迫害,就是因為祂忠於天父。即使在今天,迫害依然有點像是基督徒呼吸的『空氣』,因為如今也有許多人為了愛基督而殉道、受迫害。在很多國家裡基督徒沒有權利。你如果佩戴十字架飾品就會進監獄,而今天有些人只因身為基督徒便入監下獄、被判死刑。今天因此遇害身亡的人數比教會初期的殉道者來得更多。可是,這稱不上是新聞,所以電視、報紙都不報導這些事。然而,基督徒確實受到迫害。」

接著,教宗談及另一種迫害:「其對象是每個男女,因為他們是天主活生生的肖像。在每個針對基督徒或人類的迫害背後,總是存在著魔鬼。魔鬼試圖摧毀基督徒對主基督的信仰,以及男女身上的天主肖像。我們可以在《創世紀》裡看到,牠從起初就嘗試摧毀天主所造的男女和諧,那源自天主肖像與模樣的和諧。牠以欺騙和誘惑,以牠使用的武器做到了這點,而且不斷這麼做。再者,今天有一股對抗男人和女人的猛烈力量,否則無法解釋這日益加劇的毀滅人類浪潮。」

教宗由此想到飢荒、一種摧毀男人和女人的不公義,因為他們沒有食物吃,儘管世界上有充足的糧食。教宗然後提到剝削和奴役人的各種形式。他最近在一部秘密拍攝的紀錄片中看到,被關押在監獄裡的移民飽受折磨和各式各樣的摧殘,以迫使他們為奴。

教宗指出:「人權宣言頒布了70年後,竟然還有這種事情發生。」至於文化殖民,教宗闡述說:「當種種威權要求人接受它的文化,削弱人的獨立自主和文化,就是在強加不符合人性的事物,摧毀人類,帶來死亡。魔鬼正是為了摧毀尊嚴而施加迫害。」

「此外,我們可以將戰爭視為毀滅人類、消滅天主肖像的工具;而那些引發戰爭、計劃戰爭,以謀取高人一等的權力的人也是如此。有些人推動眾多軍火產業,以摧毀人類,在身心和文化上摧滅男人和女人的肖像。有人會問:『那些人不是基督徒,怎麼會受到迫害呢?』『當然會,他們是天主的肖像,所以魔鬼迫害他們。』」

最後,教宗總結道:「在當今世界上,不僅基督徒,人類也遭受迫害,因為各種迫害之父無法容忍天主的肖像和模樣,牠攻擊並摧毀那肖像。這一點難以理解,需要多加祈禱才能明白。」

來源: 梵蒂岡電台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