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連線:全世界青年受邀參與世界主教會議預備工作

本集的《梵蒂岡連線》內容:

-教宗接見了芬蘭大公運動代表團
-教宗在梵蒂岡聖瑪爾大之家為地震後出生嬰兒付洗
-教宗訪問羅馬東郊七別墅的聖母堂
-第15屆世界主教會議常規會議預備文件
-教宗致函鼓勵青年人
-梵蒂岡窮人宿舍全天候開放
-梵蒂岡麥當勞提供無家可歸者免費餐
-巴拿馬世青節2019

第51屆世界社會傳播日文告:「在當今時代傳播希望與信任」

2017年1月24日,聖座新聞室公布了教宗方濟各第51屆世界社會傳播日文告,主題是:「在當今時代傳播希望與信任」。教宗在文告中期勉基督徒傳播人員成為福音的活頻道,讓喜訊也光照最悲慘的處境;打破負面新聞的循環,報道好消息。

教宗勉勵:「傳播人員要致力於一種建設性的傳播,抵拒對別人的偏見,促進相遇文化。這要求他們打破焦慮的惡性循環,不緊緊盯住壞消息,卻要報道好消息。傳播人員每天都要咀嚼大量新聞,因此應提供芳香可口的麵包,滿足那些以他們的傳播果實為食糧者的需要。」

教宗極力強調:「必須杜絕恐懼的循環,它總是習慣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壞消息上。這樣做當然不是提倡一種誤傳,不理會痛苦的悲劇,也非落入一種天真的樂觀主義,不去碰觸邪惡醜聞,而是盡力超越不滿和認命的情緒。」

教宗指出:「在一種認為好消息不能打動別人,因而不是好新聞的系統中,我們就會受到誘惑,良知麻木,或陷入絕望。更何況,在這種系統中痛苦的悲劇和邪惡的奧秘很容易引人注目。」

在這種情況下,教宗建議:「傳播人員要尋找一種開放和有創意的傳播風格,不要允許惡充當主角,而要設法在消息的受眾中激發一種主動和負責的態度。因此,傳播人員受邀為當今人類提供以好消息為特徵的新聞。」

教宗闡明:「現實沒有單一含義,一切都取決於我們用什麽觀點去領悟,選用何種目光去了解。那麽,看待現實的正確目光是什麽?對基督徒而言,闡述現實的恰當目光必然要從卓越的喜訊,耶穌的福音著手。這喜訊就是耶穌自己;喜訊並非因為沒有痛苦,而是因為痛苦也具有深遠的意義。事實上,藉著基督天主與人類的各種狀況聯繫在一起。」

教宗引述依撒意亞先知說:「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依43:5)這是天主安慰的話,祂始終參與祂子民的歷史。」

「希望便由此而生,如果我們總能關愛近人,則歷史的每一個新悲劇也能轉變成為好消息。」

教宗強調:「為能傳播天國的謙卑大能,圖像和隱喻也很重要,就如同耶穌藉著比喻宣講天國那樣。今天,對傳播在基督内的新生命而言,圖像比概念更是絕佳的途徑。」

最後,教宗表明:「聖神即使在今天仍繼續不斷地經由許多活頻道在我們心中撒播對天國的渴望,透過在歷史的悲劇中讓福音的喜訊來引領自己的人,他們猶如現世黑暗中的燈塔,照亮航向並開啟信任和希望的新道路。」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主,我在這裡,我來為承行祢的旨意

聖馬爾谷福音 3:31-35

耶穌的母親和他的兄弟們來了,站在外邊,派人到他跟前去叫他。那時,群眾正圍著他坐著。有人給他說:「看,你的母親和你的兄弟在外邊找你。」耶穌回答他們說:「誰是我的母親和我的兄弟?遂環視他周圍坐著的人說:「看,我的母親和我的兄弟!因為誰奉行天主的旨意,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

2017年1月24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承行天主的旨意並不表示禁止跟祂討論或對祂生氣,重點在於真心實意,毫不虛偽,最後心甘情願地對祂說:「我在這裡。」

當天的第一篇讀經取自《希伯來書》。基督進入世界時說:「犧牲與素祭,已非祢所要;全燔祭和贖罪祭,已非祢所喜。看,我已來到,為承行祢的旨意」(希10:5-7)。

教宗解釋道:「耶穌的這席話終結了接連回應『我在這裡』的歷史。

亞當犯罪後因畏懼上主而躲起來,從此天主便開始召叫男男女女,並聽見他們回應說:「我在這裡,求祢差遣。」

教宗指出:「從亞巴郎、梅瑟、厄里亞、依撒意亞、耶肋米亞的『我在這裡』,直到聖母瑪利亞的意義深遠的『我在這裡』,再到最後一個由耶穌回應的『我在這裡』,都是真實的對話,而非機械式的回應,因為上主與祂所召叫的人對話。」

教宗說:「上主總是與那些祂邀請踏上這段旅途,並回應『我在這裡』的人對話。祂很有耐心,非常有耐心。我們誦讀《約伯傳》時,看到不明事理的約伯提出的所有論證和答覆,上主則向他解釋,糾正他的想法,約伯最後說了哪句話呢?他說:『啊,上主,祢是對的:以前我只聽見了關於祢的事,現今我親眼見了祢』(約32:5)。這句是心甘情願說出的『我在這裡』,不是嗎?基督徒的生活就是這句:『我在這裡』;為承行上主的旨意,不斷回應『我在這裡』,一而再,再而三。誦讀聖經,尋找人們對天主的回應,看他們如何回應,是件美好的事:我在這裡,我來為承行祢的旨意。」

當天的禮儀邀請我們反省自己如何向上主回應「我在這裡」。

「我是像亞當,躲起來不回應呢?或是,當上主召叫我時,我非但不回應『我在這裡,祢要我做什麼』,反而拔腿就跑,如同約納那樣不肯承行上主對他的要求?抑或是,我假裝承行上主的旨意,實則陽奉陰違,有如耶穌嚴厲譴責的法學士?他們虛情假意地說:『一切都好,沒有任何問題:我只做這件事,其它的我不管。』再不然,我轉面不顧那被強盜打傷,半死不活被拋棄在路上的可憐人,就如肋未人和司祭的所作所為?我是如何回應上主的呢?」

最後,教宗總結道:「上主每天都在召叫我們,鼓勵我們回應『我在這裡』,但我們可以跟祂討論。上主喜歡跟我們討論。有人對我說:『可是,神父,我經常在祈禱的時候對天主生氣。』但這也是祈禱!祂很高興你對祂生氣,當著祂的面傾訴你的感受,因為祂是父親!而且,這也是回應『我在這裡』的一種方式。我究竟是躲起來呢?還是拔腿就跑,虛情假意,轉面不顧?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回答:我是如何回應上主『我在這裡』,在我的生活中承行祂的旨意?願聖神賜予我們找到這答案的恩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方濟各任命范康仁為主業團新監督

2017年1月24日教宗方濟各批准了主業團第三屆大會的選舉結果,任命范康仁蒙席(Fernando Ocáriz)為主業團監督。這位聖施禮華的第三任繼承人之前是主業團的輔理監督。前任監督蔡浩偉主教於2016年12月12日安息主懷。新監督將在近幾天向主業團大會提名未來8年協助他管理主業團的輔理監督和委員會成員。 [Read more…]

即使再渺小的人也能改變世界

「即使再渺小的人也能改變世界」

撰文:羅思家神父, 巴西略會

在2017年1月27日星期五下午,將有成千上萬的人 ,當中有許多人是年青的男和女會到達華盛頓,參與一年一度的「維護生命大遊行」“March for Life”,這讓我們停下來反思我們每個人和社區如何為生命站起來。

今年在美國首都舉行的維護生命大遊行的主題是:「一個人的力量」– 靈感來自英國著名作家約翰·羅納德·魯埃爾·托爾金(J.R.R. Tolkien):「即使再渺小的人也能改變世界。」不管是在一個人或許多人的生活中,一個人可以為世界帶來改變。可悲的是,僅在美國,每年有一百萬名嬰兒沒有被給予機會去生存和改變世界。每個人有責任去建立生命的文化和停止墮胎行為。從你的家人或鄰居開始,我們的集體努力將改變人心,拯救生命,和建立生命文化。

而在今年5月,加拿大渥太華將舉行大型活動,包括在政府大樓前舉行鼓舞性的講話。維護生命大遊行將在兩國的首都主要的道路上舉行。 對於美國人來說,這次聚會讓人們記得在1973年1月22日最高法院就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而作出全國墮胎合法化的裁決44週年。自作出裁決以來,在美國已合法執行近六千萬次墮胎。

一貫的生命倫理

羅馬天主教會持有一貫的生命倫理。教會有關於人的不可侵犯性、神聖性和尊嚴的教導。 然而,反對墮胎和安樂死不能對那些遭受貧窮、暴力和不公正的人漠不關心。包括對那些違反生命的:如任何類型的謀殺、種族滅絕、墮胎、安樂死或故意自殺; 對那些侵犯人類的尊嚴:如殘割、對身體或頭腦的折磨等; 對那些侮辱人的尊嚴的:如非人的生活條件、任意監禁、驅逐、奴役、賣淫、販賣婦女和兒童、視人為工具而不是人而作出苛刻的工作條件等等所有這些事,都是在毒害人類社會。

人類生命和人類尊嚴在當今世界遇到許多障礙,特別是在北美。當生命不受尊重,我們應該驚訝其他的權利遲早會受到威脅嗎? 如果我們仔細研究上個世紀所發生的偉大事情,我們看到隨著自由市場推翻共產主義,誇張的消費主義和物質主義滲透了我們的社會和文化。人口老化,特別是在西方,由此造成的較小的勞動力正在創造一個市場去推動安樂死。 正如聖若望保祿二世寫道:「死亡的權利不可避免地讓位於死亡的責任。」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種文化之中,這種文化否認了團結,並採取了一種名副其實的「死亡文化」的形式。 這種文化是由強大的文化、經濟和政治潮流積極促進的,鼓勵一種關於社會效率的社會觀念。 這是一場強者對弱者的戰爭。 世界上沒有任何人像任何未出生或垂死的人一樣,他們是在社會結構中的弱小的一群,只能通過沉默的語言溝通和分享感情。 人類的生命具有神聖和宗教價值,但絕不僅僅是信徒所關注的價值。墮胎不僅是對個人及其家庭造成的最嚴重的傷害,而且更是對社會及其文化造威脅。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對生命的開放

教宗本篤十六世在2009年發表的《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 (Caritas in Veritate)中,教宗

明確地闡明了人的尊嚴和對人的生命的尊重「這一點無論如何不能與民族發展相關的問題分開。」(28) 本篤寫道:「在經濟較發達的國家,壓抑生命的法律非常普遍,並已左右了生活習慣和做法,這樣助長了散播一種反生命的心態,並把它當作文化上的進步,而傳到其他國家。」「向生命開放是真正發展的所在。一個社會若開始否定及消滅生命,結果只會失去一切動機和所需要的力量去為人的真正福利服務。個人及社會若喪失了歡迎新生命的意識,那麼,在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也難以彼此相容。」(28)

教宗本篤十六世用這話總結了當前的全球經濟危機:「人要付出的代價,往往也是經濟要付出的代價,經濟的失靈也常帶來人的損失。」(32)

羅馬天主教會對關於人的不可侵犯性,神聖性和尊嚴的教導是一個我們必須每天努力去為維護生命的完美視野。我們必須每天努力宏觀地去看,而不是在狹道上看。

教宗方濟各反對墮胎

若望‧奧馬利樞機(Sean Patrick O’Malley)曾在得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舉行的哥倫布騎士團年度大會演講中說:

「有些人認為教宗應該更多地談論墮胎。我認為他說的是愛和慈悲,給人們教會關於墮胎的教導。我們反對墮胎,不是因為我們涼薄或守舊,而是因為我們愛人。這就是我們必須展示世界的。我們必須是更好的人; 我們必須愛所有的人,甚至那些倡導墮胎的人。 只有我們愛他們,我們才能幫助他們發現未出生的孩子的生命的神聖性。只有愛和慈悲才會打開那些被我們時代的個人主義所僵化的心。」

在基督的注視下

教宗方濟各斷然譴責墮胎和安樂死。他不強調哲學,科學和法律論點。相反,他直接指向基督的面容。對於墮胎,教宗說: 「每個被墮胎的嬰兒都帶有主基督的面容。我們每個人都被邀請在脆弱的人類中認識到天主的面容,在衪的肉體上,因著我們經常批判最貧窮的人而經歷了冷漠和孤獨。」墮胎的譴責就如嬰兒時的耶穌,黑落德王要尋找這嬰孩,要把衪殺掉。教宗在2013年9月20日的《第10屆天主教醫生協會國際聯合會大會》說:「每個尚未出生就不公平地被墮胎的嬰兒,都帶有耶穌基督的面容,上主的面容。這面容在出生前或剛剛出生後經歷了世界的拒絕。」同樣,對於對安樂死,教宗指出:「每一位老人,即使是患病或垂暮之年的老人,也都帶有基督的面容。他們不能像丟棄文化建議我們的一樣被丟棄!他們不能被丟棄!」

維護生命是我們領洗的最深切的表達之一:我們站起來作為光的兒女,穿著謙卑和慈善,充滿信念,以堅定的信念和決心說真話,永不失去喜樂和希望。維護生命不是一個政黨或某一方面的活動。這是每個人的義務: 不分左、中、右。 如果我們是維護生命的,我們必須參與我們的文化中,而不是咒罵。 我們必須像耶穌一樣看待別人,我們必須愛他們的生命,即使是那些反對我們的人。

維護生命的考驗不僅是參加在世界主要城市的一天的集會或遊行,真正的考驗是在其餘的364天的生活中能做什麼、能有多少的付出。我們會否一致地反對任何類型的謀殺、種族滅絕、墮胎、安樂死或故意自殺、侵犯人的尊嚴和強迫人的意志。我們如何維護那些忍受非人生活條件、任意監禁、驅逐、奴役、賣淫、人口販運和受苛刻的工作條件的人? 所有這些事情,更毒害人類社會。 讓我們祈求我們可以有一個堅強和一貫的生命道德觀。

讓我重申教宗的說話:

「每個尚未出生就不公平地被墮胎的嬰兒,都帶有耶穌基督的面容,上主的面容。這面容在出生前或剛剛出生後經歷了世界的拒絕。」

「每一位老人,即使是患病或垂暮之年的老人,也都帶有基督的面容。他們不能像丟棄文化建議我們的一樣被丟棄!他們不能被丟棄!」

讓我們為生命站起來,一起面對社會中最弱小和最脆弱的人,看看他們面容上的耶穌基督。不管我們在那裡,這些話語和思想是我們唯一的理由去維護生命。

1月24日教會聖師-聖方濟‧沙雷氏紀念日

聖方濟‧沙雷氏 
St. Francis de Sales, 1567-1622

聖方濟‧沙雷氏在一五六七年生於撒窩 (Savoy),他曾在巴黎攻讀哲學及神學,更在巴度亞 (Padua) 取得社會及教會法律博士學位。當他領受鐸品後,受主教之命,盡力使 Chablais 地區的加爾文基督教徒皈化。當他成為日內瓦主教後,仍居於 Annecy 四出講道,更致力推行特利騰大公會議的改革。

方濟以一顆尊貴及敏銳的心和人文科學上的學識,成了一位出色的神師,他甚至將成聖之道《入德之門》展示給所有人。他深明文字傳播的重要,召集了一批飽學之士於 Thonon 設立學院,深入研究大眾傳播的科學,並為年青人提供專業的訓練。他與聖婦尚達 (Jane de Chantal) 一起創立了往見會 (Order of the Visitation)。

聖人於一六二二年十二月廿八日在法國里昂去世。他的慶日定在一月廿四日,是為紀念遺體於一六二三年這一天遷移回 Annecy 。

方濟於一六六五年被冊封為聖人,並於一八七七年宣佈他為教會聖師,更於一九二三年正式宣稱他為公教傳播工作者及作家的主保。

聖若望‧鮑思高神父從這位聖人身上的宗徒工作、仁愛和人文主義,啟發出自己的靈感,因而選奉聖方濟‧沙雷氏為慈幼會的主保 (Salesian一詞源自de Sales)。

全能仁慈的天主,祢使方濟.沙雷氏

在教會內擠身於善牧和聖師,

求祢因他的轉求,賞賜我們追隨他的芳表,

甘願捨己,與信徒同甘共苦,

不懈地從事教育青少年,

以發揚祢的溫良和愛人的精神。

因主耶穌基督之名,

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

亞孟。

按此閱讀更多內容

來源: 鮑思高慈幼會聖母進教之佑中華會省

教宗:基督的司祭職極其美妙

聖馬爾谷福音 3:22-30

那時候,從耶路撒冷下來的經師們說:「耶穌附有貝耳則步。」又說「他賴魔王驅魔。」耶穌遂把他們叫來,用比喻向他們說:「撒殫怎能驅逐撒殫呢?一國若自相紛爭,那國就不能存立;一家若自相紛爭,那家也將不能存立。撒殫若起來自相攻擊紛爭,也就不能存立,必要滅亡。決沒有人能進入壯士的家,搶劫他的家具的,除非先把那壯士捆起來,然後搶劫他的家。我實在告訴你們:世人的一切罪惡,連說的任何褻瀆的話,都可得赦免;但誰若褻瀆了聖神,永遠不得赦免,而是永久罪惡的犯人。」耶穌說這話,是因為他們說:「他附有邪魔。」

2017年1月23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指出基督司祭職的三個美妙時刻:一次而永遠的奉獻了自己,寬恕罪過;現在正在天主前為我們轉求;並將再次回來把我們帶到天父那裡。教宗也告誡道,褻瀆聖神的人永遠不得赦免。

當天第一篇讀經取自《希伯來書》,記述基督作了天主與人訂立盟約的中保。

教宗說:「耶穌是大司祭,祂的司祭職在這三個時刻中展開,首先是救贖:舊約中的司祭應每年奉獻,基督奉獻自己,一次而永遠的獻祭,為寬恕人的罪過。因著這一美妙時刻,祂把我們帶到天父面前,重新再造受造物之間的和諧。」

「基督司祭職的第二個時刻是上主現在正在做的,就是為我們祈禱。當我們在這裡祈禱時,祂也在為我們祈禱,為我們每一個人祈禱。現在,活著的基督在天父面前為我們轉求,好使我們的信德不至於減少。多少次,我們要求司鐸祈禱,因為我們知道司鐸的祈禱具有一定的力量,尤其是在彌撒祭獻時。」

「基督司祭職的第三個時刻是祂的再次來臨,但這一次與罪過無關,祂來建立祂永恒的國度,把我們所有人都帶到天父那裡。」

教宗說:「耶穌司祭職的三個美妙時刻是:耶穌寬恕罪過,一次而為永遠;耶穌現在為我們轉求;最後是祂再次來臨時將要發生的事。但是也有相反的一面,就是『不可寬恕的褻瀆』。聽耶穌說這些事是很難接受的,但是祂如此說了,祂既然這樣說那就是真的:『我實在告訴你們,世人的一切罪惡,連所說的任何褻瀆的話,都可得赦免。我們知道上主寬恕一切,只要我們敞開一點點自己的心扉。上主寬恕一切,甚至褻瀆也會被寬恕!但誰若褻瀆了聖神,就永遠不得赦免』。」

為解釋這一點,教宗反省耶穌司祭職的傅油。

教宗說:「當耶穌在聖母瑪利亞的胎中時,聖神給祂傅了油。司祭們在祝聖儀式中被傅油。耶穌作為大司祭,也領受了傅油。耶穌因著聖神的作為而在聖母身體内領受了傅油。凡對此褻瀆的人,就是褻瀆天主的愛的根基,褻瀆基督的司祭職。基督是救贖,是再創造。『可是,上主這麽不好,祂不予以寬恕。』不是的!上主寬恕一切。說這話的人把寬恕封閉在外,不願意被寬恕!不願意讓自己得到寬恕。這是反對聖神的褻瀆,不讓自己得到寬恕,因為它否認由聖神完成的耶穌司祭職的傅油。」

教宗再次提到基督司祭職的美妙和不可寬恕的褻瀆:「不是因為上主不願意寬恕一切,而是因為人自己把寬恕之門給封閉了,不讓自己得到寬恕,他褻瀆了耶穌司祭職的美妙。」

「今天,在彌撒聖祭中、在祭台前反省基督的司祭職大有助益,因為耶穌將臨在祭台上,祂的首個司祭職是為我們奉獻自己;耶穌第二個司祭職是祂將在這裡祈禱;在這台彌撒中,我們在誦念《天主經》時將說耶穌的第三個司祭職,祂的再次來臨將是我們喜樂的希望。讓我們在這台彌撒中,默想這些美好的事。讓我們向上主祈求恩寵,使我們的心永遠不把這偉大的美妙和慷慨封閉在外,永不封閉!」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致函勉勵在囚人士

2017年1月21日,帕多瓦監獄期刊《狹窄視角》(Ristretti Orizzonti)舉辦以終身監禁為主題的研討論。教宗方濟各藉此機會致函帕多瓦「雙樓」(Due Palazzi)監獄的在囚人士表示,我們需要文化的皈依,好使在囚的人永遠是擁有尊嚴的人;懲罰不應是他們生命的終結,要讓每個人都能渴望美好的未來。

教宗籲請在囚人士始終守護希望之光。他在信函中想像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到了諸多的艱辛、負擔、失望,也瞥見了希望之光。教宗鼓勵他們永遠不要熄滅這希望之光。教宗為所有人祈禱,呼籲擁有責任和機會的人士幫助在囚的人保持希望,讓他們作為人的身分高於在囚人士的身分。

教宗說:「你們是在囚人士,它的名詞意義始終大於形容詞的意義,人的尊嚴應該始終先於監禁措施並對其予以指導。」

教宗的信函發人深省,他期望「人道思想可以穿越牢獄之門,使得牢房中的人心不被囚禁,始終對美好未來抱持希望。信函特別指出,我們急需文化的皈依。在皈依的文化中,人們不必無奈地認為懲罰可以給生命下定論;拒絕以懲罰為目標的不正義的死胡同;不滿足於只是為了報復的司法;開啟修和的正義、重返社會的具體願景;終身監禁不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而是有待解決的問題。」

最後教宗告誡道:「如果人的尊嚴被徹底監禁,社會上就不會再有重新開始的空間,人們將不再相信寬恕的更新力量。然而在天主內,人永遠擁有重新開始、獲得安慰的機會,並因寬恕的慈悲而悔過自新。」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祈求天主恩賜特朗普智慧和力量

2017年1月20日,美國第45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首都華盛頓宣誓就職。教宗方濟各當天向他致函祝賀,寫道:「我向您獻上我誠摯的祝福,保證我會祈求全能的天主在您履行崇高的職務時,賜予您智慧和力量。」

教宗強調:「在此嚴重人道救援危機侵襲我們人類大家庭,要求我們作出高瞻遠矚且團結互助的政治回應的時刻,我祈願富饒的精神和倫理價值觀將引領您的決策;這些價值觀塑造了美國人民的歷史,以及貴國促進人性尊嚴和普世自由的努力。但願在您的領導下,衡量美國高尚情操的首要準則依然是國家對貧窮、受排斥和需要幫助的人的關懷,他們如同拉匝祿那樣站在我們的門口。」

最後,教宗為特朗普總統、他的家庭和所有親愛的美國人民,懇請上主廣施和平與和諧之恩,庇佑他們物產興旺,精神富庶。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會透視:法蒂瑪聖母像展開巡迴朝聖

最新內容:
-法蒂瑪聖母像展開巡迴朝聖
-2016年全球有1207名基督徒殉道
-基督徒合一祈禱週
-第4屆世界慈悲使徒大會在馬尼拉召開
-第二屆「真理杯」全球華語聖歌創作大賽
-山東濟南教區坡於教堂隆重舉行祝聖典禮
-陝西西安教區新春前展開送愛心活動
-山東濟南教區慰問山區貧困家庭暨全面展開春節慰問行動
-唐山教區林西堂區開展了春節慰問活動
-主教與海外華人天主教團體共慶新春
-台灣蘭雅聖母顯靈聖牌朝聖地落成啟用

圖片提供:Joseph Lam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