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受造界時期」影片

教會每年由9月1日「照料受造界祈禱日」開始,至10月4日生態主保聖方濟亞西西瞻禮日為止,慶祝「受造界時期」,鼓勵基督徒努力照料我們的共同家園並為受造界祈禱。

今年「照料受造界祈禱日」文告的主題是:「聆聽受造界的呼聲」。教宗表示:「這個聲音一方面是讚頌上主造物主的甜美的歌聲,另一方面也是控訴我們人類施加虐待的悲苦之聲。」教宗呼籲我們聆聽這些悲苦的呼喊,個人和團體作出生態皈依,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及破壞生態的種種制度。

此片由宗座促進全人發展部、願祢受讚頌運動及聖座傳播部製作,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翻譯。

延伸資料

「照料受造界祈禱日」文告

「願祢受讚頌」通諭

夏主教帶你重溫《願祢受讚頌》通諭 

來源: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教宗將在意大利亞西西聆聽八位青年的故事

CNS photo/Vatican Media

「方濟各的經濟」國際會議於9月22日至24日在意大利亞西西召開。在這機會上,教宗將於會議最後一天前往亞西西,並聆聽八位青年的見證。會議前,籌委會的瑪利亞·加廖內(Maria Gaglione)向梵蒂岡新聞網說:「我們準備了藝術性和啟發性的時刻。迎接教宗的人中將有亞西西教區主教索倫蒂諾(Domenico Sorrentino)和代表方濟各經濟的團體的五位青年,一位青年代表一個大陸。」

教宗與青年的會晤將在離天使之后大殿不遠的利里克劇院舉行,並有見證分享時刻。加廖內解釋道:「透過8個故事,向教宗講述三年多以來的生活和工作。在這些做見證的青年中,有一位服刑的青年,他將講述在監獄中工作在他的生活中的價值,也有一位來自肯尼亞的男青年將做見證。此外,有一位阿富汗難民,這名女青年是在數月前瞭解到『方濟各經濟』活動,她將分享在她的國家在促進女性權利方面做出的努力。」

加廖內在接受和平電視台採訪時說,約有15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在場報導教宗的訪問。

《鹽與光》將會在9月24日,
東岸時間上午11時30分,西岸時間8時30分,
電視及網上以英語播放
《教宗到訪「方濟各的經濟」國際會議》,
請到我們的網頁
及社交平台 FacebookYoutube 收看。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我們留在烏克蘭人民身旁

CNS photo/Paul Haring

教宗方濟各再次提到烏克蘭和該國人民。9月21日,教宗在公開接見活動結束時再次沉痛地籲請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衆關注這個飽受折磨的國家的「可怕情況」。他講述了他的賑濟所所長克拉耶夫斯基(Konrad Krajewski)樞機這幾天在那裡的使命。

教宗第4次派遣克拉耶夫斯基樞機來到烏克蘭,讓處在衝突中的人民感受到他的關懷。上週六,這位樞機也親身經歷了危險,險些喪命,因為他的裝載食品和教宗玫瑰念珠的汽車在扎波羅熱附近遇到槍彈,但沒有造成嚴重後果,援助物資到達了目的地。

教宗說,他於前一天接到克拉耶夫斯基樞機打來的電話,「他在那裡停留一段時間,在敖德薩地區提供幫助,給予很大的關懷」。教宗談到與克拉耶夫斯基樞機通話的細節,樞機描述了這幾天他所看到的情況。教宗說:「他講述了這個民族的痛苦、所發生的野蠻行為、怪異可怕的事件,以及發現遭受過酷刑的屍體。」

教宗提到伊久姆,在那裡發現了大約500人的遺體,克拉耶夫斯基樞機在那裡目睹了發現受到折磨的烏克蘭人遺體的整個過程,被「如此的恐怖」所震驚。宗座賑濟所所長說:「這件事難以言喻、難以解釋。樞機正在烏克蘭繼續他的使命,將教宗的關愛帶給經歷死亡和摧毀的人們,並打算將援助物資帶到首都基輔。」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哈薩克斯坦,一個文明和勇敢的模範國家

CNS photo/Paul Haring

9月2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例行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重提他最近在哈薩克斯坦訪問的幾個重要時刻。教宗感謝哈國總統、當局、主教和那些負責接待工作的人員。

教宗首先提到,他這次訪問的主要目的是出席第7屆世界和傳統宗教領袖大會。這項創舉是在該國政府的推動下已走過20年的路程,為向世界展示這個國家是「相遇與對話的場所」。今年的大會依然在哈國首都努爾蘇丹舉行,宗教領袖們與各代表團和國際組織為在世界上推動和平及人類兄弟情誼共襄盛舉。

教宗表示:「這表明,為建設一個在差異中彼此聆聽和相互尊重的世界,應將宗教置於努力的中心。這並非相對主義,不是的。這是聆聽和尊重。哈國政府為此付出努力,該國在擺脫了無神論政權的桎梏後,現在指出一條文明的道路,促使政治和宗教一起行走,彼此既不混淆,也不分離,明確譴責原教旨主義和極端主義。這是一種平穩和團結的姿態。」

教宗强調:「大會的《最後宣言》是2019年2月在阿布扎比簽署的關於人類兄弟情誼文件的繼續,邁出這一步乃是“從遠方開啓的一段行程的果實。」教宗提到1986年聖若望保祿二世在亞西西召集的各宗教為和平祈禱的歷史性會晤,以及聖若望廿三世和聖保祿六世的遠見。

「還有其它的宗教也心懷遠大視野,我只提起聖雄甘地。但是,我們怎能不記得這麽多的殉道者,這些為忠於和平和友愛的天主而付出了生命代價的不同年齡、語言和國家的男人和女人呢?我們知道:隆重莊嚴的時刻是重要的,但隨後是日常生活中的努力,是建設一個讓人人都感到美好的世界的具體見證。」

教宗繼續表示,他此行也是會晤哈國當局和教會團體的時機,並再次强調,這個有150個族裔團體共同生活且有80多種語言的國家,也具有特殊的使命,那就是成為「相遇的國家」。這項使命應得到鼓勵和支持。

「正如我所希望的那樣,但願繼續建設一個日益成熟的民主制度,能有效地回應整個社會的需求。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時間,但必須承認,哈薩克斯坦作出了非常積極的選擇,例如對核武器說『不』,以及採行良好能源和環境政策的選擇。這是勇敢的作為。在這慘烈戰爭的時刻,有些人想訴諸核武器,面對這種瘋狂,這個國家從一開始就對核武器說出『不』。」

關於當地的教會,教宗强調了喜樂和滿腔的熱情。他說:「這個國家的天主教徒屬於少數團體,但如果憑著信德活出這種境遇,就能結出福音的果實。」

教宗指出幾個重點:「首先是微小、成為酵母、鹽和光的福氣,只依靠上主,而不是依靠人性上重要的某些形式。此外,人數上的不足要求我們去發展與其它教會基督徒的關係,也包括與所有人建立友愛關係。因此,這是小小的羊群,的確如此,但這是開放而非封閉的羊群,不設防線,而是敞開的,仰賴聖神的行動,任由祂隨意在哪裡及願意怎樣地吹氣。」

「在哈薩克斯坦,曾有過許多男人和女人在教會受迫害的時期為福音獻出了生命。他們是殉道者,是那個天主的聖潔子民的殉道者,因為這個子民遭受了數十年無神論的壓制,直到30年前獲得自由,這些男人和女人在漫長的受迫害時期為信仰而承受了巨大痛苦。他們因信仰,有的被殺,有的受酷刑及坐監。」

教宗還提到一個記憶和和一個圖像,那就是「2017年世博會的大廣場,周圍都是超現代的建築」,在光榮十字聖架慶日那天,教宗就是在這裡主持了彌撒。教宗說:「在一個進步與退步交織的世界上,基督的十字架仍是救恩的希望:一個希望不會落空的標記,因為這希望是以天主的愛為根基。」

教宗最後表示:「希望他這次的訪問之旅能為哈薩克斯坦和該國教會的生活帶來果實。」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圖進入專頁,閱覽更多資訊。

教宗接見新祝聖的主教們:做接近窮人的「牧者」

圖片:Vatican Media

200位在最近一年新被祝聖的主教於9月19日上午,在教廷主教部部長奧萊特(Marc Ouellet)樞機的帶領下前來梵蒂岡晉見教宗方濟各。會見活動在克萊孟廳舉行,屬於私人性質,使這些於9月12至19日在宗座宗徒之后大學參加第二批培訓的主教們能與教宗暢所欲言。

第一批的主教們則於9月1日至8日接受了培訓,以「在時代的變遷及疫情過後的福音宣講:主教的服務」為主題。不久前,教宗也是在克萊孟廳接見了他們。巴西聖保羅輔理主教梅薩里(Angelo Ademir Mezzari)告訴梵蒂岡新聞網,教宗告誡主教們不要忘記接近窮人。他也親自聆聽了主教們的分享、他們的需求和請求。

第二批培訓班的主教們是在「同道偕行」的氣氛中與教宗交談。即將領導巴西龍多諾波利斯-吉拉廷加教區的雅爾丁(Maurício da Silva Jardim)主教解釋說:「『同道偕行』也是這次培訓課程的氛圍,演講者依照教宗方濟各的訓導將之作為核心主題,學生們也能表達自己的意見,由此提出具體問題,例如飢餓、暴力、社會不平等、移民、政治和衛生危機,以及在全世界的道德和社會問題。」

為新祝聖的主教舉行培訓班的傳統始於2000年,時任教宗是聖若望保祿二世。關於今年的課程,雅爾丁主教補充說,他們深化了教宗方濟各的《愛的喜樂》、《衆位弟兄》和《願祢受讚頌》這3份文件,討論了其中的核心要點,例如透過人性的整體提升來促進家庭和普世友愛。

雅爾丁主教說:「培訓班是一次機會,有助於在不同方面一起行走、鼓勵我們做『子民的牧者』,並提供要素,根據教宗方濟各制定的一個傳教、衆議、共融及參與的教會的原則,在我們的教區行動起來。」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第37屆世青節文告:青年應效法聖母,急速服務他人

CNS photo/Alessandro Bianchi, Reuters

教宗方濟各日前發表了第37屆普世青年節文告。教宗首先指出,2019年在巴拿馬舉行的上一次世青節全球聚會的主題是「看!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路一38),而明年將在里斯本舉辦全球聚會的第37屆世青節的主題是「瑪利亞起身並急速啟程」(路一39)。教宗對此表示,自從2019年的活動後,「我們邁上走向新目標的旅程,心中迴盪著天主邀請我們起身的催促聲」。

按此閱讀英語全文

教宗強調,2020年至今連續三年的普世青年節主題都有「起來」這個關鍵詞(參閱:路七14、宗廿六16)。「這個動詞也帶有『復活』、『起死回生』的意涵」。

面對新冠疫情和戰爭的動盪時代,「聖母瑪利亞再次為所有人,特別是為你們這些跟她一樣年輕的人,敞開接近和相遇的門」。為此,聖父教宗期許,眾多青年將在2023年里斯本世青節活出的經驗,「為青年和全人類將是一個新的開始」。由於新冠疫情的緣故,里斯本世青節推遲一年舉行,延至2023年慶祝。

回到第37屆世青節文告的主題,教宗闡明在天使報喜後,聖母瑪利亞本來可以獨善其身,但是「她卻全心信賴天主」,起身並急速啟程,因為她確信天主為她的生命做了最好的安排。「聖母瑪利亞成了天主的殿宇、旅途中的教會的形象」,這樣的教會「走出去投入服務,傳揚福音喜訊」。

在有關復活的事件裡,我們常會遇到兩個詞,即:「甦醒」和「起來」。教宗表示,「上主的母親是青年採取行動的榜樣:拒絕站在鏡子前顧影自憐,或者『陷入』網絡裡無法自拔。聖母瑪利亞總是關注外面的事」。

接著,教宗引用米蘭聖盎博羅削關於《路加福音》的闡釋,表明聖母瑪利亞之所以急速往山區去,「是因為她為許諾感到欣喜,在發自內心的喜樂的推動下,渴望熱忱地投身於服務」。因此,聖母的行色匆匆乃是她渴望服務的表現。

面對具體又迫切的需求,我們應當迅速行動。教宗由此問道:親愛的青年,你們的匆忙是哪一種呢?教宗進一步解釋了健康的匆忙與病態的匆忙之間的區別。健康的匆忙催促我們朝著高天、面向他人;而病態的匆忙則是驅使我們過著膚淺的生活、輕忽一切事物。

教宗叮囑青年,「現在是重新急速啟程的時刻」。他們此刻應當「走向具體的相遇,真正接納與自己不同的人」。教宗寫道:「我寫給你們青年的文告、教會傳揚的偉大訊息,乃是耶穌!的確,那是耶穌本身、祂對我們每個人的無盡聖愛、祂的救恩,以及祂賜給我們的新生命。」

在第37屆世青節文告的結尾,教宗期勉那些計劃參加世青節活動的青年,「能重新體驗到與天主相遇、與弟兄姐妹相遇的喜樂」。「經歷了長時間的遠離和獨處,但願在天主的助祐下,我們將能在里斯本一起重新找到各民族、各世代之間懷著兄弟情誼相擁的喜樂,得到修和與和平的擁抱、富有傳教精神的新的友愛的擁抱!」讓我們效法聖母瑪利亞,起身並急速啟程!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機上記者會談論了與中國的對話

CNS photo/Paul Haring

我們始終需要對話。教宗方濟各9月15日在從哈薩克斯坦返回羅馬的專機上向隨行記者們強調了這點。教宗依循他的慣例,在結束國際牧靈訪問時舉行機上記者會,回答隨行記者的提問。被問及關於同一時間蒞臨哈薩克斯坦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問題,教宗答說:「他在那裡進行國事訪問,但我沒見到他。」

與中國的對話

與中國的對話是這次機上記者會的一大焦點。在記者的提問下,教宗表示:「為了理解中國,需要花一個世紀的時間,而我們的壽命不到一百歲。中國有著豐富的思維方式,而一旦出現些許毛病、豐富性就會流失,就能出錯。為了理解,我們選擇了對話的道路,向對話敞開。」

教宗繼續說:「梵蒂岡與中國有個雙邊委員會,運作良好且緩慢地進行,因為中國的節奏慢,他們為了前行,有耐心等待:那是一個持有無限耐心的民族。就先前的經驗來說:我們想想以前去那裡的意大利傳教士,他們作為科學家而受到敬重;我們也想想今天許多司鐸或信徒受到中國大學的邀請,因為這能給文化增添價值。理解中國思維並不容易,但必須予以尊重,我始終抱持尊重的態度。而在梵蒂岡這裡有個運作良好的對話委員會,由帕羅林樞機主持。他現在是最了解中國和與中國對話的人。事情雖然緩慢,卻總是向前邁進。」

面對記者的提問,教宗也回答說:「要給中國貼上反民主的標籤,我不覺得應該如此,因為這個國家如此複雜⋯⋯。的確有些事情在我們看來不民主,的確有這樣的看法。我想陳樞機這幾天將要出庭。他說出他的感受,可以看到那裡存在若干侷限。」教宗強調:「我盡力支持對話的道路。」「在對話中,人們釐清許多事,不只關乎教會,也涉及其它領域。舉例來說,中國幅員遼闊,各省份的官員都不一樣,中國有不同的文化。中國很龐大,理解中國是個龐大的工程。但是,切莫失去耐心,這需要耐心,需要很大的耐心。而我們必須藉由對話前行,我努力使自己避免貼標籤,而是向前邁進。」

與莫斯科的對話

談到對話,與莫斯科的對話也備受矚目。教宗指出,「我相信,理解與那些發動戰爭的國家進行對話總是件困難的事。這雖然很難,但是我們不該放棄對話,我們必須給所有人對話的機會,要給所有的人!因為在對話中總是有機會改變事情,並且能提供另一個觀點、另一個思考點。我不排斥與任何當權者對話,不論他處於戰爭中,或者是侵略方」。教宗強調務必進行對話,總是要向前邁進、伸出手去。

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的問題

關於此時此刻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的問題,教宗闡明,「這是一個政治決策。倘若依循道德準則行事,這會是合乎道義、在道義上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假若做這項決策的意圖是挑起更多戰爭,或者販賣軍火,或者丟棄那些自己不再用的武器,這就會是不道義的」。「自我防衛不僅合情合理,而且是愛國的表現。誰若不自衛,誰若不保護某樣東西,他就不愛它;相反地,誰要是防衛,就有愛」。

教宗不僅念及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局勢,也關心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的情況,以及敘利亞、非洲之角、莫桑比克、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緬甸等地方和羅興雅人的處境。教宗由此向在場記者們講述了他童年的記憶:在1945年戰爭期間,有一天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全城響起了警報聲,一名鄰居婦女來到貝爾格里奧家,告訴他們「警報響了」,然後哭著說:「戰爭結束了。」教宗吐露道:「母親和鄰居婦女為了戰爭的結束喜極而泣的一幕,我至今歷歷在目。⋯⋯這些婦女懂得和平勝過於所有戰爭,並且為達致和平而高興得哭了。我忘不了那一幕。」

教宗最後重申,人們擁有防衛的權利,但這只能在必要時才行使。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圖進入專頁,閱覽更多資訊。

教宗方濟各在努爾蘇丹接見耶穌會士

圖片:Vatican Media

關懷和大公運動,這是教宗方濟各在9月15日上午在聖座駐哈薩克斯坦大使館私下會見耶穌會同會弟兄時的兩個關鍵詞。羅馬《公教文明》期刊主編習安東神父(Fr.Antonio Spadaro)說,就如往常那樣,教宗在他的牧靈訪問期間會與耶穌會士見面。這是兄弟友愛的時刻。會晤在當地時間早上9點之前開始,持續了約一個小時又一刻鐘。耶穌會《公教文明》期刊將刊登整個談話內容。

在整個俄羅斯區域共有25位耶穌會士,這個區域包括白俄羅斯、俄羅斯、吉爾吉斯談和塔吉克斯坦,在哈薩克斯坦則沒有耶穌會士。這次與教宗見面的會士有19位。習安東神父說:「這是個非常友愛、輕鬆和坦率的會晤,以素來十分關注的牧靈幅度談論了當前的地緣政治框架。」

習安東神父接著表示,教宗特別關懷雖小卻極為活躍的教會團體,也關懷在俄羅斯區域的教會團體。他叮囑耶穌會士的使命尤其是「關懷」。

在這次機會上,就如所有在國際牧靈訪問期間會見同會弟兄那樣,這是一個無拘無束和坦承談話的時刻,每個人談到自己的經歷和如何看待政治和教會的局勢。會晤中談到的另一個關鍵詞是「大公運動」,這對於這個亞洲地區極其重要,那裡的天主教徒是少數群體。教宗的表達和耶穌會士們對他的款待常體現出一種親切感。

圖片:Vatican Medi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圖進入專頁,閱覽更多資訊。

教宗在哈薩克斯坦第七届世界和傳統宗教領袖大會閉幕講話

CNS photo/Paul Haring

教宗方濟各於9月15日出席在哈薩克斯坦首都努爾蘇丹舉行的第七屆世界和傳統宗教領袖大會閉幕活動,感謝在座人士從世界不同地方而來,「在旅途中攜手同行」。教宗強調,在戰爭的瘋狂使得疫情的各種問題雪上加霜的此刻,與會者為對話服務的承諾比以往更加寶貴。

教宗本次牧靈訪問的格言是「和平與團結的使者」。教宗由此指出,這裡的使者是複數的。「在2001年的911事件後,需要集結眾人之力來應對恐怖主義暴力試圖煽動的憤怒氣氛,當時這恐怕會把宗教變成衝突的場所。假冒宗教的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激進主義和民族主義披著宗教的外衣,卻持續助長恐懼,令人對宗教有所顧忌。因此,這幾天我們能再次團聚一堂乃是天賜良機,有助於重新肯定宗教真正且固有的本質」。

哈薩克斯坦地處亞洲中心,自然是個適合相遇的地點。教宗表示,在這個國家裡,「政治與超性有著健康的聯繫、良好的共處形式,從而維持各自領域的獨特性,既不混淆,也不分離」。教宗強調,「那些渴望合情合理地表達自身信仰的人,必須隨時隨地受到保護」。不幸的是,「很多人甚至連現在都還會因為自己的信仰而遭到迫害和歧視。我們必須確保宗教自由絕不可只是抽象概念,而是個具體權利」。

接著,教宗重申了本屆大會《最後宣言》的三個關鍵詞,即:和平、婦女和青年。首先,和平一詞概括了一切,表達出人心深處的渴求、夢想,以及我們旅途的目標。教宗說:「我們迫切需要和平,因為在當今時代裡,每個軍事衝突或緊張局勢的熱點和對峙,都必定引發有害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嚴重危害國際關係體系。」另一方面,和平「不只是沒有戰爭的狀態」。和平「不能被縮減成維持敵對勢力的權力平衡,或者出自於專制獨裁,而是名副其實的『正義的成效』」。

談到婦女這個關鍵詞,教宗表示,在我們尋求和平的過程中,必須提高婦女的參與度。「婦女為世界帶來關懷與生命:她們本身就是邁向和平的道路。」教宗也強調了託付給婦女更高的職務、更大的責任的重要性。

至於青年這個關鍵詞,教宗稱青年現在和未來都是「和平與團結的使者」。青年比其他任何人更熱切地為和平發聲,尊重受造界的共同家園。「讓我們把受教育的機會放在青年手中,而不是給他們具毀滅力的武器!我們要聆聽他們,不要害怕接受他們提問的挑戰。」

教宗最後籲請在場所有宗教領袖不忘昨天的苦難,並向明天敞開。「讓我們向前邁進,以上天的兒女、希望的編織者、和諧的工匠,以及和平與團結的使者的身份,在塵世間攜手前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圖進入專頁,閱覽更多資訊。

教宗方濟各與哈薩克斯坦的主教、司鐸、執事、度奉獻生活者、修生及牧靈工作者見面

教宗方濟各在哈薩克斯坦訪問的第一項公開活動,是在努爾蘇丹主教座堂接見哈薩克斯坦的主教、司鐸、執事、度奉獻生活者、修生和牧靈工作者。 (CNS photo/Paul Haring)

2022年9月15日,教宗方濟各在哈薩克斯坦訪問的第一項公開活動,是在努爾蘇丹主教座堂接見哈薩克斯坦的主教、司鐸、執事、度奉獻生活者、修生和牧靈工作者。教宗勉勵當地教會不要陷入腐敗和虛假,而要給予平信徒更大的空間,以免陷入「教權主義」。

一個音樂家的家庭

教宗方濟各坐輪椅抵達主教座堂,在掌聲、鮮花,以及小提琴、長笛、豎琴和冬布拉所演奏的音樂中與當地教會團體見面。演奏音樂的是戴著毛皮頭飾、身著傳統服飾的音樂家大家庭,一共23人,其中三個親生孩子,其餘都是被收養的,包括一個透過音樂克服殘疾的女孩。

Musicians in traditional attire wait to greet Pope Francis before a meeting with bishops, priests, deacons, consecrated persons, seminarians and pastoral workers at the cathedral of Our Lady of Perpetual Help in Nur-Sultan, Kazakhstan, Sept. 15, 2022. (CNS photo/Paul Haring)

Pope Francis listens to traditional musicians as he arrives for a meeting with bishops, priests, deacons, consecrated persons, seminarians and pastoral workers at the cathedral of Our Lady of Perpetual Help in Nur-Sultan, Kazakhstan, Sept. 15, 2022. (CNS photo/Paul Haring)

後退主義的誘惑

教宗方濟各回顧了基督信仰在中亞的開端,在最初的幾個世紀裡,有許多福傳者和傳教士在這片土地散發福音的光芒,建立團體、朝聖地、隱修院和敬禮場所。教宗說:「在靈性和教會的旅程中,我們決不能忘記那些向我們宣講信仰的人。然而,我們要小心,不能帶著懷舊情緒向後看,仍然停留在過去的事情上,讓自己在停滯不前中癱瘓:這就是後退主義的誘惑。」

信仰,一個永遠具有現實意義的事件

教宗所說的是一種「活的記憶」,沒有這種記憶,信仰、敬禮和牧靈活動「就有消退的危險,像稻草一樣,迅速燃燒,馬上熄滅。當我們失去記憶時,我們就會耗盡喜樂。我們也失去了對天主和兄弟姐妹的感激之情,因為我們陷入誘惑,認為一切都取決於我們自己。」教宗補充說:「審視過去的遺產,我們看到信仰不是一套需要理解和做的事情,作為一個一勞永逸的固定代碼而代代相傳。不,信仰需要與生命一起傳承。因此,信仰不是對過去事物的美麗展示,而是一個永遠具有現實意義的事件。」

渺小和對話

「面對信仰的諸多挑戰,以及生活中的難題和艱辛,看看我們的人數,在這樣浩瀚的國家,你可能會覺得自己是渺小和不足的。而福音書恰恰顛覆了數字的邏輯。」教宗說:「成為微小的人、神貧的人,是一種福氣。我們的人數少也提醒我們,我們無法自給自足;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天主和其他人,包括其他信仰的弟兄姐妹,以及每位善心人士。只有同心協力,彼此對話和相互接納,我們才能真正作出有利於眾人的事業。」

教宗說:「這是教會在這個國家的特殊任務:不要把自己看做只是一個按老規矩做事的團體,或者覺得自己渺小就把自己關在果殼裡,而要成為一個向天主的未來開放、被聖神之火點燃的團體。」

為平信徒提供更多空間

教宗也敦促大家給平信徒更大發揮的空間。教宗說:「這對你們有好處,這樣團體就不會變得僵化和教條。在走向聖神引領的未來的道路上,一個同道偕行的教會是一個有參與感和共同負責的教會。這是一個能夠走出去迎接世界的教會,因為她在共融中得到訓練。」

因此,教宗邀請眾人「成為共融與和平的男女,無論在哪裡都能播種美好。實踐和傳遞喜樂的人,拒絕恐懼和抱怨,不被教條主義和道德主義所僵化」。

在講話結束時,教宗方濟各回顧了真福布科文斯基神父,指出他一生都在照顧病人、窮人和被邊緣化的人,為忠於福音付出了牢獄和強迫勞動之苦。教宗還提及希臘禮天主教殉道者布德卡主教、扎里茨基神父和格特魯德·德澤爾神父,他們的列品程序已經展開。

Pope Francis leads a meeting with bishops, priests, deacons, consecrated persons, seminarians and pastoral workers at the cathedral of Our Lady of Perpetual Help in Nur-Sultan, Kazakhstan, Sept. 15, 2022. (CNS photo/Paul Haring)

從偏見中解放出來,從而看到新視野;能夠將自我放在一邊、感到自己的召叫能將他人視為恩典,因而感恩;將司鐸職視為憐憫他人的服務,以及感謝教宗為促進世界和平所做的一切。這些是哈薩克斯坦的主教、司鐸、執事、度奉獻生活者、修生及牧靈工作者9月15日在首都努爾蘇丹的永援之母主教座堂與教宗方濟各會面時作的一些見證。教宗方濟各正在這個國家展開第38次國際使徒之旅。

哈薩克斯坦天主教會的起源可追溯至13世紀。法國國王聖路易於1253年派遣一些傳教士來到這片土地,為的是從這裡到蒙古地區。25年後,即1278年,尼各老三世教宗將中亞地區的整個傳教使命委託給了方濟各會會士。大約在14世紀中葉,會士們在阿爾馬雷克城修建了一座小小的會院和一座主教座堂。可是,在1340年,基督徒開始遭遇迫害且從此音信全無,直到19世紀為止。

20世紀初,有天主教徒開始來到哈薩克斯坦。有一部分以俄羅斯軍人的身份來到這片土地,有些是被流放至此,或者以戰俘和難民的身份前來,或者自願來到這裡拓荒。許多天主教難民和戰俘是在1917年一戰期間來到哈薩克斯坦。當時,伯多祿羅巴甫洛夫斯克堂區約有5千名信徒,而庫斯塔奈堂區有6千多名信友。在蘇維埃政權70年當中,不同國籍的其他天主教徒被流放至此。

哈薩克斯坦於1991年獨立建國,這給當地小小的天主教會團體帶來了轉變。這個改變的第一個關鍵階段是哈薩克斯坦與聖座於1992年10月7日建立外交關係。以後,雙方在1998年9月24日簽署了一項重要協議,確保天主教會在社會、教育、醫療領域活動的自由,運用社會傳播工具的自由,同時並保障信眾在醫療機構和監獄裡能得到靈性協助。這兩件事情,標誌著富有成效的雙邊合作的道路的開始,尤其是在跨宗教對話方面。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圖進入專頁,閱覽更多資訊。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