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在困頓中也能讚頌天主,因為祂的愛永不減弱

「祈禱不只是懇求上主,也蘊含了讚頌的層面。」2021年1月13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的要理講授中闡述了這一點。在活動開始之際,在場眾人聆聽了《聖詠》第145篇的讚頌:「我的天主,君王,我要頌揚你,歌頌你的名,世世代代不止。」隨後,教宗從福音出發,省思了耶穌在生活和使命的艱難時刻對天父的讚頌(參閱:瑪十一)。

當時,洗者若翰在監獄中疑惑耶穌是不是默西亞;耶穌在各村行了許多奇跡,卻遇到敵意。教宗指出:「恰恰是在失望之際,《瑪竇福音》提及一個著實令人驚訝的事實:耶穌並未向天父抱怨,卻獻上了讚頌,因為祂向小孩子啟示了自己(參閱:瑪十一25)。耶穌為什麼獻上讚頌呢?」教宗指出:「首要原因是祂感到自己是至高者的兒子、是天地主宰的兒子。」

至於第二個原因,教宗說:「耶穌讚頌天父,因為天父特別垂顧弱小卑微的人。耶穌在村子裡宣講時,親身體驗到這一點:智慧和明達的人心存疑慮、自我封閉、有所盤算,但是小孩子卻向訊息敞開、予以接納。這必然是天主的旨意,耶穌為此歡欣鼓舞。我們也應該滿懷喜樂並讚頌天主,因為謙遜又單純的人接納福音。在世界的未來和教會的希望裡有著弱小卑微的人:他們不認為自己比別人更好,他們知道自己的侷限和罪過,他們不願意掌控他人,卻在天父內承認人人互為弟兄姊妹。」

「耶穌的舉動有助於我們以不同的方式來看待自身的挫敗或黑暗的時刻。耶穌沒有祈求,卻讚頌天父。」教宗表示:「這似乎有所矛盾,但真理就在其中。那麼,讚頌對誰有益呢?」教宗回答道:「天父不必靠著讚頌來增進祂的偉大。」

「讚頌的祈禱對我們有益。教理定義說:『此種祈禱分享心地純潔者的福分,因他們在享見光榮的天主之前,已在信德中愛慕祂。』與常理不同的是,我們不僅該在生活幸福快樂時讚頌天主,更要在艱難時刻、黑暗時刻,在艱辛地走上坡路時這麼做。那也是讚頌的時辰。耶穌在黑暗中讚頌天父。願我們學會經由那段上坡路、那難走的小徑,那費勁的路程,抵達那能看見新景色的地方,擁有更遼闊的視野。」

接著,教宗提及聖方濟各和聖人在臨終前撰寫的《萬物頌》。這篇禱詞留給我們重要的教導。教宗指出:「聖方濟各沒有在喜樂幸福的時光裡,卻是在困頓中寫下這篇禱詞。當時,聖方濟各幾乎失明,感覺到他的心靈裡出現了孤獨的重擔,一種他之前從未體嘗過的滋味:從他開始宣講以來,世界沒有改變,依然有人飽受爭執的折磨,而且他覺察到死亡的步伐在一步步靠近。那或許是個失望透頂的時刻、是感受到自身挫敗的時候。然而,在那憂傷的一刻,聖方濟各仍在祈禱,他是怎麼祈禱的呢?『我主,願祢受讚頌……』他作出讚頌的祈禱。」

教宗最後總結道:「聖方濟各、諸位聖人聖女和主耶穌向我們展現出時時刻刻都能讚頌,因為天主是忠實的朋友。這是讚頌的基礎:天主是忠實的朋友,祂的愛永不減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發布第29屆世界病人日文告:「你們的師傅只有一位,你們眾人都是兄弟。」(瑪23:8)

聖座於1月12日公布了教宗方濟各第29屆世界病人日文告,主題為「你們的師傅只有一位,你們眾人都是兄弟」(瑪23:8)。本屆世界病人日將於2月11日露德聖母瞻禮舉行。教宗在文告中特別念及全世界因新冠病毒受苦的人,對窮人和邊緣人表達他的精神關懷和教會的關愛。

教宗對今年的主題提出幾點反思。

首先,耶穌批評那些只説不做的人的偽善(參閲同上:1-12)。教宗指出,耶穌的批評也針對我們每個人,因為沒有人能免於偽善的惡行,這種行為使信仰與實際生活脫節。面對弟兄姐妹需要幫助的情況,耶穌提出的行為典範乃是「停下、傾聽、與他人建立直接和個人的關係、對他人有同理心,以及參與他的痛苦並為他提供服務」。

其次,患病的經歷令我們感到自己的脆弱,同時也需要別人的幫助。我們感到無能為力,懷著信德向天主求問疾病的意義。在艱辛地尋求生命的新意義時,朋友和親人常是愛莫能助。教宗提到聖經人物約伯,他在遇難中得不到妻子和朋友的陪伴,反而受到他們指責,因而更加感到孤獨和迷惘。但他拒絕各種偽善,選擇對天主和對他人誠信的道路。他的呼求最終得到了天主的垂聽。

談到第三點反省,教宗强調疾病總是有一個面容。目前的疫情揭示了醫療系統的許多缺陷,年長者、最弱小和易受打擊的人不一定能得到治療,而且時常得不到公平的待遇。同時,「疫情也凸顯了醫護人員、義工、員工、司鐸、男女會士的慷慨奉獻,他們以各自的專業、忘我的精神、責任意識和愛心去幫助、照顧、安慰和服事許多病患和他們的親人」。

事實上,關懷是用以扶助和安慰病苦中的人的珍貴香膏。作為基督徒,我們要以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為楷模去對待近人,像天父那樣慈悲,尤其關愛弱小者和受苦的人。教宗在此提到友愛關懷的重要性,强調「服務意味著照顧那些在我們家中、社會上和民衆當中的弱勢者」(2015年9月20日在哈瓦那的彌撒講道)。「服務總是注視著弟兄的面容,觸摸他的身體,感覺他的接近,有時甚至為他的接近而受苦,並尋求他的提升。因此,服務絕不是某種意識型態,因為受服事的不是思想,而是人」(同上)。

教宗在第四點反省中,懇切希望有一種良好的療法。他解釋道,「這乃是在需要照顧者與照顧他們的人之間建立一種協約;這協約以信任和相互尊重、誠信和樂於助人為基礎,如此才能超越各種防護屏障,將病患的尊嚴置於中心,保護醫護人員的專業素養,並與病患的家屬保持良好關係」。

這種與病患的關係在基督的仁愛中找到取之不盡的泉源,而如此行事。事實上,「那能使病患和照顧他們的人的處境具有圓滿意義的,正是藉著基督死而復活的奧跡所湧現出的愛。《福音》多次描述耶穌的醫治絕非行魔術,而是相遇的果實,耶穌在這種人際關係中將天主的恩典賜予相信和接納的人,就如耶穌屢次重複的那句話:『你的信德救了你。』」

教宗祝願社會更有人性、更懂得照顧最脆弱和受苦的成員,不讓任何人感到孤單、受排拒和被遺棄。教宗最後將所有病患、醫護人員和那些在受苦者身旁盡忠職守的人託付於病人之痊和仁慈的聖母瑪利亞,「願她從露德山洞和全世界無數個敬禮她的朝聖地扶持我們的信德和望德,幫助我們以兄弟友愛彼此照顧」。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頒布手諭正式允許女性擔任讀經員和輔祭職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以《天主聖神》(Spiritus Domini)手諭規定,從今以後女性也可擔任讀經員和輔祭員的職務,而且這些職務要透過專門的授權以固定和制度化的形式呈現出來。

女性在禮儀慶典中誦讀天主聖言,或在祭台前服事,如擔任輔祭員或送聖體員並非一個創新,在全世界的許多團體中已有這種經由主教允許的實際運作。然而,直到現在,所有這一切都是在沒有在制度上真正授權的情況下進行的,儘管聖保祿六世於1972年取消了所謂的「小品」,但他決定仍將這些職務只保留給男性,因為他認為這是為他們可能接受的聖職做準備。

如今,教宗方濟各依照最近幾次世界主教會議作出的分辨,也願意將女性在祭台前的服務予以正式化和制度化。藉著於1月11日公布的《天主聖神》手諭,《天主教法典》230條1項得到修訂。教宗因此規定,女性能擔任這些職務,而且這些職務的授予也要經由使其制度化的禮儀。

教宗方濟各説明,他願意採納世界主教會議不同大會上提出的建議,並且寫道,「這幾年的神學發展指明,教會建立的特定職務是根據聖洗的普通司祭職和在聖洗聖事中所領受的司祭職」。教宗也提出,必須明認這些平信徒的職務「在本質上有別於聖秩職務,後者藉著聖秩聖事領取」。

因此,《天主教法典》修訂後的230條1項為:「平信徒,凡具有主教團規定的年齡和資質者,得依禮儀規定擢升為固定的讀經員及輔祭員。」原先特別指明的「男性」平信徒的字眼被刪除。

天主教法典
第二卷 天主子民
第一編 基督信徒
第二題 平信徒之義務與權利

修訂前:

230 條 – 1 項 – 男性平信徒,凡具有主教團所規定的年齡及才能者,得依禮儀規定擢升為固定的讀經及輔祭之職;但此職務之授予,並不包括由教會供給生活補助或報酬。

修訂後:

230 條 – 1 項 – 平信徒,凡具有主教團所規定的年齡及才能者,得依禮儀規定擢升為固定的讀經及輔祭之職;但此職務之授予,並不包括由教會供給生活補助或報酬。

與這道手諭一起發表的,還有一封寫給教廷教義部部長拉達里亞(Luis Ladaria)樞機的信函。教宗在信函中解釋了他這項選擇的神學理由,寫道:「在梵二大公會議標示的更新願景中,我們越來越迫切地感到,今天需要重新發現所有信徒在教會内的共同責任,尤其是平信徒的使命。」

教宗援引亞馬遜世界主教會議結束文件的内容,指出「對處在不同情況中的整個教會而言,促進和授予男女信徒職務是件緊要的事。我們必須鞏固由男女信徒組成的教會,推動他們的職務,尤其意識到領受聖洗的尊嚴」。

教宗方濟各也提到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話語,「就聖秩職務而論,教會沒有任何權力將司鐸聖職授予女性」,然後補充道,授予「非聖秩職務則是可行的」。

教宗解釋道,「為男女平信徒提供擔任輔祭員和讀經員職務的機會,這是基於他們因著聖洗分享了司祭職,這個可能性也將經由禮儀(制度)行為增進對許多平信徒的認可,他們長期以來為教會的生命和使命作出了寶貴的貢獻」 。

教宗最後表示,「將這些職務也授予女性的選擇,將促使衆人更實際地參與在教會内的福傳工作。這些職務具有固定性,得到公開承認並由主教授權」。

教宗方濟各對教會的這些職務作了深入的神學省思,然後作出修訂《天主教法典》230條的決定。的確,梵二大公會議後的神學重新發現了讀經員和輔祭員的重要性,這不僅與蒙受祝聖的司祭職有關,也尤其涉及因聖洗聖事而領受的司祭職。在這兩種司祭職務之間存在著相互合作的互動關係,愈加凸顯了「平信徒」本身的特質,即履行所有信徒因聖洗而領受的司祭職。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世界需要團結和兄弟友愛,如此才能戰勝危機

「為共同戰勝新冠疫情導致的世界危機,我們就應更加團結、更接近受苦的人、感到彼此皆為兄弟姐妹。」

教宗方濟各在接受意大利電視台第五頻道的訪談中表達了上述思想,並强調「在走出危機時絕不能像從前那樣。我們如果不是變得更好,就會變得更糟。我們應檢視一切」。

兒童忍飢挨餓和無法上學的悲慘情況

教宗首先列舉了世界上許多交戰地區的兒童忍飢挨餓和無法上學的悲慘情況,强調「聯合國的有關統計駭人聽聞」。教宗警告說:「如果我們在走出危機時沒有看到這些情況,走出危機將是另一次失敗。情況將會更惡劣。我們應注視這兩個問題:兒童和戰爭。」

關於疫苗接種

在回答關於疫苗接種的問題時,教宗表示:「我認為從道義上來說,人人都應接種疫苗。這並非一個選項,而是道德行為。因為你拿你的健康、你的生命當賭注,也拿別人的生命當賭注。」教宗解釋說:「梵蒂岡不久後將開始注射疫苗,我為此也已登記報名。現在是思考『我們』的時期,應把『我』刪除一段時間。」

冷漠

談到冷漠,教宗重申:「冷漠摧殘我們,因為它使我們疏遠。相反地,關懷才是打算走出危機的關鍵詞。如果沒有團結和關懷,在國家内部也會造成社會緊張局勢。」

教會内及政治生活的領導階層

接著,教宗談到教會内及政治生活的領導階層。他說:「此時整個領導階層沒有權利說『我』,該當說『我們』,應在危機面前尋求團結。」

教宗再次强烈表示:「此時一個從政者、一個牧人、一個基督徒、一個天主教徒,即使是主教和司鐸,若沒有能力說『我們』,卻只説『我』,在當前的情況下他就不能勝任。」教宗的建議是:「生活上的意見衝突是必要的,但衝突在此時應『休假』,給國家、教會和社會的團結騰出空間。」

教宗指出:「疫情大流行造成的危機使丟棄文化更為强烈,最弱小者,包括窮人、移民和年長者被邊緣化。」

墮胎

教宗特別提到墮胎的悲劇,將那些不願意要的兒童丟棄。教宗告誡說:「墮胎的問題不是宗教問題,卻首先是人的問題,人的道德問題,然後才是宗教問題。這是一個無神論者也該以他的認識來解決的問題。」教宗問道:「難道為解決一個問題,任何一個問題,就該消除一個人的生命嗎?難道為解決一個問題,就該雇傭一個兇手嗎?」

美國國會大廈衝擊事件

教宗也對美國國會大廈遭衝擊事件作出評論。他坦承:「鑒於美國人民紀律嚴明,又有成熟的民主,這個事件讓我感到驚訝。」教宗譴責了暴行,指出該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在疫情時期出入受限制的生活

對於在疫情時期出入受限制的每日生活,教宗坦承感到自己被「關入籠中」。他談到為避免人群聚集取消了他的牧靈訪問,並希望伊拉克的訪問能成行。教宗說:「我在這段時期把更多的時間用來祈禱,透過電話與人交談,同時强調某些時刻對他是多麽重要,例如去年3月27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祈禱時刻。祈禱是愛所有人的表達,也讓人看到互相幫助的新道路。」

信靠上主

教宗對信靠上主分享了他的反省,表明信德首先是個「恩典」,「你、我和任何人都無法憑著自己的力量有信德:信德是上主賜給我們的恩典,是不能買到的」。然後,他提到《申命記》的一段話,勉勵衆人呼求「天主的親近」。這個親近是「我們在信德上必須懇求的恩典」。

教宗最後祈願:「在這新的一年不再有被丟棄的人,不再有自私的行為,讓團結勝過衝突。」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朝拜天主是要發現藏身於平凡處境中的祂

圖片:Vatican Media

「生命不是賣弄才能,而是邁向愛我們的那一位的旅途。」教宗方濟各於1月6日主顯節在彌撒講道中如此表示,並鼓勵我們發現朝拜天主的真諦。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我們不必出示品德優良的證明書,卻要效法東方三賢士,明白天主厭惡各種誇耀,在平凡的境遇中,在卑微和被排斥的人身上,發現隱身在其中的天主。

朝拜的需求乃是人之常情,但是人很容易搞錯目標。事實上,我們「若不朝拜天主,就會去朝拜各式各樣的偶像」。如此一來,「信徒將會崇拜偶像」。教宗引用一位法國詩人的話,警惕道:我們若不朝拜天主,最終就會朝拜魔鬼。為此,教宗期勉眾人反省一個事實,即:「朝拜上主並不容易,絕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某種靈性的成熟,那是一段內在旅途的終點,有時路途漫長。」

「在我們的時代裡,格外需要個人和團體撥出更多時間來朝拜,不斷學習更好地默觀上主」。教宗指出,關於朝拜的方法,我們可以從東方三賢士朝拜耶穌聖嬰的事跡裡(參閱:瑪二1-12),汲取三個值得效法的要點,分別是:舉目觀望、踏上旅途和超越表象。

朝拜上主首先需要「舉目觀望」。教宗解釋說,這意味著「不被內心的陰影所禁錮,不澆滅希望,不讓問題和困難占據自己生活的中心地位」。這並不代表要否認現實,假裝或幻想一切都會變好;相反地,如此的舉動邀請我們「以新的方式看待問題和焦慮,知道上主了解我們的艱難處境,仔細聆聽我們的呼聲,而且祂不會對我們流下的淚水無動於衷」。做到這一切,我們便會向朝拜敞開心扉。

反之,我們如果陷入問題的泥淖,不肯舉目仰望天主,恐懼就會侵入人心,使人迷失方向,變得憤怒、迷惘、焦躁又低落。在這種情況下,人難以朝拜上主。因此,教宗勉勵眾人鼓起勇氣,打破先入為主的定論,明瞭「現實處境勝過於我們的臆測」。上主邀請我們信賴祂,因為祂的確照顧每一個人。門徒的朝拜便由此萌生,並發現天主是真正的喜樂。他們依靠的不是擁有物質財富、名聲成就等類似的事物,而是天主的忠信,儘管我們會陷入危機處境,但是天主的許諾絲毫不減,祂始終信守承諾。

在踏上旅途方面,教宗指出,東方三賢士在朝拜耶穌聖嬰以前,必須長途跋涉,而這段旅程意涵著轉變。「走完一段旅途的人,必然蘊藏著某樣新意:他增廣了見聞,遇見許多新的人事物,體驗到在面對困難時必須意志堅定」。為此,我們應當反省:「如果不先踏上旅途,達成內在的成熟,就無法朝拜上主」。其關鍵在於「接受恩寵的千錘百鍊」,如同聖保祿宗徒所言:「縱使我們外在的人日漸損壞,但我們內在的人卻日日更新。」(格後四16)

教宗說,失敗、危機和錯誤等經驗,都能幫助我們有所長進。但重要的是,這些經驗能讓我們意識到「唯有上主當受朝拜,因為只有祂能滿足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和永恆的渴望」。再者,隨著時間流逝,若能懷著信德來面對生活中的磨難和辛勞,這些磨難和辛勞必會有助於淨化心靈,使人更加謙遜、更樂意向天主敞開自己。因此,教宗期許眾人「切莫因疲憊、跌倒和失敗而灰心喪志」。仰望著上主,我們將能找到繼續喜樂地前行的力量,但我們要記得,「生命不是賣弄才能,而是邁向愛我們的那一位的旅途」。

關於超越表象的意義,教宗表明,朝拜是向君王和重要貴賓致敬的舉動。東方三賢士知道,他們朝拜的那位是猶太人的君王,但實際上,他們眼前所見的是一個貧困的嬰孩和祂的母親。這使他們的朝拜舉動變得非比尋常,因為「這些來自於遙遠國度的智者,懂得超越那個簡陋又幾乎破爛不堪的景象,辨認出一位君王臨在於那名嬰孩身上。換句話說,東方三賢士能『看見』表象以外的部分」。因此,教宗表示,為了朝拜上主,目光必須超越那經常看似騙人的表面。

在當天選讀的福音中,黑落德王代表了「長期受困於外在表面」的庸碌之輩:這樣的人只重視萬眾矚目的事,與東方三賢士的態度截然不同。談到這裡,教宗提出了「神學上的現實主義」,解釋說:它指的是客觀地覺察到事物的現況,最終能夠明白天主厭惡各種炫耀。這是一種超越事物表面的觀察方式,我們能藉此「朝拜那經常隱身在平凡的境遇中、藏身於卑微和被排斥者身上的上主」。

在邀請眾人重新發現朝拜天主的價值與真諦後,教宗祈禱說:「願主耶穌讓我們成為真正朝拜祂的人,好能藉著生活彰顯祂對全人類的愛的計劃。」讓我們祈求上主賜予我們和教會朝拜的能力。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2021年1月祈禱意向:為人類的手足之情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21年1月意向

福傳意向:為人類的手足之情

願天主賜予我們恩寵,能與其他宗教的弟兄姊妹如手足般相處,向全人類開放並為彼此祈禱。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相關資料

教宗:願2021年為每個人是團結友愛與和平的一年

圖片: Vatican Media

普世教會於1月1日慶祝天主之母節。教宗方濟各於當天中午時分,在梵蒂岡宗座大樓圖書館主持誦念三鐘經祈禱活動。當天也是世界和平日,教宗在祈禱結束時對促進和平的線上遊行活動表示讚賞,同時也籲請信眾為也門人民和在尼日利亞遭綁架的基科維(Moses Chikwe)主教與他的司機祈禱。

念經前,教宗說,在瑪利亞的慈母注視下,我們每個人將自己的焦慮和痛苦託付於聖母。教宗指著身旁的聖誕馬槽說:「如果我們觀看一下聖誕馬槽,會看到耶穌聖嬰沒有在馬槽中,有人跟我講,聖母說,『讓我抱一下我的這個孩子?』」教宗接著表示:「聖母也如此對待我們,她願意抱我們,守護我們,就如守護和愛護她的親生兒子一樣。」

「聖母的令人安心和安慰的注視是一種鼓勵,使得這個上主賜予我們的時期,成為我們在人性與靈性上成長所需的時期、消除仇恨和分歧的時期、感受到大家都是弟兄姐妹的時期、建立而非破壞的時期,以及彼此照顧和照料受造界的時期。」

當天也是第54屆世界和平日,今年和平日的主題為「關懷的文化作為和平之路」。教宗說:「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人類遭受各種痛苦,尤其是新冠疫情,這教導我們需要相互關懷。這態度是通往和平的道路,因為它有利於建設一個以友愛關係為基礎的社會。我們每個人,這個時代的男女,都蒙召實現和平,而不是對此無動於衷。我們蒙召每天和在生活中的各個環境中,向弟兄姐妹伸出援手,他們需要安慰的話語、溫柔的舉動和團結互助。這是天主交給我們的任務。」

教宗强調說:「我們可以建立和平,如果我們内心有和平並且與周遭的人和平相處,尤其是照顧那些匱乏的人。這關乎培養一種關懷的思維和文化,以鏟除冷漠、丟棄和敵對。」

教宗祈求聖母瑪利亞、「和平之王」的母親,讓我們從天主那裡獲得和平恩典。教宗也祝願在人們心中、在家庭和工作場所中,以及在各國中常有和平。

最後,教宗表示:「在這新年伊始,我向所有人致以衷心地祝賀,祝大家2021年幸福祥和。願這一年為所有人而言是團結友愛與和平的一年、充滿期望與希望的一年,我們將這一年託付於瑪利亞、天主之母和我們的母親的護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在一切事上感謝天主,我們將能給世界帶來希望

圖片:Vatican Media

2020年12月30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宗座大樓的私人圖書館主持今年最後一次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論述了謝恩的祈禱,指出「如果我們是感恩的人,世界也會變得更好」,即使我們只有些微的感恩,這足以在世界上傳遞希望。

教宗首先敘述了耶穌治癒癩病人的事跡。耶穌行走時遇見十個癩病人,他們向祂呼喊說:「師傅,耶穌,可憐我們罷!」(路十七13)。當時患了癩病的人不但身體上受苦,也遭到社會和宗教界的排斥。耶穌沒有避開他們,而是邀請他們去司祭們那裡檢驗(同上14)。依照法律,司祭們負責證明癩病人是否得到痊癒。

這十個人聽信耶穌的話,在去的時候便潔淨了。不過,他們當中只有一人在去司祭們那裡之前,先回來感謝耶穌,為獲得痊癒的恩寵讚美天主。耶穌看到他是個撒瑪黎雅人,是那個時代猶太人眼中的“異教徒”。耶穌於是感嘆道:「除了這個外邦人,就沒有別人回來歸光榮於天主嗎?」(十七18)

教宗解釋說,這段福音的敘述將世界分成兩部分:感恩與不感恩的人;接納一切,將之視為禮物和恩寵的人與領取一切,將之看成是自己應得的人。《天主教教理》寫道:「任何事件、任何需求都可以成為感恩的奉獻」(2638號)。

因此,恩寵先於謝恩的祈禱,我們在學會思考前就已被念及到;我們在學會愛之前就已經蒙受了愛;我們在心中萌生渴望之前就已經被渴望。如果我們這樣看待生活,那麼‘感謝’就成為我們每日生活的主要旋律。

教宗指出,對基督徒來説,感恩聖事乃是表達感謝的最重要體現。如同所有信徒一樣,基督徒讚美天主賜下生命的恩典。我們活著首先是因為我們獲得了生命,我們每個人誕生在世上是因為有人對我們的生命有了渴望。在我們的生命中,不只一個人以感恩的目光注視著我們。他們往往是教育者、要理教員,以及擔任其它職務的人。他們在我們心中激起感恩之情。

基督徒與衆人分享的這份「感恩」之情,藉著與耶穌的相遇而向外擴散。四部《福音》證實,耶穌的轉化大能常在與祂相遇的人心中激起喜樂和讚美天主之情。十個獲痊癒的癩病人便是如此,他們因恢復健康而歡喜,因為他們便能走出被迫受隔離和被團體排斥的境遇。

在他們當中,有一個人更是喜上加喜,因為除了得到痊癒外,他也因與耶穌的相遇而喜悅。不僅脫離了病苦,現在也深信蒙受了愛。他發現了愛有如使世界得以存在的力量。但丁會説:愛能「移動太陽和其它的星辰」 《神曲-天堂篇》卅三145)。我們不再是到處漂泊的流浪者,我們有一個家,居住在基督内,並從這個「住所」默觀整個世界,看到它無限的美麗。

教宗最後勉勵基督徒切莫忽視感謝的恩典,如果我們是感恩的人,世界也會變得更好,即使我們只有些微的感恩,這足以在世界上傳遞希望。萬物彼此相連,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位置上發揮作用。聖保祿為我們指明了一條幸福的道路:「你們要事事感謝,這就是天主在基督耶穌內對你們所有的旨意」 (得前五18)。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宣布「愛的喜樂」家庭年將於2021年3月19日大聖若瑟主保瞻禮展開

教宗方濟各於12月27日聖家節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籲請信友省思「天主子跟所有孩童一樣需要家庭溫暖的事實」。因此,由耶穌、聖母瑪利亞和大聖若瑟組成的聖家,成了家庭的榜樣,「世上所有的家庭都能從中找到可靠的參照點和啟發」。

教宗方濟各《愛的喜樂》勸諭

納匝肋聖家的生活要素是喜樂。耶穌在孩童時期「被聖母瑪利亞的母愛所圍繞,並受到大聖若瑟的照顧。耶穌在大聖若瑟身上看見天父的溫柔」。教宗表示:「我們也蒙召重新發現家庭提供教育的重要性。家庭的基礎必須是那始終能不斷增進關係、開啟希望視野的愛。家人應當一同祈禱、互相關愛、彼此寬恕、溫柔相待,並承行天主的旨意。」

「如此一來,家庭便能向天主的喜樂敞開大門,而天主把這份喜樂賜予所有懂得如何歡喜付出的人。幸福的家庭也懂得找到靈性力量來向外界、向他人開放,為弟兄姊妹效勞,同心協力建設一個更新、更好的世界,在日常生活中樹立榜樣。」

教宗承認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問題,因為我們的軟弱,有時甚至會同室操戈。但是,教宗勉勵眾人:「倘若與家人起了爭執,務必要在一天結束之前和好。」教宗重申家庭的三個關鍵詞:「請問、謝謝和對不起。家人之間如果常說這三個關鍵詞,必定能維持家庭和睦。」

此外,教宗也強調了家庭福傳的力量。聖家節再次向我們提出了「夫妻之愛和家庭之愛的理想,這也是五年前頒布的《愛的喜樂》宗座勸諭」所闡明的要點。這道文件於2016年大聖若瑟瞻禮問世,明年即將滿五週年。

為此,教宗表示,接下來的一年「將是反省《愛的喜樂》勸諭的一年,眾人將能藉此良機深入研究這道文件」。在這特別的一年,教會團體和家庭將能取得相關的反省,在旅途中得到陪伴。宗座平信徒、家庭和生命部將在未來一年裡協調多項活動,教宗特別邀請每個人積極參與。在聖家節當天,教宗也把「愛的喜樂」家庭年的旅途託付於納匝肋聖家,尤其是大聖若瑟這位顧家的配偶和父親。

在三鐘經結束後,聖座新聞室確認「愛的喜樂」家庭年將於2021年3月19日大聖若瑟主保瞻禮拉開帷幕,並將於2022年6月第十屆世界家庭會議畫下句點。屆時,世界家庭會議將於羅馬舉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2020年聖誕文告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12月25日中午時分在梵蒂岡降福大廳發表聖誕文告,降福羅馬城及全世界。教宗在文告中提到許多人的面容,以及人類的痛苦和希望,指出天主藉著降生成人彰顯了祂的大愛與慈悲,耶穌聖嬰的誕生是「為了我們」和「為了所有的人」。教宗邀請世人看到這位新生嬰孩從白冷城向全世界散發出的希望光芒,即使在這受新冠疫情打擊的時刻也要注重兄弟情誼和友愛關懷。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2020年聖誕文告全文: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聖誕快樂!

我想藉著依撒意亞先知的這句話:「有一個嬰孩為我們誕生了,有一個兒子賜給了我們」(依九5),將教會在這慶節宣告的訊息傳達給所有的人。

有一個嬰孩誕生了:誕辰總是希望的來源,那是生命的出現,未來的許諾。而這嬰孩──耶穌,「為我們誕生了」:這個「我們」沒有邊界、沒有特權、也沒有排斥。那在白冷城由童貞瑪利亞所生的嬰孩是為所有的人誕生:祂是天主賜予整個人類大家庭的「兒子」。

藉著這個嬰孩,我們眾人能轉向天主並稱祂為「父親」、「爸爸」。耶穌是唯一聖子;除祂以外,沒有人認識天父。而祂來到世上,正是為向我們啟示天父的面容。也因為這樣,藉著這個嬰孩,我們眾人都能彼此稱為弟兄:無論什麼語言和文化,不管我們的身分和差異,我們眾人在每一陸洲都是弟兄姊妹。

此時,充斥著生態危機,因新冠病毒疫情而加重的經濟和社會嚴重失衡。在這歷史的關鍵時刻,我們比以往更需要兄弟情誼。天主在賜予我們祂的聖子耶穌的同時,將這情誼贈送給我們:一份並非由漂亮的言辭、抽象的概念、浮泛的情感形成的兄弟情誼。不是的。這份兄弟情誼基於真實的愛,能與跟自己不一樣的人相遇,能分享他人的痛苦,接近和關懷他,即使他不是我的親人,不屬於我的族群和我所信仰的宗教;他跟我不一樣,但他是我的弟兄、我的姊妹。在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上也是如此:人人互為手足!

在聖誕節,我們慶祝來到世界上的基督之光,祂為眾人而來:不只是為了某些人而來。今天,在這因疫情而變得黑暗又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希望的多種光芒呈現出來,例如疫苗的研發。然而,為了使這些光芒大放光彩,帶給全世界希望,必須讓人人都有機會接種疫苗。我們不能放任封閉的國家主義阻礙我們活出我們作為真正人類大家庭的身份。我們也不能讓根深蒂固的個人主義病毒勝過我們,使我們對其他弟兄姊妹的苦難無動於衷。我不能以自己為先,不顧他人,不能把市場和研發專利的法則放在愛和人類健康的法則之上。我懇請各位:國家、企業和國際組織的領導人促進合作而非競爭,為眾人尋求解決方案:疫苗為所有人,特別是地球上每個地區最脆弱和急需的人。應首先考慮最脆弱、最急需的人!

願白冷的聖嬰幫助我們成為助人為樂、慷慨大方和團結關懷的人,尤其關懷那些最脆弱、患病,以及那些在這段時期沒有工作,或因疫情帶來的經濟後果而身處困境的人,以及那些在這幾個月因隔離而遭受家暴的婦女們。

面對無邊界的挑戰,不應建立圍牆。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每一個人都是我的弟兄。在每一個人身上,我都看到天主的面容,而在所有受苦的人身上,我都看到上主請求我的幫助。在每個病患、窮人、失業者、邊緣人、移民和難民身上,我都看到祂:每個人都是弟兄姊妹!

在天主聖言誕生為嬰孩的這一天,讓我的目光轉向全世界眾多的嬰孩,尤其是敘利亞和也門的嬰孩,他們仍然為戰爭付出昂高的代價。願他們的面容打動善心人士的良心,以便解決衝突的根源,並為建設和平的未來而勇往直前。

願這良好的時期能緩解在整個中東和東地中海地區的緊張局勢。

願耶穌聖嬰癒合心愛的敘利亞人民的創傷,他們飽受戰爭的蹂躪已有十年,最近由於疫情,更是雪上加霜。願伊拉克人民和所有致力於和好途徑的人們,尤其是近年來受到戰爭沉重打擊的雅茲迪人,得到慰藉。願和平降臨於利比亞,使正在進行中的談判開啟新階段,藉以終止該國種種形式的敵意。

願白冷的聖嬰將兄弟情誼賜予那曾目睹祂誕生的聖地。願以色列人及巴勒斯坦人能重拾彼此的信任,透過直接對話來尋求正義與持久的和平,克服暴力和根深蒂固的怨恨,向世界見證兄弟情誼的美好。

願光照聖誕夜的那顆星成為黎巴嫩人民的向導和鼓舞,好使這個國家在面對困難時,因著國際社會的支持,不失去希望。願和平之王幫助黎巴嫩的負責人士放下個人利益,且以嚴肅、誠實和透明的態度努力服務,好使黎巴嫩走上改革的行程,繼續追尋它自由及和平共處的使命。

願至高者的聖子支持國際社會和有關國家的努力,力求使納戈爾諾-卡拉巴赫,以及烏克蘭東部地區停火,促進對話──那通往和平與和解的唯一途徑。

願耶穌聖嬰減輕布基納法索、馬里和尼日爾人民的痛苦,他們遭受嚴重的人道危機打擊,除此以外,還要忍受極端主義分子和武裝衝突,以及疫情和其它自然災害帶來的痛苦;願耶穌聖嬰終止在埃塞俄比亞的暴力,在那裡,許多人因衝突而被迫逃亡;願莫桑比克北部德爾加杜角地區的居民獲得慰藉,他們是國際恐怖主義暴力的受害者;願耶穌聖嬰促使南蘇丹、尼日利亞和喀麥隆的負責人士繼續走已開啟的兄弟情誼和對話的道路。

願天父永恆的聖言成為美洲的希望之泉,那裡尤其受到新冠病毒的打擊,且已飽受折磨,又經常被貪腐和販毒的後果摧殘。願天父永恆的聖言幫助智利克服最近的社會緊張局勢,讓委內瑞拉人民的苦難得以結束。

願天國的君王保護在東南亞飽受天災肆虐的人民,菲律賓和越南的災情尤其嚴重,那裡多次的颱風造成後果嚴重的水災,使居住在那塊土地的家庭喪失人命,環境受到破壞以及使地方經濟受損。

在念及亞洲時,我無法忘記羅興亞人民:願在窮人中誕生的耶穌使他們在苦難中感受到希望。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有一個嬰孩為我們誕生了」(依九5)。祂來是為拯救我們!祂向我們宣告:痛苦與凶惡不是最後的結局,低頭接受暴力和不義就等同於拒絕喜樂和耶穌聖誕的希望。

在這喜慶的日子,我特別想到那些身處逆境卻不垂頭喪氣的人,他們採取行動,帶給人希望、安慰和援助,幫助受苦的人和陪伴孤獨的人。

耶穌在一個馬槽裡誕生,但祂被童貞瑪利亞和聖若瑟的愛包裹起來。天主聖子藉著化為血肉而聖化了家庭的愛。此刻我想到那些家庭:那些今天無法團聚的家庭,以及那些被迫留在家裡的人們。願聖誕節為眾人是一個契機,以重新發現家庭是生命和信仰的搖籃,是款待之愛、交談、寬恕、友愛關懷和分享喜樂的場所,以及全人類和平的泉源。

祝大家聖誕快樂!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