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仰望聖母,把我們的生命化為禮物

教會於12月12日慶祝拉丁美洲主保瓜達盧佩聖母瞻禮,以紀念童貞聖母瑪利亞於1531年12月9日至12日顯現給印地安人胡安‧迭戈(Juan Diego)的事跡。在慶祝瓜達盧佩聖母加冕125週年的機會上,教宗方濟各於12月12日上午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聖祭。教宗指出,仰望聖母的肖像,我們可以清楚看見三個事實,即:豐沛、讚美和禮物。

豐沛

教宗首先解釋道,天主始終沛降恩典,祂的賞賜豐沛至極。天主不會去計算份量,卻賜下豐厚的恩典。天主的「限度」就是慷慨大方,祂無法不豐富地給出去。

讚美

其次,聖母瑪利亞與聖婦依撒伯爾的相聚等同於讚美。教宗指出,讚美的意義是「口出善言」。天主的風格向來是說好話,因此說壞話是魔鬼、是敵人的作風。那是心胸狹隘的作態,不能全然奉獻自己。

禮物

再者,天主的恩典如同一份祝福賜予了我們。這是天主送給我們的禮物,祂渴望在整個啟示的過程中不斷激發人說出:「妳在婦女中受讚頌,因為妳帶給了我們受祝福的那位。」

教宗最後勉勵眾人默觀聖母的肖像,祈求天主恩賜我們上主的這種風格:豐富地給予,口出善言,絕不說壞話,並且把我們的生命化為一份禮物。

適逢瓜達盧佩聖母加冕125週年,宗座聖赦院在教宗方濟各的委託下頒布法令,讓世界各地在家裡慶祝瓜達盧佩聖母瞻禮的信友都有機會領受全大赦。由於當前新冠疫情的緣故,為了避免墨西哥瓜達盧佩聖母大殿像往年一樣人潮擁擠,這座聖殿現在暫時關閉,直到12月13日為止。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張心銳神父主日福音分享-將臨期第二主日【悔改】

主日福音分享
將臨期第二主日(乙年)

「你們要預備上主的道路,修直祂的途徑。」(谷1:3)
作者: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以前我們有一位慈幼會修士,他在98歲時逝世。在殯葬彌撒中,省會長邀請他的院長講道,那位院長分享了一件事,他指出那位修士其實有很多病痛,有時候他會說出一些較負面的說話:「這麼年老又辛苦不如死去罷了,天主請你收回我的靈魂!」院長經常聽到那位年老修士的說話,都不以為然。

有一次修士又講類似的說話,這次院長比較認真地告訴他:「修士!請不要說這些負面的說話,我們是修道人,我們不要說死了吧,倒不如說把自己的痛苦奉獻給天主。」可能,這位院長的語氣比較重,修士覺得很不開心,一連幾日都沒有跟院長說話。

某個晚上,院長正睡得矇矇矓矓時,隔離房,即修士的房間有一些響聲,好似有人在敲打牆壁,而修士的房間正在院長房間的隔離,院長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之後再連忙去隔離房看看,院長進入修士的房間,那位修士告訴院長:「院長對不起!這幾天我很忿怒,因為你訓責我說了一些負面的說話,這幾天我也睡得不好,今晚我越想越不開心,我覺得不能夠再等了,又不能起床,只能敲房間的牆,希望你聽到,現在我鄭重向你道歉。」院長聽到之後覺得很感動,眼前的年長會士,能夠自我反省,而且又有這種認錯的勇氣。九十八歲的老修士,仍能夠檢討自己。

有一首唐詩:「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盛開的鮮花,要及時採摘,否則便會後悔。本主日的褔音主題,就是要我們把握時機,及時悔改。

將臨期的一位重要人物聖若翰洗者,今日主日福音中。他的任務是:「預備上主的道路,修直祂的途徑。」在依撒意亞書中有一個聲音喊說 :「你們要在曠野中預備上主的道路」,就是幫以色列民從流徙之地回歸祖家。二千年前,若翰在曠野宣講;如果今日若翰在香港,他會去哪裡宣講?

他會不會在政府總部?或者他會向香港社會大聲吶喊,你們要悔改,因為今時今日的香港是48 年來,堅尼系數最高,香港的貧富源殊是最嚴重。我們真需要,預備上主的道路,修直祂的途徑。仍有很多人食不飽,穿不暖,有些還住劏房。或者,聖若翰也會去教育局,勸這些制定政策的人悔改,老師入課室授課膽顫心驚,校園被政治化。我們的青年人看不到希望,覺得自己沒有能力解決問題,他們是年青人,不是被病魔纏身的長者,自殺率仍不斷上升。我們看到他們都覺得很傷心、痛心。這不單止是他們的問題。不過,坊間很多人斥責年青人,說他們是「廢青」,視野狹窄。其實,他們是覺得孤獨,無力。鮑思高神父在十九世紀都面對同樣的問題,但是他從來沒有埋怨年青人,反而他與青年人建立關係,爭取青年工人權益,改變教會、社會的想法及制度。

所以,若翰洗者告訴我們要預備上主的道路,修直祂的途徑,就是要要求改變自己的生活,走出自己的思維及想法,不是要求別人改變或者為我做些什麼,而是由自己開始,不能夠在等待。連跟隨若翰洗者的人,都表示悔改。何況是我們看見了耶穌,為何仍然堅持自我沒有悔改的勇氣呢?所以,心靈的悔改是一切悔改的開始,教會都建議準備聖誕節,應領受修和聖事,或者在疫情期間真心地痛悔自己的罪過,祈求上主寬恕。這種悔改,不單只是個人,還有家庭,社會及教會。

第二點,我們對天主有信心,依撒意亞先知書中三次強調「已經」(奴役已經結束,罪債已經償清,罪過已經受懲罰),並大聲疾呼「天主來了」;伯多祿前書卻強調主的日子尚未來到,所以我們要「等候並期望」那日子的來臨。 其實,基督來了,但祂帶來的救恩,還要一步一步趨向圓滿的結局。我們見到社會出現很多不公義,失去言論自由,耶穌肯定隨時會光榮再來,重要的是我們在這等候的時間,要「勤奮努力」作出準備。正如教宗方濟各所說:「教會不需幫信友做倫理上的決定,但要培養他們正直的良心,在誡命、教會訓導幫助下,把仁愛和正義帶到這世界。」

此外,教會一定要大聲疾呼,宣認這位生於貧窮及為真理和仁愛死而復活的耶穌。 信德是通往天主必經的路。 亞巴郎離棄自己的家,踏上一條不知目的地,完全信賴天主的道路。 以色列民四十年在曠野裡行了一段漫長而曲折的道路。 耶穌行了十字架的苦路,但也是逾越的路:經過死亡,到達永生。

主,我相信是祢拯救了我們,救了全世界每一個人。 求祢現在把救恩的聖寵再次帶到我們心裡,讓我們體驗祢的臨在,並助我們在生活中為祢作出見證;更求祢使教會忠於她的本質,好能作出有效的見證,使我們的見證能體現教會大公及集體的面貌。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

教宗方濟各:我們不可陷入平庸和冷漠的昏昏欲睡

圖片:Vatican Media

臨近和醒寤:這是將臨期的兩大關鍵詞。選自《依撒意亞先知書》和《馬爾谷福音》的彌撒讀經,向我們提出了這兩大要點(參閱:依六十三16-17、19,六十四2-7;谷十三33-37)。教宗方濟各11月29日主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大殿與新擢升的樞機一起舉行彌撒時,以這兩個關鍵詞為主軸,展開彌撒講道。那麼,該如何保持醒寤呢?

教宗表示:「將臨期是一段牢記天主臨近的時期,祂曾降臨於我們中間。而依撒意亞先知鼓勵我們懇請天主再次降臨,祈求說:『望祢衝破諸天降下。』」教宗指出:「信仰的第一步,便是告訴上主我們需要祂,需要與祂同在。將臨期和禮儀年的首要訊息,也是要承認上主已臨近,懇求祂再次降臨。祂渴望前來接近我們,但祂提出建議、卻不強迫人接受;我們應當勤奮不倦地求祂降臨。將臨期提醒我們,耶穌曾降臨在我們中間,而且末世之際祂將再次來臨。然而,我們問自己,要是祂今天不來到我們的生命中,這些降臨又有何用呢?讓我們懇求祂的來到。」

「『主耶穌,求祢降臨!』我們可以隨時隨地這樣呼求祂,在聚會、讀書、工作和做決策之前,以及在重大時刻和考驗中。這是個簡短卻發自內心的祈禱。我們若是懇求耶穌與我們同在,我們也必須保持醒寤,好能覺察到祂的臨在。生活中常犯的錯誤之一是迷失在千千萬萬的俗務之中,卻沒有發現到天主。我們一旦計較個人得失,恐怕會捨本逐末。在黑夜中,我們必須醒寤。」

教宗說:「我們與主同在的日子將會來到。上主來臨時,我們不可丟失靈魂:黑夜將會過去,上主將要起身帶領我們,祂是為我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那一位。醒寤意味著等待這一切,不灰心喪志,卻在望德中生活。如同一直深愛我們的那一位,在我們出生以前就期盼我們那樣,現在身為愛的天主,也在等待我們。倘若天國在等著我們,那麼為什麼要按照現世的要求來過日子?為什麼要眷戀於金錢、功名、成就和一切必會消逝的事物?既然白日的光明在等待著我們,為什麼又要浪費時間來埋怨黑夜?為什麼要找靠山來謀求晉升,冀望藉此在事業上平步青雲?這一切都會過去。上主說,你們要醒寤!」

「耶穌受難的前一天,在最後晚餐結束後,在革責馬尼莊園裡,在雞鳴時,耶穌雖然與門徒同在,門徒卻無法保持醒寤。」

教宗提醒道:「我們也可能變得麻木,也就是陷入平庸的沉睡中。上主降臨的時候,我們忘記初愛、因循苟且,只顧生活安逸,缺乏愛天主的動力,毫不期待祂的新意,我們變得平淡無奇、不冷不熱、世俗凡庸。這會消耗信德,因為信德與平庸背道而馳:信德是熱切渴望天主、不斷地勇敢皈依、放膽去愛、始終前行。」

「信德絕非澆一盆冷水,而是熾熱燃燒的火焰。耶穌無法忍受不冷不熱的態度。」

教宗表示:「看得出來,天主輕視不冷不熱的人。為此,我們必須從睡夢中甦醒,在祈禱中保持醒寤,因為祈禱等同於點亮黑夜,與上主協調一致。祈禱是讓天主來親近我們。因此,祈禱使人擺脫孤獨、帶來希望。祈禱讓生命充滿氧氣:正如生活不能沒有氧氣那樣,基督徒也不能缺少祈禱。我們多麼需要基督徒為昏沉睡著的人守夜,多需要朝拜天主的代禱者日日夜夜地把歷史的黑暗帶到耶穌這位世界之光面前。」

「此外,除了不冷不熱的昏睡之外,還存在著冷漠的昏昏欲睡。後者不在乎他人,只關心自己。」

教宗解釋道:「當我們只環顧自己的四周和自身需求,對他人的所需袖手旁觀時,黑夜便籠罩心靈,使內心變得灰暗。我們很快就會抱怨一切,覺得人人都在害自己,最終認為處處都是陰謀詭計。抱怨、受害的感受和陰謀,形成一條鎖鏈。今天這夜幕似乎垂降到許多人身上,他們為自己打抱不平,卻對其他人無動於衷。」

「有個藥方可以治療這冷漠的昏睡,就是愛德的醒寤。」

教宗強調:「少了愛德,就做不成基督徒。有人似乎認為,心生憐憫、施以援手、起身服務,都是失敗者的作為!事實上,唯有這樣的行動能贏得勝利,因為它早已預見將來、上主的日子;屆時,一切都將過去,唯獨愛永垂不朽。藉著慈悲善功,我們得以接近上主。」

「愛德善功是一條與主耶穌相聚的道路。教會在朝拜天主及服務近人時,不會陷入黑夜。」

教宗最後祈願說:「主耶穌,求祢降臨!求祢使我們感受到祈禱的渴望,以及去愛的需求。」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為一年來去世的樞機和主教主持追思彌撒

圖片:Vatican Media

2020年11月5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追思彌撒,緬懷一年來去世的樞機和主教們。28位樞機在場參禮,其中的25位與教宗共祭。教宗指出:「對復活的信德並不忽略和掩飾人性面對死亡的迷失感,但它讓我們看得更遠。復活不是一種幻境,而是一個已經存在、讓我們現今奇妙般參與的事件。」

教宗的彌撒講道以耶穌對瑪爾大說的這句話為核心:「凡活著而信從我的人,必永遠不死。妳信麼?」(若十一26)。教宗說:「這是讓我們改變願景的信德上的重大飛躍。這個飛躍一旦出現,我們思索和看待事物的方式就會改變。信德的眼目超越可見事物,在某種方式上看到不可見的事物。每個事件都依照另一個幅度,也就是永恆的幅度來予以評估。」

教宗以「義人的早亡」為例説明這個新的思想。他說:「這樣的人為天主所愛,他被接去,免得邪惡改變了他的心意,虛偽迷惑了他的心靈(參閲:智四10-11)。」教宗解釋道:「在信仰的視野中,這樣的死亡並非不幸,而是按照天主的上智安排,祂與我們的想法不同。」

教宗接著表示:「在為一年來去世的樞機和主教們祈禱時,我們要祈求上主消除那有時潛入我們内心的負面悲傷,它令我們以為藉著死亡結束了一切。這是一種遠離信德的情感,加深了人們對必須死亡的恐懼,因為沒人能說自己可以免除死亡。因此,在死亡這個不解的迷面前,有信仰的人也必須不斷地皈依。我們每日都必須超越我們對死亡的想像,它本能地認為死亡乃是一個人徹底被消除;我們也必須超越可見和可預料的事物、墨守成規和天經地義的思想,以及普遍的見解,好能完全信靠上主,祂說:『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從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著;凡活著而信從我的人,必永遠不死』(若十一25-26)。」

最後,教宗邀請基督徒憑著信德接納耶穌的話,讓為已亡弟兄姐妹的祈禱具有基督信仰的特徵。他說:「為亡者祈禱,相信他們生活在天主那裡。這祈禱也惠及我們,塵世旅途上的人。這祈禱培養我們一種對生命的真正憧憬,向我們揭示為進入天主的國度必須經歷苦難的意義;它讓我們追求真正的自由,讓我們樂於不斷地尋求永恆的財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死後的希望是賦予生命意義的錨

圖片:Vatican Media

「在喜樂和悲慘的時刻、在磨練試探中、在死亡臨近時,讓我們像約伯那樣複誦說:『我確實知道為我伸冤者還活著,我仍要看見天主。』(參閱:約十九25-27)這是基督徒的望德、唯有天主能賜給我們的恩典;我們若是向祂求,祂必將賜予。今天,我們緬懷許多已離世的弟兄姊妹。注視墓園、仰望天鄉,這將對我們有所裨益。」教宗方濟各於2020年11月2日下午在梵蒂岡條頓墓園聖堂主持追思已亡信友瞻禮彌撒時,在講道中如此說道。感恩祭結束後,教宗在這梵蒂岡墓園內佇立於眾多墳墓前,然後前往聖伯多祿大殿下方在歷任教宗的棺槨前祈禱片刻。

在彌撒講道中,教宗提及當天禮儀選自《約伯傳》的第一篇讀經。

教宗指出:「約伯雖然被疾病所擊潰、壽命將盡,他連皮膚都幾乎脫落了、瀕臨死亡,但約伯仍堅信不移地說:『我確實知道為我伸冤者還活著,我的辯護人要在地上起立。』(十九25)約伯的處境每況愈下,但即使在那樣的時刻,依然存在著光明的擁抱,以及使他安心的溫暖:『我親眼要看見他,並非外人。』(十九27)在生命快要結束的時刻,這份確信便是基督徒的望德。」

教宗強調:「望德是一份恩典,我們必須祈求說:『上主,求祢賜給我望德。』逆境使我們失望,讓我們誤以為一切將以失敗告終,死後什麼都沒有。然而,約伯的話,言猶在耳。」

教宗說:「望德絕不叫人失望,這是保祿告訴我們的。望德吸引我們,賦予我們生命的意義。我看不見來世,但望德是天主賜予我們的恩典,吸引我們寄望於生命、期盼永恆的福樂。望德是我們在對岸的錨:我們抓緊繩索、支撐自己。『我確實知道為我伸冤者還活著,我仍要看見天主。』我們在喜樂與悲慘的時刻、在瀕死的關頭,都要複誦這句話。」

「望德是一份我們永遠當不起、白白賞賜而來的恩典。《若望福音》記載,耶穌肯定了這一點,即望德絕不叫人失望。」因此,教宗引用福音,解釋說:「『凡父交給我的,必到我這裡來。』這是望德的終向,也就是走向耶穌。『到我這裡來的,我必不把他拋棄於外。』(若六37)上主在有錨的地方迎接我們。望德中的生命是如此活出的:手用力抓著繩索,緊緊抓牢,深知錨就在下方。」

在講道的結尾,教宗說:「今天,我們緬懷許多已離世的弟兄姊妹。注視墓園、仰望天鄉,然後像約伯那樣複誦:『我確實知道為我伸冤者還活著,我仍要看見天主。我親眼要看見他,並非外人。』這將對我們有所裨益。而這份力量帶給我們希望、這白白賞賜的恩典,也就是望德。願上主賜給我們每個人望德。」

感恩祭結束後,教宗在條頓公學院長的陪伴下,移步到佔地不大的條頓墓園,為墓園灑聖水,並在一個墳墓前靜默祈禱。接著,教宗走過墓園的每條小徑,短暫佇立在某些墓碑前致敬。離開墓園後,教宗前往只有數步之遙的聖伯多祿大殿,在大殿下方的歷任教宗墓前祈禱片刻。

條頓公學的聖母堂距離教宗的寓所聖瑪爾大之家只有十幾米,緊挨著條頓公學。這座聖堂始建於八世紀,當時那裡有個接濟中心,許多窮人會前來領取糧食和衣物。1450年聖年,朝聖者蜂擁而至,當時的人便決定修建一座聖堂和墓園。1454年,羅馬聖座若干日耳曼裔的成員,組成了一個為亡故窮人服務的團體。15世紀末,一座日耳曼風格的聖堂興建完成,並沿用至今。1876年,一群攻讀基督信仰考古、教會史和相關學科的司鐸在這座聖堂旁邊增建了一座公學。1910年,狂風暴雨造成聖堂嚴重損毀,因此進行了整修工程。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張心銳神父主日福音分享-諸聖節

圖片:.knockshrine.ie

主日福音分享
諸聖節
ECCE AGNUS DEI
(請看,天主的羔羊)
撰文:張心銳神父

諾克(Knock)聖母朝聖地位於愛爾蘭梅奧郡(Mayo) ,1879年,聖母曾在那裡向十五位教友顯現,一隻羔羊站在祭台上,背後有十字架, 天使在周圍飛翔。另一邊有正在祈禱的聖母,她身旁有聖若瑟及聖若望宗徒,這圖像正表達本主日慶祝的諸聖節。聖人的榜樣見證教會的可信性,面對慈母教會當前的道德及誠信的危機,天主仍然揀選我們每一個, 「為使我們在祂面前,成為聖潔無瑕疵的」。(弗一4)

讀經一的主角是羔羊— 巴斯卦羔羊,拯救以色列子民逃離埃及的羔羊,依撒意亞先知預言緘默的羔羊,默示錄中「被宰殺的羔羊」。「救恩來自那坐在寶座上的、我們的天主, 並來自羔羊!」(默七10)我們生活在世,面對歷史及社會的罪惡會感到迷惘。

教會經歷不同時間的考驗,從未止息的教難,納粹主義及共產主義對人民的煎熬,老百姓流淚、心急和困苦。不過,天主向我們保證,只有「羔羊」才會帶來犧牲、勝利和救恩。

犧牲

羔羊甘心情願被宰殺,藉著祂的犧牲, 成為普世的君王和眾人的善牧。如果,我們未能效法基督,捨不得棄絕自我,把自己放在中心,或把天主的羊據為己有,這將是對信仰嚴重的誤解。世世代代的信徒,尤其是殉道者和傳教士,他們效法基督的自我犧牲,把羔羊顯示給世界。

勝利

天主的聖德是祂本身的生命,我們分享祂的聖德和生命,而天主給我們最寶貴的恩許,就是在逃脫世界上所有敗壞的貪慾之後,分享祂的生命。(伯後一4)因此,慈母教會的聖潔和沒有污點(弗五26—27),來自成全和聖潔的力量。成全與聖潔不離人的品德和心境, 就像褔音中真福八端所要求的:「心靈要純潔、生活要淡泊,行為要正直、待人要慈悲、和平要締造。」(瑪五3-9)讓我們來日也像聖人們一樣,和基督永遠一起,享受凱旋的榮耀。

救恩

「除免世罪的羔羊」作了見證。在感恩聖祭,主禮高舉聖體:「請看,天主的羔羊!請看,除免世罪者!被邀請來參與羔羊婚宴的人,是有褔的。」(Ecce Agnus Dei, ecce qui tollit peccata mundi. Beati qui ad cenam Agni vocati sunt.) 我們領聖體時回答「亞孟」,就是相信耶穌拯救了我們,求祂把救恩帶來我們心中,使我們好像聖人們,在信德內能堅持到底,努力成聖。

聖若望鮑思高及中華殉道諸聖,請為我們祈禱!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

感謝張心銳神父提供講道分享。講道也刊於天主教香港教區週報《公教報》。

張汝南執事-常年期第三十主日反省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 彌撒

集禱經

全能永生的天主,求你增強我們的信德、望德和愛德,使我們愛慕你的誡命,獲得你所應許的救恩。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對任何孤兒寡婦,不可苛待;若是苛待了一個,我必要發怒。)
恭讀出谷紀 22:20-26

上主這樣說:「對外僑,你們不要苛待和壓迫,因為你們也曾僑居埃及。對任何孤兒寡婦,不可苛待;若是苛待了一個,他若向我呼求,我必俯聽,必要發怒,用刀殺死你們;這樣,你們的妻子也要成為寡婦,你們的兒子也要成為孤兒。「如果你借錢給我的一個百姓,即你中間的一個窮人,你對他不可像放債的人,向他索取利息。如果是你拿了人的外氅作抵押,日落以前,應歸還他,因為這是他唯一的鋪蓋,是他蓋身的外氅;如果沒有這外氅,他怎能睡覺呢?他如果向我呼號,我必俯聽,因為我是仁慈的。」──上主的話。

答唱詠 詠18:2-3, 3-4, 47,51

:上主,我的力量!我愛慕你。(詠18:2)
:上主,我的力量!我愛慕你。上主,你是我的磐石、我的保障、我的避難所。
:上主,我的力量!我愛慕你。
:你是我的天主,我一心依靠的磐石;你是我的護盾、我救恩的力量、我的堡壘。我一呼求應受頌揚的上主,他就把我從仇敵的手中救出。
:上主,我的力量!我愛慕你。
:上主,萬歲!我的磐石應受讚頌!救我的天主應受尊崇!你使你的君王大獲勝利;對你的受傅者,你廣施仁愛慈惠。
:上主,我的力量!我愛慕你。

讀經二(你們離開偶像,事奉永生的真天主,並期待他的聖子自天降下。)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得撒洛尼人前書 1:5-10

弟兄姊妹們:正如你們知道,我們為了你們,在你們中間,是怎樣為人。你們雖然在許多苦難中,卻懷著聖神的喜樂,接受了聖道,成為效法我們,及效法主的人,甚至成為馬其頓和阿哈雅眾信者的模範。因為,主的聖道,由你們那裡,不僅聲聞於馬其頓和阿哈雅,而且,你們對天主的信仰,也傳遍了各地,以致不需要我們再說什麼;因為,有他們傳述我們的事,說我們怎樣來到了你們那裡,你們怎樣離開偶像,皈依了天主,為事奉永生的真天主,並期待他從死者中復活的聖子,自天降下;就是他的聖子──耶穌,拯救我們脫免將要來臨的震怒。──上主的話。

福音前歡呼

:亞肋路亞。
:亞肋路亞。
:主說:誰愛我,必遵守我的話,我父也必愛他,我們要到他那裡去。(若14:23)
:亞肋路亞。

福音(你應愛上主你的天主,並愛人如己。)
恭讀聖瑪竇福音 22:34-40

那時候,法利塞人聽說耶穌使撒杜塞人,閉口無言,就聚集在一起;他們中有一個法學士,去試探耶穌,問耶穌說:「師父,法律中,那條誡命是最大的?」耶穌對他說:「『你應全心、全靈、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這是最大,也是第一條誡命。第二條與此相似:你應當愛近人,如你自己。全部法律和先知,都繫於這兩條誡命。」──上主的話。

各位主內的弟兄姊妹,大家好!今天我們慶祝常年期第三十主日,感謝敎會的安排,今天的讀經和福音特別提醒我們去愛主愛人,或許有人會問:「我可不可以單單愛主而不愛人, 因為愛人真的是很麻煩?」且聽聖若望宗徒的勸勉:「假使有人說:我愛天主,但他卻惱恨自己的弟兄,便是撒謊的;因為那不愛自己所看見的弟兄的,就不能愛自己所看不見的天主….那愛天主的,也該愛自己的弟兄!」1若4:20-21

其實天主不需要我們的愛,因為「天主是愛!」1若4:8b 我們愛天主就是聽從祂的說話「不可欺負或壓迫外僑….不要傷害寡婦或孤兒….如果借錢給窮苦百姓,不可像放債的人一樣收取他們的利息,如果拿了別人的外衣當抵押品,必須在日落之前還給他!」參閱出22:20-25 這一切的不可,天主無非是希望我們實習相親相愛,將來在永生中便可大派用場,如果我們在現世都不懂得去愛,我們又怎能活在那充滿愛的永生中呢?所以耶穌特別在福音中强調說明愛的高峯,就是「要全心、全靈、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還有要愛你的近人如你自己。」參閱瑪22:37-39

但很可惜很多時就是因為我們所做的「愛天主,愛別人和愛自己」的行為,而產生很多矛盾和衝突,破壞家庭,團體和敎會而弄到悲劇收場!為了聽從耶穌聖愛的敎訓真的是要走到這地步嗎?是不是我們所作的「愛主愛人」出了差錯?

話說一位乞丐因饑餓太甚,敲門向修院求助,修士有點不知所措告訴他,叫他前往後門等待,瞬間,修士拿來一碗隔夜的飯菜,並藉此希望敎導他認識天父,鼓勵他飯前祈禱感恩!他說:「我們的天父!」 他邀請那乞丐跟著他唸,但那乞丐卻說:「你的天父!」修士糾正他說:「我們的天父,不是你的天父!」如此往來多次,但那乞丐仍然繼續說:「你的天父!」

修士大惑不解,於是問他為何不說「我們的天父」?無奈的他只好感慨回答:「如果我說我們的天父,那麼我們都是兄弟姊妹了,是嗎?如果我們真的是兄弟姊妹,有著同一個父親,那麼為什麼你不邀請我直接到餐房用飯反而讓我到後門等待?為什麼不把餸菜弄熱一點卻讓我吃冰冷的飯菜?我們真的是兄弟嗎?我們真的擁有同一個天父嗎?」最後他補充說:「好可能,祂是你的天父,祂絕不可能是我的天父!」

諸位弟兄姊妹,我們聽了這個故事有什麼感想呢?在我們生活中,我們有沒有把別人看作是自己的弟兄姊妹呢?我們幫忙他們時有沒有注意到别人的尊嚴呢?上星期剛剛慶祝傳敎節,如果我們希望別人認識天主的大愛,那麼我們的一舉一動可以說是舉足輕重啊!

一句說話可以讓人感受到祂的慈愛,一個愛心的小動作能帶給别人主的祝福,相反的,一句無意的說話,一個敵視的眼神也可以帶來不少的仇恨,讓别人憎恨天主離開敎會!有人或許會問,我知道耶穌教導我們去愛近人,究竟如何才能真正愛我們的近人,尤其是一些每事批評,無理取鬧,很難和睦相處的人?

葛培理牧師(Billy Graham)曾為此問題作出回應,他說盡管「某些人是很難受人喜歡,但我們仍然可以去愛他們並為之祈禱」,他繼續說:「當我們真的愛某人時,我們就會關心他們,並且想盡辦法去幫助他們!這就是天父對我們的那種愛,那怕我們犯罪悖逆,天父還是愛著我們!所以我們要學習天父對人關愛和諒解,最好的方法就是為他們祈禱,讓天主改變他們,棄惡遷善!」

親愛的諸位,所謂學到老,讓我們也要愛到老!下次若我們邀請別人唸天主經時,祈求別人可以從我們的行為中感受到天主的大愛,明認我們擁有同一的天父!

聖母進敎之佑,為我等祈!

張汝南執事
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

2011年5月27日,張汝南執事在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領受聖秩,成為終身執事。他曾服務於滿地可華人天主堂,現服務於滿地可其中一個的英語堂區-聖若望‧貝巴堂(St. John Brébeuf Parish)

聯絡: [email protected]

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就職典禮講道(1978年10 月 22 日)

聖若望保祿二世生平簡介

10 月 22 日是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自由紀念日。聖若望保祿二世原名嘉祿·若瑟·沃伊蒂瓦 (Karol Józef Wojtyła), 1920年出生於波蘭的瓦多維采(Wadowice)。在羅馬晉鐸及完成神學研究後,回到了自己的祖國,繼續從事各種牧靈和學術工作。

他首先在1958年擔任輔理主教,繼而在 1964年1月13日成為克拉科夫(Krakow)的總主教,並以總主教的身份參加了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

1978年10月16日繼若望保祿一世被選為教宗,取名若望保祿二世。若望保祿二世那非凡的使徒般熱情,特別是他對家庭、年輕人和病人的熱情,促使他在世界各地進行了無數次的牧靈訪問。在他留給教會作為遺產的許多成果中,包括了他豐富的教會訓導、他頒布的《天主教教理》,以及拉丁教會和東方教會的《教會法典》。

2005年4月2日,即復活節的第二個星期日(天主慈悲主日)的前夕,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羅馬安息主懷。


讓我們在今天紀念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的日子裡,一起重溫他在1978 年10月22日就職典禮時的講道:

不要害怕!向基督敞開大門伯鐸來到了羅馬!除了服從主的啟示之外,還有什麼能引導他並把他帶到這座城市–帝國的心臟?也許加里肋亞的漁夫不想來這裡。也許他會更願意帶著他的船和網,待在革乃撒勒湖的岸邊。然而在主的引導下,他順從祂的啟示,來到了這裡!

根據古老的傳統,伯鐸試圖在尼祿迫害期間離開羅馬。然而,上主插手前來迎接他。伯鐸對祂說話,並問說:“ Quo vadis, Domine? ” 意思是「主啊,祢要去哪裡?」上主立刻回答說:「我要去羅馬,再次被釘在十字架上。」於是伯鐸回到羅馬,一直待在這裡直到被釘十字架。

我們的時代召喚我們,敦促我們,迫使我們凝視上主,要我們沉浸在謙卑和虔誠的冥想中,思考基督自己至高無上的力量的奧秘。祂生於童貞瑪利亞,木匠的兒子(如眾人所認為的),永生上主之子(如伯鐸所承認的),祂來使我們成為「司祭的國度」。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提醒我們有關這力量的奧秘;基督作為司祭、先知導師和君王的使命仍在教會中繼續。每一個人,上主的全體子民,都分享這三重使命。

也許,過去戴在教宗頭上的三重冠冕,是為了用這個標記來表示上主對祂教會的計畫,就是說,基督教會所有的聖職等級,及所有在教會中行使的「神聖權力」,無非就是服務,只為一個目的服務:要確保上主的全體子民,都能在天主的大能之下,享有基督這三重使命。這力量的來源並不來自世界的能力,而是來自十字架和復活的奧秘。

主那絕對的、甜美的、但又溫柔的力量;以祂最崇高的理智、意志和心懷,呼應著人類的整個生命的深處。這種力量不以武力的語言,卻用慈善和真理表達自己。今天,伯鐸在羅馬宗座的新繼任人,要發出熱切、謙卑和信靠的祈禱:基督,讓我成為保持祢獨特力量的僕人、祢甜美力量的僕人、祢那不知黃昏已近永不止息力量的僕人。求使我成為僕人,祢名符其實的眾僕之僕。

兄弟姊妹們,不要害怕迎接基督並接受祂的力量。請幫助教宗和所有希望事奉基督的人,並以基督的力量去服務人和整個人類。不要害怕!敞開;我所說的是:向基督敞開大門。祂的拯救力量打開了國家、經濟和政治制度,以及文化、文明和發展的廣闊領域疆界。別害怕!基督知道「人的內心深處」。唯有祂完全知曉。

今天,人們常常不知道自己內心深處的事物。因此,常常不確定自己活在世上的意義。人因懷疑而受到攻擊,這種懷疑變成了絕望。因此,我們以謙卑和信任懇求祢,讓基督對人說話。唯有祂有生命的話語,是的,唯有祂有永生的話。

(講道由臺灣地區主教團禮儀委員會和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合譯)

來源: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禮儀委員會

聖若望保祿二世,為我等祈。

按此得到更多JPII中文資訊

按此到訪JPII英文專頁

張汝南執事-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反省

常年期第廿九主日 彌撒

集禱經

全能永生的天主,求你使我們對你常能保持真摯的敬意,並能誠心誠意地事奉你。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上主牽著居魯士的右手,使他征服他面前的列國。)
恭讀依撒意亞先知書 45:1,4-6

上主牽著他的受傅者居魯士的右手,使他征服他面前的列國,解除列王的腰帶,並在他面前開啟城門,使門戶不再關閉;上主對他這樣說:「為了我的僕人雅各伯,及我所揀選的以色列的原故,我指名召叫了你,給你起了這個稱號,縱然你還不認識我。我是上主,再沒有另一位;除我以外,沒有別的神;雖然你還不認識我,我卻武裝了你,為叫從東到西的人,都知道:除我之外,再沒有另一位。我是上主,再沒有另一位。」──上主的話。

答唱詠 詠 96:1,3, 4-5, 7-8, 9-10

:請將光榮與威能,歸於上主。(詠 96:7)
:請眾齊向上主高唱新歌;普世大地,請向上主謳歌!請在列邦中,傳述他的光榮,請在萬民中,宣揚他的奇功。
:請將光榮與威能,歸於上主。
:因為上主偉大,應受讚美;他超越眾神,可敬可畏。萬邦的眾神,盡屬虛幻,只有上主造成了蒼天。
:請將光榮與威能,歸於上主。
:各民各族,請將光榮歸於上主;各家各戶,請將威能歸於上主。請將主名的光榮,歸於上主!請攜備祭品,進入他的庭院。
:請將光榮與威能,歸於上主。
:請穿上聖潔的禮服,叩拜上主。普世大地,要在他面前戰兢!請在萬民中高呼:上主為王!他以正義公道,來治理萬邦。
:請將光榮與威能,歸於上主。

讀經二(不斷記念你們因信德所做的工作、因愛德所受的勞苦、因盼望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所有的堅忍。)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得撒洛尼人前書 1:1-5

保祿和息耳瓦諾及弟茂德,致書給在天主父及主耶穌基督內的得撒洛尼人的教會。願恩寵與平安與你們同在!
我們常為你們眾人感謝天主,在祈禱中時常記念你們;在天主和我們的父前,不斷記念你們因信德所做的工作、因愛德所受的勞苦、因盼望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所有的堅忍。天主所愛的弟兄,我們知道你們是蒙召選的,因為我們把福音傳到你們那裡,不僅用言語,而且也藉德能和聖神,以及堅固的信心。──上主的話。

福音前歡呼

:亞肋路亞。
:亞肋路亞。
:你們應在世人前大放光明,將生命的話顯耀出來。(斐 2:15,16)
:亞肋路亞。

福音(凱撒的,就應歸還凱撒;天主的,就應歸還天主。)
恭讀聖瑪竇福音 22:15-21

那時候,法利塞人商討,怎樣在言談上,叫耶穌落入圈套。於是,法利塞人派自己的門徒和黑落德黨人,到耶穌面前,說:「師父,我們知道你是真誠的,按真理教授天主的道路,不顧忌任何人,因為你不看人的情面。現在,請你告訴我們:你以為如何?納稅給凱撒,可以不可以?」耶穌看破他們的惡意,就說:「假善人,你們為什麼要試探我?拿一個稅幣,給我看看!」他們便遞給他一塊「德納」。耶穌對他們說:「這肖像和名號是誰的?」他們對耶穌說:「凱撒的。」耶穌對他們說:「那麼,凱撒的,就應歸還凱撒;天主的,就應歸還天主。」──上主的話。

各位主內兄弟姊妹, 大家好! 今天我們慶祝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同時亦都是傳敎節,敎會提醒我們要熱心傳教,「將主耶穌生命的話語時刻顯耀,在世人面前大放光芒!」參閱斐 2:15,16 
傳敎是基督徒光榮的使命,是將永生的方向指示給别人,我們是不是希望別人也能分享得救的喜詢?聖保祿宗徒說得對:「從未聽到他,又怎能信他呢?沒有宣講者,又怎能聽到?所以信仰是出於報道,報道是出於基督的命令。」參閲羅10:14,17 很多時候聽到一些兄弟姊妹說:「傳教的事務都是神父執事修女做得好,我無得無能都是不做不錯為妙!況且福音說過,『凱撒的,就應歸還凱撒;天主的,就應歸還天主!』瑪22:21b 那麼傳敎的就歸神職人員吧!」是真的嗎?
相信大家還記得塔冷通的比喻(瑪25:14-30)天主賜給我們各人不同的能力,我們要善用天主賦與的恩寵為基督作見證,千萬不要少看自己的能力,或妒忌別人的才 華,而是要運用主所賜予給我們的一切去彰顯祂!
話說一個寒冷主日下午,11歲的兒子穿上最暖的外套,準備好像以往一樣跟他的牧師爸爸一起去發福音單張,可是父親對孩子說:「外面太冷,又下著大雨。」孩子驚奇地望著父親說:「但是,爸,在下雨天人們也會喪失靈魂呀!」父親回答說:「孩子,我不想在這樣的天氣出去。」孩子失望地問:「爸,那我可以自己去嗎?求求你?」父親猶豫片刻,說:「孩子,你可以去,但要特別小心哦!」「謝謝爸爸!」
孩子立刻衝向下著冷雨的街上,挨戶發送福音單張,兩個小時後的他全身濕透,寒冷刺骨。這時他手裡只剩下最後一份單張,他開始走向轉角的第一戶人家,他按了門鈴,但沒有人回應。他再不斷地按了幾次還是沒人來開門。他等了一會兒,正想轉身離開,好像有什麼讓他猶豫止步,他再次回頭按鈴又使勁用他的小拳頭敲門。他等待著,門終於慢慢地打開了。
一位非常憂傷的老太太柔弱的問:「孩子,我能為你做什麼嗎?」小男孩微笑說:「夫人,打攪您實在是非常抱歉,我是來告訴您:耶穌真的很愛您!我來是要給您我手上最後的一份福音單張,上面講了關於耶穌和祂的大愛!」然後轉身走了,老太太望著他的背影大聲說:「謝謝你,孩子!」
到了下一週的主日上午,那位父親站在講台上問:「今天有人想分享見證嗎?」突然有一位老太太慢慢地站了起來, 她臉上充滿榮光說:「我從來沒有來過這敎堂,我先生已經過世多年剩下我孤獨寂寞。上星期天,特別的寒冷,又下著大雨,我心裡加倍難受,感覺到沒有活著的力量,心靈破碎的我,找了一條繩子和椅子,爬上樓頂,把繩子的另一端繫在我的頸項上,剛想要踢開椅子,一陣門鈴聲讓我震驚,我想,我就再等片刻,等門外的人走開……我等啊等啊,門鈴好像越來越響,按門鈴的人還重重地敲門。我心又想:在這世上會有誰這樣做呢?從來沒人來按過我的門鈴或是來探望過我。我解開脖子上的繩子朝門口走去,門鈴還是一聲比一聲響亮。當我打開門,看到的讓我難以置信,我看到一位從未見過的、充滿著天使喜悅的小孩,他向我說的話,讓我久死的心開始復甦。他說:「夫人,我來是想要告訴您:耶穌真的是很愛您!」然後他把這份福音單張放進我的手中。 當那小天使消失在那冰冷的雨中,我關上門,開始慢慢逐字逐句地閱讀這福音單張。然後,我上到我的屋頂,拿掉繩子和椅子。因為我不再需要這些了。你看,我現在重回上主的懷抱,我來這裡就是想親自對那小天使說聲謝謝,因著他為我所做的,我的靈魂不至於永遠滅亡!」
親愛的諸位,耶穌真的很愛我們!還記得耶穌在升天前的一席話嗎?祂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谷16:15 其實福傳的方法很多,無論身在何處,讓我們勇敢地,溫和地,將主的大愛用言行演譯出來!如此說來,那麼我們真的需要神學文憑或成為神職牧職人員才可以宣傳福音?
聖女大德蘭,為我等祈!
張汝南執事
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

2011年5月27日,張汝南執事在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領受聖秩,成為終身執事。他曾服務於滿地可華人天主堂,現服務於滿地可其中一個的英語堂區-聖若望‧貝巴堂(St. John Brébeuf Parish)

聯絡: [email protected]

張心銳神父主日福音分享-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

主日福音分享
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
團結關懷與公益
撰文:張心銳神父

兩個旅行中的天使到一個富有家庭借宿,但那家人對他們不友善,拒絕讓祂們在舒適的客房休息。當祂們鋪床時,較老的天使發現牆上有一個洞,就順手把它修補好了。翌日晚上,兩人又到了一個非常貧窮的農家借宿。主人夫婦倆對祂們非常熱情,把僅有的一點點食物拿出來款待祂們,然後又讓出自己的床鋪呢!第二天一早,天使們發現農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原來他們唯一的生活來源,一頭奶牛死了。年輕的天使便憤怒,祂質問老天使為何會這樣:第一個家庭一無所缺,但老天使竟幫助他們修補牆洞,第二個家庭儘管貧窮仍熱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卻沒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並不像你的看法那樣呢!」老天使答道,「當我們在地下室過夜時,我從牆洞看到牆裡面堆滿了金塊。因為主人被貪慾所迷惑,不願意分享他的財富,所以我把牆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來召喚農夫的妻子,我讓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情的表面並不是它實際應該的樣子。如果你有信念,你只需要堅信付出總會得到回報。你可能不會發現,直到後來……

讀經一是有名的葡萄園之歌,是上主向祂的愛人以色列所唱的。主人對葡萄園的悉心照顧,象徵天主對以色列家(祂鍾愛的幼苗)的恩情。可是,祂的配偶不忠於祂,傷了祂的心:「我為我的葡萄園所能做的,還有甚麼沒有做到?」被辜負的愛令人悲痛欲絕,祂放棄了它,變成任人踐踏的荒地,描寫出我們的忘恩負義。在主日的福音,同樣出現了另一悲慘的景象。主人派僕人去向園戶收葡萄園的果子,僕人卻被園戶殺害。最後,他派自己的兒子去,也被園戶推到園外殺害,主人終於「凶惡地消滅那些殘暴的人」。

福音的「園戶比喻」所針對的,是百姓的領導,強佔了本不屬於他們的葡萄園為己有。耶穌直指當時的司祭長和法利塞人,但為任何團體的領導,都是一個警告。所有領導人都應以愛心經營園戶,提倡平等、友愛,但是他們卻把園戶據為己有。

權力是為公益

無論在社會、宗教及家庭有權威的人要反省,在《教理》 1902條說:「權威並非從自身取得其道德的合法性。它不得專橫妄為,而應為公益服務」。可惜,做官的人所追求的不是公益而是私利,為了升官發財,把良心放在一邊。宗教的領導也會受私利誘惑,猶達斯不幸是代表人物。教會歷史中不乏悲痛的經驗。宗教領導犯這樣的罪,格外顯得醜陋。舊約厄則克耳先知(則卅四章)更形容他們如牧羊者,只知飲羊奶,穿羊毛衣,食羊肉,卻不牧養羊群。他們辜負了主人的愛心,是欺騙主人信任的園戶,到最後自必受到嚴厲的懲罰。

為慈母教會而言,公益不是個人利益的總和,而是涉及大家一起分享共同的資源,梵二《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清楚說明,公益是指為個人及團體得以充分和容易達到自身的滿全,而需具備的所有社會條件(26)。政府官員、教區主教、僱主及家長應具備對社會、教會及家庭具有團結關懷和公益的視野,在這友愛的關係中,不為追求自己的權利,而是先為別人著想;不斤斤計較,也願意跟其他兄弟姊妹分享。而且,不只滿足個人的利益,還需從文化、道德及精神產物中製造有利條件,使個人及團體得到完整的發展。

在疫情及社會運動的影響下,不同堂區及信仰團體,仍向有需要的人士捐贈口罩,或為正義與和平發聲,充分印證基督徒在世的角色。讓我們繼續努力,做應做的事,說應說的話。在我們的崗位,見證天主聖三的愛與共融,悉心栽培天主的葡萄園。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

感謝張心銳神父提供講道分享。講道也刊於天主教香港教區週報《公教報》。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