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羅馬海港監獄主持主的晚餐彌撒

圖片:vatican.va

2022年4月14日聖週四傍晚,教宗方濟各於前往羅馬港口奇維塔韋基亞監獄主持主的晚餐彌撒。教宗當天下午將近四時抵達這座監獄,監獄人員旋即把教宗迎到小聖堂。教宗在那裡為監獄的服刑人士、安全人員、監獄工作人員和高層人員舉行禮儀,意大利司法部長也在場參禮。

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在聲明中指出,教宗方濟各在講道中談論了當晚禮儀裡濯足禮的意義。在當今世界,替人濯足被看作一件「奇怪的事」,而且福音記載,耶穌甚至替出賣祂的人洗了腳。教宗表示:「耶穌單純要教導我們這一點:你們必須互相洗腳。⋯⋯我們要為彼此服務,不求回報:如果我們能每天對所有人這麼做,會是多美好啊!」

教宗指出,在服務方面,耶穌稱出賣祂的人為「朋友」,等待他直到最後一刻,並且寬恕一切。「天主寬恕一切,天主總是寬恕!疲於請求寬恕的是我們。」我們每個人都有些事壓在心頭很久,但我們要向耶穌請求寬恕。教宗稱上主這位審判者「非比尋常」:祂判斷且寬恕。在講道結束時,教宗敦促眾人效法主耶穌的榜樣,彼此服務、互相寬恕。

接著,教宗依循傳統,重複了耶穌在最後晚餐中為門徒們洗腳的舉動。這是祂愛的記號,反映出服務與謙卑的重要性。教宗當晚替十二名服刑士男女行濯足禮,他們來自不同國家、年齡各不相同。

彌撒禮成時,監獄主任向聖父教宗表示感謝,獻給教宗一幅奇維塔韋基亞舊港口的風景畫,以及服刑人士栽種的農作物和服刑人與員工的手工製品。聖座新聞室在公告結尾處指出,禮儀後,教宗簡短問候了約五十名服刑人士和監獄工作人員代表。之後,教宗立即返回梵蒂岡聖瑪爾大之家。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vatican.va

圖片:vatican.va

圖片:vatican.va

圖片:vatican.va

 

按此閱覽聖週資訊及網上節目

 

教宗主持聖枝主日彌撒:在天主的寬恕内迎接復活節的到來

圖片:vatican.va

2022年4月10,聖枝主日,普世教會開啓一年一度的聖週禮儀活動。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了隆重聖枝遊行活動和彌撒感恩聖祭,這是自新冠疫情大流行以來,教宗首次在聖伯多祿廣場上公開主持聖週禮儀活動。教宗在講道中,反覆提到耶穌在十字架上向天父的懇求「父啊!寬赦他們吧!」(參閱:路廿三34)也鼓勵信友無論情況多麽嚴重,重新開始永遠不會太晚,因為上主以慈悲在等待著我們。

圖片:vatican.va

教宗以加爾瓦略山上「兩種思維方式的碰撞」開始他的講道。教宗指出:「在福音中,被釘十字架上為他人懇求寬恕的耶穌與那些喊著『釘祂在十字架上』的人形成鮮明的對比,他們不斷向基督說:『救你自己吧。』拯救你自己與救主的奉獻出自己猛烈衝突。我們的主沒有為自己辯護,相反,祂向天父祈禱,向悔改的右盜施予憐憫,並在祂最痛苦受難的時刻向天父說出:『父啊!寬赦他們吧。』」

教宗解釋道:「耶穌沒有以天主的名義指責加害者或威脅要懲罰他,而是為罪人祈禱。天主對待我們也是如此,當我們以我們的行為讓主耶穌痛苦難耐時,主耶穌忍受痛苦而且只有一個渴望,就是能寬恕我們。」教宗邀請在場的信衆注視被釘十字架上的主說:「感謝祢,耶穌:祢愛我,總是寬恕我,甚至在連我自己都不能愛自己並不能寬恕自己的時候。」

主耶穌在受難時刻活出了最困難的誡命,即:愛仇敵。為此,教宗說:「讓我們想想在我們的生活中那些傷害、冒犯或讓我們失望的人;讓我們生氣、讓我們不理解或樹立壞表揚的人。我們花了多少時間重新想想那些傷害我們的人呢!耶穌教導我們不要止步不前,而是要作出反應,打破邪惡和悲哀的惡性循環。」

教宗指出:「上主沒有把我們分成好人與壞人、朋友與敵人。但我們是這樣把人區分開來,是我們讓天主受苦。對祂來説,我們都是祂所愛的子女,祂渴望擁抱並寬恕祂的子女。讓我們永遠不要倦於宣揚天主的寬恕:我們神父不要倦於實行寬恕,每個基督徒不要倦於領受寬恕並見證寬恕。」

教宗繼續講道:「當我們訴諸暴力時,我們顯示出我們不再知道天主是我們的在天大父,甚至不再認識他人是我們的弟兄姐妹。我們忘記我們生在此世的緣由,最終犯下毫無意義的殘酷行為。”“我們從戰爭的荒唐中看到了這一景象,基督在那裡再次被釘在了十字架上。」

「在因丈夫和兒子的不公義死亡而悲傷的母親們身上,基督再次被釘在十字架上;在那些懷抱嬰兒逃離炸彈襲擊的難民身上,祂再次被釘在十字架上;在孤獨死亡的老人身上、在被剝奪未來的青年人身上、在被派去屠殺弟兄姐妹的士兵身上,祂再次被釘在十字架上。」

接著,教宗提醒道:「只有一個人回應了耶穌告別過去、重新開始的邀請,即是那個被釘在耶穌旁邊的罪犯,他祈求耶穌說:『耶穌,求祢記得我。』(參閱:路廿二42)悔改的右盜在他生命的終期接受了天主,這樣,他開始了新生命。」

於是,教宗鼓勵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的信衆:「在這一週讓我們堅信天主能赦免每個罪惡。天主寬恕一切,祂能寬恕所有距離,把哀痛變成舞蹈(參閱:詠三十12)。因著天主,我們永遠能重獲生命,讓我們鼓起勇氣吧。」

在結束講道前,教宗邀請信衆在天主的寬恕内迎接復活節的到來,堅信基督會不斷地在天父前為我們罪人求情(參閱:希七25)。教宗說:「耶穌注視著我們個充滿暴力和痛苦折磨的世界,不厭其煩地呼求:『父啊!寬赦他們吧!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麽。』」

圖片:vatican.v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馬耳他主持主日彌撒:跟隨耶穌,開始嶄新的生活

圖片:vatican.va

「跟隨耶穌,新的和不同的生活總是可能的。」

這是教宗方濟各在4月3日主日在馬耳他進行國際牧靈訪問的第二天,在弗洛里亞納(Floriana)主持彌撒聖祭的講道中所強調的。大約有2萬名信友和各基督信仰教會團體,以及其它宗教的代表參與了教宗主持的彌撒聖祭。教宗在講道中講解了當天主日福音關於罪婦人的内容(參閲:若八1-11)。

教宗說:「控告那婦女的人無視他們自己的過錯,反而非常操心他人的過錯。他們表現的正義和虔誠,他們想要在他們好名聲和虔誠的虛偽的面具内譴責和試探耶穌。」

於是,教宗提醒信友們:「時時要注意如何對待他人,或者是像耶穌今天所展示的那樣,以慈悲憐憫注視著我們;或是如同那控告者一樣,帶著審判甚至蔑視的眼光。為了了解我們是否是導師耶穌的真正門徒,我們需要思考我們是如何審視自己的。控告那婦女的人,他們自認為沒有什麽可學的。他們的外表無可挑剔,但他們缺乏内心的誠實。」

接著,教宗解釋:「對耶穌來説,真正重要的是對祂的開放和順從,認識到自己需要救贖。」教宗鼓勵道:「我們無論是在祈禱時,還是在參與美好的宗教禮儀時,要捫心自問是否真的與上主和諧相處。我們可以直接地問祂。耶穌,我現在和祢在一起,祢想要我為祢做什麽?祢想讓我在我的心裡、在我的生活中改變什麽?祢要我如何待人?」

教宗表示:「這樣的祈禱為我們有好處,因為導師(耶穌)不要人的外表;祂尋求人内心的真誠。一旦我們真誠地向祂敞開心扉,祂就能神奇地在我們身上工作。在人看來那個罪婦好像處於沒有希望的境況中,但耶穌在她面前開闢了一個新的、一個意想不到的視野。耶穌沒有譴責她,而是使她重獲希望。天主總是給人留下再次選擇的空間,祂總能找到通往解放和救贖的途徑。」

教宗強調說:「天主總是寬恕,但我們卻是倦於請求寬恕的人。」教宗補充道:「寬恕改變了那個婦女的生活。上主也希望我們這些被祂寬恕的人,成為不知疲倦的、修和的見證人。今天,那個在悲慘的境遇中得到憐憫並因耶穌的寬恕而被治癒的婦女邀請我們,作為教會,回歸到福音的課堂,向希望的天主學習,祂不停地帶給我們驚喜。」

最後,教宗總結道:「如果我們效法基督,我們就不會只聚焦於譴責罪過,而是帶著愛出發去尋找罪人;我們就不會再繼續指責,而是開始傾聽;我們就不會抛棄被輕視的人,而是把那被認為是最卑微的人視為首位。弟兄姐妹們,这就是耶穌今天以身作則給予我們的教導。願祂帶給我們驚喜,願我們喜樂地接納祂帶來的福音。」

圖片:Vatican Media

其後,教宗方濟各在主持三鐘經祈禱活動的講話中,教宗感謝馬耳他人民和教會給予的熱情歡迎及盛情款待。在結束講話時,也不忘繼續為飽受戰爭淩辱的烏克蘭祈禱,再次稱這場戰爭為褻聖的戰爭。

教宗在結束講話前的祈禱中把烏克蘭人民託付於聖母手中,並籲請衆人為和平祈禱。教宗祈禱說:「現在,我們為和平祈禱,想到飽受折磨的烏克蘭人道主義悲劇,他們仍在這場褻聖戰爭的狂轟濫炸中,讓我們不要倦於祈禱和幫助那些受苦的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詳情

教宗方濟各懺悔禮儀和奉獻禮講道

圖片:vatican.va

「這不是一種魔法,而是一種靈性舉動,是兒女們完全信賴的舉動。」

教宗方濟各於2022年3月25日下午在懺悔禮儀和將俄羅斯及烏克蘭人民奉獻於聖母無玷聖心的舉動中强調這個思想。教宗在禮儀中發表了一篇充滿靈性和意義深刻的講道。以下是這篇講道的全文:

在今天慶典的福音書中,天使加俾額爾三次對聖母瑪利亞說話。第一次,在問候她時,說:「萬福! 充滿恩寵者,上主與你同在」(路一28)。歡喜的理由,喜樂的原因,在這幾個字中透露出來:主與妳同在。弟兄姐妹們,今天你可以聽到這句話是向你、向我們每個人説的;你每次接近天主的寬恕時都可以把它當做是對自己說的,因為在那裡主對你說:「我與你同在。」我們常常認為辦告解是指我們低著頭去見天主。但首先不是我們回到主身邊;是祂來拜訪我們,讓我們充滿祂的恩寵,因祂的喜樂而歡喜。辦告解就是把自己重新站起來的喜悅告訴天父。辦告解就是把自己重新站起來的喜悅告訴天父。在這當中,我們所經驗的核心不是我們的罪:在這當中有罪的存在,但不是核心;而是祂的寬恕:這才是核心。讓我們想像一下,如果這聖事的中心是我們的罪,認為幾乎一切都取决於我們,取決於我們的悔改,取决於我們的努力,取决於我們的承諾。但並非如此,位於中心的是祂,祂釋放了我們,使我們重新站起來。

我們應讓恩寵重回首位,並懇求恩典,明白修和首先不是我們向天主邁出一步,而是祂張開雙臂擁抱我們,使我們驚嘆,讓我們感動。是主耶穌,一如來到納匝肋瑪利亞那裡,祂進入我們的家,帶給我們從未體驗過的驚奇和喜悅:得寬恕的喜悅。我們要把天主的願景放在首位:我們要對告解再次産生依戀之情。我們需要它,因為每一次內在的重生,每一次靈性的轉折都是從這裡開始的,從天主的寬恕開始的。我們不要忽視修和,而要重新認識到它是喜悅的聖事。是的,是喜悅的聖事,在那裡,我們倍感羞愧的惡變成了一個機會,讓我們體驗到天父溫暖的懷抱、耶穌甜蜜的治癒力、以及聖神的 「母性溫柔」。這就是辦告解的核心。

那麽,親愛的弟兄姐妹們,我們要前去接受寬恕。你們,實施天主寬恕的弟兄們,你們要對那些前來聆聽這一喜悅宣報的人說:喜樂吧,主與你們同在。拜託,不要心硬,不要阻礙,沒有不適之處;要向慈悲敞開心門!特別是在聽告解時,我們蒙召進入善牧的角色,祂把羊抱在懷裡給予愛撫;我們蒙召成為恩寵的管道,把天父的慈悲活水澆灌到乾枯的心田。如果一個司鐸沒有這種態度,心中沒有這些情懷,最好不要去聽告解。

天使第二次對瑪利亞說話。她因收到的問候而感到不安,於是天使對她說:「不要害怕」(第30節)。第一句話是「上主與你同在」,第二句話是「不要害怕」。在聖經中,當天主向那些接納祂的人顯現時,喜歡說這句話:不要害怕。祂對亞巴郎說過這話(參見:創十五1),對依撒格(參見:創二六24)、雅各伯(參見:創四六3)等等都說過這話,乃至對若瑟(參見:創瑪一20)和瑪利亞也重複過:不要害怕。不要害怕。透過這種方式,祂向我們傳遞了一個清晰而令人欣慰的訊息:只要我們把自己的生命向天主敞開,恐懼就不能再挾持我們。因為恐懼使我們被綁架。弟兄姐妹們,如果你的罪讓你害怕,如果你的過去讓你不安,如果你的傷口沒有癒合,如果你不斷的跌倒讓你意志消沉,你似乎失去了希望,請不要害怕。天主知道你的弱點,祂比你的錯誤更強大。天主比我們的罪更强大,强大得很!祂只要求你做一件事:不要把你的弱點、你的苦難留在你心裡;而把它們帶到祂那裡,放在祂那裡,它們就會從失望的理由變成復活的機遇。不要害怕!上主詢問我們的罪……。我腦海中出現那個在沙漠中的隱修士的故事,他把一切給了天主,全部給了,度一種守齋、懺悔和祈禱的生活……。上主要求他的更多。隱修士說:「上主,我給了祢一切!」「還缺少什麽?」「把你的罪給我。」上主如此要求我們。不要害怕!

聖母瑪利亞陪伴著我們:她把自己的不安交給天主。天使的宣報給了她嚴重的恐懼理由。天使提出了一件令她不可想像的事,這超出了她的能力範圍,單憑自己無法處理:會有太多的困難,與梅瑟法律、與若瑟、與她家鄉的人和本國人民會有問題。

但瑪利亞沒有提出反對意見。那一句不要害怕已足夠了,天主的保證已足够了。她緊緊抓住祂,就像我們今天晚上要做的那樣。因為我們經常做相反的事情:從我們的確定性出發,只有當我們失去這些確定性時,我們才去尋求天主。然而,聖母教導我們要從天主出發,相信其它一切自會加給我們(參見:瑪六33)。她邀請我們去找源頭,去尋求上主,祂是對抗恐懼和生活之惡的根本療法。梵蒂岡這裡有一個告解亭上寫著一句格言讓人想到這一點,它這樣對天主說:「離開祢就是墮落,回到祢身邊就是重生,留在祢內就能生存。」(參見聖奧古斯丁,Soliloquium I,3)離開祢就是墮落,回到祢身邊就是重生,留在祢內就能生存。

在這些日子裡,死亡的新聞和圖像不斷傳到我們的家庭,炮彈摧毀了我們這麽多無助的烏克蘭兄弟姐妹的家園。殘酷的戰爭打擊了許多人,使每個人都遭受痛苦,使每個人都感到恐懼和沮喪。我們感到無能和無力。我們需要聽到有人說「不要害怕」。但僅靠人的保證是不够的,需要天主的臨在,需要天主給予寬恕的確定性,唯有祂能消除惡、化解怨、恢復人心的安寧。讓我們回到天主身邊,回到祂的寬恕中。

天使第三次說話。現在他對聖母說:「聖神要臨於妳」(路一35)。「上主與你同在」,「不要害怕」 ,第三句話是「聖神要臨於妳」。這就是天主介入歷史的方式:賦予祂的神。因為在重要的事情上,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我們靠自己不能解决歷史的矛盾,也不能解决我們心中的矛盾。我們需要天主智慧和溫柔的力量,也就是聖神。我們需要愛的聖神,祂能化解仇恨,消除怨恨,熄滅貪婪,將我們從冷漠中喚醒。那是賜予我們和諧的聖神,因為祂就是和諧。我們需要天主的愛,因為我們的愛是不穩定的及不足的。我們向上主祈求許多東西,但我們常常忘記向祂祈求最重要和祂希望給予我們的,那就是聖神,即愛的力量。如果沒有愛,我們將為世界提供什麽?有人說,一個沒有愛的基督徒就像一根不會縫合的針:它扎人,傷人,但如果它不縫合,不編織,不聚合,它就沒有用。我冒昧地說:那就不是基督徒。這就是為什麽我們需要從天主的寬恕中汲取愛的力量,汲取降臨在瑪利亞身上的聖神。

因為,如果我們想讓世界改變,我們的心首先必須作出改變。為了做到這一點,今天我們要讓聖母媽媽牽著我們的手。讓我們看看她的無玷聖心,天主在她心中休憩,這是唯一一顆沒有污點的人類之心。她是 「滿被聖寵者」(第28節),沒有罪汙:在她身上沒有惡的痕迹,因此天主能夠通過她開始救恩與和平的嶄新歷史。在那裡,歷史已經轉向。天主通過叩響瑪利亞的心而改變了歷史。

今天,我們也因寬恕而重獲新生,叩響那顆心。我願與全世界的主教和信衆一起,莊嚴地將我們所經歷的一切帶到聖母無玷聖心面前:再次將教會和全人類奉獻給她,並以特別的方式將烏克蘭和俄羅斯人民奉獻給她,他們以孝愛之情尊她為母親。這不是一種魔法,不,不是這個;這是一種靈性舉動。這是兒女們完全信賴的舉動,在這場威脅全世界的殘酷的戰爭和無意義的戰爭的磨難中,他們求助於母親,如同兒童那樣,每當驚恐時,他們就去媽媽那裡哭泣、尋求保護。我們也求助於母親,把恐懼和痛苦交託於她的聖心,並把我們自己託付於她。將友愛與和平的珍寶,把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和我們自己,交託於那清澈的、未受汙染的心中,映射著天主光輝的心中,因為她是天主賜給我們的母親,保護和守護我們。

天使可以把瑪利亞口中所發出的最美好的言語轉達給天主:「願照祢的話成就於我罷!」(第38節)聖母瑪利亞的接受不是被動的或無奈,而是熱切渴望屬於天主,因為天主有 「和平而不是灾禍的計劃」(耶二九11)。這是以最密切的方式參與天主為世界制定的和平計劃。我們把自己獻給聖母瑪利亞,以便進入這個計劃,把自己完全置於天主的計劃之下。天主之母在答應之後,走了漫長的上坡路,前往山區看望她懷孕的表姐(參見:路一39)。她急速去了:我喜歡思索急速的聖母。總是如此:她是急速來幫助我們、守護我們的聖母。願她今天牽著我們的手,引領我們沿著崎嶇難行的友愛與對話之路前行,在和平的大道上前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相關資訊

聖座國務卿為烏克蘭和平主持彌撒

圖片:Vatican Media

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3月16日傍晚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為烏克蘭和平主持彌撒,各國駐教廷外交使團成員也參禮。耶穌的山中聖訓再次在大殿內響起:「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瑪五9)帕羅林樞機由此展開講道,強調和平「是天主的特色」。

樞機說:「我們今晚聚在這裡,懇求天主賜給烏克蘭和平,求祂助祐每個善心男女成為和平的工匠。」

聖座國務卿引用教宗方濟各3月6日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關於烏克蘭悲慘處境的講話,指出:「這不僅是軍事行動,也是製造死亡、摧毀和不幸的戰爭。這衝突的確只能靠祈禱與和平來得勝。」

帕羅林樞機表明:「如果我們聚在這裡祈求和平,是因為我們相信祈禱絕非無濟於事,相信即使在人看來絕望至極的處境,祈禱也能發揮作用,特別是能改變心靈和意念,如同在《厄則克耳先知書》中上主所說的:『我還要賜給你們一顆新心,在你們五內放上一種新的精神,從你們的肉身內取去鐵石的心,給你們換上一顆血肉的心。』(卅六26)」

為此,國務卿敦促眾人:「接受天主聖言的光照,承認天主的光榮經由十字架而來,但人的光榮卻是汲汲營營於世俗成就及權勢。」針對光榮的雙重概念,樞機解釋道:「整個世界的歷史恐怕會陷入危險:有一種光榮縱然外表相反,卻帶來死亡、空洞、虛無;另一種光榮看似挫敗、喪失,實則導向復活與生命。經由十字架,才能抵達光明、光榮。」

接著,聖座國務卿在講道中提出質問每個人內心的省思:「弟兄姊妹,你們難道不認為,假若我們真正落實耶穌的訓誨,世上的一切衝突就會逐漸消失嗎?你們難道不認為,假若我們稍微多聽一些吾主的邀請,武器就能噤聲,甚至根本不必製造武器嗎?天主的偉大實際上在於服務:天主教導我們的平安,其實是由各種關係締造而成,而非奴役他人、你爭我奪。我們在這些構成平安的關係中互相扶持、彼此照顧、重獲自由、一起成長。」

「天主的光榮不帶來壓迫,而且恰恰相反。祂的光榮確實讓世界再次充滿美善,賦予生命並締造和平。」此外,聖座國務卿也在講道中引用了聖教宗若望廿三世《和平於世》通諭,指明締造和平的四大要素分別是:對真理的尊重、邁向正義的張力、不使用暴力的友愛,以及排除各種強迫的自由。

和平是上主的嗣業。帕羅林樞機闡明,主耶穌在最後晚餐中對宗徒們和我們大家說:「我把平安留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給你們的,不像世界所賜的一樣。你們心裡不要煩亂,也不要膽怯。」(若十四27)樞機指出:「因此,耶穌的門徒絕不喪失希望。」

在講道的結尾,樞機表示為烏克蘭的現況感到痛徹心扉,並重申教宗方濟各的話:願武器噤聲!天主與締造和平的人同在,而不站在施暴者那邊。樞機為全世界懇切祈禱,說:「主耶穌、和平君王,求祢垂顧祢的兒女,他們向祢呼喊著:求祢幫助我們締造和平,保祐我們不口出惡言、不說出謊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相關資訊

教宗方濟各出席慶祝聖依納爵封聖四百週年紀念彌撒

2022年3月12日下午,教宗方濟各親赴羅馬市中心耶穌聖名堂,與他的耶穌會同會弟兄一起歡慶會祖聖依納爵榮列聖品四百週年紀念。當年與聖依納爵一同列品的另外四位聖人聖女是:同為耶穌會士的方濟各·沙勿略、赤足加爾默羅會修女大徳肋撒、經堂會創始人斐理伯·內利,以及務農的平信徒依西多祿。在耶穌聖名堂主持禮儀的是耶穌會總會長蘇薩神父,教宗方濟各從禮儀中耶穌顯聖容的福音展開講道(參閱:路九28-36)。

圖片:vatican.va

教宗首先指出:「耶穌在顯聖容的事跡中行了四個舉動:帶著、上山、祈禱和獨自。從中可得出的指示是:我們要每天親手帶著我們的個人召叫和團體經歷;我們要走出自我、走上山、走向天主所指的地極;我們要為我們沉浸其中的世界祈求轉變;獨自的意思是要小心謹慎守護生命的本質。」

接著,教宗解釋道:「成為門徒的行動一向始於耶穌,祂去愛、揀選並召叫。在聖召奧妙的根源裡,有著先於我們任何決定的聖寵與揀選。「正是祂召叫了我們,我們沒有任何功勞。在做個獻身的人以前,我們先是領受了白白得來的恩典。天主牽著我們的手,引領我們通往基督信仰旅途的終向,即:『祂的聖山』。此刻祂就已在那裡看到我們始終與祂同在,因祂的聖愛而容光煥發。」

「帶著」

耶穌帶著門徒們一起上山,這一事實體現出我們的聖召根植於團體的幅度。為此,教宗期勉他的耶穌會士弟兄們說:「讓我們孜孜不倦地懇求那締造並守護共融的力量,為教會和世界成為『友愛的酵母』。我們不是尋求聆聽的獨唱家,而是準備好大合唱的弟兄。『我們與教會同心同德』,抵拒那尋求個人成就的誘惑。」教宗將教會當天紀念的諸位聖人稱為「共融的柱石」:「他們提醒我們,縱使我們的特質與觀點各不相同,但是在天國我們蒙召同在一起。我們從此刻起,恰恰可以開始品嚐這份許諾永生的聯繫。」

「上山」

關於第二個動詞「上山」,教宗運用了這個圖像,闡明:「耶穌的路不是下坡路,而是上坡路。耶穌顯聖容的光芒不照在平原上,卻是在一段辛苦爬坡後。為了跟隨耶穌,必須離開那片庸俗的平原和舒適的下坡路;必須放棄自己日常安逸的習慣,以實踐『帶有出谷意義的運動』。唯有十字架的上坡路能通往光榮的目的地。然而,世俗的誘惑尋求的卻是不經過十字架的榮耀。」

關於這點,教宗把目光轉到上主如何要求亞巴郎離開故鄉,並解釋道:「我們會想要已知、筆直又平坦的道路。但若是要找到耶穌的光,必須不斷走出自我,跟著祂的步伐上坡。」教宗闡明:「在《聖經》中,山峰代表極限,天與地的交界。我們蒙召走出去,正是要走向那裡,走向『天與地』的交界。人在那裡疲憊地面對天主。人性的仇敵試圖說服我們不停走回頭路,那些沒有成果、安逸舒適、早已見過的重複道路,而聖神敦促我們敞開自我,祂賜給我們平安卻從不讓我們安於現況,祂派遣門徒到地極。讓我們想想方濟各·沙勿略」。

在耶穌顯聖容的事跡裡,門徒們昏昏欲睡,如同耶穌在革責瑪尼莊園祈禱時所發生的那樣(參閱:瑪廿六36-46)。為此,教宗表示:「弟兄們,對於跟隨耶穌的人來說,現在不是睡覺的時候,不是放任心靈痲痹、聽由今日消費主義和個人主義的氣氛來麻醉我們的時候。依照今天的消費主義和個人主義,獨善其身就是生活順遂;人們誇誇其談、滿口大道理,卻無視於弟兄姐妹的血肉之軀、那體現福音的血肉之軀。我們時代的一大悲劇是對現實視而不見、轉面不顧。」

然後,教宗呼求阿維拉的聖女德肋撒,求她「幫助我們走出自我,與耶穌一起走上聖山,並意識到祂也通過弟兄姊妹的傷痕、人類的辛勞和時代的記號來啟示自己。」

「祈禱」

談到祈禱,教宗不能不提到當前戰爭的悲劇,並且指出有時連祈禱也會變成一種習慣。為此,教宗請同會弟兄們反省,在多年的牧職後,祈禱對自己的意義是什麼。「祈禱是在改變現況。它是積極的使命、不斷的轉求。它絕非與世隔絕,而是改變世界。祈禱是把事件的悸動帶到天主面前,讓祂的注視來全面打開歷史。我們應當自問:祈禱是否讓我們沉浸在這轉變中;新的光芒是否照射在人們身上、使處境映射出天主的光輝。祈禱要是熱切,就能『由內而外解決問題』,提振使命熱火,重新點燃喜樂,再三激發我們為世上受苦者的吶喊而深感不安。」由此,教宗提到聖斐理伯·內利的祈禱拓寬心靈,敦促他向街頭少年打開心扉、提供援助。聖依西多祿則是在田地裡祈禱,一邊務農一邊祈禱。

「獨自」

至於耶穌在顯聖容的事跡裡最後獨自一人的場景,教宗表明:「福音引領我們回歸本質。在教會和社會裡,在靈修與社會上,我們往往受到誘惑,以許多次要需求為先。換句話說,我們恐怕會執著於習俗、慣例和傳統,把心思放在稍縱即逝的事物,忘記那永遠長存的本質。修煉內心是多麽重要,好能懂得區分那在天主眼裡永遠長存的,以及在世界眼中稍縱即逝的!」

教宗最後祈求聖依納爵幫助我們守護他「珍貴的遺產」,即:依納爵的分辨。那是讓我們能「在基督內以新目光看待一切」的鏡片。

圖片:vatican.v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聖座國務卿宣讀教宗聖灰禮儀日講道詞

圖片:vatican.va

「上主,祢在暗中能看見,祢給我們的賞報超過我們的各種期待,求祢垂聽那些仰賴祢的人,尤其是最卑微、最貧窮,以及因武器喧囂而受苦和逃難的人的祈禱。求祢將和平重新放在人們心中,再次恩賜我們的當下。阿們!」

3月2日,在為烏克蘭的和平祈禱和守齋的日子,教宗方濟各的上述呼求透過帕羅林樞機的聲音,從羅馬的聖女撒比納大殿傳出,直達全世界。

這一天是聖灰瞻禮,教宗方濟各因急性膝關節疼痛,無法像往年那樣親自前往主持禮儀,便由聖座國務卿代替。帕羅林樞機先在聖安瑟爾莫大殿開啓禮儀,然後帶領懺悔遊行的隊伍走向聖女撒比納大殿,聖詠團在途中詠唱著《諸聖禱文》。

圖片:vatican.va

當天禮儀的彌撒講道由教宗親自撰寫,帕羅林樞機宣讀。教宗提到禮儀中的福音章節,邀請信友們祈禱、行愛德和守齋,稱對衆人來説:「這些是能改變歷史的良藥。這些是接納天主在我們的生活和世界中介入的主要路徑,是精神武器。我們藉此在這為烏克蘭祈禱和守齋的日子,向天主呼求和平,這是人單靠自己無法建設的和平。」

教宗提醒道:「四旬期的祈禱、行愛德和守齋的承諾是為得到天主的賞報。這是永恆、最終的報答,也是我們生活的目的,必須使它先於從人那裡得到的賞報,因為人的賞報有如幻景,留下的是兩手空空。當我們把讚賞和成就當作最大的酬報時,我們就傾向於這種賞報。誰看重塵世的賞報,就永遠得不到平安,也不懂得促進和平。因為他看不到天父和弟兄。這是人人面臨的一種危險。」

教宗强調:「我們頭上領受的聖灰告誡我們,不要為了虛榮活著,它看重的不是内心潔浄,而是人們的讚賞;在意的不是天主看我們的目光,而是別人怎樣看我們。這是個節制刻苦的標記,它讓我們省思人類處境的脆弱性,它就像一劑味苦卻有效的藥物,能治療注重外表的疾病。這是一種精神上的疾病,奴役人,使人依賴別人的讚賞。」

教宗藉此邀請衆人「卸下」我們所追求的外表,同時指出:「在宗教領域也未能免除這種疾病,於是祈禱、行愛德和守齋也可能會以自己為準則。即使在最美的舉動中也能隱藏著沾沾自喜的蛀蟲。尋求別人稱讚而非天父之愛的心靈是不自由的。灰土揭示出,那隱藏在費盡心力尋求塵世讚賞的背後,乃是虛無。」

「灰土提醒我們,塵世如同灰塵,能被微風吹走。兄弟們姐妹們,我們在世界上不是為了追趕風;我們的心渴望永恒。四旬期是上主賜給我們的一個時期,讓我們返回到生活中、內心得到醫治,並走向基督的逾越奧跡,走向不會消失的一切,走向蒙受天父賞報的道路。這是一段得到治癒的旅程。」

教宗最後總結道:「在暗中注視十字苦像的祈禱中,我們將我們和世界的創傷放在耶穌的創傷上,讓天主的溫柔進入我們内。愛德和行哀矜遠離舞台的燈光,顯示施予成為接納的美好。守齋不是減肥,相反,它使我們擺脫對身體健康的一味追求,有助於保持精神上的良好狀態,使我們重新給予事物正確的價值。」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夏主教金句INBOX:3月2日聖灰禮儀日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聖經金句是:「你們應撕裂的,是你們的心,而不是你們的衣服。 」(岳厄爾先知書 2:13)今天是聖灰禮儀,亦是四旬期開始。以往,很多兄弟姊妹都在這天積極、熱烈地領聖灰。當我錄製這段錄音時,並未清楚今年領聖灰安排,但是,香港的疫情很嚴重,或者希望我們能夠實體回到聖堂領受聖灰⋯⋯但是,即使我們未能夠領受聖灰,不代表四旬期沒有開始!

正如聖經金句所說:「我們應撕裂的是我們的心,而不是衣服。」我們要重視的,不是外表,而是我們的內心。有時會看到一些兄弟姊妹,積極地去領聖灰,甚至多於領聖體。有些人平時不會回聖堂領聖體的,這一天卻會去領聖灰。有些兄弟姊妹人亦會細心地計較,聖灰應該撒在頭上、還是塗抹在額頭上,畫個十字?他們又會思考,那畫在額頭上的十字,是否該要保留一整日呢?不要抹面和清潔,要讓其他人看見,好能為信仰作證。

當然,作證是事,但是,是不是真的需要刻意這樣做呢?其實是不需要的。因為:「應該撕裂的,是心而不是衣服」,我們不需要刻意將行動做給別人看。《岳厄爾先知書》所寫的這封書信,內容很簡短,他書寫的起因,是以色列人遭受了很嚴重的蝗蟲之災。蝗蟲專吃掉農作物,以致他們收成大減,還要擔心將來的日子不夠食物,因此,當時人民感到十分痛苦。正如老人家常說「不見棺材不流眼淚」、「見過鬼才怕黑」,於是,岳厄爾先知便對以色列民說:「因為你們沒有順從天主的旨意,沒有聽他的說話,去照顧貧窮的人和孤兒寡婦,亦沒有按正義生活。因此,天主藉這個災難來提醒你們,要悔改,要全心歸向天主。」

各位兄弟姊妹,我們不需要等蝗蟲的出現才覺醒啊!四旬期特別提醒我們,需要靈修,要好好親近天主,好讓我們能準備自己,迎接基督,與基督一起死而復活!

再一次讓我們記起:

「你們應撕裂的,是你們的心,而不是你們的衣服。 」
(岳厄爾先知書 2:13)

【 夏主教金句 INBOX 】每天聆聽、默想聖經金句!
Youtube: http://bit.ly/BishopHaVerses
IG: @youthboilingpoint
MeWe: https://mewe.com/p/%E6%B2%B8%E9%BB%9E
ApplePodcasts: https://apple.co/3ej1HDS
Spotify: https://bit.ly/DayDayBiteSpotify
PodcastAddict: https://podcastaddict.com/podcast/3013454

製作:《沸點》 天主教香港教區青年網上平台

張心銳神父主日福音分享-常年期第五主日

主日福音分享
常年期第五主日
「進取的謙卑」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大家好!本主日是常年期第五主日,祝大家虎年進步!身體健康!

我們在本主日的福音看到了耶穌與伯多祿在一起,伯多祿跪在耶穌前,承認自己是一個罪人。在現今社會,我們不會經常提及「謙虛」,相反,我們會說「自信」和「進取」。

自信其實是重要的,自卑並不是好事,而謙卑與自信則沒有衝突的。因為一個自信的人,他會知道自己的優點,同時,在謙卑中,能容納自己有限的地方,懂得更依靠天主,因為天主是我們的「後台」。

有時候當我們作了好事後,不會自誇。有時候失敗,我們也不會感到灰心。因為在謙卑中我們可以體會耶穌十字架的力量。

除此之外,有一件事值得提醒我們,就是「進取」。這是一個動力去幫助我們進步。當中其實有一些競爭,在別人面前,讓人看得見自己的長處,給人可以去作出一個好的選擇,幫助我們去服務。

有時候,競爭是殘忍的,因為會有被淘汰的情況出現,或有些人用了不好的方法,所以當我們服務天主的時候,要主張進取而不是競爭。因為一切都是屬於天主的,我們以天主作開始和完成。

我們在天主前不應該爭奪高低位,或者去比較誰的能力較高。相反,我們要承認自己是一個罪人,是一個謙卑的人。我們很需要天主的力量,才可以兢兢業業地完成天主給我們的使命。

在這個主日,在新的一年裏,祈求上主賜給我們一顆謙卑的心,有一份進取的力量時,不是為帶來競爭,而是真正地在天主面前,做好天主給我們的那一份使命和工作。

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其後,被委派往香港仔工業學校照顧寄宿生及備修生陪育工作。2021年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畢業,攻讀教義神學,專研教會學。現在香港慈幼會會省辦事處工作。

教宗主持獻主節彌撒:你們要培養奉獻生活的新視野

圖片:vatican.va

教宗方濟各於2月2日獻耶穌於聖殿日傍晚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感恩祭,與眾多度奉獻生活者一起慶祝奉獻生活日。教宗在講道中指出,西默盎和亞納這兩位年邁的先知「在聖殿裡等待天主實踐祂對子民的許諾,即:默西亞的來臨」。西默盎受到聖神感動,「於是在耶穌聖嬰身上看見救恩,最終把祂抱在懷裡」(參閱:路二26-28)。

圖片:vatican.va

教宗從西默盎的這三個動作展開講道,首先邀請眾人反省:什麼感動了我們?

教宗闡明:「就像西默盎那樣,聖神讓我們能分辨出天主並不臨在於偉大的事物、出挑的外表、外露的力量上,卻臨在於微小和脆弱中。那麼,誰最能感動我們?是天主的聖神,還是世界潮流?每個人,特別是度奉獻生活者,都該反省這個問題。」

「聖神感動我們在嬰孩的微小和脆弱裡看見天主,但我們有時恐怕會只以結果、目標和成就來論我們的獻身:我們追求影響力、可見度和各種數字。」教宗指出:「聖神則恰恰相反,祂毫不過問這一切。祂盼望我們每天增進忠信,關心那託付給我們照顧的小事。度奉獻生活者應當省察自己的內在動機,分辨自己的靈性律動,進而促使奉獻生活日新又新。」

第二個反省要點是:我們的眼睛看見什麼?

教宗表示:「天主以憐憫的目光垂顧我們,賜給我們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新目光。這目光不止於外表,卻能深入我們軟弱和失敗的裂縫,從而分辨出天主竟然臨在其中。」教宗由此敦促度奉獻生活者們:「探訪年邁的會士弟兄姊妹,去看望他們,與他們交談,向他們請教,聆聽他們的意見。這將是一帖良藥。」

「上主賜給我們跡象,藉以邀請我們培養奉獻生活的新視野。讓我們睜開雙眼:聖神正在我們的危機中提出邀請,在數字減少和力量衰弱時,催促我們更新生活和團體。」同時,教宗也告誡眾人:「要警惕誘惑,切莫為了安全、出於恐懼而走回頭路。西默盎和亞納都沒有僵硬固化的態度。他們是自由的人,擁有歡慶的喜樂。」

第三個反省的要點是:我們把什麼抱入懷中?

教宗說:「我們有時可能會迷失自我,沉溺在成千上萬的瑣事中而無法自拔。然而,一切的核心乃是基督。我們應當把祂當作生命的主人來擁入懷中。教宗提醒道,度奉獻生活的男女如果缺少讚美上主、祝福他人的話語,如果缺乏喜樂和熱忱,如果他們的友愛生活只剩下辛勞,那麼這不是任何其他人或任何事的錯。這是因為我們不再擁抱耶穌。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心靈就會變得苦澀,抱怨連天,態度僵硬固化,一點彈性也沒有。」

教宗最後邀請所有度奉獻生活者:「更新自己的獻身,反省是什麼感動自己的心靈和行動,思索自己蒙召培養怎樣的新視野。最重要的是,度奉獻生活者要效法西默盎和亞納,把耶穌擁入懷中。」

圖片:vatican.v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