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座國務卿為烏克蘭和平主持彌撒

圖片:Vatican Media

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3月16日傍晚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為烏克蘭和平主持彌撒,各國駐教廷外交使團成員也參禮。耶穌的山中聖訓再次在大殿內響起:「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瑪五9)帕羅林樞機由此展開講道,強調和平「是天主的特色」。

樞機說:「我們今晚聚在這裡,懇求天主賜給烏克蘭和平,求祂助祐每個善心男女成為和平的工匠。」

聖座國務卿引用教宗方濟各3月6日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關於烏克蘭悲慘處境的講話,指出:「這不僅是軍事行動,也是製造死亡、摧毀和不幸的戰爭。這衝突的確只能靠祈禱與和平來得勝。」

帕羅林樞機表明:「如果我們聚在這裡祈求和平,是因為我們相信祈禱絕非無濟於事,相信即使在人看來絕望至極的處境,祈禱也能發揮作用,特別是能改變心靈和意念,如同在《厄則克耳先知書》中上主所說的:『我還要賜給你們一顆新心,在你們五內放上一種新的精神,從你們的肉身內取去鐵石的心,給你們換上一顆血肉的心。』(卅六26)」

為此,國務卿敦促眾人:「接受天主聖言的光照,承認天主的光榮經由十字架而來,但人的光榮卻是汲汲營營於世俗成就及權勢。」針對光榮的雙重概念,樞機解釋道:「整個世界的歷史恐怕會陷入危險:有一種光榮縱然外表相反,卻帶來死亡、空洞、虛無;另一種光榮看似挫敗、喪失,實則導向復活與生命。經由十字架,才能抵達光明、光榮。」

接著,聖座國務卿在講道中提出質問每個人內心的省思:「弟兄姊妹,你們難道不認為,假若我們真正落實耶穌的訓誨,世上的一切衝突就會逐漸消失嗎?你們難道不認為,假若我們稍微多聽一些吾主的邀請,武器就能噤聲,甚至根本不必製造武器嗎?天主的偉大實際上在於服務:天主教導我們的平安,其實是由各種關係締造而成,而非奴役他人、你爭我奪。我們在這些構成平安的關係中互相扶持、彼此照顧、重獲自由、一起成長。」

「天主的光榮不帶來壓迫,而且恰恰相反。祂的光榮確實讓世界再次充滿美善,賦予生命並締造和平。」此外,聖座國務卿也在講道中引用了聖教宗若望廿三世《和平於世》通諭,指明締造和平的四大要素分別是:對真理的尊重、邁向正義的張力、不使用暴力的友愛,以及排除各種強迫的自由。

和平是上主的嗣業。帕羅林樞機闡明,主耶穌在最後晚餐中對宗徒們和我們大家說:「我把平安留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給你們的,不像世界所賜的一樣。你們心裡不要煩亂,也不要膽怯。」(若十四27)樞機指出:「因此,耶穌的門徒絕不喪失希望。」

在講道的結尾,樞機表示為烏克蘭的現況感到痛徹心扉,並重申教宗方濟各的話:願武器噤聲!天主與締造和平的人同在,而不站在施暴者那邊。樞機為全世界懇切祈禱,說:「主耶穌、和平君王,求祢垂顧祢的兒女,他們向祢呼喊著:求祢幫助我們締造和平,保祐我們不口出惡言、不說出謊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相關資訊

帕羅林樞機為新書《在中國的教會:一個有待書寫的未來》寫序

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Cardinal Pietro Parolin)為新書《在中國的教會:一個有待書寫的未來》作序。樞機談到天主教在中國的臨在、取得的進展和尚待解決的問題,論述了有關福傳的挑戰。

「今天,我們絕不忽視地方天主教團體的精神寶藏,願意分擔中國天主教徒多年來所受的重大痛苦和不被理解,因此感到必須喚起記憶,一起為在中國教會的未來書寫新篇章。」這是帕羅林樞機為將於2019年3月19日出版的新書《在中國的教會:一個有待書寫的未來》撰寫的序言中所表達的思想。

新書由《公教文明》期刊總編斯帕達羅(Antonio Spadaro)神父負責編輯,在時間順序上是以在中國的教會為主題的第二篇作品。《公教文明》期刊和喬治城大學聯手開啓「中國文明對話論壇」活動,新書屬於這個範疇,其中匯集了近兩年來在這個耶穌會期刊上發表的文章。這部作品在聖座與中國的關係,尤其在簽署了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後的一個「特殊的歷史性時刻」發表,因此具有重大意義。

《夫至大》宗座牧函:傳教使命表達了一個真正的普世教會

帕羅林樞機強調,這部作品適逢本篤十五世教宗公布《夫至大》宗座牧函百年之際出版,意義重大。這封牧函論述傳教使命,提出應「重返向萬民傳教的靈性和牧靈根源」。除了一系列叮囑外,牧函也含有「一個強烈和確切的訊息:傳教使命不是西方基督信仰的擴張,而是一個願意真正成為普世性教會的表達」。

樞機解釋道,「這訊息首先針對中國的情況」,正是在來自於這個龐大國家的一些傳教士的催促下寫成。大戰結束後,聖座覺悟到急需讓教會的傳教使命遠離歐洲國家主義之間的爭端,其負面影響在中國也很明顯。藉著《夫至大》宗座牧函,「中國成了傳教『實驗室』,並由此開始對在全世界的福傳工作予以重新思考和更新」。

因此,「依照教會普世性的強烈意識,在中國趨於成熟的傳教新方案也向全世界推展,藉此間接地承認福音所到之處的所有民族和所有國家的同等尊嚴」。帕羅林樞機稱《夫至大》宗座牧函是一個轉折點,它也指明一種「訓練有素和相稱於自己聖召”的本地聖職的重要性,教會因此才能基礎牢固,才能不屈服於可能會遭受的迫害。這位教宗「以驚人的方式預見了隨後於20世紀在中國發生的一切,儘管許多考驗和困難,在那裡建立的教會如今仍然充滿生氣,因為本地聖職所打下的根基經受住了考驗」。

取得的進展和尚待解決的問題

這段歷史行程促使我們再次省思「天主教在中國臨在的現實意義」。從那時到今天,這一百年來的許多事物在教會内也發生了變化,梵二大公會議就是一例。「然而,目前儘管是中國信友照料他們的教會,中國的福傳對整個至公性而言,如今仍是一項決定性的挑戰。正如一百年前那樣,中國的情況今天也顯示出,為面對福傳的挑戰首先需要創建教會的合一」。

在這層意義上,最近取得了重要進展。正是為了使福音的宣講在中國得以貫徹,教宗方濟各2018年9月8日接納了7位未經宗座任命而被祝聖的「官方」主教與教會完全共融。樞機強調,經過數十年的歷史後,今天所有在中國的主教都與教宗共融。他也提到,隨後兩位中國大陸的主教首次出席了去年10月召開的世界主教會議。

在中國的教會需要「合一、信賴和新的牧靈衝力」。教宗方濟各在2018年9月《致中國天主教信友及普世教會文告》中提醒道,他們需要「熱衷於傳遞真實生命的傳教士」(7號),這絕非偶然。還有一些問題尚未解決,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只是一個起點。帕羅林樞機特別提到尚未完全走完的合一行程,而中國天主教徒及其所屬團體之間的完全修和應是一個首要目標。因此,在中國也急需開啓「淨化記憶的重要旅程」。

教會與人民

聖座正是在教會普世性的推動下,不對任何一個國家懷有不信任和敵對的態度,而是走上對話之路,以能克服彼此間的距離。帕羅林樞機表示,「在中國的福音宣講不能離開對中國人民及合法當局的尊敬、重視和信任的態度,聖座希望也能與中國在和平、環境和文化相遇的主題上合作,促進和平及謀求人類的福祉」。

此外,教會「沒有忘記她在中國的許多子女的犧牲,但正是在看著他們的榜樣的同時,也省思哪些是更恰當的方式,好能接觸那些尚未認識福音喜訊並期待基督徒作出更高見證的人。福傳的迫切性也提供一個能克服許多特殊問題的遠景,將它們引向一種整體的方案,使神學、法律和牧靈,以及外交建立在具有創造力和建設性的基礎上」。

帕羅林樞機寫道,衆所周知,教宗對中國教會和人民的關懷在今天仍然受到阻力和對立。因此,正如《公教文明》期刊這些年所推動的那些深入研究能有助於克服容易形成的對立,為仍在阻止「一種富有成果的相遇的喜樂」解開繩結。

教宗的祈願

帕羅林樞機最後強調,「在中國特定的背景下,聖座行動的目的仍舊同往常一樣:『人靈之得救和教會自由』。對在中國的教會而言,就是能夠以更大的自由宣講基督的福音,在一種更有信賴的社會、文化和政治環境中進行宣講」。另一方面,在中國的天主教會並非一個「外來」的團體,而是完整和活躍的一部分,能對「一個更為和諧和更尊重每個人的社會」作出貢獻。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帕羅林樞機:教宗將在愛爾蘭注入新的希望

世界家庭會議已於8月21日在愛爾蘭都柏林展開,教宗方濟各將於25日前去與眾多家庭相會。在教宗出訪前,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接受《梵蒂岡新聞網》採訪,談及教宗這次牧靈訪問,以及駭人聽聞的教會內性侵犯。樞機堅信,教宗這次在愛爾蘭的臨在將成為眾人的希望標記,給地方教會和全世界的家庭帶來鼓舞的力量。

問:帕羅林樞機,教宗方濟各將前往愛爾蘭參加世界家庭會議。家庭這主題越來越成為他牧職的中心。在召開兩屆以家庭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並頒布《愛的喜樂》勸諭後,我們能進一步期待什麼呢?

答:我相信,教宗在世界家庭會議的機會上訪問愛爾蘭,他將再次肯定教會對家庭的教導,強調家庭在教會和社會內扮演的重要角色、佔據的核心地位,並支持家庭活出愛與忠貞、傳宗接代、教養兒女的使命。我認為,教宗的親臨現場將是鼓舞人心的動力,恰好有助於家庭實踐它們的使命,尤其是為天主聖愛和激發喜樂的能力作見證;家庭能激發出今日世界竭力尋求的那份喜樂。

問:就您看來,在基督徒家庭今天能給教會和缺乏信仰經驗者的貢獻中,哪個貢獻最為強而有力又新穎獨特?

答:我相信,家庭今天要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我要重申我剛才所說的:那角色是見證福音的喜樂,為天主聖愛作出喜樂的見證;天主能夠改變個人和團體的生命。在我們所處的當今時代中,人們因孤獨與隔閡而飽受折磨;人際之間的孤獨與隔閡,最終變成人與天主的隔閡。為此,教宗也很堅持家庭在這方面的作用,也就是在個人和團體層面激發這份歸屬感、共融感、尊重感 。

問:在都柏林世界家庭會議上,也將討論一些棘手的議題,諸如移民、家庭危機、接納同性戀者。教會面對不認同她價值觀和世界觀的人,有哪些話要說呢?

答:教會顯然要作出以福音為本的回應。然而,我認為,在言語之外,教會作見證的態度格外重要;換言之,教會要在今日世界中,以芳表和善行為福音的美好與真理作出實際的見證。今日世界也有很多創傷有待醫治,有很多孤獨和裂痕有待修復。在這裡,我們可以再次想像教宗從他牧職之初就使用的圖像:教會有如「流動醫院」,能夠確實親近人群,陪伴他們的成長道路。至於創傷和醫治,我視之為陪伴的態度,那是聆聽、對話和一同成長的能力。

問:教宗多次呼籲政府以適當的政策來支持家庭。您認為,這該從哪些部分開始做起呢?

答:教宗表示,必須從我們自身做起;意思是,家庭和教會本身必須在這方面下功夫。他在《愛的喜樂》勸諭中大力強調了這點,並指出在協助青年準備領受婚姻聖事和建立家庭方面已經作了很多,但還得作更多。再者,我也相信,基督徒團體除了作出見證和發揮行動力以外,還要促進政治團體關注家庭現況及其所需,以適切的的法律措施來滿足家庭的需求。

問:睽違將近40年,終於有另一位教宗訪問愛爾蘭。這個國家經歷了可怕的侵犯創傷,而近期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侵犯報告也令人震驚。您想對愛爾蘭的天主子民說些什麼呢?

答:我相信,我們曾經且持續因這現象深受打擊;如此現象也對教會的見證造成了破壞性的影響。教宗向來堅持並繼續堅持,我們的首要之務是關懷受害者,協助他們「重建」生活。我相信,在愛爾蘭的教會已經承認自己的不足、錯誤、罪過,同時也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預防這種暴行、這些恐怖的事再次發生。我認為,教宗這次訪問尤其具備希望的標記、這希望的能力,特別是信賴的能力;這正是我常說的,在家庭內體驗到的天主聖愛釋放、轉變和拯救的力量。此外,這也是向未來開放的訊息,內容為:始終是愛爾蘭及其人民特徵的這份信仰,將會在人心中獲得新生,並結出平安與喜樂的果實。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會透視:聖座國務卿就中梵關係接受訪問

最新內容:
-教宗公開接見活動:在彌撒中不能用報紙代替讀經
-聖座新聞室就有關教宗及中國教會事宜發出聲明
-聖座國務卿就中梵關係接受訪問
-兩加國青年將參與世界主教會議常規會議會前會議
-中國新修訂宗教事務條例2018年2月1日起實施
-溫州信友慶祝邵祝敏主教獲釋歸來
-花蓮教區聖瑪爾大女修會表演歌曲「上山下海」

聖座國務卿就中梵關係接受訪問全文

2018年1月31日,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 (Cardinal Pietro Parolin) 接受意大利《梵蒂岡內部通訊》訪問,國務卿駁斥就正在與中國方面的接觸問題對聖座的指責強調:「我們堅信中國教友們,得益於他們的信仰精神,他們將認識到我們的行動是在對上主的信心激勵下進行的,而不是在回應世俗的邏輯。」

種種跡象(包括不透明的舉動、名副其實的政治操縱、破壞)表明,聖座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接觸中可能會出現一些重要的進展。現在是傾聽權威聲音的時刻,幫助人們了解什麼才是教宗和聖座心中真正關心的。他們所想的首先是中國的兄弟姐妹們,幫助驅散懷疑和人為的煙幕,從而脫離政治化的敘述,去展望全部問題中教會的所思所想。為此,《梵蒂岡內部通訊》採訪了教宗的國務卿皮埃羅∙帕羅林樞機。

問: 尊敬的樞機,請您為我們談談聖座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對話?
答: 眾所周知,隨著「新中國」的到來,教會在那個偉大國家的生活曾經經歷了嚴重對立和十分痛苦的時刻。但是,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聖座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雙方代表開始有了聯繫。這種聯繫幾經波折和輾轉。聖座始終本著牧靈的態度,尋求戰胜對立,願意與民事當局展開相互尊重和建設性的對話。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二零零七年給中國天主教的信中很好地體現了這種對話的精神,指出 「與合法的政權持續衝突並不能解決現存的問題」 (4,《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天主教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教友信函》)。

問: 教宗方濟各在任以來,正在進行的談判完全是遵循這一路線的:建設性地向對話開放、忠實於教會的純正傳統。聖座對這一對話有哪些具體的期待?
答: 我首先要闡明一個前提:在中國,或許比任何一個地方,天主教徒們在無數艱難困苦中,懂得珍藏信仰的真正寶庫,堅定不移地保持著主教們與伯多祿繼承人聖統制共融的紐帶,即信仰本身有形可見的保障。事實上,羅馬主教與全體天主教主教的共融是涉及教會合一這一核心問題的:這不是教宗與中國主教或者宗座和民事當局的私事。綜上所述,正在進行的對話中,聖座的主要目的恰恰是維護教會的共融、純正的傳統和恆定的教會紀律的共融。你看,中國不存在兩個教會,而是兩個蒙召走逐步修和的道路以邁向合一的教友團體。為此,這不是在保持兩種對立的原則和機構的長期衝突,而是找到現實的牧靈解決辦法,使天主教徒們善度他們的信仰,在中國的特殊背景下共同繼續福傳事業。

問: 您所談到的共融涉及到了任命主教的複雜問題,而這一問題正在激起許多爭議。就這一點可能達成的協議,能夠以正確的方式解決中國教會的問題嗎?
答: 聖座了解也分擔許多中國天主教徒所遭受的深重痛苦,以及他們為福音做出的慷慨見證。教會生活仍然有許多問題,這些問題不能一併得到解決。但是,在此框架下,主教的選擇問題是關鍵的。此外,我們還不能忘記教會的自由以及主教的任命始終是聖座與各國關係中反復出現的議題。誠然,通過目前的接觸與中國啟動的歷程是循序漸進的,還面臨著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同樣還可能出現新的緊急情況。平心而論,任何人都不能說有解決所有問題的完美辦法。需要時間和耐心,才能治愈團體內部彼此造成的許多人身傷害。不幸的是,一定還會有許多要面對的誤解、艱辛和磨難。但是,我們所有人都滿懷信心,一旦主教任命問題得到了相應的解決,其它的困難也就不再會阻撓中國天主教徒的彼此共融以及他們與教宗的共融。這是重要的事,是先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和本篤十六世教宗非常期待和盼望的,也是今天方濟各教宗以遠見力求達到的。

問: 那麼,什麼才是聖座對中國當局的真正態度呢?
答: 重申這一點是重要的:在與中國的對話中,聖座遵循的是靈性方面的目的:成為並感到自己是一名完完全全的天主教徒;同時,也是真正的中國人。本著坦誠和求實的精神,教會只要求更加平靜地宣認自己的信仰,徹底終結漫長的對立時期,開啟更大信任空間,為造福整個中國社會的益處做出天主教徒的積極貢獻。誠然,今天還有許多尚未癒合的傷口。為了治療這些傷口,需要用慈悲的香脂。如果要求某個人做出犧牲,無論大小,就應該讓所有人都清楚這不是政治交換的代價,而是為處在更大利益和基督教會的益處這一福音前景之中。我們希望,當上主願意時,我們再也不用說中國教會「合法的」與「非法的」、「地下的」與「官方的」主教了,而是兄弟手足之間的彼此相遇,重新學會合作與共融的表達方式。如果沒有這份生活過的經驗,中國教會又怎麼能重振福傳道路,將上主的慰藉帶給其他人呢?如果沒有做好寬恕的準備,那麼不幸的是,意味著還有其它利益要維護:可這不是福傳精神的願景。

問: 如果是這種態度,也就沒有一筆勾銷過去還有今天的苦難的危險了?
答: 不僅沒有這種危險,恰恰相反。許多中國基督徒在紀念那些經受了不公的考驗和迫害的殉道者時,記得他們懂得把一切都交給天主,即使他們的人性是脆弱的。現在,敬禮這一見證,使它在目前結出碩果的最佳方式是在當前的中國天主教會團體生活中也要堅信上主耶穌。但這是不能用精神的或者脫離現實的方式來完成的。是在選擇忠實於伯多祿繼承人中完成的,本著孝愛的服從,即便是當並非一切都立刻十分明朗和可以理解時也一樣。再回到您的問題,這不是一筆勾銷的問題,或者幾乎神奇地剷除許多教友和牧人們所遭遇的苦難,而是在天主的幫助下,將無數考驗人性和精神方面的資本投入到建設更加美好而友愛的未來中。迄今為止守護中國天主教徒們信德的天主聖神,今天依然支持他們走新的道路。

問: 此時此刻,宗座可以給中國教友們一個建議、一個特別的要求嗎?面向那些對可能的新進展感到高興,也面向那些仍然困惑或者說持有異議的教友們?
答: 我想以十分簡單而明確的方式說教會永遠不會忘記中國天主教徒們在過去和現在所經受的考驗與磨難。這一切是普世教會的偉大寶藏。因此,我滿懷著深厚的手足之情對中國天主教徒說:我們與你們同在,不僅藉著祈禱,也藉著每天努力伴隨和支持你們走圓滿共融的道路。為此,我們要求你們,任何人都不要緊抱著對立的態度譴責弟兄,或者用過去作為藉口煽動新的怨恨和封閉。相反,我們期望每個人都能滿懷信心地展望教會的未來,超越各種人的局限。

問: 尊敬的樞機,您真的相信這是可能的嗎?您的信心是奠定在什麼基礎上的?
答: 我堅信一點,信心不是外交或者談判力量的產物。信心是奠定在領導歷史的上主之上的。我們相信,中國教友們得益於他們的信仰精神,他們會懂得認識到我們的行動是在對上主的信心激勵下進行的,而不是在回應世俗的邏輯。特別是牧人們要幫助教友們在教宗的領導中認出可靠的識別標記,從而把握天主在當前情況下的計劃。

問: 教宗是否被告知了他的助手們與中國政府接觸中所做的?
答: 是的,聖父親自關注著目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局的接觸。他的所有助手們都與他同心協力。任何人都沒有私自行動。坦率地說,任何其它推斷都是不合適的。

問: 近一段時間以來,出現了一些對聖座在與中國當局對話中的做法的批評表述,包括教會內部。甚至指出是不折不扣的出於政治原因的「投降」 。您怎麼看?
答: 首先,我想教會內完全有權持不同意見和提出自己的批評,聖座有道義上的責任認真傾聽和評估這些意見。我也堅信,在基督徒之間,批評應該旨在建設共融,而不是挑起分裂。我坦率地說:我還深信,中國教會所經受的部分苦難與其說是個人意志,更是由於情況的客觀複雜性而造成的。為此,就解決過去和現在的問題提出最恰當的答案時持不同的意見是合理的。這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如此說來,我認為,任何人的個人觀點都不能被視為是為了中國天主教徒益處的獨家詮釋。為此,聖座致力於探索一個真相的綜合、一條可行的道路,從而滿足海內外中國教友們合情合理的期待。為了共同發現天主對中國教會的計劃,需要更大的謙遜和信徳的精神。需要所有人本著更加謹慎及溫和的態度,避免陷入無益的爭執,這些無益的爭執只能傷害共融、奪走我們對美好未來的希望。

問: 您指什麼?
答: 我是說我們都蒙召以最恰如其分的方式將靈性和牧靈層面同政治層面區分開來。例如,從我們每天所採用的話語開始。那種權力、背叛、抵制、投降、衝突、讓步、妥協等表達方式應該為其它詞彙讓步,即服務、對話、慈悲、寬恕、修和、合作、共融。如果不願意改變這種方法,就會有一個嚴重問題:就是只根據政治去思想和行為。就此,聖座希望所有人都能本著慈悲福音精神進行坦誠的牧靈皈依,學會兄弟間的接納,這也就是教宗方濟各多次倡導的。

問: 您對今天的中國領導人說些什麼?
答: 你看,在這一點上,我還是想引用本篤十六世教宗給中國天主教徒的信中的話。他教導說教會自身的使命不是改變國家的結構或者管理,而是依靠天主的大能向人們宣講基督、世界的救主。在中國的教會無意取代國家,而是渴望為了所有人的益處做出坦誠和積極的貢獻。為此,聖座的信息是善意的信息,希望繼續進行對話,為在中國的天主教會的生活、為中國人民的利益以及世界的和平做出貢獻。

訪問全文英語版
Parolin, “Why we are in dialogue with China”

相關資訊

來源: Agenzia Fides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帕羅林樞機:花地瑪聖母逆流而上的訊息是愛與謙卑的訊息

花地瑪聖母的訊息是基督信仰的核心訊息,即耶穌復活了,祂是歷史的主人。梵蒂岡電台於2017年5月11日在教宗方濟各前往花地瑪前夕,採訪了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他說:

答:玫瑰聖母,讚美上主的童貞女,沒有顯現給富人,沒有顯現給有權勢的人、有影響力的人,而是顯現給孩子。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把他們視為社會的弱勢者,用教宗方濟各的話說,他們幾乎是社會的「被遺棄者」。聖母願意提升這些人、這一階層的人,因為聖母給了花地瑪牧童一個逆流而上的訊息。當時正處於戰亂時期,充滿了仇恨、報復、衝突,以及本篤十五世所說的「無用的悲劇」。聖母談論的是愛,是寬恕、自我犧牲和為他人奉獻自己的能力。因此,聖母徹底顛覆了當時社會上盛行的價值觀或反價值觀。

問:教宗方濟各常說,聖母可以幫助我們打開罪惡的癥結。那麼一個聖所,一個朝聖地,如花地瑪朝聖地,如何能幫助當代人解開他心中的癥結呢?

答:人們常說朝聖地是心靈的醫院。朝聖地始終迴響著天使對聖母的宣報:在天主眼中一切都有可能。朝聖地成了靈性成長的場所,可以幫助人們像聖母那樣回應道:「我在這裡」。在天主眼中,我們有可能擺脫那奴役我們、禁錮我們的歷史負擔,從而敞開自己走向一個未知和充滿驚奇的新世界。聖母懂得接受天主的這個建議、天主的這個計劃。在這層意義上,一個朝聖地因此可以幫助我們愈加意識到在天主眼中一切皆有可能,好使我們能以自己的生命慷慨回應這個事實。

問:聖母顯現給牧童已經過去100年了。今天花地瑪聖母還有哪些訊息要告訴世界和教會呢?我想到本篤十六世2010年所說的:「那些認為花地瑪聖母先知性的使命已經結束的人必將失望。」

答:花地瑪聖母的訊息是基督信仰的核心訊息,這正是我們在此復活期所宣講的:耶穌復活了,耶穌活著,耶穌是歷史的主人。人們對花地瑪的秘密做了很多猜想,或許現在還在猜想。然而,在某種意義上,這些猜想是無用的,因為花地瑪聖母願意告訴我們的一切,她已經公開告訴了我們,那就是我們基督信仰、我們天主教信仰的核心訊息。這裡引出一種截然不同的生命觀:生 命是通往主耶穌的朝聖之旅,這旅程得到了福音力量的支持與不斷更新。因此,花地瑪聖母先知性的使命是讓教會意識到自己是誰,應該在今日世界做的和宣講的,就是成為一個宣告新天新地的團體。教會期待這樣的新天新地,甚至預先看見了它,一如梵二文獻所說的,教會投入歷史的創傷,尤其是最黑暗、最痛苦的創傷,藉著愛的力量改變這段歷史。這是花地瑪聖母先知性的訊息,也是教會先知性的訊息,二者相互吻合。

問:教宗方濟各將在朝聖期間冊封方濟各和雅欽達為聖人。他們具有哪些現實意義呢?

答:我們應該稍微區分一下什麼是方式,什麼是目的。方濟各和雅欽達顯然屬於一個特定的時期,屬於特定的歷史人物,具有他們特有的表達方式、語言,以及當時他們所使用的工具。其目的是這兩個孩子所具有的能力,他們以純樸之心深入福音核心的能力。這是兩個孩子帶給我們的訊息:透過聖母的無玷聖心深入福音核心的能力;無玷聖心懂得回應並完全接納天主的愛與慈悲,懂得活出十字架的自由。這些孩子帶來這樣的訊息,這樣的事實;現在透過認可他們的聖德權威,教會將這訊息呈現給世界。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聖座國務卿介紹宗教改革的背景

blog_1477924048

教宗方濟各將於10月31日和11月1日訪問瑞典,參加宗教改革500週年紀念活動。2016年10月28日,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接受梵蒂岡電視中心採訪,強調教宗此行是歷史性時刻,天主教徒與信義會信徒共同尋求和解及合一行程上的里程碑。

帕羅林樞機首先介紹宗教改革的背景說:「馬丁‧路德於1517年在德國的維滕貝格(Wittenberg)公開反對買賣大赦的風氣。在當時政治、社會和經濟發生劇變的背景下,他的行動也造成了西方教會的分裂與分離。宗教改革進程伴隨著權力爭奪、暴行和戰爭,接連不斷地引發宗教戰爭。從那時起,宗教改革每逢百年都舉行紀念活動,總是以爭辨、交鋒,甚至敵對的態度來紀念這事件。這一次則不同。教宗將親臨瑞典,天主教徒與信義會信徒將首次一起紀念宗教改革500週年。我確實認為,這是一個歷史性時刻,一個各教會及團體共同尋求修和及合一行程上的里程碑。」

這次共同紀念活動乃是梵二大公會議召開50年來促進對話的成果。

樞機表示:「這對話在於尋求克服困難,建立彼此信任關係,指明合一的因素遠大於分裂和分離的因素,這個聖若望二十三世早已闡明的原則。對話抵達的一個高峰就是於1999年簽署的《關於成義教義的共同聲明》。成義教義正是引發爭論的一個中心主題。因此,我們應感謝主耶穌讓我們走到了這一步,祈求祂幫助我們通過這次共同紀念活動,在對話和尋求教會合一的道路上繼續前進。」

瑞典如今是一個非常世俗化的國家,即使該國人民最近對宗教表現出新的興趣。那麽,天主教徒與信義會信徒的共同見證如何能對個人主義和物質主義施加影響呢?

帕羅林樞機回答:「我們需要牢記耶穌的這句話:你們只有作出共同見證,才能讓世人相信。自我封閉,不向他人開放是今日世俗化社會的危險。為此,教宗方濟各再三提倡相遇文化。我認為,這次共同紀念活動有意強調這點,因為它主張放棄衝突,走向共融,『在望德中合一』。共融正意味著要克服個人主義、封閉和只顧自己而導致許多衝突的思維。基督徒首先必須以身作則,成為共融的榜樣:倘若各走各的路,談共融便是空話。因此,從這個觀點看,共同見證很重要。共同見證也應抵制物質主義,這種思潮只讓我們看到塵世價值、塵世現實,卻不向超性價值開放,不向天主開放。」

樞機最後表示,天主教徒和信義會信徒必須憑著對救主耶穌的共同信仰,一起見證他們所擁有的信德的全部美麗、光輝和喜樂。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鹽與光獨家專訪聖座國務卿

12083

“WITNESS”,一個由本台行政總監羅思家神父(Fr. Thomas Rosica, CSB) 主持的專訪節目。本集邀請到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Cardinal Pietro Parolin)作獨家訪問

精彩人物專訪,配以中、英文字幕,敬請收看! [Read more…]

帕羅林樞機: 移民是受苦基督的面容

0716

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訪問墨西哥期間,於7月15日在瓜達盧佩聖母朝聖地主持彌撒聖祭。他在彌撒講道中指出,「移民在我們的時代往往是受苦基督的面容」。帕羅林樞機訪問墨西哥,是為了參加關於移民問題的研討會。 [Read mor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