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會見羅馬尼亞當局

CNS photo/Paul Haring

2019年5月3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抵達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後,旋即在總統府向民政當局、公民社會和外交使團發表講話,敦促他們攜手同行。在聖若望保祿二世到訪二十年後,教宗方濟各很高興有機會訪問羅馬尼亞這片美麗的土地(ţara frumoasă)。

教宗指出:「共產政權一度導致羅馬尼亞經濟蕭條,孤立在歐洲其它國家之外,而今該國擺脫共產政權的壓抑已有30年。透過政治與社會勢力的多元化、彼此的溝通、對宗教自由基本權利的承認,以及國家在更廣闊的國際舞台上的全面參與,羅馬尼亞在制訂民主計劃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

「這個新時代帶來了成就和挑戰;諸如,數百萬人遠走他鄉尋找工作。」

教宗說:「我也想到有許多村莊的人口外移,居民大量流失,這些地區的生活質量受到影響,削弱了那曾在磨難中支持你們的深厚文化和精神根基。」

同時,教宗也向羅馬尼亞移民致敬,他們藉由自己的文化身分與勤奮,充實了接待他們的國家。

教宗敦促該國民政領導人擱置差異,好能推動更遠大的計劃,促進全體國民的公共利益。一個兼容並蓄的社會允許每個人分享各自的才華、理想、創意和勞動力。他表示:「如此一來,人人都能在公益方面成為主角,貧困弱小者不再遭人厭惡,被視為阻礙『機器』運作的障礙物,卻是有待全然融入社會生活的公民和弟兄姊妹。」教宗表明,窮人受到的待遇乃是「衡量社會模型真正美善的最佳指標。」

最後,教宗表示:「教會能協助羅馬尼亞把人性尊嚴放在政治與公民生活的中心,因為教會努力為天主的行動作出吸引人心的見證。天主教會渴望成為和諧的記號、合一的盼望,並為人性尊嚴和公共利益效勞。再者,在建設羅馬尼亞這片美麗土地的公民和精神生活上,天主教會也渴望貢獻己力。」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救恩是一項恩典,不是付錢就能買到

CNS photo/Paul Haring

2019年5月29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以《宗徒大事錄》為主題開啓新一輪的要理講授。教宗指出:「這本書向我們講述『福音在世界中的旅途』,顯示出天主聖言與聖神之間美妙的結合,二者是活潑而有力的夥伴。」

教宗表示:「人的言談不是憑著修辭學,即講話的藝術就能變得有力,而是藉著聖神的德能,即天主的力量。聖神有淨化言詞、使其成為生命的傳遞者。人的言詞如此脆弱,甚至還能撒謊、逃避自己的責任,只有聖神才使我們的話語變得洪亮清晰。當聖神傾注在人的話語中,人的話語就會越過框架、阻力和分裂的牆壁。」

教宗說:「人的話語一旦遇到聖神,就像『火藥』那樣變得強而有力,能點燃人心,越過框架、阻力和分裂的牆壁,敞開新道路及擴展天主子民的邊界。」

「《宗徒大事錄》的開端記述了耶穌吩咐門徒們等待天父派遣聖神、因聖神受洗的事跡。祂受難以後,用了許多憑據,向他們顯明自己還活著,四十天之久發顯給他們,講論天主國的事。耶穌與他們一起進食時,吩咐他們不要離開耶路撒冷,但要等候父的恩許,即你們聽我所說過的:『若翰固然以水施了洗,但不多幾天以後,你們要因聖神受洗。』(宗1:3-5)」

教宗解釋道:「在聖神内受洗是一種能夠與天主共融、參與祂普世救贖意願的經驗。因此,天主的恩典是無法努力賺得或理當擁有的,一切都是白白賜予的,且依照適當的時機。上主白白地賜予一切。救恩不可購買,也不是付錢就能買到:它是無償的恩典。」

此外,教宗也勉勵信友們成為救恩的真正工具。他說:「我們要祈求上主好使自己成為天主救恩工程的工具,而不是製造者。復活的主邀請祂的門徒們不要自己『製造』使命,而要等待讓天父藉著祂的神來激勵他們的心靈,好能參與傳教使命,將這見證從耶路撒冷擴展到撒瑪黎雅,越過以色列的疆界而抵達世界的邊緣地區。」

教宗最後問道:「門徒們是如何等待聖神,即『天主的力量』呢?」

他接著答道:「他們同心合意地恆心祈禱。事實上,藉著祈禱,能克勝孤獨、誘惑、懷疑而向共融敞開心懷。婦女和耶穌的母親聖母瑪利亞的臨在使這個經驗得以加強:她們最先從師傅身上學會為愛的忠貞和戰勝各種恐懼的共融力量作見證。」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向羅馬尼亞人民發表視頻訊息

教宗方濟各在即將出訪羅馬尼亞的幾天前向羅馬尼亞人民發表視頻訊息,首先向全體羅馬尼亞人民致以最誠摯的問候。

教宗說,他將以朝聖者的身份前往這個美麗而好客的國家,感謝該國總統和有關當局的邀請及充分的合作,此時此刻,他已預先感受到會見羅馬尼亞東正教宗主教和神聖主教會議常委會,以及天主教牧人和信友們的喜悅。

隨後,教宗表示:「將我們聯繫起來的信仰紐帶可以追溯到宗徒時代,特別是伯多祿和安德肋兩位宗徒的聯繫,依照傳統是安德肋宗徒將信仰帶到你們的土地上。他們是傾灑鮮血的兄弟,為了主流血致命。在你們中間有許多殉道者,有些是近期的致命者,例如我將以喜樂之情宣佈為真福的七位希臘禮天主教主教。他們為之受苦直到獻出生命的是不能忘懷的極珍貴的遺產。這個共同的遺產要求我們不要與弟兄疏遠而要共同分享這份遺產。」

教宗繼續說:「我來到你們中間為的是與你們同行。當我們學習守護信仰的根源和家庭,照料兒女的未來和我們身邊的弟兄,我們超越恐懼和懷疑,除去那些使我們與他人分離的籬笆時,我們就能並肩同行。」

最後,教宗也衷心感謝那些為他的訪問正在做積極準備的所有人員,保證在祈禱中接近他們並向他們頒賜宗座遐福。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接受墨西哥電視台專訪,論及聖座與中國彼此接近的關係

資料圖片(攝於2015): Valentina Alazraki, @valentina.alazraki.mexico (Facebook)

教宗方濟各日前接受了墨西哥電視公司(Televisa)派駐梵蒂岡記者阿拉斯拉基(Valentina Alazraki)女士獨家專訪,談及教宗關心的眾多議題,其中包括移民問題、教會打擊各種侵犯的努力、對教宗話語的曲解,以及聖座與中國彼此接近的關係。

聖座與中國彼此接近的關係

針對中國議題,教宗表明:「我對中國懷抱夢想,我很愛中國人。」聖座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簽署了臨時性協議後,去年10月有兩位中國大陸的主教前來梵蒂岡參加世界主教會議。教宗說:「他們一人來自地下教會,另一人來自愛國教會,已經彼此視為弟兄,前來這裡探訪我們。這是重大的一步。他們深知既要熱愛祖國,也要照顧天主教的羊群。再者,與中國的文化交流也令人印象深刻,我們也在那裡設立了梵蒂岡展館。」

在雙方彼此接近的進程中,教宗指出,中國也「接受了在某些領域專精的天主教司鐸擔任中國大學教授的職務。換句話說,從文化的角度來看,雙方關係良好」。至於中國天主教徒對這份協議的反應,教宗表示,「大部分的天主教徒此刻為合一感到高興,他們向來團結一心。或許某些領導者感到不受重視,這很正常。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匈牙利敏真諦事件,有些人認為,保祿六世在敏真諦樞機的議題上進行了談判,但事實並非如此。在對外政策的一切微小步伐中,有人覺得被排除在外是正常的情況;這是實情,但僅有少數人如此。事實上,今年在每座聖堂,大家一起慶祝了復活節,沒遇到麻煩。」

移民問題

談到教宗極為關切的移民問題,教宗強調了「接納、陪伴、促進與融合」的重要性。歐洲許多國家和美國對移民關閉大門,教宗指出,「顯然,國與國之間互不交談,但受苦的是誰?是最弱小的移民」。有人會問:「教宗今天為什麼密切關注移民,老是在談移民問題?」貝爾格里奧教宗說:「因為這是眼前棘手的問題。但是教宗持續談論生命、反對墮胎,我談過不少艱難的課題,我是在重複教會一貫的教導。換言之,我沒有顧此失彼。」

教會打擊侵犯行為

教會當前的一大要務是保護兒童和脆弱的成年人,預防並打擊各種形式的侵犯,包括性侵犯和濫權等。為此,教宗今年2月在梵蒂岡召開了在教會內保護兒童會議。在這次專訪中,教宗方濟各講述這次會議的感觸,說:「我至今感受到極為深厚的教會共融,教宗與主教們同在。再者,他們的嚴肅態度也令我記憶猶新。有些人從第一天就嚴肅地應對問題,另外有些人第二天意識到事態嚴重遂認真以對。這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得到了妥善處理,省思成果良多。而在會議之前,我印象深刻的是發給你們大家的那份對策和提議列表。那些提議早已提出,現在正在落實當中。最後,我也感受到與全體主教團結一致,同心協力打擊侵犯,竭盡所能解決各種腐敗的問題。」

關於教宗話語遭到曲解

接著,教宗提到自己的話語遭到曲解的情況。教宗說:「有一回,記者們在飛機上問及有同性戀傾向者在家庭中的融入,事後我對媒體報導的方式感到憤怒。我當時是這麼說的:同性戀者有權利留在家裡,父母有權利承認那個孩子是個同性戀者,絕不能把任何人趕出家門,或是讓他活不下去。」

「我還說了另一件事:當我們看到成長中的青少年有些徵兆時,我原本要說的是,必須送他們去『專業人士』那裡,卻順口說出『精神科醫師』。結果那篇報導的標題寫著:『教宗送同性戀者去精神科。』這不是真的!另一次,記者問了我同樣的問題,我重申:他們是天主的兒女,有權利擁有家庭,僅此而已。我解釋了口誤用錯詞彙,那不是我的本意。當你們發現不合常理的事,你們不能斷章取義。我說的是擁有家庭的權利,這番話並不代表准許同性性行為,絕對不是如此。」

關於這點,記者阿拉斯拉基女士向教宗指出:「您的話語多次被斷章取義,這也是媒體的壞習慣。您在首次牧靈訪問中說的那句名言:『我是誰,怎能作出判斷?』您前面還有一句,說:『我們早就知道教理怎麼說。』後來,大家把前一句都忘了,只記得後半句:『我是誰,怎能作出判斷?』於是,這也在全世界同性戀者團體裡激起了許多期待,因為他們認為您要向前邁進。」對此,教宗方濟各強調,「教理始終如一」。教宗說:「我一直捍衛教理。同性婚姻法律令人費解,針對同性婚姻進行理論是不合邏輯的。」.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鹽+光今日焦點 2019年5月28日

是日教會焦點:

-教宗接見了討論氣候變化問題國際會議人士

宗座科學院在梵蒂岡舉行關於氣候變化問題的國際會議,主題為「氣候變化與科學、規劃和政策提供的新證據」,聯合國大會主席也出席了會議。教宗方濟各在5月27日下午接見與會人士,鼓勵他們反思如何補救和阻止重視利益、輕視道德所導致的全球危機。詳盡內容

-梵蒂岡博物館藏中國文物在北京故宮展出

梵蒂岡博物館收藏的76件中國文物於5月28日至7月14日在北京故宮展出。展覽的主題為「傳心之美-梵蒂岡博物館藏中國文物展」,這是該館首次將其收藏的中國文物在中國最重要的文化機構展出,具有高度的象徵意義。詳盡內容

-西非布基納法索再有天主教堂遭襲擊

5月26日主日,西非布基納法索北部省份羅魯姆省首府蒂陶二十多公里外的托爾菲村一所天主教堂遭八名武裝分子亂槍掃射襲擊,當時正在參與主日彌撒聖祭的四名教友不幸遇難,數名教友受傷。詳盡內容

第105屆《世界移民和難民日文告》

CNS photo/Alexandros Avramidis, Reuters

教宗方濟各在5月27日發表第105屆《世界移民和難民日文告》。本屆世界移民和難民日將於今年9月29日舉行,梵蒂岡今年3月公布了主題:「這不只關乎移民」。教宗在文告中闡述本屆主題的意義,表明我們若是在移民和難民事務上落實「接納、保護、促進和融合」這四大要點,便能建設「天主之城」。

教宗指出,「這不只關乎移民,也關乎我們眾人,攸關人類大家庭的現在及未來。我們對他們表以關懷,等於是對自己、對每個人投以關懷;當我們照料他們時,我們人人都會成長;我們在聆聽他們時,也容許自己隱藏的部分發聲。我們之所以將那些部分隱藏起來,是因為它們今天不受重視」。

此外,「這也關乎我們的恐懼」。教宗闡明,恐懼有時合情合理,但是恐懼會阻礙和「限制我們的思言行為,導致我們毫不寬容、心靈封閉,甚至會不知不覺成了種族主義者」。恐懼使我們無法在他人身上遇見上主。

教宗方濟各寫道,移民和難民的課題也涉及愛德和人性。「透過愛德善工,我們展現自己的信仰。愛德的最高形式表現在關愛那些無力回報,甚至無法道謝的人」。憐憫心觸動我們人性中最細膩的心弦,迫切催促我們關懷困頓的近人,敦促我們認出別人身上的痛苦,採取行動來治癒並拯救他們。「憐憫心意味著給溫柔騰出空間;而今日社會往往要求我們壓抑這份溫柔」。

接著,教宗繼續寫道:「這不只關乎移民,也關係到不可排斥任何人。」今日世界「愈加推崇菁英,對受排斥者更加殘忍」。「戰爭雖然只衝擊到世界某些地區,但作戰的武器卻是在其它地區製造和販賣的;後者不願意接納這些衝突所造成的難民」。付出代價的向來是最貧困弱小者。

這也關乎以弱小者為先,此乃基督徒真正的格言。教宗指出,「在福音的邏輯中,最後的成為最先的。我們必須為他們服務」。再者,這也關乎整個人和全人類。「在每項政治活動、各項計劃和所有牧靈行動中,我們必須始終以人為中心,看重人的許多幅度,包括靈性幅度」。

這也關乎建設天主與人的城市,它不同於科技和消費至上的天堂。移民現象揭露了「惠及少數、殃及多數的進步神話」。教宗最後總結道,移民和難民是我們的弟兄姊妹,他們的臨在是天主為我們安排的良機,有助於「建設更正義的社會、更完美的民主、更團結的國家、更友愛的世界,以及更敞開心胸又活出福音精神的基督徒團體」。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主持「國際明愛會第21屆全體大會」開幕彌撒

2019年5月23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為國際明愛會第21屆大會揭開了序幕。這次大會於5月23日至28日在羅馬舉行,討論的主題為「一個人類大家庭,一個共同家園」,從教宗方濟各《願祢受讚頌》通諭汲取靈感。教宗依照彌撒讀經論述了教會的3個基本要素:聆聽的謙卑、共事的特恩和捨棄的勇氣。

當天選讀的《宗徒大事錄》記述了教會歷史上的首次宗徒會議,其間對接受基督信仰的外邦人該不該也遵守梅瑟的所有法律進行了辯論。有人會問為什麽耶穌沒有留下指示,好使這場「大辯論」得以終止呢?

教宗表示:「這是一種效率主義的誘惑,認為若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沒有顛簸,以及議事日程都按部就班地進行,教會就運行良好。主耶穌可不是如此行事,祂沒有從天上給門徒們送來一個答案,而是派遣了聖神。耶穌不希望教會是一個完美的模型,有能力維護自己良好的名譽。祂在世的生活並非如此,而總是在行走,不懼怕生活的顛簸。耶穌教導我們,問題不是用已經備好的處方來面對,信仰不是一張進度表,而是有待一起行進的道路。」

捨棄的勇氣

教宗於是闡述了教會的3個基本要素:聆聽的謙卑、共事的特恩和捨棄的勇氣。他首先解釋了「捨棄的勇氣」,説明在那次宗徒會議上大辯論的結果不是提出某些新事物,而是放棄了某些舊東西,這使宗徒們的宗教認同受到了衝擊。然而,他們的選擇是讓宣講上主為先且高於一切。

「我們也需要一起重新發現捨棄的美好,首先是捨棄我們自己。聖伯多祿說,上主『以信德淨化了人心』(參:宗15:9)。天主淨化、簡化,常以除去而不是添加的方式使我們成長。真正的信德是去淨化所依戀的事物。為跟隨上主需要步履輕鬆,為步履輕鬆就要減輕負擔,即使要付出代價。」

聆聽的謙卑

談到「聆聽的謙卑」,教宗表明:「在宗徒會議上每個人都聽別人發言,願意改變自己的信念。他們在聆聽時成了謙遜的人,克制住自己的意願,不再執意推行自己的主張和使用各種手段尋求贊同。當我們聆聽而不是説話,停止處於中心位置時,我們就會變得謙卑。對於走愛德道路的人而言,謙卑和聆聽就是洗耳恭聽弱小者。」

教宗談到:「在宗徒會議上衆人都靜聽保祿和巴爾納伯述説天主藉著他們所行的一切(參:宗15:12)。這兩位宗徒的資格最淺,但聆聽所有人,尤其是弱小和卑微者的聲音永遠是重要的。在誰擁有最多就有話語權的世界中,我們卻不可如此,因為天主喜歡將自己顯示給弱小和卑微的人。」

再者就是「對生命的聆聽」。教宗說:「保祿和巴爾納伯講述的是他們的經歷,而非主張。教會也該如此進行分辨,不是坐在電腦面前,而是面對人的現實生活。我們應以謙卑的目光在他人身上尋找天主的臨在,因為天主不臨在於我們成就的偉大,而是在貧窮者的卑微之中。若我們不直接注視他們,我們就會總是看到自己,把他們當作我們肯定自己的工具。」

共事的特恩

教宗最後解釋了「共事的特恩」。他說:「在宗徒會議的討論中,合一總是勝過差異。對每個人而言,佔首要地位的不是自己的喜好和策略,而是感到自己屬於耶穌的教會、聚集在伯多祿周圍,在愛德中不尋求相同,而是共融。沒有人通曉全部,沒有人掌握全部的特恩,而是每個人持有其中的一部分。」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在祈禱中我們必須成為小孩子,由聖神來引領

CNS photo/Paul Haring

「若沒有聖神的力量我們就無法祈禱。聖神在我們内祈禱並推動我們認真祈禱。」

2019年5月22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結束關於《天主經》的要理講授。教宗強調,我們在祈禱中必須謙卑,讓聖神來引領。

教宗指出:「基督徒的祈禱“來自稱天主為『父親』的膽量,但這需要勇氣。耶穌將天父啓示給我們,賜予我們親近天父的恩典。耶穌所傳授給我們的不是一篇機械式、重複誦念的禱詞。其實一切口禱,都是聖神以天主聖言教導天主子女向他們的天父祈禱(參:《天主教教理》2766號)。

我們從《福音》中能夠看到耶穌向天父祈禱的不同表達,這些祈禱與《天主經》相呼應。

首先,耶穌在革責瑪尼莊園面對即將來臨的苦難,向天父說:「阿爸!父啊!一切為祢都可能:請給我免去這杯罷!但是,不要照我所願意的,而要照祢所願意的。」(谷14:36)。

教宗解釋道:「我們“在這簡短的祈禱中,怎能識別不出《天主經》的蹤跡呢?耶穌在這黑暗時刻懷著對父親的信賴之情,呼喚天主為『阿爸』。祂雖然感到驚惶恐懼,卻祈求讓天父的旨意得以承行。」

在《福音》的其它章節中,耶穌堅持要求祂的門徒們培養一種祈禱的精神。

教宗說:「祈禱必須堅持不懈,尤其不忘兄弟姐妹,在我們與他們的關係發生困難時更應如此。耶穌說:『當你們立著祈禱時,若你們有什麼怨人的事,就寬恕罷!好叫你們在天之父,也寬恕你們的過犯』(谷11:25)。在耶穌的這段話語中我們認出與《天主經》的相似之處。但每個基督徒祈禱的首要主角是聖神。我們能夠懇請聖神教我們如何祈禱,因為聖神是主角,即在我們内真正祈禱的主角。祂在我們每個基督徒的心中噓氣,使我們能以天主子女的身份祈禱,我們因著聖洗的確成了天主的子女。」

另一方面,耶穌在其它場合對天父的稱呼無疑離《天主經》的經文很遙遠。祂在十字架上重覆《聖詠》第廿二章的詩句:「我的天主,我的天主!祢為什麼捨棄了我?」(瑪27:46)。

教宗評論道:「在天之父能夠捨棄祂的聖子嗎?當然不能。然而,祂對我們罪人的愛竟使耶穌到了這種境地:祂甚至經歷到天主的捨棄和遠離,因為祂承受了我們衆人的罪。」

教宗表明:「耶穌即使在極度痛苦中也仍然呼喚『我的天主,我的天主!』在『我的』二字中存有與天父關係的核心,存有信德和祈禱的核心。基督徒若以這個核心為起點,就能在各種境況中祈禱。我們要不斷地為我們的兄弟姐妹向天父祈求,因為任何人,尤其是窮人,都應受到慰藉和一份愛。」

教宗最後邀請在場的信友們與他一起重覆耶穌的祈禱:「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稱謝祢,因為祢將這些事瞞住了智慧和明達的人,而啟示了給小孩子。」

教宗說:「為能祈禱,我們必須成為小孩子,讓聖神來到我們當中,讓祂在祈禱中引領我們。」

此外,教宗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問候講法語的朝聖者時,特別提到日前在中非貝爾貝瑞提教區諾拉村遇害的西班牙傳教士桑喬(Ines Nieves Sancho)修女。

教宗說:「今天,我與你們一起紀念77歲的桑喬修女。數十年以來,她一直是貧困家庭女子的教育者。日前她在教導女孩子們學習縫紉的地方慘遭殺害。她是在服務貧困者中為主耶穌獻出性命的又一女性。」

「瘦小、溫和且非常平易近人」,認識桑喬修女的人都如此形容她。5月20日早上,這位修女被發現死在她教授縫紉課的作坊。修女教女孩子們縫紉技術,為的是讓她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桑喬修女屬於當地的耶穌孝女會的一個小團體,在中非服務了很多年。5月19日至20日夜晚,一些來歷不明的人進入她的房間,把她帶到她教授縫紉課的地方,並加以斬首。到目前為止,修女被殺害的原因尚不清楚,也沒有人聲稱對此事負責。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為在中國的信友祈禱

CNS photo/Paul Haring

2019年5月22日,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結束時,特別提及5月24日是上海佘山聖母進教之佑瞻禮。

教宗說:「本週五5月24日是進教之佑聖母瞻禮,這是在上海佘山聖母朝聖地特別敬禮聖母的節日。在這美好的機會上,我特別向在中國的所有天主教徒表達我的關懷與愛護。他們在日常的辛勞和考驗中,仍持續不斷的相信、盼望和愛。在中國的親愛的信友們,願我們天上的母親幫助你們所有人成為愛德和友愛的見證者,始終護佑著你們與普世教會共融合一。我為你們祈禱,並降福你們。讓我們一同向聖母祈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請為中國教會祈禱:《向佘山聖母誦》

教宗:天主的平安賜予我們前行的勇氣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復活期第五周 星期二 彌撒

讀經一(保祿和巴爾納伯報告教會,天主偕同他們所行的一切。)
恭讀宗徒大事錄 14:19-28

有些猶太人從安提約基雅和依科尼雍來,挑唆群眾;群眾用石頭砸了保祿,以為他死了,就把他拉到城外。但門徒們一圍到他跟前,他就起來進了城,第二天同巴爾納伯起程往德爾貝去了。
他們向那城傳揚福音,使許多人成為門徒,以後回到呂斯特辣、依科尼雍和安提約基雅,到處堅固門徒的心,鼓勵他們堅持信仰,說我們必須經過許多困難,才能進入天主的國。二人在各教會給他們選立了長老,在祈禱禁食以後,把他們托付於他們所信仰的主。以後,他們又經過丕息狄雅來到旁非里雅,在培爾革宣講道理以後,下到阿塔肋雅,又從那裏乘船赴安提約基雅。他們原來是從那裏被托於天主的恩寵,作現在已完成的工作。他們一到,就聚集會眾,報告天主偕同他們所行的一切大事,和怎樣給外邦人打開了信德的門。二人就在那裏同門徒們住了不少時日。

福音(我將我的平安賞給你們。)
恭讀聖若望福音 14:27-31

那時,耶穌對門徒說:「我把平安留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給你們的,不像世界上所賜的一樣。你們心裏不要煩亂,也不要膽怯。你們聽見了我給你們說過;我去;但我還要回到你們這裏來。如果你們愛我,就該喜歡我往父那裏去,因為父比我大。如今在事發生前,我就告訴了你們,為叫你們當事發生時能相信。我不再同你們多談了,因為世界的首領就要來到;他在我身上一無所能,但為叫世界知道我愛父,並且父怎樣命令我,我就照樣去行。」

2019年5月21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時强調,如果我們內心深處有上主的平安,生活中的艱難、考驗和困難都不能令我們感到不安。

當天的福音記述耶穌向門徒們告別時向他們作的許諾,祂說,「我把平安留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若14:27)。平安是天主賞賜的恩典,與世界所提供給人的不同。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反省道:「耶穌的平安是個恩賜,我們無法藉由人的方式,例如看醫生或服用鎮靜劑得到它。耶穌的平安與這些不同,這平安來自在我們內的聖神,它帶來堅強 。」

教宗表示:「耶穌的平安教導我們在生活中前行。它教導我們忍耐。忍耐意味著肩負起生活、苦難、工作,以及其它一切,卻不失去平安,並有勇氣向前走。只有在我們內的聖神賜予我們耶穌的平安時,我們才能明白這一點。若我們心中擁有『耶穌許諾的平安』,而不是來自世界或『銀行裡的錢』的平安,我們就能面對更糟糕的困難,繼續前行,而且這是通過内心微笑的能力而完成的。在這種平安中生活的人永遠不會失去幽默感,懂得嘲笑自己和他人,甚至嘲笑自己的影子,懂得嘲笑一切。這種幽默感非常接近天主的恩寵。在日常生活中有耶穌的平安,在困難中有耶穌的平安,擁有一點點的幽默感,能使我們生活的很好。願上主賜予我們這個源自聖神的平安,這是上主的平安,這平安幫助我們忍耐,肩負起生活中諸多困難。」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