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教之佑驛站:常年期第二十七周 星期四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路11:5-13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有一個朋友,半夜去他那裏,給他說:朋友,借給我三個餅罷!因為我的朋友行路到了我這裏,我沒有什麼可以款待他。那人從裏面回答說:不要煩擾我了!門已經關上,我的孩子們同我一起在床上,我不能起來給你。我告訴你們:他縱然不為了他是朋友的緣故,而起來給他,也要因他恬不知恥地切求而起來,給他所需要的一切。所以,我告訴你們: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著;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因為凡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給他開。你們中間那有為父親的,兒子向他求餅,反而給他石頭呢﹖或是求魚,反將蛇當魚給他呢﹖或者求雞蛋,反將蝎子給他呢﹖你們縱然不善,尚且知道把好東西給你們的兒女,何況在天之父,有不更將聖神賜與求他的人嗎﹖」

反省

《不放棄祈禱》

在比喻中,求助的人所面對的朋友並不友善;他用各種藉口,不想幫助他。對在急需時的祈禱者而言,天主或許也像那無情的人一樣;人怎麼求,都絲毫無用。而且那人不把在門外的人當成是親人,而是外人;他照顧孩子的需要:「我的孩子們同我一起在床上」,卻不理會那人的需要。然而,耶穌說,比喻中不友善的人比較像我們,我們只關心自己人;但天父卻不然,祂把我們每一人,當成是孩子,而且會把好東西給我們:,但重要的是我們不能放棄祈禱。讓我們求,但在求當中也學習放手,讓天父做主,以祂用無限的智慧協助我們。

天父,感謝祢聆聽我們,站在我們身邊,輔助、保護我們。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教宗公開接見:認識自己,預防魔鬼的操縱

CNS photo/Paul Haring

2022年10月5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數千名朝聖信友在場參加。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反省「分辨」的主題,邀請人們深挖自己的靈魂深處,好能「認識自己」,即識別出哪些事令我們喜悅,哪些又令我們痛苦、讓我們屈服。

教宗指出:「一種良好的分辨也要求我們認識自己。事實上,分辨牽連我們的人性因素:記憶、才智、意願及情感。我們往往不曉得分辨,因為我們沒有足以認識自己,如此一來,我們不知道我們真正要的是什麽。正是從這信仰生活與我們的人性、認知和情感維度不充分的對話中,產生靈性上的疑惑和聖召危機。我們不清楚自己要什麽,對自己沒有足夠的認識。」

於是,教宗引用靈修作家多瑪斯·格林(Thomas Green)在《麥子和莠子》一書中的話:

「我竟然深信,真正分辨(和在祈禱中真正成長)的最大障礙,不是天主那看不見、摸不着的屬性,而是我們對自己認識不足,甚至也不願意瞭解自己真實的情况。幾乎我們每個人都躲在面具後面,不僅是在別人面前,在我們對著鏡子照自己時也是如此。」

教宗表示:「我們衆人都有偽裝自己的誘惑,即使面對我們自己也如此。在我們的生活中,忘記天主的臨在與對我們自己的無知並行存在,即無視天主也忽視我們自己,不瞭解我們的性格特徵和我們最深的渴望。」

「認識自己並不困難,但卻很費力:這牽涉到挖掘內心的耐心工作,要求我們能夠停下來,‘關掉自動駕駛儀’,以便能意識到我們做事的方式、我們身上的情緒,以及反復出現的想法,它們經常在我們沒有察覺到的情况下影響著我們。」

「認識自己也要求我們能夠區分激動的情緒與靈性上的選擇。」

教宗解釋:「這就是覺察到我所感覺的不是我所信服的;我感覺到的並非我所願意的。如此就能認出我們看待自己和現實情況有時會曲解的眼光。」

教宗認為:「察覺到這一點是一份恩寵。的確,我們經常會根據過去的經驗對現實作出誤判,而這些經驗對我們有極大的影響,限制了我們為生命中真正有價值的事物進行拼搏的自由。」

接著,教宗用「密碼」這個信息詞匯來講解認識自己的道理。他說:「靈性生活也有自己的密碼:這些詞語觸動心靈,因為它們觸及我們最敏感的地方。」

「誘惑者,即魔鬼,非常瞭解這些關鍵詞,重要的是我們也要瞭解它們,以免我們處於我們不情願的境地。誘惑不一定暗示壞事,但往往是沒有頭緒的事,以過於重要的面貌呈現出來。通過這種方式,它以這些事物在我們身上激起的誘惑力來催眠我們。這些事物美好,卻是虛幻的,不能持守承諾,最後留給我們的是一種空虛和悲傷的感覺。這種空虛感和悲傷感是一個信號,表明我們‘走上’了一條不正確的道路,使我們迷失了方向。」

「這些事物可以是學位、仕途、關係,所有這些其本身都值得稱讚,但在這些事物面前如果我們不自由,我們就會懷著不切實際的期待,例如確認我們的價值。」

教宗舉例說:「當你思索你正在進行的一項研究時,你只想到提升你自己,為自己的利益,還是也為用於服務社會?從這裡可以看出我們每個人的意向是什麽。」

教宗指出:「重要的是要認識自己,知道我們內心的密碼,知道我們對什麽最敏感,保護自己不受那些試圖以言詞來説服我們的人的操縱,但也要認識到什麽對我們是真正重要的,識別出當下的時尚或引人注目的膚淺的口號。」

教宗最後總結道:「認識自己的最好幫助是良心省察。要養成這個好習慣, 靜下心來重新審視我們一天中所發生的事,學會在我們的評估和選擇中,注意到我們最重視的是什麽,我們在尋找什麽和為什麽,以及我們最終找到了什麽。最重要的是,學會識別出什麽能滿足內心。因為只有上主能説出我們有多少價值……沒有任何障礙或挫折能阻止祂溫柔的懷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聖座新聞室介紹有關氣候變化的紀錄片《The Letter: Laudato Si Film》

收看電影全片時,
可在Youtube影片設定上選用【英語字幕】
或在
自動翻譯選【中文字幕】

10月4日是聖方濟各亞西西慶日。當天在聖座新聞室介紹了有關人類阻止生態危機的力量的紀錄片。紀錄片中包含與教宗方濟各的對話。

按此閱覽電影官方網頁

這部紀錄片於羅馬時間10月4日下午6時30分在梵蒂岡世界主教會議新會議廳首映,片中的主角是一位亞馬遜原住民、一名塞內加爾難民和年輕的印度女活動家,以及兩位美國科學家。在與氣候變化有關的問題上,他們的聲音代表著其他人的聲音,但是時常沒有被聽取。

這部有關氣候變化的紀錄片在願祢受讚頌通諭運動、聖座傳播部和宗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協作下,由奧斯卡獎得主「新視野」團隊製作,可透過 YouTube Originals 頻道免費觀看。

宗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部長切爾尼樞機(Cardinal Michael Czerny)在介紹會上發言時指出,教宗方濟各在他的《願祢受讚頌》通諭中,願意與世界上的所有人對話。環境危機不是一個只涉及天主教徒的問題,它關係到所有人。這部紀錄片是向世人吶喊,「我們應該共同行動,我們必須現在就行動起來」。

按此閱讀英文介紹

電影預告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進教之佑驛站:常年期第二十七周 星期三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路11:1-4

有一天,耶穌在某處祈禱;祈禱完了,祂的一個門徒對祂說:「主!請教我們祈禱吧,就像洗者若翰教他的門徒一樣。」祂對他們說:「你們祈禱時,要說:父啊!願祢的名被尊為聖,願祢的國來臨。求祢天天賜給我們每日的食糧; 求祢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所有虧負我們的人,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

反省

《禱 · 告》

路加福音記載耶穌的祈禱,就是層次分明,向天父的祈求和對人的剖白。

耶穌每次到一地方,就是進行祈禱,主要是與天父溝通,經過會合後,辨識怎樣仰合主旨,而實踐天父在他身上要完成的任務。誠然,門徒們在跟從他之時並無多大的希求,他們只是務要在師傅身上,效法他們所跟隨過若翰的那般聖善和積極,豈知耶穌教他們的祈禱,可以更上一層樓,甚至可以修德成聖,達至登峰造極的境界。

耶穌藉此機會,教導他們祈禱的要素:

(一)尊天父的名為聖和他的國度臨現。此乃對比一下世間的任何國度與君主都不足為聖,甚至任何大小事務都可以統整,全是以天父為終極與目的,合而為一,聖化共融。

(二)日用之糧:人人平等,工作與麵包就如同上天降寵雨一樣,機會均等,人人天天得以享用。

(三)寬恕之道:天父給人寬恕,是寬宏大量,超越人之所能想像。故此,人人也懂得怎樣嚴以恃己,寬以待人如同天父一樣。

(四)免陷誘惑:人在每天所面對的種種誘與惑,真的數之不盡,歷史重演,為此我們更要同聲祈禱,希望天父繼續保守,使每人可以避惡行善,日進於德。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教宗致函海員宗會世界大會,為海上工作者的尊嚴發聲

海員宗會第25屆世界大會於10月2日至5日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教宗方濟各致函與會者表示鼓勵。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這是海洋宗會首次舉行實體會議。教宗祝願他們能藉此歡慶海員宗會成立百週年,以及聖若望保祿二世頒布《海洋之星》手諭25週年。

按此閱覽英語全文

教宗方濟各寫道:「在這個喜樂洋溢的機會上,我與你們,以及海員宗會所有相關人員一起感謝全能的天主。」教宗讚許了「海員宗會許多專職司鐸和志工一個世紀以來的信德見證,無數的友善舉動,以及他們對那些在海洋和水路上為眾人的益處而賣力的人所展現的愛德」。

海員宗會於1922年成立時,庇護十一世教宗曾期許該機構能收穫「豐盛的好果子」。因此,教宗方濟各在信函中表示:「我們大家現在可以為如此豐碩的果實心懷感激。」海員宗會起初「渺小又不起眼」,如今是個遍布各地的機構,「在船上、在岸邊,為不同國籍和宗教傳統的眾多航海者和海事人員提供靈性、心理和物質的協助」。

海員宗會在世界各地的臨在,是以獨特的方式回應了上主的召叫:「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谷十六15)教宗指出,耶穌的多項使命是在加里肋亞海邊實踐的,而且祂的多名門徒原本是捕魚的漁夫,後來成了漁人的漁夫(參閱:瑪四19)。

教宗接著強調了水的重要性。受造界和我們共同的家園大多由水組成,而且水對於生命、商業和旅遊都必不可少。事實上,世界上約九成的貨物走水路,每天大約有150萬人從事這項工作。其中有許多勞工出門在外好幾個月,沒有家人、社會和宗教團體的支持。

因此,海員宗會的使命至關重要。教宗深知新冠疫情對他們帶來的影響,以及與隔離等措施有關的困境。教宗重申他對飽受煎熬的海員的訊息,請他們記得「他們並不孤單、沒有被遺忘」,因為教宗時常惦記著他們,為他們祈禱。海員宗會的專職司鐸和志工也是如此。

此外,教宗也表明,許多海上工作者忍受各式各樣不公義的勞動條件,遭受其它剝削。再者,海洋環境「不成比例地影響到我們最貧困、最脆弱的弟兄姊妹。他們的生活環境甚至面臨滅絕的威脅」。

在這方面,教宗期勉海員宗會毫不動搖地「吸引人們關注在海員團體內很多人被剝奪天賜的人性尊嚴的議題」。這樣便能延續它的崇高使命,落實耶穌的話語:「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瑪廿五35)

在信函的結尾,教宗向本屆世界大會的與會者表達美好的祝願,並將海員宗會的專職司鐸、志工和所有相關人員都託付於我們的海星聖母。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收看相關節目

紀念胡振中樞機安息主懷二十周年感恩聖祭

按此下載禮儀經文

紀念胡振中樞機安息主懷二十周年感恩聖祭

胡振中樞機於1925年生於廣東省,並且於家鄕受洗為天主教徒。他於21歲那年進入當時在香港的華南總修院攻讀神哲學。6年後於香港的「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領受鐸職。隨後新鐸被派到九龍的東頭村為艱民服務。

一年後,即1953年,胡神父被派遣到羅馬的傳信大學攻讀「教會法律」。這位天資聰穎的學生在三年後以「一級榮譽」拿了教律博士學位。跟著他去了美國的紐約、波士頓、芝加哥等總教區的秘書處受訓。隨之就是18年在台灣新竹教區苗栗縣的牧民服務。香港教區慶幸在1975年得到教廷委任胡神父為第五任主教。

胡主教為教區貢獻了多樣新猷。於1983年為司鐸、修道人及教友推出「教區更新運動」。翌年1984年發出「有關香港前途之聲明」。於1988年推出教區層面的諮詢文件「探討教區未來十年的路向」。

胡振中主教於1988年獲當時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擢升為樞機。

胡樞機於多事之秋的1989年發表了「邁向光輝十年」的牧函。三年後即1993年提出重組教區的大計。接著於1995年做了以上的牧函的「中期報告及計劃書」。為了準備第三個千禧年的新紀元,胡樞機於1999年宣佈將於2000年舉行「教區會議」。

胡主教及之後的胡樞機都有接受國家級和省級的「宗教事務局」邀請到訪內地。主教於1985年率領一個五人的代表團拜訪北京和上海。於1986年更率領一個七人的代表團訪問廣州及他在廣東東部的家鄕,更是首次和分離40年後的母親重聚。可以想像當時的情景是何等感人。八年後即1994年胡樞機也率領一個七人代表團官式訪問了北京、武漢和西安。

「的確,聖神說,讓他們勞苦之後安息吧,因為他們的功行常隨著他們。」「我在那裡,我的僕人也要在那裡。」在這些為香港教區和橋樑教會的發展的連串努力後,胡樞機於2002年9月23日離世,被接回天家。

胡主教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也有好幾樣。在中英談判時,香港的局勢仍然不明朗,甚至是有點動盪的時候,他就帶領香港教區開始為未來策劃。他沒有因為不明朗而畏縮,要少做少錯。他卻為教區指出方向,也在1989年向我們教友及市民表示教會給香港的承諾。當時已有不少家庭移民海外,找尋他們的安樂窩。

胡樞機也努力實踐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給他作為普世教會及在中國的教會的築橋人使命。那條橋由他及他的團隊在數次造訪內地及在內地的教會,一步一腳印地建立起來。那些使命的旅程有一定它們的難度,但也需要有它們才能成事。我們也需要承先啓後,讓教宗給我們的使命得以開花結果。

When Bishop Wu assumed his episcopacy, his Cantonese heavily spiced with Hakka plus Mandarin ascents was a great amusement for some but also a contemptuous point for others. His gentlemanly and discrete manner was sometimes criticized for not being outspoken. Yet it was his prudent and wise leadership that had led the Catholic community to publicly express our concerns and hope for a better China. Still remember what took place in the racecourse at Happy Valley in 1989?

But the most endearing qualities of Cardinal Wu to many and to me were his open-mindedness and inclusive mindset. He encouraged new ideas and experimentation, which could not go without, especially when creativity was required for discerning developments. This mindset should still be needed for us today when we are developing synodality for the desirable future of our Church according to the vision of the Second Vatican Council.

Yet, he was ready to accept the emotional costs of his pastoral leadership, not shying away from unpopular but important decisions. Even though that would mean being misunderstood by his own and others, his faith was clearly in his Lord. Being able to serve his God was a true blessing to him, though his actions might appear to be losses to others at the time. Losing for his God was actually a win to him. Are we willing to lose for God?
Cardinal Wu, please pray with us for your Diocese, your Church, your Hong Kong and China in your eternal home, especially when different levels of healings and reconciliations are still needed in our faith community as well as Hong Kong, our beloved home city.

胡樞機,請在你永恆的天家與我們一起祈禱,為你的教區、你的教會、你的香港及中國,特別當我們的信仰團體及香港,我們摯愛的家園,仍需要不同程度的療癒及修和。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
周守仁

進教之佑驛站:聖方濟各亞西西紀念日 福音反省

路10:38-42

他們走路的時候,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名叫瑪爾大的女人,把耶穌接到家中。她有一個妹妹,名叫瑪利亞,坐在主的腳前聽衪講話。瑪爾大為伺候耶穌,忙碌不已,便上前來說:「主! 我的妹妹丟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介意嗎﹖請叫她來幫助我吧!」主回答她說:「瑪爾大, 瑪爾大! 妳為了許多事操心忙碌,其實需要的惟有一件。瑪利亞選擇了更好的一份,是不能從她奪去的。」

反省

《全心服務我們的近人》

今天,教會慶祝聖方濟亞西西瞻禮,他是中世紀一個非常傑出的宗教奇才,他信仰是獨特的,既不進入傳統的修院,也不成為司鐸。在靈修的過程中,他有很多嘗試。初期他修理破舊的教堂、孤單獨處、幫助窮人,後來他行乞,甚至接觸痲瘋病人。最大的突破是以一個非司鐸的身份,直接從福音書中掌握教義,通過實踐去見證上主,甚至死時身上有基督釘十字架的五傷,所以有人會把他形容為福音派新教的先行者。今日福音,講述瑪爾大,雖然她脾氣暴躁,但她更願意謙卑自己,學習聆聽,學習讓主耶穌帶領她。我們每個人的個性都不同,有些比較像瑪利亞,有些比較像瑪爾大;但重點是,她們倆都是耶穌的門徒,都是聖人。無論我們比較像誰,在服務時,我們可以全心服務隱藏在他人身上的主耶穌,帶著微笑,真心相待。願我們能效法今天聖方濟亞西西及聖瑪爾大,能全心去為我們的近人服務。

主耶穌,請祢來到我們心中,作我們的貴賓。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教宗2022年10月祈禱意向: 請為教會向眾人開放祈禱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22年10月意向

意向:請為教會向眾⼈開放祈禱

祈願教會忠於福音、勇於宣講,成為一個團結、友愛與接納的場所,越來越活出眾議的精神。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介紹聖人及觀賞電影:柯蒂美‧澤德修士

圖片:sdb.org.hk

普世教會將於2022年10月9日迎來兩位新聖人,其中一位就是慈幼會會士真福澤德(Artemide Zatti),讓我們一起認識柯蒂美‧澤德修士(Artemide Zatti)。

《鹽與光》將於10月9日,
東岸中午12時,西岸上午9時,中港台澳晚上12時,
電視及網上英語播放封聖大典。
按此收看

 

電影:我們的修士-澤德
【粵語配音及中文字幕】

 

電影:我們的修士-澤德
【普通話中文字幕】

 

電影:我們的修士-澤德
【原聲及中文字幕】

 

仁心神醫:聖澤德修士的第二個奇蹟
(The Second Miracle of Saint Zatti)

內容:慈幼會會士張心銳神父專訪Roberto Narvaez修士來細說聖澤德修士的第二個奇蹟。

 

手繪描述聖人故事簡介【粵語】

聖人生平簡介【粵語】:

柯蒂美‧澤德於1880年10月12日在義大利南部波樂托(Boretto)的一個貧窮家庭出生。當他十七歲時,他與家人一起移民到阿根廷布蘭卡港(Bahia Blanca)。年青的他常與本堂,慈幼會會士嘉祿‧嘉華里神父(Carlo Cavalli)去探望病人。澤德十分信任他,在與他一同服務時發現了自己的聖召。

澤德在賈烈勞主教手中成為慈幼會的備修生。他被召去照顧一位患了肺病的年輕神父時,不幸也染上此病;之後,他被送往聖若瑟醫院,並祈求若他得到進教之佑聖母的恩佑,便會貢獻自己的一生為照顧病人。他的疾病奇跡般地得到了痊癒。他便認真投入醫院的生活,全情為病人服務。醫院成了他成聖的地方。

澤德修士每天四點半起床,祈禱及參與彌撒後,便巡視醫院病人,再踏單車到鎮內各家探訪病人,然後處理雜務或到藥房工作,一直到晚上八時。夜晚,他會陪伴病重者,直到晚上十一時。他還會自修醫學的知識,有時半夜還要為急症病人應診。他每天這樣工作了半個世紀,直至因癌病去世前的四十一天。

澤德修士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天主的信心、他的堅毅與幽默感。一如其他的慈善機構,醫院經費長年不足,但澤德修士相信『只要求,主必給他。』所以他常說:「我不祈求上主賜我金錢,只求祂告訴我錢在哪裏,我會自己去取!」他不會叫人捐錢給醫院,而是問人可否「借錢給主」。

有一次,有一位窮人急需旅費,澤德修士搜了全身,湊足錢給他;稍後他卻碰到另一個人捐錢給他,剛好是剛才的金額,外加五比索。他說:「那是天主額外打賞的小費!」 有時病房滿了,他會讓病人睡自己的床。有次病人鼾聲如雷,他很高興地說:「我整晚都肯定他還活著!」甚至當殮房滿了,他也把屍體抬回自己睡房。別人問他怕不怕,他說:「怕甚麼?我倆都在睡覺,死人還不會打鼾呢!」 澤德修士行醫不忘傳道。有次,一位小孩到醫院求診,他跟修女說:「你有沒有熱湯和衣服給十歲的耶穌?」有病人衣服太髒,他問附近的家庭「借」衣服,別人給他一些舊衣物,他則說:「你們沒有更好的嗎?要給上主最好的啊!」

澤德修士一生都在為那些最有需要的人工作,認識他的人都見證了他的樸實和喜樂。他的嘴邊時常掛著微笑,飄著的歌聲。

1951年3月15日他因肝癌去世,享年七十一歲。他的遺體安放於越瑪(Viedma)的慈幼會小堂內。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2002年4月14日宣佈他為真福。2022年10月9日,他將被教宗方濟各冊封為聖人。

按此閱讀
詳盡的聖人生平

柯蒂美‧澤德修士的重要日期:

  • 1880年-生於意大利南部波樂托。
  • 1897年-與父母移居阿根廷。
  • 1900年-加入慈幼會備修院。
  • 1908年-宣發聖願。
  • 1911年-負責管理越瑪醫院。
  • 1912年-興建新醫院。
  • 1933年-加建醫院新翼。
  • 1941年-醫院遷址。
  • 1950年-失足墮下梯子。
  • 1951年-與世長辭。
  • 1997年-榮列可敬者
  • 2002年-榮列真福品。
  • 2022年-冊封為聖人。

來源:鮑思高慈幼會聖母進教之佑中華會省

按此閱覽相關資訊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謙虛服務】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
【我們是無用的僕人,
我們不過做了我們應做的事。】
(路
17:10
 

當說到基督徒的服務時,主要就是要我們去愛:愛主愛人,也要關愛自然。就如天主在起初吩咐人要管理大自然,要生育繁殖,充滿大地,使天主所創造的那份「好」,延續下去(參照創1、2)。  

每次我們很努力地為人,為大自然服務,都會希望得到別人的稱讚、認同或者鼓勵。這是人之常情,也應該是合理的。如果最後換來的是「我只是個無用的僕人」會否有一點不近人情?  

耶穌想提醒我們,即使做對了事,也要保持一顆謙遜的心。事實上祂亦教導門徒不要求讚賞,因為天主的賞報更加豐厚(瑪6:1-18)。而其實這份謙遜、不求回報的心,除了能幫助我們的自身修為外,也使我們更能察覺、體恤他者的需要,不論人或大自然。  

在天主的創造中,「水」,無色無味,從不起眼,卻能滋養一切生命。所以生態主保聖方濟形容水是「謙虛的」,並視水為姊妹。(參照《太陽歌》)  

或者,水的這種特質,能夠成為我們生活的導師。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求讓我們能夠認清祢的旨意,領受祢的教導,謙遜無私地盡我們基督徒的責任。特別在這困難的時代,成為別人的養份。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