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銳神父主日福音分享-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

Christ Healing a Deaf and Dumb Man—Domenico Maggiotto (1713—1794)

主日福音分享
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

聾啞的人是有福的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有許多話要講而講不出,真不好受。

那麼怎麼說聾啞的人是有福的?(讀經一)依撒意亞先知說:「他親自來拯救你們!……失聰的人將會聽見……啞巴的舌頭將會歡呼。」

天主是窮人的靠山

貧窮的人是有福的,聾啞的人是有福的:他們的辛苦和眼淚,使他們更容易意識到天主的臨在,感覺到只有衪是他們的靠山。

但是,我們不要忘記有一種精神上的聾啞,比肉體的聾啞更不幸,人不知道聽天主的話,尤其在今天的社會裡,許多聲音把天主的聲音淹沒了;有時我們會選擇性的作聾:喜歡聽的就聽,不喜歡聽的就當耳邊風。還有,我們喜歡聽好消息,壞消息騷擾我們的平安,其他人喜歡報喜,不報憂。對窮人的呼聲、弱者的哭聲,使我們不能無動於衷!

謙虛承認自己的聾啞

讓我們謙虛地承認自己是聾啞的,把我們的希望放在天主身上,他會親自來拯救我們。而且,天主的聲音不只在聖言裡,他也透過許多人向我們說話:教會的訓導、長上及朋友的勸告、人生的遭遇……這一切要求我們留心聆聽、接受,然後在其中成長和跨越。

主與我們一起

我們也會懼怕,別人不聆聽,自己不懂得聽。但當耶穌跟我們在一起,我們就有力量,可以說出來,還懂得怎樣表達。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

梵蒂岡電台前中文部主任施省三神父安息主懷,享年95歲

圖片:梵蒂岡新聞網

耶穌會中華省會士施省三神父(Joseph Shih Hsing-san)於9月2日上午蒙主恩召,享年95歲。施神父生前曾在羅馬宗座額我略大學任教35年,同時在梵蒂岡電台中文部服務30餘年,其間在許多關於中國的問題上與聖座密切合作。施神父是在羅馬的耶穌會會院去世的,數天前的8月28日他才過了生日:在95年的生活中,77年都是以耶穌會士的身份度過的。

施神父從年輕時起就獻身於教會。他於1926年在中國浙江省的寧波出生,在一個有10個孩子的家庭中長大。1944年,年滿18歲,他便進入上海徐家匯的耶穌會初學院,1957年在菲律賓晉鐸。之後,他來到羅馬,開始在宗座額我略大學教書並在梵蒂岡電台工作。退休後,他返回中國生活,但也時而回到意大利。新冠疫情爆發後,他只好留在羅馬,未能返回自己的故鄉。

在施神父安息主懷當天,耶穌會士隆巴爾迪(Federico Lombardi)神父接受梵蒂岡新聞網採訪,簡述了施神父生前的工作與生活。隆巴爾迪神父1991年擔任梵蒂岡電台節目部主任,後來又從2005年至2016年擔任電台台長。目前他是「若瑟·拉青格-本篤十六世」梵蒂岡基金會的主席。

隆巴爾迪神父在訪談中首先表示:「我十分敬愛施神父,這尤其因為我與他在同一個團體生活,我和他在梵蒂岡電台工作了很長時間。他謙恭有禮、和藹且勤奮。我清楚記得,他每天幾乎全天都待在中文部,自己工作且也陪伴他的合作者們的工作。這至今仍是一項巨大的工作,因為在施神父服務的所有那些年中,梵蒂岡電台中文部每日的音頻廣播整整有42分鐘。」

「因此,每天需要準備大量的文稿,並透過麥克風傳播出去。施神父也是梵蒂岡電台最先充分意識到網絡重要性的人物之一,他努力在電台的網站上開拓中文網頁、準備廣播節目,這些文稿不只限於報道消息,也提供信仰和文化培育,我想在他的那些年裡,在梵蒂岡電台網站上發表的中文網頁達數萬之多,題材極有趣味。」

隆巴爾迪神父接著說:「我願意特別提到,耶穌會聖經學家萬霍依(Vanhoye)樞機的一本好書被全部翻譯成中文,内容是對牧靈非常有益的講道集和《聖經》釋義。施神父完全投入到翻譯這本書的工作。萬霍依樞機不久前已去世。這項工作只是梵蒂岡電台中文網站上貢獻的内容之一,可以說,這是他與合作者們數十年如一日,懷著忠誠所履行的一項實在異乎尋常的工作,為的是聽衆和在中國教會的益處。」

施神父在梵蒂岡電台内具有重要的分量,作為宗座額我略大學的教授是否也如此呢?

隆巴爾迪神父表示:「我們一向極重視電台的幾個節目部,尤其是教會生活處於困境的國家,如中國和越南節目部。施神父確實一輩子生活在羅馬,因為他在接受培育時中國的形勢發生了改變,因此他得留在中國以外的地方深造和工作。他在額我略大學擔任教授期間,教授的不僅是中國歷史和文化,也包括傳教的要理講授學。因此,他在傳教學和與東方文化關係的領域提供了重要的服務。」

「施神父也是一位學者。2008年結束為梵蒂岡電台的『全職服務』後,非常高興能回到中國。他回到上海,那裡還有他的親人,從此大部分時間都在中國的上海度過,住在教區的聖堂,在堂區服務,聽告解、為許多人提供建議。因此,他最後幾年的司鐸職主要是在中國履行。」

隆巴爾迪神父最後談到,施神父每年都回到羅馬住上一兩個月。「因此,他是這個時代與中國之間的真正橋樑,他以極其穩健、智慧和司鐸聖職將之生活出來。這些年他對中國形勢的觀點總是極平衡,極具建設性和樂觀,因此總是保持一種安詳的態度、判斷上的平穩,非常有助於我們本著信賴和建設性,來展望為在中國的教會已能夠做和仍然能做的事。」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聖德來自於聖神,而非遵守戒律的結果

「我們是否將死而復活的基督的愛當作生活的核心、救恩的泉源,或者我們滿足於宗教的某種形式,以求良心安穩?」

2021年9月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的要理講授中敦促眾人省思這個問題,反省我們如何活出信仰。這正是當年聖保祿宗徒向迦拉達人提出的邀請。這位宗徒提出多個質疑來撼動迦拉達人的良心,以免他們因其它的宣講而誤入歧途(參閱:迦三1-5)。

教宗解釋道:「保祿的用意在於催促基督徒意識到自己處於危險當中,切莫聽信那些誘惑的聲音,免得陷入一種只講求嚴格遵守戒律的宗教情愫。事實上,當時有新的宣講者來到迦拉達,試圖說服當地百姓走回頭路,以為遵守戒律就能達致成全。」

《迦拉達書》點出了形式主義的危險。教宗闡明:「形式主義的誘惑會把我們帶往虛偽,使我們否認我們所領受的新尊嚴、那蒙基督救贖的尊嚴。而這種危險處境一再地在歷史中出現。」教宗指出:「保祿給迦拉達人的書信不同一般:這位宗徒在其它書信中常會稱呼收信人為『弟兄姊妹』或『親愛的諸位』,這裡卻直呼迦拉達人,甚至兩次說他們是無知的。這是因為迦拉達人幾乎沒有注意到自己恐怕要丟失對基督的信仰。」

「保祿宗徒以刻薄的語氣來刺激迦拉達人想起這位宗徒對他們的初次福傳,給他們機會獲得自由。迦拉達人深知,對基督的信仰是經由宣講福音而來的恩寵果實。保祿的話語著重於在耶穌死而復活的奧跡中完全彰顯出來的天主聖愛。對此,保祿宗徒概述說:『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生活;我現今在肉身內生活,是生活在對天主子的信仰內;祂愛了我,且為我捨棄了自己。』(迦二20)」

迦拉達人曾經體驗過聖神在團體內的化工。教宗表明:「迦拉達人最初得到信仰,便是出於天主的行動,而非人為的結果。聖神是他們經驗的主角;而今,讓聖神屈居次要地位,以自己的行動為先——換句話說,就是以遵循戒律為先——這會是荒唐的作為。聖德來自於聖神,而且是耶穌救贖之恩的白白賞賜:這使我們成義。」

接著,教宗指出:「今天發生的許多事跟當年迦拉達人的情況類似。今天也會有人說:『聖德在這些戒律當中。』這種話帶領我們走向嚴苛的宗教情愫,使我們喪失在聖神內的自由。」教宗叮囑眾人:「當心嚴苛態度,因為每個嚴苛態度背後都藏有醜陋的事,沒有天主聖神。因此,《迦拉達書》將有助於我們不聽信這些使得我們在靈修生活中走回頭路的提議,並且將協助我們在耶穌逾越的聖召內向前邁進。」

教宗最後闡述了《迦拉達書》的這句話:「天主賜與你們恩寵。」(三5)教宗解釋道:「這句話使用的動詞時態是現在式,因為無論我們會給天主的行動製造多少的困難,天主都不會遺棄我們,卻始終與我們同在,向我們廣施祂的慈愛。」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2021年9月祈禱意向:為生態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繁體

简体

2021年9月意向

總意向:為生態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願我們勇敢地選擇簡樸、環保及永續的生活方式,並為年輕人決心投身於這種生活而歡欣。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相關資料

9月1日【關愛受造界】網上祈禱

2015年8月10日,教宗方濟各致函宗座正義與和平委員會主席圖爾克森樞機和基督徒合一促進委員會主席科赫樞機,欽定每年9月1日為「照料受造界世界祈禱日」。自始,教會在每年9月1日都會特別為受造界祈禱。

2021年9月1日,天主教香港教區信仰團體 -「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Catholic Care for Creation」與香港天主教青年網上平台-「沸點」聯合舉行【關愛受造界】網上祈禱活動,同時也慶祝「受造界時期」的開始,藉此機會反省同感恩天主的創造。

讓我們停下來,用24分鐘的時間來默想反省自己在地球上的生活,在不同的地域和時間,一起關愛天主的創造,與大自然修和,為受造界祈禱!

點擊收看:【關愛受造界】網上祈禱活動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相關資訊:

網上避靜:跟隨羔羊【國語】

馮二會神父在這次的網上避靜分享的主題是「跟隨羔羊」,他會以四大部份來帶領我們去默想,分別是:天主的羔羊、門徒的特性、承擔大使命、背負十字架。

《跟隨羔羊》

若翰看見耶穌走過,便注視著他說:「看,天主的羔羊!」
那兩個門徒聽見他說這話,便跟隨了耶穌。
若1:36-37

第一部分:天主的羔羊

一:舊約中提到羔羊的地方:

1. 創22:13 亞巴郎舉目一望,見有一隻公綿羊,兩角纏在灌木中,遂前去取了那只公綿羊,代替自己的兒子,獻為全燔祭。

2. 出12:21 梅瑟召集了以色列眾長老來,向他們說:「你們去為你們的家屬準備一隻羊,宰殺作逾越節羔羊。

3. 羔羊預表天主的兒子因救世所受的痛苦:依。53:7 他受虐待,仍然謙遜忍受,總不開口,如同被牽去待宰的羔羊;

二:新約提到羔羊的地方:

1. 若1:29 若翰見耶穌向他走來,便說:「看,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

2. 我們要成為新和的麵團:

格前5:7 你們應把舊酵母除淨,好使你們成為新和的麵團,正如你們原是無酵餅一樣,因為我們的逾越節羔羊基督,已被祭殺作了犧牲。

3. 教友得救,是靠污點羔羊的血:

伯前1:18-19 該知道:你們不是用能朽壞的金銀等物,由你們祖傳的虛妄生活中被贖出來的,而是用寶血,即無玷無瑕的羔羊基督的寶血。

4. 基督被宰殺:

默5:12 「被宰殺的羔羊堪享權能、富裕、智慧、勇毅、尊威、光榮、和讚頌!」

第二部分:門徒的特性

門徒的一切,在耶穌眼裡似乎都是被動的:

1. 被揀選

若15:16 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並派你們去結果實,去結常存的果實;

若15:19 你們不屬於世界,而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

2. 被規範

瑪10:38 誰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不配是我的。

3. 被標識

若13:34-35 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你們也該照樣彼此相愛。如果你們之間彼此相親相愛,世人因此就可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

4. 被授權

路10:19 看我已經授予你們權柄,使你們踐踏在蛇蠍上,並能制伏仇敵的一切勢力,沒有什麼能傷害你們。

5.被恩寵

瑪10:40 誰接納你們,就是接納我;

若15:15 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為僕人不知道他主人所做的事。我稱你們為朋友,因為凡由我父聽來的一切,我都顯示給你們了。這都是受寵啊。

6.被派遣

若17:18 就如你派遣我到世界上來,照樣我也派遣他們到世界上去。

7.被保護

若6:37 到我這裡來的,我必不把他拋棄於外。6:39 派遣我來者的旨意就是:凡他交給我的,叫我連一個也不失掉,而且在末日還要使他復活,

第三部分:承擔大使命

大使命是耶穌復活後、升天前,親口向門徒頒佈的。

瑪28:18-20 耶穌便上前對他們說:「天上地下的一切權柄都交給了我,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教訓他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

第一:要去,要傳。

第二:要撒種,要收割。

第三:要發光,要結果。

第四:要賺取。

耶穌以5000兩、2000兩、1000兩銀子,分別託付給三個僕人,主人按他們所賺多少論功行賞,這麼一個比喻,來提醒我們應當承擔他的使命,為他贏得靈魂。

第五:要有堅固的後方。

第六:要做耶穌所做的事,並且要做更大的事。

第七:保祿的榜樣。

第四部分:背負十字架

第一,放下世界。

加拉達書6:14 至於我,我只以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來誇耀,因為借著基督,世界於我已被釘在十字架上了;我於世界也被釘在十字架上了。

第二,棄絕自己

瑪16:24 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

第三,獻上生命。

瑪16:25 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但誰若為我的原故,喪失自己的性命,必要獲得性命。

怎樣背十字架?

第一,意志的順服。

第二,智慧的抉擇。

第三:毫無保留的愛。

總結:我們這輩子,既然已經被揀選要跟隨耶穌,希12:1-2 就該卸下各種累贅和糾纏人的罪過,以堅忍的心,跑那擺在我們面前的賽程,雙目常注視著信德的創始者和完成者耶穌。阿們!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清澈的心】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 

【不是從人外面進入他內的,能污穢人,而是從人裡面出來的,纔污穢人。】
(谷7:15

本主日法利塞人以梅瑟法律和傳統挑戰耶穌,指出耶穌的門徒用不潔的手吃飯。 而耶穌卻藉此機會更新了「潔淨」的定義:潔淨與否,是要看人自己的思想、言語和行為,最終其實是「人心」的問題,這比外在的行為更加重要,也是耶穌最關心的。

消費主義、丟棄文化等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意無意地破壞了大自然,這也許有一部份反應了我們的內心。環境問題由開始至今,已有不少人意識到其實是人心靈的問題。是什麼驅使我們享受活在消費主義之中?我們的心靈有否欠缺什麼?

天主的本質是愛,人心要潔淨,需要內心的皈依,以表裡相稱的生活實踐信仰,然後世界就可以走向一個充滿愛的方向。這也許只是理想,不過身為基督徒的我們的確有這個共同目標並願意實行。 「心裏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瑪5:9)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

求祢賜給我們一顆謙卑的心,

不要自滿和忘記初衷,

把信仰生活淪為表面的形式,

反倒影響了我和祢的關係。

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教宗公開接見:偽善危害教會的合一

圖片:vatican.va

什麽是「裝假」?這個提問在保祿六世大廳迴蕩著。2021年8月25日上午,教宗方濟各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繼續以《迦拉達書》中關於法律的危險作為當天要理講授反省的主題。教宗提到「一個相當出人意外的事件」,那就是保祿說他「責備了刻法,即伯多祿,因為伯多祿在安提約基雅團體面前的行為不妥當」(參:迦二11-12)。

教宗解釋說:「對一個猶太人而言,法律禁止他與非猶太人一起吃飯。在安提約基雅,伯多祿起先與外邦人歸化的基督徒同席而沒有絲毫困難,但幾個受割損的基督徒從耶路撒冷一來到該城,他就不再這麽做了,怕招致他們的批評。這樣一來,伯多祿便無意中在團體内造成無緣無故的分裂。」

「什麽是裝假?可以說,這是害怕道出真相。偽裝是因真相而害怕。人們寧可偽裝,也不願做自己。這好似給靈魂化妝,好似粉飾行為態度,給舉動方式塗脂抹粉:這不是真相。」

教宗指出:「在《聖經》中能找到對抗虛假的不同典範。年已古稀的厄肋阿匝爾是一個美好的見證,有人勸他假裝吃獻給外邦人神明的祭肉,如此就可保住自己的性命。但這個敬畏天主的人答道:『像我這樣年齡的人,決不宜作偽。』」(參:加下六18-25)

「《福音》也提到耶穌在不同的場合强烈斥責那些外表看似義人、内心卻滿是虛偽和罪惡的人。」教宗强調:「偽善是一個人在作假、奉承和欺騙,因為他臉上戴著面具度日,沒有勇氣面對真理。因此,他沒有能力真正地去愛。一個偽善的人不懂得愛,只曉得活在自私自利中,沒有力量坦蕩地表明他的心地。」

教宗最後提醒道:「在許多情況中都可看到偽善的現象。偽善經常隱藏在工作場所,同事之間好似朋友,競爭卻造成在背後的打擊。在政治上也屢見不鮮,偽善者在公衆和私人生活當中判若兩人。偽善在教會内尤其惡劣。我們絕不可忘記上主的話:『你們的話該當是:是就說是,非就說非;其他多餘的,便是出於邪惡。』(瑪五37)不同的作法便意味著危害教會的合一,這是上主親自祈求的合一。」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禮儀恐怕會被邊緣化,願它恢復信仰的中心地位

圖片:vatican.va

意大利教會於8月23日至26日在克雷莫納舉行第71屆全國禮儀週。教宗為此致函活動主辦方、禮儀行動中心主任馬尼亞戈(Claudio Maniago)主教,談及去年因封城而「缺乏禮儀」的「沉痛經驗」和由此衍生的各種問題,並期許與會者能為堂區找出新的「禮儀牧靈路線」,以應對主日彌撒、感恩祭等禮儀似乎「無情墜入」的「邊緣化」。教宗在信函中祝願這些禮儀能恢復在信仰和在信徒靈修生活內的中心地位。本屆全國禮儀週所選的主題為「那裡有兩個或三個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團體、禮儀和地域」(參閱:瑪十八20)。

這封由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署名的信函,在活動開幕式上已向與會者宣讀。信中寫道,去年由於新冠疫情的緣故,全國禮儀週延遲舉行;在經歷了「去年的悲慘時刻」後,現在終於能舉辦全國禮儀週,教宗為此感謝天主。然而,活動的延遲有助於為本屆選擇的主題找出靈感,並能「深入認識慶典的不同面向和情況,這一切因新冠疫情的蔓延和所需的防控限制而面對嚴峻的考驗」。

教宗表示:「去年宗教儀式的暫停雖然是個沉痛的經驗,但是它再次凸顯了從梵二大公會議起所完成的旅途的美善之處,沿著《禮儀憲章》所指示的道路前行。事實上,缺乏禮儀的時期讓人驚覺到神聖禮儀對基督徒生活的重要性。」

「基督徒從起初就覺察到,每週『因上主的名』聚會是個不可摒棄的現實,而且與自己身份密不可分。而在疫情擴散的最嚴峻階段,這樣的聚會遭受了嚴重的衝擊。儘管如此,對上主的愛和牧靈方面的創意,敦促牧者和平信徒去嘗試以其它方法來滋養那與上主和弟兄姊妹在信仰與愛內的共融,並期待能寧靜又安全地恢復感恩祭的圓滿。」

教宗表明:「那是一段艱難又痛苦的等待過程,蒙受上主十字聖架奧跡的光照;它所結出的果實是許多照料的工作、手足情誼的關愛,以及為飽受衛生危機後果之苦的人服務。」

「在防疫期間的暫停禮儀,以及之後復甦的困難,也發生在意大利的主日聚會上:這是時代變化進入下一個階段的警訊。」教宗解釋道:「在實際生活中,人們的時間觀有所轉變,因此人們對於主日、空間的觀念也起了變化,隨之發生改變的是生活方式、團體觀、家庭觀和地域聯繫等等。正因如此,主日聚會的出席情況呈現出世代與文化的失衡現象,很難和諧地融入堂區生活,進而難以真正成為堂區每個活動的高峰和傳教動力的泉源,把慈悲的福音帶到地理和存在的邊緣地區。」

為此,教宗祝願意大利全國禮儀週「能針對禮儀的牧靈路線加以分辨並提出建議,從而推薦給堂區參考。在這個方向上,與會者可以寄望於最近公布的第三版《羅馬彌撒經書》、意大利主教們相伴的意願,以及天主聖潔子民在禮儀培育上的強力復甦。」

教宗最後降福所有參加意大利全國禮儀週的人,包括執事、司鐸、度奉獻生活者和平信徒。教宗表示很欣慰地看到在「一片深受疫情折磨的土地上」能舉辦這項活動,同時也「看到美善的欣欣向榮,以減緩如此巨大的傷痛」。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跟我走嗎?】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 

【從此,他的門徒中有許多人退去了,不再同他往來。
於是耶穌向那十二人說:「難道你們也願走嗎?」】
(若6:66-67)

在過去幾個主日,耶穌曾經用上奇蹟、教導、比喻等,目的是為向人證明及使人相信祂就是天主子,就是為了萬物被天主派遣而來的那一位。然而事實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不信,甚至選擇離開。 畢竟,跟隨耶穌要一定程度放棄原來的生活,要作犧牲,還要相信那看不見、不確定的未來,並非每個人都可以接受。

今天大自然與科學用著不同的方式希望我們明白、相信生態問題經已出現。聯合國亦指出人類對氣候系統的影響是「明確的」,如果我們繼續無視這些問題,本世紀末恐怕會有大災難發生。面對這些難以相信、面對的訊息,我們會選擇不信,還是開始反省?

不論要選擇相信耶穌,或願意嘗試改變生活習慣,同樣都需要天父的恩寵。今天耶穌問我們「難道你們也願走嗎?」,同時也一邊問著「你們願意跟我走嗎?」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

感謝祢給我們自由去做每一個抉擇。

願我們所做的決定都能跟隨祢的意願,

即使有困難或不安,仍然堅持相信。

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