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和本篤十六世都接受了疫苗注射

圖片:Vatican Media

梵蒂岡城國在疫苗運抵後,於1月13日上午開始接種疫苗。教宗方濟各和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也於隔天14日接受了第一劑疫苗注射。

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我可以確認,在梵蒂岡城國疫苗接種計劃的範圍内,教宗方濟各和榮休教宗都被注射了第一劑新冠病毒疫苗。」

數日前,教宗方濟各在接受意大利電視台第5頻道的訪談中已經宣布,他會在這個星期接受疫苗注射。本篤十六世的私人秘書甘斯魏主教也曾證實,榮休教宗將會接受疫苗注射。

值得一提的是,教宗方濟各在上述訪談中稱,接種疫苗「是道德行為。因為你拿你的健康、你的生命當賭注,也拿別人的生命當賭注」。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廷禮儀及聖事部發出「天主聖言主日」備註

圖片: biblestudysociety.com 北美天主教華語聖經研讀學會

【鹽與光傳媒訊】早於2019年9月30日,教宗方濟各以《開啓他們的明悟》手諭規定普世教會在每年「常年期第三主日」頌揚、反省和推廣天主聖言,因此稱之為「天主聖言主日」。2020年12月17日,禮儀及聖事部發出有關「天主聖言主日」備註,目的,是藉天主聖言主日,重新提醒天主聖言對信徒生活的重要性。天主聖言首先在禮儀中迴響,使我們永遠與天主活潑交談。

請按此細閱內容
天主聖言主日備註》

來源:臺灣地區主教團禮儀委員會

相關資訊

教宗公開接見:在困頓中也能讚頌天主,因為祂的愛永不減弱

「祈禱不只是懇求上主,也蘊含了讚頌的層面。」2021年1月13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的要理講授中闡述了這一點。在活動開始之際,在場眾人聆聽了《聖詠》第145篇的讚頌:「我的天主,君王,我要頌揚你,歌頌你的名,世世代代不止。」隨後,教宗從福音出發,省思了耶穌在生活和使命的艱難時刻對天父的讚頌(參閱:瑪十一)。

當時,洗者若翰在監獄中疑惑耶穌是不是默西亞;耶穌在各村行了許多奇跡,卻遇到敵意。教宗指出:「恰恰是在失望之際,《瑪竇福音》提及一個著實令人驚訝的事實:耶穌並未向天父抱怨,卻獻上了讚頌,因為祂向小孩子啟示了自己(參閱:瑪十一25)。耶穌為什麼獻上讚頌呢?」教宗指出:「首要原因是祂感到自己是至高者的兒子、是天地主宰的兒子。」

至於第二個原因,教宗說:「耶穌讚頌天父,因為天父特別垂顧弱小卑微的人。耶穌在村子裡宣講時,親身體驗到這一點:智慧和明達的人心存疑慮、自我封閉、有所盤算,但是小孩子卻向訊息敞開、予以接納。這必然是天主的旨意,耶穌為此歡欣鼓舞。我們也應該滿懷喜樂並讚頌天主,因為謙遜又單純的人接納福音。在世界的未來和教會的希望裡有著弱小卑微的人:他們不認為自己比別人更好,他們知道自己的侷限和罪過,他們不願意掌控他人,卻在天父內承認人人互為弟兄姊妹。」

「耶穌的舉動有助於我們以不同的方式來看待自身的挫敗或黑暗的時刻。耶穌沒有祈求,卻讚頌天父。」教宗表示:「這似乎有所矛盾,但真理就在其中。那麼,讚頌對誰有益呢?」教宗回答道:「天父不必靠著讚頌來增進祂的偉大。」

「讚頌的祈禱對我們有益。教理定義說:『此種祈禱分享心地純潔者的福分,因他們在享見光榮的天主之前,已在信德中愛慕祂。』與常理不同的是,我們不僅該在生活幸福快樂時讚頌天主,更要在艱難時刻、黑暗時刻,在艱辛地走上坡路時這麼做。那也是讚頌的時辰。耶穌在黑暗中讚頌天父。願我們學會經由那段上坡路、那難走的小徑,那費勁的路程,抵達那能看見新景色的地方,擁有更遼闊的視野。」

接著,教宗提及聖方濟各和聖人在臨終前撰寫的《萬物頌》。這篇禱詞留給我們重要的教導。教宗指出:「聖方濟各沒有在喜樂幸福的時光裡,卻是在困頓中寫下這篇禱詞。當時,聖方濟各幾乎失明,感覺到他的心靈裡出現了孤獨的重擔,一種他之前從未體嘗過的滋味:從他開始宣講以來,世界沒有改變,依然有人飽受爭執的折磨,而且他覺察到死亡的步伐在一步步靠近。那或許是個失望透頂的時刻、是感受到自身挫敗的時候。然而,在那憂傷的一刻,聖方濟各仍在祈禱,他是怎麼祈禱的呢?『我主,願祢受讚頌……』他作出讚頌的祈禱。」

教宗最後總結道:「聖方濟各、諸位聖人聖女和主耶穌向我們展現出時時刻刻都能讚頌,因為天主是忠實的朋友。這是讚頌的基礎:天主是忠實的朋友,祂的愛永不減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發布第29屆世界病人日文告:「你們的師傅只有一位,你們眾人都是兄弟。」(瑪23:8)

聖座於1月12日公布了教宗方濟各第29屆世界病人日文告,主題為「你們的師傅只有一位,你們眾人都是兄弟」(瑪23:8)。本屆世界病人日將於2月11日露德聖母瞻禮舉行。教宗在文告中特別念及全世界因新冠病毒受苦的人,對窮人和邊緣人表達他的精神關懷和教會的關愛。

教宗對今年的主題提出幾點反思。

首先,耶穌批評那些只説不做的人的偽善(參閲同上:1-12)。教宗指出,耶穌的批評也針對我們每個人,因為沒有人能免於偽善的惡行,這種行為使信仰與實際生活脫節。面對弟兄姐妹需要幫助的情況,耶穌提出的行為典範乃是「停下、傾聽、與他人建立直接和個人的關係、對他人有同理心,以及參與他的痛苦並為他提供服務」。

其次,患病的經歷令我們感到自己的脆弱,同時也需要別人的幫助。我們感到無能為力,懷著信德向天主求問疾病的意義。在艱辛地尋求生命的新意義時,朋友和親人常是愛莫能助。教宗提到聖經人物約伯,他在遇難中得不到妻子和朋友的陪伴,反而受到他們指責,因而更加感到孤獨和迷惘。但他拒絕各種偽善,選擇對天主和對他人誠信的道路。他的呼求最終得到了天主的垂聽。

談到第三點反省,教宗强調疾病總是有一個面容。目前的疫情揭示了醫療系統的許多缺陷,年長者、最弱小和易受打擊的人不一定能得到治療,而且時常得不到公平的待遇。同時,「疫情也凸顯了醫護人員、義工、員工、司鐸、男女會士的慷慨奉獻,他們以各自的專業、忘我的精神、責任意識和愛心去幫助、照顧、安慰和服事許多病患和他們的親人」。

事實上,關懷是用以扶助和安慰病苦中的人的珍貴香膏。作為基督徒,我們要以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為楷模去對待近人,像天父那樣慈悲,尤其關愛弱小者和受苦的人。教宗在此提到友愛關懷的重要性,强調「服務意味著照顧那些在我們家中、社會上和民衆當中的弱勢者」(2015年9月20日在哈瓦那的彌撒講道)。「服務總是注視著弟兄的面容,觸摸他的身體,感覺他的接近,有時甚至為他的接近而受苦,並尋求他的提升。因此,服務絕不是某種意識型態,因為受服事的不是思想,而是人」(同上)。

教宗在第四點反省中,懇切希望有一種良好的療法。他解釋道,「這乃是在需要照顧者與照顧他們的人之間建立一種協約;這協約以信任和相互尊重、誠信和樂於助人為基礎,如此才能超越各種防護屏障,將病患的尊嚴置於中心,保護醫護人員的專業素養,並與病患的家屬保持良好關係」。

這種與病患的關係在基督的仁愛中找到取之不盡的泉源,而如此行事。事實上,「那能使病患和照顧他們的人的處境具有圓滿意義的,正是藉著基督死而復活的奧跡所湧現出的愛。《福音》多次描述耶穌的醫治絕非行魔術,而是相遇的果實,耶穌在這種人際關係中將天主的恩典賜予相信和接納的人,就如耶穌屢次重複的那句話:『你的信德救了你。』」

教宗祝願社會更有人性、更懂得照顧最脆弱和受苦的成員,不讓任何人感到孤單、受排拒和被遺棄。教宗最後將所有病患、醫護人員和那些在受苦者身旁盡忠職守的人託付於病人之痊和仁慈的聖母瑪利亞,「願她從露德山洞和全世界無數個敬禮她的朝聖地扶持我們的信德和望德,幫助我們以兄弟友愛彼此照顧」。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廷因疫情關係就聖灰禮儀日施放聖灰的方式發出指引

【鹽與光傳媒訊】四旬期將至,而2021年的聖灰禮儀日(聖灰星期三)是2月17日,因此教廷禮儀及聖事部向全球的司鐸發布在疫情下施放聖灰的程序指引。

程序如下:

司鐸念祝福灰燼的禱文,然後在靜默中灑上聖水之後。司鐸面對會眾,按《羅馬彌撒經書》所載,向會眾念一次以下其中一式經文:「你要回頭改過,信從福音!」(谷1:15) 或「人啊,你要記住,你原來是灰土,將來仍要歸於灰土」(創3:19)。

繼而,司鐸清潔(消毒)雙手,戴上口罩,保護口鼻,然後給來到他前的信友撒放聖灰,或按情況,司鐸前往站立原位的信友,給他們撒放聖灰。司鐸在領聖灰者頭上撒放聖灰,不念任何經文。

發自禮儀及聖事部,2021年1月12日。

Robert Sarah 樞機
部長

Arthur Roche 總主教
祕書

臺灣地區主教團禮儀委員會
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 合譯

來源:臺灣地區主教團禮儀委員會及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

教宗方濟各頒布手諭正式允許女性擔任讀經員和輔祭職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以《天主聖神》(Spiritus Domini)手諭規定,從今以後女性也可擔任讀經員和輔祭員的職務,而且這些職務要透過專門的授權以固定和制度化的形式呈現出來。

女性在禮儀慶典中誦讀天主聖言,或在祭台前服事,如擔任輔祭員或送聖體員並非一個創新,在全世界的許多團體中已有這種經由主教允許的實際運作。然而,直到現在,所有這一切都是在沒有在制度上真正授權的情況下進行的,儘管聖保祿六世於1972年取消了所謂的「小品」,但他決定仍將這些職務只保留給男性,因為他認為這是為他們可能接受的聖職做準備。

如今,教宗方濟各依照最近幾次世界主教會議作出的分辨,也願意將女性在祭台前的服務予以正式化和制度化。藉著於1月11日公布的《天主聖神》手諭,《天主教法典》230條1項得到修訂。教宗因此規定,女性能擔任這些職務,而且這些職務的授予也要經由使其制度化的禮儀。

教宗方濟各説明,他願意採納世界主教會議不同大會上提出的建議,並且寫道,「這幾年的神學發展指明,教會建立的特定職務是根據聖洗的普通司祭職和在聖洗聖事中所領受的司祭職」。教宗也提出,必須明認這些平信徒的職務「在本質上有別於聖秩職務,後者藉著聖秩聖事領取」。

因此,《天主教法典》修訂後的230條1項為:「平信徒,凡具有主教團規定的年齡和資質者,得依禮儀規定擢升為固定的讀經員及輔祭員。」原先特別指明的「男性」平信徒的字眼被刪除。

天主教法典
第二卷 天主子民
第一編 基督信徒
第二題 平信徒之義務與權利

修訂前:

230 條 – 1 項 – 男性平信徒,凡具有主教團所規定的年齡及才能者,得依禮儀規定擢升為固定的讀經及輔祭之職;但此職務之授予,並不包括由教會供給生活補助或報酬。

修訂後:

230 條 – 1 項 – 平信徒,凡具有主教團所規定的年齡及才能者,得依禮儀規定擢升為固定的讀經及輔祭之職;但此職務之授予,並不包括由教會供給生活補助或報酬。

與這道手諭一起發表的,還有一封寫給教廷教義部部長拉達里亞(Luis Ladaria)樞機的信函。教宗在信函中解釋了他這項選擇的神學理由,寫道:「在梵二大公會議標示的更新願景中,我們越來越迫切地感到,今天需要重新發現所有信徒在教會内的共同責任,尤其是平信徒的使命。」

教宗援引亞馬遜世界主教會議結束文件的内容,指出「對處在不同情況中的整個教會而言,促進和授予男女信徒職務是件緊要的事。我們必須鞏固由男女信徒組成的教會,推動他們的職務,尤其意識到領受聖洗的尊嚴」。

教宗方濟各也提到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話語,「就聖秩職務而論,教會沒有任何權力將司鐸聖職授予女性」,然後補充道,授予「非聖秩職務則是可行的」。

教宗解釋道,「為男女平信徒提供擔任輔祭員和讀經員職務的機會,這是基於他們因著聖洗分享了司祭職,這個可能性也將經由禮儀(制度)行為增進對許多平信徒的認可,他們長期以來為教會的生命和使命作出了寶貴的貢獻」 。

教宗最後表示,「將這些職務也授予女性的選擇,將促使衆人更實際地參與在教會内的福傳工作。這些職務具有固定性,得到公開承認並由主教授權」。

教宗方濟各對教會的這些職務作了深入的神學省思,然後作出修訂《天主教法典》230條的決定。的確,梵二大公會議後的神學重新發現了讀經員和輔祭員的重要性,這不僅與蒙受祝聖的司祭職有關,也尤其涉及因聖洗聖事而領受的司祭職。在這兩種司祭職務之間存在著相互合作的互動關係,愈加凸顯了「平信徒」本身的特質,即履行所有信徒因聖洗而領受的司祭職。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世界需要團結和兄弟友愛,如此才能戰勝危機

「為共同戰勝新冠疫情導致的世界危機,我們就應更加團結、更接近受苦的人、感到彼此皆為兄弟姐妹。」

教宗方濟各在接受意大利電視台第五頻道的訪談中表達了上述思想,並强調「在走出危機時絕不能像從前那樣。我們如果不是變得更好,就會變得更糟。我們應檢視一切」。

兒童忍飢挨餓和無法上學的悲慘情況

教宗首先列舉了世界上許多交戰地區的兒童忍飢挨餓和無法上學的悲慘情況,强調「聯合國的有關統計駭人聽聞」。教宗警告說:「如果我們在走出危機時沒有看到這些情況,走出危機將是另一次失敗。情況將會更惡劣。我們應注視這兩個問題:兒童和戰爭。」

關於疫苗接種

在回答關於疫苗接種的問題時,教宗表示:「我認為從道義上來說,人人都應接種疫苗。這並非一個選項,而是道德行為。因為你拿你的健康、你的生命當賭注,也拿別人的生命當賭注。」教宗解釋說:「梵蒂岡不久後將開始注射疫苗,我為此也已登記報名。現在是思考『我們』的時期,應把『我』刪除一段時間。」

冷漠

談到冷漠,教宗重申:「冷漠摧殘我們,因為它使我們疏遠。相反地,關懷才是打算走出危機的關鍵詞。如果沒有團結和關懷,在國家内部也會造成社會緊張局勢。」

教會内及政治生活的領導階層

接著,教宗談到教會内及政治生活的領導階層。他說:「此時整個領導階層沒有權利說『我』,該當說『我們』,應在危機面前尋求團結。」

教宗再次强烈表示:「此時一個從政者、一個牧人、一個基督徒、一個天主教徒,即使是主教和司鐸,若沒有能力說『我們』,卻只説『我』,在當前的情況下他就不能勝任。」教宗的建議是:「生活上的意見衝突是必要的,但衝突在此時應『休假』,給國家、教會和社會的團結騰出空間。」

教宗指出:「疫情大流行造成的危機使丟棄文化更為强烈,最弱小者,包括窮人、移民和年長者被邊緣化。」

墮胎

教宗特別提到墮胎的悲劇,將那些不願意要的兒童丟棄。教宗告誡說:「墮胎的問題不是宗教問題,卻首先是人的問題,人的道德問題,然後才是宗教問題。這是一個無神論者也該以他的認識來解決的問題。」教宗問道:「難道為解決一個問題,任何一個問題,就該消除一個人的生命嗎?難道為解決一個問題,就該雇傭一個兇手嗎?」

美國國會大廈衝擊事件

教宗也對美國國會大廈遭衝擊事件作出評論。他坦承:「鑒於美國人民紀律嚴明,又有成熟的民主,這個事件讓我感到驚訝。」教宗譴責了暴行,指出該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在疫情時期出入受限制的生活

對於在疫情時期出入受限制的每日生活,教宗坦承感到自己被「關入籠中」。他談到為避免人群聚集取消了他的牧靈訪問,並希望伊拉克的訪問能成行。教宗說:「我在這段時期把更多的時間用來祈禱,透過電話與人交談,同時强調某些時刻對他是多麽重要,例如去年3月27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祈禱時刻。祈禱是愛所有人的表達,也讓人看到互相幫助的新道路。」

信靠上主

教宗對信靠上主分享了他的反省,表明信德首先是個「恩典」,「你、我和任何人都無法憑著自己的力量有信德:信德是上主賜給我們的恩典,是不能買到的」。然後,他提到《申命記》的一段話,勉勵衆人呼求「天主的親近」。這個親近是「我們在信德上必須懇求的恩典」。

教宗最後祈願:「在這新的一年不再有被丟棄的人,不再有自私的行為,讓團結勝過衝突。」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張汝南執事-主受洗節反省

主受洗節 彌撒

集禱經

全能永生的天主,當基督在約但河受洗,聖神降臨他身上時,你隆重宣布他是你的愛子;我們也曾藉水和聖神重生,成為你的子女,求你幫助我們常能奉行你的旨意,得到你的歡心。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你們要到水泉來,細心聽我,必將獲得生命。)
恭讀依撒意亞先知書 55:1-11

上主說:「凡口渴的,請到水泉來!那沒有錢的,也請來吧!請來買不花錢,不收費的酒和奶!你們為什麼為那些不能充飢的東西花錢?為那些不足果腹的東西,浪費薪金呢?你們如果細心聽我,你們就能吃到豐美的食物;你們的心靈必因飽享佳餚而喜悅。「你們如果走近我,側耳聽我,你們必將獲得生命;我要與你們訂立一項永久的盟約,即誓許於達味的恩惠。看,我立了你為萬民的證人,為列國的領袖與主宰。看哪!你要召見你不認識的民族;不曾認識你的民族,也要奔向你;這都是為了那光榮你的、以色列的聖者、上主你天主的原故。「趁可找到上主的時候,你們應尋找他;趁上主還在近處的時候,你們應呼求他。罪人應離開自己的行徑,惡人該拋棄自己的思念,來歸附上主,好讓上主憐憫他。請來歸附我們的天主吧!因為他是富於仁慈的。「因為我的思念,不是你們的思念,你們的行徑,也不是我的行徑:上主的斷語。就如天離地有多高,我的行徑離你們的行徑,我的思念離你們的思念,也有多高。譬如雨和雪從天降下,不再返回原處,只有灌溉田地,使之生長萌芽,償還播種者種子,供給吃飯者食糧;同樣,從我口中發出的言語,也不能空空地回到我這裡來;反之,它必實行我的旨意,完成我派遣它的使命。」── 上主的話。

答唱詠 依12:2-3, 4, 5-6

:你們要愉快地從救援的泉源裡汲水。(依 12:3)
:天主是我的救援;我依靠他,決不畏懼,因為上主是我的力量,是我的歌頌;他確是我的救援。你們要愉快地從救援的泉源裡汲水。
:你們要愉快地從救援的泉源裡汲水。
:你們應稱頌上主,呼號他的名!將他的作為,宣告於萬民;稱述他崇高的名號。
:你們要愉快地從救援的泉源裡汲水。
:請歌頌上主,因為他行了顯赫的事;這事應該遍傳天下。熙雍的居民,你們應歡呼高唱,因為以色列的聖者,在你們中間是偉大的。
:你們要愉快地從救援的泉源裡汲水。

讀經二(作證的有三,就是聖神、水及血。)
恭讀聖若望一書 5:1-9

親愛的諸位:凡信耶穌為默西亞的,是由天主所生的;凡愛生他之父的,也必愛那由他所生的。幾時我們愛天主,又遵行他的誡命,那就知道我們也愛天主的子女。原來愛天主,就是遵行他的誡命,而他的誡命並不沉重,因為凡由天主所生的,必得勝世界;得勝世界的武器,就是我們的信德。誰得勝世界呢?不是那信耶穌為天主子的人嗎?這位就是經過水及血而來的耶穌基督;他不但以水,而且也是以水及血而來的;並且有聖神作證,因為聖神是真理。原來作證的有三:就是聖神,水及血,而這三者是一致的。人的證據,我們既然接受,但天主的證據更大,因為天主的證據,就是他為自己的兒子作證。── 上主的話。

福音前歡呼

:亞肋路亞。
:亞肋路亞。
:若翰見耶穌向他走來,便說:「看,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參閱若 1:29)
:亞肋路亞。

福音(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而喜悅。)
恭讀聖馬爾谷福音 1:7-11

那時候,若翰宣告說:「那比我更有力量的,要在我以後來,我連俯身解他的鞋帶,也不配。我以水洗你們,他卻要以聖神洗你們。」那時,耶穌由加里肋亞納匝肋來,在約但河,受了若翰的洗。耶穌剛從水中上來,就看見天裂開了,聖神有如鴿子,降在他上面;此時有聲音從天上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而喜悅。」──上主的話。

各位尊敬的弟兄姊妹,大家好!

今天我們慶祝耶穌受洗節,亦是常年期第一個主日在感謝主耶穌過去一年施予我們豐盈恩典的同時,讓我們重新定位,矯正方向,做個愛主愛人的基督徒,問題是,我們是否願意效法耶穌,像祂接受若翰受洗的好榜樣?

有人奇怪的問:「耶穌不是沒有罪的嗎?為什麼要受洗呢?」

的確,耶穌一點罪過都沒有,祂接受若翰悔改的洗禮,是給我們立下一個謙信服從的好榜樣,祂渴望與我們同行,引導我們回歸父家,做天父的好兒女,並告訴我們罪惡不是最可怕,可怕的是拒絕天父的慈愛;不願意承認自己的不當!事實上,人們勞碌終日不是罪過,獲得名利更無可厚非,但在過程中如失去了愛心和天主的關係,因而掉落靈魂,那真是太可悲了;「人縱然賺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靈魂,為他有什麼益處?」瑪16:26a

今天依撒意亞先知勸喻我們,不要再為那花花世界轉眼即逝的事物而勞碌:「你們為什麼為那些不能充飢的東西花錢,為那些不足果腹的東西浪費薪金呢?」依55:2 他繼續安慰我們只要「細心聽天主,我們就能吃豐美的食物,我們的心靈必因脂膏而喜悅!」參閱依55:3a

親愛的諸位,是時候走近天主「側耳聽祂,從而獲得生命了!」參閱依33:3b 事實證明,錢財和權力不能久享,豐衣足食並不表示家庭安祥,但若與天主,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關係才會步入幸福快樂之鄉,才是明智選擇,沒有錯失方向!那麼如何改良和增進與天主和別人的關係呢?

曾有智者分享,若能把握「細心聆聽,掌控口舌」的美德,將會有助溝通,減少磨擦,增進感情,享受相處快樂的時光,可惜的是,很多人在別人還在說話的時候,便急不及待搶著嘴巴,結果弄成家嘈屋閉,吵鬧非常!其實英文字母編排的非常巧妙;「聽 LISTEN 」跟「靜 SILENT」用同樣的六個字母,暗示我們當聆聽別人時,一定要沉靜,千萬不要七嘴八舌提高聲響!

說到聲響,在福音中,天父教導我們說話的藝術;耶穌受洗以後天上傳來聲音:「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而喜悅!」谷1:11 天父簡短的兩句,對聖子耶穌多麼充滿肯定和鼓勵,同樣天父也對我們說,我們是祂的愛子,祂亦因我們而喜悅,且看天父不單止從心𥚃愛我們,也從口𥚃說出來。

反觀一些做父母的我們,為人師表和領導的,將鼓勵的話語放在心內,唯恐晚輩聽後會驕傲,但批評與指責卻表露無遺各位弟兄姊妹千萬不可啊!相反的,當別人做了一些正面和有價值的事,我們不要忘記鼓勵和肯定他們,讓他們感受到人生是充滿希望。如此看來,罪惡帶來死亡,但是經過洗禮和告解,我們不再是罪惡的奴隸「沒有希望」,我們已經從死亡的罪惡中復活了。

此刻各地疫情雖則嚴峻,讓我們不畏逆境,繼續走近天主,聆聽祂那和藹可親的話語,讓我們繼續學習聆聽的耐性,鼓勵和肯定別人的美德!讓我們保持閱讀福音和在祈禱中與主分享我們的喜與憂!讓我們不要忘記聖雅各伯的訓言,留意自己的口舌,千萬不要用它讚頌上主和父,也用它詛咒那照天主的肖像而受造的人….…」雅3:9-10 原來愛天主,就是遵行他的誡命!」1若5:3 今天,我們聽到了嗎?

聖母進敎之佑,為我等祈!

張汝南執事
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

2011年5月27日,張汝南執事在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領受聖秩,成為終身執事。他曾服務於滿地可華人天主堂,現服務於滿地可其中一個的英語堂區-聖若望‧貝巴堂(St. John Brébeuf Parish)

聖座:確保人人有機會接種疫苗,此乃攸關正義的問題

「新冠疫苗是個公共產品,必須以公正又平等的方式提供給所有的人,而且要優先供應給最需要施打疫苗的群體。」梵蒂岡應對新冠疫情委員會和宗座生命科學院在一份聯合文件中如此表示,並強調了疫苗在抗擊疫情上扮演的必要角色。

這份聯合文件響應了教宗方濟各2020年的聖誕文告,呼籲世界領導人抵抗「疫苗民族主義」的誘惑,懇請各國和企業互相合作,而非彼此競爭。教宗於去年12月25日指出,為了使疫苗「大放光彩,帶給全世界希望,必須讓人人都有機會接種疫苗」。

為了應對這場全球性危機帶來的挑戰,正義、團結和融合是應當依循的準則。聖父教宗去年8月19日在公開接見活動中表明,那些「有益於接納受排斥者、提升卑微者、促進公益和照料受造界」的企業,應得到積極的評價。因此,與教會社會訓導的原則相關的廣闊視野,乃是必不可少的指南針,諸如「人性尊嚴、優先關切窮人、團結互助、輔助原則、公眾利益、守護共同的家園、正義,以及財物共享」。

此外,在施打疫苗方面,不僅要考慮它的最終結果,更要把它的「生命循環」列入考量。這歷程的第一步驟關乎研究和製作。這個問題涉及在研發疫苗時使用的生物材料。文件寫道,「那些可取得的信息顯示出,只有若干即將獲准的疫苗,在它進程的最初階段使用了幾十年前自願墮胎胚胎的細胞株,而其它疫苗只有在實驗室內測試的特定階段有限度地使用了這些細胞株」。

宗座生命科學院引用了2005年及2017年分別發表的兩份公告。第二份公告中排除了「今天使用這些疫苗的人和主動實施墮胎的人之間在道德上的顯著合作」。因此,新問世的文件表示,「在確知訴諸於這類型的疫苗並不代表與自願墮胎合作的情況下,能夠運用所有在臨床上建議的這些疫苗。再者,眾人一方面有義務敦促每個疫苗的準備階段都與可能來自墮胎的材料毫無關聯,另一方面則有接種疫苗的道德責任,以免兒童和大眾面臨重大的健康風險」。

疫苗也涉及專利的問題,因為疫苗不是自然資源,而是「人類知識創造的發明」。文件強調,有鑒於疫苗的作用,疫苗很適合被詮釋為「人人都有機會取得的產品,依照財物共享的原則,沒有任何歧視;教宗方濟各也提到過這一點」。誠如教宗在聖誕文告中所言:「我們也不能讓根深蒂固的個人主義病毒勝過我們,使我們對其他弟兄姊妹的苦難無動於衷。……不能把市場和研發專利的法則放在愛和人類健康的法則之上。」

梵蒂岡應對新冠疫情委員會和宗座生命科學院的公告表示,「在醫藥和治療的領域裡,以商業盤剝作為唯一目標的做法,在倫理上是無法接受的。在醫藥方面的投資必須在人類團結互助內找到它們更深層的意義」。務必分辨出「適當的體系來促進透明化與合作,而非對抗和競爭」。我們必須克服各種形式的「疫苗民族主義」,它與多個國家試圖「在最短的時間內為本國取得疫苗」有關。疫苗的工業生產可以成為「國家、醫藥公司和其它組織之間彼此合作的行動」。

經歷了實驗階段後,另一個關鍵的步驟是有關當局在緊急狀態下核准疫苗,「同意讓疫苗投入市場,在許多國家內使用」。「務必協調所需的種種程序,以達成這個目標,促進各主管機關之間的合作」。在施打疫苗方面,梵蒂岡新冠疫情委員會和宗座生命科學院支持的立場是讓那些「為公益效勞的專業群體」優先接種,「尤其是醫護人員,以及因必要的服務而一定要與大眾接觸的從業人員(如學校、公共安全部門),最脆弱的群體(如年長者和特殊症狀的病患)」。文件表明,這項標準並不適用於所有的處境。舉例來說,「在風險相同的群體內確立優先順序,仍是一個灰色地帶」。

疫苗的配送也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以期人人都有機會接種。應當制定一個配送計劃,考慮到在難以送達的地區可能會在後勤和組織方面遇到的各種阻礙(包括冷鍊、運輸、醫護人員和新科技的應用等等),並為解決這些困難進行所需的合作。世界衛生組織始終是個「重要的參照點」,雖然「該組織的多個層面表現出其不足和問題,有待加強和改善」。

關於接種疫苗的道德責任,梵蒂岡新冠疫情委員會和宗座生命科學院重申,這議題蘊藏著「個人健康與大眾健康之間的關係,展現出彼此的緊密依存」。拒絕接種疫苗也會對他人構成危險。另一方面,「染病也會增加住院的風險,導致醫療體系負荷過重,最終可能會崩潰,如同這次疫情期間許多國家此刻發生的情況那樣,阻礙病患就醫,給資源短缺的人再次帶來沉痛的打擊。

聖座呼籲為所有的人,尤其是最脆弱的人,提供安全、有效又平價的疫苗,讓疫苗得以公平分配。這些優先考量的要點能確保人人得到治療,而且把地方的處境「列入考量,予以重視」。文件寫道:「我們的目標是要發展多種資源來協助地方教會,為地方團體準備這次疫苗接種行動和處理的規則。」教會為「世界的痊癒」效力,在世界各地高聲疾呼,「發言、呼籲並貢獻己力,以確保我們的全球大家庭,特別是最脆弱的人,有機會得到疫苗和優質的治療」。

宗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部長圖爾克森樞機感謝「科學界在破紀錄的短時間內研發出疫苗」。「現在輪到我們要保障人人都有機會接種,尤其是最脆弱的人。這是攸關正義的問題」。「我們必須再次展現出我們同屬一個人類大家庭」。宗座生命科學院主席帕利亞總主教強調,新冠疫情凸顯了「人類互相依存」的關係。「我們和新冠疫情委員會一起與許多夥伴提出人類大家庭能從中學習的教訓,並發展風險與團結互助的倫理,好能保護社會中最弱小的群體」。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年初網上避靜:納匝肋人耶穌【國語】

避靜主題:納匝肋人耶穌

各位教友,

「夢中得到了指示後,便退避到加里肋亞內部,去住在一座名叫納匝肋的城中,如此應驗了先知們所說的話:『他將稱為納匝肋人』。」瑪2:22-23

踏入2021年,讓我們一起以避靜來重新認識「納匝肋人耶穌」來展開新的一年,好好從反省中向耶穌學習,並活出天主的愛。內容總共分為五個部分:

一:耶穌的誕生

1.耶穌的誕生是空前絕後的;
2.耶穌的誕生,驚天動地的;
3.耶穌的新生是不可思議的。

二:耶穌幸福的人生

1.服侍人,不是被服侍;
2.理解人,不求人理解;
3.求人的信念而不是自己的信念。

三:耶穌成功的人生

永生永世的成功才是真的成功:耶穌死的時候說:變成;因為他真正的成功是打敗魔鬼,打敗肉身,打敗死亡。他的複活是最大的成功。

四:耶穌大能的人生

1.他超越人間;
2.他說話超越時間;
3.他超越空間;
4.超越人類的理解力。

耶穌的死

1.來認同我們的苦難,來承擔人的苦難,來戰勝人的苦難;
2.認同,承擔和戰勝我們人的罪孽;
3.耶穌是認同,承擔,戰勝我們的死亡。

總結:我們以上的分享,是為叫你們信耶穌是默西亞,天主子;擴大你們信的人,賴他的名獲得生命。

新年快樂! 主恩常伴!

主內的兄弟,

馮二會神父 (Fr.John Feng)
多倫多嘉模聖母堂助理司鐸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