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接受基督信仰教育是孩子們的一項權利

聖保祿宗徒致迦拉達人書

其實你們眾人都藉著對基督耶穌的信仰,成了天主的子女,因為你們凡是領了洗歸於基督的,就是穿上了基督。

2018年5月16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強調父母和代父母們應幫助兒童持守信德。教宗在要理講授中解釋了聖洗聖事的最後兩個要素:穿白衣和領受點燃的蠟燭,以此結束關於這件聖事的反省。

教宗指出:「領洗白衣和點燃的蠟燭是在表達聖洗聖事的效果。自公元初世紀起,新領洗的教友就穿上潔白的衣裳,象徵在基督和聖神內獲得生命的光輝。白衣表明在天主的光榮中被改變容貌者的境況。因此,穿上基督便意味著培養溫柔、善良和寬恕的德行,尤其是愛德。」

「其次,從復活蠟取火點燃的火苗則象徵我們蒙召從基督那裡接受祂的光。的確,上主的愛燃起領洗者的心火,就如復活蠟點燃每只蠟燭那樣。正因為如此,聖洗聖事自初世紀起也曾被稱為『啟迪』,領洗者稱為『受啟迪的人』。《基督徒成人入門聖事禮典》提醒我們,基督徒的聖召乃是在光明中行走,持守信德。」

談到領洗的兒童,教宗表示:「父母的職責乃是與代父代母們共同關心他們的孩子,使他們領受聖洗聖事恩寵的火苗持續點燃,幫助他們持守信德。接受基督信仰教育是孩子們的一項權利;孩子們有權接受基督信仰教育!基督信仰教育也帶領兒童親自認可他們藉著領洗所接受的信仰。」

最後,教宗總結道:「基督在我們當中活躍的臨在是照亮我們步伐的燈火,指引我們選擇的光明,在我們前去與上主相遇中溫暖心靈的火焰,使我們能夠幫助他人。我們因此應一次又一次地選擇天主(《你們歡喜踴躍吧!》宗座勸諭)。」

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一事導致巴勒斯坦民眾在加沙走廊示威,促成該地區的流血事件不斷發生。5月14日造成61人喪生,其中包括一名8個月大的女童。15日,又有兩名巴勒斯坦示威者被以軍打死。

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特別為聖地和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以及急劇增長的暴力感到擔憂。他說:「暴力始終遠離和平、對話與談判的道路。我對傷亡深感悲痛,以祈禱和關懷與那些受苦的人同在。我重申,暴力絕不會帶來和平。戰爭引發戰爭,暴力引發暴力。我呼籲相關各方和國際社會繼續努力,讓對話、正義與和平得勝。」

伊斯蘭教將於5月17日開始齋戒月,教宗藉此機會祝賀穆斯林善度齋戒月,並祈願此祈禱及齋戒的時機引領眾人走向上主的和平之路。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洪山川總主教:教宗不會放棄主教任命權

2018年5月16日,台灣地區主教團完成「主教宗徒述職」任務返抵台灣。根據天主教真理電台報導,主教們紛紛表示教宗有如一位慈祥謙遜的父親接見他們,他們也能坦率、自由地向教宗傾述心聲,這樣親近的溝通讓他們感動。對於梵蒂岡各部會對兩岸及台灣現況的熟識度,也讓主教們頗感意外。除了蘇耀文主教和林吉男主教仍在羅馬洽公外,其他主教皆已返回教區。

關於教宗有否答應牧靈訪問台灣,台北總教區洪山川總主教在機場接受真理電台訪問時表示:「我說明年3月1日(全國聖體大會)有一個機會,然後第二個就是『福傳大會』如果不能夠來的話,停留一下也可以,他一直笑,當然他不能夠當場答應,他要跟國務卿商量。」

關於中梵關係,洪總主教說:「我們有主教問:『到底有沒有協議,有什麼困難?』教宗表示兩邊的態度也很堅持。教廷不像媒體說會投降,因為該堅持的教義,該堅持的立場,主教任命權在教宗,這個是不會放棄。當然對方絕對不會說『按照你的這種計劃』,所以僵持在哪裏。我也告訴他,每次風吹草動,媒體在猜測,台灣人民就要受苦,因為大家活在一個恐懼的空間,『會不會再有一個邦國斷交呢?』可是,台灣人民不能理解的是,台灣是教會,教會跟梵蒂岡聯合在一起,教宗怎麼會作出一個跟我們背離,跟其他世界各國有同樣的行為,會離我們而去? 當然說:『不會。』因為牧人不會放棄他的羊群,所以他叫我們這件事要放心,教會是教會,國家是國家,他知道我們的處境,他知道中國大陸的狀況,我們還以為他不是很清楚,其實他很清楚。」 [Read more…]

教宗:牧人應該懂得告別,應該成為羊群的主教

復活期第七周 星期二 彌撒

讀經一:宗徒大事錄 20:17-27

保祿從米肋托打派人到厄弗所,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到了他那裏,他便向他們說:「你們知道:自從我來到亞細亞的第一天起,與你們在一起,始終怎樣為人,怎樣以極度的謙遜,含著眼淚,經歷猶太人為我所設的陰謀,而忠信事奉主。你們也知道:凡有益於你們的事,我沒有一樣隱諱而不傳給你們的,我常在公眾前,或挨家教訓你們,不論向猶太人或希臘人,我常苦勸你們悔改,歸向天主,並信從我主耶穌。看,現在我為聖神所束縛,必須往耶路撒冷去,在那裏要遇到什麼事,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聖神在各城中向我指明說:有鎖鏈和患難在等待我。可是,只要我完成了我的行程,完成了受自主耶穌叫我給天主恩寵的福音作證的任務,我沒有任何理由珍惜我的性命。我曾在你們中往來,宣講了天主的國,但現在,我知道你們眾人以後不得再見我的面了。因此,我今天向你們作證:對於眾人的血,我是無罪的,因為天主的一切計劃,我都傳告給你們了,毫無隱諱。」

福音:聖若望福音 17:1-11

那時候,耶穌舉目向天說:「父啊!時辰來到了,求你光榮你的子,好叫子也光榮你,因為你賜給了他權柄掌管凡有血肉的人,是為叫他將永生賜給一切你所賜給他的人。永生就是:認識你,唯一的真天主,和你所派遣來的耶穌基督。我在地上,已光榮了你,完成了你所委託我做的工作。父啊!現在,在你面前光榮我吧!賜給我在世界未有以前,我在你前所有的光榮吧!「我將你的名,已顯示給那些你由世界中所賜給我的人。他們原屬於你,你把他們託給了我,他們也遵守了你的話。現在,他們已知道:凡你賜給我的,都是由你而來的,因為你所授給我的話,我都傳給了他們;他們也接受了,也確實知道我是出於你,並且相信是你派遣了我。我為他們祈求,不為世界祈求,只為你賜給我的人祈求,因為他們原是屬於你的。我的一切都是你的,你的一切都是我的:我因他們已受了光榮。從今以後,我不在世界上了,但他們仍在世界上,我卻到你那裏去。」

2018年5月15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特別強調了保祿對聖神的服從和對羊群的愛。

「當天第一篇讀經取自《宗徒大事錄》,記述保祿告別厄弗所教會,他完成了他的行程,完成了受自主耶穌的任務(宗20:17-27)。保祿請教會長老到厄弗所來,他離開他們之前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自我省察,闡明自己為團體所做的一切。保祿只誇耀了兩件事,即自己的罪過和拯救了他的耶穌基督的十字架。」

教宗解釋:「保祿聆聽聖神,他為聖神所束縛,必須往耶路撒冷去。這是一位主教的經驗,主教要懂得分辨,能分辨出何時是天主的神在說話,以及在世俗的神說話時要懂得保護自己。在某種程度上,保祿知道他要承受磨難,走向十字架,這讓我們想起耶穌榮進耶路撒冷。保祿宗徒把自己奉獻於上主,順從聖神。主教要始終前行,但是要依照聖神的指引。保祿就是如此。」

「最後,保祿在眾人的痛苦中告別,他也留下一些忠告。保祿的大愛是耶穌基督,再來就是愛他的羊群。你們要對你們自己和整個羊群留心。你們要警惕,留心你們的羊群。你們要做羊群的主教,要守護羊群,而不是在教會職務中謀求高位。」

教宗說:「保祿的臨別贈言是一個見證,是宣講,也是挑戰,『我走了這條路,現在你們要繼續走下去』。保祿的遺囑與世俗的遺囑非常的不同,『我把這個留給某人,把那個留給另一個人,許多財產』。保祿一無所有,他所擁有的只有天主的恩寵、宗徒的勇氣、耶穌基督的啟示、以及主賜予他的救恩。」

最後,教宗總結道:「每當我讀到這段章節時,我都會想到自己,因為我是主教,我應該要告別。我祈求上主賜予我和所有的主教能夠有如此告別的恩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台灣地區主教團梵蒂岡述職:教宗猶如父親聆聽子民

台灣地區的七位主教近日前來羅馬述職,拜會教廷各個部門,並於2018年5月14日蒙教宗方濟各接見。與教宗會晤後,台北總主教洪山川接受梵蒂岡電台採訪,表示教宗有如一位慈祥謙遜的父親。

在訪談中,總主教特別談及台灣教會的社會工作、教宗訓導文件對司鐸培育的影響、亞洲多元宗教對普世教會的貢獻,以及台灣地區的聖召短缺。總主教也強調,教宗對台灣和大陸的情況非常瞭解並且十分關切。

洪總主教表示,他們非常高興見到教宗,稱教宗是一位耐心聆聽子民的父親,而子民也能坦率和自由地向他傾述心聲。

台灣教會將於2019年3月1日舉行全國聖體大會,主教們因此邀請教宗訪問台灣,出席教會的這件盛事。洪總主教說,若訪問無法成行,也請教宗向台灣教會發表一個視頻訊息。

總主教特別談及宗教交談的議題。他說,近年來台灣教會組織了與佛教和道教的系列會談,取得了豐碩的果實。

總主教也說,台灣教會是一個很小的團體,大約30萬人,佔總人口的1%。其他還有20萬左右的移民勞工和外籍配偶是信友。雖然如此,天主教會在十間醫院和其它諸多福利機構服務,為當地社會做出巨大貢獻。

此外,洪山川總主教表示,教宗關愛窮人和弱小者的態度得到了台灣人的肯定。台灣的司鐸們也在靈修避靜中省思和學習了教宗的訓導文件。總主教最後還提到青年聖召短缺的問題。

更多詳情,請收聽梵蒂岡電台採訪錄音。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我們注定要作耶穌的朋友

五月十四日 聖瑪弟亞 彌撒

讀經一:宗徒大事錄 1:15-17,20-26

有一天,伯多祿起來站在弟兄們中間說:當時在一起的眾人大約共有一百二十名 ─ 「諸位仁人弟兄!聖神藉達味的口,關於領導逮捕耶穌的猶達斯所預言的經文:必須應驗,他本來是我們中間的一位,分佔了這職務的一份;原來在聖詠集上曾記載說:『願他的居所變成荒土,沒有人在那裏居住。』又說:『讓人取去他的職位。』所以必須從這些人中,即主耶穌在我們中間來往的所有時期內,常同我們在一起的人中,由若翰施洗起,直到耶穌從我們中被接去的日子止,由這些人中;應當有一個同我們一起作他復活的見證人。」他們便提出了名叫巴爾撒巴,號稱猶斯托的若瑟,和瑪弟亞兩個人。他們就祈禱說:「主,你認識眾人的心,求你指示,這兩個人中,你揀選了那一個,使他取得這職務的地位,即宗徒的職位,因為猶達斯放棄了這職位,去了他自己的地方。」他們給二人拈鬮,瑪弟亞中了鬮,就列入十一位宗徒之中。

福音:若望福音 15:9-17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正如父愛了我,同樣我也愛了你們;你們應存在我的愛內。如果你們遵守我的命令,便存在我的愛內,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而存在他的愛內一樣。我對你們講論了這些事,為使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內,使你們的喜樂圓滿無缺。「這是我的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你們如果實行我所命令你們的,你們就是我的朋友。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為僕人不知道他主人所做的事。我稱你們為朋友,因為凡由我父聽來的一切,我都顯示給你們了。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並派你們去結果實,去結常存的果實;如此,你們因我的名無論向父求什麼,他必賜給你們。這就是我命令你們的:你們應該彼此相愛。」

2018年5月14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當天禮儀的經文多次提及「命中注定」這個詞,教宗由此反省道:「我們命中注定領受了耶穌的友誼,也就是說,這是我們的命運,而非偶然。我們的聖召就是要保持與上主的朋友關係。」

教宗解釋說:「我們蒙召作上主的朋友。宗徒們也領受了同一份恩典,他們的恩典雖然更為強而有力,卻跟我們的恩典一樣。我們所有的基督徒都領受了這份恩典:對耶穌開放,進入耶穌的內心,與祂建立友誼。我們按照命定領受了祢的友誼之恩,我們的命運是要作祢的朋友。這是上主永遠持守的恩典,上主忠於這份恩典。」

「然而,我們經常放棄與耶穌的朋友關係,因著我們的罪過和任性遠離上主,但祂仍忠於友情。因此,當天的福音指出,耶穌不再稱我們為僕人,而是朋友(若16:9-17),並且堅持這個稱呼直到最後,因為祂是忠信的。即使是對猶達斯,耶穌在被出賣之際,對他說的最後一句話還是朋友(瑪47:50),而非滾開!」

教宗說:「耶穌是我們的朋友。而猶達斯恰如這裡所說的,為了他自由選擇的新命運而離開,遠離了耶穌。叛離信仰的意思即在於遠離耶穌,一個變成敵人的朋友、或是變得冷漠的朋友、抑或是成了叛徒的朋友。」

「當天的第一篇讀經講述,瑪弟亞按照命中注定的,獲選取代猶達斯的職位,因為他見證了上主的復活、這份愛的恩典。」(宗1:15-17、20-26)教宗表示:「朋友是與之分享自己秘密的人。事實上,福音記載耶穌說:『我稱你們為朋友,因為凡由我父聽來的一切,我都顯示給你們了。』(若15:15)。因此,這是我們注定、也就是按照命運領受了的友誼,如同猶達斯和瑪弟亞。)

最後,教宗總結道:「讓我們想想這一點:耶穌並不否認這份恩典,並不否認我們,祂一直在等待我們,直到終結。當我們因自己的軟弱而離開祂時,祂仍在等待著,而且不斷說:『朋友,我在等你。朋友,你想要什麼呢?朋友,你為什麼藉著一個親吻背叛我?』祂忠於友誼,而我們必須向祂祈求這份恩寵,好能存留在祂的愛內,存留在祂的友誼內。那友誼是我們按照命定從祂那裡領受了的恩典。」

來源: 梵蒂岡電台

與中國對話(2):有賴於微小卻重大的步伐

與中國對話系列(2)

「有賴於微小卻重大的步伐」

作者:Sergio Centofanti and Fr Bernd Hagenkord, SJ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為什麼要跟中國當局對話呢?在中國,天主教徒保持忠貞,儘管敵視宗教的政權造成了種種嚴峻的苦難。怎樣才能達致這種對話呢?

對話是教會生活的一個要素,在教會的行事模式中居於首位,不論是在教會內部,或是她與世界的互動關係上。對話意味著與社會、與各宗教、與各文化接觸……。梵二大公會議早已鼓勵採用對話作為牧靈行動的風格,不僅在教會成員之間實行,也如此對待非基督徒、政府當局和善心人士。《教會憲章》這樣寫道:「人無論有無信仰,都該有助於建設人人共同生活其間的世界。為此,絕對需要坦誠而明智地交換意見。」(21號)

關於對話,教宗保祿六世也在《祂的教會》通諭中清楚談論道:「聖教會應當與其本身生活於內的人類社會會談,在會談中,她本身就以語言,訊息和會談的形式出現。」(67號);天主教會「必須隨時準備與具有善意的各方人士磋商會談,不論他們是在教會圈內或圈外」。(97號)

在人與人之間、機構之間、人的團體之間,對話有益於互相理解,也能促成友誼。在各種情況下,對話都格外滋養信任。互相信任是在眾多機會上簡單而極其慎重地具體實踐許多小步伐、舉動和會晤的成果。如同聖父所言:「總會有些門沒有關閉。」(2017年5月13日)

聖座與中國達到現前的對話氣氛,也有賴於近幾任教宗邁出的微小卻重大的步伐;他們每個人都開闢了道路,給新建築添加了磚頭,啟發了充滿希望的思想和行動。讓我們想想保祿六世平穩的行動,以及本篤十六世和聖若望保祿二世有關主動與中國當局對話的明確指示。最後,讓我們想想,教宗方濟各以他的性格、舉止、訓導正在加快各民族、包括中華民族之間彼此接近和相遇的進程。

當然,教會選擇對話所尋求的並非方法本身,也非不計一切代價地追求妥協或放棄權益的態度,一如典型的甘願「出賣」自己原則的那種人;他們這麼做是為了不費吹灰之力地取得政治或外交成就,因而忘記天主教會團體的苦難旅程。對教會而言,對話必須不斷尋求真理與正義,力求人類完整的善,尊重各項基本權利。然而,教會,包括在中國的教會之使命,不是改變國家的體制或行政,抵抗那體現於政治生活的世俗權力。事實上,教會在實踐自身的使命時,如果只作政治性的戰鬥,就是背叛自己真正的本質,成為泛泛的政治角色,放棄自身的超性聖召,把自己的行動貶低到純粹的世俗層面。

反之,真切而誠懇的對話讓社會內部得以運作,以保護天主教徒的合理期待,促進人人共享的公益。在這種背景下,當天主教會發出批評聲音時,不是為了挑起爭端,作出無效的譴責,而是為了秉持建設性的精神促使社會更加正義。如此一來,批評也是牧靈愛德的具體實踐,因為它集結最弱小者受苦的哀號,他們往往沒有力氣或頭銜來讓人聆聽自己的聲音。

根據聖座的判斷,即使是在中國,開誠布公又互敬互重的對話方法,縱然辛苦且蘊藏著風險,但必將創造更加彼此信賴的氣氛,有助於互相認識,能逐漸克服過往和近期的嚴重誤解。

再者,今天從不同的訊號可以得知,中國愈加注重「軟實力」,也就是聖座在國際層級發揮的軟實力。在中國,歷史順其自然地發展,這要求在教會內肩負特殊使命的人們細心分辨。正因此,聖座運用了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時間,與中國當局對話,如今為那些渴望解讀時代的訊號並認出臨於歷史中的天主的人們,這對話呈現出真正牧靈職責的輪廓。天主上智的安排引領著歷史,祂也正在為中國天主教徒的將來具體地施展作為。

圖片: catholicnews.com

與中國對話(1)

台灣主教團抵達羅馬並將向教宗述職

2018年5月9日,台灣7位教區主教在梵蒂岡展開為期一週的述職,首先便是在宗徒之長聖伯多祿的墓前舉行彌撒聖祭。截至5月11日為止,台灣主教們拜會了教廷聖職部、教育部、奉獻生活及使徒團體部、禮儀及聖事部、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促進基督信徒合一委員會,以及宗教交談委員會。

台灣地區主教團主席、台北總主教洪山川5月9日清晨在聖伯多祿的墓前主禮了彌撒。他在講道中指出:「大家關心這次述職的內容是什麼,其實主要是跟聖座各部會報告台灣教會這幾年的工作。再者,就是邀請教宗訪問台灣。」

中華民國駐聖座大使李世明於5月11日在歡迎主教的晚宴上也表達了邀請教宗訪問台灣的願望。

根據教會法典第399條和第400條,教區主教應按照聖座所定的方法和時間,將委託於自己的教區現狀向教宗報告,前往羅馬敬禮聖伯多祿和聖保祿之墓,並覲見教宗。台灣主教們預計將於5月14日週一覲見教宗方濟各。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會透視:普世教會一起慶祝聖母月

最新內容:
-教宗為病童堅振
-以青年為主題的世界主教會議《工作文件》獲得通過
-教宗2018年5月祈禱意向
-多倫多嘉模聖母堂舉行第六屆聖母出遊活動
-江蘇蘇州教區設立敬禮聖母日並隆重舉行恭迎聖母活動
-上海教區舉行2018年佘山開聖母月彌撒
-安徽水東進教之佑朝聖地舉行聖母月開啟禮儀
-河北保定教區舉行聖母月開啟慶典活動
-廣西天主教熱烈慶祝主教府落成十週年
-澳門聖老楞佐堂舉行病人之痊聖母特敬彌撒
-臺灣地區主教團前往羅馬述職

與中國對話(1)-絕非揮舞魔杖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與中國對話系列(1)

「絕非揮舞魔杖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作者:Sergio Centofanti and Fr Bernd Hagenkord, SJ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關於「中國問題」,有一連串的訊號顯示,聖座和中國正在達至一個重要階段,儘管──如同聖座新聞室今年3月29日的公告所言─聖座與中國似乎沒有任何即將簽署的協議。

聖座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很久以前就展開了接觸,試圖以有建設性、而非爭鋒相對的態度找出某些教會問題的解決方法,首先便是棘手而重要的主教任命議題:這關乎牧靈的方針,意在開啟一個能惠及眾人的合作模式,而且並不假設只要魔杖一揮,幾乎就能解決所有現存的問題。

關於這點,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在接受意大利報紙《新聞報》的訪談時,講的顯然很恰當。他回答記者的提問,說:「眾所周知,隨著『新中國』的到來,教會在那泱泱大國的生活有過嚴重受阻和劇烈苦難的時刻。

然而,自上世紀八零年代起,聖座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們展開了接觸,經歷了時代的更迭、事件的變化。聖座向來秉持牧靈的途徑,試圖跨越對立,樂意與政府當局進行互相尊重又有建設性的對話。教宗本篤十六世在2007年致中國天主教徒的信函中已闡明這種對話的精神:『與合法的政權持續衝突並不能解決現存的問題。』(4號)在教宗方濟各的牧職期間,當前的談判就是遵循這個路線:有建設性地敞開對話和忠於教會的純正傳統。」

隨著共產黨在中國建立新政權,開啟了格外艱難的歷史階段,許多牧者和信友遭受了劇烈的苦難。這個政權是毛澤東革命的成果,他的理想目標是解放人民,使之擺脫西方控制、貧窮、無知、舊領導階層的壓迫,卻也排除天主的概念和宗教。

隨後,從八零年代起,中國也開始有所改變。當然,意識型態依然存在,近來出現某些強硬的徵兆,特別是在負責安全和社會-文化生活條例的機關方面。然而,或許這也是在經濟的急遽成長中需要稍微維護秩序的徵兆。一方面來說,經濟成長增進福祉,創造新的機會和新的生活空間,讓世界上所有的人萌生共同的盼望;另一方面來說,如此的成長導致某種混亂,勞工界出現社會失根現象、富裕階層的腐敗比例增加、傳統價值觀日益薄弱,在年輕世代之間尤其嚴重。但是,面對這些同樣衝擊到宗教生活領域的劇烈改變,意識型態上的嚴苛或許無法成為一個適切的回應。

今天,聖座樂意在互相尊重的交談氣氛中,為促進中國和社會的利益作出貢獻。對全世界的天主教徒而言,他們也不得不感受到這個事實與他們密切相關,因為這不是一個遙遠國度的事件,而是至一教會的生活和使命;我們每個人都是其中的一分子,無論我們生活在何處。為此,切莫激發爭辯,卻要以祈禱陪伴在中國的教會當前的微妙時刻,以期帶給福傳事業新的動力。耶穌的訊息對於如此一個泱泱大國的人性及靈性願景不能毫無關聯。

圖片: catholicnews.com

與中國對話(2)

以青年為主題的世界主教會議《工作文件》獲得通過

2018年5月7日至8日,世界主教會議秘書處第14屆常務委員會召開第4次會議,通過了以青年為主題的下屆世界主教會議《工作文件》。教宗方濟各出席並主持了會議。

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巴爾迪塞里(Lorenzo Baldisseri)樞機在會議致詞中首先感謝教宗的蒞臨,然後概述了自教宗宣布召開第15屆世界主教會議以來走過的路程。巴爾迪塞里樞機尤其詳細介紹了下屆世界主教會議《工作文件》草案的準備工作。

他說,這份草案的完成得到了一個專家小組的協助,他們收集的資料由5個來源提供,即被指定的單位對預備文件問卷的答覆;青年線上問卷的回應;2017年9月關於青年現況的國際研討會的會議記錄;個人和團體的自由觀察,以及2018年3月19至24日召開的會前會議結束文件。

巴爾迪塞里樞機發言後,會上介紹了下屆世界主教會議《工作文件》草案,這是本次會議的主題。與會人士對這份草案交換了看法,將有關的提示和意見收入文件内,以期能為出席世界主教會議的神長們提供一份更加適合的文件。最後,與會者人士一致通過了這份文件草案。

此外,本屆常務委員會的成員們也針對世界主教會議和下屆常規會議的幾項籌備事宜和準則進行了交流。他們對世界主教會議副秘書長法貝內(Fabio Fabene)主教的專題報告提出了富有成效的見解。最後,教宗感謝委員會的成員和與會人士對這次會議作出的貢獻和持有的友愛共融精神。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