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不可歧視女性

ga0831

恭讀《瑪竇福音》

看,有一個患血漏十二年的女人,從後面走近,摸了衪的衣服繸頭,因為她心裏想:「只要我一摸衪的衣服,我就會好了。」耶穌轉過身來,看著她說:「女兒,放心吧! 你的信德救了妳。」從那時起,那女人就好了。

2016年8月31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談到耶穌與患血漏婦人的相遇,指出耶穌拯救被社會丟棄的人,釋放他們,重新賦予他們尊嚴。教宗提醒基督徒摒棄受到偏見影響的女性觀。教宗在問候朝聖者時,特別勉勵中東基督徒在黑暗考驗中仍然持守信德的火焰。

「只要我一摸祂的衣服,我就會好了」。(瑪9:21)這位患血漏的婦人信德非凡,相信耶穌定能救她。她是被社會丟棄的人,但耶穌賜予她健康,把她從社會和宗教的歧視中釋放出來。

教宗評論道:「福音事跡敦促我們反省女性通常是如何被看待和描繪的。我們大家,包括基督徒團體在内,都要警惕受到偏見和懷疑影響的女性觀,這種觀念損害她們不可侵犯的尊嚴。在這方面,恰恰是福音還原了真理,把人帶回一種自由的觀點。對於這位人人避而遠之的婦人,耶穌欽佩她的信德,並把她的望德轉化為救恩。在會晤她時,耶穌也為所有的人,為各地方、各世代的人開啟了自由與得救的道路。」

教宗方濟各表示:「患血漏的婦人戰戰兢兢,不願被人看見。耶穌與她目光相對時,並沒有責備她,反而以慈悲和溫柔接納她,願意與她進行單獨的交談,賜予她尊嚴。教宗強調,當我們覺得自己因所犯的罪而被丟棄時,耶穌也會如此對待我們。我們是罪人,無論罪大罪小都是罪人。今天,主耶穌對我們每個人說:『勇敢些,來吧!你不再是被遺棄者。我寬恕你,擁抱你。』這就是天主的慈悲。我們要勇敢地去尋找祂,求祂赦免我們的罪,然後繼續前行。所以勇敢些,就像這位婦人那樣。」

教宗接著說:「諸如癩病人、無家可歸者等覺得自己被丟棄的人,總是自慚形穢,並像這位患血漏的婦人那樣偷偷摸摸地做事。然而,耶穌把我們扶起來,賜予我們尊嚴。耶穌所恩賜的是全人的得救,祂使這位婦人的生活湧入天主的愛内,同時也恢復她的尊嚴。」

教宗說:「耶穌再次以祂慈悲滿溢的態度為教會指明該當如何去與每個人相遇,好讓每個人獲得身心的痊癒,恢復天主子女的尊嚴。」

最後,教宗在問候阿拉伯語朝聖者時,特別對來自伊拉克、約旦和中東的信友說:「當人的希望逐漸逝去,看似一切都沒有指望時,天主的希望之光將照耀那些在黑暗考驗中仍然持守信德火焰的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基督徒受邀同聲祈禱和善度「受造界時期」

sept1

歐洲主教團委員會(CCEE)、歐洲基督教協會(CEC)和歐洲基督徒環境網絡(ECEN)於2016年8月29日發表一份聯合聲明,鼓勵歐洲所有的基督徒同聲祈禱,欣賞並照料受造界的恩典,善度「受造界時期」,即9月1日至10月4日。簽署這份聯合聲明的代表們分別是歐洲主教團委員會秘書長庫尼亞(Duarte da Cunha)蒙席、歐洲基督教協會秘書長胡圖寧(Heikki Huttunen)神父,以及歐洲基督徒環境網絡秘書帕夫洛維茨(Peter Pavlovic)牧師。

這份聯合聲明寫道:「面對環境惡化與氣候變化的迫切挑戰,並受到教宗方濟各《願祢受讚頌》通諭的激勵,我們明認我們共同肩負重責大任。我們熱切鼓勵歐洲的所有基督徒、歐洲基督教協會的成員團體、歐洲主教團委員會旗下的主教團、堂區、教會團體,以及各位善心人士善度『受造界時期』,按照各自的禮儀傳統攜手慶祝『受造界時期』,堅守對造物主的同一份基督信仰。我們籲請你們在各自的環境中為受造界的恩典祈禱。」

這些基督徒領袖指出:「根據福音,我們對環境的責任與對他人的責任密不可分,都具備真正的團結互助精神與愛。尊重受造界不僅意味著保護和守護大地、水源及大自然的其它部分,同時也表達對人的尊重。人類共享這些受造界的恩典,並對它們負有責任」。

此外,世界基督教協會秘書長特韋特(Olav Fykse Tveit)牧師也於8月29日發表視頻訊息,邀請世界各地的基督徒一同為「天主的美妙化工」祈禱。特韋特牧師說道:「身為基督徒,我們心懷希望,堅信天主不會遺棄受造界,相信我們能成為希望的燈塔,播下改變未來的種子。」

特韋特牧師鼓勵基督徒採取行動:「呼籲我們的政府批准巴黎氣候變化協議,要求採用更適當的發展指標來衡量團體與生態系統的健全。我們可以在使用化石燃料上減少投資,而在可持續發展的能源上增加投資。」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加爾各答德蘭修女和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共通點

blog_1472587232

加爾各答德蘭修女與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有如同胞手足,心懷同樣的情操。他們雖然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環境中,卻因著對耶穌和對近人的愛而極其相似。聖座新聞室前主任納瓦羅博士(Joaquin Navarro-Valls)曾在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身邊服務20年,親身參與若望保祿二世和德蘭修女的多次會晤,見證他們的共通點。

納瓦羅博士於8月30日向梵蒂岡電台表示:「我們時代的這兩位大人物有異曲同工之妙。儘管他們所接受的培育、經歷和生平大不相同,根本是南轅北轍,但他們的心思意念卻不謀而合」。不論是德肋撒修女前來梵蒂岡晉見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或是教宗於1986前去印度加爾各答探望德蘭修女,只要他們兩人相會,就能看到他們之間莫大的共通點。」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探訪德蘭修女在加爾各答的窮人接待中心後,也希望仁愛傳教會修女在梵蒂岡從事這項善工。一間名為「聖母瑪利亞之恩」的接待中心便應運而生。納瓦羅博士回憶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和德蘭修女在梵蒂岡首次談及這項舉措的情景:「當時教宗沉思片刻後,說道:『就這麼做!可以這麼做!』這當然令人驚訝,因為在梵蒂岡城內接待露宿街頭、無家可歸、重病纏身的人是前所未聞的事。」

納瓦羅博士認為,「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牧靈訪問印度的經驗在某種程度上激勵他在梵蒂岡開設窮人接待中心。雖然加爾各答和羅馬差異甚遠,但也有雷同之處,也就是有許多受苦的人、病患、無家可歸者,以及遭眾人遺棄的人。教宗毫不遲疑地作出這項決定,意識到這對梵蒂岡而言必會是新穎的大事」。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方濟各為本篤十六世生平傳記寫序

blog_1472586017

2016年8月30日,《天主和人類的僕人:本篤十六世的生平》(Servitore di Dio e dell’umanità. La biografia di Benedetto XVI)一書在意大利各家書局與公眾見面。這本新書由意大利知名的米蘭蒙達多利(Mondadori)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埃利奧·圭列羅(Elio Guerriero)。教宗方濟各為新書寫序。

作者圭列羅在上個世紀80年代與當時的拉青格樞機相識,負責拉青格許多作品的翻譯工作。他在新書中寫道:「本篤十六世在青年時代,以及在慕尼黑擔任主教時就已經意識到,在歐洲的信徒團體將會成為少數群體。但他認為,人數減少不要緊,卻應積極參與禮儀和聖事生活,隨時為自己的信仰作見證。唯有這樣的信仰團體才會有前途。」

教宗方濟各在序言中寫道:「這本生平傳記讓我們看到我的前任本篤十六世的整個生活和他那可靠及穩健思想的發展。教會所有的人都因若瑟‧拉青格—本篤十六世深湛與平穩的神學思想而對他感激不盡。他活著總是為服事教會,在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很長的牧職期間擔任教義部長,後來又成為普世教會的牧人。」

教宗方濟各繼續表示:「在我牧職的這頭幾年,我與本篤十六世的精神聯繋極為深厚。他恰當的臨在和他為教會的祈禱都在不斷地支持及鼓勵我的服務。我常牢記他離開梵蒂岡前向樞機們道別時的講話:『在你們當中會有未來的教宗﹐我今天就向他承諾無條件的尊敬與服從』。」

「那時,我無法知道未來的教宗就是我。在我與他隨後的所有接觸中,我不但感受到他的尊敬與服從,也感受到他在精神上的親切臨近、一起祈禱的喜樂、真誠的友愛、理解和友情,以及樂於提供建議。」

教宗方濟各在最後總結道:「我非常感謝本篤十六世出席了慈悲禧年的開幕禮,並在我之後立即跨越了聖門。他在最近的訪談中強調:『讓天主慈悲日益成為中心和占主導地位的思想乃是時代的標記。』他的話再一次清晰表明,天主的慈悲大愛是近幾位教宗的共同思想,是走出去的教會帶給世界邊緣地區的最為迫切的訊息。」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方濟各:歐洲基督徒應回歸其信仰根基

blog_1472564261

第14屆基督教會合一運動專題研討會於8月28日至30日在希臘塞薩洛尼基召開,主題為「歐洲基督徒團體需要再次接受福傳」。教宗方濟各藉此機會致函宗座基督徒合一促進委員會主席科赫樞機,指出歐洲的基督徒應回歸自己的信仰根基,需要再次接受福傳。

教宗寫道:「歐洲有許多人雖然領了洗,卻沒有意識到自己所領受的信仰恩典,沒有感受到慰藉,也沒有充分參與基督徒團體生活;這種情況對歐洲所有的教會團體而言都是一大挑戰。歐洲基督徒已逐漸脫離自己的信仰根基,我們明確察覺到必須展開新一輪的福傳工作。」

這項專題研討會的主辦單位分別是羅馬宗座安東尼大學方濟各靈修學院,以及塞薩洛尼基亞里士多德大學正教神學院。教宗讚許這項研討會促進天主教徒與正教徒之間的神學和文化交流,並祝願本屆研討會有助於分辨新的途徑、創意十足的方法和適當的用語,好使耶穌基督宣講的一切美善均能傳達給當代的歐洲人。

此外,正教大公宗主教巴爾多祿茂一世也致函與會者。他指出,由於當今世代愈加需要合作與團結,基督宗教的大公對話顯得格外重要,能營造基督徒之間互相信任和真誠友誼的氣氛。

巴爾多祿茂宗主教表明,西歐國家近來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顯示出歐洲大陸非常需要再次接受福傳,因為問題不在於特定宗教的某些成員發展恐怖主義,而在於基督信仰在歐洲變得相當薄弱。這數十年來,歐洲所依循的路線不斷遠離基督信仰的價值觀和傳統,而所採納的新理論及風俗則完全違背天主的法律。

問題的根本解決之道是回歸基督宗教的信仰與生活,唯有如此才能具體回應當代人心靈的焦慮,填補人的空虛感。為此,基督徒的角色極為重要且關鍵。巴爾多祿茂宗主教最後鼓勵基督徒在愛內團結一心,堅信基督是世界上偉大且唯一的希望,以言以行活出自己的信仰。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三鐘經:謙卑行事,為愛天主而服務近人

blog_1472563124

8月28日,教宗方濟各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朝聖信友誦念三鐘經。在念經前的講話中,教宗講解了主日福音,強調福音之路就是為近人服務,避免傲慢和追名逐利。

主日福音記述,耶穌在一個法利塞人首領家中吃飯,看到賓客爭選首席,便以比喻教訓他們謙卑行事。

教宗評論道:「歷史教導我們,驕傲、追名逐利、虛榮、炫耀是導致許多惡的原因。耶穌教訓我們應該選擇末席,也就是不自大、不張揚,即謙卑行事。當我們懷著這種謙卑的態度來到上主面前時,天主將提拔我們,俯身把我們抬舉到祂的高度;『因為,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路14:11)

教宗指出,耶穌指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種是自己選擇座位;另一種是讓天主為我們安排座席,等待祂的賞報。

教宗提醒說:「我們不可忘記,天主的賞報遠超過人的回饋!祂給我們的座席遠勝於人給我們的座位!天主給予我們的座席靠近祂的心;祂的賞報是永恆的生命。一如耶穌所說:『如此,你有福了,因為在義人復活的時候,你必能得到賞報。』」(路14:14)

「基督徒應該選擇無償給予,不要為得到回報或更加富有而投機取巧,嘔心地計算。實際上,窮人、普通人、那些不起眼的人,一定沒有能力回請一次酒席。耶穌以此表明祂偏愛那些在天國必受優待的窮人和受排斥的人;耶穌還留下一條至關重要的福音訊息—為愛天主而服務近人。今天,耶穌替那些弱小者發聲,由衷呼籲我們每個人敞開心靈,與窮人、饑餓的人、受排斥的人、難民、生活的失敗者,被社會和強權所丟棄的人,分擔苦難和憂愁。」

教宗在此念及眾多義工們的服務,尤其是在愛德食堂內服務的義工。教宗稱愛德食堂是培養愛德、捍衛無償文化的學校。教宗祈求童貞聖母幫助基督徒無償接納和關懷邊緣人士,好能堪當天主的賞報。

最後,教宗在問候朝聖者時,提到阿根廷的新真福聖若瑟的瑪利亞‧安東尼婭(Maria Antonia de San José)。

教宗說:「她那光輝的基督徒榜樣,尤其是她推動依納爵神操的使徒職務,能激發人渴望越來越忠於基督和福音。」

教宗也提醒說,9月1日星期四我們將與正教及其他教會團體的弟兄姐妹一同慶祝「為照料受造界的世界祈禱日」,這將是我們加強合作、共同尊重環境與自然,進而保護生命的良機。 [Read more…]

教宗方濟各接見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

blog_1472561504

8月29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接見了社交媒體 Facebook (臉書) 創辦人暨行政總監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和他的美籍華裔太太 Priscilla Chan。聖座新聞室的公告指出,教宗與朱克伯格談論了「如何運用傳播科技來緩解貧窮,促進相遇文化,使希望的訊息得以廣傳,尤其是傳給處境最為艱難的人群」。

blog_1472561966

帕羅林樞機:每人都受邀以關懷和祈禱來陪伴在中國的教會旅程

blog_1472480084

8月27日,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在剛恆毅樞機的故鄉波代諾内(Pordenone)教區出席研討會,以「剛恆毅在聖座與中國之間搭橋」為題發表演講。國務卿指出,剛恆毅是首位教廷駐華代表,曾努力不懈地促進教會與中國的對話,堪稱為真正搭橋的人。因此,教會也應信賴天主聖意的安排,以健康的現實主義譜寫歷史的新篇章。

帕羅林樞機表示:「許多人都希望並期待聖座與中國的關係進入一個新季節,使世界和平獲得益處。然而,希望與中國建立新的良好關係本身並非最終目的,或者是某種渴望獲得的『世俗』成功。我們經過了深思熟慮,既有擔憂也有不安,考慮的只是中國天主教徒和全體中國人民的益處,只為促進整個社會和諧及世界和平。」

「這一切努力都是為使各民族和各國能夠在井然有序、平和及富有成效的條件下共存,在今天遭受許多緊張情勢和衝突的世界上更是如此。教宗方濟各一如他的各位前任,很清楚在中國的天主教會團體所經歷的苦難和不被理解,經常默默殉道的處境;但他也知道,這個教會團體切望與伯多祿的繼承人完全共融,以及目前所取得的進展。教宗鼓勵教會藉著慈悲禧年彼此寬恕與修和。」

帕羅林樞機解釋説:「每個人都受邀以關懷和祈禱來陪伴在中國的教會旅程。這意味著,我們要信賴天主聖意的安排,以健康的現實主義來譜寫歷史的新篇章,使中國天主教徒能夠深切感到自己既是天主教徒,與伯多祿繼承人密不可分的關係更加有形可見,同時也是十足的中國人。」

樞機也提到,困難仍然存在,而且與70年前剛恆毅所遇到的困難沒有兩樣。教宗方濟各提出的「健康的現實主義」乃是拒絕「要麽這樣做,要麽什麽也不做」的邏輯,而走上與他人修和的可行之路。

最後,樞機總結道:「剛恆毅當初就是常與中國人民站在一起,消除人們的疑慮,使他們不再以為天主教是為西方國家效勞的政治工具。他迎著困難徹底改變了在中國的傳教活動,並且推行宗教上的非殖民化,配合了『中國的事應由中國人管』的那句俗語;他培養當地的主教、司鐸和會士,以基督信仰本位化對抗西方殖民主義,使基督信仰在遠東不再是一個舶來品。因此,剛恆毅樞機今天仍是一個靈感的泉源和極具現實意義的楷模。」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會透視:泰澤東亞青年聚會2016

泰澤團體在香港於2016年8月10至14日舉辦的「泰澤東亞青年聚會2016」已圓滿結束。為了解更多關於「泰澤東亞青年聚會」,我們請來活動的籌委與我們做長途電話訪問,他們分別是來自香港的天主教徒郭子錕先生及來自台灣,現身處香港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蔡珮珺女士。

聖座公布教宗第50屆世界和平日文告主題

blog_1472241419

8月26日,聖座新聞室公布了教宗方濟各將為第50屆世界和平日發表文告的主題:「非暴力—促進和平政治的風格」。本屆世界和平日將於2017年元月1日舉行。屆時,教宗方濟各將第4次發表世界和平日文告。

聖座新聞室的公告指出:「暴力與和平是建設社會的兩個對立根源。暴力事件的增加只能產生極為嚴重和負面的社會後果,教宗把這種情勢稱為『時斷時續的第3次世界大戰』。然而,和平則為社會帶來積極成果,使之取得真正的進步。」

「因此,我們必須在可能的空間内有所作為,為開啟和平道路進行協商,甚至在看似曲折不平、難以對話的地方也要走和平之路。這樣一來,非暴力理念就會具有更廣和更新的含義:它不只是渴望和靈感,抵拒暴力、藩籬和毀滅的道德力量,也是注重現實、向希望開放的政治風格。」

公告繼續表示:「這種政治風格以人的權利為優先。若每個人的權利和同等尊嚴得到維護,不受歧視也不分等級,則非暴力政治就能築成一條戰勝武裝衝突的切實可行之路。在這願景下,日益承認權利的力量,而非武力的權利,極為重要。」

「藉著和平日文告,教宗方濟各希望為當前的重要形勢指出一條希望之路,即經由談判取得解決爭端之道,避免武裝衝突。此外,也應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及身份認同,克服在道義上認為一方高於另一方的偏見。不過,這並不表明一個國家對另一國家的悲劇不聞不問,而是明認外交的力量遠遠勝過武器的囂張。」

公告總結道:「世界上的武器交易如此廣泛,以致人們通常低估了這種活動。武器的非法交易助長了世界上的許多武裝衝突。為阻止這災難性的行徑,作為政治風格的非暴力能夠且必須付出更大努力。」

世界和平日是保祿六世教宗於1968年建立的,每年元旦舉行。教宗的和平日文告通常寄給世界各國外交部,表明聖座在新一年的外交路缐。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