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牧聲: 湯漢樞機專訪》
湯漢是現時唯一位是正權主教的華人樞機。2016年,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晉鐸五十週年。《羅馬牧聲》一連兩集為您帶來湯漢樞機回顧過去五十年的牧職生涯及與胡振中樞機為中國教會服務的點滴。
【全片】《羅馬牧聲: 湯漢樞機專訪》上集
【全片】《羅馬牧聲: 湯漢樞機專訪》下集
收看《羅馬牧聲》系列片集
《羅馬牧聲: 湯漢樞機專訪》
湯漢是現時唯一位是正權主教的華人樞機。2016年,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晉鐸五十週年。《羅馬牧聲》一連兩集為您帶來湯漢樞機回顧過去五十年的牧職生涯及與胡振中樞機為中國教會服務的點滴。
【全片】《羅馬牧聲: 湯漢樞機專訪》上集
【全片】《羅馬牧聲: 湯漢樞機專訪》下集
收看《羅馬牧聲》系列片集
真福雷永明神父一九零七年生於意大利西西里島,十一歲時加入方濟會。在紀念孟高維諾進入中國六百周年時(一九二六年),他知道中國仍未有從原文翻譯的全本中文聖經,就已下決心把聖經翻譯中文。一九三零晉鐸,一九三一年奉派往中國,赴湖南衡陽,任小修院院長。他隨即自修中文,且自一九三五年起,開始將聖經逐卷翻譯成中文。一九四五年八月二日,雷神父連同四位青年神父,在北平創立「思高聖經學會」,為中文聖經服務。一九四八年,思高聖經學會遷往香港,繼續譯經工作,終於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八日,在香港出版首本從原文翻譯的中文聖經合訂本;一九七五年出版《聖經辭典》。雷神父堪稱「中國聖熱羅尼莫」。
雷神父熱愛聖言,孝愛聖母;他說:「瑪利亞伴於我前,我寫作的時候,她的臨在是多麼溫良」。每逢譯好一卷聖經和出版一本新書,雷神父都將它奉獻於聖母台前,並於十二座他深愛的聖母堂奉獻彌撒。
一九七六年一月二十六日,雷神父安逝香港。一九八四年,香港教區胡振中主教向教廷申請開始雷永明神父的列品案;二零一二年九月二十九日,教宗本篤十六世宣布雷永明為真福,稱許他為:天主上智的謙遜門徒、聖言的忠信使徒、充滿熱誠的遠東傳教士。
羅馬教會通用禮儀日曆定於一月二十六日作為任選紀念日,香港教區定於一月三十日作為任選紀念日。
〈最後晚餐:赤腳及赤裸裸的事實〉
聖週四洗腳禮的聖經及牧民反思
多默‧羅思家神父(巴西略會士)(Fr. Thomas Rosica, CSB)
「鹽與光天主教媒體基金會」行政總裁
「聖座新聞室」英語媒體專員
猶太教及基督宗教傳統,對吃飯和宴樂,均認為不只是補充身體、享受美食或為慶祝節日而已。對於這兩傳統,吃飯和宴樂超越了現實,甚至成為與天主的結合。在《新約》中,耶穌自己的講道生涯中不少時間,也是在餐桌上進行的。
四本《福音》記載了耶穌多次進餐:與肋未及他的同事、與法利賽人西滿、與拉匝祿及他在伯達尼的姊妹、與匝凱及耶里哥的群眾、與被遺棄者及百夫長、與加里肋亞山頭的群眾、在門徒家中等等。耶穌最終在最後晚餐中,留給了我們最寶貴的禮物--聖體聖事。聖週四的聖經讀經帶領我們進入猶太人的過去:與猶太人一起共進逾越節晚餐,從聖保祿手中得到的感恩餐宴,以及耶穌謙卑跪在我們面前洗腳。教會並不為我們提供其中一本「對觀福音」中有關建立聖體聖事的故事,而是給予我們若望的敘述,師傅為跪在祂的朋友請洗腳的謙卑及服務。
當耶穌把毛巾捆在他的腰、拿著一瓶水、彎下腰為門徒洗腳時,祂教導祂的朋友有關釋放及新生命,指這些並不是從皇室寶座上或聖殿祭台上奉獻的有血祭品所贏得的,而是由與低微的人給窮人同行和在旅途中給他們洗腳所贏得的。這就好像整個救恩史開始時就在這晚中結束,用赤腳,用祂自己的血肉向我們發出天主的聲音:「我給你們立了榜樣,叫你們也照我給你們所做的去做。」(若十三15)洗腳是最後晚餐中不可或缺的。這是聖使若望對以後基督的跟隨者說:「你們須要記起祂在彌撒的奉獻,但你們也要記起祂叫我們出去及為世界服務的勸喻。」
在最後晚餐中耶穌教導我們,教會真正的權力,是來自一位僕人,透過為朋友犧牲性命。祂的生命對於窮人及罪人是一個慶節。那些領受上主體血的人,也要如此。聖體帶來某種團體生活方式、對鄰人及陌生人的真正關心。
三年前聖週四晚上,教宗方濟各於羅馬青年拘留所中,為十二名青年人洗腳,其中包括幾名少女及兩名回教徒。教宗於羅馬拘留所為青年男女洗腳,這姿態在往後的聖週四延續。一年後,他於老人及病人中心舉行洗腳,然後一年後於羅馬的一個高設防監獄中度過。這愛意、情意、寬恕及慈悲的簡單及自發的姿態,成為了這羅馬主教自他於2013年3月當選為教宗後的特點。正如耶穌給祂門徒一個謙卑地洗腳姿態的榜樣,「基督的代理」也給了我們需要學習及模仿的榜樣。
教宗方濟各洗腳的簡單姿態之意義是很明顯的。他用過去三年伯多祿職務為世界帶來了深遠的信息。他把多人帶領給耶穌基督,透過他簡單的信息及姿態。他教導我們在生活中如何實踐聖體聖事。
譯自英文原文
圖:CNS
願所有閱讀本函的人士,充滿恩寵、慈悲及平安
其後的主日──將臨期第三主日,羅馬的主教座堂,即聖若望拉特朗大殿的聖門,將要開啟。其後的數周,其他宗座聖殿的聖門也要開啟。同一主日,我將宣佈,所有地方教會的主教座堂——地方教會的母堂,或選「副座堂」(co-cathedral),或選有特殊意義的另一座聖堂,也會在聖年期間,打開一扇慈悲之門。按本地教長的決定,任何經常接待朝聖者的朝聖地聖堂也可開啟類似的聖門,因為前往這些朝聖地,常是充滿恩寵的時刻,而人們往往在朝聖過程中,找到悔改的途徑。所以,每個地方教會都直接參與和生活出聖年,作為恩寵與靈性更新的特殊時刻。這樣,禧年將同時在羅馬及地方教會慶祝,成為普世教會共融的可見標記。
讓我們重溫在梵二大公會議揭幕時,教宗聖若望廿三世所提出的指導思想,當時他所說動人的話:「如今,基督的新娘渴望用慈悲的良藥,而不是嚴懲的武器……。公教會既在今次大公會議高舉大公真理的火炬,她願顯示自己是眾生的慈母;以耐心、仁慈、受憐憫和良善所驅使,善待她分離的子女。」[2] 沿著同一脈絡,真福保祿六世在梵二大公會議閉幕時說:「我們願意指出本屆大公會議的主要宗教特色,就是仁愛……,慈善撒瑪黎雅人的古老故事,正是大公會議的靈修模式……,大公會議掀起對現代人類世界一股親愛和讚賞的浪潮。當然,要譴責錯繆,因為仁愛並不減低真理的要求,但對每一個人,只應勸告、尊重和愛。大公會議要向今日世界公佈的,是鼓勵的藥方,而不是使人氣餒的診斷;是信任的訊息,而不是使人害怕的預告。不單要尊重現代世界的價值,更要推崇他們,承認他們的努力,淨化和祝福他們的願望……。我們必須強調另一點,就是:如此豐富的教導,應指向一個方向:無論任何境況,在各種脆弱和需要中,都要為人類謀福祉。」[3]
教會既為所受的鴻恩而感謝,又感到任重道遠,我們將要全心依恃復活主的大能,跨過聖門,因復活的主常在我們朝聖的旅途上支援我們,扶助我們。願聖神,祂既引領信徒與基督所成就的救恩工程合作,也給天主子民領路,支持他們,好使他們能瞻仰天主慈悲的面容。[4]
在整個人類歷史中,天主經常都是親臨、接近、照顧、神聖和慈悲的那一位。
「緩於發怒又慈悲為懷」,舊約經常用這詞句描述天主的本性。天主在救恩歷史中的許多行動都明確展示天主是慈悲為懷的,因祂常以良善克勝懲罰和毀滅。聖詠以特別方式表達天主的慈悲行徑是何等偉大:「是祂赦免了你的各種愆尤,是祂治癒了你的一切病苦,是祂叫你的性命在死亡中得到保全,是祂用仁慈以及愛情給你作了冠冕」(詠103:3-4)。另一篇聖詠則更明確地講出天主慈悲的標記:「上主為被欺的人作辯護,上主給饑餓的人賜食物,上主使被囚的人得自由。上主開啟瞎子的眼睛,上主使傴僂的人直身,上主愛慕那正義的人。上主對旅客加以保護,上主支持孤兒和寡婦,上主迷惑惡人的道路。」(詠146:7-9)聖詠的作者又說:「祂醫治了心靈破碎的人,也親自包紮了他的傷痕……,上主將謙遜的人扶起,將蠻橫的人貶抑於地。」(詠147:3,6)簡而言之,天主的慈悲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體的真相,從中,天主如同父親,如同母親,由於從心底牽動著他們對兒女的愛,而揭示了自己的慈愛。如果說這愛是「牽腸掛肚的」,並不誇張。這愛從內心深處自然湧流出來,滿懷慈愛與憐憫、寬仁和慈悲。
耶穌受難之前,以這篇慈悲聖詠祈禱。瑪竇福音指出:「耶穌和祂的門徒唱了聖詠,就出來往橄欖山去」(瑪26:30)。當耶穌建立聖體聖事,作為祂和祂逾越之祭的永恆紀念時,祂把這啟示的卓越行動,象徵性地置於祂慈悲的光亮中。在慈悲的同一背景下,耶穌意識到這愛的偉大奧蹟要在十字架上完成,於是,耶穌進入了祂的苦難及死亡。知道耶穌曾以這聖詠祈禱,為我們作基督徒的,就更為重要,挑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重複以這讚美之詞來祈禱:「因為祂的仁慈永遠常存。」
耶穌眼看群眾跟隨祂,知道他們已筋疲力盡,困苦流離,就對他們動了憐憫之心(參瑪9:36)。在這憐憫之愛的基礎上,耶穌治癒被領到祂面前的病人(參瑪14:14),又以寥寥可數的餅和魚飽飫大量群眾(參瑪15:37)。在這些情景下,什麼打動耶穌呢?無非是由於慈悲;耶穌因而透視祂所接觸的人的心,並回應他們心底的需要。當耶穌遇到納因城寡婦為獨子送葬,耶穌為這哀慟的母親所受的極大痛苦而動了憐憫之心,於是耶穌復活那寡婦的兒子,把他交還了他的母親。(參路7:15)
在革辣撒人的地方,耶穌驅逐魔鬼,釋放那附魔的人以後,耶穌打發那人說:「你回家,到你的親屬那裡,給他們傳述上主為你作了何等大事,怎樣憐憫了你」(谷5:19)。瑪竇的被召,也是被安排在慈悲的背景下。經過稅關,耶穌注視瑪竇。這注視充滿慈悲,以至寬恕了那人的罪;他是個罪人和稅吏。縱使門徒非議,耶穌卻召叫了他,作為十二人之一。可敬的聖伯達註釋這段福音,寫道:因憐愛而被揀選(miserando atque eligendo)──耶穌以慈悲之愛注視瑪竇,並揀選他。[7] 這句話深刻地影響了我,故我選這句話作為牧徽格言。
從另一比喻,我們找到基督徒生活的一項重要教導。伯多祿問需要寬恕多少次;耶穌回答他說:「我不對你說:直到七次,而是到七十個七次」(瑪18:22)。接著耶穌講了「惡僕」的比喻:僕人被主人催還巨債,他俯伏在地求主人開恩。主人動心把他釋放,也免除了他的債。隨後僕人遇見一位欠他小額的同伴,同伴俯伏在地哀求開恩,但第一位僕人拒絕了,且把這位同伴關在監裡。主人聽到這事,感到氣憤,叫來第一位僕人,說:「難道你不該憐憫你的同伴,如同我憐憫了你一樣嗎?」(瑪18:33)耶穌最後說:「如果你們不各自從心裡寬恕自己的弟兄,我的天父也要這樣對待你們。」(瑪18:35)
這比喻帶給我們眾人深刻的教訓。耶穌確認慈悲不單是天父的行動,更成為分辨誰是天父真正子女的準則。簡單來說,我們都被召去顯示慈悲,因為我們都先被慈悲地對待了。慈悲之愛的最清楚表達,就是寬恕過犯,而為我們基督徒,更是責無旁貸,不可推諉。寬恕,有時看來多麽困難!但是寬恕已被置於我們脆弱的雙手裡,為使我們心靈獲得平安。人必須放下憤怒、憤恨、暴力及復仇,才能喜樂地生活。故此,我們當留心宗徒的訓誨:「不可讓太陽在你們含怒時西落」(弗4:26)。耶穌把慈悲看成生活的理想,及測試我們信仰真偽的準則,我們要特別聆聽耶穌的話。祂說:「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瑪5:7);這是我們在這聖年尤其嚮往的真福。
我們從聖經見到,慈悲是表達天主對待我們的關鍵詞。天主不局限自己於單單申明祂的愛,且要把祂的愛成為可見的,可觸摸的。愛,從來不可以只流於抽象概念。愛,基於其本質,具體流露於日常生活的意向、態度及行為。天主的慈悲就是祂對我們每一位慈愛的關顧。祂自覺有責任,意思是,祂渴望我們幸福,並願意看見我們開心,充滿喜樂和平安。這是基督徒以慈悲之愛所必須走的旅途。正如父去愛,祂的子女也去愛。同樣,父是慈悲的,我們也蒙召叫,以慈悲彼此相待。
再者,聖若望保祿二世大力推動,今日世界需要更迫切的宣揚和見證慈悲:「慈悲是友愛他人的一項要求,為造就合乎人性的一切,而這一切,正如許多當代人憑直覺所見,正面臨威脅,危機重重。基督的奧蹟……,迫使我去宣講慈悲,正如基督奧蹟所啟示的『天主仁慈之愛』。基督的奧蹟也迫使我奔向這仁慈並祈求仁慈,尤其是在這教會和世界歷史所面臨的艱難和關鍵時刻。」[10] 這教導史無前例地更形迫切,值得在這聖年再度提出:「當教會宣認和宣講『慈悲』,並把人帶到救主的慈悲之源,教會才活出她真實無僞的生活,作為救主慈悲之源的信託者和分施者;這慈悲是『造物主』和『救世主』的最驚人屬性。」[11]
教會的首要真理就是基督的愛。教會成為這愛的僕人,將這愛通傳給所有人:這愛是樂於寬恕的,並甘願把自己交付。因此,那裡有教會的臨在,天父的慈悲就有了佐證。簡而言之,在我們的堂區、團體、協會和運動,那裡有基督徒,人就應該找到慈悲的綠洲。
主耶穌告訴我們朝聖的步驟,以達到我們的目的:「你們不要判斷,你們也就不受判斷;不要定罪,也就不被定罪;你們要赦免,也就蒙赦免。你們給,也就給你們;並且還要用好的,連按帶搖,以致外溢的升斗,倒在你們的懷裡,因為你們用什麼升斗量給人,也用什麼升斗量給你們」(路6:37-38)。主給我們最重要的要求是不要判斷和不要定罪。任何人若想不受天主的判斷,自己就不要判斷弟兄或姊妹。人判斷時,無非只看外表,然而天父卻看到靈魂的深處。在猜忌和嫉妒情緒下所講的話,多麼傷人。講別人壞話,無異抹黑、壞人名聲,使人成為流言蜚語的獵物。不要判斷和不要定罪,正面來說,是懂得接納每個人的長處,不讓我們的片面判斷和成見傷害他人。但這仍不足以表現慈悲。耶穌要求我們寬恕和施予。我們應成為慈悲的工具,因為我們首先獲享天主以慈悲相待。我們應慷慨待人,因為天主慷慨大方地沛降恩澤給我們。
故此,如同天父滿懷慈悲是聖年的「格言」。在慈悲中,我們找到天主愛我們的證據。祂完全交出自己,恆常地,甘願地,不求回報。我們呼求祂,祂即來救助。教會每天祈禱的開端詞,是多麼美麗:「天主,求祢快來拯救我。上主,求祢速來扶助我!」(詠70:2)我們所呼求的救助,已是天主向我們施予慈悲的第一步。當我們軟弱時,天主來救助我們。天主的救助,在於幫助我們接受祂的臨在和祂與我們的親近。日復一日,當我們被天主的憐憫所觸動,我們對待他人也會更憐憫寬大。
我熱切渴望,基督子民能在這禧年,思索慈悲的神形哀矜善工。這是喚醒我們良知的方法,因為社會的良知面對貧窮已日益麻木。讓我們深入福音的核心;在這裡窮人尤其體驗到天主的慈悲。耶穌在祂的宣講中,使我們認識這些慈悲事工,好能分辨我們是否像耶穌的門徒那樣生活。我們要重新發現這些形哀矜:饑者食之、渴者飲之、裸者衣之、收留旅人、照顧病人、探望囚者、埋葬死者。但也不要忘記神哀矜:解人疑惑、教導愚蒙、勸人回改、安慰憂苦、赦人侮辱、忍耐磨難、為生者死者祈求。
我們無法逃避主對我們所講的話,而這番話將成為審判我們的準則:我們有沒有給饑者食、渴者飲、裸者衣、花時間陪伴病人及坐監的人(參瑪25:31-45)。還有,我們也要回答,我們有沒有幫助人解惑,使他們免陷於失望以致孤寂;我們有沒有幫助千千萬萬活於無知的人克勝愚昧,尤其讓被剝奪基本生活所需的兒童,脫離貧窮的桎梏;我們有沒有走近孤獨者和憂傷者;我們有沒有寬恕得罪我們的人、棄絕引發暴力的各式憤怒和仇恨;我們有沒有擁有天主的耐心──天主如此緩於發怒地對待了我們;我們有沒有在祈禱中將我們的弟兄姊妹交託於主。基督本人,親臨這些「小子」的每一位身上。基督的身體,有形可見於受酷刑、受壓迫、受鞭笞、忍饑受餓、流離失所者身上……,等待著我們的肯定、撫慰、關懷。我們不要忘記聖十字若望的話:「當我們預備離開此世時,我們要接受審判:愛是審判的基礎。」[12]
在這祈禱、齋戒、行愛德善工的四旬期內,可更具體地默想依撒意亞先知的話:「我所中意的齋戒,豈不是要人解除不義的鎖鏈,廢除軛上的繩索,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折斷所有的軛嗎?豈不是要人將食糧分給饑餓的人,將無地容身的貧窮人領到自己的屋裡,見到赤身露體的人給他衣穿,不要避開你的骨肉嗎?若這樣,你的光明將要射出,有如黎明,你的傷口將會迅速地復原;你的救援要走在你前面,上主的光榮要作你的後盾。那時,你如呼喊,上主必要俯允;你若哀求,祂必答說:『我在這裡!』你若由你中間消除欺壓、指手畫腳的行為和虛偽的言談,你若把你的食糧施捨給饑餓的人,滿足貧窮者的心靈;那麼,你的光明要在黑暗中升起,你的幽暗將如中午。上主必要時常引領你,在乾枯之地,使你心滿意足,並使你的骨頭堅強有力;你將成為一座灌溉的樂園,一個總不涸竭的水泉。」(依58:6-11)
每個教區,應在四旬期第四主日前的星期五及星期六,舉行「奉獻廿四小時給天主」。這樣,眾多人,包括青年,回來參加和好聖事;藉此經驗,他們重新發現回歸上主的道路,善度熱切祈禱的時刻,找到生命的意義。讓我們再度將和好聖事置於中心,好讓眾人親身體驗天主慈悲的寬宏大量。為懺悔者,和好聖事將是獲得內心真正平安的泉源。
我會不厭其煩地重申,聽告解者乃是天父慈悲的真實標記。我們不會自動成為優秀的聽告解者。只有當我們設身處地,容許自己成為懺悔者,尋求上主的慈悲,我們才會成為優秀的聽告解者。請不要忘記:作為聽告解者,是參與耶穌的使命,成為堅定不移的神聖之愛的具體標記;這神聖之愛常常樂於寬恕和拯救。我們作司祭的,領受了聖神之恩,為赦免罪過,而我們也要為此負責。我們並沒有玩弄和好聖事之權,反之,我們要透過和好聖事,做天主慈悲的忠誠僕人。每位聽告解者接待信友時,必須如同浪子比喻中的父親:走上前迎接兒子,縱使兒子揮霍了自己的家產。聽告解者的召叫,是擁抱悔改的兒子返回家園,並因兒子回家而洋溢歡樂。讓我們也不厭其煩地走出去,走到那站在外邊、無法歡慶的另一個兒子,給他解釋:他的判斷,在父親的無限慈悲面前,顯然是嚴苛、不公和毫無意義的。請聽告解者不要問無用的問題,卻要如同比喻中的父親,打斷浪子預先準備好的講辭;請聽告解者學習接納每位懺悔者從心頭湧出對獲得援助和慈悲的央求。簡而言之,時時處處,任何境況,無論如何,聽告解者都是被召作以慈悲為首要的標記。
我請主教弟兄們歡迎這些慈悲傳教士;最重要的,是讓他們能夠成為有說服力的慈悲宣講者。希望個別教區組織「向天主子民佈道的聚會」,使這些慈悲傳教士能成為喜樂和罪赦的通報者。請主教們與他們的子民一起舉行和好聖事,使禧年所提供的恩寵時刻,能促使眾多天主子女重新踏上回歸父家之路。願牧者們尤其在四旬期努力召回信友「走近恩寵的寶座,以獲得仁慈,尋到恩寵。」(希4:16)
同時也邀請籌謀或參與貪污的人。貪污這潰爛的傷口是嚴重的罪,所引發的怨聲上達天廷,因為它威脅到個人和社會生活的基礎。貪污使我們不能對將來有所希望,因為它專橫的貪婪,粉碎弱小者的計劃,踐踏窮人中的窮人。貪污這種惡,滋生和撒播於日常生活的種種行動,造成社會的極大惡表。貪污是使人心硬的罪惡,妄想以金錢的威力,來代替天主。這是黑暗的行為,被奸詐和陰謀所養肥。「最高尚的人也敗壞了,便是最可悲的事」(corruptio optimi pessima),聖大額我略此話言之有理,肯定無人能免於這誘惑。如果我們要將貪污從個人及社會生活中驅除,我們需要明智、醒覺、赤誠、光明磊落,以及果敢堅決檢舉任何的錯誤行為。如果不公開與貪污搏鬥,人遲早會同流合污,最終被吞噬。
這是改變我們生命的好時機!這是讓我們的心被觸動的時候!當面臨邪惡的行徑,尤其在嚴重罪行面前,正是要聆聽無辜者呼喊的時刻;他們被剝削財產、被褫奪尊嚴、被冷視感受,甚至被橫奪生命。人怙惡不悛,最後只會受矇騙,落得淒慘下場。真正的生命會截然不同。天主從不厭倦於尋找我們。祂常樂於俯聽,正如我和我的主教及司鐸弟兄,也要樂於聆聽。在教會提供這慈悲的特殊時刻,人只需做的,是接受邀請去悔改和順服正義。
耶穌本身多次講及信德較諸遵行法律更重要。在這意義下,我們必須明白耶穌的話。當耶穌與瑪竇及其他稅吏和罪人同桌共食時,祂對反對祂的法利塞人說:「你們去研究一下:『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是什麼意思;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來召罪人」。(瑪9:13)面對正義的觀念被視作遵守法律,把人界分為義人和罪人兩群,耶穌躬身揭示慈悲之恩,祂是來尋找罪人,給他們送來寬恕和救恩。可以理解,為什麼耶穌以慈悲作為新生泉源,帶來釋放的觀念,卻遭法利塞人及其他法律教師所反對。他們要求忠於法律,只顧將重擔壓於他人肩上,而阻礙天主的慈悲。呼籲忠誠遵守法律,決不能忽略關注事件中所涉及的人的尊嚴。
在這重要的一面,耶穌要求我們反省歐瑟亞先知的話:「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歐6:6)耶穌肯定,從那時起,門徒的生活規律,當把慈悲放在中心,正如耶穌與罪人共餐所示範的。再次,慈悲被啟示為耶穌使命的一個基礎面向。這為耶穌的聽眾,確具挑戰,因為他們常按法律表面劃分界線。另一方面,耶穌超越法律;祂選擇與法律所視為罪人的人同夥,正好讓我們瞭解祂慈悲的深度。
保祿宗徒有一段類似的旅程。在大馬士革路上與耶穌相遇之前,他因熱衷追求法律的正義而奉獻生命。歸依基督卻使掃祿的眼光倒過來,以至他寫信給迦拉達人說:「我們信從了基督耶穌,為能由於對基督的信仰,而不由於遵行法律成義,因為由於遵守法律,任何人都不得成義。」(迦2:16)
保祿對正義的瞭解完全改變。他把信德,而非正義,放在首位。救恩並非來自遵行法律,而是藉著信仰耶穌基督;耶穌基督以自己的死而復活,帶來救恩,也同時帶來使人成義的慈悲。天主的正義,為那些被罪惡及其後果所奴役者,如今成為了釋放的力量。天主的正義就是祂的慈悲。(參詠51:11-16)
如果天主把自己只限於正義,祂就不再是天主,而是變得像人一樣,只要求尊重法律。但單單正義並不足夠。經驗指出,只求伸張正義會導致正義淪亡。故此,天主以祂的慈悲和寬恕,來超越正義。但這不表示正義被貶抑或不必要了。相反,任何人犯錯都必須付上代價。可是,這只是悔改的起步,而不是終點,因為這正是人感受到天主的憐憫和慈悲的開始。天主總不離棄正義。天主卻涵蓋正義,並以更偉大的事件來超越正義,使我們經驗到愛才是真正義的基礎。我們必須注意聖保祿斥責他同代猶太人的話,以免我們犯上同樣的錯誤:「因為他們不認識由天主而來的正義,企圖建立自己的正義,而不順從天主的正義:因為法律的終向是基督,使凡信的人獲得正義」(羅10:3-4)。天主的正義是祂的慈悲──透過耶穌基督的聖死與復活而分施給每個人的恩典。這樣,基督的十字架就是天主向我們所有人及向全世界所施行的審判,因為藉著十字架,基督給予我們愛情和新生的確證。
教會在聖人的共融中生活。在感恩祭中,這份天主所賜的共融,使我們得與不可勝數的聖人及真福(參默7:4),達成靈性的連結相通。他們的聖德在我們軟弱時,作我們的助佑,使教會能以她慈母般的祈禱,以及她的生活方式,幫助她軟弱的成員,由其他成員得到強化。故此,活出聖年大赦,意指奔赴天父的慈悲,確信祂的寬恕必延伸至信者的整個生命。求得大赦,就是要經驗教會的聖德,她給眾人賜贈基督救贖的果實,好使天主的愛和寬恕,無遠弗屆。讓我們愈加活出禧年,呼求天父寬赦我們的罪,使我們沐浴在祂充滿慈悲的「大赦」中。
我相信慶祝天主慈悲的禧年,將促進我們與這些宗教及其他高尚的宗教傳統相遇;願這禧年給我們開啟更熱切的交談,好使我們更能知己知彼;願這禧年消弭各種方式的自我封閉和不尊重,並驅除各種暴力和歧視。
瑪利亞被揀選為天主聖子之母,她自始就被天主的愛所準備,作天主與人之間的結約之櫃。她珍藏天主的慈悲在她的心中,與她的聖子耶穌完全一致。瑪利亞站在依撒伯爾門檻前所唱讚美詩,就是要歌頌天主「世世代代」綿延不絕的慈悲(路1:50)。我們已被包括於童貞瑪利亞的預言裡。在我們跨過聖年的門檻,進去體驗天主慈悲的果實之際,瑪利亞的話將是給予我們安慰與力量的泉源。
在十字架下,瑪利亞及若望──愛的門徒,見證了耶穌所說寬恕的話。這對釘死耶穌的人表示慈悲的崇高表達,給我們指出天主的慈悲極致。瑪利亞見證了天主子的慈悲是沒有界限的,惠澤每一個人,無一例外。讓我們以歷久常新的禱文「又聖母經」(Salve Regina)來呼求瑪利亞,請她以永不厭倦的目光,回顧及憐視我們,使我們享見她聖子耶穌慈悲的面容。
我們的祈禱也延伸於眾聖人和真福;他們曾把天主的慈悲作為他們人生的使命。我尤其想到偉大的慈悲宗徒──聖傅天娜修女。願被召進入天主慈悲深處的聖傅天娜修女,替我們轉求,為我們獲得恩寵,好能生活於天主的慈悲,按天主的慈悲行事,並能堅信天主的慈愛。
在這禧年,願教會迴響著天主聖言;這是洪亮清晰的訊息和標記,說出:寬恕、支持、援助及愛情。願教會從不懈怠地伸延慈悲,並耐心地獻上憐憫和安慰。願教會成為所有人的聲音,滿懷信心,不停地重複詠唱:「上主,求祢憶及祢的仁慈和恩愛,因為它們由亙古以來就常存在。」(詠25:6)
教宗方濟各
發自羅馬聖伯多祿大殿
主曆二零一五年四月十一日復活期第二主日、慈悲主日,在位第三年
(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及香港教區合譯) [Read more…]
1月24日(常年期第三主日),教宗方濟各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祈禱。念經前,他向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說,向貧窮人傳揚福音既不是「社會救濟」也不是「政治活動」,而是「提供天主福音的力量」。成為基督徒和成為福傳者是同一回事。
教宗解釋:「在耶穌之前,猶太子民認識很多先知,可是這位來自納匝肋的新的拉比因著祂獨特的言語使得祂即刻高於其他先知,祂的話語揭示了聖經的意義;祂因著聖神的德能給邪魔出命,邪魔也聽從祂。」
「耶穌與祂那個時代的拉比有所不同。例如,祂不開辦研讀法律的學校,卻四處宣講,教導人們:祂在會堂、在街頭和家裡施教,從不停歇。耶穌也與洗者若翰有別,若翰宣講天主即將來臨的審判,耶穌卻宣講天父的寬恕。」
主日福音記載耶穌在納匝肋會堂講道的事跡。
教宗解釋說:「耶穌進了會堂,站起來誦讀了《依撒意亞先知書》中的一處。這段聖經敘述上主派遣耶穌向貧窮人傳報喜訊,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福音的最後一句話令在場的人深感驚訝。耶穌說:『你們剛才聽到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
教宗說道:「向貧窮人傳揚福音,就如耶穌所說的,是祂的使命;這也是教會和教會內所有領洗者的使命。成為基督徒和成為福傳者是同一回事。用言語宣講福音,更重要的是以生活來宣揚福音,是基督徒團體及每位基督徒的主要目的。」
教宗提醒道:「對耶穌而言,福音應優先傳報給邊緣的人、受苦者、病患和被社會丟棄的人。向他們福傳意味著接近他們,為他們服務,把他們從壓迫中釋放出來。做與不做,是每個堂區、社團和教會運動應不斷自我省察的問題。」
教宗總結:「向貧窮人福傳,把喜訊帶給他們,是首要之務嗎?請注意:向貧窮人福傳不只是社會救濟,更不是政治活動,而是提供天主福音的力量,使之轉化人心,治癒創傷,按照愛的邏輯改變人與社會的關係。事實上,貧窮人是福音的核心對象。」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方濟各在宗座倫巴第修院(Pontificio Seminario Lombardo)成立50週年之際,於1月25日上午接見了該修院團體,並為修生們提出幾點勉勵。教宗說,司鐸應該樸實,不搞任何形式的兩面派,不尋求自己的利益。教宗也強調,不要把自己打造成「密封艙」,而要「做百姓的神父,尤其是窮人的神父」。50年前,真福保祿六世按照推動教會「以新方式宣講福音」的梵二精神建立了宗座倫巴第修院。
教宗在講話中強調:「為獲得良好的培育,必須做好充分的工作,但最為重要的是內心的皈依。」教宗談到米蘭主教聖嘉祿‧鮑榮茂(Carlo Borromeo)的榜樣,指出耶穌會士德塞爾托(Michel de Certeau)把聖人的生命視為一場「不斷反省耶穌善牧形象的皈依運動」。因此,教宗提出司鐸應當抵拒的幾種誘惑,首先是「平常」的誘惑。
教宗說:「牧人一旦開始過『平常人』的生活,他就會沉迷於得到他人的關注,按照自己成就判斷自己的牧職,縱情於尋求自己的喜好,變得不冷不熱,失去對他人的真正關心。『平常』對我們而言是牧靈聖德,是生命恩典。如果一個司鐸選擇只做個平常人,他將是一個平庸的司鐸,甚至連平庸都算不上。」
「聖嘉祿期待牧人成為天主的僕人,百姓的神父,尤其是窮人的神父。但是,只有那些在自己的生活中與天主聖言,更恰當地說,與說話的天主持續對話的人,才能宣講生命的福音。」
教宗指出:「近幾年來,你們被賦予培養這種生命對話的使命,好使你們所學到的各科知識不僅僅停留在學識上,而是具體地體現在祈禱的對話上,在與他人真實的會晤上。把自己打造成『密封艙』毫無益處。」
教宗繼續說:「祈禱、文化和牧靈是支撐唯一建築物的不同基石,它們必須始終牢固地結合在一起,互相支撐,彼此緊密連繫,好使今日和未來的司鐸能成為靈性之人、慈悲牧者,內心被上主的愛所同化,並能以生活的質樸傳播福音的喜樂。」
教宗解釋說:「在生活質樸方面,應當避免任何形式的兩面派和世俗,而以與上主及弟兄的純真共融為基礎;在語言質樸方面,則不要做複雜教義的宣講人,而要做為我們眾人死而復活的基督的宣報人。」
教宗還強調:「好司鐸必須與主教接觸和親近,活出『教區精神』。一位司鐸若不經常與他的主教來往,漸漸地就會與自己的教區團體相隔離,牧靈成效也會每況愈下。」
最後,教宗勉勵修生們「培養友情的美感、建立關係的藝術情操,創建一種遠遠超越個性差異的司鐸友愛」。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方濟各將於10月31日前往瑞典倫德參加宗教改革開啟500週年紀念活動。這項活動由天主教會與世界信義宗聯盟共同舉辦,極具大公意義。聖座新聞室元月25日公布了這一消息。
聖座促進基督信徒合一委員會與世界信義宗聯盟在聯合公告中指出,這項在倫德舉行的紀念活動「將由教宗方濟各、世界信義宗聯盟主席尤南(Munib A. Younan)主教,以及該聯盟秘書長容格(Martin Junge)牧師共同主持,展現天主教徒與信義宗教徒扎實的大公進展,以及透過對話而共同領受的恩典」。
容格牧師表示,信義宗「秉持大公合一的責任感」慶祝宗教改革事件的週年紀念,致力於「信義宗教徒與天主教徒的修和,在世界許多因衝突與暴力而分裂的地方為正義、和平與修和奉獻心力」。
聖座促進基督信徒合一委員會主席科赫樞機解釋道,「天主教徒與信義宗教徒共同專注天主的核心事務,行為處事以基督為中心,因此雙方將有機會為宗教改革攜手舉辦既務實又富含基督信仰深意的大公慶祝活動」。
瑞典教會團體熱切期待這項聯合紀念活動。信義宗總主教雅克倫(Antje Jackelén)祝願這項活動「有助於全世界基督徒的合一」。天主教斯德哥爾摩教區主教阿爾博雷柳斯(Anders Arborelius)則強調,瑞典教會團體的大公進展「獨具特色且有目共睹。我祈願這次聚會能幫助我們展望未來,使我們在今日世俗化的世界中成為耶穌基督和祂的福音的見證人」。
聖座與世界信義宗聯盟在聯合公告中表明,「這項聯合紀念活動屬於2013年《從衝突到共融》研究文件所提出的接納進程。這份文件是天主教徒和信義宗教徒初步嘗試在國際層級一同描述宗教改革的歷史及其宗旨的成果」。
屆時,天主教徒和信義宗教徒將在紀念活動中依照日前所發行的《共同祈禱》手冊齊聲頌禱。「這本祈禱手冊主要是根據一份名為《從衝突到共融:信義宗教徒與天主教徒於2017年共同紀念宗教改革》的研究文件編撰而成,主題包括謝恩、悔改,以及共同見證的承諾,以期呈現宗教改革的種種恩典,並為神學之爭所造成的分裂請求寬恕」。
來源: 梵蒂岡電台
1月25日下午5時30分,教宗方濟各在羅馬聖保祿大殿主持聖保祿宗徒歸化日第二晚禱,以這項禮儀總結今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活動。正教大公宗主教代表延納迪烏斯(Gennadios)都主教、聖公會坎特伯里大主教代表大衛‧莫克森(David Moxon)大主教,以及不同基督信仰教會和團體的代表出席了晚禱。今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的主題是:「蒙召去向萬民宣掦上主的德能。」(伯前2:9)
晚禱開始時,全場誦唱了《慈悲禧年讚歌》。在信友禱詞時,全體參禮者為受迫害的基督徒祈禱,求上主使他們感受到眾人,尤其是主内弟兄姐妹們的關懷。
教宗在禮儀講道中,首先談到聖保祿宗徒的歸化及其使命。教宗說,保祿的歸化不僅蒙受了基督的恩寵,轉變成一個新人,而且也領受了一項新使命,向眾人宣講那位他曾經迫害的基督。事實上,保祿在皈依的那一刻便明白,在永生的基督與祂的追隨者之間存在著一種真實且超性的合一:耶穌在他們當中生活並臨在,他們也在耶穌内生活。
教宗表示,保祿做使徒的聖召並不是出於他人性上的功勞,而是來自天主的無限仁慈。天主揀選了他並賦予他使命。這項使命只建立在天主豐厚慈悲的基礎上,因此保祿必須向眾人宣講這慈悲。
聖伯多祿宗徒寫信給那些受到迫害威脅的脆弱小團體的成員,以稱呼天主聖善子民的光榮頭銜來稱呼他們為「特選的種族,王家的司祭,聖潔的國民,屬於主的民族」(伯前2:9)。對初期教會的基督徒,也對今天我們所有領受洗禮的人來説,知道自己被揀選為天主救恩計劃的對象,令我們在耶穌基督和教會内深感安慰和不斷驚嘆。
接著,教宗談到眾基督徒的合一。
他說,藉著在這促進基督徒合一祈禱週引領我們的天主聖言,我們確實可以說,所有相信基督的人都「蒙召去向萬民宣掦上主的德能」(伯前2:9)。越過那些仍使我們分裂的差異,我們喜悅地承認在基督信仰生活的起源總是有天主的召叫。
我們不僅可以在彼此接近的時候,更是在誠心皈依上主的時候,走向有形可見的圓滿共融道路,上主以祂的恩寵揀選並召叫我們做祂的門徒。皈依意味著讓上主在我們内生活及施展作為。因此,若不同教會的基督徒一起聆聽天主聖言,並設法將聖言付諸實行,便是朝向合一走出真正重要的步伐。
教宗表示,如同聖保祿和聖伯多祿的初期教會的信友們那樣,我們也必須去宣講那使我們得以轉變的慈悲大愛。在這慈悲特殊禧年當中,我們必須深刻意識到,若不將自己全盤託付於天父的慈悲,就無法真正尋求基督徒的合一。
最後,教宗為基督徒的分裂請求寬恕。他說:「讓我們首先為彼此分裂的罪過請求寬恕,因為分裂是基督奧體尚未癒合的傷口。作為羅馬的主教及天主教會的牧人,我願意為天主教徒對其他教會的基督徒作出的不合乎福音精神的行為,祈求仁慈和寬恕。同時,若天主教徒在今天或過去受到其他基督徒的傷害,我也邀請全體天主教的弟兄姐妹予以寬恕。我們不能將過去的事一筆勾銷,但也不希望過去罪過的包袱仍繼續損害我們的關係。但願天主的慈悲使我們的關係煥然一新。」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會的聖德歷史中又增添了一位無比勇敢的信德模範。1月22日,在教宗方濟各批准簽署的封聖法令中,有一個名叫何塞‧桑切斯‧德爾里奧(José Sánchez del Rio)的男孩。14歲的他在1928年反抗墨西哥卡列斯總統迫害天主教會的「基督戰爭」中光榮殉道。
對於墨西哥基督徒而言,二十年代後半期的氣氛簡直令人喘不過氣來。卡列斯總統視教會為該國一切災禍的根源,蓄謀把每一位教會成員送上斷頭台。修院和天主教學校被關閉,墨西哥司鐸被登記在案,受政府控制,而外國神父則被驅逐出境。普通老百姓不得不作出選擇:要麼背棄信仰,要麼失去工作。很多人被關入死牢,遭受欺壓與淩辱。
反抗無可避免。一個由農民、工人和學生組成的隊伍為反抗這種壓迫而拿起武器。這些所謂的「基督軍」並沒有受過軍事訓練,他們只想為墨西哥爭取宣講天主之名的自由。他們喊著「基督君王萬歲!」的口號,在瓜達盧佩聖母的旗幟下奮力抵抗。 [Read more…]
2016年1月22日早上十一時半,教宗方濟各於梵蒂岡宗座大樓接見蘋果行政總裁庫克(Tim Cook)。聖座新聞室未有公佈談論內容,但兩者均一向倡導保護環境。教宗送了《願你受讚頌》通諭及玫瑰念珠給庫克,而後者送給教宗一張支票。
雖然庫克未有就他自己的信仰作言論,但在2014年他寫公開信去說明自己是同性戀時,有提及「天主」。他寫道:「我認為,同性戀是天主給予我其中之一的最偉大的恩賜。」
教宗曾經讚賞互聯網是「天主的恩賜」,又鼓勵用電腦科技作為殘疾人士的教育工具。但是,他曾說不懂用電腦或任何有超過兩個按鈕的東西。
一星期前,教宗接見了蘋果的競爭對手「字母」(Alphabet,即谷歌Google之母公司)之行政總裁史密斯(Eric Schmidt)。
撰文:鹽與光電視
圖片:CNS
Copyright © 2025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