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我們的生命在於今天,今天一去不復返

2017年1月12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我們的生命在於今天,今天一去不復返。教宗也勉勵信眾不要心硬,沒有信德,而要向上主開放。當天的第一篇讀經一開始便說:「今天你們如果聽從他的聲音,不要再心硬了。」(希3:7)教宗圍繞兩個關鍵詞「今天」和「心」,展開他的講道。

今天

聖神在這段聖經章節中所說的今天,事實上就是我們的整個生命,一個包含許許多多日子的今天,但這今天一去便不復返。在今天我們領受了天主的愛。

教宗說:「這是一個我們能更新自己忠於天主盟約的『今天』。然而,我們的生命只有今天,誘惑卻如此說:『是的,我明天再做。』這是明天的誘惑,明天並不存在,就如耶穌在十童女的比喻中親自解釋的:五個糊塗的童女拿了燈卻沒有隨身帶油,她們去買油,等她們回來時門卻關上了。」

教宗也提及比喻中敲門的人對上主說:「我曾與祢一同吃飯,曾與祢在一起。祂卻答說:『我不認識你,你來遲了。』」

教宗解釋道:「我這樣說不是為了嚇唬你們,而僅僅是說我們的生命在於今天。我是這樣認為的。明天將是永恆的明天,沒有黃昏,永遠與上主同在。我是否忠於今天。我問你們的這個問題也是聖神問的問題:『我今天如何生活?』」

「心」

讀經中重複的第二個關鍵詞是「心」。我們以心會晤上主,耶穌很多次責備說:『心太遲鈍了』,明白太慢了。為此,這是叫人不要再心硬,而要自問有沒有信德或罪惡的誘惑。

教宗說:「在我們的今天,心具有關鍵性的地位。我們的心是否向上主開放?每當我聽到有老神父或老修女跟我說:『神父,請為我能堅持到最後祈禱。』我總是深受感動,會對他們說:『可是,你已善度一生,你所有的今天都在服事上主,你還會害怕嗎?』『不,不是的,我的生命還沒有走到盡頭,我希望圓滿地度過這一生。請你祈禱,使今天得以圓滿,心也信德堅固,不被罪惡、惡習和腐敗毀壞。』」

教宗於是勉勵我們反省自己的「今天」和自己的「心」。「今天包含許多的日子,但今天一去不復返。日復一日前行直到上主說夠了。今天不能重複,生命就是如此。而心,要敞開心扉,要向上主敞開,不要封閉,不要心硬,不要沒有信德,不要知錯不改,不要被罪惡誘惑。上主曾遇到很多心靈封閉的人:經師們,這些人迫害祂,為定祂的罪而考驗祂,最後他們做到了。讓我們帶著這兩個關鍵詞回家:我的今天怎樣?生命盡頭可能就在今天,這一天或很多天以後。在天主的臨在中,我的今天如何呢?我的心又如何呢?是開放的嗎?信德堅固嗎?有讓上主的愛來引領嗎?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向上主祈求我們每個人所需的恩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公開接見:天主總是要我們分享祂的生命,偶像卻總叫人失望

聖詠集

外邦人的偶像無非金銀,不過是人手中的製造品:偶像有口,而不能言,偶像有眼,而不能看,鑄造偶像的人,將與偶像同亡;凡信賴偶像的人,也將是一樣。以色列家族卻信賴上主,衪是他們的助佑和盾護;亞郎的家族也信賴上主,衪是他們的助佑和盾護;敬畏上主的人信賴上主,衪是他們的助佑和盾護。

2017年1月1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繼續講解基督徒的希望,指出基督徒應把希望寄託於天主,而不應信賴那些導致死亡的偶像。天主絕不叫人失望,意識形態、金錢和虛榮心只是虛假的希望。

教宗的要理講授以《聖詠》第115篇貫穿全文,闡述兩種截然不同的希望:一種是對天主懷有的希望;另一種則是信賴偶像,按照我們自己的想象製造出的「神明」。教宗表明,這篇《聖詠》提醒我們,世人趨於信賴虛假的偶像,將與偶像一同喪亡。

教宗表示:「信德在於信靠天主,即使人在遇到困難時會變得脆弱而需要看得見和摸得着的安全感。危險正在於此!在這情況下,我們也試圖尋求短暫的安慰,以此來減輕信賴的艱難。」

「我們以為能在賺得金錢的安全感,在與權勢者的結盟,在塵世以及虛假的意識形態中找到安慰。我們有時在一個偶像身上尋求安慰,讓它聽從我們的要求並魔術般地改變現實,使之符合我們的意願。然而,這個偶像一事無成,無能為力,而且是撒謊者。但我們卻喜愛偶像,非常喜愛!」

《聖詠》指責外邦人信賴虛假的偶像,把偶像當作希望。教宗提到許多年前他布宜諾斯艾利斯公園看到的一件事,許多占卦者在那裡收費替人看手相,而且許多人還排著長隊等候,以求得到虛假的希望。教宗稱這是一種愚蠢的安全感。

教宗說:「這就是偶像,若我們對其極度依戀,就去購買虛假的希望。反之,耶穌基督帶給我們的是不求回報的希望,但我們有時卻不那麽信任祂為我們白白地奉獻生命而帶來的希望。此外,偶像不僅有用金屬做成的,也有用我們頭腦製造出來的,把天主化為我們的公式,我們的神性觀念。換句話說,人按照自己的想象製造一個神明,一個相似我們,讓我們容易了解而且有預見能力的神明,這正是《聖詠》提及的偶像。」

教宗還提到,意識形態、財富、權力和成就、虛榮心,以及身材美麗和健康的價值觀一旦成為偶像,就會犧牲各種事物。

教宗說:「有一次,許多年前我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教區時聽到一次很不好,且令人心痛的談話:一位能幹及非常漂亮的女子誇耀自己的美麗,說起話來似乎合情合理:『哎,我不得不墮胎,因為我的形象非常重要。』這就是偶像,它把你帶到錯誤的路上,不讓你幸福。」

《聖詠》說得很清楚,凡信賴偶像的人,也將同偶像一樣喪亡。

教宗解釋說:「他們再也說不出一句話,無法提供幫助、改變現實,也不能微笑、自我奉獻,而且失去愛的能力。我們這些教會的人也如此,倘若我們流於『世俗』,就會有這種危險。我們需要入世,卻也要抵禦塵世的錯覺,這些就是我所提及的偶像。」

最後,教宗總結道:「偶像叫人失望,而把希望寄託於上主絕不會令我們失望。上主總是記得,即使在困難時刻祂也記得我們。這就是我們的希望。希望不叫人失望,絕不會,從來就不會。偶像總叫人失望,它們是幻覺,而非事實。這才是希望的美妙事實:我們信賴天主就將肖似祂;祂的祝福將轉變我們成為祂的子女,分享祂的生命。」

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結束時表明參加教宗公開接見活動的入場券是完全免費的。他手中拿著一張紅色的票解釋道:「來見教宗、與教宗談話是免費的。」

教宗說:「我得悉有些狡猾的人讓你們付費入場。若有人對你們說參加教宗的接見活動需要付門票,他們就是在欺詐你:你要小心了!參與教宗的活動是免費的。來這裡不需要付錢,因為這裡是所有人的家。誰若對你們說需要付門票,那是一種罪行,那人是個惡棍。這種事不能做,明白嗎?」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梵蒂岡連線:教宗方濟各2016年大事回顧

本集的《梵蒂岡連線》會跟您一起,回顧教會及教宗方濟各在2016年的大事。

教宗:耶穌權威在於服務、親民、言行一致

聖馬爾谷福音

那時候,耶穌和他的門徒進了葛法翁;一到安息日,耶穌就進入會堂教訓人。人都驚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威似的,不像經師們一樣。當時,在他們的會堂裏,正有一個附邪魔的人。他喊叫,說:「納匝肋人耶穌!我們與你有什麼相干?你竟來毀滅我們!我知道你是誰,你是天主的聖者。」耶穌叱責他說:「不要作聲!從他身上出去!」邪魔使那人拘攣了一陣,大喊一聲,就從他身上出去了。眾人大為驚愕,以致彼此詢問說:「這是怎麼一回事?這是新的教訓,並具有權威;他連給邪魔出命,邪魔也聽從他。」他的聲譽遂即傳遍了加里肋亞附近各處。

2017年1月10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指出,耶穌權威在於服務、親民,以及言行一致。相反地,法學士自以為是權貴,以聖職專權教訓人,他們與人民脫節,言行不一。

當天彌撒的福音取自《馬爾谷福音》,講述人們對耶穌的教訓感到驚奇,「因為祂教訓他們正像有權威似的,不像經師們一樣」(谷1:22)。教宗表明,經師雖在子民中間享有權力,但他們教訓的內容卻無法深入人心。反之,耶穌卻擁有真正的權威,祂將天主的法律講解得「一清二楚」,以權威教導天主的真理。

教宗歸納出耶穌權威的三大特色,分別是服務、親民,以及言行一致;這些特色使得耶穌和法學士在權威方面天差地遠。耶穌「總是謙卑地教導人」,並勸誡祂的門徒們說:「你們中最大的,要成為最小的;為首領的,要成為服事人的」(路22:26);法利塞人則自以為是權貴。

服務

教宗解釋道:「耶穌服務人群,闡明事理,好叫人們清楚理解:祂始終在服事人。祂的態度有如僕役,這一點賦予祂權威。然而,人們雖然聽從法學士,尊敬他們,但並不覺得法學士對自己享有權威,法學士抱持權貴的心理,自以為:『我們就是老師,就是有權威的人,我們要教訓你們。這不是服務:我們發號施令,你們必須服從。』耶穌從不以權貴自居:祂永遠是眾人的僕役,正是這一點賦予了祂權威。」

親民

親民的態度授予權威。親民是耶穌權威的第二項特色。教宗表明:「耶穌沒有對人過敏:祂觸摸癩病人、病患,這並不令祂反感」;法利塞人卻輕視「窮人、愚昧無知的人」,他們喜歡身穿華服,招搖過市。

「法利塞人與人民脫節,毫不親民;耶穌則非常親民,這一點賦予祂權威。這些脫節的法學士抱持聖職專權的心理:他們以聖職專權教訓人,這就是教權主義。當我看到保祿六世的親民時,我感到由衷喜悅;《在新世界中傳福音》第48號展現出親民的牧者心腸:那位教宗的權威即在於此,即在於親民。」

言行一致

耶穌權威的第三項特色是言行一致。耶穌「總是活出祂所宣講的:祂的思想、感受和行為之間整合、協調」;但自以為是權貴的人卻抱持「聖職專權的心態」,也就是虛偽,說一套做一套。

教宗強調:「這種人言行不一,人格分裂,以致耶穌建議祂的門徒們說:『凡他們對你們所說的,你們要行要守;但不要照他們的行為去做』(瑪23:3)。他們說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他們是言行不一的人。耶穌多次用來描述他們的形容詞正是虛偽。我們明白,一個自以為是權貴的人,一個抱持聖職專權心態的人,一個虛偽的人,必定沒有權威!他說出真話,卻沒有權威。相反地,耶穌態度謙卑,為人服務,親近人民,從不輕視任何人,而且言行一致,祂擁有權威。這是天主子民感受到的權威。」

來源:梵蒂岡電台

教宗接見駐聖座外交使團

2017年1月9日上午,教宗方濟各依循慣例在梵蒂岡接見駐聖座外交使團,彼此互賀新年。教宗在這個機會上以安全與和平為主題,論及宗教為和平作出的努力、促進裁軍、移民危急狀況、敘利亞停火,以及守護受造界。聖座目前與182個國家締結了邦交,其中包括去年12月初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的非洲毛里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

教宗的講話直入主題首先指出:「在本篤十五世教宗稱之為『毫無意義』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年後,仍有許多民族視和平只是一個遙遠的幻想。我們經常被無辜者的死亡和痛苦的畫面所淹沒,他們為躲避戰爭而慘死在逃亡的路上。在這種情況下每個宗教都必須推動和平。」

以原教旨主義為根源的恐怖行動在全世界製造大量人命喪亡,教宗予以強烈譴責。

他說:「這是一種濫用天主之名瘋狂殺人的行為,旨在傳播死亡,試圖掌握控制權和權力慾。我籲請所有宗教當局一致強烈重申,絕不可以天主的名義殺人。原教旨恐怖主義是一種精神極度貧乏的後果,經常與嚴重的社會貧窮問題有關。宗教領袖和政治領導人唯有共同努力,才能徹底擊敗恐怖主義。」

「建設和平首先需要根除促成戰爭的爭執原因,尤其是不義行為。」

教宗再次要求「宗教權利」常能受到尊重,各國努力消除貧窮和社會不義的因素,這些不義成了原教旨主義和戰爭汎濫的沃土。此外,教宗也強調教育在對抗各種形式的極端主義所起到的作用。

移民現象是當前世界上一個嚴重問題,接納移民因此刻不容緩。教宗告誡各國,採取謹慎措施並不表示應該對移民實行關門政策,不可把減少目前的悲慘危機簡化為數算人數。

「在移民問題面前,不應讓一些國家袖手旁觀,而另一些國家則要挑起人道負擔,經常得作出巨大努力並頂著沉重壓力來面對似乎沒完沒了的移民危急狀況。各國都應爭先恐後地促進國際公益,有義務以具體的人道之舉來建設和平與發展,滿足許多國家和無數人的期待。」

教宗感謝:「許多國家慷慨接納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首先是一些歐洲國家,特別是意大利、德國、希臘和瑞典。」

教宗提到他那次前往希臘萊斯沃斯島,與巴爾多祿茂一世宗主教和羅尼穆斯總主教一起探訪難民的難忘之旅,也談及中美洲數以千計的移民為尋求一個美好未來而遭受「極度不義」,經常成為「人口販賣」的受害者。

教宗特別念及兒童,那些淪為成年人自私和暴行的受害者,尤其是那些「失去青少年喜樂的」敘利亞青年。教宗再次沉痛呼籲要永遠停止正在造成十足人道災難的衝突。

針對敘利亞的局勢,教宗表明:「交戰各方都應把遵守國際人道法作為優先考量,確保平民受到保護和必要的人道救濟。眾人都期望最近簽署的停火協議能成為全體敘利亞人民的希望標記,他們極其需要這希望。」

「國際社會應根除該受譴責的武器貿易,抵制競相生產和出售愈加精銳武器的弊端。」教宗也對在朝鮮半島進行核試驗,導致整個地區不穩定的局勢表達不安。他引用聖若望二十三世教宗的話,再次要求「禁止核武器」,同時也應管制那些引起人們恐慌的小口徑武器。

教宗譴責那些煽動仇恨的意識形態,重申和平只能以團結互助來換取。他讚許古巴與美國彼此修和以及哥倫比亞作出的努力,同時要求勇於為在委内瑞拉和中東的和平作出貢獻。

「聖座再次迫切呼籲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恢復對話,找出穩固和長久的解決之道,確保兩國在國際承認的疆界内和睦共處。任何衝突都不可成為一個讓我們無法去除的習慣。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需要和平,整個中東急需和平!」

教宗也呼籲國際社會在所有處於衝突的地區和國家促進和平,諸如:利比亞、伊拉克、中非、剛果、烏克蘭、蘇丹和南蘇丹。教宗再次提到照料受造界的課題,談及《巴黎氣候協議》,希望為「應對氣候變化所作出的努力能得到各國越來越廣泛的合作,因為大地是我們的共同家園」。

教宗最後援引真福保祿六世的教導,勉勵各國全力以赴促進整體發展,因為「發展是和平的新名稱」。聖座始終願意提供合作,為結束正在進行的衝突盡一份力量,給予受苦的人民支持和希望。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在西斯汀聖堂為28名嬰孩付洗

2017年1月8日主受洗日,教宗方濟各在西斯汀聖堂主持彌撒,為28名嬰孩付洗,其中有13名女嬰、15名男嬰。嬰孩不時在禮儀中發出哭叫聲,教宗藉此聲稱「耶穌在馬廄中的初次宣講就是哭聲」。

28對父母在米開朗基羅的穹頂畫下為他們的子女向天主的教會請求信德。教宗對他們說:「你們為你們的子女祈求了信德,聖洗聖事將賦予他們信德。信德意味著信仰生活,因為我們必須活出信德,在信德的道路上前行,為信德作出見證。信德絕非只在主日彌撒中誦唸《信經》。」

教宗向父母們解釋道:「信德就是相信是真理的那一位:天主聖父派遣祂的聖子,聖神給予我們活力。信德也是將自己託付於天主,你們必須以身作則教導他們這一點。再者,信德是光明:在聖洗聖事的禮儀中,教會授予你們點燃的蠟燭,如同初期教會所做的那樣。正因如此,教會初期的人們稱洗禮為『光照』,因為信德照亮心靈,以另一道光使人看清事物。」

領洗的嬰孩不時哭叫,發出聲響。教宗幽默地稱之為「協奏曲」,並將嬰孩的哭聲與耶穌聖嬰相連結。教宗說:「我喜歡想像耶穌在馬廄中的初次宣講就是哭聲,那是第一次的宣講。此外,由於禮儀有點長,有的嬰孩哭叫是因為肚子餓。若是如此,妳們做媽媽的也要從容自若地給他們哺乳,不要害怕,就像聖母瑪利亞給耶穌哺乳那樣。」

教宗最後囑咐父母們說:「你們不要忘記:你們既然請求了信德,你們的責任便是守護信德,使之成長,為我們大家作見證,也為我們這些聖職人員、司鐸、主教等所有人作見證。謝謝你們。」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基督徒生活的中心在於認識、朝拜和跟隨耶穌

聖瑪竇福音

那時候, 耶穌由加里肋亞,來到約但河、若翰那裡,為受若翰的洗;但若翰想要阻止他,說:「我本來需要受你的洗,而你卻來就我嗎?」耶穌回答他說:「你暫且容許吧!因為我們應當這樣,以完成全義。」於是若翰就容許了耶穌。耶穌受洗後,隨即從水裡上來,忽然,天為他開了。耶穌看見天主聖神,有如鴿子降下,來到他上面;又有聲音由天上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

2016年1月9日,教宗方濟各在聖誕期許多隆重的禮儀慶典後,恢復了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聖誕期過後,教會禮儀進入常年期。聖誕期的焦點在於耶穌,在常年期耶穌仍然是基督徒生活的中心。祂是天父聖言的第一和最後一句話,是「宇宙的主、世界的救主,除祂以外,再沒有另一位」。教宗表示,基督徒的生活很單純,不需要稀奇古怪和繁重的事,只要把耶穌放在我們日常生活的中心即可。

教宗說:「耶穌基督是我們生命的中心。耶穌基督把自己顯示給我們,讓我們看見,我們受去邀認識祂,承認祂,在生活的不同境遇中明認耶穌。『可是神父,我了解聖人們的生平,也了解各地顯現的奇蹟。』這很好,聖人是聖潔之人,是偉大的人!但並非所有的顯現奧跡都是真的!聖人很重要,可耶穌基督是中心;沒有耶穌基督,就沒有聖人!關鍵的問題在於:我生命的中心是耶穌基督嗎?我與耶穌基督的關係如何?」

教宗表示:「為了確保耶穌處於我們生命的中心,我們必須完成三項任務。」

第一項任務認識耶穌並且承認祂。

「在耶穌的時代,許多人不承認祂,例如:法學士、司祭長、經師、撒杜塞人、某些法利塞人。不僅如此,他們還迫害耶穌,把祂殺死。我們應該自問:我願意認識耶穌嗎?或者我更願意看電視劇,閒聊,談論抱負,了解他人的生活?」

教宗解釋說:「為能認識耶穌,我們需要祈禱,需要聖神,也需要福音,把福音書常常帶在身邊每天誦讀一小段。這是認識耶穌的唯一方式,之後聖神會施展作為。閱讀福音就是播撒種子,聖神將使這種子發芽和成長。」

第二項任務是朝拜耶穌,不只是祈求祂和感謝祂。

教宗解釋說:「朝拜耶穌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靜默祈禱中朝拜;另一種是除去我們心中更願意朝拜的事物,只留下天主。當我有能力只朝拜天主時,其它事物才有意義。有一篇簡短的禱詞我們都會念,就是《光榮頌》:『願光榮歸於父、及子、及聖神』,但我們經常機械式地重複。《光榮頌》是朝拜的祈禱!意思是我朝拜聖父、聖子、聖神。面對天主的偉大,我們應以簡短的祈禱,在靜默中朝拜,朝拜耶穌,對祂說:‘祢是唯一的,祢是原始和終末,我要一生與祢同在,永遠與祢同在。祢是唯一的’。我要把一切阻礙我朝拜耶穌的事,統統拋掉。」

第三項任務是跟隨耶穌。跟隨耶穌意味著把耶穌放在我們生命的中心。

教宗說:「基督徒的生活很單純,很簡單,但是我們需要聖神的恩寵,求祂喚醒我們認識耶穌、朝拜耶穌、跟隨耶穌的意願。為此,我們在《集禱經》中祈求上主,好使我們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並獲得做這事的力量。基督徒每日的生活非常單純,不需要稀奇古怪、繁重和多餘的事。願上主在我們每日的單純生活中,賜予我們認識耶穌、朝拜耶穌、跟隨耶穌的恩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祈禱福傳會一月意向:為基督徒合一

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17年1月意向

福傳意向:為基督徒合一
願所有基督徒藉著努力祈禱和弟兄姊妹之愛,能忠於主的教導,重建教會團體,共同合作回應人類面臨的挑戰。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相關資料

教宗主持主顯節彌撒:賢士們因思念天主而踏上尋找聖嬰的旅途

黑落德把自己封閉在自我崇拜和不惜一切代價的勝利中;賢士們則因思念天主而與黑落德分道揚鑣,踏上尋找聖嬰的旅途。2016年1月6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主顯節正日彌撒,強調賢士們最艱難的旅程是他們發現自己所朝拜的君王並不奴役,也不羞辱人,而是扶助、寬恕、治癒。

教宗圍繞《瑪竇福音》中賢士們的兩個行動「看見和朝拜」,展開彌撒講道。

「看見」

教宗引述金口聖若望的話解釋說:「賢士們不是因為看見明星才踏上旅途。實際上,那顆明星並非異常耀眼,他們也沒有尋找明星的特殊基因;他們之所以能看到明星,是因為他們踏上了旅途。換句話說,他們先擁有了展望遠景的心。」

教宗說:「他們能夠看到星象,因為他們心中有一份渴望在推動著他們,他們向新意開放。如此,賢士們代表了信徒們的形象,即思念天主的人,思念自己家園的人,思念天上祖國的人。賢士們所代表的就是每一位拒絕在心靈麻痹中度日的人。」

教宗繼續說:「宿命論的圍欄誘使我們簡單認為一切都無法改變,對天主的思念則帶領我們走出這圍欄。思念天主的態度打破乏味的因循守舊,激勵我們努力實現我們所渴求和需要的改變。對天主的思念在過去尋根,卻不停留在過去;它始終尋求未來。思念中的信徒在自身信仰的推動下前去尋找天主,如同賢士們那樣,前往歷史上中最遙遠的地方,因為他心裡知道天主在那裡等候他。」

黑落德的態度與賢士們尋找的態度背道而馳。當賢士們前去白冷尋找時,黑落德在不遠處的耶路撒冷睡大覺,處在良心腐朽的麻醉之中,內心困惑,感到恐懼。

教宗說:「這是一種困惑;面對徹底改變歷史的新事物,他故步自封,躲在自己的現況、認知和成就中。困惑,因為他坐擁財富,無法看得更遠。困惑,因為他的心想要控制所有的一切。困惑,因為他陷入不惜一切代價獲得勝利的文化;這樣的文化中只有『勝利者』,甚至不擇手段。到最後,這困惑促使黑落德在屠殺無辜嬰孩中尋找安全感。」

「朝拜」

「福音也凸顯了賢士們的另一個動作『朝拜』。他們從東方遠道而來,進入一座宮殿。對於一位君王而言,這裡是最合適的場所,因為王宮代表權力、成就和成功的人生,但這些都是我們所崇拜的偶像,它們的許諾只有悲傷和奴役。正是在那裡,在宮殿裡,賢士們踏上了更加遙遠的旅途,開始了最艱難的冒險:他們發現這位陌生卻令人渴望的君王並不羞辱,不奴役、也不束縛人;發現天主的目光具有扶助、寬恕、治癒的功效;發現天主願意誕生在我們從未期待的地方、在我們不願意的地方,或者我們多次拒絕的地方;發現天主的目光關切弱者、傷者、勞苦者、遭受虐待和遺棄的人,祂的力量和威能叫做慈悲。對某些人而言,耶路撒冷距離白冷是如此的遙遠!」

最後,教宗總結道:「黑落德無法朝拜聖嬰,因為他不願也不能改變他的目光,無意放棄自我崇拜。司祭們和他一樣也無法朝拜聖嬰,因為他們即使知道先知的預言也不打算行走和改變。賢士們則不同,他們已經對當時的黑落德感到習慣、枯燥和乏味。在白冷卻有一個新的許諾,一個無償的許諾。那裡正在發生新鮮事。賢士們能夠朝拜聖嬰,因為他們有勇氣踏上旅途,向小孩子叩頭,向窮人叩頭,向無助者叩頭,向不尋常和不認識的白冷聖嬰俯伏朝拜。在那裡,他們尋獲了天主的榮耀。」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主顯節三鐘經:我們要全心朝拜耶穌

2017年1月6日主顯節正日中午,教宗方濟各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三鐘經祈禱活動。

他勉勵信眾說:「讓我們效法賢士,切莫僅獻給耶穌零碎的時間,或只是偶爾想起祂,否則我們得不到祂的光。我們要效法賢士,跟隨耶穌之星,踏上旅途,炫耀光芒,全心朝拜上主。」此外,教宗還委託窮人,分送給在場每人一本有關慈悲的小冊子。

耶穌為眾人閃耀光芒,其象徵物是星辰。《瑪竇福音》記載,賢士們選擇跟隨耶穌之星的引領,前去白冷城朝拜祂。

教宗指出:「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星辰,指引方向的閃耀光芒。我們必須選擇要跟隨哪一顆星。舉例而言,間歇性的光芒時亮時暗,有如生活中的小樂事:它們雖好,卻美中不足,因為它們都很短暫,無法留下我們所求的平安。」

「其次是耀眼的光芒,那是金錢和成就之光。它們很吸引人,但其強光卻令人頭暈目眩,使得光榮的夢想變得更加黯淡無光。賢士們則邀請眾人跟隨恆久且柔和的光,它從不消逝,因為它不屬於這個世界。這光來自高天,卻在心中閃耀:它是耶穌的真光。耶穌是我們的光:這光不叫人眼花撩亂,卻予以陪伴,賜下唯一的喜樂。」

教宗鼓勵信友們回應依撒意亞先知的邀請:「『起來炫耀吧!』(依60:1),並在世上的許多流星中,選擇跟隨耶穌的明星。我們只要跟隨耶穌之星,便將獲享喜樂,如同賢士們『一見到那星,極其高興歡喜』(瑪2:10),因為哪裡有天主,那裡就有喜樂。」

教宗勉勵眾人切莫害怕耶穌之光,卻要向上主敞開心門。

他說:「我尤其鼓勵那些失去追尋的力量,筋疲力盡的人,那些被生活的黑暗壓垮,因而澆熄渴望的人:你要起來,鼓起勇氣,耶穌之光能戰勝最漆黑的黑暗。」

那麼,我們要如何尋獲耶穌的神聖之光呢?

教宗答道:「我們要步武賢士們的芳蹤;福音記載,他們始終在前行。事實上,誰若想得到光明,他就必須走出自我,出去尋找:他不能自我封閉,停滯不前,只顧周遭發生的事;他必須用自己的生命下注。基督徒的生活是持續前行的旅程,充滿希望和尋找;就如賢士們的旅程,即使暫時看不見星光,也要繼續前行。」

賢士們找到耶穌聖嬰後,「遂俯伏朝拜了祂」(瑪2:11)。

教宗強調:「賢士們並沒有只看耶穌一眼,誦唸一篇固定的禱詞,然後轉身就走。不是的,賢士們朝拜耶穌:他們與耶穌進入個人的愛的共融,並且獻上黃金、乳香和沒藥,也就是他們最珍貴的財物。讓我們效法賢士,切莫僅獻給耶穌零碎的時間,或只是偶爾想起祂,否則我們將得不到祂的光。我們要效法賢士,跟隨耶穌之星,踏上旅途,炫耀光芒,全心朝拜上主。」

誦唸三鐘經後,教宗提及東方教會團體將於1月7日慶祝聖誕節。教宗懷著「喜樂的友愛精神」,祝賀他們在聖誕節充滿「光明與平安」。此外,教宗還委託3百多名窮人在聖伯多祿廣場上分送給在場每人一本有關慈悲的小冊子,並為這些窮人志工提供午餐。

教宗說:「賢士們獻給耶穌賀禮。談到賀禮,我也想要送給你們一份小禮物:雖然沒有駱駝,但我要送給你們一份禮物,一本題名為《慈悲聖像》的小冊子。天主所賜的禮物是耶穌,祂是天父的慈悲。因此,為了紀念天主的這份厚禮,我要送給你們一份禮物;窮人、無家可歸者、難民,以及許多志工和會士們將分發給你們這份禮物。我向他們致以熱切的問候及由衷的感謝。」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