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接見教廷人員:教廷改革的十二個準則

2016年12月22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克萊孟廳接見了教廷各部門神長,與他們互祝聖誕佳節。教宗的講話以教廷改革為重點,列舉了引導這項改革的12個準則。

一、個人皈依

教宗解釋說:「個人皈依很重要,若無個人皈依,結構上的一切改變都無效益。改革的真正精髓在於進行改革的人,人才能實現改革。」

二、牧靈上的皈依

教宗提到牧人的圖像說:「教廷是一個服務的團體,我們作為教會的牧人,讓天主善牧的容顏照亮我們、淨化我們、改變我們、徹底更新我們的使命,必然對我們大有益處。願我們在自己的工作環境中也能感受到和培養一種強烈的牧靈意識並予以實踐,首先從我們每天所遇到的人開始。但願沒有任何人覺得被忽視和虧待,反而人人都能體驗到耶穌善牧的殷切關懷。」

教宗強調:「每個文件的背後都是人,教廷全體人員必須在牧靈皈依的鞭策下努力工作,具備服務和共融精神,因為這是一付解毒劑,能去除一切徒勞無益的野心和迷惑人的競爭。」

三、以基督為中心

教宗指出:「教會的每一項服務都旨在把喜悅的宣講帶到地球四極。大公會議的訓導提醒我們,有些教會的結構可能成為福傳的阻礙;同樣,良好的結構必須受到生命的推動、支持及評判。若欠缺新生命和真正的福傳精神,若教會不忠於自己的聖召,則任何新結構都會很快腐化。」

四、合理化

教宗提到教廷各部門在法律上彼此相等,卻也需要一種有機運作上的合理化,以此凸顯各自的職權範圍。這些職權必須受到尊重,也應得到合理、有效的分配。任何一個部會都不可把另一個部會的職權納為己有,所有部會都由教宗直接領導。

五、運作功能

教宗表明,將兩個或多個在工作内容上相似或密切相關的部會合併為一個部會,一方面賦予新部門更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新部門内部各單一現實間的接觸和相互作用也有助於提高運作功能。

六、現代化

教宗表示:「這是洞察和傾聽時代標記的能力。在這層意義上,對羅馬聖部的調整是為適應當今時代的情況及普世教會的需要,符合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精神。」

七、淡泊節制

這應是教廷改革必備的。教宗解釋說:「從這個願景看,教廷的簡化和精簡是必要的。換句話說,就是根據單一部會的職權範圍和精簡進行部會的合併或融化。這一切都出於不可或缺的淡泊節制的考量,以便作出正確和真實的見證。」

八、部門互補

九、眾議精神

教宗指出,聖座的工作必須具有眾議精神,部會首長的例行會議由教宗主持。部會數目的減少將使各部會首長與教宗的會晤更為頻繁和更有規律,部會首長的會議也更具功效。每個部會内部的工作也應遵循眾議精神,以免由各種因素造成的支離破碎現象,以及專業部門自成一體,惟我獨尊的局面。

十、公教性

教宗表明:「聖座的工作人員必須反映教會的公教性,人員的聘請應來自全世界。除了司鐸和度奉獻生活者外,聖座也應聘請終身執事和男女信友,但在人選上應認真考查,以確定“他們在精神和道德生活,以及專業能力上無可非議。」

十一、專業化

十二、分辨能力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方濟各2016年聖誕子夜隆重彌撒【中文解說】

聖誕節即將來臨,《梵蒂岡廣播電台》及《鹽與光天主教電視》先預祝大家聖誕快樂!

梵蒂岡廣播電台中文節目部誠摯地邀請您參與他們即將直播的兩大盛事: 一、梵蒂岡廣播電台中文聖誕子夜彌撒;二、教宗方濟各聖誕子夜隆重彌撒。鹽與光天主教電視也會進行電視轉播「教宗方濟各聖誕子夜隆重彌撒【中文解說】」。 [Read more…]

教宗公開接見:耶穌聖誕是看得見的希望

路加福音

有上主的一個天使站在牧人身邊,向他們說:「今天在達味城中,為你們誕生了一位救世者,他是主默西亞。這是給你們的記號:你們將要看見一個嬰兒,裹著襁褓,躺在馬槽裏。」忽有一大隊天軍,同那天使一起讚頌天主說:「天主受享光榮於高天,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他們急忙去了,找到了瑪利亞和若瑟,並那躺在馬在槽中的嬰兒。

2016年12月2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繼續講解「希望」,説明耶穌聖誕是希望的泉源。教宗強調,希望促使我們行走,而安全感,尤其是對物質的安全感不會解救我們。我們應敞開心靈向耶穌說「是」,本著行善的意願行走。

教宗表示:「我們一談到希望,往往就會想到那看不見的希望。然而,耶穌的聖誕向我們述説的是一種看得見的希望,因為這希望建立在天主身上。因著天主聖子降生成人,希望來到了人間,它是永恒生命的希望。希望不會停滯不前,卻促使我們行走。天主來到世界上,賜予我們與祂同行的力量:天主藉著耶穌與我們同行;與天主行走,邁向生命的圓滿,我們就會得到力量以新的態度活在當下,儘管步履仍舊艱難。對基督徒而言,心懷希望意味著堅信與基督同行,走向正在等待我們的天父。希望從不停頓,希望總是在行走而且也讓我們行走。」

教宗請在場信友反省: 「我們是否向希望敞開心靈好能與耶穌同行,儘管眼前困難重重。懷著希望在這世界上行走,我們就會得救。我們每個人可以問問自己:我懷著希望行走,還是我的内在生命已經停滯,封閉了呢?我的心靈是一個合上的抽屜呢,還是向希望敞開,讓我與耶穌同行而不單獨行走呢?」

參加教宗公開接見活動的信友當中也有一個羅馬麵包工人代表團,他們贈送給教宗一座用麵包製成的馬槽。教宗於是談到馬槽的主題說,基督徒家庭在將臨期搭建馬槽已是一種傳統。馬槽以其樸實的場景傳遞著希望,其中的每個人物都沉浸在這希望的氛圍中。

教宗逐一點到馬槽中的場景和人物說:「我們首先看到的是耶穌的降生地白冷城。它是猶大的一個小鎮,達味於公元前1千年就生在那裡。白冷城並不是都城,卻博得天主聖意的歡心,天主樂於透過弱小卑微者行事。達味之子耶穌就降臨在這個地方,天主的希望與人的希望在祂身上相遇。」

在馬槽的主要人物還有瑪利亞和若瑟。

教宗解釋說:「瑪利亞是望德之母,她以自己的『是』向天主敞開了世界的大門,在耶穌聖嬰身上看到天主的愛。若瑟立在瑪利亞身旁,他相信了天使的話,注視著馬槽中的耶穌,相信天主藉著這個孩子將把人類從死亡和罪惡中拯救出來。因此,為看到這些人心中懷有多大的希望,瞻仰馬槽極其重要!」

馬槽中的其他人物是牧人和卑微者,他們也期待著默西亞並在耶穌聖嬰身上看到了天主許諾的實現。那些依靠自己的安全感,尤其是物質安全感的人則不同,他們不期待天主的救恩。

教宗說:「我們要相信:我們的安全感不會解救我們;拯救我們的唯一保障是把希望寄託在天主身上。天主救贖我們,因為祂強而有力,使我們懷著喜樂在生命的旅途上行走,樂於行善,願意成為美滿和得享永生的人。」

基督徒的希望也在眾天使對天主的讚頌聲中反映出來,他們感謝天主建立了祂的愛、正義與和平的王國。

教宗表明:「在瞻仰馬槽的同時,我們準備耶穌的聖誕。若我們接納耶穌,天主在我們個人和團體歷史的行跡中播下的希望種子,聖誕節將會是一個真正的節慶。」

最後,教宗表示:「每個向耶穌說的『是』都是一個希望的嫩芽。讓我們信賴這希望的嫩芽,這樣說:『耶穌,我信賴祢,祢能救贖我,祢能拯救我。』祝大家有個滿懷希望的聖誕節!」

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活動結束時談及他最近與剛果民主共和國主教團高層的會晤,呼籲該國政治人士關注人民疾苦,為百姓造福。

教宗說:「我再次向全體剛果人發出沉痛呼籲,願他們在這歷史性關鍵時刻成為修和與和平的匠人。願那些負有政治責任的人聆聽自己良心的聲音,能夠看到他們國人所受的疾苦,擁有一顆為百姓造福的心。」

據人權組織消息,政府軍和反對現任總統卡比拉(Joseph Kabila)的示威群眾12月20日在首都金沙薩爆發衝突,造成至少26人死亡。軍隊和警察對平民開槍射擊,實際遇難人數恐怕要遠超過這一數字。警衛人員挨家挨戶搜捕青年,示威者則在最大黨派的總部縱火。由天主教會協調的政府和反對派的對話原本應該在21日重新啟動。

教宗向柏林貨車襲擊事件死者致哀並呼籲遏止恐怖主義

2016年12月19日晚,德國柏林發生襲擊事件。一輛貨車衝向聖誕市場的人潮,造成12人死亡,至少48人受傷。教宗獲悉這「恐怖暴行」後深感悲痛,旋即寄發唁電向柏林總主教科赫(Heiner Koch)致哀。

這封唁電由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署名。唁電寫道:

「教宗與喪親的家屬們感同身受,表達他的憐憫之情,保證與他們同悲共苦。他在祈禱中將亡者託付於天主的慈悲,並祈求天主治癒傷者。此外,教宗也感謝救援人員和安全部隊的辛勤服務。他與所有打擊恐怖主義的善心人士團結一心,不給恐怖主義的瘋狂殺戮在我們的世界上留有餘地。為此,教宗呼求仁慈的天主父廣施慰藉、庇蔭和安慰之恩。」

德國警方12月20日上午表明,他們已假設這是恐怖攻擊事件;國際社會一致譴責這項暴行。這是歐洲今年發生的第二宗貨車襲擊事件。此前,法國尼斯也曾於7月14日國慶日晚上發生貨車衝撞人潮的悲劇,導致84人死亡。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接見公進會青少年:你們要分享喜樂,向祖父母請教

2016年12月19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樞密會議廳接見了意大利公教進行會的青少年。這些公進會成員來自意大利各教區,陪伴他們的教育者和輔導員也在場。教宗提醒在場青少年,喜樂具有感染力,喜樂若分享出去就會倍增。教宗也透過他們問候了意大利公教進行會全體成員,祝他們聖誕快樂!

每年聖誕節都在重覆天使向牧童們的宣報:「不要害怕!看,我給你們報告一個大喜訊:今天為你們誕生了一位救世者。」(路2:10-11)

教宗對此解釋說:「耶穌的誕生是一個大喜訊,是天主愛我們的表達。我們被天主所愛。這是多麽奇妙的事啊!每當我們有些悲傷,覺得事事不順心,或一個朋友令我們失望,更確切地說我們令自己失望時,我們都該想想:『天主愛我們,天主不離棄我們』。」

「的確,孩子們,我們的天父對我們總是信實的,祂無時無刻不在愛我們,與我們同行,即使我們走得有點遠了,祂也會追趕上我們。因此,基督徒的内心總是有喜樂。」

「這是一種分享出去就會倍增的喜樂!喜樂要求我們在家庭、學校、堂區,以及處處存在的關係中作出見證。意大利公教進行會的青少年在今年培育旅程上的口號為『被喜樂所環繞』,這句話用字母的大小寫變換形式書寫在標語上,也可讀作『喜樂的馬戲團』(CIRCOndati di GIOIA)。」

教宗對此評論道:「這幅標語意味深長,馬戲團的寓意暗示這是一個友愛、喜樂和度‘遊牧’生活的團體。馬戲團的圖像能幫助你們感受到,你們隸屬的基督徒團體和組織具有傳教使命,它催迫你們走街串巷,周遊各國,將喜樂傳給你們每天所遇到的人。喜樂也能感染別人。」

教宗於是交給青少年們一項任務說:「你們要與每個人分享這具有感染力的喜樂,特別要與祖父祖母們分享,這是一項任務!你們要向他們請教許多事,聆聽他們講述。祖父母們存有歷史的記憶和生活經驗,對你們而言,這會是一份重大恩典,對你們的旅程大有助益。」

意大利公教進行會把和平與關懷聯繫起來,發動青少年幫助那不勒斯城一個貧困社區的同齡人。教宗對這些創舉表示讚許。

他最後説道:「你們為和平付出的努力也同樣具有感染力。願上主降福你們這項行善的計劃!」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主持彌撒慶祝80大壽

2016年12月17日,教宗方濟各早晨在梵蒂岡保祿小堂與住在羅馬的樞機們舉行共祭彌撒,慶祝他的80歲生日。教宗祈求上主賜予他一個喜樂和豐饒、平靜和虔誠的晚年,使他的晚年成為「智慧的居所」。樞機團團長索達諾(Angelo Sodano)樞機代表全體樞機向教宗致賀,與教宗同喜同樂。

教宗向樞機們說:「我記得2013年3月15日,我們首次會晤時我對你們說的那句話:『晚年是智慧的居所。』我希望我也如此。我真希望能如此!」

然後,教宗引用一位拉丁文作家的話,指出「晚年以靜悄悄的步伐」來到你面前。

教宗解釋說:「這是一個打擊!可是,若一個人把晚年視為生命的一個階段,賦予喜悅、智慧和希望,他就會重新開始生活。我也想到那天我向你們提及的另一首詩《晚年在於平靜和虔誠》。請你們祈禱,讓我也能如此,即平靜、虔誠及豐饒,並且喜樂。」

當天彌撒福音記述耶穌的族譜。

教宗表示:「耶穌族譜提醒我們記憶的恩寵,不忘卻的恩寵。不忘卻恰恰是愛的體現;愛常常著眼於我們蒙受的許許多多恩惠;愛在於注視歷史:我們從哪裡來,我們的父輩,我們的祖先是誰,我們又如何走過信德的旅程。記憶對我們有益,因為它使我們更加熱切地警醒期待耶穌的聖誕。」

教宗表示:「今天的恩寵正是記憶。我們聆聽這段福音章節時,聽到一個歷史,一個非常偉大的恩寵的歷史;但它也是一個罪惡的歷史。我們在這條路上總是發現恩寵和罪惡。在這救恩史上,在這族譜中有罪人,也有聖人。我們也如此,我們在生命中也遇到同樣情況:我們有極其忠於上主、喜樂服務的時候,也有不忠、犯罪的醜陋時刻,我們這時感到了需要救恩。這也是我們的安全保障,因為一旦我們需要救恩,我們就能宣認信仰,作出信仰的表白:『我是罪人,但祢能救我,求祢幫助我!』這樣一來,我們就能懷著希望的喜樂向前進。」

教宗繼續說:「基督徒的一生是一段熱切渴望朝向與耶穌最終相遇的旅程。在將臨期我們已開始走上這旅程,在警醒等待中期盼上主的來臨。今天,我們停下來往後看,看到我們走過的路是美好的,上主沒讓我們失望,上主是信實的。」

教宗勉勵眾人奮勇向前:「這就是基督徒的生活:朝向最終的相遇前行。這是一段警醒等待上主來臨並充滿希望的旅途,但願它永遠不會讓我們失去保持記憶的恩寵,卻使我們不斷回顧上主在救恩史上為我們、為教會所做的一切。這樣一來,我們就能明白教會今天為何給我們選讀這段福音章節。它似乎有些乏味,但記載的是天主的歷史。天主願意與祂的子民同行,最終使自己降生成人,形同我們每一個人。」

教宗最後祈求上主幫助我們恢復這份記憶的恩寵。

他說:「即使我們困難重重,也應記得要内心平靜,懷著信賴奮勇向前。讓我們祈求上主賜予我們這份恩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府將臨期默想:「飲用、節制和聖神的陶醉」(三)

2016年12月16日上午,教宗府講道神師坎塔拉梅薩神父(Raniero Cantalamessa)在宗座大樓救主之母小堂帶領聖座人員進行今年將臨期的第三次默想,教宗方濟各也在場出席。當天神父談到「聖神清醒的陶醉」,強調聖神降臨不是一項封閉的活動,而是教會時常保持開放的機會。

真福保祿六世教宗1975年在天主教神恩復興運動第一屆世界大會中表示,這是「教會的一次機遇」,他把這項教會運動的格言歸結為聖盎博羅削(Sant’Ambrogio)的一句話:「我們開懷清醒暢飲聖神的富饒。」

坎塔拉梅薩神父表明:「聖神的富饒在原本應該是聖神的陶醉,後來人們覺得這樣的表達太過放肆而改為聖神的富饒。關於『清醒的陶醉』這個主題,教父們從類比和對比的方式討論了物質的醉和精神的醉。」

「相似之處在於這兩種醉都能使人愉悅,忘記焦慮,獲得解脫。不同之處在於物質的醉,例如:酒精、毒品、性和成就所引起的醉,使人躊躇和不安;而精神的醉則使人堅定地向善。耶路撒冷的聖奇利祿曾寫道,那些譏笑宗徒們在五旬節喝醉酒的人不無道理,他們只是錯在把這種醉歸因於普通的酒,而不是那由『真正的生命』所釀制的『新酒』,即基督。」

我們該如何把「聖神清醒的陶醉」重新置於目前的歷史和教會狀況呢?

坎塔拉梅薩神父答道:「過去,我們常常被教導要從清醒進入陶醉的境界。換言之,要努力達致精神上的陶醉或熱忱,認為人可以通過清醒,即禁止肉體的欲望,捨棄世俗和自己,也就是節制,就能進入了淨化和透徹的精神生活。人的心靈將以這種苦修的方式擺脫自然的習慣,準備好與天主結合,傳播祂的恩寵。」

教宗府講道神師繼續說:「我們繼承的靈修思想認為人必須走不斷完善自己的道路,但我們很可能會因此而把重心從恩寵轉移到人的力量。實際上,《新約聖經》表明了二者的循環關係:節制是走向神聖之醉的必要條件,神聖之醉是實踐節制的必要條件。」

「這第二條路,從陶醉到清醒的路,正是耶穌要求祂的門徒走的路。門徒們雖然擁有耶穌這位老師和靈修導師,但他們在五旬節前始終無法實踐任何福音精神。直到在五旬節他們接受聖神的洗禮後,我們才看到了他們的改觀,他們才有能力為基督忍受一切窘況,最終為祂殉道。聖神是他們熱忱的緣由,而不是其效果。」

我們需要「聖神清醒的陶醉」,比教父們更需要。但我們從哪裡獲得聖神呢?

坎塔拉梅薩神父說:「除了傳統的場所—聖體聖事和《聖經》之外,我們順著聖盎博羅削的目光,看到了宗徒們早在五旬節那天就已體驗的第三種可能性。聖盎博羅削說:『還有另外一種陶醉是具有滲透力的神聖之雨所引起的』。」

坎塔拉梅薩神父列舉了神恩復興運動所使用的「神聖洗禮」的儀式,一種更新基督徒生命的恩寵經驗。坎塔拉梅薩神父也強調,但這不是唯一體驗五旬節恩寵的方式,許許多多基督徒通過一次避靜、一次會晤、一次讀經也得到了類似的經驗。

教宗府講道神師坎塔拉梅薩最後引用真福保祿六世的話:「教會需要永恆的五旬節;教會需要心中之火,口中之言,目中之先見。」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基督徒應效法洗者若翰,為基督開路

若望福音 5: 33-36

那時候,耶穌對猶太人說:「你們曾派人到若翰那裡去,他就為真理作過證。其實我並不需要人的證據,我提及這事,只是為叫你們得救。若翰好比是一盞點著而發亮的燈,你們只一時高興享受了他的光明。但我有比若翰更大的證據,即父所託付我要我完成的工程,就是​​我所行的這些工程,為我作證:證明是父派遣了我。」

2016年12月16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強調洗者若翰至死謙卑,給人指明天主聖子的到來;基督徒應以這位偉大的聖者為榜樣,為耶穌作出謙卑的見証。一些信友、會士、主教、司鐸和夫婦在場參禮,其中一些人慶祝度奉獻生活或結婚50週年金慶。

最近兩天,我們藉著教會禮儀反省洗者若翰的形象,他在福音中以「見證者」的身份出現。當天的《若望福音》繼續闡明這個主題。教宗在彌撒講道中解釋說,洗者若翰的聖召是「為耶穌作見証和向人指明耶穌」,如同「燈」那樣做光的載體。

「燈指明光在那裡,見證光的存在。若翰是聲音。他指著自己說:『我是曠野裡呼喊者的聲音』(若1:23)。若翰是聲音,但他為聖言作見証,指明聖言,天主的聖言。他只是聲音。聖言才是主角。他勸人悔改,給人施洗,是宣講者和洗者,但他清楚表明:『在我以後要來的那一位比我更強,更大,我連提祂的鞋也不配,祂要以聖神及火洗你們』(瑪3:11)。」

教宗表示:「若翰是指明那位永恒者的臨時人物,這永恒者就是耶穌。若翰的偉大就在於此。民眾和法學士每一次詢問他是不是默西亞時,他都明確回答說:『我不是!』若翰的見證是臨時性的,卻很堅定、有力。他是不被自負的風所吹滅的火炬;他是不由自豪減弱的聲音。他成了日益能指明另一位的人,向另一個見證敞開大門,即天父的見證,耶穌今天説明的那個見證:『但我有比若翰更大的證據,即父的證據』(若5:33-36)。」

「洗者若翰向這見證敞開大門,他聽到天父的聲音:『這是我的愛子』(瑪3:17)。若翰敞開了這道門。這個若翰是偉大的,總是把自己放在一邊。」

教宗強調:「若翰自謙自卑,是個謙卑的人,走上耶穌以後將走的同一條道路,那條空虛自己的道路。他就這樣一直走到底:『因一個舞女的任性,一個奸婦的嫉妒及一個醉鬼的軟弱,他在監獄牢房的黑暗中被斬首』。洗者若翰需要一幅像,只是這幅像該由我們來給他畫。」

教宗最後向在場的信友和慶祝晉鐸或結婚金慶的會士、主教,以及夫婦們說:「今天是詢問自己的基督信仰生活的一個美好日子,我們的信仰生活是否常為耶穌開路,是否充滿這個舉止:給人指明耶穌。感謝那些經常這樣做的人!願你們在50週年之後以年邁的青春或衰老的青春仍舊如同好酒,感恩和重新開始,繼續前行,做耶穌的見證人。但願若翰,偉大的見證人幫助你們今天慶祝晉鐸、奉獻生活和婚姻生活50週年之後,在這條新道路上重新起步!」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方濟各2017年第25屆世界病人日文告

2016年12月15日,聖座公布了教宗方濟各第25屆世界病人日文告,主題是:「驚嘆天主的作為:全能者在我身上行了大事」(路1:49)。這屆世界病人日將於明年2月11日露德聖母紀念日舉行。

教宗在文告中首先向病患們表示:「我從現在起在精神上來到馬薩比(Massabielle)岩洞的聖母像前。我願意向你們所有人,處在病苦中的弟兄姐妹和你們的親人表達關懷之情;我也向所有在世界各醫療機構從事不同工作的人員表達讚佩之情,他們憑著專業能力、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盡忠職守,設法減輕你們的痛苦,照顧你們,使你們每日能感到舒適。」

教宗然後鼓勵眾人包括病患、疾苦者、醫生、護士、病人家屬、義工,要瞻仰病人之痊聖母瑪利亞,天主溫柔對待每個人的擔保者,順從天主旨意的模範;即使在患病時也要藉著聖言和聖事所滋養的信德找到愛天主和兄弟姐妹的力量。

面對時下在醫護和技術領域的挑戰,教宗重申每個病人都具有不可剝奪的尊嚴,總是賦有自己的使命,決不能淪為純粹的物體,即使他們身患嚴重的殘疾。

教宗籲請眾人透過世界病人日找到傳播一種尊重生命、健康和環境文化的新動力,為使人的尊嚴和完整性受到尊重而不斷努力奮鬥,同時運用正確方法來對待生物倫理問題,保護最弱小者和照料環境。

教宗最後祝願眾人常做天主臨在和祂仁愛的喜樂標記,效法許多天主之友的光輝見證。在這些人當中有天主的聖若望(Giovanni di Dio)和聖加米祿(Camillo de’Lellis),他們是醫院和醫護人員的主保,以及加爾各答的聖德肋撒修女,她是天主仁愛的使徒。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希望是基督徒生活的燃料

2016年12月15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接見羅馬耶穌聖嬰兒科醫院的職員、合作者、義工、病童和他們的家屬時如此表示。希望是基督徒生活的「燃料」,推動我們每日向前邁進。由於耶穌聖嬰醫院正在協助中非班吉重建當地的兒科醫院,班吉總主教恩扎帕拉因加(Dieudonné Nzapalainga)樞機特地帶領15名中非病童前來羅馬參加這項接見活動。

教宗在會晤中與耶穌聖嬰醫院的醫護人員和病患代表等人進行了親切的交談。一名護士心疼兒童的病痛;教宗對此沒有任何答案,他坦言道:「連耶穌也沒說出答案。當時耶穌遇到處境悲慘的無辜受苦者,祂在他們面前既沒有說教,也沒有說理。祂大可如此,但祂沒有這麼做。耶穌生活在我們中間,卻沒有向我們解釋人為何受苦。相反地,祂向我們展示這種人性經驗也能充滿意義的方法:耶穌並未解釋人為何受苦,但祂懷著愛去忍耐痛苦,叫我們看到祂在為誰受苦。不是為何,而是為誰。」

再者,我們也從病童身上發現「感恩的價值」。

教宗指出:「我們教導兒童感恩,我們大人自己卻沒做到。然而,感恩是一劑良藥,能對抗『希望的感冒』,這種感冒是具有傳染力的惡性疾病。感恩的話語滋養希望,誠如聖保祿所言,『我們得救還是在於希望』(羅8:24)。希望是基督徒生活的『燃料』,推動我們每日向前邁進。」

羅馬耶穌聖嬰醫院的一名助理向教宗分享他的工作「卑微」而重要;他在有限的空間裡保持熱忱,發揮專業素養。

教宗因而談論「卑微小事之美」,說:「這聽起來是個失敗者的邏輯,在今天尤其如此,因為注重外表的思維要求立竿見影,取得成功,受人矚目。反之,你們想想耶穌:祂的塵世生活多半在隱居中度過:祂在家庭內從容地成長,每天學習、工作,與父母同甘共苦。耶穌的誕生告訴我們,天主並未降生成一位強而有力者,卻是一名脆弱無力的嬰孩。」

至於有限的空間,教宗感慨道:「在我們生活的時代中,空間和時間愈加縮減。時間跑得太快,而空間又越來越小:不只是停車位,我們相遇的地方也變少了;不僅是空閒時間,就連停下腳步、彼此相聚的時間也跑得太快。我們非常需要更人性化的時間和空間。」

在這種背景下,耶穌聖嬰醫院開啟了新的分院,為病童、家屬和研究員提供更多的空間。教宗強調:「這段值得紀念的歷史是未來最好的序章!儘管空間狹窄,視野卻更加開闊:耶穌聖嬰醫院沒有著眼於自己的侷限,它創造了新的空間和許多計劃,包括在遙遠的其它大洲。這令我們明白,醫療的品質不單取決於後勤層面,也有賴於心靈的空間。拓展心靈的空間至關緊要,之後天主自會安排,具體的空間也不會短缺!」

耶穌聖嬰醫院不但提供醫療服務,也開設醫學課程,培養青年學子的專業素養和公教倫理價值觀。教宗向即將就業的基督徒青年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夢想、二是施予。

教宗解釋說:「首先是要維持活潑的夢想。夢想絕不能被麻痺,這裡嚴禁麻醉!我們將在主日福音中聽到,天主有時親自在人的睡夢中傳達消息;更有甚者,祂鼓勵人完成遠大的夢想,就算夢想十分艱難。祂敦促我們不停行善,常懷實踐偉大計劃的渴望。我喜歡想像天主此刻也對我們每個人懷有夢想。缺少夢想的人生當不起天主,憔悴又屈服的人生不是基督徒的生活。」

在施予方面,教宗表示,「人能在工作時只顧賺錢,也能為了眾人的益處而全力以赴。如此一來,儘管困難重重,工作必能促進公益,有時甚至成了一項使命。我們始終站在這個交岔口上:一條路是為我個人的私利、為功成名就而做事;另一條路則是順從服務、給予和愛的直覺。分辨這兩者之間何者為先極其重要。」

最後,教宗期勉眾人:「按照上主的旨意善度每一天,不視之為負擔,卻珍視它為一份禮物。現在輪到我行善,傳揚耶穌,以行動而非以言語作出見證。我們每天走出家門時可以帶著一顆有點自我封閉的心,或者帶著一顆敞開的心,樂於相遇和施予。但敞開的心必要比封閉的心給我們帶來更多喜樂。」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