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 信仰是罪惡與恩寵的歷史 , 應效法耶穌為他人服務

blog_1430415099

4月30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 基督徒處於罪惡與恩寵的歷史中,始終面對非此即彼的選擇:受服事或者服事弟兄。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談到基督徒身份的兩個層面 – 歷史和服務。

「歷史」

他首先談到歷史的層面說,聖保祿、聖伯多祿和初期門徒並未宣講一個沒有歷史的耶穌,他們在天主子民的歷史中宣講耶穌。天主讓這個民族走過了很多個世紀,終於獲得成熟,達到時期的圓滿。天主進入歷史,與祂的子民同行。

教宗說:「基督徒是具有歷史的男女,因為基督徒不屬於自己,而隸屬於一個民族,一個行走中的民族。按照自私基督徒的觀點,這是無法理解的,是行不通的。基督徒不是在精神上處身實驗室的男人或女人,而是在精神上隸屬於一個民族的男女,這個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在不斷地行走,直至上主的再次來臨。」

天主子民的歷史是個恩寵的歷史,也是個罪惡的歷史。

教宗繼續說:「那麼多的罪人,那麼多的罪行。今天聖保祿談到的聖人達味王,在他成為聖人之前也是一個大罪人。我們的歷史應該包容聖人和罪人。我們每個人的歷史應該包容自己的罪過和上主的恩寵。上主的恩寵與我們同在,陪伴我們,為寬恕我們的罪過;祂以恩寵陪伴我們。基督徒身份不能缺少歷史。」

「服務」

基督徒身份的第二個層面是服務。

教宗表示:「耶穌為門徒洗腳,並邀請我們效法祂,做服務者。基督徒的身份是服務,不是自私。『可是,神父,我們都是自私的人。』啊!是嗎?自私是一種罪,是一種我們應該摒棄的惡習。我們應該祈求上主,求祂改變我們。我們都受召做服務的人。做基督徒不是一種外在的表像,或是一種社會行為,也不是為靈魂塗脂抹粉,好使自己好看些。做基督徒就是效法耶穌的作為,做服務者。」

最後,教宗勉勵我們捫心自問:「在自己的心中,哪種意念更為強烈?讓他人為我服務,利用他人、團體、堂區、我的家庭和朋友呢,還是做服務者,為他人服務?」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 沒有聖神無法明白真理 , 懼怕聖神的驚喜無法前行

blog_1430248940

4月28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表示: 多虧聖神的驚喜教會才得以前行。教宗談到門徒們向外邦人勇敢地宣講福音,指出今天也需要這樣的使徒勇氣,好使我們的基督徒生活不變成記憶的博物館。

耶穌的門徒抵達安提約基雅後不僅向猶太人宣講,也向希臘人、向外邦人宣講,很多人因而相信並皈依了主。教宗方濟各從《宗徒大事錄》的福傳事跡談起,強調向聖神的新意開放在教會生活中始終極為重要。

教宗指出,那時教會的許多人聽說有人向非猶太人宣講福音就感到不安,但巴爾納伯抵達安提約基雅後卻十分歡喜,因為他看到這些外邦人的皈依是出自天主的作為。教宗強調,先知書中早已記載了上主要來拯救萬民的事,例如《依撒意亞先知書》第60章。可是,當時許多人不理解先知的話。

教宗說:「他們不理解,不懂得天主是帶來新意的天主,不理解天主說‘我要更新一切’是什麼意思。聖神降臨正是為了此事,為了更新我們,不斷地做更新我們的工作。這造成一些人恐懼。我們可以在教會歷史中看到,從那一刻起直到現在,有多少次人們害怕聖神的驚喜。天主是令人驚喜的天主。」

教宗繼續說”「新意並不盡相同!有些新意可以看得出是來自天主的,有些則不是。如何分辨呢?事實上,《聖經》說巴爾納伯和伯多祿都是充滿聖神的人,二人身上都帶有聖神,是聖神讓他們看到了真相。因此,光靠自己,我們看不到真相,憑藉自己的智力也不行。我們可以探究整個救恩史,可以研究全部神學,但是沒有聖神我們無法明白。讓我們明白真理的正是聖神;用耶穌的話說,是神聖讓我們認出耶穌的聲音:『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隨我』。」

「教會的前行得益於聖神的作為,聖神使我們聆聽主的聲音。那麼,我如何才能確定自己聽到的聲音是耶穌的聲音,自己感覺應該做的事是出自聖神的意願呢?」

教宗答道:「應該祈禱。沒有祈禱,也就沒有聖神的位置。應該祈求天主賜予我們這項恩典:『上主,請賜予我們聖神,讓我們能在每時每刻分辨出自己應該做什麼』。我們該做的不總是一成不變的事。教會所要傳達的訊息不變,但教會在不斷前行,教會在聖神的驚喜和新意中前行。『可是,神父,為什麼要給自己找這麼多難題呢?我們做之前一直在做的事吧,這樣更保險些……』」

教宗警告說:「做之前常做的事,是選擇死亡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正確的道路應該是敢於冒險,多多祈禱,懷著謙卑之心,接納聖神對我們的要求,做出改變。這才是可取之道。」

最後,教宗說:「上主曾對我們說,如果我們吃祂的肉,喝祂的血,必會獲得生命。現在我們繼續這個慶祝,這樣說:『上主,祢在聖體內與我們同在這裡,祢將居住在我們心中,賜予我們聖神的恩寵。請賜予我們恩寵,讓我們在聖神告訴我們前行時不害怕。』在這台彌撒中,讓我們祈求這份勇氣,這種帶有生機的使徒勇氣,不要讓我們的基督徒生活成為記憶的博物館。」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 今天教會是殉道者的教會 , 有些殉道者默默無聞

blog_1429648158

4月21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講道中強調,我們的教會是殉道者的教會。他談及聖斯德望被石頭砸死的一幕時,激動地提到今天有多少人遭受迫害和屠殺,只因為他們是基督徒。教宗也提到那些「默默無聞的殉道者」,他們為幫助弟兄姐妹而去尋找新道路,為此受到「現代公議會」的迫害。

彌撒的第一篇讀經取自《宗徒大事錄》,敍述猶太人的公議會審問斯德望並用石頭把他砸死的一幕。教宗的彌撒講道以這悲慘情節為起點,同時也惦念著今天許多人的面容和經歷,他們同教會的首位殉道者一樣,只因忠於耶穌而遭受迫害並被殺死。教宗強調,殉道者們不需要「其它的餅」,他們唯一的餅就是耶穌。聖斯德望「無需去討價還價,去作妥協。」

斯德望的見證正是如此,以致誹謗他的人「無法抗拒智慧」及使他説話的心靈。同耶穌一樣,斯德望必須面對虛假的證詞和控告他的民眾的憤怒。斯德望提醒他們,有多少先知因為忠於天主聖言而被殺死。當他坦言看到了耶穌時,迫害他的人便勃然大怒,掩著自己的耳朵不再聼他講下去,然後把他拉出城外,用石頭砸死他。

教宗指出:「天主聖言總是令某些人心中不悅。你若心硬,你的心若如同異教徒的那樣,你會對天主聖言起反感,因為天主聖言邀請你前行,設法以耶穌論及的食糧使你飽飫。在天主啓示的歷史中,許多殉道者為忠於天主聖言,忠於天主的真理而被殺死。」

斯德望在殉道時同耶穌一樣,以寬宏大量的心胸寬恕迫害他的人并為他們祈禱。教宗強調,這些曾迫害先知們,也迫害斯德望的人以為自己光榮了天主,以為這樣做就是信守天主的教義。今天我願意提及教會的歷史,教會的真正歷史是聖人和殉道者的歷史:他們是遭受迫害的殉道者,許多人被那些自以為光榮了天主的人,自以為擁有‘真理’的人殺害。這些人的心墮落了,卻以為擁有真理。

「這幾天在世界上有多少斯德望啊!我們想到在利比亞海灘被割喉宰殺的我們的弟兄們;我們想到那個因為他是基督徒而被同伴們活活燒死的小男孩;我們想到那些因為他們是基督徒而在公海被投入海中的移民;我們想到前天那些因為他們是基督徒而被殺死的埃塞俄比亞人。還有許多其他的人,許多我們不知曉的人,因為他們是基督徒而在監獄裡受苦。今天,教會是殉道者的教會:他們受苦,他們獻出生命,我們卻因他們的見證而蒙受天主的降福。」

教宗也提到默默無聞的殉道者,那些忠於聖神的聲音的男人和女人。他們有所作為,尋找新的道路為幫助弟兄及更愛天主;他們受到猜疑和中傷,遭到許多自以為是真理之主的現代公議會的迫害。默默無聞的殉道者如此之多啊!

「還有許多默默無聞的殉道者,他們忠於自己的家庭,為忠貞受很大痛苦。我們的教會是殉道者的教會。現在,在我們的慶典中,首位殉道者將來到我們當中,祂是最先作了見證,甚至施與我們眾人救恩的那一位。讓我們在感恩祭典中與耶穌結合在一起,讓我們與許多殉道兄弟姐妹們結合在一起,他們因忠於耶穌,那唯一能使人飽飫的餅而遭受迫害、誹謗及殺害。」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 殉道者幫助我們不把信德變成權力

blog_1429555425

4月20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殉道者的見證幫助我們克勝把信德變成權力的誘惑。

當天的福音記述,五餅二魚的奇跡發生後,群眾不再「為那將他們引向朝拜天主的宗教驚歎」而跟隨耶穌,而是「為了物質利益」。教宗講解福音事跡說,他們的信仰面臨著不理解主耶穌真正使命的危險。當人利用耶穌,滑向權力時,就會發生這樣的事。

教宗說:「這種態度在福音中多次出現,為利而跟隨耶穌的人不在少數,包括耶穌的宗徒,載伯德的兩個兒子:一個想做總理,另一個像當財政部長,都在爭權。被傅油而受派遣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布恩慈之年的使命,變得昏暗不堪,失去本色,有了追求權力的味道。從對耶穌的驚歎,變成利用耶穌。」

教宗強調,這樣的誘惑始終存在,「這也是魔鬼三次試探耶穌時提出的建議。第一次關於麵包本身。第二次關於演戲:[魔鬼說:]『讓我們做一個精彩的表演,好讓所有人都相信你』。第三次關於背教,即偶像崇拜。」

教宗繼續說:「世俗權力的誘惑是所有基督徒、我們每位教會成員每天面對的誘惑。這種誘惑讓我們陷入宗教安逸,變得世俗,而安逸之心隨著自己的不斷長大,最終將成為耶穌所謂的虛偽態度。這樣,我們將成為名義上的基督徒,從外表看是基督徒,心中卻滿是貪圖利益的欲望,一如耶穌所說的:『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尋找我,並不是因為看到了神跡,而是因為吃餅吃飽了。』這就是滑向世俗和權力的誘惑,它必會削弱信德和使命,削弱教會。」

「主耶穌以聖人和殉道者的見證喚醒我們。聖人和殉道者每天都向我們宣告:走耶穌的道路就得履行祂的使命,宣布恩慈之年。[福音中]群眾明白耶穌的斥責後便問祂:『我們該做什麼,才算做天主的事業呢?』耶穌回答說:『天主要你們做的事業,就是要你們信從祂所派遣來的。』也就是說,要相信耶穌,且只相信祂;要信賴耶穌,而不信賴其它那些使我們遠離耶穌的事物。信從天主所派遣來的,信從耶穌,才是天主要你們做的事業。」

教宗在彌撒講道最後祈求主耶穌說:「請賜予我們恩寵,讓我們驚歎與祢的會晤,也求祢幫助我們不陷入那隱藏在基督宗教外表下、使我們像外邦人一樣生活的世俗精神。」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 基督徒的謙卑不是自虐而是愛

blog_1429304750

4月17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強調的思想是: 為了屈辱而受屈辱是自虐狂,但為了福音而承受屈辱卻使人肖似耶穌。教宗勉勵基督徒決不可培養仇恨情緒,而應給自己時間去發現在自己身上蒙受天主喜愛的情緒和態度。

人是否能以天主行事的方式面對困難境遇呢?教宗對此作出肯定表示。他說,這一切都是時間的問題,需要時間讓耶穌的心思意念進入我們内。

當天的彌撒讀經取自《宗徒大事錄》,敍述宗徒們在公議會前受審問,他們被指控宣講那經師們不願聽到的福音。不過,在公議會上有一個名叫加瑪里耳的法利塞人, 他坦言建議“不要管這些人,由他們去罷”。在舉出過去的類似個案後,這位法利塞人說,若宗徒們的教義「是由人來的,就必要消散”,但若是從天主來的,就不會消散。公議會採納了這建議。

教宗強調,公議會的作法是選擇讓「時間」來決定,沒有順從仇恨的情緒衝動做事。這是為每個人的正確「補救辦法」。

「讓時間來決定,這為我們也適用。當我們對別人有不好的想法,不好的情緒,當我們有反感、仇恨的情緒時,就不要讓這些情緒增長,而要停下來,讓時間來決定。這是使事情趨於和諧,讓我們以公正看待事情的一段時間。你若在發怒的時候做出反應,那麽我敢肯定,你會不公正。你會是不公正的人。這樣做也會傷害你自己。這是我的勸告:時間,在受誘惑時給自己一些時間。」

教宗指出,若我們滋長怨恨情緒,這情緒無可避免地要爆發出來。因著這些與人作對,與天主作對的惡劣情緒,它必爆發出辱駡、戰爭。然而,天主喜愛人,喜愛和諧,喜愛仁愛,喜愛對話,喜愛一起行走。教宗承認,他自己也會有不好情緒的時候。若不喜歡一件事,第一個情緒不是從天主來的,而是來自邪惡,常是這樣。教宗感嘆道:「讓我們停下來,給聖神騰出空間,好使我們秉公做事,内心平安。如同被鞭打後喜喜歡歡地由公議會出來的宗徒們那樣,因為他們配為耶穌的名字受侮辱。」

「居心佔首位的驕傲將你引向殺人的意圖;謙卑,甚至屈辱則使你肖似耶穌。這是一件我們不去思索的事。此時此刻,有許多我們的兄弟姐妹為耶穌的名字殉難,他們在這境遇下,在這時刻歡欣,因為他們配為耶穌的名字受侮辱甚至死亡。為躲避居心佔首位的驕傲,唯有走上向謙卑敞開心懷的道路。若沒有屈辱就永遠不會有謙卑。這事不是我們能自然而然明白的。這是我們必須祈求的恩寵。」

最後,教宗談到「效法耶穌」的恩寵。他指出,不僅今天的殉道者為效法耶穌作了見證,許多男男女女每日為自己家庭的益處受屈辱,默不作聲,為愛耶穌承受痛苦,他們也為效法耶穌作了見證。

「這就是教會的聖德,這是屈辱給予的歡欣。這不是因為受屈辱是件好事,不是的;把受屈辱視為好事,那是自虐狂,不可這樣。屈辱帶來歡欣,那是因為這屈辱能使你效法耶穌。我們面對兩种態度:一種是封閉,它將你引向仇恨,引向憤怒,引向意圖殺人;另一種是向天主開放,走在耶穌的道路上。這種態度使你憑著這内心的歡欣對待屈辱,甚至是那些極大的屈辱,因為它使你確信已經走上耶穌的道路。」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會要有勇氣坦率直言

pope-francis-610x343

教會的道路是那條「坦率」、「自由說話」的道路。教宗方濟各4月13日在復活節後的首次清晨彌撒中如此表示。教宗指出,唯有聖神能改變我們的態度和生活,賜予我們勇氣,一如宗徒們在耶穌復活後所經驗的。

選自《宗徒大事錄》的第一篇讀經記載了伯多祿和若望的這句話:「我們不得不說我們所見所聞的事」(宗四20)。教宗以這句話展開他的彌撒講道,說:伯多祿和若望行了奇跡後,受到司祭的囚禁和恐嚇,被制止以耶穌的名義宣講,但他們依然勇往直前,回到弟兄身邊後還鼓勵弟兄「坦率」宣講聖言。他們祈求上主「注意司祭們的恐嚇」,賜「祢的僕人」不要逃避,而“以絕大的膽量”宣講真道。

教宗說:「教會在今天所提供的訊息,依然是坦率直言、做勇敢的基督徒。這兩個宗徒[伯多祿和若望],如聖經所言,是沒有讀過書的平常人,卻非常勇敢。他們從害怕變為『坦率』,自由地說話。」

教宗然後談到當天的福音。福音敘述「耶穌與尼苛德摩之間有些玄奧」的對話,他們談到「重生」,談到如何「獲得與第一次不同的新生命」。教宗強調,在這個事跡中,「在這條坦率之路中」,「真正的主角是聖神,因為只有祂能賜予我們勇敢宣講耶穌基督的恩寵。」

「這份宣講的勇敢,使我們有別於純粹的勸人改教。我們不為耶穌基督做廣告,好使我們的『精神協會』有更多『會員』。這樣做沒用,不是基督徒的作為。基督徒應當做的是勇敢宣講,而宣講耶穌基督的舉動在聖神的作用下,可以帶來那推動我們前行的驚歎。」

教宗繼續說,聖神是這一切的主角。當耶穌談「重生」時,祂讓我們明白「是聖神在改變我們,聖神如風,可以來自四面八方,我們可以聽到祂的聲音」。「唯有聖神能改變我們的態度,改變我們的生活歷史,改變我們的歸屬」。

就如伯多祿和若望這兩個沒有讀過書的平常人那樣,聖神使這些人充滿力量,去宣講耶穌基督直至最終的見證——殉道。「走勇敢基督徒的道路,是聖神賜予的一份恩寵。有許多路我們可以走,它們或許也能給我們一絲勇氣。『看,他多麼勇敢,竟做了這樣的決定!看看這人,他的計劃很周全,安排得有條有理,真棒!』這樣做將有所幫助,但也只是另一位比他更偉大的聖神的工具。沒有聖神我們也能做很多事、做很多工,但均一無用處。」

教宗最後說,教會在復活節後「要求我們做好準備,領受聖神」。因此,「在慶祝耶穌死而復活的奧跡時,我們可以紀念整個救恩史,祈求領受聖神的恩寵,讓聖神給予我們宣講耶穌基督的真正勇氣」。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主持主的晚餐彌撒:耶穌無止境地愛我們眾人

blog_1428099975

4月2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前往羅馬雷比比亞(Rebibbia)監獄,在「我等天父堂」主持「主的晚餐」彌撒,進入逾越節三日慶典。彌撒當中,他為12名囚犯洗腳,其中六男六女,包括本地人和外國人。教宗抵達雷比比亞監獄時,受到包括囚犯、義工、獄警、工作人員在内的數百人的熱烈歡迎。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強調:「耶穌愛我們,耶穌愛我們,祂的愛沒有止境,愛我們到底,甚至為我們,為我們每個人捨棄性命。」

教宗注視著參禮的囚犯,他的目光與這些帶著痛苦和冷酷表情的面容相遇。他們的面容因著教宗的來臨及他的話語,而變得明亮及溫順,甚至有人感動地流下眼淚。教宗告訴這些坐監的男人和女人,耶穌的愛絕不令人失望。

「耶穌對我們的愛沒有止境:祂的愛越來越大,越來越深。祂從不厭倦地愛所有人,愛我們眾人,甚至為我們捨棄性命:是的,為我們捨命;是的,為我們眾人捨命,為我們每個人捨命。我們每個人都能說:『祂為我捨命』,為每個人。耶穌為你捨命,為你,還有你;為我,為他,為每個有名有姓的人。祂的愛如此:愛每個人。耶穌的愛絕不令人失望,因為祂孜孜不倦地愛,如同孜孜不倦地寬恕,孜孜不倦地擁抱我們那樣。這就是我願意對你們說的第一件事:耶穌愛了我們,愛了我們每個人,一直愛到底。」

耶穌在最後晚餐中,做了一件祂的門徒們尚不明白的事,為他們洗腳。在耶穌生活的時代,習慣為進入家門的來賓洗腳,因為他們走路,雙腳被塵土弄髒了。然而,為人洗腳是奴僕的差役,並非主人所行。

教宗解釋說:「那個時代還沒有鋪路的鵝卵石,不是嗎?人走起路來塵土飛揚,進入家門時要先洗腳。可是,這個工作不由一家之主來做,而是奴僕做的事。這是奴僕的工作。耶穌如同奴僕那樣為我們洗腳,為門徒們洗腳。因此,祂對伯多祿說:『我所做的,你現在還不明白,以後你會明白』(若13:7)。耶穌的愛這麽大,祂做了奴僕,為服事我們,醫治我們,洗淨我們。今天,在這台彌撒中,教會要求司鐸為12個人洗腳,紀念耶穌為12個門徒洗腳。但在我們心中,我們必須肯定,我們必須堅信,上主在為我們洗腳時,也洗淨我們全身;祂洗淨我們,再次使我們感覺到祂的愛。」

「在聖經中有一句依撒意亞先知的話,說得多麽美:‘婦女豈能忘掉自己的乳嬰?初為人母的,豈能忘掉親生的兒子?縱然她們能忘掉,我也不能忘掉你啊’(依49: 15)?天主對我們的愛正是如此。」

教宗俯身為12名囚犯洗腳之前,向在場參禮者提出一項請求說:「今天我為你們中的12個人洗腳,但這些兄弟姐妹也是你們大家:眾人,所有的人,所有住在這裡的人。你們代表了他們。可是,我也需要由上主來洗淨,因此我請求你們在這台彌撒當中為我祈禱,求上主也洗淨我的汙垢,使我如同耶穌那樣,愈加成為你們的奴僕,愈加成為服事人的奴僕。」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主持聖枝主日禮儀: 謙卑是天主的道路

blog_1427739293

3月29日(聖枝主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聖枝遊行和彌撒聖祭,進入聖週。教宗強調,若沒有屈辱,便談不上謙卑。他談到「耶穌貶抑自己」以及「那些為忠於福音而被歧視者所遭受的屈辱」。

教宗指出,貶抑自己是跟隨耶穌和善度聖週的道路。

「貶抑自己首先是天主的方式:天主貶抑自己,為與祂的子民同行。天主的方式不斷令我們驚奇,使我們陷入危機:我們從不習慣於一個謙卑的天主!」

教宗表示,藉著「表面上歡慶」的聖枝遊行,我們進入耶穌的苦難聖週。在這苦路和十字架下,我們將聽到眾人及其首領的辱駡。我們將看到耶穌遭到輕慢,被嘲弄、被出賣、被遺棄、被譏諷。我們只有「走上耶穌受屈辱的這條路」,才能真正活出聖週。

「這是天主的道路,是謙卑的路。這是耶穌的道路,祂沒有其它的路。若沒有屈辱,也就談不上謙卑。天主貶抑自己,為與祂的子民同行,為忍受子民的不忠。」教宗以《出谷紀》為例,談到天主使祂的子民脫離奴役的境地,帶領他們走出曠野,來到自由之地,可是,子民卻怨聲載道。

天主子「取了奴僕的形體」(斐2:7),在謙卑的路上一直走到底。

教宗解釋說:「謙卑也意味著服事,意味著給天主騰出空間,空虛自己,一如聖經所說,『使自己空虛』(7節)。這是最大的謙卑。」

教宗指出,世俗與基督的道路背道而馳。

「世俗為我們提供的是虛榮、驕傲、看重成就的道路,這是另一條路。耶穌在曠野40天當中,魔鬼也曾向祂推薦這條路,但遭到耶穌斷然拒絕。唯有藉著耶穌,藉著祂的聖寵,祂的助佑,我們才不僅在重大事情上,也在平時的生活境遇中,能夠戰勝這虛榮心、世俗的誘惑。」

「讓我們憑著對祂,吾主救主的無比的愛,果斷地走上這條路。在這方面,許多默默無聞的男男女女的榜樣能幫助我們,堅固我們。他們每日棄絕自己,服事他人:患病的親人、孤獨的長者、殘疾人、無家可歸者。」

教宗也提到那些為忠於福音而受歧視及付出個人代價的人,他特別談到遭受迫害的基督徒:

「讓我們想想那些因為是基督徒而遭受迫害的兄弟姐妹們,他們是今日的殉道者:他們人數眾多!他們不背棄耶穌,忍受侮辱和欺淩,卻保持了尊嚴。他們跟隨耶穌,走在祂的道路上。我們確實能說,『眾多如雲的證人』正是今日的殉道者(希12:1)。」

教宗邀請信友們走上天主謙卑的道路,堅信愛定會引領我們及賜予我們力量。天主在哪裡,我們也要在那裡(若12: 26)。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 企望與耶穌相遇令人喜樂

blog_1427397048

3月26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強調,那令我們喜樂的不是冰冷的教義,而是與耶穌相遇的信德和望德;做沒有喜樂的信徒是悲哀的事。

教宗反思當天的福音,指出亞巴郎的喜樂在於他歡欣喜樂地企望看到上主的日子。亞巴郎同他的妻子撒辣一樣,年事已高,但他相信,而且「向希望敞開心懷,充滿慰藉」。耶穌告訴法律經師們,亞巴郎「歡欣喜樂地企望」看到祂的日子,「他看見了,極其高興」。

教宗指出:「這正是那些法律經師們不理解的地方。他們不懂得許諾的喜樂;不懂得企望的喜樂;不懂得盟約的喜樂。他們完全不理解!他們不懂得喜樂,因為他們失去了喜樂的感覺,不明白喜樂唯獨來自信德。我們的父親亞巴郎能夠喜樂,因為他有信德:他靠信德成為義人。那些經師們喪失了信德。他們通曉法律,卻沒有信德!更有甚者,他們也失去了法律!因為法律的中心是愛,愛天主和近人。」

教宗繼續說:「那些經師們只有精確的教義機制,每日使教義更加嚴謹,任何人都不能碰觸。這些人沒有信德,沒有法律,卻依戀教義,甚至秉持一種詭辯的態度:是否能向凱撒納稅?這女人曾嫁給七個人,在復活的時候,她是七人中哪一個的妻子?這全是詭辯!這就是他們的世界,一個抽象的世界,沒有愛的世界,沒有信德的世界,沒有望德的世界,沒有信賴的世界,沒有天主的世界。為此,他們無法喜樂!」

教宗打趣地說:「法律經師們也許能娛樂,卻沒有喜樂,甚至擔驚受怕。這是不相信天主,不信賴天主,不企望天主的生活。他們的心成了石塊。」

教宗強調:「做沒有喜樂的信徒是悲哀的事。若沒有信德,沒有望德,沒有法律,卻只有種種條規和冰冷的教義,就不會有喜樂。」

「信德的喜樂,福音的喜樂是一個人信仰的試金石。若沒有喜樂,那個人就不是真正的信徒。耶穌說:『你們的父親亞巴郎曾歡欣喜樂地企望看到我的日子,他看見了,極其高興』(若8:56)。在回家之前,讓我們先在這裡用耶穌這句話慶祝,向上主祈求歡欣喜樂地企望的恩寵,能看到耶穌的日子,日後與祂在一起的恩寵和喜樂的恩寵。」 [Read more…]

教宗: 基督徒? 是的,但是……求天主幫助我們不做這類基督徒

blog_1427226463

3月24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祈願聖週帶來的恩寵能幫助基督徒接納天主的幫助及祂提供幫助的方式,不批評,不抱怨。

天主千方百計地為我們提供救恩,我們卻在天主面前耍脾氣、任性,因為我們不知道接納「天主的方式」而變得敗壞,喜歡抱怨。這是今日許多基督徒犯下的錯誤,如同昔日希伯來人脫離奴役後所犯的罪。

教宗的講道以《戶籍紀》記述的事件為起點。當時,以色列人在曠野中走累了,對輕淡的瑪納也感到厭煩,便開始對天主議論紛紛。他們中許多人被毒蛇咬死。梅瑟為他們轉求,立起一根放上銅蛇的木竿,誰若瞻仰銅蛇,就保存了生命。這銅蛇預兆被釘十字架上的基督。

教宗說:「在我們基督徒當中,有多少人也因對生活不滿而中了毒素。不錯,天主是良善的,但基督徒卻猶豫不決,不向天主的救恩敞開心懷。他們總是提出條件:『不錯,但事情是這樣的!』『是的,是,我願意得救,但我要走的是這條路』。就這樣,他們的心受了毒害。」

「許多次,我們也對天主的方式感到厭惡,不接納天主以祂的方式賜予的恩典。這是罪惡,是毒素。它毒害我們的心靈,奪去你的喜樂,不放過你。」

耶穌則走上加爾瓦略山,除去這罪惡。

教宗說:「耶穌自己承擔了毒素,罪惡,然後被舉起。『是的,但是……』的基督徒不冷不熱,是半途的基督徒。這些人起初對上主的道路充滿激情,後來卻成了不滿意的基督徒。唯有注視十字架才能痊癒,注視承擔我們罪過的天主,因為我的罪過就在那裡。」

今天,多少基督徒死在他們憂傷、抱怨的曠野中,因為他們不願意接納天主的方式。

教宗說:「讓我們注視承擔了全世界所有罪過的基督,求祂賜予我們恩寵去接納困境,接納天主施予救恩的方式,也接納希伯來人所抱怨的那輕淡食物,接納所有事物,接納上主引領我前行的道路。願下個主日即將開始的聖週幫助我們走出誘惑,不成為『是的,但是……』的基督徒。」

來源: 梵蒂岡電台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