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2 教會透視: 中國廣西天主教增添6位新司鐸

blog_1432327387

最新內容:
1.教宗方濟各籲請信友們為中國天主教徒祈禱
2.肯尼亞歷史上首次舉行列真福品儀式
3.中國廣西天主教增添6位新司鐸

更多 … …

圖片: 信德網

教宗: 讓耶穌注視我們 , 改變我們的心

christ_icon

5月22日,教宗方濟各在講道中講述當天福音中耶穌與伯多祿的交談,反省耶穌注視伯多祿的三個目光:揀選的目光、寬恕的目光以及使命的目光。教宗勉勵信友們反思:今天,耶穌以怎樣的目光注視我?

當天的《若望福音》敍述復活的耶穌為祂的門徒們準備早餐,吃完早餐後,祂便開始同伯多祿進行一次認真的交談。教宗提到,《若望福音》記載了安德肋去找自己的弟弟西滿,並對他說:「我們找到了默西亞!」遂領他到耶穌跟前。耶穌注視著西滿說:「你是若望的兒子西滿,你要叫伯多祿。」這是一種熱情的目光。

教宗說:「這是第一次注視,是揀選的目光,含有聖召。那麽,在這第一次注視中,伯多祿的心境如何?他充滿熱情,這是他與上主同行的第一個時刻。」

接著,教宗轉向聖週四的夜晚,伯多祿三次背棄了耶穌的時刻:「他喪失了一切,失去了他的愛。」當伯多祿與主耶穌的目光相遇時,伯多祿哭了。教宗表示:「《路加福音》記載:『伯多祿悽慘地哭了起來。』那跟隨耶穌的熱情變成了哭泣,因為他犯了罪:他背棄了耶穌。那個目光改變了伯多祿的心,比第一次來得更為強烈。在第一次注視中所改變的是他的名字和聖召。這第二次注視則改變了他的心,是皈依愛的一次轉變。」

教宗指出:「今天福音所敍述的是第三次注視:是使命的目光,也是耶穌要求伯多祿證實他的愛的目光。主耶穌三次要求伯多祿表明他的愛,並要他餵養祂的羊群。當耶穌第三次問伯多祿是否愛祂時,伯多祿便憂愁起來,幾乎要哭。」

「伯多祿憂愁起來,因為耶穌第三次問他『你愛我嗎?』他遂向耶穌說:『主啊!一切祢都知道,你曉得我愛祢。』耶穌回答說:『你餵養我的羊群。』這是第三次注視,是賦予使命的目光。第一次是揀選的目光,使伯多祿熱情地跟隨耶穌;第二次是寬恕的目光,使伯多祿在犯了背棄耶穌這麽嚴重的罪後痛悔;第三次是賦予使命的目光:『你餵養我的羔羊』;『你牧放我的羊群』;『你餵養我的羊群』。」

教宗說:「可是事情並未到此為止。耶穌繼續追問伯多祿說:『你為了愛而做這一切,然後呢?你會被加冕為王嗎?不會的。』耶穌預先告訴伯多祿,他也要在十字架的路上跟隨祂。」

「我們也可以想一想:耶穌以怎樣的目光注視我?耶穌如何注視著我?以召喚的目光?寬恕的目光?還是賦予使命的目光?然而,在耶穌行走過的路上我們眾人都在祂的注視下。祂總是以愛注視著我們,要求我們做一些事,寬恕我們一些事並賦予我們一項使命。現在,耶穌來到祭台上。讓我們每個人一起思索:『上主啊,祢在這裡,在我們當中。請祢注視我,告訴我該做什麽;我該如何痛哭我的過錯,我的罪;我該以何等的勇氣在祢走過的道路上行走。』」

最後,教宗表示,在這一天當中重溫與主耶穌的這次交談並思索「耶穌注視我的目光」,這對我們會有益處。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 祈求合一的恩寵 , 遏止分裂之父的滲透

blog_1432235330

5月21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指出: 耶穌的「傷痕」是祂為了使教會與祂及天主永遠合而為一所付出的「代價」。今日的基督徒蒙召祈求合一的恩寵,遏止「那分裂、戰爭和嫉妒的精神」滲透到他們中間。

當天彌撒的福音記載,耶穌在受難前夕為眾人向天父祈求合一。教宗表示,「耶穌的大祈禱」是祈願教會合一,眾基督徒「合而為一」,就如耶穌和天父原為一體一樣。然而,周遭有巨大的誘惑:我們切莫認賊作父,屈服於「謊言之父、分裂之父」。

教宗觀察到,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聽到耶穌對天父說,祂不但為祂的門徒們祈求,而且也為那些「因他們的話」而信從耶穌的人祈求。教宗要求信友們格外注意這句反覆出現的話,說:「我們或許不夠留意這句話:耶穌已為我祈禱!這正是信賴的泉源:祂為我祈禱,已經為我祈禱了!我想像耶穌在天父面前的樣子。祂就這樣為我們祈禱,為我祈禱。那麼天父看到什麼呢?祂看到耶穌的傷痕,那份代價。耶穌為我們付出的代價。耶穌用祂的傷痕為我祈禱,用祂傷痕累累的心祈禱,將來依然如此。」

耶穌為祂的子民、為教會祈求合一。教宗強調,但耶穌「知道世界的精神是分裂、戰爭、羨慕和嫉妒的精神,它甚至存在於家庭內、修會家庭內、教區內,甚至在整個教會內:這是巨大的誘惑」。這誘惑引誘人說三道四,給別人貼標籤、蓋印章。這些都是耶穌的祈禱要求我們避免的態度。

教宗解釋說:「我們必須合而為一、合為一體,正如耶穌與天父原為一體一樣。這就是我們所有基督徒的挑戰:不要在我們中間給分裂留位子,不要讓分裂的精神、謊言之父進入我們中間,而要始終尋求合一。每個人各有其貌,但應尋求合一的生活。耶穌寬恕了你嗎?祂也寬恕所有人。耶穌祈願我們合而為一,合為一體。教會非常需要這合一的祈禱。」

教宗開玩笑地說,用「膠水」黏在一塊的教會並不存在,因為耶穌所祈求的合一是「天主的恩寵」和世間上的「奮鬥」。「我們必須給聖神騰出空間,讓祂改變我們,成為如同聖父在聖子內那樣的一體」。

教宗最後提醒道:「耶穌在告別的這幾天給我們的另一個建議是存留在祂內。耶穌說:『你們要存留在我內。』祂祈求這份恩寵,願我們都存留在祂內。祂在這裡告訴我們原因,明確地說:『父啊!你所賜給我的人,我願我在那裡,他們也同我在一起。』也就是說,願這些人與我一同留在那裡。存留在耶穌內,在這世界上,最終的意思是留在祂身邊,『使他們能享見我的光榮。』」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2015/05/20 教會透視: 中國河北邯鄲教區永年名關天主堂宴請邊緣人士

blog_1432221239

最新內容:

1.教宗方濟各冊封四位女聖人

2.馬尼拉總主教塔格萊樞機當選國際明愛會主席

3.中國河北邯鄲教區永年名關天主堂設宴邀請邊緣人士

更多 … …

圖片: 信德網

教宗公開接見: 父母必須重新承擔起教育子女的責任


blog_1432147417

5月20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反省關於家庭的主題,這一次他談了家庭教育子女的天職。教宗強調,父母必須重新承擔起教育子女的責任,使子女在成長中學會對自己和對他人負責任。

教宗指出,今天親子關係必須是一種「明智」和「均衡」的關係,子女應聽從父母,這是主所喜悅的;父母則不要激怒自己的子女。教宗談到教育子女在當今時代的困難說:

「只有在晚上才見到子女的父母們很難教育子女,他們下班回家後已經疲憊不堪。這些是幸運有工作的父母,那些分離的父母們困難就更大了,他們因自己的處境背負著沉重負擔。」

父母分離的子女們經常被當作「人質」,被迫聼父母的一方講另一方的不是。教宗談到分離的夫妻說:

「絕對,絕對不可把子女當作人質!你們因許多困難和緣故而分離,生活給了你們這考驗,但不可讓子女背負這分離的重擔,不可利用子女作為與夫妻另一方作對的人質。儘管你們不再生活在一起,卻該讓子女在成長中聽到媽媽說爸爸的好處,爸爸說媽媽的優點。」

另一方面,家庭與社會,家庭與學校之間也出現了破裂,因為「教育協定」被中斷。教宗談到這個問題說:

「社會與家庭間的教育聯盟陷入危機,這是因為彼此間的信賴逐漸被損害。持批判態度的各路學者們千方百計地給父母喝倒采,甚至大談家庭教育的損害。家庭被指控為專制、偏袒、隨波逐流、壓抑情緒及製造衝突。父母被迫只得聽從、學習及適應所謂專家們的説教。這些專家們在教育的最隱秘方面也充任了父母的角色。如此下去,確實給父親和母親加重了負擔,最後他們不再糾正自己的子女。」

教宗說:「父母親越來越傾向於把子女交託給專家們,甚至將子女生命中最細微及最私人的幅度也交出,自己卻獨自留在角落裡。這樣一來,父母親今天便會自動地將自己排除在他們子女的生活之外。」

同往常一樣,教宗舉出一則他個人的例子。他談到自己在孩童時,有一次對學校的老師說了一句粗話。這位老師立即把他的母親請到學校。母親溫和地請他向老師道歉,而回家後再同他理論這個問題。

教宗說:「今天,倘若老師做了同樣的事,隔天孩子的父母或父母中的一位就會斥責老師,因為‘專家們’說孩子不該如此受責備。情況改變了!雖然如此,父母親不該自動地將自己排除在教育子女的義務之外。

顯然,專家們的所作所為不是和諧,不是交談的方法,非但未促進家庭與其它教育機構的合作,反而使它們對立起來。

教宗表示:「不錯,過去的一些教育方法有其局限性,然而唯有父母親才有權犯那樣的過錯,因為他們能藉著愛,那天主賜予我們的愛來彌補他們的過錯。不幸的是,今天的生活為談話、反省及討論的時間非常有限,因為許多父母都被工作綁住,為子女的新需求及現時生活的複雜性而感到為難,因此害怕出差錯而困頓不前。在這種情況下,基督徒團體必須貢獻力量,以天主聖言的光照支持家庭的教育使命。即使在最好的家庭裡也需要彼此擔待,需要很大的耐心!為彼此擔待需要很大耐心。但生活就是如此!生活不是在實驗室裡而是在現實中度過。耶穌親自經歷了接受家庭教育的生活。」

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結束之際,再次提到基督徒遭受的迫害。

教宗指出:「意大利主教團提議各教區在聖神降臨節前夕舉行祈禱活動,紀念許多只因身為基督徒就被迫逃亡或被殺害的弟兄姊妹。他們是殉道者!」

教宗祈願:「這個祈禱時刻能使眾人更加意識到宗教自由是不可剝奪的人權,從而更加關注當代基督徒受迫害的悲慘事件;願這令人無法接受的罪行得以終止」。

此外,教宗方濟各在要理講授之後問候在場信友們時,教宗提醒他們在5月24日主日,進教之佑聖母瞻禮當天,要為在中國的天主教徒祈禱。中國天主教徒非常熱忱地恭敬進教之佑聖母,在上海的佘山聖母聖殿内恭放著一座聖母高舉張開雙臂的聖子耶穌像,表達了聖母向世界展示耶穌對世人的仁愛。

教宗說:「讓我們祈求聖母瑪利亞幫助在中國的天主教徒在自己的同胞中始終做這愛與仁慈的可信見證人,並使他們在精神上與被立為教會磐石的伯多祿聯合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在聖伯多祿廣場上參加教宗公開接見活動的有來自中國的信友團體。

來源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方濟各籲請信友們為中國天主教徒祈禱

blog_1432146477

教宗方濟各在要理講授之後問候在場信友們時,教宗提醒他們在5月24日主日,進教之佑聖母瞻禮當天,要為在中國的天主教徒祈禱。中國天主教徒非常熱忱地恭敬進教之佑聖母,在上海的佘山聖母聖殿内恭放著一座聖母高舉張開雙臂的聖子耶穌像,表達了聖母向世界展示耶穌對世人的仁愛。

教宗說:「讓我們祈求聖母瑪利亞幫助在中國的天主教徒在自己的同胞中始終做這愛與仁慈的可信見證人,並使他們在精神上與被立為教會磐石的伯多祿聯合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在聖伯多祿廣場上參加教宗公開接見活動的有來自中國的信友團體。

《向佘山聖母誦》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 思索自己的辭世對我們大有助益

blog_1432058890

5月19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我們要在辭世的時刻將自己託付於天父。教宗在彌撒講道中解釋耶穌受難前的祈禱和保祿前往耶路撒冷以前在米肋托的辭別,並提到受迫害和被迫逃亡的人,諸如緬甸的羅興亞人以及伊拉克的基督徒和雅茲迪人。

當天彌撒的福音記載,耶穌向門徒們告別,返回天父的家,派給我們聖神;第一篇讀經記載,聖保祿前往耶路撒冷以前向厄弗所的長老們辭行,與他們含淚話別。教宗從這兩篇讀經展開他的彌撒講道,解釋「永別」對基督徒的意義。

教宗表示:「耶穌離別,保祿也離別,這幫助我們省思自己的離別。」我們的人生有為數眾多、大大小小的離別,有些「還夾雜了沉痛和淚水」。「我們現在想想那些可憐的緬甸羅興亞人。他們離開故土、逃離迫害的時候,對往後的境遇茫然不知。他們在船上度過好幾個月,當他們抵達某個城市時,那裡的居民提供給他們飲用水和食物,然後說:『你們走吧!』這是一種離別。此外,如今也有生離死別。想想基督徒和雅茲迪人的離別,他們認為自己不可能再返回故鄉,因為他們被驅逐離開自己的家園。」

教宗強調,人生中有大大小小的離別,有一種是「母親的離別。母親向即將出征的兒子道別,給他最後的擁抱,然後這位母親每天起床時都害怕有人來告訴她:『我們非常感謝令郎為祖國慷慨捐軀。』」另一種是「人人必經的最後離別,那時上主召叫我們前往彼岸。我在想的就是這個離別」。

這些人生重大的離別,包括最後的離別,絕非那種「回頭見」、「晚點見」或「再見」的離別,知道何時會回來。人生重大的離別是不知道何時及如何回來的離別。教宗指出,離別的主題也呈現在藝術作品和歌曲中。

教宗說:「我的腦海中浮現一首阿爾卑斯歌謠,一位軍隊長官辭別他的士兵,那是他的遺言。我想到重大的離別,我自己的重大離別,屆時我不該說『晚點見』、『等會兒見』或『再見』,而要說『永別了』。今天彌撒的兩篇讀經都提到『永別』。保祿將他的團體託付於天主,耶穌將祂還留在世上的門徒託付於天父,說:『他們不屬於世界,但求祢保護他們。』託付於天父,託付於天主:這是『永別』(addio)一詞的由來。我們在人生的重大離別和最後離別時說『永別了』」

教宗堅信,「藉著保祿與眾人跪在海灘上含淚道別,和耶穌為即將受難而憂傷,在心中流淚的這兩個畫面,我們可以想想自己的離別,這會對我們大有裨益。誰將是幫我闔上雙眼的人呢?我留下了什麼東西呢?保祿和耶穌兩人都在這兩篇讀經中做了良心省察說:『我做了這事,那事,還有別的事。』那麼,我究竟做了什麼事?想像我離世的那個時刻對我助益良多。沒有人知道那一刻將何時來到,但在那時候,『晚點見』、『回頭見』、『明天見』和『再見』都將成為『永別』。我是否準備好將我的親朋好友託付於天主,將我自己託付於天主呢?我是否準備好說出兒子信靠天父的話語呢?」

教宗建議眾人默觀當天彌撒兩篇讀經所記載的耶穌和保祿的離別,想想我們終有一天也必須說「永別」,必須說「我將我的靈魂託付於天主,將我的經歷和親友,將我的一切所有託付於天主」。教宗最後祈願「死亡且復活的主耶穌派給我們聖神,教我們學會永別的意義,並學會用所有力氣說出最後的一句話,『永別了』」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方濟各冊封四位女聖人

blog_1432047519

5月17日,教宗方濟各在耶穌升天節主持隆重彌撒,冊封四位聖女。他在彌撒中勉勵信眾存留在基督內,像葡萄樹的枝條那樣與基督結合在一起,結出豐碩的愛的果實。這四位新聖人分別是法國籍修女讓娜‧埃米莉‧德維爾納夫(Jeanne Émilie de Villeneuve),兩位巴勒斯坦籍修女瑪利亞‧阿方西娜‧加塔斯(Marie-Alphonsine Danil Ghattas)和十字架耶穌的瑪利亞(原名瑪利亞姆‧包溫蒂 Mariam Baouardy),以及那不勒斯修女瑪利亞‧克利斯蒂納·布蘭多(Maria Cristina Brando)。

在普世教會歡慶的這一日,教宗方濟各向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的信徒表示,聖人們的光輝榜樣在詢問我們眾人,要求我們做基督的見證人。參加禮儀的還有來自中東的2000多位基督徒、巴勒斯坦國總統馬哈茂德·阿巴斯、耶路撒冷拉丁禮宗主教特瓦爾和以色列的代表團。彌撒結束時,教宗特別問候了以色列代表團。

聖伯多祿廣場沐浴在照亮世界每個角落的信德之光中。

教宗方濟各表示:「四位新聖人給我們指明了奔向天國的道路:存留在天主和祂的愛內,用言語和生活宣講耶穌的復活,見證我們之間的合一和對眾人的愛德。這些是今天四位被冊封為聖人的作為。」

教宗談到四位聖人的光輝見證,講解了自古以來與基督的關係、使徒教會的任務,以及宗徒們親眼目睹耶穌復活的絕妙經驗。

教宗說:「宗徒們親眼目睹的見證是我們信仰的基礎,事實上,每位基督的門徒都蒙召效法宗徒,做基督復活的見證人,尤其在人類忘記天主、迷失自我的現象極為嚴重的人性場所內。」

因此,基督徒蒙召存留在基督的愛內。 [Read more…]

教宗:擔憂恐懼和缺少喜樂不是基督徒的態度

blog_1431717802

5月15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強調:擔憂恐懼、缺少喜樂的團體是生病的團體,它們不是基督徒團體。

「恐懼」和「喜樂」是教宗當天彌撒講道的兩個關鍵詞。

教宗說:「恐懼是對我們有害的態度,它令我們軟弱無力、縮頭藏尾又裹足不前。恐懼的人無所作為、無所適從,他只關心自己,避免任何壞事發生。恐懼把你帶入自私自利的利己主義,使你停滯不前。膽怯的基督徒不明白耶穌的訊息」。

教宗表示:「為此,耶穌對保祿說:『不要害怕,只管講。』恐懼不是基督徒的態度,我們可以說,恐懼的態度屬於被禁錮、不自由的靈魂,它沒有向前展望的自由、創造和行善的自由,總是說:『不行,有這個危險,有那個危險,還有別的危險。』這是一種惡習。恐懼對人有害。」

不要害怕意味著要祈求勇氣的恩寵,那派給我們的聖神的勇氣。教宗解釋:「膽小畏縮的團體總是確保自己的安危。他們說:『不行,我們不能做這件事,這個行不通,不可能成功。』入口處彷彿寫了『禁止進入』:一切都因恐懼而禁止。你進入這個團體時,會聞到汙穢的空氣,因為那是生病的團體。恐懼使一個團體生病,缺乏勇氣使一個團體生病。」

恐懼和「敬畏天主」截然不同。

教宗強調:「敬畏天主是神聖的,是朝拜天主的敬畏之情。敬畏天主是種美德,不會令人縮頭藏尾、軟弱無力或裹足不前,反倒叫人昂首闊步,朝著上主所賦予的使命向前邁進。」

當天彌撒講道中的另一個關鍵詞是「喜樂」。耶穌說:「你們的喜樂誰也不能從你們奪去。」

教宗強調:「在最悲傷痛苦的時刻,喜樂變成平安。相反地,痛苦時刻的娛樂變成漆黑陰暗。缺少喜樂的基督徒不是基督徒,老是活在憂傷中的基督徒不是基督徒。在磨難、病痛和艱難時刻喪失平安的基督徒,肯定有所欠缺。」

教宗表示:「基督徒的喜樂既不是單純的娛樂,也不是短暫的歡愉。基督徒的喜樂是一份恩典,是聖神賜下的恩典,是擁有一顆時時喜樂的心,因為主耶穌已經得勝為王,坐在天父的右邊,祂凝視著我,派遣我,賜給我祂的恩寵,使我成為天父的子女。那是基督徒的喜樂,基督徒活在這份喜樂中。」

教宗接著指出:「缺少喜樂的團體也是生病的團體。它或許是個逗人開心的團體,但它罹患了世俗的病,因為它缺乏耶穌基督的喜樂。當教會擔憂恐懼,當教會不領受聖神的喜樂,教會就會生病,團體就會生病,信友也會生病。」

最後,教宗祈禱說:「上主,求祢將我們舉向坐在天父右邊的基督,求祢提振我們的精神,消除我們的恐懼,賜與我們喜樂與平安。」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方濟各: 教練應教導青年體育的真正價值觀

blog_1431627057

5月14日,教宗方濟各致函以「教練—人性教育者」為主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勉勵與會者說:你們要教導青年體育的真正價值觀,而非過度激烈的競爭和較勁。本次在羅馬召開的研討會由宗座平信徒委員會教會與體育辦公室籌辦。

教宗表示:「青年能遇到一位優良的教練-教育家實屬天主的助佑,尤其在青春期和少年時期,在個性快速成長、尋找參考和效法榜樣的時期,而在有可能尾隨惡表、尋求假幸福的迷失期更顯得真切。」

教宗強調:「在生命的這段微妙時期,教練負有巨大的責任。他常常有更多的機會與年輕人度過較長的時間,他的態度和個性會深深地影響他們。教育者對青年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如何做人,如何言傳身教。因此,教練應該是正直、言行一致、明斷和公正的榜樣,也應該是熱愛生活、耐心、有能力去重視和善待每個人,尤其是弱勢群體的榜樣。教練還應該是信德的榜樣,因為信德幫助我們舉目注視天主,不把我們的任何活動極端化,包括業餘或競技性的體育活動,並且能夠保持正確的分寸和智慧,看到失敗與成功的相對性。此外,信德給予我們善待他人的眼光,讓我們克勝誘惑,避免過度激烈的競爭和較勁,讓我們理解人人享有尊嚴,包括那些資質較低和處於劣勢的人。」

教宗繼續寫道:「在營造關懷與包容氛圍上,教練可以提供十分寶貴的貢獻,如果他是一個在人性和靈性上平衡的人,就懂得保持體育的真正價值觀和它作為遊戲及社交活動的本性,防止體育運動在諸多利益,尤其是今天越來越具有侵略性的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失去本性。」

教宗在信函中還寫道:「教練與每位優良教育者一樣,應該受到堅實的教育。教育者接受培育十分必要,所以應當投入必要的資源,為教練提供專業、人性和靈性的培育。」

信函最後表示:「如果在每項體育運動中,在各個水平的體育運動中,從國際大賽到堂區聯賽,青年都能在他們教練身上遇到真正的生命與生活信仰的見證人,那該有多好啊!」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