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本篤十六世是個真知灼見又謙和有禮的偉大要理導師

Photo: CNS

2023年1月4日是本篤十六世的遺容供眾人瞻仰的最後一天。正當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潮湧入聖伯多祿大殿向榮休教宗致敬時,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例行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講授要理。

教宗說:「在開始講授本次的要理前,我希望我們大家與所有正在隔壁向本篤十六世致敬的人們同心合意,我的思緒要轉向他這位偉大的要理導師。他真知灼見、謙和有禮,他的思想不以自我為準則,而是奉教會為圭臬,因為他總是渴望陪伴我們去與耶穌相遇。耶穌、被釘十字架且死而復活的主、永生的上主,是本篤十六世牽著我們的手、引領我們走去的終向。願我們獲得助祐,在基督內重新發現信仰的喜樂和生活的希望。」

在講解完要理後,教宗方濟各在問候講德語的朝聖者時,重申「我們敬愛的已故本篤十六世」的話語:「信者永不孤獨!誰若相信天主是天父,就有許多弟兄姊妹。這幾天我們以獨特的方式體驗到這個信仰團體的普世性,且它不會隨著死亡而終結。」

在問候講意大利語的朝聖者時,教宗方濟各提到即將到來的主顯節:「願你們如同賢士那樣,懂得秉持開放的心靈尋求基督這個世界之光、人類救主。」教宗接著勉勵眾人「持之以恆地關懷飽受磨難的烏克蘭人民,與之團結一心,並為他們祈求和平之恩」。

教宗最後帶領在場眾人以拉丁語誦念《天主經》,頒賜宗座降福。緊接著,許多信友高呼本篤教宗的名號,呼喊聲在保祿六世大廳內迴盪著。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
榮休教宗的生平介紹及相關資訊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殯葬彌撒網上播放

《鹽與光傳媒》將播放「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殯葬彌撒」,彌撒會由教宗方濟各主禮,讓我們一起向榮休教宗作最後告別。

播放時間:

1月5日(星期四)

東岸 上午11:30|西岸 上午8:30

中港台澳 凌晨12:30(1月6日)

網上播放:slmedia.org/ch/live

按此下載禮儀冊

請大家為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靈魂安息祈禱!

望主賜伊等永光,
及永光照之,息止安所。
凡諸信者靈魂,
特別是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靈魂,
賴天主仁慈,息止安所。

按此收看及閱覽
榮休教宗相關節目與資訊

教宗主持天主之母節第一晚禱:感謝天主把本篤十六世賜給教會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於12月31日傍晚5點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帶領信眾誦念天主之母節第一晚禱,詠唱《謝主曲》。當天上午9點多,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蒙主恩召,教宗方濟各在講道中懷著感傷和感激之情,感謝天主「為教會和世界」賜下了本篤十六世,並為他所完成的一切善,「特別是為他的信德與祈禱見證,尤其是在近幾年引退生活中的種種」而向天主獻上感恩。教宗方濟各在講道中以「謙恭」為主題,強調它不僅是基督徒的美德,也是公民的品德,能讓世界變得更友愛。

當天禮儀的讀經選自《聖保祿宗徒致迦拉達人書》:「時期一滿,天主就派遣了自己的兒子來,生於女人,生於法律之下,為把在法律之下的人贖出來,使我們獲得義子的地位。」(四4-5)

教宗首先指出,天主子「生於女人」:天主選擇以這種方式進入世界,而且這方式「與祂來到世界的事實同等重要」。天主降生成人,祂不是俯衝降下,而是「生於女人」,並且事先取得了她的同意。這一切展現出天主尊重我們的自由和無償付出。

「祂來救我們的這個方式,也是祂邀請我們跟隨祂的道路,好能繼續與祂一起培養新的、自由的、修和的人性。關鍵詞在於:和解的人類。這是一種建立關係的風格、方式,由此衍生出良好且有尊嚴的和睦共處的人性品格,其中之一是謙恭。它是增進兄弟情誼和人際友愛的生活風格。」

正是在謙恭的主題上,教宗方濟各念及當天早上「離開我們」的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我們深情地緬懷他這個如此高尚、如此謙恭的人。我們心存萬分感激之情:感謝天主為教會和世界賜下了他;感謝他所完成的一切善,特別是他的信德與祈禱見證,尤其是在近幾年引退生活中的種種。唯有天主知道他轉禱的價值和力量,以及他為教會的益處所做的犧牲。」

謙恭也是公民的品德。教宗方濟各稱之為「對話文化的重要因素」。對話是「為了和睦共處,為了以兄弟相待」的必要態度。

「持之以恆的勇敢對話不像矛盾和衝突那樣製造新聞,卻有助於世人謹慎地活得更好。雖然說謙恭是對話的一部分,可這不僅是『禮貌』的問題,換言之,這不是『有教養』的標籤。不是的,我們在這裡談論的謙恭不是這件事。相反地,謙恭是個該當恢復、應當每天修鍊的美德,好能逆流而行,增進我們社會的人情味。」

教宗以聖保祿在書信中說的「聖神的效果」來闡述「謙恭」(參閱:迦五22):那是一種仁愛的態度,扶持並安慰他人,在與人交往時小心「不要傷害」他人,卻要幫助他人「減輕負擔」,給予寬慰。

「謙恭是醫治我們社會某些症狀的解藥:它是治療殘忍的解藥,不幸地殘忍會跟毒藥一樣滲透進人心,毒害各種關係;謙恭是治療焦慮和心煩意亂的解藥,焦慮和心煩意亂導致我們只顧自己,對他人關起心門。我們日常生活的這些『疾病』使我們變得暴躁,無法說出『請』或者『對不起』,甚至光是連個『謝謝』都難以啟齒。」

儘管如此,這世界上還有許多謙恭的人。他們懂得放下自己的擔憂,關心他人。為此,教宗呼籲說:「親愛的弟兄姊妹,我認為,恢復謙恭這個人品美德和公民品德,能為改善家庭、團體和城市的生活帶來不小的幫助。因此,展望羅馬城新的一年,我願意祝福我們所有居民陶冶謙恭這項美德。經驗告訴我們,如果謙恭變成一種生活風格,它就能營造出健康的和睦共處,就能使得社會關係充滿人情味,化解暴躁和冷漠。」

在講道的結尾,教宗回到聖母瑪利亞「神聖的母性」上,說:「讓我們停下來默觀並默想,因為救恩奧秘的精華即在於此。」在聖母神聖的母性中,「有一條增進世界人情味的道路」。

在當天的晚禱中,參禮者同聲懇求上主「將祂的平安賜給所有的人」,並且祈求天主接納本篤十六世進入天國。晚禱結束後,教宗方濟各坐著輪椅離開聖伯多祿大殿,來到聖伯多祿廣場上的聖誕馬槽前靜默片刻,默觀微笑的耶穌聖嬰。眾多信友早已在廣場上等候教宗。夜幕低沉、廣場昏暗,但聖誕馬槽和聖誕樹的光熠熠閃亮。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
榮休教宗的生平介紹及相關資訊

教宗方濟各心目中的本篤十六世

圖片:CNS

「我與本篤十六世的精神聯繋極為深厚。他恰當的臨在和他為教會的祈禱都在不斷地支持及鼓勵我的服務。我常牢記他離開梵蒂岡前向樞機們道別時的講話:『在你們當中會有未來的教宗﹐我今天就向他承諾無條件的尊敬與服從。』」

教宗方濟各自上任以來多次在不同的場合中稱讚本篤十六世,對他的這位前任表達敬意。我們在此整理了教宗方濟各這幾年來的相關言論,一起回顧他心目中的那位前任教宗。

「一位偉大的教宗」

「本篤十六世:一位偉大的教宗。」教宗方濟各如此描述他的這位前任。2014年10月27日,教宗方濟各來到聖座科學院院址,為豎立在那裡的本篤十六世半身態像主持落成禮。他在那個機會上稱本篤十六世是位“偉大的教宗”。

教宗表示:「本篤十六世的偉大在於他智慧的力量和敏銳的洞察力,在於他對神學的重大貢獻、他對教會和人類的愛、他的品德和虔誠。關於他,我們絕不能說學問和科學使他的人性和愛在天主和近人面前變得枯竭。相反地,科學、智慧和祈禱卻開拓了他的胸懷和心靈。」

「天主的人和祈禱的人」

2013年7月28日,教宗方濟各在從巴西里約熱內盧返回羅馬的機上記者會中,推崇榮休教宗是「天主的人和祈禱的人」。他說:「本篤十六世提出辭職,這對我是一個崇高的榜樣!他是一個高尚的人。只有高尚的人才會這樣做!」教宗方濟各解釋:「榮休教宗住在梵蒂岡內,就像家中的祖父,有智慧的爺爺,碰到難題時可以向他請教。」

引退,「一個有聖德、高尚和謙卑的舉動」

同年9月20日,教宗方濟各在《公教文明》期刊總編斯帕達羅(Antonio Spadaro)神父的訪談中再次談到他的前任辭去伯多祿牧職一事,稱這是「一個有聖德、高尚和謙卑的舉動」。2014年2月11日,本篤十六世提出引退一週年之際,教宗方濟各發表推文,邀請衆人與他「一同為本篤十六世祈禱,他是一個極其勇敢和謙遜的人」。

榮休教宗是個典範,「他不是博物館裡的一尊雕像」

此外,教宗方濟各也經常強調榮休教宗的另一個品德,即他能夠建立一個制度性的進程。2014年3月5日,教宗方濟各接受《晚郵報》採訪,指出「榮休教宗不是博物館裡的一尊雕像,而是個典範,他是第一個,以後或許還會有其他類似的情況」。

教宗方濟各於同年8月18日再次強調了上述思想。當時他結束韓國訪問,在返回羅馬的機上記者會中表示:「我認為榮休教宗並非特例,在許多世紀之後,他是第一位榮休教宗。我認為教宗本篤十六世這項舉動在於建立了榮休教宗的制度。他敞開了一道成為制度而非例外情況的門。」

教宗補充道:「我們的確擁有兄弟般的關係。我感到他好似家中有智慧的祖父:聽他談話對我有益,他對我也作出很大的鼓勵。」

2013年3月13日:教宗方濟各首次向本篤十六世表達敬意

教宗方濟各3月13日當選後在中央陽台上致詞,表達他的第一個想法時談到他的前任說:「首先,我願意為我們的榮休主教本篤十六世祈禱。讓我們衆人一起為他祈禱,願上主降福他,聖母護佑他!」

2015年12月8日開啟慈悲特殊禧年那天的三鐘經講話中,教宗方濟各説道:「榮休教宗今天也跨越了慈悲聖門。」他邀請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友們「衆人一起在這裡向本篤教宗表達敬意!」

祝賀本篤十六世的生日,請衆人為他祈禱

2016年4月16日,教宗方濟各向隨機記者們提到他的前任過89壽辰,並邀請衆人為他祈禱,向他致以「最親切及熱情的祝賀,祈求上主繼續降福他關心教會、為整個教會祈禱的寶貴服務」。教宗方濟各在當天的推文中寫道:「今天是本篤十六世的生日。讓我們為他祈禱,感謝天主將他賜予教會和世界。」

對本篤十六世深湛與平穩的神學思想感激不盡

同年8月30日,教宗方濟各為新書《天主和人類的僕人:本篤十六世的生平》(Servitore di Dio e dell’umanità. La biografia di Benedetto XVI)作序。這本新書由意大利知名的米蘭蒙達多利(Mondadori)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埃利奧·圭列羅(Elio Guerriero)。

教宗方濟各寫道,這本生平傳記讓我們看到「我的前任本篤十六世」的整個生活和他那可靠及穩健思想的發展。教會所有的人都因若瑟·拉青格—本篤十六世深湛與平穩的神學思想而對他感激不盡。他活著總是為服事教會,在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很長的牧職期間擔任教義部長,後來又成為普世教會的牧人。

「在我牧職的這頭幾年,我與本篤十六世的精神聯繋極為深厚。他恰當的臨在和他為教會的祈禱都在不斷地支持及鼓勵我的服務。我常牢記他離開梵蒂岡前向樞機們道別時的講話:『在你們當中會有未來的教宗﹐我今天就向他承諾無條件的尊敬與服從。』」

「那時,我無法知道未來的教宗就是我。在我與他隨後的所有接觸中,我不但感受到他的尊敬與服從,也感受到他在精神上的親切臨近、一起祈禱的喜樂、真誠的友愛、理解和友情,以及樂於提供建議。」

教宗方濟各最後表示:「我非常感謝本篤十六世出席了慈悲禧年的開幕禮,並在我之後立即跨越了聖門。他在最近的訪談中強調,『讓天主慈悲日益成為中心和占主導地位的思想乃是時代的標記』。他的話再一次清晰表明,天主的慈悲大愛是近幾位教宗的共同思想,是走出去的教會帶給世界邊緣地區的最為迫切的訊息。」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
榮休教宗的生平介紹及相關資訊

教宗方濟各宗座牧函《一切都歸屬於愛》

按此閱讀
宗座牧函英語全文

教宗方濟各在2022年12月28日發表了宗座牧函,題為《一切都歸屬於愛》(TOTUM AMORIS EST),藉此紀念教會聖師及傳播主保聖方濟各・撒肋爵(沙雷氏)(San Francesco di Sales)主教去世400週年。教宗稱這位法國聖人是「卓越的靈性導師」、能幫助人在自己的內心尋找上主,在行善中找到祂。聖方濟各・撒肋爵在1567年8月21日生於法國薩瓦的撒肋爵堡,1622年12月28日在里昂去世。

教宗在牧函中首先簡述了這位聖人的生平,以及他留給當今時代的遺產,然後解釋聖人的思想給當今時代留下的啟迪。教宗提到:「聖方濟各・撒肋爵被本篤十六世稱為使徒、宣講者、作家、行動和祈禱的人,他在巴黎度過的那些年裡清晰地洞察到時代的轉變。他從年輕時就喜愛天主聖言,這幫助他在一個快速轉型的世界中開闢新的和不可預見的視野。」

教宗指出:「在當今這個時代的轉型中,這也是等著我們的基本任務:即一個不以自我為準則的教會,她不受各種世俗的束縛卻能居住在世界上、分擔人的生活、一起行走、聆聽及接納。這正是聖方濟各・撒肋爵的所作所為,他邀請我們擺脫為了我們自己、結構和社會形象的過度擔憂,而是詢問自己哪些是我們的子民的具體需求和靈性期待。」

教宗解釋:「這位聖人度的是一種滿溢著天主的生活方式,他在《論天主的愛》一書中寫道:『如果人稍微留意地思索神性,就會立即感到心中有一股甜蜜的興奮感,這證明天主是人心內的天主。』聖人又寫道:『在內心並經由內心,人認出天主,同時也認識到自己、自己的起源和內心深處,以及在愛的召叫中的自身圓滿。』」教宗表明:「這句話綜合了聖方濟各・撒肋爵的思想。」

教宗表示:「聖方濟各・撒肋爵意識到渴望是所有真正靈性生活的根源,同時也是其仿造品的所在。因此,他認為透過分辨來檢驗渴望是極其重要的,而評價渴望的最終準則乃是在愛中找到,在於詢問自己在生活的各種環境中,哪裡可以找到最大的愛。」

教宗稱:「在聖方濟各・撒肋爵身上體現出研究神學的基本特徵。首先是靈性生活,因為神學家是在祈禱的熔爐裡練就成的;其次是教會生活,這是因為基督信仰神學家是在團體內研究他的思想。」教宗列舉了聖方濟各・撒肋爵的重要靈修著作,如《虔誠生活入門》和《論天主的愛》,以及寫給會士和修女、宮廷內的男女和普羅大眾數以千計的信件。

教宗解釋:「聖方濟各・撒肋爵在靈修指導中注入了新的方式,這種方式放棄了嚴苛,完全依靠虔敬人靈的尊嚴和能力,儘管有其軟弱的一面。在這種觀點中存有撒肋爵的樂觀主義,它在靈修史上留下了持久的印記,隨後開花結果,就如兩個世紀後的鮑思高的情況。」

教宗也提到:「聖方濟各・撒肋爵在與新教徒對話方面作出的貢獻,正如本篤十六世所言,除了神學上的必要對照外,他日益展現出個人往來和愛德的效應。在與加爾文教徒的接觸中,這位聖人是一個有才華的爭論者,但也是一個對話者,以及牧靈工作的獨創者。他的傳單到處張貼,甚至從各家各戶的門下縫隙塞進去。為此,他被立為傳播的主保。」

牧函的第二部分是關於聖方濟各・撒肋爵留給我們這個時代的遺產。教宗表明:「重溫他的一些重大選擇,好能以福音的智慧來適應時代的變遷。首先是向每一個人重新推薦天主與人類的美滿關係,如同聖人在《論天主的愛》一書中所提倡的那樣。他寫道,天主的聖意安排將我們的心引向祂的愛,沒有任何強求,沒有鐵鍊,而是藉著邀請、美好的吸引力和聖善的靈感。」教宗解釋:「這是一種有說服力的邀請,讓人作出自由的選擇。」

教宗指出:「聖方濟各・撒肋爵的第二個重大選擇是關於虔敬的問題。他在《虔誠生活入門》一書中強調,真正的虔敬只有一種,而虛假的虔敬則有許多種。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區分真正的虔敬,你就會犯錯,浪費時間去追求一些荒謬和迷信的虔敬。」教宗解釋:「這是對虛假虔敬的描述,即致力於守齋的人認為自己是虔敬的,因為他們不吃不喝,卻對近人予以誹謗和誣蔑。」

「另一方面,對聖方濟各・撒肋爵而言,真正的虔敬無非是對天主的真愛,這體現在行愛德上,因此不是抽象的事物。」教宗表明:「這是在具體的日常生活中為人處事的一種型態。」

在牧函的最後一章中,教宗總結了聖方濟各・撒肋爵關於基督信仰生活的思想,闡明這不是一種內心逃避,或對誡命的悲傷地服從,因為「自以為上升到天主跟前的人,卻不愛近人,便是欺騙自己和他人」。基督信仰生活的型態則是一種「重新找到喜樂、不再枯竭的源泉」,因為誰生活在真正的愛中,就能體會愛的自由,而「這吸引心靈的愛的泉源,乃是耶穌基督的生命」,祂為我們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呼籲:特別為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祈禱

圖片為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於2022年12月1日接見拉辛格獎得主。(CNS photo/courtesy Joseph Ratzinger-Benedict XVI Vatican Foundation)

2022年12月28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作出以下呼籲:

「我想請大家特別為默默支持教會的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祈禱。要記得他—他病重—求主安慰他,扶持他為教會作愛的見證,直到最後。」

“I would like to ask you all for a special prayer for Pope Emeritus Benedict, who is supporting the Church in silence. Remember him – he is very ill – asking the Lord to console him and to sustain him in this witness of love for the Church, until the end.”

來源:press.vatican.va

中文翻譯:鹽與光傳媒

教宗公開接見:當心切莫成為聖誕節的世俗誇張漫畫

CNS photo/Vatican Media

正值禮儀上的聖誕期,以及當天紀念聖方濟各・撒肋爵(沙雷氏)(San Francesco di Sales)主教和教會聖師去世400週年,這兩個主題是教宗方濟各在12月28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省思的內容。教宗也宣布,當天要公布他為聖方濟各・撒肋爵去世400週年頒布的宗座牧函。

教宗說:「牧函的標題為《一切都歸屬於愛》,取自這位日內瓦的聖主教的一個獨特的表達。的確,他在《論天主的愛》一書中寫道:『在聖教會內,一切都歸屬於愛、活在愛內,行事為了愛並源於愛。』但願我們眾人都能走上這條這麼美好的道路。」

教宗提到:「聖方濟各・撒肋爵在一封信中論述了關於耶穌的誕生,他想象撒羅滿王『坐在用純金包鑲並有雕刻的象牙大寶座上,超過了世上所有的君王,如經上記載的那樣』(參閱:列上十18-20,23)。但這位聖主教百倍地更喜歡看到馬槽裡親愛的小聖嬰,而不是坐在寶座上的眾國王。」教宗評論說:「耶穌,這位普世君王從未坐在寶座上,從來沒有。」

「耶穌誕生在一個馬廄裡,這就是我們看到對祂的描述。祂被襁褓包裹著,躺在馬槽裡;最後祂死在十字架上,用殮布包裹著,被放在墳墓裡。事實上,聖史路加在敘述耶穌的誕生時,非常執著於馬槽的細節。這表明馬槽極其重要,它不僅是後勤上的細節,也是象徵性的要素,讓人了解在白冷誕生的那位默西亞是怎樣的人,怎樣的君王,以及耶穌是誰。」

教宗強調:「耶穌空虛自己的奧蹟在聖誕馬槽的中心體現出來,在那裡躺著的是耶穌聖嬰。這是天主願意在聖誕節給予我們的記號(參閱:路二12):向我們顯示了天主的‘風格’,即親近、憐憫和溫柔。天主不向我們大力宣傳自己,不以武力,而是以愛吸引我們歸向祂。」接著,教宗又引用聖方濟各·撒肋爵的另一封信的內容。「聖人寫道,無論我們的心境如何,堅硬還是軟弱,我們都必須讓自己被吸引到這位從天而降的小聖嬰跟前。」

教宗指出:「天主已經找到了吸引我們的方法,無論我們是怎樣的境況:祂以愛吸引我們。這不是一種占有欲和自私的愛,好似人性的愛不幸常呈現的那樣。祂的愛是純粹的恩賜、純粹的恩寵,全部且只為了我們,為我們的益處。如此一來,祂以這種解除防禦、甚至無意防禦的愛來吸引我們。因為當我們看到耶穌的這種簡樸,我們也會扔掉驕傲的武器,謙卑地去祂那裡,請求救恩、請求寬恕、為我們的生活請求光明,好能向前邁進。」

教宗繼續與教會當天紀念的聖主教一起探討另一個要素,即耶穌選擇的貧窮。「這位聖人在耶穌聖嬰身上看到了對這個世界上所有財產、所有榮華的完全放棄。」教宗談到我們所處的這段特別時期的經驗,說:「我們當留意,切莫成為聖誕節的世俗誇張漫畫(caricature)。今天我們看到,也有另一種聖誕節,成了聖誕節的世俗誇張漫畫,將耶穌的聖誕“簡化為一個消費和虛情假意的節日。」

教宗表明:「節日是需要慶祝的,但這種不是在慶祝聖誕節。耶穌的聖誕是另一回事。天主的愛不是甜言蜜語,耶穌的馬槽向我們展示了這一點。天主的愛不是一種虛偽的善意,其中隱藏著對喜好和舒適的追求。我們那些經歷過戰爭、也經歷過飢餓的長者很清楚這一點:聖誕節當然是個歡樂和慶祝的日子,但在簡單和節儉中度過。」

「瞻仰在馬槽中的耶穌聖嬰,聖方濟各・撒肋爵離世的兩天前說,他在耶穌身上看到,祂接納在自己周圍所發生的一切,完全依靠自己的母親,沒有任何要求。他這樣寫道:因此,我們不該渴望什麼,也不該拒絕什麼,要承受天主將給我們的一切,無論是寒冷還是歲月的摧殘。」

教宗最後總結道:「親愛的弟兄姐妹們,此處有一個重要的教導,是耶穌聖嬰透過聖方濟各・撒肋爵的智慧告訴我們的,即無欲無求,無所拒絕,接受天主送給我們的一切。但要當心!這始終且唯有出於愛,因為天主愛我們,始終而且只是願意我們獲益。」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2022年聖誕文告:求主啟迪那些能遏止武器的人

CNS photo/Paul Haring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2022年聖誕文告全文:

羅馬以及全球的親愛弟兄姊妹們,聖誕快樂!

願由童貞瑪利亞誕生的主耶穌帶給你們所有的人天主的愛——信心與希望的泉源,並也帶給你們這份和平的禮物,這是天使們向白冷的牧羊人所宣告的:「天主受享光榮於高天,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路二14)

在今天的慶日,讓我們目光轉向白冷。上主降臨人間,來到了一個岩洞內,並且被安放在一個家畜用的馬槽。即使瑪利亞分娩的日期滿了,但祂的父母親卻找不到一個客棧。而天主聖言在寧靜和深夜的黑暗中來到我們當中,因為祂不需要鎂光燈,也不需要人群嘈雜的聲音。祂本身就是賦予人生意義的聖言,祂是照亮人生旅途的光:「那普照每人的真光,正在進入這世界。」(若一9)

耶穌誕生在我們當中,祂是「天主-與-我們同在」。祂來,是為了陪伴我們日常的生活、為了與我們分享一切:喜樂與悲傷、希望與擔憂。祂以嬰兒的身分前來,手無寸鐵,在寒冷中誕生,成為窮人中的一位。祂什麼都需要,祂敲我們的心門,為要得到些溫情和庇蔭。

讓我們像白冷的牧羊人一樣,被天光所環繞,並前往去看天主給我們的標誌。讓我們克服靈修上沉睡的麻木,以及聖誕節日的一些假圖像,它們使我們忘記所慶祝的是誰。讓我們脫離那麻醉我們心靈的喧擾,它要我們寧可準備裝飾品和禮物,卻不靜觀默想這聖誕奧蹟:天主子為我們誕生了。

弟兄姊妹們,讓我們轉向白冷,在那裡迴響著和平之王的第一聲啼哭。是的,因為耶穌祂本身就是我們的和平:是世界無法給予的和平,是天主父派遣祂的聖子來到世上,賜予人類的和平。聖大良教宗有一句精短的拉丁文表述,綜合了今天這個日子的訊息:「Natalis Domini, Natalis est pacis」,「上主的聖誕是和平的誕生。」(〈證道〉廿六5)

耶穌基督也是和平的道路。藉著祂的降生成人、苦難、聖死與復活,祂在這封閉、處在敵意和戰爭陰霾的世界,打開了一條通道,通往一個開放、在兄弟情誼及和平中自由生活的世界。弟兄姊妹們,我們要跟循這條道路!可是,要做到這一點、要能夠在耶穌背後跟隨祂,我們必擺脫那些令我們腳步蹣跚和滯留不前的重擔。

這些是什麼重擔呢?這「壓載物」又是什麼呢?是那些負面的私情偏慾,它們阻擋了黑落德王和他宮殿裡的臣僕認出並迎接耶穌的誕生:也就是,對權勢、錢財、自傲、虛偽和謊言的依戀。這些重擔阻礙我們前往白冷,拒絕聖誕的恩寵,並封閉了前往和平的通道。而事實上,我們必須痛心地承認,在我們被賜予和平之王之際,戰爭的寒風繼續向人類迎面吹來。

如果我們要聖誕節慶祝的是耶穌和平安的聖誕,我們就要注視白冷,定睛看那為我們誕生的聖嬰的面容!在那天真無邪的小聖容上,我們認出在世界各地渴望和平的眾嬰孩的面孔。

我們的目光裡滿是烏克蘭弟兄姊妹們的面容,他們今年在黑暗、寒冷,或遠離自己家鄉的境況中度聖誕節,這是十個多月的戰争造成的。願上主使我們迅即作出精誠關懷的具體行動,幫助那些正在受苦的人,並啟發那些有權柄使武器噤聲和中止這場毫無意義的戰爭的人!可惜的是,人們寧可聽從那些依照世俗思維的其他理由。然而,聖嬰的聲音,有誰聆聽呢?

在其他地區、其他上演這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地方,我們也是活在一個嚴重缺乏和平的時期。我們想到依然遭受衝突蹂躪的敘利亞,即使衝突不再備受矚目,但尚未結束;我們又想到聖地,過去九個月增加了暴力和衝突,有人命喪亡。我們要懇求上主,好能在那裡,在那塊目睹祂出生的聖地,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人彼此恢復對話、重啟相互間的信任。

願耶穌聖嬰扶持生活在中東的基督徒團體,讓那些國家的每一個人都能活出不同信徒之間兄弟情誼和睦相處的美好。

願耶穌聖嬰特別幫助黎巴嫩,好使黎巴嫩藉著國際社會的援助,以及兄弟情誼與精誠團結的力量,終於能重建家園。

願基督之光照耀薩赫勒地區,那裡的不同民族與傳統受到衝突和暴力的嚴重打擊。

願耶穌聖嬰將也門引向持久的停火,將緬甸和伊朗引向和解,使這兩個國家停止流血事件。

願耶穌聖嬰啟發美洲的政治當局和所有善心人士,使他們致力於緩和在不同國家的政治和社會緊張局勢;我特別想到海地人民,他們受苦已經有許多年了。

今天,在這個眾人圍坐在餐桌前享受豐富餐宴的日子裡,我們的目光不應遠離白冷,其意為「麵包之家」。我們要念及那些忍饑受餓的人,尤其是孩童,因為與此同時,每天有大量的食物被浪費,大量的花費用於武器。烏克蘭的戰爭進一步惡化,使同國家的整個人口都面臨饑荒,尤其是阿富汗和非洲之角國家的人民。

我們知道,每一個戰爭都導致饑荒,又把糧食當作武器,阻止向那些已在受苦的人民提供糧食。在這一天,讓我們所有的人向和平之王學習,盡己所能,從那些政治負責人開始,使糧食只作為和平的工具。正當我們體驗到與自己親人團聚的喜樂之際,我們也要想到那些在生活中更飽受傷害的家庭,以及那些在這經濟危機中,由於失業和缺乏基本生活所需而難以維持生計的家庭。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今天如昔日,耶穌——那真光,來到了一個患了冷漠病——糟糕的疾病——的世界裡,冷漠不接受祂(參閱:若一11),反而排斥祂,正如在許多外鄉人身上所發生的那樣;或無視祂,就像我們經常對待窮人一樣。我們今天不要忘記許多移民和難民,他們敲我們的門,為尋求安慰、溫情和食物。我們也不要忘記邊緣人、孤獨者、孤兒和年長者——民族的智慧,他們面對被人丟棄的危險;還有那些被囚禁的人,我們只看他們的過錯,卻不把他們當作人類看待。

弟兄姊妹們,白冷向我們顯示天主的簡單,祂不把自己啟示給智慧和明達的人,而是給小孩子、給那些心地純潔和開放的人(參閱:瑪十一25)。而正像那些牧羊人一樣,我們要毫不遲疑地動身,並因天主為拯救我們而取了人性這不可思議的事蹟而驚訝。萬善之源的那一位成為貧窮者,[1]並向我們窮苦的人類請求施捨。讓我們被天主的愛所感動,並跟隨耶穌,祂放棄了祂的光榮,為使我們有分於祂的圓滿。[2]

祝大家聖誕快樂!

 

[1] 參閱:聖額我略.納齊盎,〈道理〉(Discorso)45。

[2] 參閱:同上。

教宗方濟各2022年聖誕子夜彌撒講道

CNS photo/Guglielmo Mangiapane, Reuters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聖誕子夜彌撒講道全文:

這個夜晚對我們的生活還有什麼意義?在耶穌誕生兩千年後,經歷了許許多多個由裝飾品和禮物所圍繞的聖誕節後,當濃郁的消費主義掩蓋了我們所慶祝的奧蹟時,我們面臨著一個危險:我們知道很多關於聖誕節的事,但我們卻忘記了它的意義。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找到聖誕節的意義呢?尤其重要的是,到哪裡去尋找呢?記述耶穌誕生的福音似乎正是為此而寫的:它牽著我們的手,引導我們回到天主願意我們去的地方。

福音首先講述了一個與我們相似的情況:每個人都在為一個重要事件,為人口普查而忙碌,這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在這層意義上,當時的氣氛與今天我們所經歷的聖誕節氣氛相似。但福音的敘述與這個世俗場景拉開了距離:它很快就“解構”了這個場景,而去構建另外一個現實,並且再三予以強調。福音的視角都集中在一個小小、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物件上,並三次提到它,而且所敘述的主角們都聚集在那裡:首先是瑪利亞,把耶穌放在「馬槽裡」(路二7);然後是天使,向牧羊人宣布「一個嬰兒,裹著襁褓,躺在馬槽裡」(12節);最後是牧羊人,發現了「躺在馬槽中的嬰兒」(16節)。馬槽:要找到聖誕節的意義,就必須在馬槽中尋找。但為什麼馬槽如此重要?因為它是基督進入世界的標記,這不是偶然的。這是祂彰顯自己的宣告,是天主降生於歷史、讓歷史重生的方式。那麼祂想通過馬槽告訴我們什麼呢?至少有三點:親近、貧窮和具體。

1、親近。馬槽的作用是讓食物靠近嘴巴,好能快速的進食。因此,它可以象徵人類的一個方面:貪婪的消費。這是因為,當馬廄裡的牲口消耗食物的時候,現世的人因對權力和金錢的渴望而會消耗他們的鄰人、他們的弟兄。世上有太多的戰爭!而在這些地方,直到今天,尊嚴和自由仍被踐踏在腳下!人類貪婪的主要受害者始終是脆弱的人、弱小的人。即使在這個聖誕節,對金錢、權力和享樂貪得無厭的人性也沒有為弱小者、為那麼多未出生的、貧窮的、被遺忘的小生命留出空間,就像對待耶穌那樣(參:7節)。我特別想到了被戰爭、貧窮和不義吞噬的兒童。但耶穌就在那裡,一個被丟棄和拒絕的馬槽內的嬰孩。在祂身上,在這個白冷城的嬰孩身上,有每一個孩子的影子。我們受邀以孩子的眼光來看待生活、政治和歷史。

在被拒絕和不舒適的馬槽裡,天主棲身其中:祂來到那裡,因為那裡有人類的問題,有急於吞噬的占有和消費製造的冷漠。基督降生在那裡,在那個我們觸手可及的馬槽裡。祂降臨在一個吞吃食物的地方,使自己成為我們的食糧。天主不是一個吞食孩子的父親,而是藉著耶穌使我們成為祂的子女、以溫柔的方式餵養我們的父親。祂來觸摸我們的心靈,告訴我們愛是改變歷史進程的唯一力量。祂沒有保持疏遠和強大,而是變得親密和謙卑;祂坐在天上,卻讓自己在馬槽裡將就。

弟兄姐妹們,今夜天主來到你身邊,因為你對祂很重要。在馬槽裡,作為你生命的食糧,祂對你說:「如果你覺得因什麼事而煩心,如果你被自己的內疚和不足所吞噬,如果你渴望正義,我,天主,與你同在。我知道你在經歷什麼,我也在那個馬槽裡經歷過。我瞭解你的苦楚和你的歷史。我來到世上是為了告訴你,我今天並將永遠與你同在。」聖誕馬槽,是天主嬰孩給我們的第一個訊息,祂告訴我們祂與我們同在,祂愛我們,祂尋找我們。勇敢吧,不要被恐懼、認命和沮喪所打敗。天主誕生在馬槽裡,為使你在那裡、在你認為已經跌到谷底的地方重生。沒有耶穌不願意和不能拯救你的邪惡和罪。聖誕節意味著天主就在身邊:重拾信心吧!

2、除了親近外,白冷的馬槽向我們述說貧窮。的確,在馬槽周圍沒有很多東西:荊棘、一些動物和少量其它的物件。人們都在客棧的溫暖環境中,不是在一個寄宿的冰冷馬廄內。但耶穌在那裡誕生,馬槽提醒我們祂沒有別的,只有愛祂的人:瑪利亞、若瑟,然後是牧羊人;全是窮人,因共同的愛和驚喜而聚在一起,而不是因財富和重大的機遇。貧窮的馬槽因此呈現了生命的真正財富:這不是金錢和權力,而是人際關係和人。

首要的人、首要的財富是耶穌。可是,我們願意留在祂身旁嗎?我們接近祂、愛祂的貧窮嗎?還是我們更願意留在我們利益的安逸中?尤其是,我們前往祂所在的地方,即當今世界的貧窮馬槽前去看望祂嗎?祂臨在於那裡。我們蒙召成為一個朝拜貧窮的耶穌、在窮人身上服事耶穌的教會。正如一位主教聖人說的那樣:「教會支持並祝福為改變不義結構的努力,只提出一個條件:社會、經濟和政治變革應真正惠及窮人。」(羅梅洛O.A. ROMERO,《新年牧函》1980年1月1日)當然,放棄世俗的溫暖而接受白冷岩洞的一無所有之美,這並不容易,但我們應謹記,沒有窮人就不是真正的聖誕。慶祝聖誕節若沒有他們,那麼所慶祝的並不是耶穌。弟兄姐妹們,聖誕節中的天主是貧窮的:要讓仁愛重生!

3、如此,我們來到了最後一點:馬槽對我們來說是具體的。的確,嬰孩躺在馬槽裡表明一個引人注目、甚至是殘酷的場景。它提醒我們,天主確實成為血肉。因此,理論、傑出的思想和虔誠的情愫都不足以表述祂了。生於貧窮、活於貧窮、死於貧窮的耶穌,並沒有對貧窮發表大量的演說,而是為我們徹徹底底地活出了貧窮。從馬槽到十字架,祂對我們的愛是有形的、具體的:從出生到死亡,這位木匠的兒子接受了木材的粗糙,接受了我們生存的艱難。祂不是用言語來愛我們,祂不是用玩笑來愛我們!

因此,祂不滿足於表象。成為血肉的天主要的不只是好意圖。生在馬槽裡的祂,尋求的是一種具體的信仰,朝拜和仁愛的信仰,而不是喋喋不休和外在的表現。祂赤身躺在馬槽裡,赤身被懸在十字架上,祂要求我們追求真理,去看清事物的真相,把藉口、理由和虛偽放在馬槽的腳下。祂被瑪利亞溫柔地包裹在襁褓中,希望我們也能穿上愛的衣服。天主要的不是外表,而是具體。我們不要「無所善行」地虛度這個聖誕節。既然是祂的節日,祂的生日,就給祂送上祂所喜歡的禮物吧!在聖誕節,天主是具體的:讓我們以祂的名義,讓那些失去希望的人重拾一點希望吧!

耶穌,我們注視著祢,祢躺在馬槽裡。我們看到祢是如此之親近,永遠在我們身邊:感謝祢,主耶穌。我們看到祢的貧窮,祢教導我們真正的財富不在於物,而在於人,特別是窮人:如果我們沒有在他們身上認出祢,並為祢服務,請原諒我們。我們看到祢是具體的,因為祢對我們的愛是具體的:求祢幫助我們活出有血有肉的信仰。阿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與聖座首長互賀聖誕節:要警覺,魔鬼常會回來

CNS/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12月22日上午在宗座大樓的降福大廳接見聖座各部會的樞機、主教和成員,依照傳統與他們互賀聖誕佳節。教宗在講話中邀請他們提高「警覺」,切莫以為自己已避開邪惡、無需「皈依」。教宗說:「一個人在家也會迷失,那裡表面上似乎井然有序,魔鬼卻懂得如何使人喪失服事福音的心。」

教宗指出:「我們因此必須返璞歸真,懂得為所得到的恩惠而不斷感謝天主,同時也需皈依。皈依不僅是遠離邪惡,也是竭盡所能地行善。今年慶祝的梵二大公會議開幕60週年和今日教會的同道偕行進程就是皈依的時機。對基督徒而言,皈依是一種不可迴避的態度。」

「譴責惡還很不夠,即使是那種在我們當中蔓延的惡也不夠。當做的應是在它面前決定改頭換面。單純地譴責會讓我們以為問題得到了解決,但實際上重要的是做出改變,使我們不再受到邪惡邏輯的禁錮,這種邏輯經常出於世俗觀念。」

「可見,服事天主的人尤其需要警覺,因為他們最大的危險是一成不變,即暗自認為不需要對福音有任何新的了解。這是一種錯誤,想把耶穌的訊息滯留在一種永遠有效的唯一模式中,而不是繼續使其體現在當下的語言和方式中。」

教宗認為:「這種僵化無法認識到邪惡在演變,曾經被趕走的誘惑會比以前更險惡,但會以更優雅的型態再次出現。(參閱:路十一24-26)這些是『彬彬有禮的魔鬼』:規規矩矩地進來,不讓我發現。唯有每日進行良心省察,才能意識到牠們的存在。」

「這就是為什麼在家裡也能迷失的理由,就如同蕩子比喻中的長子那樣。(路十五)」教宗告誡:「在為聖座服務的機構的牆壁內、在教會團體的心中,認為我們是安全的、我們是最優秀的、我們不必轉變,這是一種錯誤。」教宗由此解釋,他的某些言詞有時為何嚴厲的原因。

「我們比其他人更危險,因為我們陷入『有禮的魔鬼』的試探,牠悄悄地來,而且拿著鮮花。如果有時我說的話聽起來嚴厲且強硬,這並不是因為我不相信和藹及溫柔的價值,而是因為最好把撫慰留給疲憊和受壓迫的人,並且找到使『受安慰的人』苦惱的勇氣,正如天主之僕貝洛(Tonino Bello)常說的那樣,因為有時他們的安慰只是魔鬼的騙局,而不是聖神的恩典。」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