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呼籲1月26日為烏克蘭和平祈禱

不斷升級的緊張局勢恐怕會引發新的衝突,危及烏克蘭的和平與全歐洲的安全。教宗方濟各在2022年1月23日主日正午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為此深表擔憂,並宣布本月26日週三為和平祈禱日。

圖片:vatican.va

教宗說:

「我衷心呼籲所有善意的人向全能的天主獻上祈禱,願每個政治行動和倡議都能為人類手足情誼服務,而不是為黨派利益服務。」

教宗指出,那些損人利己的人,蔑視自己作為人的聖召,因為我們人人生來互為兄弟姊妹。

此前,教宗曾多次表達他對烏克蘭緊張局勢的擔憂,鼓勵每個人為和平祈禱,祈願能以對話和談判找出化解僵局的方法。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聖言主日彌撒:首次授予平信徒讀經和要理傳教員職務

圖片:vatican.va

教宗方濟各在1月23日常年期第三主日,即天主聖言主日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聖祭,首次授予來自世界各地的16位男女平信徒讀經和要理傳教員職務。其中6位女性、2位男性平信徒領受讀經職;5位男性、3位女性領受要理傳教員職務。教宗在講道中邀請信衆通過聆聽當天的福音内容(參閲:路四14-21),默思「聖言啓示天主」和「聖言把我們引向他人」的兩個方面。

「聖言啓示天主」

在「聖言啓示天主」這個方面,教宗說:「讓我們捫心自問:我們心中天主的形象是不是釋放人、親近人、憐憫人和溫柔待人的天主?還是我們認為祂是一個嚴厲無情的法官、一個在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冷酷海關人員?我們的信仰是產生希望和喜樂,或者我們中間仍抱持被恐懼壓抑的信仰、一個恐懼的信仰?我們在教會團體中宣告的天主的面容是什麽?是釋放和治癒的救主,還是用罪帶來内疚感來制服我們的可怕的天主?為了使我們皈依真天主,耶穌向我們指示出發點:即從祂的聖言開始。也就是通過給我們講述天主愛我們的歷史,把我們從對祂的恐懼和偏見中解放出來,這些恐懼和成見扼殺了信德的喜樂。聖言打破了虛假的偶像,揭露了我們的投射,摧毀了我們太過於從人的角度去想像的各種天主形象;聖言把我們帶回到天主的真面容,帶回到祂的憐憫慈悲中。天主聖言滋養和更新信德:讓我們把它放到祈禱和靈修生活的中心!讓我們把啓示我們的聖言置於中心地位。天主聖言讓我們親近天主。」

「聖言把我們引向他人」

接著,教宗講道第二個方面「聖言把我們引向他人」。教宗說:「天主聖言把我們引向天主也引向他人。正是當我們發現天主是慈悲憐憫的愛時,我們克服了將自己封閉在一種神聖虔敬情愫的誘惑,這神聖虔敬情愫被簡化為外在的崇拜,它不觸及和改變生活。這是偶像崇拜,它隱蔽而精緻。天主聖言驅使我們從自我中走出來,唯獨用天主釋放的溫良愛的力量走向我們的弟兄姐妹。這正是耶穌在納匝肋會堂向我們啓示的:他被派到窮人面前——我們所有人都有所欠缺——讓匱乏的人獲得自由。祂來這裡不是為了交付一套規則或主持某個宗教儀式;相反,祂降臨到我們世界的大街小巷,是為了與我們受傷的人性相遇,輕撫被苦難折磨的憔悴面容,治癒破碎的心靈,讓我們從囚禁靈魂的枷鎖中解脫出來。因此,他向我們啓示了最悅納天主的崇拜方式:關懷我們的近人。」

「我們必須回到這一點。每當在教會團體裡有嚴厲冷酷的誘惑,這是一種扭曲倒錯,認為找到天主是要變得更加僵化、有更多的規則、做事更正確、更要一清二楚……等等,但事實並非如此。當我們看到生硬的提議時,我們應立即意識到:這是偶像,不是天主,我們的天主不是那樣的。」

教宗在結束講道時,提及彌撒中領受讀經和要理傳教員職務的男女平信徒,指出他們就是蒙召去實踐服務天主聖言的神聖使命。最後,教宗鼓勵道:「讓我們把天主聖言重新置於教會牧靈和生活的中心。讓我們聆聽聖言,以聖言祈禱,並讓我們把聖言付諸實踐。」

圖片:vatican.v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若瑟的父愛反映了天主的溫柔慈愛

圖片:澳門教區教理培育委員會

2022年1月19日上午,教宗方濟各主持了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繼續以大聖若瑟為要理講授反省的主題。教宗當天論述了「溫柔的父親」,指出體驗溫柔意味著正是在我們的貧乏和困苦中感受到愛和接納,以及被天主的愛所轉變。

圖片:vatican.va

教宗提到《以父親的心》宗座牧函和《路加福音》敘述的慈父的比喻,强調:「溫柔首先不是一種情緒和情感的問題。溫柔的經驗在於看到天主大能的施展正是經由我們的脆弱,上主不去除我們所有的軟弱,而是牽著我們的手,幫助我們在軟弱中行走。

「溫柔是塵世邏輯中最强勁的事物,是一種意想不到的伸張正義的方式。因此我們絕不可忘記,天主不會因我們的罪過感到震驚,祂比我們的罪過更强而有力。天主是父親、是愛、是溫柔。祂不因我們的罪過、錯誤和跌倒而震驚,卻因我們内心的封閉而震驚,因我們缺乏對祂的愛的信賴而震驚。」

教宗說:「在天主之愛的體驗中存有極大的溫柔。想到第一個向耶穌傳遞這個現實的人正是若瑟,我們覺得很甜美。事實上,天主常是透過人類的經驗讓我們感受到祂的愛。的確,『當以色列尚在童年時,我就愛了他;從在埃及時,我就召他為我的兒子。是我教了厄弗辣因邁步,雙臂抱著他們,是我用仁慈的繩索,愛情的帶子牽著他們,我對他們有如高舉嬰兒到自己面頰的慈親,俯身餵養他們』(歐十一1,3-4)。」

教宗指出:「我們可以詢問自己,我們自己是否有過這溫柔的體驗,是否做過溫柔的見證人。愛和慈悲就如《以父親的心》宗座牧函所言,是『接觸我們內在脆弱的最佳方式』(2號)。」教宗以護士為例:「他們溫柔地觸摸病患的創傷,好讓病患不再受傷害。上主也如此,祂以同樣的溫柔觸摸我們的創傷。如此說明了與天主的慈愛相遇的重要性,尤其在和好聖事之中經驗祂的真理與慈愛。諷刺的是,魔鬼也會向我們講真相,但只是為了譴責我們。我們知道來自天主的真理並不譴責,而是接納、懷抱、支持和寬恕我們。」(《以父親的心》宗座牧函,2號)

教宗勉勵每位基督徒對照大聖若瑟的父親之愛,詢問自己是否接受上主的溫良和慈愛,讓祂將我們轉變為也能給予愛的人。「若沒有這溫柔的革命,我們就會被囚禁在一種不允許我們重新站起來、將拯救與懲罰相混淆的判決中。」

教宗特別提到正在服刑的弟兄姐妹,闡明:「犯錯的人抵償自己的錯誤是公道的,但犯錯的人能彌補自己的錯誤也更為公道。任何判刑總有一個希望的窗口,我們要想到服刑的弟兄姐妹,想到天主對他們的溫柔,就要為他們祈禱,讓他們在那希望之窗找到朝向更美好生活的出路。」

最後,教宗誦念了一篇懇求大聖若瑟的祈禱詞:

大聖若瑟,溫柔的父親,
請你教導我們認識到,
我們被愛正是因為在我們身上有軟弱之處。
使我們在自己的貧乏與天主之愛的寬宏大量之間,
不要設置任何阻礙。
請你激發我們領受修和聖事的願望,
得到寬恕並能體貼地愛護我們那些處在貧乏中的弟兄姐妹。
請你接近那些有過錯並為此做抵償的人;
幫助他們在接受公義的同時,
也找到能重新開始的慈愛。
教導他們,重新開始的首要方式
乃是真誠地請求寬恕。
阿們。

此外,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結束前,籲請在場的全體信友為湯加祈禱。教宗說:「此時,我的思緒來到了湯加群島的人民那里,他們最近受到海底火山爆發的打擊,財產物資損失巨大。我在精神上親近所有遭遇苦難的人,懇求天主安慰這些受苦的人。」

另外,災難發生後,澳洲和新西蘭的天主教明愛會迅速回應了湯加政府的呼籲,採取行動,立即援助。澳洲明愛會太平洋人道救援協調員普芬特(Damaris Pfendt)向梵蒂岡新聞網表示:「澳洲明愛會了解到,火山噴發的破壞是巨大的,尤其是各島嶼的周邊地區。迫切需要淡水和避難所,特別是沿海地區被海嘯破壞的房屋,道路和橋樑也遭到了破壞。」他強調:「湯加明愛會已經在湯加首都努庫阿洛法(Nuku’alofa)和哈阿派群島(Ha’apai)得到應急物資,因此,他們至少能夠應對眼前的需求。我們必須行動起來,支持我們的近人,一場募款活動已經啓動。」

這位人道救援協調員接著表示:「新西蘭通過捐贈作出了同樣的承諾,湯加明愛團隊也得到了全島義工團體強有力的支持。我們在精神上和祈禱中與湯加人民同在,尤其是與我們多年的合作夥伴和團體同在,共同致力於救災工作。」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更多「聖若瑟」資訊

教宗主持2022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閉幕禮

圖片:vatican.va

教宗禮儀處日前公布,教宗方濟各將於1月25日,聖保祿宗徒歸化這一天的羅馬時間下午5時30分,在羅馬城外聖保祿大殿主持晚禱,結束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今年祈禱週的主題是「我們在東方見到了祂的星,特來朝拜祂」(參閱:瑪二2)。去年,教宗因坐骨神經痛復發沒有親臨現場主持禮儀,由宗座促進基督徒合一委員會主席科赫(Kurt Koch)樞機代勞。

1月18日至25日舉行的基督徒合一祈禱週的主題由中東教會理事會選定,以回顧三位賢士的經歷。在這祈禱週中,所有團體都受邀從能夠説明總主題的特殊方面進行反思。

祈禱週中每天都有一個反省的標題,比如,「我們見到了祂的星、才誕生的猶太人君王在哪裡?、這些話使耶路撒冷所有居民,尤其是黑落德驚慌起來、你白冷……你決不是最小的、他們在東方所見的那星又出現在智者面前、他們看見嬰兒和祂的母親瑪利亞,遂俯伏朝拜了祂、他們給祂奉獻禮物,即黃金、乳香和沒藥,以及他們就由另一條路返回自己的地方去了。」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下載2022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祈禱手冊

 

教宗訪談:聖若瑟與今日父母親及子女的關係

圖片:澳門教區教理培育委員會

大聖若瑟年已於去年12月8日閉幕,但教宗方濟各對這位聖人的關注和愛戴並未結束,而且從去年11月17日起又以新一輪的要理講授省思這位普世教會的主保的形象。《羅馬觀察報》和《梵蒂岡新聞網》近日聯袂採訪了教宗方濟各,請他談談大聖若瑟與今日父母親及子女的關係。

教宗宣布了大聖若瑟年,並寫了《以父親的心》宗座牧函,而且在要理講授中正在談論若瑟這個人。那麽大聖若瑟對教宗意味著什麽?

教宗首先談到大聖若瑟對他的影響,說:「我從不隱瞞我與大聖若瑟有一種共鳴的感覺,相信這是來自我的童年和我所受的教育。我素來都對大聖若瑟懷有一種特別的敬愛,因為我認為他以美好和特殊的方式呈現出對我們每個人而言所應有的基督信仰。的確,若瑟是個普通的人,他的聖德正在於透過必須活出和面對的順境和逆境而成聖。」

教宗解釋道:「在《福音》中,尤其在瑪竇和路加的記述中,大聖若瑟是救恩史開啓時的一個重要人物。事實上,耶穌誕生時的處境很困難,充滿阻礙和問題,甚至受到迫害,而天主為讓祂的聖子誕生在世界上,將瑪利亞和若瑟放在祂身旁。如果說瑪利亞使道成肉身的聖言來到世界上,若瑟則是維護、保護、養育和使祂成長的人。」

「在若瑟身上,我們看到困難時期的人、具體的人、懂得負起責任的人。在這層意義上,大聖若瑟具備兩個特徵。一方面,他明顯的靈性在福音中藉著夢境的故事顯露出來;這些敘述證明若瑟具有懂得聆聽天主在他心中説話的能力。唯有祈禱、善度靈性生活的人,也才曉得在我們内的許多聲音中識別出天主的聲音。」

「另一個特徵是,若瑟是個具體的人,即以極强的實際能力應對困境的人,在困難和阻力面前,他從不以受害者的身份出現,而總是秉持採取行動、予以回應的觀點,信靠天主,以具創造性的方式找出解決之道。」

在目前的嚴重考驗中,再次注視大聖若瑟具有特別意義嗎?

教宗表示:「我們處在受新冠疫情影響的困難時期,許多人在受苦,許多家庭處於困境,許多人被死亡的焦慮困擾著,看不到前途。我想到,正是在如此艱難時期我們需要有人鼓勵、幫助和啓發我們,好能知道應對這黑暗時刻的正確途徑。若瑟是在黑暗時期的光輝見證人。這就是為何在此時將目光投向他,好能重新找到道路。」

教宗方濟各的牧職是於3月19日開始的,那天是大聖若瑟慶日。

教宗談到這個關係,說:「我認為在某種形式上大聖若瑟願意告訴我,他會繼續幫助我,在我身旁,而我也能繼續把他當作一個可以交談、可以信靠的朋友,請他轉求並為我祈禱。當然,這種來自諸聖相通功的關係並非只為我一個人存在,也能幫助許多人……諸聖相通功不是一種抽象的共融,而是具體的,呈現在一種具體的關係上,且有具體的結果。」

《羅馬觀察報》在大聖若瑟年每月介紹《以父親的心》宗座牧函的專欄中,將若瑟的生活和今日身為父母親和子女的生活交叉著談論。今天做子女的,就是明天的父母親,他們能從與大聖若瑟的交談中得到什麽呢?

教宗表示:「做父親不是天生就有的,但衆人生來就是子女。這是我們必須考慮的第一件事,即我們每個人無論在生活中是什麽角色,首先都是一個兒子、託給來自一種重要關係的某人照管、這人使他成長,是好是歹管教著他。有這個關係,承認它在自己生命中的重要性,就是明白有一天,當我們對某人的生活負責時,也就是當我們必須行使父親的權利時,我們將可能首先帶著我們個人的經驗。」

「因此,重要的是能够對這種個人經歷進行反思,以便不重複同樣的錯誤,並珍惜我們所經歷的美好事物。我深信若瑟與耶穌的父子關係對耶穌的生活産生了如此大的影響,以致在祂未來的宣講中充滿了從自己的父親獲取的圖像和參照點。例如,耶穌說天主是父親,這不能不讓我們想到那是祂個人在人性上體驗的父子關係。這説明若瑟的父親角色做的非常好,以致耶穌在這人的慈愛和父親身份中找到對天主最美的描述。」

教宗接著解釋:「我們可以說,今天的孩子將成為明天的父親,他們應該詢問自己,他們的父親是怎樣的,他們願意成為什麽樣的父親。他們不應該讓父親的角色成為偶然的結果,或僅僅是過去經驗的結果,而應有意識地决定如何去愛一個人,如何對一個人負起責任。」

《以父親的心》宗座牧函的最後一章談到大聖若瑟如同影像的父親。他知道自己該當臨在,但讓兒子自由地成長。在一個似乎只獎勵那些占據空間和知名度的人的社會中,這可能做到嗎?

教宗說:「愛,不僅是父愛,其最美的特徵之一乃是自由。愛總是産生自由,愛决不能成為監獄,成為占有。若瑟向我們展示了他照顧耶穌卻不曾占有祂的能力。他從未想操縱耶穌,也從未有意讓祂離開祂的使命。我認為,這對檢驗我們愛的能力,以及懂得退後一步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宗進一步解釋:「一個好父親懂得在適當的時刻退下,讓兒子能以他的美好、他的獨特性、他的選擇,以及他的召叫呈現出來。基於這層意義,在各種親情關係中,需要放弃從上强加給一種形象、一種期望、一種知名度的願望,它完全而且總是用過度的突出表現來填充場面。」

「若瑟的全部特徵在於曉得將自己放在一邊,這種能退居二線的謙卑也許是若瑟愛耶穌的最決定性的一面。在這層意義上,他是個重要人物,我敢説在耶穌的傳記中是個不可缺少的人物,這正是因為,到了某個時刻,他知道從舞台上退下,讓耶穌能在祂全部的召叫、全部的使命中發光。」

教宗因此邀請衆人:「對照若瑟的形象,我們必須詢問自己,我們是否曉得退後一步,允許他人,尤其是那些託付給我們的人,在我們身上找到一個參考點,而不是一個阻礙。」

教宗多次揭露今天的父親身份陷入危機。為重新使社會上如此重要的父子關係獲得力量,我們能做什麽,教會能做什麽?

教宗談到:「我們一向把教會當作母親,因為教會的母親身份就是施予慈悲,這個愛不斷地賦予生命。寬恕與和好則讓我們重新站起來,因為我們又獲得另一次機會。但我們該當有勇氣說,教會不僅是母親,同時也是父親。教會蒙召履行父親但不是家長式的職責。」

「當我談到教會必須恢復這父親的面貌時,我指的正是父親有能力為子女創造條件,讓他們負起自己的責任、運用自己的自由並作出選擇。如果說,慈悲能醫治我們、使我們痊癒、使我們得到安慰和鼓勵,另一方面,天主的愛不只限於寬恕和治愈,也敦促我們做決定,划向深處。」

在這疫情時期,人們更加恐懼,有時恐懼似乎使這一推動力限於停頓狀態……

教宗承認:「在這個歷史時期,人們無法在自己的生命中做決定。年輕人往往害怕做決定、做選擇,以及去冒風險。教會不僅要表明是或非,尤其也要鼓勵人作出重大決定。每項決定總是產生後果和風險,有時因害怕這些後果和風險,我們就癱瘓在那裡,無法做任何事、任何選擇。」

「一個真正的父親不對你說一切都將順利,而是說,即使你的處境將不會順利,你也能面對並有尊嚴地活出那些時刻,那些失敗。正是在跌倒和軟弱的經歷中,能看出一個人的特性。」

對教宗方濟各而言,靈性上的父親身份很重要。司鐸如何能成為父親?

教宗回答說:「父親身份不是一件能預料的事,父親並非生來就是。同樣,司鐸並非生來就是父親,而必須一點一點地學習做父親,首先承認自己是天主的兒子,然後也是教會的兒子。我們的信仰總是經由與某個人的關係而接受的,基督信仰不是從書本上或簡單的推理就能學到的事,而始終是一種存在的轉化,透過所建立的關係來實現。

這就是說,我們的信仰經驗總是來自某個人的見證。因此,我們必須問自己,我們是以何種方式表達對這些人的感激之情,尤其是,我們是否保留了那種批判的能力,懂得分辨在他們身上可能存在的不良的東西。靈性生活與人性生活沒有什麽不同。

在人性上,如果說一個好父親,是因為他幫助兒子成為他自己,使他盡可能有自己的自由,並鼓勵他作出重大的决定;同樣,一個好的靈性父親,是因為他不取代託付給他的人的良知,不是在回答他們心中的詢問,不是對託付給他的人的生活發號施令,而是以謹慎的態度且明確地指出道路,提供不同的解讀線索,幫助他們進行分辨。」

為加强這種父親身份的靈性幅度,今天最迫切需要的是什麽?

教宗回答說:「靈性上父親的身份常是一份恩典,尤其出自經驗。一個靈性父親能分享的並不在於他的理論能力,而更是他的個人經驗。唯有如此才能對一個弟子有益。在這個歷史時刻,我們感到急需要建立具有意義的關係,我們可稱之為靈性上的父子關係,但請允許我說,也是靈性上的母子關係,因為這陪伴的角色並非男性或司鐸的一個特權。

有許多了不起的修女、許多女性奉獻生活者,也有許多男女平信徒具有豐富的經驗,能夠與他人分享。在這層意義上,在這個歷史時刻,靈性關係是必須更加努力去重新發現的一種關係,絕不可將之與其它的心理學或治療方法相混淆。」

新冠疫情的悲慘後果之一是許多父親失去了工作。教宗要對這些處在困境中的父親說什麽呢?

教宗表示:「我非常關心這些家庭、這些父親和母親的悲慘處境,他們正經歷著極度的困難,尤其因疫情大流行而加重。我相信,那種無法給自己的孩子提供麵包的痛苦,以及感到對他人的生命負有責任的痛苦,是不容易面對的。在這層意義上,我的祈禱,我的關懷,以及教會的所有支持都是為了這些人,為了這些最弱小的人。

但我也想到逃離戰爭的許多父親、許多的母親、許多家庭,他們在歐洲和其它地方的邊界被拒絕,生活在痛苦和不義的情况下,沒有人認真對待或故意予以忽略。我願意對這些父親、這些母親說,在我眼中他們都是英雄,因為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那種為了愛自己的孩子、愛自己的家庭而冒生命危險的勇氣。」

教宗最後表示:「聖母瑪利亞和若瑟也曾經歷了這種流亡和考驗的生活,由於黑落德的暴行和權勢,他們不得不逃往異鄉。這種痛苦使他們接近這些在今天遭受同樣考驗的兄弟姐妹們。這些父親應以信賴之情懇求大聖若瑟,知道他身為父親也有過同樣的經歷,遭到同樣的不義。我願對這些人和他們的家人說,不要感到孤單!教宗常記得他們,並盡可能地為他們發言,不忘記他們 。」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點擊收看
聖地特輯:救主的守護 – 聖若瑟
【國語、繁體字幕】

按此閱覽更多「聖若瑟」資訊

 

教宗公開接見:反省聖若瑟作為工人生活和勞動的尊嚴

圖片:澳門教區教理培育委員會

教宗方濟各在1月12日週三的公開接見活動中,繼續關於大聖若瑟的要理講授。教宗反省了大聖若瑟「木匠」的勞動者身份。教宗指出「木匠」是一個艱辛的工作,必須付出很多勞力但回報並不多。

教宗指出:「看到聖若瑟,我們不禁想起今天的所有勞工,尤其是那些在礦山和一些工廠從事艱苦工作的工人;特別是那些被剝削的人和被迫工作的童工,以及在垃圾場撿拾垃圾的人。」教宗表示:「這一現實也讓人們想起那些失業者和因此遭受巨大痛苦的人,尤其是那些苦苦掙扎、艱苦求生的家庭。」

教宗說:「在這疫情大流行期間,許多人失去了工作,有些人被難以承受的沉重負擔壓垮,甚至到了自殺的地步,我願紀念他們每一個人和他們的家人。」

接著,教宗強調:「工作是人類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甚至是人靈成聖的一個途徑。工作不僅是一個謀生的手段:它也是我們表達自己、認識到自我的價值並學習具體現實的偉大課程的地方,這有助於我們的靈修生活不會變成絕對精神主義。但可悲的事實是,勞工經常陷入與社會不公義相關的問題中,而沒有受到保護以尊重人類尊嚴和保障生計。」

教宗繼續強調:「現今,我們應該捫心自問,我們能做什麽來恢復工作的價值;以及作為教會來説,我們能做出什麽樣的貢獻,從而使工作能從單純的利潤邏輯中解放出來,並能表達個人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增加男女勞動者的人性尊嚴。」

圖片:vatican.va

最後,教宗邀請衆人一起誦念教宗保祿六世於1969年5月1日向大聖若瑟懇求的祈禱文:

啊,大聖若瑟,
教會的主保,
你在降生成人的聖言身旁,
從聖言汲取生活和勞動的力量;
你經歷了對未來的焦慮、
貧窮的苦澀和工作不穩定的考驗:
今天你散發著光輝,你偉大形象的榜樣,
在世人眼中卑微的你,
在天主面前卻偉大無比,
願你保護在艱苦日常生活中的勞動者,
保護他們不受沮喪、
消極反抗和喜愛享樂的誘惑;
並維護世界和平,
唯有這和平才能確保各國人民的發展。
阿門!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與各國駐聖座外交使團互祝新年

圖片:vatican.va

教宗方濟各於元月10日在梵蒂岡接見了各國駐聖座外交使團,並發表長篇講話,強調世界各地攸關人類及地緣政治的嚴峻議題,重申我們同屬一個人類大家庭的事實。世人住在共同的家園裡,為能處理當代急迫的難題,我們需要恢復一切現實的深處所蘊含的團結意識。

在各國駐聖座外交每年一度的聚會上,教宗指明他們的首要目標該是協助解決分歧、增進和諧。教宗首先談論當前的新冠疫情,以及它對人類造成的直接和間接影響。「新冠疫情衛生危機持續要求每個人做出巨大努力。強烈的意識形態常有損於我們抗擊疫情的奮鬥,撕裂人類理性與事物客觀現實之間的聯繫」。

教宗籲請各國秉持政治承諾,通過防控和免疫措施來謀求百姓福祉。「國際社會也要作出全面承諾,協助全世界的人民都能平等取得基本醫療照護和疫苗。」教宗呼籲各國政府和有關的第三方機構展現出責任感,「在地方、全國、區域和全球各層級發展出協調一致的對策,通過新的團結模式和工具來加強最急需國家的能力」。再者,教宗也敦促各國「採取慷慨分享的政策,那是確保人人都能得到診斷工具、疫苗和藥物的主要關鍵」。

圖片:vatican.ca

接著,教宗念及若干深受衝突、政治分裂、氣候變化後果及貧困影響的地方。黎巴嫩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教宗為他們呼求「必要的改革和國際社會的支援。這有助於該國維持其身份認同,繼續做不同宗教之間和睦共處、手足友愛的榜樣」。

在2021年期間,教宗前往伊拉克、布達佩斯、斯洛伐克、塞浦路斯和希臘進行了國際牧靈訪問。在那些寶貴的相遇時刻裡,教宗與當地團體分享經驗,並有機會推動大公運動及宗教交談。教宗訪問希臘萊斯沃斯島時,見證了所有款待及協助移民者的慷慨熱忱,以及那些被迫離鄉背井的人的痛苦煎熬。那些移民離開摯愛,踏上危險旅途,對未知的將來感到恐懼。

教宗說:「在這些面容前,我們不能冷漠以對、作壁上觀,躲在鐵絲網後面,拿保衛安全或生活模式做藉口。」教宗深知,某些國家難以應付大批湧入的移民。為此,教宗呼籲各國及歐盟「採用一致且全面的系統來管理多個有關移民和尋求庇護者的政策,本著分擔責任的態度接收移民,審批尋求庇護的申請書,重新安置已審核通過的移民並協助他們融入新環境。面對當前的全球性挑戰,應以高瞻遠矚的策略,落實健全的模式」。

然而,教宗不僅關注那些抵達歐洲海岸的人,也關切那些逃離敘利亞、阿富汗,以及在美洲大陸上遷徙的百姓。後者給墨西哥與美國邊境帶來很大的壓力,其中許多是海地人,他們的國家近年來遭受多起悲慘事件的重創。教宗說:「移民議題、新冠疫情和氣候變化,明確顯示出沒有人能獨自獲救:當代多項重大挑戰在全球蔓延。」

教宗強調,世人需要恢復「同屬一個人類大家庭的共同身份意識。多邊外交上的危機會導致社會、政府和跨政府體系的信譽受損」。教宗擔憂的一個事實是,重大的決議、宣言和決策往往沒有經過真正的協商進程、沒讓所有國家都發表意見。這所造成的失衡激發了對國際機構的不滿,「在整體上削弱多邊體系,其後果是這體系在處理全球挑戰時越來越效果不彰」。

「多邊外交該當兼容並蓄,不抹去卻珍惜各民族歷史悠久的多元和情感。如此一來,它將重振信譽,並在應對挑戰時發揮效果。未來的挑戰將要求世人同心協力,以唯一人類大家庭成員的身份,從不同的視野出發,並要能為眾人的益處找出共同的解決之道。一旦通過對話和共識採納人類的基本價值觀,我們就能明白這些價值觀遠超過於任何共識。」教宗說:「這裡我想特別一提生命從受孕之初到自然結束的權利,以及宗教自由權。」

圖片:vatican.va

此外,教宗也談到聯合國第26次氣候變化大會上所達成的協議,稱這協議催促世人更努力、迫切地照料我們共同的家園。在新年聚會上,教宗表示,「多個步伐已然邁出,雖然跟所面對的問題的嚴重性相比,這些步伐略顯薄弱」。教宗期盼,「在今年11月將於埃及舉辦的第27次氣候變化大會上,這些決策能進一步得到鞏固。該做的事情還很多。」

教宗重申,他堅信世界各地百姓所受的苦,必然關乎整個人類大家庭。為此,教宗呼籲國際社會儘速為「無止境的衝突找出解決方案。這些衝突有時看來是不折不扣的代理人戰爭(proxy wars)」。教宗點出,「敘利亞需要政治和憲政改革,才能促使國家重生。也門的衝突是經年累月的人道悲劇,得不到媒體關注,國際社會又抱持某種程度的冷漠。以色列和巴基斯坦的和平進程缺乏進展」。教宗期許,「以巴人民能在兩個國家內和睦共處,擁有安全保障,不挾恨報復」。另外,教宗也提到利比亞的緊張局勢、在非洲薩赫拉地區由國際恐怖主義引發的暴力事件,以及在蘇丹、南蘇丹和埃塞俄比亞的內亂。

美洲大陸則深陷「不公不義的處境」。地方性的腐敗和各種形式的貧困侵犯人性尊嚴,使社會衝突惡化。在歐洲方面,教宗呼籲為烏克蘭、南高加索地區和巴爾幹半島找出持久的解決方法。「危機打擊緬甸已有將近一年之久。」為睿智且有效地應對危機,迫切需要對話與友愛。「緬甸的街頭曾是相遇的地方,如今卻上演打鬥,連祈禱場所也無法倖免」。

這些衝突之所以加劇,是因為軍火充足,以及「有人肆無忌憚地散布武器」。因此,教宗呼籲裁軍,並表示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約方大會的新承諾寄予厚望。「一個沒有核武器的世界是可行且必要的」。這是聖座一貫的立場。

教宗最後重提他今年的《世界和平日文告》,強調教育及工作是促進對話及友愛文化的必要條件。教育能促成人類整體發展,使人變得「自由又負責任」。在此機會上,教宗提到並譴責在天主教會教育場所發生的性侵犯罪行。同時,教宗說:「任何社會絕不能放棄教育的責任。然而,令人心痛的是,國家預算往往提撥給教育太少資源。教育主要被視為成本,是可做出的最好投資。」

關於工作,教宗表明,勞動是「建設並維持和平的必不可少因素」。但疫情卻導致很多勞工失業、飽受剝削或經濟不穩定。「掉到極度貧困線以下的人數顯著增長」。

教宗最後總結道,這也需要「地方、國際、區域和全球層級的各方加緊合作」。教宗期盼新的一年會是個轉機,以增進我們唯一人類大家庭手足情誼的紐帶,人人都能意識到沒有人能獨自獲救。

圖片:vatican.v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為16名嬰兒付洗:父母親要守護孩子的基督徒身份

圖片:vatican.va

2022年1月9日主受洗節當天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西斯汀小堂主持感恩祭,為16名嬰兒付洗。去年,這項禮儀因疫情緣故而中斷,今年則照常舉行。受洗的嬰兒都是梵蒂岡職員的孩子。教宗指出,守護基督徒的身份是父母親每日的責任。

教宗首先依照嬰兒聖洗禮儀,詢問在場父母們:「你們要給孩子起什麼名字?為他們請求什麽?父母們是否明白這些責任?」然後,教宗向父母們抱過來的每個嬰兒說:「親愛的孩子們,教會喜悅地歡迎你們」,並給他們劃上基督信仰的標記,十字聖號。

禮儀中的第一篇讀經誦念了《依撒意亞先知書》,第二篇讀經取自聖保祿宗徒致《弟鐸書》,《福音》敘述了耶穌在約旦河岸受洗的事跡:「眾百姓受洗後,耶穌也受了洗;當祂祈禱時,天開了;聖神藉著一個形像,如同鴿子,降在祂上邊;並有聲音從天上說:『祢是我的愛子,我因祢而喜悅。』」(路三21-22)

同以往這種場合一樣,教宗的彌撒講道很短。在禮儀的讚美詩中說,以色列子民赤著脚,以虔敬的心靈走向約旦河。教宗解釋:「這表明他們承認自己需要被天主來浸濕。今天,這些嬰兒也以虔敬的心靈接受天主的公義、耶穌的力量,在生命中前進的力量,並領受了基督徒的身份。」

教宗請這些嬰兒的父母親和代父代母們守護這個身份:「這是你們一生的工作:守護你們的子女的基督徒身份。這是一項每日的工作,要使他們在今天領受的光的照耀下成長。今天的訊息正是:守護基督徒的身份,這是你們今天讓你們的孩子所領受的身份。」

在誦念了《諸聖禱文》後,兩位共祭神長,教宗賑濟所所長克拉耶夫斯基(Konrad Krajewski)樞機和梵蒂岡城國政府主席貝赫斯(Fernando Vérgez Alzaga)總主教為每位候洗嬰兒傅油,作為得到滋養和抵抗罪的記號,同時也是在難免受到傷害時的慰藉。教宗繼續誦念禮儀經文,在場的父母親和代父代母們宣認信仰、棄絕魔鬼及其作為和誘惑。

接著,嬰兒們被一一抱到聖洗池旁,教宗為他們施行洗禮。隨後授予領洗嬰兒白衣,這一成為新受造物的象徵,他們也領受了基督的光。每位嬰兒的父親走到復活蠟前,取火點燃了自己手中的蠟燭,這光將陪伴父母親在他們的子女面前作出信仰見證。禮儀結束後,教宗問候了在場的每個家庭,再次給每個嬰兒一個愛的撫摸。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主顯節彌撒:學習賢士們走向白冷,對天主的渴望

圖片:vatican.va

2022年1月6日,普世教會慶祝主顯節,也就是藉著3位千里迢迢前往白冷岩洞朝拜的賢士們的見證,主耶穌向世界顯示的日子。教宗方濟各當天上午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感恩祭,21位樞機、19位主教和大約150位司鐸與教宗共祭,但因疫情管控措施,在場參禮的信友人數受到限制。

圖片:vatican.va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首先問道:「是什麽原因促使這幾個來自東方的人動身遠行呢?他們本可以安心地留在自己的安全地區,卻被一個來自天上的標記所困擾,急於詢問:才誕生的猶太人君王在哪裡?」教宗說:「他們不讓自己的心在冷漠的安樂窩中麻木,而是渴求光明;不被拖入怠情,而是被向往新的視野所點燃。他們行動的秘訣在於渴望,而渴望則表示尋求那越過即刻能實現、能看到的事物。那就是邀請我們看向更遠的地方,因為生命不是全部在此,也在其它地方。生命就像一張空白的畫布,需要被著色。偉大的畫家梵高這樣寫道,對天主的需求驅使他在夜晚出去畫繁星。」

教宗接著表示:「正是渴望讓我們超越久已養成的習慣,超越一種老生常談和令人厭倦的信仰。我們的生活和信仰旅程需要内心激起的渴望。可是,我們是否已被困住太久、停留在一個傳統、外在、形式上的信仰中,不再能溫暖人心,也不能改變生命了?我們的言語和禮儀能否在人心中激起前去與天主相遇的渴望,還是豪無生氣的話語,只談自己且對自己說話?」

教宗也提到:「許多人和許多團體正在勉力應對因對天主的渴望的消失而來的信仰危機。我們過於埋頭於地上的圖表,卻忘記抬頭望天;我們通曉許多事物,卻不思念我們所缺乏的事物,不思念天主。我們固執於所需,即吃什麽和穿什麽,卻任由向往遠方的渴求流逝。我們身處飽食終日的團體,心中不再有任何需求。封閉的人、封閉的團體、封閉的主教、封閉的神父,以及封閉的奉獻生活者,因為缺乏渴望使人悲哀,令人冷漠。」

教宗提醒每個人:「今天要捫心自問,怎樣走我們的信仰旅程。我們應去賢士們那裡,學習對渴望的培養。我們能從他們那裡汲取幾項教誨:他們首先在看到那顆星時起身出發:這教導我們,每天都要重新啓程,在生活和信仰中都該如此,因為信仰不是固定住的支架,而是一個迷人的旅程,一個持續不斷和不安於現狀的動態,在這個旅程中總是在分辨中尋找天主。」

「隨後,賢士們詢問耶穌聖嬰在哪裡?的確,需要詢問和聆聽天主和當代的人向我們提出的詢問。賢士們教導我們要有勇敢的信德,不怕挑戰權勢的陰暗邏輯,成為正義和友愛的種子。最終,賢士們選了另一條路返回自己的地方去了。」

「這是聖神的創造力,祂總是使事物煥然一新。此時,這也是我們正在進行的世界主教會議的任務之一:在聆聽中一起行走,讓聖神提示我們新的路徑,為把福音帶給冷漠的人、遠離的人,以及失去希望,但正在尋找賢士們所找到的極大喜樂的人。走出去,向遠處走,向前行進。」

教宗指出:「在賢士們的旅程中有一個關鍵時刻,就是他們來到了目的地後,便朝拜了嬰孩。朝拜的重要性在於處在天主的臨在中,並且說:『唯獨祢能使我重拾朝拜的樂趣,重新激起渴望』。」教宗强調:「對天主的渴望只有守在天主跟前才能增強,因為只有耶穌才能轉變我們的心。」

「我們每天要如此前行,如同賢士們那樣確信,即使在最黑暗的夜晚,也有一顆星在閃耀。這是上主的星,祂來照顧我們脆弱的人性。我們要啓程朝向祂行走。我們切莫麻木不仁和低頭認命,切莫陷於平淡生活的悲哀中。我們要學會聖神的急切不安,不安於現狀的心。世界在期待著信徒們激起渴望天鄉的新動力。」

最後,教宗勉勵每一位信徒:「要夢想、尋找、朝拜,並像賢士們那樣,向天主的驚喜開放。」

圖片:vatican.v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第30屆世界病人日文告:愛德路上與受苦者並肩同行

圖片:Vatican Media

下載
2022年第30屆世界病患日文告全文
台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教宗方濟各
第 30 屆世界病患日文告
2022 年 2 月 11 日

「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路六 36)

愛德路上與受苦者並肩同行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30 年前,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設立了「世界病患日」,為了鼓勵天主子民、天主教醫療機構和公民社會,多多關注病患和醫護人員的需要。1

感謝天主!過去這些年來的努力,在世界各地許多教會中開花結果,很多方面都有長足進步;但要保障所有的病患,包括生活在極度貧窮與弱勢地區中的人,讓他們獲得需要的醫療服務及牧靈關懷,好使他們體驗到患病是與被釘十字架、死而復活的基督相結合,尚有一段長遠的路途要走。願第 30 屆世界病患日的閉幕禮,因疫情的緣故而無法在祕魯的阿雷基帕進行,而改在梵蒂岡的聖伯多祿大殿進行,能幫助我們成長、更親近地服務病人及他們的家庭。

1.如同天父滿懷慈悲

第 30 屆世界病患日所擇定的主題是「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路六 36),要求我們首先將目光轉向「富於慈悲的天主」(弗二4)──祂以慈父的眼光看照自己的子女,即使他們背離了祂。慈悲是天主最有代表性的名號。「慈悲」並非是一時間的情感流露,而是在天主所做的一切裡一股恆常的力量,充分呈現天主的本性。慈悲同時是力量與溫柔。因此,我們可以既驚嘆又感恩地說,天主的慈悲本身蘊含了父愛及母愛的面向(參閱:依四九 15),因為祂以父親的力量和母親的溫柔眷顧我們,始終渴望賜予我們在聖神內的新生命。

2. 耶穌――天父的慈悲

天父的獨生子是天父對病患慈悲的愛的最高見證人。多少次,福音述說了耶穌與受各種疾病折磨的人相遇!「耶穌走遍了全加里肋亞,在他們的會堂內施教,宣講天國的福音,治好民間各種疾病,各種災殃」(瑪四 23)。我們可以問問自己:到底耶穌為何對病患特別地關懷?主派遣宗徒們傳揚福音並醫治病人,甚至讓這份關懷成為他們的重要使命。(參閱:路九 2)

一位二十世紀的哲學家提出這樣的闡釋:「痛苦就是絕對的隔閡,絕對的隔閡使得人求助另一個人,呼求另一個人。」2 當一個人因著病痛而有了肉身軟弱與痛苦的經驗,心情自然沉重,產生恐懼,心中充滿種種疑問,面對所發生的事情,人生的意義反倒成為迫切的問題。說到這裡,怎能不想起那些無數的病患,他們在加護病房孤獨地度過人生的最後時刻,縱然有慷慨體貼的醫療人員照顧,但卻遠離他們生命中最親愛和最重要的人。這讓人明白,病患身邊有一些人跟隨耶穌──天主的慈悲──的榜樣,在患病的創傷上傅抹安慰的油膏、灑上希望的酒,為天主的愛作見證,尤其重要。3

3. 觸摸基督受苦的血肉之軀

耶穌邀請眾人如同天父滿懷慈悲,這份邀請對醫療人員具有特別的意義。我所念及的,是醫生、護理師、醫技人員、後援人員與看護人員,以及眾多慷慨奉獻寶貴時間服務受苦者的志工們。親愛的醫療人員,你們以愛和專業在病患的身邊服務,這服務超越職業的範圍而成為使命。你們觸摸到耶穌受苦的血肉之軀,你們的雙手可以成為天父慈悲雙手的標記。你們要意識到你們職業的尊貴高尚,以及應承擔的責任。

我們感謝天主,因為醫療科技日新月異,新的科技支援治療方法,給病患帶來莫大益處;醫學研究對病理學也有寶貴的貢獻,復健醫學也在專業和技術方面精益求精。縱然如此,這些進步也不能讓我們忘記,每一位病患在個人尊嚴或是痛苦軟弱上,都是獨一無二的。4 病人本身總比疾病更為重要,也因此,沒有任何診療方法可以不去聆聽病人,不聆聽他們的病歷、焦慮和恐懼。就算病人藥石罔效,關懷總是需要的,總是要去安慰、總是能藉著親臨關懷來使人覺得關心勝過疾病。所以,我希望透過醫療人員的培訓,能夠幫助他們培養聆聽與同理的能力。

4. 醫療中心是「慈悲之所」

世界病患日也是給我們關心醫療中心的良好機會。數世紀以來,基督徒團體透過開設無數的「慈善撒瑪黎雅人的客店」來實踐對病人的慈悲,以愛與關懷服務各種病症的患者,特別是那些因為貧窮、社會所排斥或難以治療的疾病而無法獲得醫療照顧的人。這些狀況當中,孩童、年長者和最弱勢者尤其身受其害。許多傳教士如同天父滿懷慈悲,在福傳的同時,也設立了醫院、藥局與長期照護安養機構。藉著這些寶貴事業,基督徒體現出自己的愛德,並使得門徒們所見證的基督之愛更加真實可信。我特別想到那些在地球上最貧窮的地方,當地人都得長途跋涉才能找到治療機構,而且資源有限,只能做他們能做的。還有很多有待改善的地方,在一些國家,取得合適的醫療服務是種奢侈,比如說,在一些貧窮國家,就沒有足夠的疫苗可對抗新冠病毒,甚至連簡單的疾病,也難以獲得藥物的治療。

在這脈絡中,我想再次強調天主教醫療機構的重要性:天主教醫療機構是寶貴的資產,是必須要保護與維護的。它們的貢獻勾勒出教會的歷史,表達了教會對病患和窮人的親近,以及對那些為人所輕忽的處境的關切。5 多少宗教團體的創辦人,就是聽見了那些缺乏醫療照顧,或是不被妥善治療的弟兄姊妹的呼聲,傾盡一切為他們服務。今日也是一樣,就算是在已開發國家,他們的臨在也是一種祝福──不僅提供身體所需的專業醫療照護,更是給予愛的關懷,專注病患本身和他們的家人。在這丟棄文化盛行的時代,生命不見得受到歡迎,人不見得樂於生活,這些組織機構,就好似「慈悲之所」,能作為典範:使所有的生命,就算是最脆弱的生命,從開始到自然的結束,都能獲得保護和關懷。

5. 以親臨及接近來實踐慈悲的牧靈關懷

過去 30 年間,健康照護的牧靈關懷也日漸倍受重視。若窮人所受的最嚴重歧視是缺乏靈性的關懷──而病人是健康上的窮人──我們可不能忘記給予他們天主的親近、祂的祝福和聖言、聖事的施行,以及在信仰內成長茁壯的機會。6 我想藉此提醒各位,陪伴病人和牧靈關懷不是特定志工的任務,探訪病人可是一份邀請,由基督交付祂所有的門徒。有多少病人和年長者正在家中等待著你的探訪!慰藉人的事工是每個領了洗的人的任務,而且要謹記耶穌所說的:「我患病,你們看顧了我。」(瑪廿五 36)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透過瑪利亞──病人之痊的代禱,我為所有病患和他們家人獻上我的祈禱,願他們與肩負世界痛苦的基督結為一體,因而能尋獲人生的意義、安慰和信心;也為各地的醫療相關工作者祈禱,願他們能富於慈悲,在親自提供病患所需的醫療服務時,也給予病患兄弟情誼般的親近。

我衷心地給予各位宗座的祝福。

教宗方濟各

羅馬,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2021 年 12 月 10 日──洛雷托聖母慶日。

(台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參閱: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為創立世界病患日,致宗座醫療牧靈委員會主席傅倫里.安傑利尼樞機的信函,1992 年 5 月 13 日。

2 列維納斯,《痛苦的倫理》,痛苦。身與心,證據分享。J.-M. von Kaenel 編輯,巴黎 1994 年,第 133~135 頁。

3 參閱:羅馬彌撒經書,頌謝詞第八式,耶穌,慈善的撒瑪黎雅人。

4 參閱:接見義大利全國外科和牙科醫生協會的談話,2019 年 9 月 20 日。

5 參閱:三鐘經談話,於羅馬傑梅利綜合醫院,2021 年 7 月 11 日。

6 《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2013 年 11 月 24 日),200 。

來源: vatican.va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