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臨期大對經12月17日:「啊!智慧!」

將臨期大對經十二月十七日
「啊!智慧!」
撰文: Gabriel Chow

今天是十二月十七日,進入了將臨期的第二階段。在這階段,教會禮儀中默想基督的第一次來臨,即耶穌的誕生。祂從無限的時間、無限的地方,降生到某時間、某地方將永恆的生命賜給有限的人類,凡信祂的人,必獲救恩,這就是聖誕的奧蹟,信眾期待的佳節。

十二月十七日,也是教會在禮儀中開始採用「大對經」的日子。一連七天,在教會的晚禱中,頌唱《聖母讚主曲》前後,會採用特別的對經。這七天的彌撒中,「福音前歡呼」的短句也同樣用這些對經。

今天大對經第一句是:

「啊!智慧!你由至高者口中發出,無微不至,剛柔並用,治理萬物。
求你快來,教導我們智慧之路。」

「智慧」究竟是什麼?其實舊約中,尤其是《德訓篇》和《智慧篇》經常提及智慧。在近東的古代文明,「智慧」首先理解為科學及管理人的藝術。在以色列,在聖神的默示下,尋求人類智慧變成了尋求最高天主的智慧。天主創造萬物,管理萬物,為人類計劃一切,帶領他們走向實現天主的計劃的道路。

《德訓篇》指智慧發自天主的口中,好像雲彩一樣覆蓋大地(德24:5-6)。

《智慧篇》形容智慧是獨一無二和無所不能的,她雖恆存不變,卻常使萬物更新(智7:27)。

《智慧篇》也記載一首美麗的經文:「仁慈的上主!你以你的智慧造了人類,使她統治你所造的萬物,吩咐她以聖德和正義管理世界,以正直的心施行權力:求你賜給我侍立於你座旁的智慧,因為即便有人是完人,如果沒有出於你的智慧,她實算不了什麼。」(智9:1-4,6)

保祿宗徒在《致格林多人前書》中指出,舊約聖經所指的天主智慧,其實就是耶穌基督(格前1:24)。我們的主基督就是這降生成人的永生智慧,祂告訴了我們天主的計劃,將其實行,當時期一滿,就使天上和地上的萬有,總歸於基督元首。

在這聖誕節,讓我們就走到祂跟前,告訴祂我們怎樣活出祂為我們安排的計劃,一個讓我們得到真正有福的計劃。透過「智慧」,讓我們重新體驗基督救贖我們的事實,讓我們一起熱切期待救主誕生。

《將臨期大對經》系列

將臨期大對經

將臨期大對經
撰文: Gabriel Chow

今天是十二月十六日,將臨期已經過了大半了,九天後便是我們期待已久的聖誕節。《鹽與光》在一連九集的《將臨期大對經》節目中,會與大家一起作一個九日敬禮,一起去準備基督的來臨。

由將臨期開始至今天,是將臨期的第一階段。在這階段中,每天彌撒的福音是關於基督的第二次來臨。基督在世界末日時,會光榮再來,去完成天主拯救人類的工程。第一階段提醒我們,要抱著信德的喜悅與希望,為天國的來臨,醒寤祈禱,但將臨期另外一個意義,一個比較明顯的意義,就是紀念基督的第一次來臨。

明天十七日開始,便是將臨期的第二階段。我們會隆重地期待著耶穌的聖誕,基督的第一次來臨,彌撒讀經是關於耶穌誕生前的事蹟,或預言聖誕。

教會有一個很古老的傳統,稱爲「大對經」,一連七日去慶祝,由明天開始究竟甚麼是「大對經」?

「時辰頌禱」,或稱「神聖日課」,是教會正式的祈禱禮儀。每天不同時間,神父、修士、修女也會唸這早禱、午禱、晚禱等,平信徒也可頌唸,去聖化自己,讚美天主。其中晚禱裡,頌唱《聖母讚主曲》可算是一個高峰,唱《聖母讚主曲》的前後,都會頌唱或頌唸一句短的對經,而十二月十七日至二十三日的對經是一系列美麗的對經。

這七個對經經文都以「啊」開始,連接著基督的七個不同名號,我們稱之為「啊對經」(O Antiphons) 或「大對經」(Great Antiphons)。

這七個對經的開始是這樣的:

啊!智慧!

啊!上主!

啊!葉瑟的苗裔!

啊!達味的鑰匙!

啊!東方的旭日!

啊!萬民的君王!

啊!厄瑪奴耳!

這些舊約稱號早於四世紀時,已被不同教父用來喻指基督。七至八世紀,寫成這七句對經,成為了現在的「大對經」。它們有共同的結構:先是一個來自舊約的默西亞稱號,繼續是這稱號的闡釋,最後以一句「求你快來」作引子的祈求作結束。

之後的七集《將臨期大對經》便會詳盡介紹這「大對經」,讓我們重新體驗基督救贖我們的事實,讓我們一起熱切期待救主誕生。

《將臨期大對經》專頁

復活期禮儀注意事項

CNS photo/Bridgeman Images

基督以聖死摧毀了我們的死亡,並以復活恢復了我們的生命。基督復活對於我們是最大的奧蹟,每年教會用五十日為此隆重慶祝,稱之為「復活期」(Easter Season)。

復活期以逾越節守夜禮開始,直至五旬節主日止,共七週或五十日。教會視這五十日為一個『慶日』、一個『偉大的主日』,且要喜樂歡欣的慶祝,尤其高唱『阿肋路亞』(《羅馬禮儀年曆規則》22)。耶穌復活主日至五旬節主日之間共有六個主日,稱為復活期第二、三、四、五、六、七主日。復活期第七主日通常被「耶穌升天節」取代(見下)。

復活期以白色為禮儀顏色,五旬節及殉道聖人瞻禮則用紅色。

羅馬通用年曆」中的聖人慶節,或各教區專用慶節,根據其優先規矩可於平日舉行,唯不可取代復活期內的主日。請參閱台灣香港教區澳門教區加拿大美國專用禮儀曆。

整個復活期內,復活蠟燭應放置在讀經台或祭台旁邊,在彌撒及時辰祈禱舉行時點燃。

新教友於逾越節守夜禮領洗後,在復活期內,繼續接受培育。這時期稱為「釋奧期」,為協助新教友對信仰深入認識而漸趨成熟。

復活八日慶期

從耶穌復活主日至復活期第二主日(救主慈悲主日),一連八天,教會稱之為「復活八日慶期」(Octave of Easter)。這八日內,均以「節日」(solemnity)規格舉行各禮儀,唯於平日彌撒中不需念信經。第二讀經後可誦唱或誦念「復活節讚歌」(Victimae paschali laudes,源於十一世紀的聖歌)。感恩經第一式中有專用插句。隆重祝福後,執事或主禮詠唱:「彌撒禮成。亞肋路亞。亞肋路亞。」信眾齊答:「感謝天主。亞肋路亞。亞肋路亞。」

復活八日慶期內,不可舉行其他節日或慶日、典禮彌撒(如婚禮彌撒等)、求恩彌撒、敬禮彌撒,唯殯葬彌撒可在平日舉行。

除「復活八日慶期」期外,教會年曆中還有「聖誕八日慶期」(由12月25日至1月1日)。1970年以前,教會年曆中曾經有「五旬節八日慶期」,但現已取消。1955年前有更多其他八日慶期。「八」代表永恆。

救主慈悲主日

千禧年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冊封傅天娜修女為聖品時,同時訂定「復活期第二主日」為「救主慈悲主日」(Divine Mercy Sunday)。耶穌對聖女傅天娜作出私下啟示:「在救主慈悲日,我溫柔的慈悲之最深處敞開了,向接觸我慈悲泉源的靈魂們傾注汪洋般的恩寵:沒有任何靈魂,縱使如何罪大惡極,需要害怕親近我。」(《傅天娜修女靈修日記》699節)

教廷聖赦院頒發關於在救主慈悲主日能得到的全大赦法令:若信友於當日信賴耶穌的慈悲、前後數日辦告解、善領聖體、為教宗意向祈禱、沒有罪惡的依戀、行一善功(見下),便可獲得全大赦。善功可選以下其中一項:

  • 在聖堂內參與「救主慈悲」的祈禱或敬禮,或
  • 在明供聖體或聖體櫃前念天主經及信經,及慈悲耶穌的虔誠禱詞(例如「慈悲的耶穌,我信賴你」)

若因病或其他嚴重緣故不能前往教堂,信友可在慈悲耶穌畫像前念天主經、信經及慈悲耶穌的虔誠禱詞(例如「慈悲的耶穌,我信賴你」),棄絕罪惡,承諾會盡早完成其他得到全大赦的條件(辦告解、善領聖體、為教宗意向祈禱),也能獲取全大赦。

耶穌升天節

「耶穌升天節」(Solemnity of the Ascension of the Lord)傳統上於復活主日第四十天(復活期第六主日後的星期四)舉行,屬於當守瞻禮。歐洲以外的大部分地方,因為當天不是法定假期,所以「耶穌升天節」移至之後的主日舉行,取代復活期第七主日。(北美洲內,只有紐約、波士頓、費城、哈特福德、紐瓦克、奧馬哈等教省才保留於星期四舉行耶穌升天節。)

《禮儀節慶優先列表》中,緊隨「逾越節三日慶典」後僅有四個節日:聖誕節、主顯節、耶穌升天節、五旬節。由此可見耶穌升天節的重要性。

本日有專用的頌謝詞,感恩經第一式中也有專用插句。

2002年版《羅馬彌撒經書》中頒布了「耶穌升天節」前夕彌撒;進台詠、集禱經及獻禮經有別於主日。

耶穌升天節翌日星期五,直至五旬節前星期六,可以用私人形式舉行傳統的「五旬節九日敬禮」(Pentecost Novena),專為聖神降臨作準備(《羅馬禮儀年曆規則》26)。新約記載,耶穌升天後,聖神降臨前,「宗徒們同一些婦女及耶穌的母親瑪利亞並他的兄弟,都同心合意地專務祈禱」(宗1:14)。

 

五旬節

CNS photo/Crosiers

「五旬節主日」(Pentecost Sunday,又稱「聖神降臨主日」)總結復活期的神聖五十天。教會在五旬節主日紀念聖神降臨之恩,聖神並傾注於宗徒身上;這也是教會的肇始,教會展開向各語言、 各民族、各邦國傳報喜訊的使命(《宗》二1-4)。

五旬節以紅色為禮儀顏色,代表聖神的火。本主日有專用的頌謝詞,感恩經第一式中也有專用插句。「彌撒禮成」加念兩次「亞肋路亞」。

五旬節前夕彌撒(或守夜彌撒)適宜以較隆重的方式舉行,並採用有別於主日彌撒的專用讀經及禱詞。前夕彌撒有一個隆重方式(似乎尚未翻譯中文譯本):念光榮頌前會宣讀四篇讀經,每篇讀經後有特別禱詞。這傳統仿傚宗徒及門徒,在聖母陪伴下,同心合意專務祈禱,熱切等待聖神的傾注。

前夕彌撒及主日彌撒中,第二讀經後可誦唱或誦念「五旬節讚歌」,即《伏求聖神降臨》(Veni Creator Spiritus)。按聖赦院頒令,於五旬節(及一月一日)誦念或誦唱《伏求聖神降臨》,可獲全大赦(《大赦手冊》26)。獲取全大赦的基本條件包括善領聖體、辦妥告解、為教宗意向祈禱、棄絕對所有罪惡的依戀。《伏求聖神降臨》是一首九世紀寫的聖歌,通常以額我略聖歌形式唱。若不唱讚歌,《伏求聖神降臨》也適合作為進台詠。

五旬節主日第二夜禱之後,復活期結束,常年期開始。復活蠟燭放回洗禮池旁,只有當舉行洗禮或葬禮時才燃點。舉行葬禮時,應將復活蠟燭放在靈柩附近,以顯示基督徒的死亡是真正的逾越。

天上母后經

整個復活期內,不念「三鐘經」,而改念「天上母后經」(Regina Coeli):

天上母后,歡樂吧,阿肋路亞。
因為您親生的愛子,阿肋路亞。
正如他所預言,已經復活了,阿肋路亞。
請為我們祈求天主,阿肋路亞。
童貞瑪利亞,歡樂吧,阿肋路亞。
因為主真復活了,阿肋路亞。
因為主確實復活了,阿肋路亞。

請大家祈禱。天主,你的聖子耶穌基督,我們主已經復活,天下萬民踴躍歡騰,懇求你因童貞聖母瑪利亞的轉求,賜我們分享永生的喜樂。因我們的主基督。阿們。

 

撰文:Gabriel Chow
參閱:《羅馬彌撒經書》、《羅馬禮儀年曆規則》

鹽與光特輯:《共聚一堂》

為了生計或其他種種關係,有人會選擇了移民,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生活。離鄉別井,既要認識新的朋友,又要適應當地的語言、文化、食物及生活安排,固然是困難。然而,對於天主教徒,則可算是比較幸福,因為他們仍然可以找到教堂,參與彌撒,敬拜天主。他們有教會這個大家庭,也實實在在地有堂區團體的支持。那裡有聖體,那裡便是家。

《共聚一堂》是鹽與光電視的一個特輯。本集帶大家走到意大利羅馬,探訪羅馬的華人團體。究竟羅馬華人天主教團體有什麼活動?他們普遍面對什麼困難?我們訪問了本堂司鐸、修女及教友,為我們詳盡地介紹了該團體的狀況,分享了信仰的見證。節目也介紹了該教堂的美麗聖畫像等等。

讓我們為身處世界各地的華人信徒祈禱,讓他們也得到溫暖及美滿生活。

《慈悲之門》第三集: 波蘭克拉科夫

慈悲禧年中,教宗方濟各邀請全世界所有教區去揀選一些教堂作為「慈悲朝聖地」, 而這些聖堂的門變為「慈悲之門」。教宗表示,當我們跨過慈悲之門時,便可以得到力量去接受天主的仁慈。

在《慈悲之門》節目中,我會為大家介紹五大洲其中一些教區裡的慈悲朝聖地,講解其歷史及重要性,分享我拍攝的圖片。我希望藉著《慈悲之門》,在慈悲禧年中燃點起大家對朝聖的心火,鼓勵大家前往不同地方朝聖,增進靈修。

上一集與大家參觀了韓國首爾市的禧年朝聖地,而第三集《慈悲之門》帶大家前往波蘭克拉科夫,為您介紹該市的禧年朝聖地。克拉科夫總教區指定了十一處禧年朝聖地,片中介紹了首六座聖堂:

一、神聖慈悲大殿
二、聖達尼老及聖文策老主教座堂(瓦維爾堂)
三、聖母蒙召升天大殿
四、聖十字大殿(莫吉華隱修院)
五、奉獻聖母大殿
六、天神之母大殿
七、聖若望保祿二世朝聖地
八、耶穌聖心大殿
九、聖伯多祿宗徒堂
十、耶穌聖心堂
十一、聖家堂

希望大家欣賞!影片設有繁體中文、簡體中文及英文字幕,電腦用者可在右下角選擇設定。另有英文旁述影片

 

以下是克拉科夫總教區十一個禧年朝聖地之位置:

如欲查詢各地教區之禧年朝聖地,請參閱 GCatholic 網站 之列表。

 

周佳播

逾越節三日慶典之高峰: 逾越節守夜禮

聖週六

聖週星期六日落前的時間屬於聖週六。經過聖週四最後晚餐、聖週五基督苦難及聖死後,在這天教會在墓穴外守候著,默想祂的苦難、死亡、下降陰府,期待祂的復活。

堂區或個人可舉行早禱、誦讀日課或聖道禮,但絕不可舉行彌撒聖祭。只可為臨終者送聖體,一般病人也不可。在這天婚禮也是禁止,只可舉行修和及病人傅油聖事。教會也鼓勵信眾於聖週六守大小齋,保持初期教會傳統。

基督復活主日

聖週六日落後,已經算是主日。基督復活主日包括兩個不同的慶典:逾越節守夜禮日間感恩祭。信眾可參與其中一個,已經能夠滿足當守主日的規定。這天禮儀顏色為白色(或金色)。逾越節守夜禮的舉行,也同時開始復活期

逾越節守夜禮

逾越節守夜禮(Paschal Vigil)是紀念上主從死者中復活的神聖晚上,眾人期待上主再臨。信徒喜悅地頌唱「亞肋路亞」,慶祝天主降生成人的圓滿,救贖工程透過一個軟弱的身軀去完成。守夜禮也是入門聖事的時間,提醒眾人聖洗與救贖的關係。聖奧斯定稱逾越節守夜禮為「所有守夜禮之母」。逾越節守夜禮是全年中最崇高、最重要的禮儀,所以每教堂也應花最多心思去籌備,以最隆重的方式去舉行。

逾越節守夜禮絕對不可於入夜前舉行,也要在翌日黎明前完成。這是一條「最嚴謹」的規例(一些堂區於慣性星期六提前彌撒的時間或天未黑便舉行守夜禮,這是極不適當的)。守夜禮不可在同一教堂舉行多次。

「復活蠟燭」(paschal candle)是守夜禮禮儀的中心象徵,代表著復活基督的光榮。復活蠟燭應是全新的,一定要以真蠟所做(《復活節慶的準備及慶祝》通告書函82 ),以蜂蠟製成更佳(參看《逾越頌》)。(可惜一些堂區採用違規的假蠟燭。)禮儀開始前,聖堂是全黑的,眾人手持未燃點的小蠟燭。

禮儀包括以下部分:

  1. 燭光禮
    • 在聖堂外的一個合適地方,信眾圍著一個已燃點的火盤,一位輔禮人員手持復活蠟燭。
    • 燃點復活蠟燭:主禮致候以後,祝福火焰。主禮念經文時,在復活蠟燭上刻上十字,十字以上刻上「Α」(希臘文的alpha),十字下刻上「Ω」(希臘文的omega),圍著十字刻上該年的年份,在十字上放上五枚乳香釘。主禮然後用新火燃點復活蠟燭。
    • 遊行:手持乳香爐的輔祭帶領手持復活蠟燭的執事或主禮遊行進堂,然後其他人跟隨。分別在聖堂大門、聖堂中央及祭台前,舉起蠟燭並詠唱「基督的光」,眾人回答「感謝天主」。第二次高舉蠟燭後,輔禮人員從復活蠟燭為眾人燃點小蠟燭。安置復活蠟燭後,聖堂可開少許光。聖堂內的光應逐漸開啟,直至《光榮頌》時全開。
    • 逾越頌:執事、司鐸或詠唱員詠唱《逾越頌》(Exsultet)。《逾越頌》是一篇極古老的讚美詩,其中包括第四世紀初葉已採用的詩詞。
  2. 聖道禮
    • 舊約讀經:教會提供七篇《舊約》讀經、一篇書信,及一篇《福音》。堂區應「盡可能」恭讀所有讀經,但若因牧民關係,《舊約》讀經可減至三篇,但一定不可省略《出谷紀》十四。每一篇《舊約》讀經後都有一首《答唱詠》,每次詠唱後全體起立,主禮領一篇經文。
    • 光榮頌:詠唱《光榮頌》。《光榮頌》詠唱時,可搖鈴及響鐘,開啟所有燈光,輔禮人員燃點聖堂內所有蠟燭。《光榮頌》完結後,主禮念集禱經。
    • 書信:讀經員恭讀書信(《羅馬人書》六3-11)。
    • 福音前歡呼:主禮或領唱員三次帶領頌唱「亞肋路亞」,逐次提高聲音。眾人回答三次。然後有一首答唱詠。
    • 福音:執事或司鐸恭讀(或詠唱)福音。
    • 講道
  3. 入門聖事
    • 聖洗聖事:諸聖禱文、祝福聖水、棄絕罪惡、宣認信仰(聖洗誓願)、施行聖洗、穿上白衣、授予燭光
      • 凡於這守夜禮內重發聖洗誓願者,可獲全大赦(《大赦手冊》28)。獲得全大赦的基本條件包括善領聖體、辦妥告解、為教宗意向祈禱、棄絕對所有罪惡的依戀。】
    • 堅振聖事:覆手祈禱、施放聖油
    • 省略信經(因為已經宣認信仰)
    • 也可省略信友禱詞
    • (若堂內沒有人領受入門聖事,也應作祝福聖水、棄絕罪惡、宣認信仰的部分,然後加入灑聖水禮及信友禱詞。)
  4. 感恩禮(聖祭禮)
    • 一切如常,但以最隆重方式進行。這是守夜禮的高峰。
    • 新教友首先領受基督聖體聖血。
    • 剩餘的聖體放入聖體櫃後,燃點聖體燈。
  5. 結束式
    • 隆重祝福
    • 最後執事或主禮詠唱:「彌撒禮成。亞肋路亞。亞肋路亞。」信眾齊答:「感謝天主。亞肋路亞。亞肋路亞。」(復活節八日慶期內均採用)

復活節日間感恩祭

復活主日的彌撒也應該以莊嚴的方式去慶祝。悔罪禮適合以「灑聖水」去代替。

復活蠟燭應燃點,可放在讀經台旁或祭台旁。(復活期內重要慶典也應如此。復活期後,復活蠟燭通常應放在洗禮池旁,只會在舉行領洗或葬禮才燃點。)

「亞肋路亞」前詠唱或念《復活節讚歌》。【羅馬禮現今只有四個節日中彌撒有「讚歌」(sequence):復活節(Victimae paschali laudes)、聖神降臨節(Veni Sancte Spiritus)、基督聖體聖血節(Lauda Sion Salvatorem)、痛苦聖母節(Stabat Mater)。只有復活節及聖神降臨節的讚歌是規定須要,其餘兩日的讚歌可省略。】

彌撒以隆重祝福作結束。

復活節主日晚禱

團體或個人可舉行復活節主日第二晚禱,完成逾越節三日慶典復活期延續五十日。

 

撰文:Gabriel Chow
圖片:CNS

逾越節三日慶典: 聖週五「救主受難紀念」

聖週五是逾越節三日慶典的第二天,為紀念耶穌的受難及死亡。上主如此愛我們,為我們犧牲自己,從罪惡及死亡中救贖我們。雖然今天禮儀氣氛很嚴肅,但十字架勝利的標記也是同樣明顯。禮儀參與者既是陪伴著基督的苦難,也同時對贖世主及救世者存在著信德和希望。耶穌基督的死亡打開了天主聖三的奧秘,天主的愛正是從痛苦中顯現出來。所以,聖週五的英文名稱為「好的星期五」(Good Friday)。

教會要求信眾於聖週五緊守齋戒的規定,也鼓勵延續這齋戒至逾越節守夜禮

按照極古老的傳統,從今天直至逾越節守夜禮前,除了修和及病人傅油外,不可舉行其他聖事。聖週五最重要的禮儀是「救主受難紀念」(Celebration of the Lord’s Passion),但也適合舉行早禱、苦路及告解。若不能參與救主受難紀念,才可舉行晚禱。

救主受難紀念

根據耶穌死亡的時間,救主受難紀念通常應於下午三時舉行。若有牧民需要(例如在那些當天非公眾假期的國家裡),禮儀可延後舉行,但不可於晚上九時後舉行。若有牧民需要,救主受難紀念也可多次進行。今天禮儀用紅色。祭台不可有祭台布或任何東西,蠟燭台的蠟燭也不應燃點。讀經台也應如此。聖體櫃應是空的,而當然聖體燈也不燃點。

禮儀包括以下部分:

  1. 開端式
    • 輔禮人員與主禮靜默進堂,不可有音樂。
    • 到達祭台前時,主禮及執事俯伏在地向祭台致敬,其他人均跪下,直至主禮起立。
    • 主禮在座前念集禱經,毋須加「請眾同禱」。
  2. 聖道禮
    • 讀經一取自《依撒意亞先知書》五十二13至五十三12,內容預告基督為我們的罪而受苦。
    • 答唱詠取自《聖詠》卅一,答句取自《路加福音》:「父啊!我把我的靈魂交託在你手中。」
    • 讀經二取自《致希伯來人書》四14-15、五7-9,講述基督的死亡帶來救恩。
    • 宣讀教主受難始末時,不需蠟燭、不顯香、不念「願主與你們同在」,也不在福音書上劃十字。宣讀者可以是執事、司鐸或平信徒,但耶穌的部分須由司鐸讀。宣讀的聖經部分是《若望福音》十八1至十九42。當敘述耶穌死亡時,眾人跪下片刻。
    • 講道應簡短,因為福音已經是最好的默想內容。
    • 信友禱詞以最隆重的方式進行。教會提供十項祈禱意向。每項應由執事、領唱員或聖言宣讀員唱出或讀出,默靜片刻後,主禮領唱禱詞。默靜片刻時,也可邀請信眾跪下。
    • 這十項祈禱意向分別是關於:教會、教宗、教會內其他人、候洗者、其他基督徒、猶太人、不信基督的人、不信天主的人、公職人員,及受苦難的人。
  3. 朝拜十字聖架
    • 顯示十字架共有兩種方式。不論那一式,十字架也被高舉三次。每次高舉時,主禮唱:「請看這十字聖木,救主曾懸於其上。」然後信眾齊答:「請眾同來朝拜。」十字架可由輔祭手持蠟燭陪伴。
      • 第一式:執事或輔禮人員手持用紫色布掩蓋著的十字架,遊行進堂,到祭台前。主禮分別三次逐漸揭開十字架的布,然後高舉十字架。
      • 第二式:主禮及輔禮人員分別於聖堂大門口、聖堂中央、祭台前,高舉十字架三次。
    • 然後是「朝拜十字聖架」的部分。十字架被安置於祭台附近,或由輔禮人員手扶著,讓所有人(包括主禮)上前,向十字架致敬(親吻或鞠躬)。【凡虔敬地參與聖週五朝拜十字架的信友,可獲全大赦(《大赦手冊》13)。獲得全大赦的基本條件包括善領聖體、辦妥告解、為教宗意向祈禱、棄絕對所有罪惡的依戀。】歌詠團可頌唱聖歌,尤其《基督譴責》及關於十字架最適合。
  4. 共融禮(領聖體)
    • 今天普世教會為聖地的基督徒收取奉獻,全數獻給這些受苦的基督徒。他們為基督作見證,縱然受著許多逼害及隨時喪失生命,也繼續堅守聖地。
    • 在祭台鋪上一塊祭台布,祭台布上放上九摺布及禮書。輔祭燃點祭台附近的蠟燭。
    • 執事或主禮穿上肩衣(humeral veil),由手持蠟燭的輔祭陪同,往存放著聖體的地方,恭送聖體盒到祭台上。其他人起立歡迎聖體,期間應保持肅靜,沒有音樂。
    • 主禮帶領眾人念天主經等,直至領聖體,如同普通彌撒,但省略平安禮。
    • 剩餘的聖體應放回本來存放著聖體的地方或另一個地方,但不應放進教堂內的聖體櫃。
    • 主禮念領聖體後經。
  5. 結束式
    • 主禮念特別禱詞,代替所有一般其他的禱詞。
    • 輔禮人員在靜默中列隊離開。
    • 各人離開前,向十字架作單膝跪敬禮。

禮儀結束一段時間後,輔禮人員除去祭台布及附近所有裝飾。除十字架旁以外,聖堂內不可有其他蠟燭燃點。逾越節守夜禮前,祭台布應放回祭台上。

教會鼓勵信眾於聖週六繼續守大小齋,準備逾越節守夜禮的舉行。

 

撰文:Gabriel Chow
圖片:CNS

《慈悲之門》第一集: 美國紐約

(C) Gabriel Chow

慈悲禧年中,教宗方濟各邀請全世界所有教區去揀選一些教堂作為「慈悲朝聖地」, 而這些聖堂的門變為「慈悲之門」。教宗表示,當我們跨過慈悲之門時,便可以得到力量去接受天主的仁慈。

在這全新節目《慈悲之門》中,我會為大家介紹五大洲其中一些教區裡的慈悲朝聖地,講解其歷史及重要性,分享我拍攝的圖片。我希望藉著《慈悲之門》,在慈悲禧年中燃點起大家對朝聖的心火,鼓勵大家前往不同地方朝聖,增進靈修。

首集《慈悲之門》帶大家往美國紐約市(New York City),為您介紹該總教區的慈悲之門。紐約總教區共有五個設有慈悲之門的禧年朝聖地:

  1. 聖博德主教座堂
    (Cathedral of St. Patrick, New York City)
  2. 聖雅納略國家朝聖地
    (National Shrine of St. Gennaro, New York City)
  3. 聖方濟加‧加比尼朝聖地
    (Shrine of St. Frances Xavier Cabrini, New York City)
  4. 加爾默羅聖母國家朝聖地
    (National Shrine of Our Lady of Mount Carmel, Middletown)
  5. 聖母進教之佑國家朝聖地
    (National Shrine of Mary Help of Christians, Stony Point)

希望大家欣賞!影片設有繁體中文簡體中文、或英文字幕,電腦用者可在右下角選擇設定。另有英文旁述影片

 

以下是紐約總教區五個禧年朝聖地之位置:

第二集將於3月21日啟播,敬請留意。如欲查詢各地教區之禧年朝聖地,請參閱 GCatholic 網站 之列表。

 

周佳播

中華聖女曹桂英

三月一日:聖曹桂英 殉道 任選紀念日【台灣及香港】
Optional Memorial of St. Agnes Cao Guiying (Taiwan, Hong Kong)

集禱經

全能永生的天主,你揀選了聖曹桂英,恩賜她堅強的信德,英勇地為你作證,至死不屈;求你扶助我們本性的軟弱,使我們在任何環境中,都能忠於信仰,引領同胞在你的慈愛中生活。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生平故事:

1821年4月28日(清朝道光元年),聖曹桂英生於貴州,父母祖籍四川,數代信教,取「依溺斯」作洗名。父母相繼離去後,搬往興義(現貴州省西南部)去謀生。貴州宗座代牧白主教在興義作牧民訪問,聖女來聽道,預備初領聖體。主教看見她的貧困,帶她往學校讀書。聖女衣衫藍縷,時常被同學恥笑,但她苦學成材,聰明過人。

十八歲時,聖女被安排嫁給一名名為顏老四的農夫,他是一位有名無實的教徒,婚姻並不和諧。聖女時常被丈夫的兄嫂欺凌,逼她於主日工作,但她不肯服從,不獲准吃飯。丈夫兩年後過身,然後被其兄逐出家門。聖女逆來順受,決意為主守貞節。

當時,馬神父希望派人前往廣西苗人傳教,因聖女熟讀教理,真實可靠,便被本堂推薦成為傳道員。聖女接受任命,便前往西林縣不同村落,耐心教導教理,甚至幫助慕道者照顧家事、烹飪等,被所有人稱許。

1856年,政府禁止天主教,縣官派人搜捕教徒。馬神父向官府自首,然後被判站刑,為主殉道。唯獨聖女一人被帶往縣城監牢,被縣官威逼背教,嚴刑審問,但她絲毫不動,寧死也不背主。最後,縣官說:「妳若不背教,本縣就要定妳死罪。」她回答說:「縱然死,也不能背主。我願跟馬神父一樣死。」縣官最後判她站囚籠致死。

聖女曹桂英2月27日開始被囚入站籠,一直虔誠祈禱,直至第四日,1856年3月1日,斷氣前一刻呼求:「天主可憐我,耶穌救我!」死後仍面帶笑容,享年34歲,於廣西西林殉道。

教宗良十三世於1900年5月27日冊封她為真福,千禧年10月1日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宣佈她為聖品,讓普世教會向她學習,求她轉禱。

撰文:Gabriel Chow
圖片:呂偉松畫,Gabriel Chow 攝


 

全球唯一以聖女曹桂英作主保的教堂,位於加拿大多倫多總教區萬錦市内。堂區由宗座外方傳教會於1992年成立,創堂司鐸陸之樂決意以真福曹桂英命名,表揚女性傳道員的重要性。教堂於2000年7月30日動工,2002年9月22日舉行奉獻禮。由2010年起,聖曹桂英堂由主徒會管理。現主日有六台彌撒,善會超過20個,教友熱心。

每教堂主保聖人瞻禮日,應以「節日」規格慶祝(《禮儀年及年曆總論》52),在四旬期內不可移往主日慶祝。堂區教堂主保聖人瞻禮日在教堂內敬念「信經」及「天主經」者,若善領聖體、七日內辦妥告解、為教宗祈禱,可獲全大赦(《大赦手冊》33 )。

 

守大小齋的意義及規則

基督徒生活中的其中一項要務是補贖,即透過悔罪和克己實踐皈依。悔罪首先是一種信仰行為,目的是愛和皈向天主;否則就僅是形式主義而已。

為使整個教會集體遵守共同補贖,教會規定「補贖日期」。在此期間基督信徒應以特別方式專務祈禱,實踐虔誠、慈善和愛德的工作,並藉更忠信的盡本身的義務,棄絕自己。在普世教會內,「補贖日期」為全年每周星期五及四旬期。「補贖」包括大齋、小齋或其他可取代之的行為。

大齋意思是,當日只許飽食一餐,但早晚可略進小食(其餘時間只可取用流質飲品而不能進食)。守小齋即放棄取用熱血動物的肉類食品,或主教團所規定的其它食物。

不同地方可規定不同守大、小齋的日期及細節。首先從羅馬教會說起:

  • 全年每周星期五(遇到節日 Solemnity 除外)及整個四旬期:應守小齋
  • 聖灰禮儀日及基督受難日(聖週五):凡年滿十八歲而未到六十歲者應遵守大小齋,凡滿十四歲者應遵守小齋。
  • 年齡幼小而不受大小齋法約束者,牧者及父母應設法培養他們補贖的真精神。
  • 因為病弱、孕婦、重工等,可免守大小齋。

《天主教法典》容許主教團進一步規定守大小齋的方式,以其它補贖方式,特別是愛德工作、神操,代替全部或部份大小齋。以下是世界上一些地方關於守大小齋的規則:

台灣地區主教團:守大、小齋的日子只有聖灰禮儀日及耶穌受難日。農曆初一至十五, 可免守齋,但鼓勵信友這段期間以行善代替守齋。

香港教區:「逢星期五信友可免守小齋,但必須踐行一些愛德或克己善工:例如:節制飲食、煙酒、減少娛樂消遣的時間,獻出餘暇為窮人、病人、老人、孤獨及其他需要幫助的人服務。 此外,在四旬期內,他們宜作特別的善工,例如:每天參與彌撒、每天朝拜聖體或拜苦路。」如聖灰禮儀日與農曆新年期間相遇,香港主教也會豁免該天守大小齋的規定。

澳門教區:「當守大小齋的日子:聖灰禮儀日及耶穌受難日。當守小齋的日子:凡遇星期五,教友均得守小齋,除非該日適逢教會的節日或法定假期的中國民間慶節。在四旬期內,教友應先得本堂神父允許,方能以別的善功或祈禱去取代小齋。在四旬期外,教友可隨意用祈禱(如:拜苦路、念玫瑰經、研讀聖經等)或施捨(按每人能力給慈善機構捐獻)去取代小齋。」

美國主教團:聖灰禮儀日、耶穌受難日及四旬期每星期五當守小齋,四旬期外每星期五可以用其他補贖方式代替小齋。大齋日是聖灰禮儀日及耶穌受難日。

加拿大主教團:聖灰禮儀日及耶穌受難日當守大小齋;其他星期五須守小齋,但可以用愛德或虔敬善功作代替。

 

撰文:Gabriel Chow
圖片:CNS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