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禧年特別公開接見: 活出慈悲,做慈悲的使徒

blog_1454337148

1月30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禧年首次週六特別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講解慈悲與使命的關係,強調天主慈悲地接納所有的人,基督徒應做傳遞基督喜樂的人。

教宗表示:「我們應不斷地感到需要天主的寬恕,因為當我們軟弱時,天主的臨在使我們變得強壯,使我們更加喜悅地活出信仰。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曾告訴我們,『倘若教會宣認並宣講天主的仁慈,帶領眾人更加接近慈悲的泉源,那麼教會便是度一種真實無偽的生活』(《富於仁慈的天主》通諭,13號)。因此,在慈悲與使命之間存在著一種密切聯繋。」

教宗指出:「身為基督徒我們有責任做福音的使徒。若我們聽到一個美好的消息,或經歷一個美好經驗,我們會自然而然地感到需要與別人分享。我們内心會感到無法將這喜樂藏在心底,不說不快。因此,我們與主耶穌相遇的喜樂也是一樣。與主相遇並體驗到祂慈悲的喜樂後就必須把上主的慈悲傳揚出去。我們與耶穌真實相遇的具體標記,就是我們感受到也應讓別人知道的喜樂。這樣做並不是勸人改教,而是贈送一份禮物。我把那令我喜樂的恩典贈送給你!」

教宗強調:「與耶穌相遇相等於與祂的愛相遇,這愛改變我們,使我們有能力傳遞給別人我們所獲得的力量。藉著聖洗聖事,我們人人都成了身上帶著基督的人,傳遞“基督喜樂,基督慈悲的人。」

「我們從天父那裡領受的慈悲不是一個私人的慰藉,而是使我們成為讓別人也能蒙受同一恩賜的工具。在慈悲與使命之間存在一種美妙的循環。活出慈悲也就使我們成為慈悲的使徒;成為使徒我們便能在天主的慈悲中日益成長。」

最後,教宗勉勵信友們認真「做基督徒,專心致志地度信仰生活。只有這樣,福音才能觸動人心,使它接受愛的恩寵,蒙受天主偉大的慈悲。天主的慈悲接納所有的人。」

教宗在要理講授結束後,告訴參加接見活動的信友們一件令他難過的事,一位曾在聖瑪爾大之家服務的女士剛過世。

教宗說:「我想告訴你們,今天教宗有些悲傷,因為一位多年來幫了我們很大忙的太太昨天去世了。她的先生也在聖瑪爾大之家這裡工作,同我們在一起。這位太太名叫埃爾維拉。久病之後,上主召叫了她。今天我請你門做兩件慈悲善工:為亡者祈禱並安慰悲痛者。請你們為使埃爾維拉太太獲享永遠的安息和福樂誦念一遍《聖母經》,並祈求天主安慰她的先生及子女。」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會透視: 陳日君樞機在聖體大會為中國教會發出呼籲

blog_1454129917

最新內容:
-教宗總結今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
-澳門教區慶祝成立四百四十周年及李斌生主教就職典禮
-中國教會展開春節關愛服務
-陳日君樞機在聖體大會為中國教會發出呼籲

教宗接見生物倫理委員會: 生物技術應用不可任由商業目標擺布

教宗方濟各1月28日上午在梵蒂岡樞密會議廰接見了意大利生物倫理委員會成員,勉勵他們尊重人,尤其尊重弱小者。教宗特別強調科學絕不可對人橫加擺布;人類胚胎絕不可被當作物質的東西隨意丟棄;生物技術應用不可任由商業目標擺布。

教宗表明,教會的確支持在人與倫理道德的綜合問題上努力推動真正有益的研究工作,主張為人服務始終是科學研究的目的而絕非手段。即使人人都知道教會非常關心倫理道德議題,但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清楚教會在這个領域上不會要求任何特權。

教宗特別為維護弱小者發出呼籲。他說:「實際上,這關係到服事人,服事整體的人,所有男人和女人;尤其要關心和照顧弱小者和劣勢者,他們的聲音難以被聽到,或者還無法,甚至不能再發出聲音讓人聽到。教會和民間團體在這個領域上相遇,二者必須依照互敬互重的精神在各自的職權範圍内攜手合作。」

教宗讚許生物倫理委員會「多次提倡尊重人的完整性,保護人從受孕到自然死亡的健康狀況,看重人的獨特性,視人始終為最後目標而絕非僅是手段而已」。「這個倫理道德原則為醫學領域的生物技術應用上也是基本的。絕不可利用生物技術來損害人的尊嚴,也不可讓生物技術受到工商業目標的擺布」。

教宗表示,生物倫理誕生的目的就是要透過努力判斷,使人的理性及尊嚴與生物醫學科技的發展進行對照。生物科技「在它們快速的節奏中也會失去一切不以功利為目標的參照點」。教宗也提到在一個相對主義和不大信任人的理性能力的環境中,尋求道德真理的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

「你們該當意識到,這項對生物倫理綜合問題的研究並不容易,而且不是總能快速得到引起共鳴的結論;它總是要求我們謙卑和求實精神,不怕不同意見之間的彼此對照,好使為真理而作的見證終能有助於公民良知的成熟。」

談到生物倫理委員會的工作,教宗要求其成員要應對「導致環境惡化的原因」。他寄望這個委員會「能在生物科學領域上提出指導路缐,以便促進針對環境加以保存、防護及照料的行動,並保護子孫後代」。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宿霧國際聖體大會華人參與者: 在聖體聖事中與耶穌共融

第51屆國際聖體大會於1月24日至31日在菲律賓宿霧召開,主題為「基督在你們中作了你們得光榮的希望」(哥一27)。本屆聖體大會的與會者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其中也有許多華人。

梵蒂岡電台特派員在大會期間採訪了河北司鐸培育協調人崔神父,請他談談對參加這次聖體大會的感觸,他說:「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國際聖體大會,讓我第一次真的感受到我們普世教會不同國家的人能聚在一起。我們聚在一起不是因為別的,只是因為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聖體的臨在還有祂的慶祝,讓我們每一個人分享同一個麵餅、同一個飯桌。我最大的感觸一個是共融,再一個就是我這幾天一直在問的:這個大會結束以後,我自己會有什麼樣的收穫?」

崔神父在訪談中提到兩個關鍵詞,即祈禱和聖體。他說:「最近這兩天有兩個字不斷在我腦海裡出現,一個是祈禱,再一個就是聖體。祈禱就像我們第一天一個主教講的那樣:祈禱是我們傳教的一個肺,就是必須祈禱,沒有祈禱我們的傳教生活可能就成為工作了,就不是傳教了。第二個就是聖體,我們說聖體是教會慶祝的最高峰,也是我們教會所有慶祝的泉源,能讓我感覺到作為一個剛升的神父,我是怎樣慶祝聖體聖事的,我與聖體又有怎樣的一種關係?我就告訴自己,我真的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每天朝拜聖體,花更多的時間去與耶穌在一起,因為那是個泉源。」

至於司鐸生活與聖體聖事的關係,崔神父如此表示:「如果沒有花時間通過拜聖體與耶穌建立友誼的話,我想我的司鐸生活接下來一個會很困難,另一個可能我就是為我而工作,而不是為耶穌而工作。我也期盼通過這次聖體大會,我自己不僅能夠得到信仰重新的充電,同時也能讓自己有一個新的方向。我也面臨一些挑戰,因為作為一個神父真的時間不由自己。我們要隨時隨地都要做好服務的準備,但是在隨時隨地做好服務的準備的同時,我自己也要騰出一些時間學會照顧自己的靈魂與肉身,特別是在拜聖體這一段時日,這個練習、這個方式能夠使我自己更好地去做一個天主的牧者,去做一個天主的工具。」

本屆聖體大會中有512名與會者來自台灣,與會的台灣地區主教團工作人員吳女士向本台特派員分享說:「我們來到這個地方真的很開心,看到了來自全世界不同的人,希望我們能夠從這裡帶回一個和耶穌更親近的訊息,也能夠在聖體聖事中和耶穌更加地融合在一起,並且把這份愛,這份跟耶穌在一起的愛分享給別人。這次我們邀請台灣的朝聖的人來到這個地方,也把這樣美麗的訊息帶回到台灣教會裡面,好讓每個人能夠體會到天主的慈悲,在聖體聖事當中領受到天主的愛。」

關於台灣教會推廣聖體敬禮的計劃,吳女士說:「我們的計劃是回去之後到每一個教區,在每個教區裡面再推動聖體敬禮。去年我們從神父開始,這一次這麼多人來到這裡,希望我們可以從教友們培育,然後使他們更加認識聖體聖事,更熱愛和耶穌的親近。」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教宗:軟弱使我們犯罪,但我們絕不可腐敗

blog_1454096296

1月29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勸勉說:「讓我們向天主祈禱,好使我們即使因軟弱而犯罪,卻也永遠不墮落而成為腐敗之人。」教宗在談到達味和巴特舍巴的故事時指出,魔鬼會誘惑我們陷入與諸罪截然不同的腐敗,以致我們覺得不再需要天主的寬恕。

犯罪有多種形式,無論犯哪種罪我們都可以誠懇地請求天主的寬恕,並肯定天主將寬恕我們。然而,腐敗之罪則不然。教宗解釋:「腐敗最糟糕之處在於它是一種自覺不需要請求寬恕的墮落,因為對腐敗者而言,腐敗的權力就已經足夠了。」

當天選讀的《撒慕爾紀下》描述了達味王的腐敗態度。他在部下烏黎雅於前線奮勇殺敵之際,貪戀烏黎雅的妻子巴特舍巴。達味在誘姦她並在得知她懷孕後,謀劃了一個掩蓋自己私通行為的計策。他從前線召回烏黎雅,賞他回家休息。然而,忠實的烏黎雅不願意在兄弟拼死沙場的時候,自己回家與妻子廝守。後來達味又召他宴飲,將他灌醉,但這步棋依然沒有湊效。

「這令達味有些為難,但他說:『不,我一定做得到』。於是他給烏黎雅的首領約阿布寫信說:『你應派烏黎雅到戰事最激烈的前線,然後在他後邊撤退,讓他受攻擊陣亡』。這是死亡的處決。這個忠誠的人,忠於法律,忠於他的人民,忠於他的國王,卻被處決。達味是聖人,也是罪人,犯下姦淫罪。」教宗說:「偉大而尊貴的達味覺得自己非常有把握,因為他的王國十分強大;他在犯下通姦罪後,運用手中的一切權力來擺平問題,哪怕以說謊的方式,甚至策劃並安排一場戰爭不幸來陷害這位忠實的人。」

「這是達味生命歷程中的一個片刻,它讓我們意識到我們大家都可能陷入這一生活片段,從犯罪過渡到腐敗。在這裡,達味開始朝向腐敗邁出第一步。他有權,也有勢。若我們擁有某些權勢,無論是教會與宗教的權力,或是經濟和政治的權力,腐敗是我們最容易犯的罪,因為魔鬼讓我們覺得有把握:『我一定辦得到』。」

達味後來雖然藉著天主的恩寵獲得了救贖,但在當時腐敗卻侵蝕了這位曾以投石器和五塊石頭迎戰培肋舍特人的「勇敢少年」的心。教宗總結:「今天我只想強調一點:在習慣性犯罪的時刻,在我們的狀況是如此的牢靠,受人景仰,權高位重的時刻,罪將不再是罪,而成了腐敗。」

「上主始終寬恕。但最為糟糕的是,腐敗是自覺不需要祈求寬恕的墮落,已麻木不仁。讓我們今天為教會祈禱,首先從我們開始,為教宗、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和平信徒祈禱:『主啊!救救我們,救我們免於腐敗吧!主,我們的確都是罪人,但祈願我們永遠不腐敗!』讓我們向上主祈求這恩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接見教義部: 慈悲是支撐教會生活的棟梁

教廷教義部1月29日結束全體大會後,全體與會者在教義部部長繆勒(Gerhard Ludwig Müller)樞機的率領下覲見教宗方濟各。教宗向他們表示,在歐洲面臨喪失人文精神的危險背景下,教會應越來越扎根於基督的慈悲,並在聖神的推動下得以更新。

教宗表示,慈悲是支撐教會生活的棟梁,教會的首要真理就是基督的愛。因此,在這禧年當中,應將神形慈悲善工置於中心。「當我們進入晚年時,我們將被問及是否給了飢餓者吃的及口渴者喝的;我們是否幫助人走出疑團;是否努力接待了罪人,告誡他們或糾正他們的錯誤;是否對抗了無知,尤其是基督信仰和聖善生活上的無知」。

教宗強調:「天主有實效的慈悲,在為了人類得救而降生成人的耶穌身上成了愛的慈悲」。教義部的工作就是在這慈悲中尋找自己的首要根基和適當理由。「基督信仰不僅是需要存留在記憶中的知識,也是生活在愛中的真理。因此,不但要守護信仰的教義,也要守護信仰的習俗,在信仰生活最困難的領域上更應如此。信仰耶穌要求我們既有理性的表達,也要在倫理上回應祂的恩賜」。

教宗表示,照顧到信仰與習俗的完整性是一項「細緻任務」,需要作出「集體努力,在教會生活的各層面推動正確的眾議精神」。教宗提到教義部去年召集歐洲各主教團教義委員會代表會議,一起面對幾項教義和牧靈上的挑戰。「你們以這種方式在信友們當中激起傳教的新動力,促使他們更加向生命的超性幅度開放。若缺乏超性生命,歐洲就會喪失它所愛惜並予以維護的人文精神」。

教宗也提到教義部為更新教會生活而作出的另一重大貢獻,就是研究「聖統與神恩兩個恩典的彼此互補性」。他表示,「至一性與多元性」是教會「在聖神的感動下」在各個時代得以更新的印記。教會在歷史進程中以穩健的步伐朝向復活的主為她指定的目標前行。

「依照在正當差異中的至一性邏輯,聖統和神恩兩項恩典應為教會和世界的益處協同工作。這彼此互補的見證從未像今天這樣急需,它是涵蓋在每個教會組織内多元性的有力表達,是在至一及三位一體的天主内和諧共融的反映。」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羅馬觀察報

《教宗方濟各非洲使徒之旅》-中非共和國

blog_1454011406

教宗強調他以「和平使者的身份」訪問這個國家, 而他訪問中非的格言是「我們渡海到對岸去吧!」(谷4:35)。他指出:「這個主題邀請中非的基督徒團體堅定果斷地展望未來,鼓勵每個人更新自己與天主、與弟兄的關係,建設一個更加公正及友愛的世界。」

在第三集《教宗方濟各非洲使徒之旅》,我們與教宗一起經歷在中非共和國的和平之旅。

第51屆國際聖體大會:當代需要文化智商,敏銳地體驗他人的處境

blog_1454009980

第51屆國際聖體大會正如火如荼在菲律賓宿霧召開。1月28日的大會焦點是菲律賓馬尼拉總主教塔格萊樞機以聖體和文化為題的講話。樞機指出,當代需要「文化智商」,也就是「讓我們能在他人的現況中與之相遇的文化意識」。

塔格來樞機當天講話的主題是「聖體聖事與跨文化交談」。他從自己的經驗出發,闡述不同的當代文化。舉例來說,樞機在談論數位文化時坦言,他在虛擬世界中難以提倡對基督真實臨在的欣賞。基督真實地臨在於聖體、聖言和團體祈禱中,但虛擬世界表裡不一,友誼只剩下點個「讚」,而且外表居然比本質更為重要。

面對這種現象,塔格萊樞機提出的解決之道是促進新的「文化智商」。智力商數和情緒商數如今不足以應對現況,我們還需要發展「文化商數」,提升自己的意識,對他人的處境更加敏銳,透過既真實又可靠的對話與人相遇。聖體正是這個過程的核心,因為聖體代表的是「團聚文化」,眾人「在主的宴席上齊聚一堂」。塔格萊樞機強調,在主的宴席上我們絕非獨自用餐,而是同桌共享。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基督徒擁有接納眾人的心胸

blog_1454009429

教會禮儀在1月28日紀念聖多瑪斯·阿奎納聖師。教宗方濟各當天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表示:基督徒心胸寬闊,張開雙臂慷慨地接納眾人,因為他有一位寬宏大量、慷慨大方的天父。在與教宗共祭的神職人員中,有幾位神父慶祝晉鐸50週年。

當天福音敘述燈的比喻。耶穌說,燈不是放在斗底下或床下,而是放在燈台上,為照亮人。教宗解釋道:「天主的奧跡是光」。

「這是基督徒的其中一個特徵,基督徒在聖洗聖事中領受了這道光,也有責任把這光帶給他人。換句話說,基督徒是見證人,該作見證。作見證是基督徒特有的態度。一名帶有這光的基督徒應該讓他人看見這光,因為他是見證人。當一名基督徒不願讓他人看見天主的光,而選擇讓他人看見自己的黑暗時,黑暗就進入他的內心,因為他害怕光,更喜歡黑暗。那時,他就缺少了某些東西,不再是真正的基督徒。基督徒是見證人,是耶穌基督、天主之光的見證人。基督徒要作見證,應把這光放在自己生命的燈台上。」

耶穌在福音中說:「你們用什麽尺度量給人,也要用什麽尺度量給你們,且要多加給你們。」教宗解釋:「基督徒的另一個特徵是寬宏大量,因為他是寬宏大量、慷慨大方的天父的兒女。」

「基督徒的心胸寬闊;他的心始終向他人開放,不是一顆在自私中自我封閉的心,從不斤斤計較。當你進入耶穌之光,當你進入耶穌的友誼中,當你接受聖神引領時,你的心就會變得開闊,寬宏大量。那時,基督徒不但不賺取,反而會失去。但是,失去是為賺得別的東西,賠上自己的利益為賺得耶穌,成為耶穌的見證人。」

最後,教宗祝賀那些慶祝晉鐸50週年的司鐸們說:「我很高興今天能與你們一起舉行彌撒聖祭。在你們紀念晉鐸50週年之際,你們50年在光和見證的道路上行走,努力做得更好,我感謝你們。感謝你們這些年來在教會內、為教會和為耶穌所做的一切。願上主賜予你們喜樂,播種善和光的種子並以寬闊心胸張開雙臂接納眾人的巨大喜樂。」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梵蒂岡連線-活出慈悲

blog_1453946811

本集的《梵蒂岡連線》會跟您一起從教宗身上學習慈悲 , 還有全球海外華人牧傳處榮休主任彭保祿神父分享他經歷慈悲的親身經驗。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