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致函日本天台宗第30屆和平祈禱活動

日本天台宗第30屆和平祈禱聚會8月3日在京都比叡山展開。教宗方濟各為此致函天台座主森川宏映(Koei Morikawa),鼓勵各宗教「一同為和平祈禱及奮鬥」。「世界許多地方因戰爭和恐怖主義而飽受痛苦」,所有宗教因而都必須敦促人們努力建設「和諧、正義關係,以及友愛團結」。這封信函已由教宗特使暨香港教區榮休主教湯漢樞機,轉交給森川座主。

教宗在信函中也問候了「各宗教傳統的代表」,保證他在精神上與他們大家同在,同心祈求「世界上許多因戰爭而受苦的地方再次綻放和睦與和諧之花」。

教宗強調:「這個年度的宗教峰會在培養對話與友誼的精神上助益良多,促使世上各宗教的信徒在我們的人類大家庭內開創新的途徑。祈禱能夠啟發並支持我們的和平使命,因為它幫助我們更加互相尊重對方作為人的身分,加強我們之間愛的關係,激勵我們堅決努力促進正義關係和友愛團結。」

「當今世界充滿著暴力和恐怖主義,大地受到的威脅與日俱增,在這種情況下共同祈禱和呼籲的見證向善心男女傳達一個重要的訊息。作為有信仰的人,我們堅信持久的和平確實可能達成,因為我們都知道,只要我們祈求天主,就沒有不可能的事。」

日本天台宗的祈禱聚會與歷史性的世界和平祈禱日密切相關。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與世界各大宗教領袖於1986年10月27日在亞西西一起為和平祈禱,時任天台座主山田惠諦(Etai Yamada)深受感動,遂秉持同一精神於隔年8月在日本佛教聖地比叡山舉行祈禱活動。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致函哥倫布騎士團年度大會

2017年8月1日至3日,哥倫布騎士團第135屆大會在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St.Louis)召開,主題是「堅信天主的愛與大能」。教宗方濟各為此致函與會者,呼籲「人人都應關懷中東受苦的弟兄姐妹,他們因自相殘殺的戰爭和宗教狂熱而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園或被強制放棄自己的土地」。教宗這封信函由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署名。

教宗首先向哥倫布騎士們表達敬意並頒賜降福,衷心感謝他們給予這些受迫害者的支持。教宗也邀請他們為需要幫助的人祈禱;為人的心靈皈依祈禱;為停止在中東不斷增長的暴行、仇恨和不義祈禱。

教宗指出,正是藉著體驗天主的愛和大能,以及這個善會的歷史傳統,我們認出哥倫布騎士們的真正神恩,即平信徒、勞動者、丈夫和父親的友愛及慈善同盟。

「若是天主偕同我們,誰能反對我們呢?」(羅8:31)。教宗以這句聖保祿宗徒的話,勉勵哥倫布騎士們「繼續對抗那種丟棄弱小弟兄姐妹的冷漠全球化文化的增長。透過確信天主的無窮力量,他們就能慷慨地回應上述挑戰,增進自己的平信徒聖召,為了聖化世界而奮鬥」。

「哥倫布騎士們也應以福音精神負起每日的責任,以自己的生活見證彰顯基督。如此,他們將有助於建立一個新社會的穩固基礎,轉變人心,締造和平。」

教宗最後讚許哥倫布騎士們努力不懈地維護家庭,推動婚姻的聖化、家庭生活的美好和尊嚴。他引用《愛的喜樂》勸諭的訓導再次表明,「家庭生活的聖德與整個社會的聖德」彼此緊密相連。

「我們在家庭中學習把世界當成自己的家,在這家中我們必須共同生活,學習接近、尊重和照顧他人,把所領受的天主的恩典當作一份善而奉獻於眾人的福祉。」

教宗信函(英語)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kofc.org

教宗公開接見:聖洗聖事是希望的開端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迦拉達人書 13:44-52

其實你們眾人都藉著對基督耶穌的信仰,成了天主的子女,因為你們凡是領了洗歸於基督的,就是穿上了基督:不再分猶太人或希臘人,奴隸或自由人,男人或女人,因為你們眾人在基督耶穌內已成了一個。

2017年8月2日上午,在整個7月份暫停了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後,教宗方濟各再次在保祿六世大廳恢復主持這項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反省基督徒的希望,指出聖洗聖事是希望之門。如果我們忠於自己的聖洗,傳播希望之光,聖洗聖事就是希望的開端,我們就能把生命的意義傳給後代子孫。

教宗表示:「在古代的聖洗禮儀中,候洗者先面向西方宣誓棄絕魔鬼,然後又朝向東方的聖殿宣認聖父、聖子和聖神是唯一的真天主。今天,儘管我們失去了對宇宙語言的敏覺,這聖洗禮儀的意義卻始終不變,我們仍得問:『成為基督徒意味著什麽呢?』成為基督徒意味著注視光,在光中繼續宣認信仰,即使世界被籠罩在黑夜和陰暗之中,也依然如此。基督徒並未免於内外的黑暗,並未脫離世界,但藉著聖洗聖事所領受的基督的恩寵,他們成了定出方向的男人和女人。」

教宗解釋道:「基督徒不相信陰暗,但相信陽光;不屈服於黑夜,卻希望黎明;不被死亡所擊敗,卻渴望復活;他們不被惡所折服,因為他們始終信賴善的無限能力。這正是我們基督徒的希望:耶穌的光,耶穌以祂的光帶給我們的救恩將我們從黑暗中解救出來。我們相信天主是父親:這就是光!我們相信耶穌降臨在我們當中,尤其陪伴窮人和脆弱者:這就是光!我們相信聖神為了人類的益處而日夜運作,人類歷史的最大痛苦因而將被消除:這就是每天清晨重新喚醒我們的希望!我們相信每個情感、每個友誼、每個善意,以及每個愛都將在天主内實現:這就是推動我們熱情接納每天生活的力量!」

每個信友都應記住自己領受聖洗的日子。

教宗說:「我們誕生了兩次:第一次是本性的生命;第二次是在聖洗池與基督相遇的生命。我們在那裡死於死亡,能在這世界上成為天主的子女。我們在那裡成了未曾想像過的新人。」

最後,教宗邀請信友們思考一個問題:「在未來書寫我們今天的歷史中,人們會怎樣敘述我們呢?他們會說我們有希望的能力,還是說我們把自己的燈放在斗底下?如果我們忠於自己的聖洗,傳播希望之光,聖洗聖事就是希望的開端,那份對天主懷有的希望,我們就能把生命的意義傳給後代子孫。」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致函巴西青年:你們要對抗腐敗,建設新社會

2017年7月29日至30日,巴西青年在阿帕雷西達聖母朝聖地慶祝聖母態被尋獲300週年慶祝活動。教宗方濟各借此機會致函巴西青年,對他們說:「你們是巴西和世界的希望,不要害怕與腐敗作鬥爭。」巴西的這項慶祝活動由拉丁美洲主教團籌辦。

巴拿馬將於2019年1月22日至27日舉行第34屆世青節,教宗引用他在世青節文告中的話強調:「童貞聖母是每位青年的寶貴榜樣,是青年人踏上生命旅程的巨大幫助。」

為了實現這一真理,我們不需要進行偉大的反思,只需停下來默觀阿帕雷西達聖母像,一如教宗本人那樣。教宗曾兩次這樣做:第一次在2007年拉丁美洲主教團會議期間;第二次是他當選教宗後首次進行國際牧靈訪問並參加里約熱內盧世青節的時候。

教宗感謝青年為信仰作了有力的見證,懷著使徒熱誠面對每日的挑戰。教宗鼓勵他們在聖母的護佑下繼續走傳教之路。

教宗說:「親愛的朋友,在每日的迷茫和不安中,在不義狀況給你們周圍製造的不確定之間,你們有一點非常確切,聖母瑪利亞是希望的標記,她將以巨大的傳教活力激勵你們。她了解你們面對的挑戰。藉著她的關切和母親般的照顧,你們將發現自己並非獨身一人。」

教宗再次回顧了「貧苦漁人」的故事。他們在南帕萊巴河經過一整天徒勞無功的捕魚工作後,再次撒下漁網,這一次他們驚奇地發現了裹著污泥的聖母像,先是身體,然後是頭部。

教宗解釋道:「這個事實本身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之前被分裂的又恢復了團結,如這幾位漁夫的心,如被殖民的巴西。巴西雖然被奴隸的隔牆所摧毀,卻在聖母黑面容的啟發下找到了信仰內的合一。」(參閱:教宗方濟各2013年7月27日接見巴西主教時的講話)

教宗鼓勵巴西青年因著與阿帕雷西達聖母的相遇而改觀。

教宗說:「她能把我們生命的網,如經常處於分裂中的友情網、社交網、物質和精神的網,變得更加具有意義,成為一個團體!一個走出去的使命團體!這樣的團體是一個更加公正與友愛的社會中的光和酵母。」

談及他向2017年拉丁美洲主教團委員會(Celam)的信函,教宗要求青年不要害怕冒險和致力於建設一個新社會,並以福音的力量影響社會、政治、經濟和大學的環境。

教宗說:「你們不要害怕與腐敗作鬥爭,不要陷入腐敗的誘惑!你們要信賴上主,祂的臨在是富饒生命的泉源,在聖母的披風下,你們能重新發現創造力,並做一個聯盟文化的主角,從而制定出引領巴西生活的新規範。」

最後,教宗寫道:「聖母在年輕時就懂得勇於接納天主在她生命中的召喚,關切需要幫助的人;願她能走在你們前面,以她的芳表指引你們!」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三鐘經:耶穌是有待尋找的寶貝

七月三十日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恭讀聖瑪竇福音 13:44-52

那時候,耶穌對群眾說:「天國好像藏在地裡的寶貝;人找到了,就把它藏起來,高興地去賣掉他所有的一切,買了那塊地。天國好像一個尋找完美珍珠的商人;他一找到一顆寶貴的珍珠,就去賣掉他所有的一切,買了那顆珍珠。天國又好像撒在海裡的網,網羅各種的魚。網一滿了,人就拉上岸來,坐下,揀好的,放在器皿裡;壞的,扔在外面。在今世的終結時,也將如此:天使要出去,把惡人由義人中分開,把他們扔在火窯裡;在那裡要有哀號和切齒。這一切你們都明白了嗎?」

群眾說:「是的。」

耶穌就對他們說:「為此,凡成為天國門徒的經師,就好像一個家主,從他的寶庫裡,拿出新的和舊的寶貝。」

2017年7月30日主日,教宗方濟各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誦念三鐘經。教宗說:「耶穌是重要的發現,祂能扭轉我們的生命,使之充滿意義;祂是藏在地裡的寶貝,祂是寶貴的珍珠。」教宗表明「尋找和犧牲」這兩個特性可以讓我們抵達天主的國。

當天選自《瑪竇福音》第十三章的比喻論及天國。比喻中有兩個主角,一個是偶然發現田間埋藏著寶貝的農夫,一個尋找到寶貴珍珠的商人。二人都把自己全部的家當投注於這料想不到的發現上,為的是擁有它們。

教宗解釋說:「尋找的態度是找到的基本條件。天國是為眾人準備的,是一份禮物,是恩寵,但它沒有被擺在銀盤子上,而需要人尋找它、為它而行走和作出實際行動。因此,我們的心需要被那得到寶貝的渴望所點燃,這寶貝就是耶穌。然而,心中有熱火仍不夠,還需要作出犧牲。實際上,面對獨特的機會,無論是農夫還是商人都“變賣了他們所擁有的一切。看重寶貝的無比價值也意味著犧牲、分離和放棄。」

教宗反省道:「這要求我們在找到上主時,不能讓這發現無果而終,而要為之不惜犧牲一切。在更廣泛的層面而言,我們把耶穌放在首位,把天主恩寵放在首位,並不意味著放棄或貶低其餘一切,而意味著找到了唯有上主能賜予的圓滿喜樂。這是病人獲治癒、罪人得赦免、強盜發覺天國之門向他打開的福音喜樂,是我們每個人的喜樂,因為我們意識到耶穌在生命中的關懷與安慰的臨在,祂的臨在改變我們的心,讓我們敞開自我去關切弟兄的所需並接納他們,尤其是最弱小者。」

最後,教宗勉勵說:「在這個主日,我們要以每日言行舉動、懷著找到天國寶貝的喜樂,見證天父藉耶穌賜予我們的愛。」

此外,7月30日是聯合國訂定的世界打擊販運人口行為日。當天,教宗在三鐘經祈禱活動結束之際高聲疾呼,籲請眾人竭力遏止「這個偏離正道的弊端、現代的奴役形式」。

教宗說:「每年有成千上萬的男人、女人和兒童淪為勞動剝削、性剝削及器官販運的無辜受害者,而我們似乎對此習以為常,視之為家常便飯。這很醜陋、殘忍又罪惡!我要號召眾人竭盡所能,以充分遏止這個偏離正道的弊端、現代的奴役形式。讓我們一同祈求童貞聖母瑪利亞支持人口販運受害者,使人口販子洗心革面。」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會透視:趙縣教區牛彥飛神父溺水身亡

最新內容:
-教宗三鐘經:善惡之間的分界線貫穿我們每個人的心
-教宗方濟各牧職第五年紀念幣即將發行
-趙縣教區牛彥飛神父溺水身亡
-江蘇太湖天主堂舉辦第一屆青年培養營
-北京西堂隆重慶祝本堂主保瞻禮
-雷鳴遠神父「禮儀本地化音樂會」

英國小查理去世

2017年7月28日晚上,英國小查理的父母克里斯·加德(Chris Gard)和康尼·耶茨(Connie Yates)宣布他們11個月大的兒子去世時說:「我們美麗的小寶貝走了。我們真的為查理感到驕傲。」

按照倫敦最高法院的決定,小查理被轉往一間臨終護理所,並拔除了給他維持生命的人工呼吸器。

教宗方濟各於7月29日發布了一條推文,寫道:「我把小查理託付於天父,並為他的父母和所有愛他的人祈禱。」教宗之前曾多次對這個感動全世界的悲劇表示關注。

小查理患有罕見的遺傳疾病,經過一段漫長的法律爭論後去世。他的父母原打算帶他到美國進行試驗治療,不過看護小查理的倫敦大奧蒙德街醫院表示反對。這對夫婦最後妥協,但譴責官僚和司法的延遲,認為本應該立即採取行動,竭盡所能拯救兒子的性命。成千上萬人通過社交網絡向他們表示關懷,為他們祈禱。

小查理生於2016年8月4日,再過幾天即將滿一歲。剛誕生時他似乎一切健康,但幾週後便顯示出罕見的退化症狀,線粒體DNA耗盡綜合症,導致他的肌肉逐漸衰竭。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耶路撒冷局勢緊張:教宗邀請我們祈禱

2017年7月23日主日,教宗方濟各在誦念三鐘經後為耶路撒冷的嚴重局勢發出呼籲,邀請在場信友與他一起祈禱。教宗對信友們說:「我焦慮地關注這幾天在耶路撒冷的嚴重局勢和暴行。我感到有必要由衷地呼籲克制和對話。我邀請你們與我一起祈禱,祈求上主激發所有各方促進修和與和平的意願。」

上星期,一名巴勒斯坦武裝分子在耶路撒冷清真寺廣場殺死兩名以色列警察。事發後,以色列當局在清真寺廣場周圍增加安全措施,安裝金屬檢測器,關閉了這個穆斯林的祈禱場所,因而引發了緊張局勢。

耶路撒冷拉丁禮負責猶太裔天主教徒牧靈工作的宗主教代表,耶穌會士諾伊豪斯(David Neuhaus)神父7月24日向梵蒂岡電台表示:「在教宗方濟各發出呼籲後,我們希望政治領袖也能聽取這呼籲並有所作為。光知道教宗發出呼籲還不夠,也要響應他的話語,採取具體行動。」

發生這起暴力事件之後,約旦駐以色列使館立即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國際新聞界認為,約旦的反應是以色列在耶路撒冷清真寺廣場安裝金屬檢測器之後,中東緊張情勢進一步升級的訊號。

諾伊豪斯神父對此評論道:「對於穆斯林世界而言,倘若一件如此寶貴的事物被觸及,正如阿克薩清真寺的情況,那就是觸到所有的阿拉伯人,所有的穆斯林。」

諾伊豪斯神父說:「我認為,在全世界都有這種焦慮,這種憤怒,我們對此必須有所敏覺。整個阿拉伯世界都非常焦慮地關注在耶路撒冷發生的事件,因為耶路撒冷對於眾人都很寶貴。再説,約旦距離那裡很近。在耶路撒冷的教會領導人為此籲請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運用他的影響力,設法緩和這事件,使緊張局勢平息下來。」

談到教會所能發揮的作用,諾伊豪斯神父表明:「我認為,教會在這種局勢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宗、我們的主教、司鐸,以及所有信徒都能發揮作用,真正表達出我們是一個本著愛與修和的意願呼喚正義與和平的子民。現在,最重要的言詞就是寬恕,因為在今日的聖地我們眾人都受到了傷害,我們都處於一種相互對立的狀態。」

諾伊豪斯神父最後表示:「我們都蒙召在尊重眾人的情況下,勇敢、有力地談論正義與和平。作為聖地的教會,我們站在以色列和猶太人一方,也站在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一方,與猶太教徒和穆斯林對話,為表達和平、正義與修和不只是抽象的概念,更是一個具體的現實。」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為英國小查理及其父母祈禱

英國患基因罕見病的小查理(Charlie Gard)的父母在2017年7月24日於倫敦最高法院的聽證會上聲明,他們不再要求把兒子帶去美國進行試驗治療。翌日7月25日,聖座新聞室主任伯克(Greg Burke)表示:「教宗方濟各正在為查理和他的父母祈禱,在這無比痛苦的時刻尤其感到與他們親近。教宗邀請大家與他一起祈禱,願他們能找到天主的安慰與愛。」

英格蘭和威爾士主教團發言人7月24日得知這一消息後,向他們及他們的兒子表示最深切的關懷和同情。在一份公告中,英國主教們寫道:

「讓我們大家為查理、他的父母及家庭祈禱,願他們能得到支持和空間,在未來的日子裡找到平安。他們與小寶貝兒子的告別,牽動著每個人的心,大家和教宗方濟各一樣在關注這個悲傷而複雜的故事。查理將在愛的陪伴下走向生命的自然結束。在這一刻我們要記得,所有與這撕心裂肺的決定有關的人,都在努力以正直和他們認為有益於查理的方式來做事。大奧蒙德街醫院對重病兒童的專業態度、關愛與照顧,值得我們給予肯定和掌聲。」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三鐘經:善惡之間的分界線貫穿我們每個人的心

恭讀聖瑪竇福音 13:24-43

那時候,耶穌給群眾講了另一個比喻說:「天國好像一個人,在自己田裡,撒了好種子;但在人睡覺的時候,他的仇人來了,在麥子中間,撒上莠子,就走了。苗長起來,抽出穗的時候,莠子也顯出來了。家主的僕人,就來對家主說:主人!你不是在你田地裡,撒了好種子嗎?那麼,從那裡來了莠子?家主對僕人說:這是仇人做的。僕人對家主說:那麼,你願意我們去把莠子收集起來嗎?家主卻說:不,免得你們收集莠子時,連麥子也拔了出來。讓兩樣一起長到收割的時候吧!在收割時,我要對收割的人說:你們先收集莠子,把莠子捆起來,燒掉;再把麥子收入我的倉裡。」

耶穌給群眾另設一個比喻說:「天國好像一粒芥子,人把它撒在自己的田裡。它固然是各樣種子中最小的,但當它生長起來,卻比各種蔬菜都大,竟成了樹,甚至天上的飛鳥飛來,在它的枝上棲息。」

耶穌又給群眾講了一個比喻:「天國好像酵母,女人取來,藏在三斗麵裡,直到全部發了酵。」

耶穌用比喻,給群眾講解了這一切;不用比喻,就不給他們講什麼;這樣應驗了先知所說的話:「我要開口說比喻,要說出創世以來隱密的事。」

那時,耶穌離開了群眾,來到家裡;他的門徒就前來,對他說:「請把田間莠子的比喻,給我們講解一下!」

耶穌就回答說:「那撒好種子的,就是人子;田就是世界;好種子,即是天國的子民;莠子即是邪惡的子民;那撒莠子的仇人,即是魔鬼;收穫時期,即是今世的終結;收割者即是天使。

「就如將莠子收集起來,用火焚燒,在今世終結時,也將是如此:人子要差遣他的天使,由他的國內,將一切使人跌倒的事,及作惡的人,收集起來,扔到火窯裡;在那裡要有哀號和切齒。那時,義人要在他們父的國裡,發光如同太陽。

「有耳的,聽吧!」

2017年7月23日主日,教宗方濟各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誦念三鐘經。教宗表示,善惡之間的分界線貫穿我們每個人的心,因為我們都是罪人。

主日福音中,耶穌講解了莠子的比喻。這個比喻描繪世上惡的問題,強調天主的耐心。教宗感歎道:「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說:天主對我實在太有耐心了!比喻中的田地主人代表天主,而仇人代表撒旦;一個播好種子,一個撒莠子。僕人想要拔除莠子,主人卻不同意,因為麥子也可能會被一同拔掉,因此主人叫僕人讓二者一同生長到收割的時期。」

教宗解釋說:「耶穌透過這個圖像告訴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善與惡是完全交織在一起的,沒有辦法將它們分開,除去一切的惡。只有天主能做到,祂將在終審判時完成這件事。現時的情況,因其含糊不清及複雜特性,猶如一塊自由的田地,基督徒的自由田地;在這田地間我們艱難地練習如何分辨善與惡。」

教宗因而勉勵信眾:「把果斷和耐心這兩種相互對立的態度結合起來。果斷指的是想要做好種子的果斷態度,也就是竭盡自己的全力遠離罪惡及其誘惑;耐心則意味著一個傾向於不怕為給她的子女洗髒衣服而弄髒手的教會,而非一個在時候未到時就判斷誰在天國誰又不在的純潔教會。」

教宗表明:「主耶穌今天幫助我們意識到,我們不能依靠確切的地區或特定的人類群體來區分善與惡;我們不能說這些是好人,那些是壞人。耶穌告訴我們,善惡之間的分界線貫穿我們每個的心,因為我們都是罪人。我想問問你們:『不是罪人的請舉手。』沒有人!因為我們都是罪人!如果我們總是且只看到在我們之外的罪,這就意味著我們不願承認我們內也有罪。實際上,是耶穌把我們從罪惡奴役中釋放出來,祂賜予我們走上新生命的恩寵,給予我們修和聖事,因為我們常常需要獲得罪過的赦免。」

「耶穌教導我們以不同的方式觀察事實,即學習天主的時刻,而非我們的時刻,學會用祂的目光看問題,因為在等待中那些曾經是或似乎是莠子的,可以變成一個好產品。這就是悔改的事實,這就是希望的願景!」

最後,教宗祈求道:「願童貞聖母瑪利亞幫助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不僅看到污濁和罪惡,也看到良善與美好;既揭露撒旦的把戲,卻更信賴天主使歷史更加富饒的行動。」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