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萬錦市兩華人教堂堂區告解日時間

CNS photo/Gregory A. Shemitz

中華殉道聖人堂-堂區告解日
日期: 2019年12月17日(星期二)
時間: 晚上7時至9時30分
地址: 2755 Denison Street, Markham

聖曹桂英堂-堂區告解日
日期: 2019年12月18日(星期三)
時間: 晚上7時至9時30分
地址: 2130 Rodick Road, Markham

兩天將會有多位神父以粵、國、英語前去聽告解。請教友們把握此良機,前去辦妥善的告解,與主、與人修和,準備過一個有意義的聖誕節。

多倫多總教區各堂區告解日詳情

修和(告解)聖事程序

省察

-按天主十誡,在愛主愛人各方面去查考自己所犯的罪過。

第一誡、欽崇一天主萬有之上。
第二誡、毋呼天主聖名以發虛誓。
第三誡、守瞻禮主日。
第四誡、孝敬父母。
第五誡、毋殺人。
第六誡、毋行邪淫。
第七誡、毋偷盜。
第八誡、毋妄證。
第九誡、毋願他人妻。
第十誡、毋貪他人之財物。

-關於我的信仰及信仰生活 (愛主方面)

-我是否記得耶穌是我生命的主?
-我是否只是一個名義上的教友,將我的幸福完全寄望在世俗事務的成就上?
-我有否參與主日對天主的感恩禮儀崇拜?
-我是否由於懶惰,或由於缺少信心,而沒有勤領聖體?
-我是否不願領受聖事,尤其告解聖事?
-我是否善用增進我信仰的種種方法如參加教會的敬禮、閱讀聖經或靈修書籍、信仰分享和其他活動?

-關於我的倫理生活 (愛人方面)

-我是否常以具體的行動對父母表示孝愛和尊重?
-我是否只想自己,不想別人?
-我是否對朋友忠實?和人來往時,傲氣凌人,或冷嘲熱諷?
-我得罪了人,是否求人寬恕?
-我是否浪費金錢,尋求快樂,不關心窮人?
-我是否常自滿自負,作事只為了人情面子?
-我是否努力發現自己的天賦才能?
-我是否生活懶散,常作白日夢或幻想,我是否忽略我應盡的個人責任及本份?
-我是否常貪圖舒適安樂,而從不努力節制?
-我是否常自艾自怨?
-我是否努力保存淨潔?護衛身心健康?
-我是否曾為了滿足肉欲而尋求色情勾當?
-我是否故意欺騙人,陰謀暗算,心術不正?
-我評論他人時,是否心平氣和,依理直言,或是說人是非?

痛悔

-悔恨自己得罪了天主

定改

-立定志向改過自新,並定志躲避引致犯罪的機會、環境或人物。

告明

-在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要求神父聽自己的告明。告明中不可故意隱瞞自己的罪過,否則罪過赦不了,而辦告解也失卻了意義。

告明程序

懺悔者: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亞孟。

懺悔者:求神父降福,準我罪人告解,我由上次告明到現在已有(幾天? 幾星期? 幾個月? 幾年?)

懺悔者:神父,我所犯的過錯有:(若是大罪的話,該告明大罪的次數,而犯罪的情形也該略加說明)。

懺悔者:(該告的罪說明完畢,隨即說:)還有我省察不到的大小罪,都求神父寬赦。

神父:(按懺悔者所犯的罪給予教訓,和告明後應做的補贖)。

懺悔者:(念痛悔經) 吾主耶穌,基利斯督,造我養我,救我的主,我重罪人,得罪於天主,今特為愛天主在萬有之上,專心痛悔,惱恨我罪,決意定改,寧死再不敢犯天主的誡命,懇望吾主,念你受難之功,可憐赦我的罪。亞孟。

神父:(伸出右手並念赦罪經) 天上的慈父,因他聖子的死亡和復活,使世界與他和好,又恩賜聖神赦免罪過,願他藉著教會的服務,寬怠你,賜你平安。我現在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赦免你的罪過。(懺悔者也同時劃十字聖號)

懺悔者:亞孟。

神父:(祝福語) 天主保佑!

懺悔者:天主保佑神父!

(告明程序完成,回去做補贖。)

補贖

-按告明時神父的吩咐做補贖。為補贖自己的罪,並幫助自己改過遷善。

 

 

 

 

將臨期大對經12月17日:「啊!智慧!」

將臨期大對經十二月十七日
「啊!智慧!」
撰文: Gabriel Chow

今天是十二月十七日,進入了將臨期的第二階段。在這階段,教會禮儀中默想基督的第一次來臨,即耶穌的誕生。祂從無限的時間、無限的地方,降生到某時間、某地方將永恆的生命賜給有限的人類,凡信祂的人,必獲救恩,這就是聖誕的奧蹟,信眾期待的佳節。

十二月十七日,也是教會在禮儀中開始採用「大對經」的日子。一連七天,在教會的晚禱中,頌唱《聖母讚主曲》前後,會採用特別的對經。這七天的彌撒中,「福音前歡呼」的短句也同樣用這些對經。

今天大對經第一句是:

「啊!智慧!你由至高者口中發出,無微不至,剛柔並用,治理萬物。
求你快來,教導我們智慧之路。」

「智慧」究竟是什麼?其實舊約中,尤其是《德訓篇》和《智慧篇》經常提及智慧。在近東的古代文明,「智慧」首先理解為科學及管理人的藝術。在以色列,在聖神的默示下,尋求人類智慧變成了尋求最高天主的智慧。天主創造萬物,管理萬物,為人類計劃一切,帶領他們走向實現天主的計劃的道路。

《德訓篇》指智慧發自天主的口中,好像雲彩一樣覆蓋大地(德24:5-6)。

《智慧篇》形容智慧是獨一無二和無所不能的,她雖恆存不變,卻常使萬物更新(智7:27)。

《智慧篇》也記載一首美麗的經文:「仁慈的上主!你以你的智慧造了人類,使她統治你所造的萬物,吩咐她以聖德和正義管理世界,以正直的心施行權力:求你賜給我侍立於你座旁的智慧,因為即便有人是完人,如果沒有出於你的智慧,她實算不了什麼。」(智9:1-4,6)

保祿宗徒在《致格林多人前書》中指出,舊約聖經所指的天主智慧,其實就是耶穌基督(格前1:24)。我們的主基督就是這降生成人的永生智慧,祂告訴了我們天主的計劃,將其實行,當時期一滿,就使天上和地上的萬有,總歸於基督元首。

在這聖誕節,讓我們就走到祂跟前,告訴祂我們怎樣活出祂為我們安排的計劃,一個讓我們得到真正有福的計劃。透過「智慧」,讓我們重新體驗基督救贖我們的事實,讓我們一起熱切期待救主誕生。

《將臨期大對經》系列

教宗:把天主逼到牆角和洗手不管是危險的態度

CNS/L’Osservatore Romano

將臨期第三周 星期一 彌撒

集禱經

上主,求你側耳傾聽我們的呼聲,並以你聖子降臨人間的光明,驅散我們心中的黑暗。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從雅各伯族中要升起一位救星。)
恭讀戶籍紀 24:2-7,15-17

巴郎一舉目,看見了按支派紮營的以色列人;那時天主的神降在他身上,他遂吟詩說:「貝敖爾的兒子巴郎的神諭,明眼男子的神諭,那聽到天主的話,得見全能者的神視,在沈睡中開了神眼的神諭:雅各伯,你的帳幕,何其壯觀!以色列,你的居所,何其美好!如擴展的棕林,似河畔的花園,像上主栽種的沈香,似臨水的香柏。英雄由他的後裔而出,他將治理許多民族;他的君王超越阿加格,他的王國必受舉揚。」巴郎繼續吟詠說:「貝敖爾的兒子巴郎的神諭,明眼男子的神諭,那聽到天主的話,深知至高者的思慮,得見全能者的神視,在沈睡中開了神眼的神諭:我看見他,卻不是在現在;我望見他,卻不是在近處:由雅各伯將出現一顆星,由以色列將興起一權杖。」

福音(若翰的洗禮是從那裏來的?)
恭讀聖瑪竇福音 21:23-27

那時候,耶穌進入聖殿,正教訓人時,司祭長和民間的長老來到他跟前說:「你憑什麽權柄作這些事?誰給了你這種權柄?」耶穌回答說:「我也問你們一句話,你們若答覆我,我就告訴你們:我憑什麽權柄作這些事。若翰的洗禮,是從那裏來的?是從天上來的?還是從人來的?」他們心中思量說:如果我們說:是從天上來的,他必對我們說:你們為什麼不信他?如果我們說:是從人來的,我們害怕民眾,因爲眾人都以若翰為一位先知。他們便回答耶穌說:「我們不知道。」耶穌也對他們說:「我也不告訴你們:我憑什麽權柄作這些事。」

「不冷不熱的基督徒有兩種危險的態度:一是把天主逼到牆角,二是洗手不管。這等同於挑釁天主。倘若上主把我們逼到牆角,我們就進不了天國;如果天主對我們的事洗手不管,我們就有禍了。」

2019年12月16日,教宗方濟各在清晨彌撒中反省當天的福音,並強調以上這一點。

當天的福音記載了耶穌與司祭長的對話(瑪廿一23-27)。教宗指出:「由於耶穌規勸民眾、治癒患者、教導百姓、施行奇跡,吸引眾人歸向祂,因此司祭長倍感焦躁。儘管司祭長受到子民敬重,但是子民並不親近他們,因為子民對司祭長沒有信任感。為此,司祭長試圖把耶穌逼到牆角,問祂:『你憑什麼權柄作這些事?』換句話說,他們是在質疑耶穌,說:『你既不是司祭,也不是經師,更沒在我們的高等學府求學過。你只是個無名小卒!』」

「耶穌明智地向他們提出另一個問題:『若翰的洗禮是從天上來的,還是從人來的?』聖史瑪竇描述了司祭長心中的推理過程,他們發現兩個答案都不適合,所以選擇洗手不管,說:『我們不知道。』」教宗指出:「這就是平庸之輩的態度、在信仰上撒謊的人的態度。洗手不管的人不只是比拉多,還有這些說『我們不知道』的司祭長。他們不參與人們的歷史,不涉入問題,不努力行善,不盡心竭力治癒許多有需要的人,以免弄髒自己。」

「這段福音事跡展現出不冷不熱基督徒的兩種態度。一種態度是把天主逼到牆角,說:『祢若不為我作這個,我就不再上教堂了。』耶穌會怎麼回答呢?祂會說:『那你自己看著辦!』」

「不冷不熱基督徒的另一種態度是洗手不管,如同耶穌復活當天早上厄瑪烏的門徒那樣:婦女見到上主後歡欣鼓舞,厄瑪烏的許多門徒卻不相信,認為婦女想像力太豐富。這也是一種洗手不管,猶如比拉多的同黨。」

教宗說:「面對我們當代在文化、歷史和人類等方面的大小挑戰,很多基督徒洗手不管。我們常會聽到吝嗇的基督徒在乞討的人面前一毛不拔,甚至說:『我不施捨,免得他們等會兒去買醉。』這就是洗手不管。把天主逼到牆角,以及洗手不管,這是兩種危險的態度,等同於挑釁天主。試想一下,倘若上主把我們逼到牆角,會發生什麼事?我們將永遠進不了天國。上主如果對我們洗手不管,又會如何?我們成了不幸的可憐人。」

教宗最後總結道:「這是偽君子的兩種態度。他們把百姓逼到牆角,因為百姓汙穢不堪;他們對眼前的事洗手不管,因為那是別人的私事。」教宗邀請眾人反省自己是否污染這種態度。如果答案為「是」,我們就要改過自新,為即將來臨的上主騰出空間。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將臨期大對經

將臨期大對經
撰文: Gabriel Chow

今天是十二月十六日,將臨期已經過了大半了,九天後便是我們期待已久的聖誕節。《鹽與光》在一連九集的《將臨期大對經》節目中,會與大家一起作一個九日敬禮,一起去準備基督的來臨。

由將臨期開始至今天,是將臨期的第一階段。在這階段中,每天彌撒的福音是關於基督的第二次來臨。基督在世界末日時,會光榮再來,去完成天主拯救人類的工程。第一階段提醒我們,要抱著信德的喜悅與希望,為天國的來臨,醒寤祈禱,但將臨期另外一個意義,一個比較明顯的意義,就是紀念基督的第一次來臨。

明天十七日開始,便是將臨期的第二階段。我們會隆重地期待著耶穌的聖誕,基督的第一次來臨,彌撒讀經是關於耶穌誕生前的事蹟,或預言聖誕。

教會有一個很古老的傳統,稱爲「大對經」,一連七日去慶祝,由明天開始究竟甚麼是「大對經」?

「時辰頌禱」,或稱「神聖日課」,是教會正式的祈禱禮儀。每天不同時間,神父、修士、修女也會唸這早禱、午禱、晚禱等,平信徒也可頌唸,去聖化自己,讚美天主。其中晚禱裡,頌唱《聖母讚主曲》可算是一個高峰,唱《聖母讚主曲》的前後,都會頌唱或頌唸一句短的對經,而十二月十七日至二十三日的對經是一系列美麗的對經。

這七個對經經文都以「啊」開始,連接著基督的七個不同名號,我們稱之為「啊對經」(O Antiphons) 或「大對經」(Great Antiphons)。

這七個對經的開始是這樣的:

啊!智慧!

啊!上主!

啊!葉瑟的苗裔!

啊!達味的鑰匙!

啊!東方的旭日!

啊!萬民的君王!

啊!厄瑪奴耳!

這些舊約稱號早於四世紀時,已被不同教父用來喻指基督。七至八世紀,寫成這七句對經,成為了現在的「大對經」。它們有共同的結構:先是一個來自舊約的默西亞稱號,繼續是這稱號的闡釋,最後以一句「求你快來」作引子的祈求作結束。

之後的七集《將臨期大對經》便會詳盡介紹這「大對經」,讓我們重新體驗基督救贖我們的事實,讓我們一起熱切期待救主誕生。

《將臨期大對經》專頁

教宗方濟各:聖母瑪利亞的特質是女性、母親、混血兒

教宗方濟各自就任以來,在瓜達盧佩聖母慶日親自主持彌撒已成為慣例。2019年12月12日下午,在羅馬的拉丁美洲團體的許多信衆也一如往常地參加了教宗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的彌撒聖祭。

教宗在脫稿的講道中深刻地反思了聖母瑪利亞的三個特質:女性、母親和混血兒。

聖母瑪利亞是「女性」

對於第一個特質,教宗解釋到,瑪利亞是最傑出的女性,因為她是她聖子的門徒。教宗說:「雖然各個時代的基督徒給瑪利亞冠以許多榮銜來尊敬她,但卻沒有提到她作為女性門徒這一點。瑪利亞對她的導師、她的兒子、唯一的救贖者謙卑而忠信。」

聖母瑪利亞是「母親」

教宗接著反思作為母親的瑪利亞從未向她的兒子索取任何的東西,她從未以共同救贖者自居。教宗解釋說:「她是我們的母親,衆人的母親和我們心靈的母親。她不僅是教會的母親,也是教會的圖像。因此,少了這一層女性的幅度,我們無法想像教會的模樣,這對於理解婦女在教會中的角色至關重要,僅從職能了解婦女的角色是不完整的。」

聖母瑪利亞是「混血兒」

教宗繼續解釋道:「我們的母親瑪利亞不單以混血女性的模樣”顯現給胡安·迭戈,她也讓其他的子民看到這面容。她成為混血兒以表明她是所有人的母親。瑪利亞以慈母溫柔的情懷與我們每一位交談,就如同當年與胡安·迭戈講話一樣。教宗最後總結道,瑪利亞以一個混血女性的形象顯示給人類,為的是讓我們明白她的聖子也是混血兒,意即:祂是真天主也是真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第53屆世界和平日文告:「和平乃是希望的途徑:對話、修和與生態皈依」

CNS/Reuters

2019年12月12日中午,聖座新聞室在記者會中介紹教宗方濟各第53屆世界和平日文告,本屆文告的主題為「和平乃是希望的途徑:對話、修和與生態皈依」,文告分五章闡述了以下的重點。

教宗強調,希望敦促我們走上和平之路,不信任和恐懼則會導致關係脆弱,提高暴力的風險。他鼓勵眾人要成為和平的工匠,向對話開放,既不排斥任何人,也不控制操縱。此外,我們也要走生態皈依的道路,以新的目光看待生命。

希望為我們裝上翅膀,以通往和平

人類熱切盼望的和平「極其寶貴」,值得為此辛苦奮鬥。教宗指出,「希望這個美德催促我們踏上旅途,為我們裝上翅膀,好能向前邁進,即使面對難以跨越的阻礙也不例外」。「戰爭和衝突的痕跡」壓迫著人們的「記憶」,帶來切膚之痛,「使得人們,尤其是最貧困弱小的人飽受衝擊」。羞辱、排斥、哀傷和不義等,造成許多無辜者深受其害。

人類蒙召締結兄弟情誼

文告表明,有時「連整個國家都難以擺脫剝削和腐敗的鎖鏈」,導致「仇恨和暴力」日益增長。因此,許多男女老少被剝奪尊嚴、身體的完整性和自由,「包括宗教自由」。教宗寫道:「每個戰爭都透露出手足相殘,摧毀人類大家庭聖召中的友愛計劃」。戰爭的成因往往是不願包容差異的心態,它會「煽動占有欲和控制欲」。

扭曲關係和濫用權力

戰爭源自於自私、傲慢和仇恨的人心。人用「負面」的眼光看待他人,所以想要除去或排斥對方。這是「扭曲關係、霸權野心、濫用權力、恐懼他人,並將差異視為障礙」。誠如教宗方濟各在日本所言,世界和平跟玉石俱焚的威脅無法相容;相反地,唯有「團結合作的全球倫理」能締造和平。

友愛促成對話與信任

「不信任和恐懼會導致關係脆弱,提高暴力的風險。這是一種絕不可能帶來和平關係的惡性循環」。因此,核威懾無法創造人們想像中的安全。那麼,怎樣才能遏止不信任的蔓延呢?這份文告闡明,「我們必須追求真正的友愛,它立基於我們來自同一天主的事實,並在對話和互信中加以實踐。對和平的渴求深深烙印在人的心中,我們不該放棄和平,轉而尋求其它次等事物」。

牢記過往,以締造和平的未來

「記憶具備希望的願景:在戰爭和衝突的黑暗中,牢記渺小的關懷舉動,往往也能激發勇敢,甚至是英勇的抉擇,能再次注入新動力,在個人和團體之間燃起新希望」。為此,教宗提起他與長崎、廣島原子彈倖存者的感人會晤。這些倖存者至今為恐怖的過往作出見證,以確保並建設一個「更公義、更友愛」的未來。事實上,記憶有如「根基」,它是「為當下和未來作出和平決策的軌跡」。

和平是對人心的挑戰

開啟和平的道路是個極為複雜的挑戰,因為人際關係、團體和國際之間的許多利益互相矛盾。為此,教宗呼籲眾人發揮「道德良知,以及個人與政治意願」,因為和平由人心而生。我們必須「不斷重振政治意願,以開啟新的修和進程,促使人民及團體同心合一」。

和平的工匠

教宗方濟各運用了建築工程的圖像來描述和平,那是一條攜手並進的道路,以謀求公益,信守承諾並尊重權利。教宗闡明,「世界不需要空洞的話語,而需要令人信服的證人、和平的工匠。他們向對話開放,既不排斥任何人,也不控制操縱」。我們應當走上交流的道路,跨越各種意識型態來尋求真理,培養互敬互重,「以達到在敵人身上認出弟兄姊妹的面容的境界」。這項建設和平的工程引領人通向希望,而希望「勝過於復仇」,它能喚醒人們的憐憫心,再次激發團結互助的能力。因此,教會要始終牢記基督的訓導,致力於尋求適當的秩序,為公益效勞。

在寬恕中認出彼此互為手足

教宗籲請眾人「放下控制他人的欲望」,學習將彼此看作「天主的兒女,自己的手足」。在這條道路上,我們將能打破「冤冤相報的循環」,接受希望的道路。「學習活出寬恕有助於增進我們的能力,以成為和平的男女」。真正的和平通過更正義的經濟體制而來。本篤十六世教宗曾表明這一點,並在《在真理中的愛德》通諭中期許一種「不求償和促進共融的經濟活動」(參閱:39號)。

生態皈依:以新的目光看待生命

接著,教宗方濟各談論了《願祢受讚頌》通諭。他指出,我們仇視他人、不尊重共同家園、糟蹋天然資源的行為造成種種後果;面對這一切,我們應該進行生態皈依。以亞馬遜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開啟了一條道路,它督促我們恢復「團體和大地之間、當下和記憶之間,以及經驗和希望之間的和諧關係」。這是一條聆聽並默觀天主恩典的道路,進而促使我們與他人相遇,「為整個人類大家庭謀求公益」。「生態皈依引導我們以新的目光看待生命,體會到造物主慷慨恩賜我們大地,並召叫我們喜樂地分享,度簡樸的生活」。如此一來,「我們與耶穌相遇的所有果實,便能體現在我們與世界的關係中」。

我們盼望的一切都得到滿足

在文告的最後一章,教宗強調,「修和的道路需要耐心和信任。若不盼望和平,和平就無法實現」。我們要在天主聖愛的啟發下彼此互信;天主深愛著我們每個人,祂的愛「無邊無際、不求回報、不知疲倦又能使人自由」。教宗邀請眾人跨越恐懼,促進相遇文化,「使每次相遇化為機遇」,視之為「天主聖愛慷慨的恩賜」,從而活出普世兄弟情誼。

對基督徒而言,這條道路蒙受修和聖事的支持(參閱:哥一20),它「要求我們摒棄思言行為上對近人和對萬物的暴力」。在我們所領受的寬恕中,我們踏上旅途,日復一日地將寬恕帶給其他人,有朝一日我們終將成為「正義與和平的工匠」。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愛的任務:平安的樂章

即時按圖收看

2018年11月,為準備迎接聖誕的來臨,我們《鹽與光》首次製作了一個全中文的聖誕音樂會,主題為「平安的樂章」。我們誠意邀請了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歌唱家」,主徒會會士陳聰敏神父為音樂會獻唱及帶領默想聖誕的意義。《鹽與光》務求將聖誕和平之音與喜樂,透過電子螢光幕傳到世界各地。

教宗公開接見:今日有些基督徒遭受「白手套」的迫害

CNS/Paul Haring

「戴著鎖鍊的聖保祿教導我們在磨難中堅忍不拔,協助我們重燃信德,作個傳教使徒。」

2019年12月1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如此表示。教宗反省了聖保祿宗徒在阿格黎帕王面前的見證(宗廿六22-23),並談論保祿在耶路撒冷遭受的仇視。人們譴責保祿曾經施加迫害,控告他的教導違背法律,隨之將他逮捕下獄,並把他解送至阿格黎帕王面前。聖史路加指出了聖保祿和耶穌的相似之處:二人都遭到仇視和公開控訴,後來被羅馬帝國當局宣判無罪。教宗表示:「保祿因此與他師傅的苦難相連結,基督徒的苦難化為鮮活的福音。」

教宗由此談起迫害的主題。恰好當天在公開接見活動前,教宗接見了一個烏克蘭朝聖團,他們也曾為福音受苦,從不在信仰上妥協。

教宗說:「今天在全世界、在歐洲,有許多基督徒蒙受迫害,為自己的信仰獻出生命。他們或許遭到『白手套』的迫害,也就是受排斥。殉道乃是基督徒和基督信仰團體的『生命氣息』。我們當中總會有人殉道:這是我們走在耶穌道路上的訊號,是上主的祝福,因為在天主子民內,某個人作出這個殉道見證。」

「同樣地,當保祿站在阿格黎帕王面前,他的辯護化成有力的信仰見證。保祿講述了自己的皈依和基督託付於他的使命,這一切觸動阿格黎帕王的心,差一點就勸服他作了基督徒(宗廿六28)。因此,阿格黎帕王宣判保祿無罪,但是由於保祿向凱撒上訴,保祿未能獲釋,仍戴著鎖鍊前往羅馬。」

教宗說:「從那時起,保祿的肖像就是囚犯的樣貌,他的鎖鏈是他忠於福音、為復活主作見證的記號。鎖鏈當然是羞辱宗徒的磨難,使得他在世人眼中像個『兇犯』(弟後二9)。然而,他對基督的愛無比強烈,連這些鎖鍊都能以信德的目光來解讀。」

接著,教宗方濟各引用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話,闡明:「對保祿而言,信仰不是關於天主和世界的理論或看法,而是天主聖愛對他心靈的影響,是他對耶穌基督的愛(參閱:2008年保祿年講道)。為此,聖保祿的信仰經驗成了每個基督徒的召叫。」

教宗最後總結道:「親愛的弟兄姊妹,保祿教導我們在磨難中堅忍不拔,能以信仰的目光看待一切。讓我們今天通過保祿宗徒的轉禱,懇求上主重燃我們的信德,協助我們忠信到底,忠於我們作基督徒、作上主門徒、作傳教使徒的聖召。」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尋求上主的寬恕,領受安慰與修和之恩

圖片:Vatican News

將臨期第二周 星期二  彌撒  

集禱經

天主,你向普世大地宣佈了你的救恩,求你幫助我們以歡欣的心情,期待你聖子光榮的誕辰。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天主安慰他的百姓。)
恭讀依撒意亞先知書 40:1-11

「你們安慰,安慰我的百姓吧!」你們的天主說你們應向耶路撒冷說寬心的話,並向她宣告:她的苦役已滿期,她的罪債已清償,因為她為了自己的一切罪過,已由上主手中承受了雙倍的懲罰。有一個呼聲喊說:「你們要在曠野中預備上主的道路,在荒原中為我們的天主修平一條大路!一切深谷要填滿,一切山陵要鏟平,隆起的要削為平地,崎嶇的要闢成坦途!上主的光榮要顯示出來,凡有血肉的都會看見:這是上主親口說的。」有個聲音說:「呼喊吧!」我答說:「我呼喊什麼?」「凡有血肉的都似草,他的美麗似田野的花:上主的風吹來,草必枯萎,花必凋謝。的確,人民好像草。草能枯萎,花能凋謝,但我們天主的話永遠常存。」給熙雍傳喜訊的啊!請登上高山!給耶路撒冷報喜訊的啊!請大聲疾呼!高呼吧!不要畏懼!向猶大各城報告說:你們的天主來了!我主上主帶著威能來到,他的手臂獲得了勝利;他的勝利品與他同在,他獲得的酬勞在他面前。他必如牧人,牧放自己的羊群,以自己的手臂集合小羊,把牠們抱在自己的懷中,溫良地領導哺乳的母羊。

福音(天主不願小孩子們喪亡。)
恭讀聖瑪竇福音 18: 12-14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說:「你們以爲如何?如果一個人有一百隻羊,其中一隻迷失了路,他豈不把那九十九隻羊留在山上,而去尋找那隻迷失了路的嗎?如果他幸運找著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他爲這一隻,比為那九十九隻沒有迷路的,更覺歡喜;同樣,使這些小子中的一個喪亡,決不是你們在天之父的意願。 」

「上主帶領祂的子民,安慰他們,並以慈父、以善牧的溫柔施以糾正和懲罰。」

2019年12月10日,教宗方濟各在清晨彌撒時,闡述了這一點。教宗指出,當天禮儀選讀的第一篇經文激發了一個問題:「上主如何安慰人、糾正人?」(參閱:依四十1-11)事實上,那篇讀經正是依撒意亞先知向以色列子民傳達的安慰、「希望的喜訊」,因為天主說:「你們應向耶路撒冷說寬心的話,並向她宣告:她的苦役已期滿,她的罪債已清償。」(四十2)

教宗解釋道:「只要我們願意接受安慰,上主必定安慰我們。天主以安慰來糾正人,如同依撒意亞先知所言,上主是善牧,祂以手臂集合小羊,把牠們抱在自己的懷中,溫良地領導母羊(四十11)。這就是溫柔!上主如何安慰人?以溫柔。上主如何糾正人?以溫柔。上主如何懲罰人,以溫柔。你想像一下,自己犯錯後,竟能依偎在上主的胸前。」

「天主溫柔地輕撫,而非說教訓斥或運用外交辭令。當罪人親近祂時,祂發自內心地歡喜,這份喜樂使祂變得溫柔。」教宗引用了福音中蕩子回頭的比喻,闡明:「那位父親之所以能從遠方看見小兒子,是因為他站在高處等待,期盼看到兒子回家。這便是慈父心腸。當小兒子開口懺悔時,這位慈父堵住他的嘴巴並歡宴慶祝。這就是上主的溫柔關懷(參閱:路十五11-32)。同樣地,福音中亡羊的比喻提到,一名牧人有一百頭羊,卻為了找回迷失的那一頭羊,歡喜慶祝(參閱:路十五3-7)。這就是上主面對罪人的喜樂。當我們願意領受寬恕,親近上主,尋求祂的寬恕時」,湧上心頭的喜樂使上主變得溫柔,那溫柔帶給我們安慰。然而,我們偶爾會在困境中抱怨連連。」

教宗表示:「魔鬼想要我們陷入悲傷情緒,為生活和自身罪過苦惱不已。我們有時會叫苦連天,以為自己的罪過和限度無法獲得寬恕。但上主卻說:『我安慰你,我親近你。』然後,祂溫柔地善待我們。創造天地的全能天主成了我們的長兄,甘願為我們背負十字架、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祂能輕撫我們,說:『不要哭了。』」

教宗接著想到納因城的寡婦:「當耶穌對她說『不要哭了』時,那就是個溫柔的輕撫(參閱:路七11-17)。」為此,教宗邀請眾人:「相信上主的安慰,因為隨之而來的是寬恕的恩寵。」

教宗最後鼓勵我們所有罪人接受上主的安慰,勇敢請求祂的寬恕。上主將以慈父、以長兄的溫柔親近我們,有如善牧牧放羊群那樣,以手臂集合小羊,把牠們抱在自己懷中,溫良地領導母羊。這是上主對我們的安慰。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張心銳神父主日福音分享-將臨期第一主日(甲年)

CNS photo/Lisa Johnston, St Loui

將臨期第一主日 彌撒

集禱經

全能的天主,求你激發我們的心志,使我們切實履行正義,以迎接基督的來臨,並蒙召選,聚合在他的右邊,獲享天國永福。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上主將萬國萬民聚集於天國,永享和平。)
恭讀依撒意亞先知書 2:1-5

阿摩茲的兒子依撒意亞,關於猶大和耶路撒冷所見的事情:到末日,上主的聖殿山,必要矗立在群山之上,超乎一切山岳;萬民都要向它湧來。將有許多民族前去,說:「來!我們攀登上主的聖山,往雅各伯天主的聖殿去!他必指示我們他的道路,教導我們遵行他的途徑。因為法律將出自熙雍,上主的話將出自耶路撒冷。」他將統治萬邦,治理眾民;致使眾人都把自己的刀劍,鑄成鋤頭,將自己的槍矛,製成鐮刀;民族與民族,不再持刀相向,人也不再學習戰鬥。雅各伯家!來!讓我們在上主的光明中行走吧!

讀經二(我們的救恩近了。)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 13:11-14

弟兄姊妹們:
你們該認清這個時期,現在已經是由睡夢中醒來的時辰了,因為我們的救恩,現今比我們當初信的時候,更臨近了。黑夜深了,白日已近,所以我們該脫去黑暗的行為,佩戴光明的武器;行動要端莊,好像在白天一樣,不可狂宴豪飲,不可淫亂放蕩,不可爭鬥嫉妒;但該穿上主耶穌基督;不應只掛念肉性的事,以滿足私慾。

福音(你們要醒寤,應該準備。)
恭讀聖瑪竇福音 24:37-44

那時候,耶穌向門徒們說:「就如在諾厄的日子怎樣,人子的來臨也要怎樣。因為就如在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婚嫁,直到諾厄進入方舟的那一天,仍然沒有覺察;直到洪水來了,把他們都捲去了;人子的來臨,也必要這樣。那時,兩個人同在田間,一個被接去,一個卻被遺棄;兩個女人同在磨旁推磨,一個被接去,一個卻被遺棄。「所以,你們要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你們的主人在那一天要來。這一點你們要明白:如果家主知道,盜賊幾更天要來,他必要醒寤,不讓自己的房屋被挖穿。為此,你們應該準備,因為你們料想不到的時辰,人子就來了。」

主日福音分享-將臨期第一主日(甲年)
從《夫至大》說起
撰文:張心銳神父

教會新禮儀年的開始,紀念基督救恩進入人類的歷史;同時,欣逢《夫至大》宗座牧函(Maximum Illud)面世百周年紀念(1919︱2019),它對中國的福傳帶來新的景象。當年的駐華宗座代表剛恆毅總主教(1876︱1958), 在華領導的傳教方針,功不可沒;特別他在創立輔仁大學開學禮的演辭中,不乏〈夫至大〉的思想。本人在撰寫講道時,收到韓大輝總主教的電郵分享,感到很有啟發性,與本主日的福音不謀而合。所以,借助演辭中的一些要點,結合本主日福音的默想。

「認識你自己」

本主日福音, 耶穌矚咐門徒: 「你們要醒寤!」(瑪廿四42 )我們未能醒寤,不離兩個原因,就是自以為有足夠時間,或是自以為沒有足夠時間。若是自以為有時間,自然傾向拖延工作;只看當下,忽視將來。或者,以為沒時間,便不會醒覺,隨著急促的生活及壓力,忽略生命的意義。剛恆毅總主教在創立輔仁大學開學禮的演辭中,引用希臘的一句智慧格言——「認識你自己」(希臘文γνῶθι σεαυτόν),人生有如飄流在浩翰的汪洋,總會遇到風浪, 好像今日的香港。我們要透過理性之光、信仰之光,才能找到真正的生命和智慧,到達安全的彼岸。這智慧正綜合在希臘哲人的格言:「認識你自己」 ! 若果,我們的生活沒有深度,只花時間處理一些迫在眼前的小東西,難怪沒有醒寤的準備,也未能真正認識自己。

把持真我

讀經二聖保祿在羅馬書: 「黑夜已深, 白晝將近,我們就當脫去暗昧的行為,帶上光明的兵器。行事為人要端正, 好像行在白晝。」(十三12 )宗徒保祿使用黑暗和光明,帶出善惡之別。懂得辨別善惡,要從認識自我開始,從而具體地辨別「真我」和「假我」。當然兩者都是「我」,但在我們的意識中, 可分真或假。真我是指那合乎仁義的靈魂,假我則是不仁不義的靈魂,換言之,我之真與假在於合乎仁義與否,有仁有義的我合乎人性, 這是真我,若不仁不義則不合乎人性, 乃是假我。所以, 聖保祿告誡羅馬人:「行為要端莊, 好像在白天一樣」(十三13 ),這種端莊不只於外表行為上,也包涵分辨善惡與真假。剛總主教也曾直言:「要辨別真我和假我,前者著重道德和責任,後者只顧享樂和放縱。」既然,教會有責任成為社會良心,便需培育能幹而清廉的人才,為國家和教會挽救當前危機。然而,要培養清廉的人才,不是單靠示威,而是靠苦學,把性善和知識孕育出來。

善用恩寵 以友輔仁

剛總主教引用了孟子的思想:「靈魂的正氣,就如經過一夜靜養而出現的晨曦。(…)我們必須通過靜思,遠離凡思俗念,在寧明祥和的氣息中,重新回到自我。(…)加強善養正氣的功夫,意謂學習倫理的知識,和各種對己、對人、對天主的本分。」(演辭03 ︱ 04 )事實上,培養靈魂的正氣除了知識,也需通過默觀、聖言、修和及聖體聖事,善用天主的恩寵,善養浩然之氣。在香港經歷反修例運動,社會、教會及家庭,嚴重分化,部份信仰團體更因政見分歧,未能分享團聚。不過,人總需要互相扶持。剛恆毅所了解的「以友輔仁」,就是這種對人親善的關係,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親民也是彼此信任的基礎,就算別人有不同的政見或看法,仍可以彼此接受和寬恕,才能使真理得以彰顯, 發揮地鹽世光的作用,傳揚基督福音。

總結

在這新禮儀年——瑪竇年,準備基督降臨普世,讓我們懷著謙遜和學習的心,在提出自己的觀點前,「停一停, 想一想」,先認識自己,才作出合適的判斷。此外,教會的福傳工作的發展, 需要德才兼備的人才。中華教會在過去二十年,非常缺乏這些苦學之士;導致信仰傳播只流於表面,不能划向深處, 讓我們繼績為這意向祈禱。在羅馬—— 永遠之城,特別為香港及您們祈禱,並預祝聖誕快樂!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