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連線:教宗方濟各使徒之旅-緬甸

本集的梵蒂岡連線會跟您見證教宗方濟各在緬甸的使徒之旅。

12月6日-聖尼各老瞻禮

聖尼各老(St. Nicholas of Myra)米拉主教

聖尼各老生於小亞細亞的李西亞省。父母都是熱心教友。尼各老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長大,聰敏好學,熱心敬主。父母去世後,尼各老將家產用在慈善事業上。

相傳巴德拉城有一戶貧窮的人家,有三個女兒已屆適婚年齡,無錢購買嫁妝,無法成婚,父親焦急萬分。尼各老知道這件事後,就裝滿了一袋金子,黑夜從窗口投入,父親用那金子給長女買了嫁妝。過了幾天,尼各老用同樣的方法,暗中幫助那家人的次女和幼女每人得到一袋金子,購買嫁妝。當他第三次拋投金子的時候,女孩的父親待在窗旁窺視,他認出了恩人就是尼各老,連忙上前道謝。

小亞細亞米拉城主教出缺,尼各老繼任。不久教難爆發,尼各老是本城的主教,自然難以幸免,鋃鐺入獄,飽受酷刑。君士坦丁大帝執政後,教難平息,尼各老才恢復自由,重返米拉。

尼各老在主教任內,全力保衛正統教義,攻斥亞略異端。米拉城未受亞略異端毒素的侵蝕,應歸功於尼各老的領導有方。

尼各老對本區教友愛護備至,常為教友仗義執言。有一次,總督受賄,將三個無罪的人判死刑。尼各老聞訊,趕到刑場,高呼「刀下留人」,轉身斥責總督草菅人命,天理難容。總督認罪,下令將死囚釋放。當時,君士坦丁大帝的三個官吏也在場,目睹了尼各老保衛正義的英勇態度,他們回到京城,被知府誣陷,判處死刑,定期執行。三人想起來米拉的死囚,因有主教代他們主張公道,生命得以保全,他們就求天主看在尼各老的份上,顯神蹟保護他們。當夜君士坦丁大帝在睡夢中看見尼各老責問他為什麼將三個無辜的官吏判了死刑。到了第二天早晨,皇帝召三人入宮審訊,才知道他們真的求了尼各老代禱,當時就將他們釋放了。

尼各老一生顯了許多神蹟,死後葬在米拉。從五世紀以來,他的敬禮在東方和西方都非常普遍。米拉被撒拉遜人佔據後,意大利的威尼斯和伯利兩座城都要奉迎聖人的遺骸到自己那裡,結果伯利獲勝,尼各老的遺骸於一八零七年五月九日被迎往伯利。

聖尼各老是歐洲一位著名的聖人。中古時代,只有英國一個國家尊奉尼各老為主保的聖堂就達四百座。除聖母外,尼各老的圖像在宗教藝術作品中最為普遍。在東方,尼各老是海員的主保。在西方,尼各老是兒童的主保。尼各老為海員的主保聖人,來歷是這樣的:有一艘船在呂西亞海岸遇險,船員呼求尼各老援助。聖人顯現,援救他們脫了險。愛琴海和約尼海的船,啟錨出發時,海員都用「願聖尼各老把好船舵」一語,互祝旅途平安。

過去的歐洲國家,聖誕節都用尼各老的名義送禮物給兒童,後來演變為白髮紅袍的聖誕老人(西文稱聖誕老人為「聖達各老斯」,脫胎於「聖尼各老」一語。)此外,由於聖尼各老生前曾救助三名死囚(見上文),所以他也是囚犯和俘虜的主保聖人。

來源:我靈讚頌主

教宗第55屆世界聖召祈禱日文告

第55屆世界聖召祈禱日將於明年2018年4月22日舉行。教宗方濟各於12月3日新禮儀年第一主日為此發表文告,主題為「聆聽、分辨及活出上主的召叫」。

教宗表明:「全然和永遠奉獻於天主和服事弟兄是多麽的美好,而且也是一份恩寵。我們要慷慨和勇敢地回應祂的召叫,聆聽祂的聲音,分辨我們在教會和世界上的使命,活出祂賜予我們的恩典。」

教宗首先指出:「我們需要聆聽,因為天主總是非常謹慎地讓我們聽到祂的聲音,從不強迫我們。然而,有時祂的聲音會被我們心中的許多煩惱和掛慮所窒息。如果我們仍然自我封閉,持守舊習,冷漠地在自我狹隘圈子裡浪費生命,我們就無法察覺天主對我們每一個人的特別召叫,失去作大夢的機會,無法成為天主希望與我們同寫的那獨一無二歷史的主角。」

「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靈性上的分辨,在與天主的交談中發現自己的聖召。我們非常需要發現在與天主的交往中,祂召叫我們的場所、途徑和境遇。每個基督徒都應發揮『辨認内心』生活的能力,領悟上主在何處及何事上召叫他,好能繼續他的使命。」

「此外,聖召也要求我們積極活在當下,不可拖延對它的回應。福音的喜樂不能等待我們的緩慢和怠惰;如果我們只向窗外觀望,這喜樂就與我們無緣;如果我們不在今天承擔作出一項選擇的風險,我們就不會享有這喜樂。聖召就在當下!」

最後,教宗總結道:「我們每一個人無論處於何種狀況,都蒙召在此時此刻做上主的見證人。上主還召叫我們與祂建立特別親密的關係,直接服事祂。我們不要害怕!全然和永遠奉獻於天主和服事弟兄是多麽的美好,而且是一份恩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讓我們接受屈辱,好能相似耶穌

將臨期第一週 星期二 彌撒

讀經一:恭讀依撒意亞先知書 11: 1-10

由葉瑟的樹幹將生出一個嫩枝,由它的根上將發出一個幼芽。上主的神,智慧和聰敏的神,超見和剛毅的神,明達和敬畏上主的神將住在他內。他將以敬畏上主爲快慰,他必不照他眼見的施行審訊,也不按他耳聞的執行判斷。他將以正義審訊微賤者,以公理判斷世上的謙卑者,以他口中的棍杖打擊暴戾者,以他唇邊的氣息誅殺邪惡者。正義將是他腰間的束帶,忠誠將是他脅下的佩帶。豺狼將與羔羊共處,虎豹將與小山羊同宿;牛犢和幼獅一同飼養,一個幼童即可帶領它們。母牛和母熊將一起牧放,它們的幼雛將一同伏臥;獅子將與牛一樣吃草。吃奶的嬰兒將遊戲於蝮蛇的洞口,斷奶的幼童將伸手探入毒蛇的窩穴。在我的整個聖山上,再沒有誰作惡,也沒有誰害人,因爲大地充滿了對上主的認識,有如海洋滿溢海水。那一日,葉瑟的根子將成爲萬民的旗幟,列邦必將尋求他;他駐節之地,將是輝煌的。

福音:恭讀聖路加福音 10: 21-24

就在那時,耶穌因聖神而歡欣,說:「父,天地的主宰!我頌揚你;因爲你把這些事給聰明和通達的人隱藏起來,而啓示給了小孩子們。父!是的,因爲你本來喜歡這樣做。我父把一切都交給了我。除了父之外,沒有人知道子是誰;除了子,及子所願意啓示的人外,也沒有人知道父是誰。」隨後,他轉身單向門徒說:「見到你們所見的那眼睛是有福的。我告訴你們,許多先知和君王,曾想見你們所見的,卻沒有見到;要聽你們所聽的,卻沒有聽到。」

2017年12月5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謙卑是基督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素質。

教宗從當天選讀的《依撒意亞先知書》談起,他指出:「每個基督徒都好似『一個嫩芽,上主的神,智慧和聰敏的神、超見和剛毅的神、明達和敬畏上主的神將住在它內。」(依11:1-2)。這些恩典都是聖神的恩典。從嫩芽的幼小到聖神的圓滿,這是許諾,這是天主的國。這就是基督徒的生命。」

教宗說:「我們要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從根上長出的嫩芽,應該依靠聖神的力量不斷長大,直到聖神在我們內達致圓滿。那麼,基督徒的任務是什麼呢?簡單而言,就是守護在我們內生長的嫩芽,呵護其成長,呵護聖神。」

「那麼,基督徒的生活作風是怎樣的呢?其中一個就是如同耶穌的作風,即謙卑。我們必須擁有信德和懂得謙卑,好使這個嫩芽長大,從如此之小的恩典達致聖神之恩的圓滿。我們必須懂得謙卑,好能相信天父是天地的主,正如今日福音所說的:『祂將這些事瞞住了智慧和明達的人,而啟示了給小孩子』(路10:21)。謙卑就是做個小孩子,如嫩芽一般,雖小卻日漸成長,因為小而需要聖神,好能向邁進,走向自身生命的圓滿。」

教宗表明:「有人認為謙卑是有教養,懂禮貌,閉上眼睛祈禱。不,謙卑不是這樣的。那麼,我們怎麼知道自己是個謙卑的人呢?」

教宗回答:「有一個標記,且是唯一的標記,即接受屈辱。謙卑卻不接受屈辱就不是真謙卑。謙卑指的是人有能力像耶穌那樣承受屈辱;祂曾遭受屈辱,且是極大的淩辱。」

最後,教宗提到諸多聖人的榜樣稱: 「聖人不僅接受屈辱,而且還要求受辱,好能相似耶穌。願上主賜予我們恩寵,讓我們守護嫩芽,直到聖神的圓滿,並且不忘記根源,接受屈辱。」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2017年12月祈禱意向

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17年12月意向

總意向:為年長者

願受到家庭和基督徒團體支持的年長者,能運用他們的智慧與經驗,傳播信仰和培育新世代。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相關資料

教宗在機上記者會談及訪問中國的可能性

2017年12月2日,教宗方濟各結束了他的第21次國際牧靈訪問,當天下午5時從孟加拉國首都達卡返回梵蒂岡。他按照慣例在回程的專機上召開記者會,於飛機起飛半小時後與隨行記者們展開長達58分鐘的親切談話,觸及的問題包括羅興亞人道悲劇,以及訪問中國的可能性。

記者們首先好奇,為什麼教宗決定在緬甸和孟加拉國的正式講話中都不使用「羅興亞人」一詞。

教宗舉例解釋道:「青少年有時在跟人說話時會態度強硬,當面甩門(意即:大大力砰一聲關門),導致訊息無法抵達,門就關上了。我在乎的是這訊息確實抵達。因此,我察覺我如果在正式講話中使用了那個詞,我就是在當面甩門。」

「然而,我描述了種種處境,包括權利、沒有人受到排斥和國籍;這樣我就能在私人會談中談得更深入。我極其滿意我進行的幾場會談,因為我確實沒有公開當面甩門,作出譴責,卻實現了對話,既讓別人發言,也表達了我的觀點,如此一來訊息便抵達了。」

教宗接著講述他在達卡宗教交談活動的尾聲會見羅興亞人的場景:羅興亞人排隊問候教宗後,立即被叫下台;教宗對此非常生氣,要求尊重他們,遂上前逐一聆聽他們的心聲,與他們一同落淚,並且靈機一動,邀請他們與在場的宗教領袖們圍成半圓形,一起進行結束祈禱。面對下一個提問,教宗坦言他原本想要親自前往羅興亞人的難民營,但因籌劃上的問題而無法成行。

「羅興亞人」

在被問及是否他與緬甸將軍敏昂萊(Min Aung Hlaing)的會晤中使用了「羅興亞人」一詞,教宗強調他在那次會晤中「沒有在真理上討價還價」,而且暢所欲言。

「聖戰分子」

有一名記者提及,聖戰分子似乎也有意干預羅興亞人的問題。教宗痛斥說:「有些恐怖組織試圖從羅興亞人的處境中獲利。我並不想與這些人交談,而是選擇與受害者交談。」

「訪問印度」

談到接下來的國際牧靈訪問,教宗表明,推遲印度之行是因為該國幅員遼闊,需要專程前往,但目前仍只是一個想法。

「訪問中國」

至於訪問中國的可能性,教宗說:「中國之行還不在準備當中。我很樂意前往,這不是一個秘密。與中國的談判屬於高級別的文化會談;再者是政治對話,尤其是為了中國教會,包括愛國教會和地下教會的問題。這些都需要慎重地循序漸進,如同此刻的耐心行事那樣,但心門總是敞開的。」

「是次牧靈訪問總結」

最後,教宗對這次緬甸和孟加拉國牧靈訪問作出總結評估說:「對我而言,只要我能會見這些國家的人民、天主子民,便是成功的訪問。我們也與政治人物會晤,這些必須做,就像跟司鐸和主教會晤那樣,但人民才是訪問的重點,他們是一個國家的內涵。我一找到這點,就感到高興。」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結束第21次國際牧靈訪問

2017年12月2日下午,教宗方濟各結束在孟加拉國的牧靈訪問,於當地時間下午5時09分乘專機從達卡(Dhaka)國際機場起飛,預計當晚11點抵達羅馬達芬奇國際機場,然後乘座車返回梵蒂岡。這是教宗展開的第21次國際牧靈訪問。

教宗當天發布推文,寫道:「親愛的緬甸和孟加拉國朋友們,謝謝你們的款待!我祈求天主為你們賜下和諧與和平的降福。」

此外,教宗在拍發給孟加拉國總統哈米德(Abdul Hamid)的電報中,特別感謝該國政府和全體人民對他此行予以的熱情歡迎和親切友善。教宗也為這個國家祈求和諧與繁榮。

離開孟加拉國前,教宗於12月2日上午私下探訪了在達卡的德蘭修女愛德之家,問候並擁抱了在這裡得到修女們照顧的孤兒、年長者和病患。這個團體建於1976年,是仁愛傳教修女會在當地最小的一個會院,當年德蘭修女在達卡逗留期間就住在這裡。

此外,教宗當天在玫瑰聖母主教座堂會晤聖職人員後,還到聖堂側面的堂區墓地,在安葬許多聖職人員和修會會士的墓前點燃蠟燭,靜默祈禱片刻。這塊墓地是在達卡的兩所基督徒墓園之一。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會見孟加拉國青年

2017年12月2日,教宗方濟各牧靈訪問孟加拉國的最後一項活動是會晤當地青年。約7千名天主教徒、穆斯林和其他宗教的青年齊聚達卡聖母學院(Notre Dame College),載歌載舞歡迎教宗。

面對青年的熱情,教宗說:「我每次會見你們都覺得自己恢復青春了。我鼓勵你們不論環境順逆都要懷著這份熱情向前邁進。在向前邁進時必須選擇正途;換言之,要懂得在生活中旅行,而非漫無目的地遊蕩。」

教宗解釋道:「我們的生活並非沒有方向,而是擁有天主賜給我們的一個目標。祂引領我們,藉著祂的恩寵給我們指引方向,猶如在我們內裝設了一個軟件,用以幫助我們分辨祂的神聖計劃,並自由地回應祂。更新這軟件的方法是聆聽上主,接受挑戰,承行祂的旨意。」

「唯一能使我們在正途上向前邁進的是源自信仰的智慧,那些信賴天主的父母和祖父母眼中閃爍的就是這份智慧。為能領受這智慧,我們需要以天主的目光看待事物,以天主的耳朵傾聽他人,以天主的心去愛,以天主的價值觀去評估事物。」

「天主的智慧讓人能抵拒那只會導致自私自利的虛假承諾,接納那些在思想和行為上與我們不同的人。我們切莫自我封閉在自己的小世界裡,一意孤行,因為當一個民族、一個宗教或一個社會成了一個『小世界』時,它就失去自己最美好的部分,陷入傲慢的思維,即『我善你惡』的思維。」

面對同歡共樂的天主教和其他宗教青年,教宗深感欣慰,因為這展現出他們促進和諧氣氛的決心;他們儘管在宗教信仰上有所差異,仍然互相扶持。

教宗談起他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經歷:「有一群學生在極為貧困的地區建設堂區活動場所,他們當中既有天主教徒,也有共產黨員和猶太教徒,但他們所有人都在為公益效勞,向團體友誼開放,堅決抵拒那阻止他們彼此協助的一切。」

教宗以此勉勵孟加拉國青年即使互不相同,也要和諧地為公益效勞。這是此刻在孟加拉國這裡感受到的美好和諧。

此外,教宗也提及文化傳承,指出天主的智慧有助於辨認自身文化遺產的美善。孟加拉國的文化教導人們尊重長者。對此,教宗呼籲青年:「別整天玩手機,忽視周遭的世界;青年務必與父母和祖父母交談,好能理解自己是古老旅程的一部分,現實比自身更為廣闊。」

教宗接著對青年談論希望說:「天主的智慧增強我們內的希望,幫助我們懷著勇氣面對未來。我們基督徒在祈禱和聖事中與耶穌個人相遇時找到這希望,也在與窮人、病患、受苦者和被遺棄者身上與耶穌具體相遇時找到這希望。在耶穌內我們發現天主的關懷,祂始終與我們並肩同行。」

最後,教宗向青年們表示:「看著你們的臉龐,我內心充滿喜樂和希望:那是為你們、為你們國家、為教會和你們團體的喜樂和希望。願天主的智慧持續啟發你們努力在愛內,在友愛和美善內成長。」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接見孟加拉國司鐸

2017年12月2日,教宗方濟各在吉大港總教區的玫瑰聖母主教座堂會見了1500位孟加拉國司鐸、男女會士、修生和初學生。教宗表示,聖召是一個有待成長和用心呵護的種子,你們要提防那播種莠子的魔鬼,祈求區分好種子和壞種子的恩典。

玫瑰聖母主教座堂位於達卡市的特雅高區(Tejgaon),是孟加拉國福傳的中心。1580年,葡萄牙籍的奧斯定會神父獲得帝國總督的許可,在當地建造了一座聖堂。

教宗把預先準備的講稿分發給眾人,然後以西班牙語即席講話。他為在場的許多年輕司鐸和修女提供了善度司鐸和修道生活的建議。教宗從《依撒意亞先知書》中關於苗芽的章節談起,論及信德生活和為天主的服務。

教宗強調:「為了培育與呵護你們的聖召種子,你們必須溫柔地照看它,就像對待孩子或病人一樣。如果在我們的團體、我們的司鐸團、我們的堂區內,缺乏人性溫柔的層面,苗芽就會長不大,停止生長,終將枯萎。你們要溫柔地呵護它,因為司鐸團中的每位兄弟、主教團中的每位兄弟、修會中的每位兄弟姐妹,每位修生兄弟都是天主的種子。天主以父親般的溫柔看顧這種子。然而,我們要警惕敵人在夜間來播下莠子。區分好種子和壞種子十分重要,而這需要有分辨的能力。如果我每天澆水,植物就會生長良好,反之,如果我不澆水,它便長不好。我們只有懷著一顆祈禱的心,才能作出分辨。」

教宗繼續說:「呵護意味著祈禱,祈求播撒種子的那一位,求祂教導我給這顆種子澆水。如果我處於危機之中,我睡著了,我們就應該祈求祂看顧我們。祈禱意味著祈求上主看顧我們,給予我們溫情,之後我們也應該將這溫情帶給他人。」

教宗然後提出了第二個建議,他指出:「在天國的花園裡不僅僅有一顆種子,各類植物應有盡有,組成團體並不容易。人類的缺點威脅著團體生活。我們的主教、司鐸、修會和修生團體應當避免任何形式的分裂。孟加拉國雖說是個不同信仰之間和諧相處的榜樣,但不幸的是在團體中依然有很多和諧的敵人。我經常舉的例子,就是閒言碎語、論長道短。給團體造成破壞的,正是說別人的壞話。強調別人的缺點,在背後議論,卻不告訴當事人。如此一來,製造了一種不信任的環境、一種懷疑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沒有安定,只有分裂。」

教宗說:「說人閒話是一種恐怖主義,他投擲一枚炸彈,自己走開,然後再投下一枚,而顆炸彈帶來毀壞。當你們想要說人閒話時,想要說某人的壞話時,請咬住你們的舌頭。若有可能,請你們面對面地向當事人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耶穌給予我們的建議。」

最後,教宗勉勵孟加拉國的司鐸和會士們培養喜悅和快樂的心態,不要帶著愁容,一臉苦像。教宗說:「誰若帶著這樣的愁容,就該問問他是否把醋當早餐喝了。」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會透視:江西吉安市吉州區文廣新局強佔天主教財產

最新內容:
-教宗方濟各牧靈訪問緬甸
-江西吉安市吉州區文廣新局強佔天主教財產
-基督活力運動慶祝在華50周年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