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區深切哀悼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弔唁及大禮安所彌撒安排

圖片:Vatican Media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
弔唁及大禮安所彌撒安排
 

天主教香港教區周守仁主教謹代表香港教區及全體信友,就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於2022年12月31日息勞歸主,表達深切哀悼及思念。

弔唁及大禮安所彌撒安排如下: 

弔唁 

日期:1月2號(星期一)

時間:上午十時至1月4號(星期三)下午五時

地點: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香港半山堅道16號)

大禮安所彌撒 

日期:1月4日(星期三)

時間:晚上六時

地點: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香港半山堅道16號)

按此閱覽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背景資料

傳媒熱線:傅慧兒 陶國雄 (852)3565 2045

Arrangements on
Condolences Service and Requiem Mass
of Pope Emeritus Benedict XVI 

On behalf of the Catholic Diocese of Hong Kong and the faithful, Bishop Stephen Chow, S.J. of the Diocese of Hong Kong expresses his deepest condolences on the death of His Holiness Pope Emeritus Benedict XVI, who returned to our Lord peacefully on 31 December 2022.

Condolences Service and Requiem Mass are arranged as follows : 

Condolences Service

Date and Time: 10am, 2nd Jan (Mon) to 5pm, 4th Jan (Wed)

Venue: Cathedral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16 Caine Road, Mid-levels, Hong Kong)

Requiem Mass

Date:   4th Jan (Wed)

Time:  6pm

Venue: Cathedral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16 Caine Road, Mid-levels, Hong Kong)

Media Hotline : Loura Foo Paul To (852)3565 2045

資訊來源:天主教香港教區

按此閱覽
榮休教宗的生平介紹及相關資訊

教宗本篤十六世:梵二後教會的教父

CNS photo/Tony Gentile, Reuters

就在今天,2022年的最後一天,12月31日,一位偉人離我們而去。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在其人生的最後居所裡安息主懷,享年九十五歲。天主子民今天在祈禱中,向這位真正屬於天主的人致敬。

無容置疑,我們難以總結像他這樣的一生。在他多面向的事奉裡,實在無法將之歸類。我們可以從這位偉大教宗的精神遺產保留甚麼呢?

首先,讓我們說說他仍是神父時懷著信德領受的恩寵;之後就是他精闢的神學工作和他與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緊密的合作;最後是他在任教宗時深刻改革的一面。

對我來說,這些是重要的元素。簡而言之,若瑟‧拉辛格身為已受洗禮的人,在其生命的每個階段,他都懂得如何把自己的工作放置在更新一切的天主手中。

梵二後教會的教父

若瑟‧拉辛格是位首先熱切地注視神聖奧蹟的神學家,並是很重要的一位,他在德國最享負盛名的大學裡擔任教授多年。無論在他對聖文德的博士研究,抑或他在此時期在大辯論中所受到的知性影響,他總是知道如何抗拒將把「啟示」囚禁在意識形態束縛中的誘惑。他懂得如何把透過忠信之恩所賦予給他的堅定,帶入教會兩千年歷史神學傳統精神中,並將之翻譯成為我們今天男男女女都能夠明白的方式。

我記得他與哲學家Jürgen Habermas合著的對話錄;它肯定幫助當代不同大學解答很多問題。正如他後來所說,他的人生在本篤會士的形象中發展出來。這些修士在不斷尋找天主當中成為了是歐洲的建設者,「彷彿他們正期待著世界的末日或自己的死亡,但於存在的的意義上:他們正在尋找在臨時背後的最終結果」。

這種開放態度的對話,同時也使他非常清醒地面對1970年代不少知識份子的天真,他們準備用信仰的寶藏換取膺品。尋求維持天國「既濟」(already there)和「未濟」(not yet)之間豐富的張力,儘量簡化主義當時是多麼受歡迎,拉辛格經常知道如何從這思想中分辨出在基督內的真實啟示。站在可以被視為「混亂的浪潮」面前需要莫大的勇氣。 這當然是他後來被召到羅馬的原因之一。

忠誠的合作者與朋友

在慕尼黑總教區四年的短暫時光之後,拉辛格主教獲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召喚到信理部服務,擔任該聖部的部長。在長達24年的部長生涯裡,他在新的千禧年開始之際,便參與了波蘭籍的聖教宗在闡釋和應用梵二的艱巨工作裡。遠超局限於學術界和流行文化的世界,一些當時流行的烏托邦在教會內找尋到化言人。再一次,這種保存和辨別信仰在教會中蘊藏的意義的使命,不會為他贏得同情。與此同時,他們一起經歷了許多危機和鬥爭,不是反對(因為他們不允許任何怨恨佔據他們的判斷),而是在西方世界面前,這個世界越來越癡迷於海市蜃樓。多年來,兩人之間建立了非常美好的友誼。思想和心靈的合一,其中心點是他們對基督共同的愛。

從個意義上,我記得當我在羅馬學習的幾年裡,本篤十六世以如此開放的方式分享他的經歷時,我被震撼了。事實上,在司鐸年結束的晚禱裡,他說:

我自1946年追隨神學。我在46年的一月開始攻讀神學,也因此,我見證這三代神學家,而我可以說,當時的,以及 1960 年代和 1980 年代的假設是最新的、絕對科學的、絕對幾乎是教條的,但已經過時並且不再有效! 它們中許多看起來幾乎是荒謬的。 所以,要有勇氣抵制表面上的科學方法,不要屈服於當下的所有假設,而要真正從教會的偉大信仰開始思考,它無時無刻不在為我們打開通往真理的大門。

這種對教會傳統極大的忠誠,使他能夠表現出必要的辨別,以辨識真實的「時代徵兆」。從這個意義上,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他擔任信理部首長時,該部門的文件並不「荒謬」,但更重要的是,它們根本沒有老化!因此,我敢於在這個悲傷但充滿希望的日子裡做推測。基於若瑟·拉辛格的作品和著作而成的「個人集作全集」(Opera Omnia)將載入史冊,並有助於滋養未來幾個世紀神學家的思想。

改革的教宗

自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返回天家之後,拉辛格樞機獲他在樞機院的兄弟選為伯多祿的繼任人。他取名號為本篤十六世,藉此帶出雙種訊息。以歐洲主保聖人之名,他試圖說服他其同時代的人,他有必要回到其出生大陸的基礎(包括耶路撒冷、羅馬和雅典)。取名本篤,他也還繼承了本篤十五世的遺風,這位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教宗不得不治癒這場大屠殺造成的創傷。因此,教宗本篤十六世希望警告世人可能有一種暴力的後果,是來自於理性與信仰的分離,或者換句說話,產生自這種「相對主義的獨裁統治」,以及一種與偉大宗教傳統貢獻無關的自指理性。 

如果不回顧司鐸年,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位的總結將不會完整,他以聖若望維亞納(St. John Vianney)的芳表給司鐸們榜樣。他強調不只聖秩聖事的美麗,也有數以千百計的執事、神父、主教在其每日生活中服務天主子民的無價貢獻。 

本篤十六世數年後以拉丁文宣布退休,震驚全球。不同身體虛弱的狀況出現後,本篤十六世辭任羅馬主教一職是再次展現其勇氣、膽量和自由。猶如被放遂的僧侶,這位聖本篤忠誠的追隨者在梵蒂岡花園的迴廊裡榮休,一所謙卑的住處。

榮休教宗以默禱與默觀來完成他的生命,以證明祈禱為先的重要。在被速度和技術發展所迷惑的世界中心,他向我們展示真正有效性的地位。就像耶穌生命的前三十年一樣,本篤十六這種隱藏生活的遺風,必讓他的繼任人會在其中發現許多回響。我舉個例子,就好像教宗方濟各在通諭《願祢受讚頌》的默觀核心。還有什麼比重新學習如何運用心眼看待世界的美麗這更好的方法來,減緩瘋狂和毫無意義的消費主義競賽呢。

顯聖容下的人

2013224日的主日,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他榮休前主持最後的《三鐘經》,道出了他默想主在大博爾山顯聖容的成果,這一充滿神學的情節:

在我生命中的這個時刻,我感到這是天主特別對我說的話。上主召喚我『上山』,以祈禱和默想作更多奉獻。這並非放棄教會,相反地,天主要我這麼作,好使我能以至今懷抱的獻身精神與愛,繼續服務教會,而且是以更適合我的年紀、體力所及的方式。

今天,這位偉人離開了我們,無論是其隱沒的生活見證;他對聖洗聖事和聖秩聖事之恩的忠信;他默觀的深度;他辨別真理的神恩;抑或他的判斷和他的與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堅實的合作,教宗本篤十六世都留給我們雙重的遺產。一方面,將會成為一部巨大的作品,刻劃在教會傳統的偉大神學中,另一方面,使我們的生活成為人與人之間神性啟示之處的挑戰。就如顯聖容一樣,讓我們允許那耶穌使我們成為參與者的三位一體的活力在我們的生活中閃耀。因此,當時間到來時,我們也將能夠到達我們唯一的,真正的家園。

撰文: Francis Denis

中文翻譯:Porson Chan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生平

Photo by Stefano Spaziani

「在天主面前經過屢次反省後,我得出肯定的結論,即由於年邁,我的體力不再適合以相應的方式來履行伯多祿牧職。我十分清楚,這項職務因其精神本質不僅靠言行來完成,也靠受苦和祈禱。」

若瑟·拉青格,本篤十六世教宗1927年4月16日生於德國帕紹(Passau)教區的馬克特爾(Marktl)鎮,並於同一天受洗。那天剛好是聖週六。父親是個警官,祖上是下巴伐利亞一個經濟狀況不甚良好的農人家庭。母親生於基姆(Chiem)湖畔的里姆斯廷(Rimsting),是匠人家的女兒,婚前在不同的旅館擔任過廚師。

若瑟·拉青格的幼年和青少年時期是在特勞恩施泰因(Traunstein)度過的,那是一個臨近奧地利邊境的小鎮,距離薩爾茨堡(Salisburgo)30公里。他正是在這個環境中接受了基督信仰、人文和文化上的培育。

他的少年時期並不順利。家庭的信仰和教育使他得以面對那個時期因納粹政權敵視天主教會而導致的嚴峻生活。年輕的若瑟看到納粹黨人是如何打擊正準備舉行彌撒聖祭的本堂神父的。

正是在那種複雜的境況中,他發現了基督信仰的真和美;在這方面,他的家庭起了重大作用。若瑟的家庭在歸屬於教會這方面的意識根深蒂固,總是為善良和希望作出鮮明的見證。

若瑟後來在防空後備部隊服兵役,直到1944年9為止。1946年至1951年,他在巴伐利亞的弗賴辛(Freising)神哲學高等學院和慕尼黑大學攻讀哲學和神學,並於1951年6月29日晉鐸。一年後在弗賴辛高等學院任教。

1953年,他以「在聖奧斯定的教會教義中所論述的天主子民和天主之家」這篇論文獲得神學博士學位。4年後在著名的基礎神學教授瑟恩根(Gottlieb Söhngen)的指導下,又以一篇 「聖文都拉的歷史神學」論文獲得講師職稱。

在弗賴辛神哲學高等學院教授信理和基礎神學之後,拉青格神父從1959年至1963年繼續在伯恩從事教學工作;1963年至1966年在明斯特(Mŭnster),1966年至1969年在蒂賓根(Tübingen)任教。1969年,他成了雷根斯堡(Ratisbona)大學信理神學和信理神學史的主講教授,同時兼任這所大學的副校長。

1962年至1965年,拉青格神父以科隆總主教弗林斯(Joseph Frings)樞機的神學顧問身份出席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並作出了巨大貢獻。

1972年,他與漢斯·烏爾斯·馮·巴爾塔薩(Hans Urs von Balthasar)、亨利·德·呂巴克(Henri de Lubac)等著名神學家創辦了國際神學期刊“Communio”。

1977年3月25日,保祿六世教宗任命拉青格神父為慕尼黑和弗賴辛教區總主教,5月28日接受主教祝聖。這個巴伐利亞大教區由非教區司鐸管理了80年後,他是負責這個教區的首位教區司鐸。他選擇了“真理的合作人”作為總主教牧職徽號的座右銘。

他解釋道:「一方面,這似乎是在我過去的教書工作與新使命之間所存在的一種關係。使命即使在形式上不同,卻都是跟隨真理,為真理服務。另一方面,我選擇這個座右銘,那是因為真理的議題在今日世界幾乎完全被故意隱瞞;事實上,人們把真理視為過於巨大的事,儘管沒有真理一切都將毀滅。」

同一年6月27日,保祿六世又在樞密會議上擢升拉青格總主教為樞機。以後,拉青格樞機出席了於1978年8月25和26日選舉教宗的會議,選出若望保祿一世教宗。他又於同年參加了選出若望保祿二世教宗的選舉教宗會議。

拉青格樞機於1981年11月25日獲教宗任命為聖座教義部部長和聖座聖經委員會及聖座國際神學委員會主席。他因此於1982年2月15日辭去慕尼黑和弗賴辛總教區的牧職。1993年,他又晉升為主教級樞機。

拉青格樞機也曾任《天主教教理》籌備委員會主席,經過6年工作後,這本要理書呈交若望保祿二世教宗。2002年11月30日,經主教級樞機們的推選,教宗批准他為樞機團團長。在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去世後,拉青格樞機於2005年4月19日當選為天主教會第265任教宗,取名號本篤十六世。

本篤十六世教宗在位8年後,2013年2月11日在公開樞密會議上宣布了辭去伯多祿牧職的決定。當時,他這樣説道:「在天主面前經過屢次反省後,我得出肯定的結論,即由於年邁,我的體力不再能夠以恰當的方式來履行伯多祿牧職。我十分清楚,這項職務因其精神本質不僅靠言行來完成,也少不了受苦和祈禱。」

「總之,今日世界變化神速,信仰生活的重大問題又引起了動盪。在這種情況下,為聖伯多祿的船掌舵和宣講福音也需要有充沛的體力和精力,這一精力近幾個月來在我身上漸弱,以致我得承認我已無能力勝任受委託的牧職。」

「為此,儘管意識到這一舉止的嚴重性,我仍以完全的自由宣布辭去樞機們在2005年4月19日委託給我的羅馬主教、聖伯多祿繼承人的牧職。」

本篤十六世教宗的牧職於2013年2月28日結束,從此他以榮休教宗的身份在梵蒂岡城國内的「教會之母」隱修院度過餘生。

Photo by Stefano Spaziani

教宗本篤十六世任期總結

2013年2月11日,他出人意料地以一份簡短的拉丁文聲明宣布了他引退的决定,令在場的樞機們大為驚愕。在教會的兩千年歷史中,從未有過任何教宗因感到身體無力肩負教宗職務重擔而退位的。

在他宣布引退的三年前出版一本採訪形式的書《世界之光》,書中他在回答新聞記者彼得希瓦爾德(Peter Seewald)的提問時說:「當一位教宗清楚意識到自己在體力、思維、精神上無力從事托付於他的職務時,那麽,他有權,在某些情况下也有義務辭職。」

他的話似乎提前說出了他這方面的想法。他放棄教宗牧職,是一個史無前例的重大舉動,當然,如果我們談本篤十六世,僅僅談他的這個舉動,那就真的是有欠公允了。

出席大公會議的「少年」神學家

若瑟·拉青格,警員的兒子,1927年誕生於巴伐利亞一個簡樸而信仰虔誠的家庭,是上世紀教會中的一位主角人物。他於1951年與兄長格奧爾格(Georg)一起晋鐸,兩年後獲得神學博士學位,1957年獲得信理神學教授的資格,先後在弗賴辛、波恩、蒙斯特、圖賓根、雷根斯堡(Frisinga, Bonn, Munster, Tubinga,  Ratisnona)教學。

拉青格非常年輕時已經是一位受人景仰的神學家,他是親自出席梵二大公會議的最後一位教宗,他以科隆的弗林斯(Frings)樞機的專家身份,就近參加了大會。他是聖座準備的大會草案的嚴厲批評者之一,這些草案後來經主教們决定而廢棄。

年輕的神學家拉青格認為,大會草案,應該能夠對一些緊急問題作出答覆,同時,盡可能使用慈母的語言來回答,而不是裁斷和譴責。拉青各讚揚即將進行的禮儀改革和其來自天主上智不可抗拒的動機。他說,若要重新獲得禮儀的真正本質,就必須“突破拉丁語的圍牆”。

與沃伊蒂瓦一同守護信仰

後來成為教宗本篤十六世的拉青格,也直接見證了梵二大公會議後的危機以及大學和神學院中的爭論。他親眼看到某些人質疑信仰的核心真理以及禮儀界擅自進行的實驗。就在梵二大公會議剛結束一年,也就是1966年,他就曾表示,看到一個“降價的基督信仰”正在挺進。

1977年,他才50來歲就被教宗保祿六世任命為慕尼黑的總主教,幾個星期後,他又被擢升為樞機。1981年11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任命他為教義部部長。於是,這位巴伐利亞的神學家與波蘭籍教宗開始了一段親密的友誼,直到沃伊蒂瓦教宗去世為止。拉青格樞機曾多次向教宗遞上辭呈都未獲准,因為教宗不願失去這位親密助手。

在他負責教義部的年代,這個部門在許多課題上都作了清楚的說明。阻止用馬克思主義分析法的解放神學蔓延,對當時的一些重大倫理問題表達立場。當然,最重要的工作是編撰新編《天主教教理》,這項工作進行了六年,新要理書於1992年問世。

「葡萄園的謙卑工人」

2005年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去世後,樞密會議僅24小時便選出一位年高德劭、普受敬仰的人繼承教宗牧職,他便是拉青格樞機,當時他已經有78歲。這位本篤十六世教宗在聖伯多祿大殿的陽臺上稱自己是“天主葡萄園的工人”。他沒有任何擔任“主角”的思想,他說他沒有制定自己的“執政綱領”,卻願意和整個教會一起聽從天主的話和祂的旨意。

奧斯維茨集中營和雷根斯堡

他在任期中也和他的前任教宗一樣頻繁出訪,即使他開始時並不十分熱衷。最令人感動的時刻之一,是2006年5月訪問奧斯威茨集中營,當時,這位德國籍教宗說:「在這樣一個地方,實在有口難言,只能在驚慌恐怖中緘默,這樣的緘默是內心對天主的哀號:主啊,祢為何能容忍這一切?」

2006年還發生了另一個事件,就是,雷根斯堡事件。教宗在他曾任教的大學演講時,引用了一句有關穆罕默德的古老的話,他的話被人利用,因而激起伊斯蘭世界的抗議。從此,教宗對穆斯林關注的迹象增加了。

本篤十六世面對了艱難的訪問行程,與失去基督信仰的社會內急速發展的世俗化以及教會內的反對意見毫不妥協。他在白宮與小布什一起慶祝了自己的生日,幾天後,又到紐約的世貿中心遺址祈禱,擁抱了九一一事件受害者的親人。

論述喜樂的通諭

他在擔任教義部部長時常常被冠以「裝甲樞機」的名號,即便如此,他任教宗後,不斷地談“做基督徒的喜樂”,他的第一道通諭談的正是天主的愛,標題是《天主是愛》。他寫道:「開始成為基督徒,並不是出於倫理的決定或一種偉大的理想,而是與一個事件的相遇,與‘那一位’的相遇。」

他還找出時間寫了一本有關納匝肋人耶穌的書,分三册出版。在他所做的决定中包括了:頒布手諭取消梵二大公會議前的《羅馬彌撒經書》,設立管轄區使一些聖公會團體得以與羅馬教會重新共融。

2009年1月,他决定取消對馬歇爾·勒菲弗(Marcel Lefebvre)總主教非法祝聖的四位主教開除教籍的法令,其中一位是理查·威廉森, 他否認有關煤氣室的存在。本篤十六世的决定在猶太人世界中爆發了爭論,教宗於是拿起紙筆向全球主教寫信,表示承擔全部責任。

對醜聞的回應

本篤十六世教宗任期的最後幾年,再次爆發了戀童癖醜聞和泄露機密文件事件,就是,有人從教宗桌上盜走一些文件並在一本書中公布。對於教會內部的這些「齷齪」事件,教宗態度堅决、强硬。他引入極其嚴厲的法規來對抗傷害未成年者行為。

他要求聖座和主教們改變思維。他甚至說對教會最厲害的迫害不是來自外在的敵人,而是來自教會內部的罪惡。另一個重要改革,是財政方面的改革。是他,拉青格教宗,將反洗錢的法律引進梵蒂岡的。

「不受金錢和權力束縛的教會」

面對醜聞和教會中的「升官思想」,這位年邁的德國籍教宗繼續呼喚人們皈依、懺悔、謙遜。2011年他在德國進行他的最後一次牧靈訪問,當時,他邀請教會少一點塵世化:「歷史上的例子展示出,一個‘清除了塵世化’的教會是以更清楚的形象出現。教會只有從物質和政治包袱及特權中釋放出來,才能以更好以及真正基督徒的方式將自己奉獻給整個世界,才能真正向世界開放。」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相關節目:

按此閱覽
榮休教宗的生平介紹及相關資訊

多倫多總主教哥連士樞機哀悼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

圖片:Archdiocese of Edmonton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2年12月31日,天主教多倫多總主教哥連士樞機(Cardinal Thomas Collins, Archbishop of Toronto)發出悼文,哀悼剛逝世的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

按此下載閱讀英語原文

在悼文中,哥連士樞機提到:

「在整個多倫多總教區,讓我們一起哀悼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逝世。我們感謝他多年來對教會忠信、關切和鼓舞人心的服務。

他作為一個晉鐸70多年的神父,在他擔任主教和教宗期間,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為我們每個人樹立了如何成為耶穌忠實門徒的榜樣。

作為一名神學家,他追隨偉大的聖奧斯定的腳步,向我們提供了對基督信仰奧秘的深刻洞察,這種洞察力來自上主的恩典,不僅來自他驚人的智慧和學識,而且來自他個人的聖潔和對天主子民的牧養;他的著作也在我們前幾個世紀中幫助指導耶穌的門徒。

作為教宗,他以智慧和聖潔來領導普世教會,提供了清晰而充滿愛的信息,來說明我們的信仰如何能夠啟發大家,並引導我們度過人生旅程的起跌。比起以往任何時候,他的見證、謙遜和以為他人設想而先於自己的思想,都應該在全世界引起共鳴。

讓我們為他的靈魂安息祈禱。祈求上主賜予他永遠的安息,願永恆的光照耀在他身上。願他息止安所。」

Pope Benedict XVI presents a pallium to Toronto Archbishop Thomas Collins during a Mass in St. Peter’s Basilica at the Vatican June 29, the feast of Sts. Peter and Paul. (CNS photo/Alessia Giuliani, Catholic Press Photo) (June 29, 2007) See POPE-PALLIUM June 29, 2007.

來源: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

中文翻譯:鹽與光傳媒

按此閱覽
榮休教宗的生平介紹及相關資訊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最新健康狀況(2022年12月30日)

Pope Benedict XVI is pictured during a general audience at the Vatican April 25, 2012. (CNS photo/Paul Haring)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2年12月30日,就有關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健康狀況,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鲁尼(Matteo Bruni)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

「榮休教宗在昨晚能夠好好休息,昨天下午他還參加了在他自己房間裡舉行的彌撒,目前情況穩定。」

讓我們繼續為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祈禱!

按此閱覽相關資訊

 

剛恆毅樞機使華百年紀念

主徒會會祖剛恆毅樞機與首批會士合照。(圖片:cddmalaysia.com)

恆毅雙月刊12月號
剛恆毅樞機使華百年紀念特刊
現已出版

歡迎按此免費下載及廣傳

一約既定,萬山無阻。

100 年前, 主徒會會祖剛公恆毅(Celso Benigno Luigi Costantini,1876 – 1958年)為貫徹教宗本篤十五世《夫至大》宗座牧函 (Maximum Illud) 的精神,受命以首任宗座代表身分出使中國。他1922年12月抵達北京,隨即開啟了天主教對華福傳的黃金時期。在中國耕耘的 11 年間,他浮舟滄海,立馬崑崙,知命不懼,日日自新,取得豐碩的成果:1924 年召集第一屆(至今仍是唯一的一屆)中國全國教務會議,力推教會本地化;1926年推動祝聖第一批中國籍主教;1927 年創立全球第一個華人修會「主徒會」⋯⋯

生是旗幟,逝為豐碑!

剛公堪稱天主教本地化運動的中流砥柱,雄才大略的福傳先鋒。2017年教會確認剛公為「天主之僕」,其真福品的取證已在進行中。恰如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PietroParolin)所指出的:「剛恆毅樞機今天仍是一個靈感的泉源和極具現實意義的楷模。」(〈帕羅林樞機:信賴天主聖意的安排,以健康的現實主義譜寫歷史新篇章〉梵蒂岡電臺 2016,8,27)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百年後的今天,主徒會暨旗下恆毅月刊社以特刊的形式紀念會祖使華 100 周年,誠邀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羅馬等地的神長學者,從教會本地化、教育工作、聖經翻譯、藝術、外交等諸多視角,緬懷剛公的貢獻,挖掘剛公的理念,反省對今日的意義⋯⋯

我們仿佛聽到剛公慈祥的聲音:「我可愛的孩子們,竭盡全力工作,愈顯祂的光榮,拓展祂的神國,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撰文:孫崢神父 (主徒會士)

按此閱覽相關資訊

梵二開幕六十週年

圖片:Vatican Media

紀念梵二開幕六十週年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出版《牧職憲章》導讀

60年前的1011日,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在聖伯多祿大殿隆重揭幕。這是是天主教會第21次大公會議,前後有四個會期,歷時三年,共舉行了168場會議。這次大公會議改變了教會的面貌,設下與現代世界交談的基礎。

梵二的成果包括4個憲章、9個法令、3個宣言。《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是4個憲章之一。為紀念梵二開幕60週年,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將去年一系列由陳日君樞機主講的網上講座的內容,整理成《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導讀,幫助教友學習這份重要的梵二文獻,理解並發揚梵二的精神。

導讀免費派發,詳情稍後公佈,查詢請電(852)25603865

按此收看
《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
網上講座

片段來源:

Vaticanum Secundum (Opening of the Second Vatican Council) – I

https://youtu.be/9tGucp0Srd4

Papa Giovanni XXIII – Discorso alla Luna (11 Ottobre 1962)

https://youtu.be/QoShzJiwop4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Second Vatican Council

https://youtu.be/h4yUYb7yBro

相片來源:

Lothar Wolleh , CC BY-SA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Peter Geymayer,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資訊來源: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教宗方濟各宗座牧函《一切都歸屬於愛》

按此閱讀
宗座牧函英語全文

教宗方濟各在2022年12月28日發表了宗座牧函,題為《一切都歸屬於愛》(TOTUM AMORIS EST),藉此紀念教會聖師及傳播主保聖方濟各・撒肋爵(沙雷氏)(San Francesco di Sales)主教去世400週年。教宗稱這位法國聖人是「卓越的靈性導師」、能幫助人在自己的內心尋找上主,在行善中找到祂。聖方濟各・撒肋爵在1567年8月21日生於法國薩瓦的撒肋爵堡,1622年12月28日在里昂去世。

教宗在牧函中首先簡述了這位聖人的生平,以及他留給當今時代的遺產,然後解釋聖人的思想給當今時代留下的啟迪。教宗提到:「聖方濟各・撒肋爵被本篤十六世稱為使徒、宣講者、作家、行動和祈禱的人,他在巴黎度過的那些年裡清晰地洞察到時代的轉變。他從年輕時就喜愛天主聖言,這幫助他在一個快速轉型的世界中開闢新的和不可預見的視野。」

教宗指出:「在當今這個時代的轉型中,這也是等著我們的基本任務:即一個不以自我為準則的教會,她不受各種世俗的束縛卻能居住在世界上、分擔人的生活、一起行走、聆聽及接納。這正是聖方濟各・撒肋爵的所作所為,他邀請我們擺脫為了我們自己、結構和社會形象的過度擔憂,而是詢問自己哪些是我們的子民的具體需求和靈性期待。」

教宗解釋:「這位聖人度的是一種滿溢著天主的生活方式,他在《論天主的愛》一書中寫道:『如果人稍微留意地思索神性,就會立即感到心中有一股甜蜜的興奮感,這證明天主是人心內的天主。』聖人又寫道:『在內心並經由內心,人認出天主,同時也認識到自己、自己的起源和內心深處,以及在愛的召叫中的自身圓滿。』」教宗表明:「這句話綜合了聖方濟各・撒肋爵的思想。」

教宗表示:「聖方濟各・撒肋爵意識到渴望是所有真正靈性生活的根源,同時也是其仿造品的所在。因此,他認為透過分辨來檢驗渴望是極其重要的,而評價渴望的最終準則乃是在愛中找到,在於詢問自己在生活的各種環境中,哪裡可以找到最大的愛。」

教宗稱:「在聖方濟各・撒肋爵身上體現出研究神學的基本特徵。首先是靈性生活,因為神學家是在祈禱的熔爐裡練就成的;其次是教會生活,這是因為基督信仰神學家是在團體內研究他的思想。」教宗列舉了聖方濟各・撒肋爵的重要靈修著作,如《虔誠生活入門》和《論天主的愛》,以及寫給會士和修女、宮廷內的男女和普羅大眾數以千計的信件。

教宗解釋:「聖方濟各・撒肋爵在靈修指導中注入了新的方式,這種方式放棄了嚴苛,完全依靠虔敬人靈的尊嚴和能力,儘管有其軟弱的一面。在這種觀點中存有撒肋爵的樂觀主義,它在靈修史上留下了持久的印記,隨後開花結果,就如兩個世紀後的鮑思高的情況。」

教宗也提到:「聖方濟各・撒肋爵在與新教徒對話方面作出的貢獻,正如本篤十六世所言,除了神學上的必要對照外,他日益展現出個人往來和愛德的效應。在與加爾文教徒的接觸中,這位聖人是一個有才華的爭論者,但也是一個對話者,以及牧靈工作的獨創者。他的傳單到處張貼,甚至從各家各戶的門下縫隙塞進去。為此,他被立為傳播的主保。」

牧函的第二部分是關於聖方濟各・撒肋爵留給我們這個時代的遺產。教宗表明:「重溫他的一些重大選擇,好能以福音的智慧來適應時代的變遷。首先是向每一個人重新推薦天主與人類的美滿關係,如同聖人在《論天主的愛》一書中所提倡的那樣。他寫道,天主的聖意安排將我們的心引向祂的愛,沒有任何強求,沒有鐵鍊,而是藉著邀請、美好的吸引力和聖善的靈感。」教宗解釋:「這是一種有說服力的邀請,讓人作出自由的選擇。」

教宗指出:「聖方濟各・撒肋爵的第二個重大選擇是關於虔敬的問題。他在《虔誠生活入門》一書中強調,真正的虔敬只有一種,而虛假的虔敬則有許多種。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區分真正的虔敬,你就會犯錯,浪費時間去追求一些荒謬和迷信的虔敬。」教宗解釋:「這是對虛假虔敬的描述,即致力於守齋的人認為自己是虔敬的,因為他們不吃不喝,卻對近人予以誹謗和誣蔑。」

「另一方面,對聖方濟各・撒肋爵而言,真正的虔敬無非是對天主的真愛,這體現在行愛德上,因此不是抽象的事物。」教宗表明:「這是在具體的日常生活中為人處事的一種型態。」

在牧函的最後一章中,教宗總結了聖方濟各・撒肋爵關於基督信仰生活的思想,闡明這不是一種內心逃避,或對誡命的悲傷地服從,因為「自以為上升到天主跟前的人,卻不愛近人,便是欺騙自己和他人」。基督信仰生活的型態則是一種「重新找到喜樂、不再枯竭的源泉」,因為誰生活在真正的愛中,就能體會愛的自由,而「這吸引心靈的愛的泉源,乃是耶穌基督的生命」,祂為我們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進教之佑驛站:聖家節 福音反省

瑪2:13-15、19-23

賢士們離去後,上主的天使在夢中向若瑟顯現,說:「起來!帶著孩子和祂的母親逃往埃及,留在那裡,直到我再指示給你;因為黑落德要搜尋這孩子,把祂殺死。」若瑟連忙起來,連夜帶著孩子和祂的母親逃往埃及,住在那裡,直到黑落德死去。這就應驗了上主借先知所說的話:「我從埃及召回我的兒子。」黑落德死後,在埃及,看,上主的天使在夢中顯現給若瑟說:「起來!帶著孩子和祂的母親回到以色列地去,因為那些想殺害這孩子的人都死了。」於是,若瑟起來,帶著孩子和祂的母親返回以色列地。但聽說阿爾赫勞繼承了父親黑落德,做了猶太王,就不敢到猶太去;又在夢中得到指示,便退避到加里肋亞境內,在一座名叫納匝肋的城住下來。這樣便應驗了先知所說的話:「祂要被稱為納匝肋人。」

反省

《聖善家·家春秋》

瑪竇福音所記載的,可以概括地有以下的描述:

聖家逃難往埃及,
免除黑落德災劫;
妻兒遷徙苦堪言,
象徵移民携細軟;
落地生根重適應,
譜寫當下家春秋。

聖家被迫遷離白冷,逃往遠處埃及,三人皆為承行天主的旨意,完成各人的使命。聖若瑟要擔當父職,四處尋找客棧投宿,並照顧一家三口起居飲食,適應新環境和文化絶不是易事。聖母瑪利亞身為一位未有經驗的媽媽,要會合丈夫,看顧和餵養新生兒,竟然是天父的愛子,所以責任既然重大,又要彼此愛護和信賴。耶穌乃天地根源的「自有者」,如今甘願成為一位呱呱落地、牙牙學語的小孩子。這真是令人驚奇不已的事!

模範聖家以言以行寫下家春秋,家價值和家觀念,挑戰世人的家是非、家黑白和家恩怨。這真值得我們現代人效法,體齊和共建一個和諧美好的家,並且是一個充滿內在「五星星」平安和喜樂的家。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最新健康狀況及梵蒂岡特別求恩彌撒詳情(2022年12月29日)

Pope Benedict XVI leads an ecumenical evening prayer service at the Basilica of St. Paul Outside the Walls in Rome Jan. 25, 2013. (CNS photo/Paul Haring)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2年12月29日,就有關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健康狀況,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鲁尼(Matteo Bruni)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在昨晚休息得很好,他神誌清醒。今天,雖然他的病情仍然很嚴重,但目前情況穩定。教宗方濟各再次邀請大家為榮休教宗祈禱,並在這些艱難的時刻陪伴他。」

此外,同日,羅馬教區的北區輔理主教迪托拉(Guerino Di Tora)也發出公告表示,在當地時間12月30日(星期五),下午5時30分,於聖若望·拉特朗大殿為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舉行特別求恩彌撒,彌撒將由迪托拉輔理主教主禮,邀請大家到場參與。

《鹽與光傳媒》會在電視及網上直播,詳情如下:

梵蒂岡為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
舉行特別求恩彌撒

日期:12月30日(星期五)
東岸時間:上午11時30分
西岸時間:上午8時30分
中港台澳時間:凌晨12時30分(31日)
語言:原聲播放

網上直播:slmedia.org/ch/liv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