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守仁樞機2024年四旬期牧函:同行的夥伴

圖片:天主教香港教區

主內親愛的姊妹兄弟:

我們再次踏進了四旬期的門檻,這個在進入主逾越奧蹟的悲傷與喜樂之前、為靈性作準備的時期。悲傷,因為我們黑暗的人性未能全心擁抱天主——天主真實的一面。主透過受難和死亡,來喚醒我們要覺知天主震憾人心的愛。喜樂,因為天主沒有放棄我們。天主終於戰勝了邪惡的王牌、即死亡本身,粉碎了它的力量,並透過天主子的復活,把我們從永恆的詛咒中釋放出來。

當我們說主的逾越奧跡是生命戰勝死亡時,這也意味著,奧跡本身就是慈悲的愛戰勝了冷漠。在我們去細看社會及當中不同架構時,會看到甚麼?我相信可看到人性的美善和受造界的光輝。但我們同時也可看到個人主義的孤獨,以及大自然環境因我們自私的利己主義而受傷流血。

在推展一個共議同行的教會時,我們蒙召叫,要從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皈依到共議同行的境況,在這個境況中,我們學習互相陪伴,去完成天主託付給我們作為團體的使命、去共同分辨聖神的引領,在我們各自的處境中去實踐天主救贖的使命。

聖神是合一的神,所以我們相信,因著我們的使命也是源自天主的使命,縱然大家有不同的進路,但都會彰顯那些出自上主、相同的慈愛和對合一的渴望。舉例說,若我們在四旬期受聖神感動而採納了不同的補贖方式,那麼這些補贖對整個團體有何助益,而不僅是我們自己的靈性得益?

我們可以考慮陪伴以下五個目標類別,以展現天主的慈愛。當然,具體方式取決於我們的實際情況和能力。我們不必陪伴全部五個類別,而是辨別出一至兩個,讓我們能夠有質素地陪伴他們。這五個類別分別是精神健康受困擾的人、青少年、流離失所者、善意的人,以及受造界。

目前香港面對的其一主要課題是精神健康。據了解,抑鬱症是香港以至世界各地最常見的精神病。有研究顯示,香港有超過三十萬人患有抑鬱症。其他本地研究發現,截至2022年,香港有四分之一的六至十七歲兒童和青少年患有最少一種心理健康問題,有些人更同時患有兩至三種精神病。當我們與患抑鬱症的兒少同行時,能否幫助他們學習去把憂慮交託給天主、信任天主會看顧他們 ?「將你們的一切掛慮都託給他,因為他必關照你們。」(伯多祿前書 5:7)。

從以上資料可見,兒童和青少年迫切需要同理心的理解和忠誠的相伴。他們並不是我們的問題,而是我們的希望和未來。然而,應該由他們去創造自己的未來、這某程度上亦是我們的未來。我們的其中一個角色是陪伴他們,與他們分享如何辨別、並懷著信心和希望去跟隨天主的指引。此外,我們要知道,自己到了晚年時也需要他們的陪伴。因此,「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路加福音 6:31)

另一個需要我們陪伴同的無聲群體是流離失所人士,他們因敵對或危及生命的外在環境而被迫離開家園或常居地。其中一些流離失所者屬難民或尋求庇護人士。香港法律禁止他們從事有薪工作。要申請重新安置,即使成功、也可能要等上十年以上。當事人要面對著各種挑戰,例如財政、子女教育、要對不可知的將來存有希望、不安全感和社會孤獨感、遭犯罪集團剝削等等。作為在世的朝聖者,我們蒙召一起走向今生以後的新家園。 「因為我們在此沒有常存的城邑,而是尋求那將來的城邑。」(希伯來書13:14)。

感謝天主,不少善心人士為了社會可享有更美好的未來而作出貢獻。他們有著不同視野,採納不同信仰傳統的途徑、當中亦有人沒有宗教信仰,但他們都願意分擔我們的關注。

我們都明白,孤軍作戰的善意力量非常有限。但當心懷善意的人聚集並合作起來,便會產生協同效應,集體的聲音會變得更加強大。 「為此,我們行善不要厭倦;如果不鬆懈,到了適當的時節,必可收穫。」(迦拉達書 6:9)。

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我們人類也不能倖免於受造界的困境。回看愈來愈令人困擾的炎夏高溫和極端天氣,以及食物鏈內日益嚴重的污染。假如我們繼續忽視對大自然的破壞,不與天主的受造界同行,這就是咒詛後代要他們在地獄般的世界中生活。但如果我們願意踏上「生態皈依」之旅,給大自然一個良好的療癒空間,就有機會為後世提供宜居的生活環境。要相信上主之神的創造力啊! (參考聖詠 104:30a)。

2025年禧年以「希望的朝聖者」為主題,今年2024年則訂為「祈禱年」。我們應教宗邀請,以主禱文作為今年的焦點,為希望的禧年做好準備。

我們透過主禱文祈求天主(天父)的國度來臨,「和平、正義與愛」是這國度的特質。因此,當我們的內心和世界經驗到這些天國的特質時,自然就會抱有希望。當我們天主子民與上述五類人士及眾生同行時,天主的國度便會植根於我們的內心和世界裡。

父啊,願你的國來臨。教導我們謙卑而又忠信地,與患精神病的、年輕的、流離失所的、心懷善意的的姊妹兄弟,以及受造界同行。亞孟。

+周守仁樞機

來源:天主教香港教區

教宗主持聖灰禮儀:耶穌召叫我們在這四旬期回到內心

圖片:Vatican Media

在四旬期開始之際,耶穌邀請我們每一個人「進入內室」。教宗方濟各2月14日週三聖灰瞻禮在羅馬聖薩比娜大殿主持彌撒,在講道中強調了這一點。

教宗解釋道:「進入你的內室,意味著回到內心。這是一段由外而內的旅途,好使我們的整個生命,包括我們與天主的關係,反映出我們內在的真實狀態。四旬期為我們提供了回歸真實自我的契機,擺脫我們的所有面具和假象。」

教宗指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秉持祈禱和謙遜的精神領受那施放在我們頭上的聖灰。聖灰提醒我們,人人都是塵土,同時又得到天主的關愛和護佑。施放在我們頭上的聖灰,邀請我們重新發現生命的奧秘,讓我們感受到被天主永恆的聖愛所愛。」

蒙召去愛我們的弟兄姊妹

接著,教宗闡明:「我們一旦認識到自己被天主所愛,這份意識就會幫助我們明白自己蒙召去愛他人。四旬期傳統的祈禱、守齋和行哀矜,不只是外在的行為,更是通往內心、通往我們基督徒生活核心的道路。」

聽從上主的聲音

教宗方濟各邀請每個人聽從上主的聲音,也就是「進入你的內室」、「回到你的內心」。

「我們時常發現自己不再擁有內室,特別是在一切都放上社交平台的世界裡。然而,恰恰是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室,上主從天降下,前來治癒你、潔淨你。」

教宗敦促說:「讓我們進入我們的內室:那裡住著上主,在那裡我們的脆弱得到接納,我們無條件地被愛。」

全心回到天主身邊

教宗籲請眾人「全心回到天主身邊」。他鼓勵信眾在四旬期騰出時間來靜默朝拜,聽從上主在我們生活中發出的聲音,不要害怕「脫去世俗的外衣,回到內心、回歸本質」。

在講道的結尾,教宗說:「我們要承認我們的所是,即:天主鍾愛的塵土。因著天主,我們將從罪惡的塵土中重生,獲得在耶穌基督和天主聖神內的新生命。」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敞開心扉說「亮」話:聖灰禮儀

瑪竇福音 6:1-6,16-18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你們應當心,不要在人前行你們的仁義,為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你們在天父之前,就沒有賞報了。所以,當你施捨時,不可在你前面吹號,如同假善人在會堂及街市上所行的一樣,為受人們的稱讚;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獲得到了他們的賞報。當你施捨時,不要叫你左手知道你右手所行的,好使你的施捨隱而不露,你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你。當你祈禱時,不要如同假善人一樣,愛在會堂及十字街頭立著祈禱,為顯示給人;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獲得到了他們的賞報。至於你,當你祈禱時,要進入你的內室,關上門,向你在暗中之父祈禱;你的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你。幾時你們禁食,不要如同假善人一樣,面帶愁容;因為他們苦喪著臉,是為叫人看出他們禁食來。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獲得到了他們的賞報。至於你,當你禁食時,要用油抹你的頭,洗你的臉,不要叫人看出你禁食來,但叫你那在暗中之父看見;你的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你。」

聖灰禮儀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主內的弟兄姊妹們,今天是聖灰禮儀。從今天開始我們正式的進入了四旬期。中文字「旬」,一旬為十天,四旬期也就是四十天。在這四十天中,教會邀請我們度悔罪和補贖的生活,以迎接耶穌基督的逾越奧蹟。

四十這個數字在聖經中出現過很多次,多數與準備或淨化有關。例如:洪水滅世時,大雨在地上下了四十天四十夜,或者以色列子民在曠野裡漂泊了四十年,再或者耶穌曾在曠野禁食、祈禱、受試探四十晝夜等等 。同樣四旬期也是一個準備和淨化的時期,準備和淨化我們的心靈來迎接耶穌基督的逾越奧蹟。禮儀中,神父會給大家頭上撒聖灰。撒聖灰的時候會說一句話,「人啊!你要記住,你原來是塵土,將來還要歸於塵土」。這無非是在提醒我們,人生本來就是過客,空手而來,空手而去。 訓道篇說:「虛而又虛,萬事皆虛」。 我們現在放不下的,在生死面前也許什麼都不是?所以,常常默想死亡的人是有智慧的,因為默想死亡常能幫助他看見生命的本質。

我們的人生就像一場演練(綵排),透過人和事,去經驗愛情,去接受愛,去學會愛,愛天主和愛人。只有愛是真的,其他的都是假的。 因為只有愛與不愛(罪),可以跟著我們到天主面前。主內的兄弟姊妹,不要讓我們的心依戀這個世界,肉身的貪欲,眼目的貪欲以及人生的驕奢。聖若望教導說,這些貪欲是出於世界,而不是出於聖父。

在這個四旬期裡,我們要常常反省自己哪些行為違反了愛德? 例如別人對你說話,你是否用心聆聽,是否回覆別人的電郵? 聊天是不是喜歡說自己的事,但是對別人的事就沒興趣聽?是不是很晚睡,第二天沒有精神去愛主愛人?是不是自我中心,堅持自己的意見,不關心別人的需要?喜歡別人的讚美,但是從來不讚美別人,甚至嫉妒人?做事沒有耐心、不遵守時間、喜歡發脾氣傷人、亂花錢買東西而看不到別人的需要等等。

讓我們善用這個四旬期,改變自己,多行愛德,做一個有愛的人。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現擔任多倫多天主教聖曹桂英堂助理司鐸。

教宗公開接見:若一切感到厭煩且無意義,需要在信德中忍耐

圖片:Vatican Media

「耶穌來到門徒那裡,見他們睡著了,便對伯多祿說:『你們竟不能同我醒寤一個時辰嗎?醒寤祈禱罷!免陷於誘惑;心神固然切願,但肉體卻軟弱。』」(瑪廿六40-41)這是教宗方濟各在2024年2月14日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開始時誦讀的《瑪竇福音》的段落。當天是四旬期首日,教宗省思的題目是「懶惰」,屬於「惡習與德行」的系列要理講授。

懶惰,一種非常危險的誘惑

教宗首先解釋:「懶惰一詞來自希臘文,意思是缺乏關心。一個人如果懶散、怠惰、淡漠,我們就說他懶惰。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誘惑。誰若成為它的犧牲品,就好像被一種死亡的願望壓垮那樣:對一切感到厭煩;與天主的關係變得乏味;甚至那些最神聖的行為,那些曾經使他內心炙熱的行為,現今在他看來似乎毫無益處。」

生活失去意義

為了進一步說明懶惰的含意,教宗提到隱修士埃瓦格里烏斯(Evagrio)所描述的懶惰人的行為:「……閱讀時,懶惰的人常打哈欠,很容易被睡意所征服,他揉揉眼睛,搓搓手,把眼睛從書本上挪開,盯住牆壁;然後又把眼睛回到書本上,繼續讀一會兒……;最後,他低下頭,把書本放在頭下,進入輕輕的睡眠。」

教宗表示:「在這個描述中讓人隱約地看到一些接近抑鬱症的情況。的確,對於那些處於懶惰狀態的人來說,生活失去了意義,祈禱變得枯燥無味,各種奮鬥似乎毫無意義。即使年輕時我們也曾充滿激情,現在看來是不合邏輯的,是無法使我們幸福的夢想。如此一來,我們隨它而去,分心、不思考似乎是唯一的出路。」

治療方法是「在信德中忍耐」

那麼,哪些是治療懶惰的切實方法?教宗從靈修導師那裡汲取經驗,指出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信德中忍耐」。教宗說:「雖然在懶惰的驅使下,人的願望是『到別處去』,逃避現實,但必須有勇氣留下來,在我的『此時此地』,在我的現狀中,迎接天主的臨在。」

依靠耶穌,在信德中抵禦和堅持

教宗表示:「懶惰想摧毀我們生活在當下的簡樸的喜樂,要我們相信一切都沒有意義,不值得關心任何事或任何人。如此一來,許多人因為懶惰而放棄了已經走上的向善之路。可見,這是一種嚴重的誘惑,就連聖人也曾經歷過,必須予以戰勝。這些聖人聖女教導我們,在忍耐中穿過黑夜,接納信德上的貧乏。他們建議,在懶惰的壓制下,要保持較小程度的承諾,設定較為能夠實現的目標,但同時要抵抗得住、要堅持,依靠耶穌,祂在我們受誘惑時絕不捨棄我們。」

四旬期,內在更新的時機

公開接見活動結束前,教宗方濟各在問候操意大利語的信友們時,談到當天開始的四旬期,將重點放在和平上。教宗說:「讓我們善用這段時間,作為皈依和內在更新的時機,聆聽天主聖言、關愛需要幫助的兄弟姐妹、熱切祈禱,尤其為在世界上獲得和平的恩典而祈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2024年四旬期文告:天主帶領我們穿過荒漠,走向自由

教宗方濟各
2024年四旬期文告
天主帶領我們穿過荒漠,走向自由

按此下載文告中文版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當我們的天主顯示祂自己時,祂給我們的信息,始終是傳達自由:「我是上主 你的天主,是我領你出了埃及地、奴隸之所」(出廿 2)。這是天主在西奈山 上頒給梅瑟的十誡中第一句話。聽到這話的人,都很熟悉天主所說有關出埃及 的話:他們體驗到那仍然重重地壓在身上的重擔。在曠野裡,他們領受了「十 句話」作為通向自由的大道。我們稱其為「十誡」,並強調天主藉著愛的力量 來教育祂的子民去追求自由。那是一個艱困的召叫,它並不立即應驗;必須是 旅途的一部分,因為要在旅途中逐漸成熟。正如曠野中的以色列人仍然依戀著 埃及──常常渴望過去,埋怨天主和梅瑟──今天,天主的子民仍然依附著一 種壓迫性的奴役,而那本是他們應該拋下的。當我們感到絕望、生命在漫無目 的地漂泊,像在荒漠中一樣,沒有應許之地時,我們會明白這是多麼真實。四 旬期正是恩寵的時期,在這時期中──用先知歐瑟亞的話──荒漠能再次成為 我們初戀的地方(參閱:歐二 16~17)。天主教育祂的子民,使我們能脫離 奴役,經歷從死亡到生命的逾越。天主好像一個新郎,再一次將我們吸引,俯 首帖耳向我們的心靈訴說祂愛的話語。

脫離奴役走向自由,並不是抽象的旅程。如果我們要讓四旬期的慶典變得具 體,第一步就是渴望能張開雙眼,看清現實。當上主從燃燒的荊棘叢中叫喚 梅瑟時,就立即顯示出祂是一個能看見、更能聽見的天主:「我看見我的百姓 在埃及所受的痛苦,聽見他們因工頭的壓迫而發出的哀號;所以我要下去挽救 百姓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離開那地方,到一個美麗寬闊的地方,流奶流蜜的地方」(出三 7~8)。今天,許多受壓迫的弟兄姊妹的哀號聲也上達天廷。 讓我們問自己:那哀號聲也傳到我們這裡來嗎?它是否打動我們的心?它是否 觸動我們?太多事情讓我們彼此疏遠,剝奪了那從起初就把我們聯繫在一起的 兄弟情誼。

在訪問蘭佩杜薩島(Lampedusa)期間,為了反制全球性的冷漠,我問了兩個 令人越來越感到迫切的問題:「你在哪裡?」(創三 9)以及「你的兄弟在哪 裡?」(參與:創四 9)。如果我們再次聆聽那兩個問題就會明白,即使是今 天,我們仍在法老王的掌控之下,那麼,我們的四旬期之旅就會十分具體。法 老王的掌控使我們感到疲憊和冷漠,是這種生活發展的模式使我們分裂,也奪 取了我們的未來。大地、空氣和水都受到汙染,我們的心靈也是如此。的確, 洗禮開啟了我們的解放過程,然而,在我們內仍存留著一股無法解釋的對奴役 的渴望。那是對熟悉事物的安全感所產生的吸引力,卻以我們的自由為代價。

我想與你們分享在出谷紀的記載中一個很重要的細節:那就是天主看見、被觸 動,並帶給我們自由;以色列人並未作此要求。法老王壓制了夢想,封鎖了天 堂的景象,使人以為這個世界──人類尊嚴受踐踏,真正的情誼被拒絕──永 遠不會改變。他把一切都與他本身捆綁在一起。讓我們問自己:我想要一個新 的世界嗎?我是否願意不再妥協,擺脫舊的世界?我的許多主教兄弟和眾多為 和平與正義而努力的人的見證,越來越使我深信,我們必須揭露世界上缺少希 望,指的是夢想受抑制,而哀號聲被噤聲,再無法直達天廷並打動天主。「缺 少希望」就像在荒漠中的以色列對以前那種奴役的懷念,阻擋以色列前進。 「出離埃及」是可以被中斷的:試想,人類已來到普世兄弟情誼的門檻,而科 技、文化和法律的發展已能保障所有人的尊嚴,但又該如何解釋人們至今仍然 還在不平等和衝突的黑暗中摸索呢?

天主並沒有對我們厭倦,祂要我們以迎接大節慶的心情來迎接四旬期,並提醒 我們:「我是上主你的天主,是我領你出了埃及地、奴隸之所」(出廿 2)。 四旬期是一個悔改的時期,是自由的時刻。在每年四旬期第一主日,我 們會回想起耶穌自己被聖神驅使朝曠野裡去,要讓祂在自由意志下接受試探。 一連四十天,祂──道成肉身之子,會站立在我們面前,並與我們同在。天主 與法老王不同,天主不要臣服的子民,祂要的是兒女。曠野是可以讓我們的自 由成熟的地方,使個人決定不再陷到奴役中。在四旬期裡,我們找到正義的新 準則,也找到一個團體,可以一起走向一個尚未有人走過的道路。

然而,出谷紀和耶穌在曠野受試探,都讓我們看得很清楚,這表示會有一場 奮鬥。天主的聲音說道:「祢是我的愛子」(谷一 11),以及「除我之外, 你不可有別的神」(出廿 3),都遭到敵人及其謊言的反對。比法老王更令人 恐懼的是,我們為自己設立的偶像:把那些偶像的聲音,誤認為是神在我們內 心說話,要成為全能的,被所有人仰望,能掌控他人;每個人都能察覺到這樣 的謊言是多麼誘人。這是一條許多人走過的道路。我們會依戀金錢,依戀某些 計畫、想法或目標,依戀我們的地位、某個傳統,甚至依戀某些人。但他們不 但不會讓我們進步,反而會令我們癱瘓。他們不會令我們相會,反而會製造衝 突。然而,也有一種新的人類,渺小而謙卑的人,他們不會屈服於謊言的誘 惑。崇拜偶像的人會變得像他們一樣,既瞎且聾啞又不能動(參閱:詠一一五 5),神貧的人則坦誠且靈敏,這是一股善的力量,默不作聲,卻能治癒和支 撐著這世界的存在。

這是行動的時候,而在四旬期內,「暫停」也是一種行動。停下來祈 禱,好領受天主聖言;像撒瑪黎雅人一樣,在受傷的弟兄或姊妹前停下。 愛天主與愛近人是同一種愛。「不可有別的神」(出廿 3),就是指在天主的 臨在中,在近人的血肉之軀旁停下。因此,祈禱、行愛德和齋戒並非三個沒有 關連的行動,而是一貫的行動,是開放和空虛自我的行動,這樣我們就能抛棄 那壓倒我們的偶像、禁錮我們的依戀。然後,我們萎縮和孤獨的心靈會恢復生 機。所以,請放慢步伐,暫停一下!四旬期幫助我們重新發現生命中默觀的層 面、新釋放的能量。在天主的臨在中,我們成為弟兄姊妹,彼此能更加體諒: 我們找到的不再是威脅和敵人,而是旅途的夥伴和同行的人。這是天主的夢 想,是我們脫離奴役後,所來到的應許之地。

這些年來,我們重新發現並持續培養教會的共議精神,這表示四旬期也是一個 共同作決定的時刻──作一些反社會潮流的大大小小的決定,必能改變個人 及整個社區的日常生活,例如:我們購買物品的方式、對受造界的關懷,以及 盡力融入那些被忽視或輕視的人群。我請求每個基督徒團體這樣做:提供團體 成員機會去重新思考他們的生活方式,撥空去省察他們在社會上的臨在方式, 以及為改善社會作了哪些貢獻?如果我們基督徒的補贖與令耶穌難過的那種補 贖類似,我們就有禍了!耶穌的話也是對我們說的:「幾時你們禁食,不要如 同假善人一樣,面帶愁容;因為他們苦喪著臉,是為叫人看出他們禁食來」 (瑪六 16)。相反地,我們要從最小及最接近我們的人開始做起,要讓別人看 到喜樂的面容,嗅到自由的氣味,並體驗到使萬物煥然一新的愛。這是每一個 基督徒團體都能做到的。

只要這個四旬期成為一個悔改的時期,那麼,焦慮的人類會被喚醒,並留意到 一股創意突然冒出、嶄新希望的光在閃爍。我願意重複去年夏天我在里斯本 會見一群青年時所說的話:「你們要尋找和冒險,你們要尋找和冒險。在歷史 上的這一時刻,我們面臨巨大的挑戰,聽見如此多人民痛苦的哀號聲。的確, 我們正目睹著一場零星爆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然而,讓我們鼓起勇氣來看我 們的世界,不是在作瀕臨死亡的掙扎,而是正在分娩的痛苦中,不是終結,而 是歷史上一個新的偉大篇章的開始。我們需要有作此想法的勇氣」(在葡萄牙 天主教大學向學生致詞,2023 年 8 月 3 日)。這就是悔改的勇氣──脫離奴役 的勇氣。因為「信德」與「愛德」需要手牽著「望德」這個小女孩。她倆教她 學會走路,而她同時也引領她倆前行。1

我在此給予各位我的降福,也祝福你們的四旬期之旅。

教宗方濟各

羅馬,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2023年12月3日,將臨期第一主日

(台灣明愛會 恭譯)

1 參閱:夏爾.沛吉,《望德的神祕大門》(CHARLES PÉGUY, The Portal of the Mystery of Hope),17~19 頁。

按此閱讀英語全文

來源: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

教宗:讓我們懇請聖母陪伴世界主教代表會議進程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於5月28日聖神降臨瞻禮,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主持誦念天皇后喜樂經祈禱活動。他在念經前的講話中指出,復活的主來到聚集在晚餐廳中的門徒們那裡,他們在耶穌死後躲藏在那裡,在「那種害怕和痛苦的情況中」,耶穌向他們噓了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神罷!」

教宗解釋道:「基督希望門徒們擺脫將自己關在家中的恐懼而走出去,成為福音的見證人和宣講者。因著耶穌的死亡,他們的夢想破碎了,他們的希望破滅了。他們將自己的心封閉起來。」教宗問道:「我們也將我們自己的心封閉起來嗎?」

「有多少次,由於一些困難情況、一些個人或家庭問題,一些留下痕跡的苦難或著我們周圍的邪惡,我們會慢慢地陷入失去希望和缺乏前進的勇氣的危險嗎?這樣的情況發生了很多次。然後,就如門徒們那樣,把我們自己封閉起來,躲在擔憂的迷宮中。」

教宗清楚指出:「這種將自己的心封閉起來情況會在最艱困的狀況中發生,我們允許恐懼佔上風。導致這一切的原因是害怕,害怕自己無能為力,害怕獨自面對每日的事情,害怕冒險及隨後的失望,害怕做出錯誤的選擇。」

「恐懼阻礙我們,使我們癱瘓,也使我們孤立,比如,對他人的恐懼,對外來人的恐懼,以及對與我們想法不同的人的恐懼。我們甚至會害怕天主:害怕祂懲罰我,害怕祂生我的氣……。如果給這些虛假的恐懼騰出空間,門會關閉:心門、社會之門,以及教會的門!哪裡有恐懼,那裡就有封閉。這非常不好。」

教宗提醒說:「福音給我們提供了復活的主的一劑良藥,即聖神。門徒們在五旬節領受聖神後,他們離開晚餐廳,到世界各地赦免罪過,宣講好消息。藉著聖神,他們克服了恐懼,敞開了大門。這是聖神所做的:祂使我們感覺到天主的親近,如此一來,祂的愛將驅逐恐懼,照亮道路,在逆境中安慰和支持我們。」面對恐懼和封閉,教宗最後說:「讓我們為我們、為教會和整個世界懇求聖神:願新的五旬節能驅逐襲擊我們的恐懼,重燃天主愛的火焰。」

「求聖母瑪利亞伴隨世界主教會議全體大會的第一階段。」

這是教宗方濟各5月28日主日在誦念《天皇后喜樂經》後發出的邀請。聖母月即將於5月31日結束,當天世界許多聖母朝聖地將舉行祈禱活動,以支持將於今年10月份在梵蒂岡舉行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全體大會第一階段,以及將於2024年秋天進行的大會第二階段。

此前,教會會議秘書處發表公告,建議各地方教會於5月31日聖母訪親瞻禮在世界各地聖母朝聖地舉行祈禱活動,為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全體大會的兩個階段做準備。公告指出,其目的是「提升天主子民對當前進程的重視,呼籲信眾以祈禱來陪伴」,將「教會內整個世界主教代表會議進程,尤其是全體大會的工作託付於聖母的特別庇佑」。

舉行祈禱的聖母朝聖地交由各地主教團來選擇。籌備工作應當邀請各種聖召的人,例如平信徒、司鐸和度奉獻生活者,都參與其中。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聖神降臨節彌撒:聖神帶來和平,惡神則樂見不和

2023年5月28日主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隆重禮儀,慶祝聖神降臨節,5千信友參禮。教宗在彌撒講道中著重論述了促進「和諧」是聖神行動的果實。世界則存有太多的不和及分裂,「我們眾人雖然互為一體,卻感到彼此分離,因冷漠而麻木,因孤獨而感到壓抑」。

教宗指出:「在我們順從惡和製造分裂的行動中,存有“那欺騙了全世界的(默十二9)惡神。牠樂於見到對抗、不義和誹謗。面對不和睦的惡,我們的努力不足以建立和諧。上主於是在祂逾越奧蹟的高峰、施予救恩的高峰,向受造的世界傾注了祂聖善的神,以此對抗分裂的神,因為聖神創建和諧,是帶來平安及合一的神。」

關於和諧的特性,教宗闡明這並非同化或一律化,而是尊重和珍視每個人的特恩。教宗說:「聖神不像我們那樣以結構化的計劃開始行動,我們卻經常迷失在自己的計劃中;聖神則不,祂以慷慨施予不求回報和豐厚的恩典為開端。事實上,經上記載在五旬節那天『眾人都充滿了聖神’』(宗二4)。眾人都充滿了,教會的生活就是這樣開始的:不是來自於一個確切和清晰的方案,而是源自體驗到天主同樣的愛。聖神就是這樣創建和諧,邀請我們對祂的愛和祂在別人身上呈現的恩典感受到驚奇。」

 教宗自然也談到正在行進中的同道偕行進程,強調這段行程必須在聖神的吹拂下進行。「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不能成為一種議會,提出根據塵世議程的權利和需求,它不是隨風而去的機會,而是順從聖神的氣息的大好時機。」

教宗強調:「藉著賦予生命的聖神,我們蒙受上主的愛,希望獲得了重生。我們要在教會內建立和諧。如果我們願意有和諧,就去尋找聖神,而不是用世俗來填充。沒有聖神,教會就沒有活力,信仰只是一種教義、道德只是一份義務、牧靈只是一項工作而已。」

教宗再次叮囑信友們:「讓聖神來塑造我們,超越我們草率的判斷和對促進修和與共融的抗拒,超越我們一切可能的固執。」教宗也請眾人詢問自己:「我活出信仰的方式是順從聖神,還是固執?固執於文字、固執於僅是一種生活冰冷表達的教義嗎?」

最後,教宗邀請信友們祈求聖神降臨,因為聖神「使被邪惡撕碎、因創傷破裂,以及因內疚而分散的心和諧一致」。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基督聖愛促使聖方濟各沙勿略前往最前沿

圖片:Vatican Media

2023年5月17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主持了例行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他的要理講授繼續以傳教熱忱為主題,提出了聖方濟各沙勿略的榜樣。「基督聖愛的力量促使聖方濟各沙勿略前往最前沿,儘管不斷感到疲憊、面對危險,他依然克服挫折、失望和氣餒。事實上,天主聖愛給了他安慰和喜樂,助佑他跟隨、事奉上主,直到最後」。

聖方濟各沙勿略是天主教會的傳教主保。教宗讚許他不論身在何處,都殷切地照顧病患、窮人和孩童。「他緊湊的工作始終伴隨著祈禱,以及與天主的共融」。

教宗指出,不僅為傳教士,而且為年輕人來說,聖方濟各沙勿略都是個好榜樣。這位聖人在貧困中常懷勇氣,「為傳教使命竭盡全力」,作了許多驚人的努力。在讚許聖方濟各沙勿略的同時,教宗也向所有傳教士表示讚賞,他們在基督信仰和基督聖愛的激勵下,一直奉獻自己、幫助他人。「我們在今天的傳教士身上看到這份勇氣。他們雖然沒有搭船,卻搭乘飛機,而且有勇氣走出去」。

聖方濟各沙勿略於1506年出生在西班牙北部落魄的貴族家庭,他之所以在巴黎大學求學,是為了得到報酬優渥的職務,以確保未來生活無虞。然而,他在學校遇見了聖依納爵,從而「活出嶄新且深刻的靈修經驗」。教宗解釋了聖方濟各沙勿略成為耶穌會士,以及被派往東印度福傳的始末。

從那時起,一批批為數眾多的熱忱傳教士準備好承受無比的艱難和危險,前往遠方接觸他們完全不認識其文化和語言的人群。教宗指出,這些傳教士的共同之處在於他們強烈渴望讓耶穌基督和祂的福音廣為人知。

接著,教宗回到聖方濟各沙勿略的生平:他抵達印度果亞後,並未在那裡停下腳步,而是前往印度南部海岸向貧困的漁民宣講福音,教導孩子們要理和祈禱,施行洗禮,治療病患。某天晚上,聖方濟各沙勿略在宗徒聖巴爾多祿茂的墓前時,感到必須走到更遠的地方。於是,他前往印度尼西亞群島,兩年內在那裡建立了好幾個基督徒團體。聖方濟各沙勿略把要理翻譯成當地語言,以歌唱的方式教導人們。

教宗邀請信眾閱讀聖方濟各沙勿略的書信,好能明白他的心情。聖人寫道:「危險和苦難,我心甘情願忍受著,只為了愛我們的天主上主,服事祂。這些在極大的神慰上是富饒的珍寶。」(1548年1月20日)

後來,聖方濟各沙勿略去了歐洲傳教士還沒到過的日本。教宗說:「由於氣候、反對和不懂語言的緣故,在日本的三年非常艱苦。」但是就在這種情況下,「所灑播的種子將會結出碩果」。教宗指出,在日本,「聖方濟各沙勿略得知,對於在亞洲的傳教使命來說,另一個關鍵的國家是中國」。「因其文化、歷史和偉大,中國實際上在世界的那個地方起主導作用」。

正因如此,聖方濟各沙勿略回到果阿,不久後啟程,希望能進入華夏大地,但是未能如願以償。聖方濟各沙勿略於1552年在上川島安息主懷,年僅46歲。教宗說:「聖方濟各沙勿略在塵世的旅途就這樣結束了。」

在要理講授的最後,教宗讚許這位聖人的榜樣:他勤於祈禱、與基督共融,直到塵世生命的結束。教宗說:「願上主賜給我們大家福傳的喜樂!」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主徒會總會長張少麟神父:復活期第六主日講道分享及祝賀兩位新神父

拍攝:Rodney Leung, 鹽與光天主教傳媒機構

復活期第六主日講道
撰文:張少麟神父

各位主內兄弟姐妹,今天我們教會慶祝復活期第六主日。在今天的福音裡,我們聽到耶穌在升天前許諾遣發聖神來到教會,引導我們遵守天父的誡命,並以愛去生活。

我們每一個基督徒的生命就像讀經一中皈依的撒瑪黎亞人一樣,在領洗時,我們也領受了在聖神內的新生命。聖神會一直引領我們的生命歸向基督,愛慕基督,侍奉基督。而我們的態度就是不斷地向聖神開放自己,與天主的恩寵合作,才能結出永恆的果實。

一個擁有在聖神內新生命的人,不只要努力地成為一位好的基督徒,天主的好兒女;更該在信徒生命的成長中,成為基督的門徒,成為基督的見證人。就如在今日讀經二的伯多祿前書中所說的:「如果有人詢問你們心中所懷希望的理由,你們要時常準備答覆」。

今日我們要特別感謝天主召叫了王天偉和王新亮成為神父。他們不但以成為一位好的基督徒,成為天主的好兒女,作為他們人生的目標。他們更加願意為基督踏出多一步,奉獻自己的一生為基督的教會服務,為天主的子民服務。

藉著這個機會,我邀請大家想一想,為何一個人願意為基督奉獻一生,成為神父呢?

我堅信,除了天主的召叫與恩寵,很關鍵性的一點,就是他們在生命中經驗到天主的愛。這個在聖神內所經歷天主愛的經驗,可以改變我們整個人的生命,整個人生的方向。這個在聖神內與天主的愛相遇的經驗,也能幫助我們毫無保留的奉獻自己,去為愛天主度一個以愛還愛的生活。

首先,讓我們注視耶穌基督。耶穌以愛克服了痛苦與死亡,給我們帶來更豐盛的生命。

聖若望福音告訴我們:「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祂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 得永生」(若三16

當聖奧斯定體驗到天主對他的愛時候,他說:

「主呀,我愛你愛得太遲了,太遲了。」

「主啊,我們是因你而受造的,除非氣息在你內,我們的心靈將不得安寧。」

今日我們很有福氣,見證了王天偉神父和王新亮神父,在他們的生命中聽到耶穌對他們說:「你愛我嗎?」而他們一起回答了:「主,你知道我愛你」,而奉獻了自己,成為神父。與此同時,他們的父母,也一樣聽到了耶穌對他們說:「你愛我嗎?」而他們也一起回答了:「主,你知道我愛你」,而奉獻了他們心愛的兒子給天主,為天主的教會服務。我相信,此時此刻,耶穌也在問我們每一個人,「你愛我嗎?」

各位主內兄弟姐妹,如果今天或明天你發現了天主在你生命中的愛,也感受到天主對你的愛,我鼓勵你,勇敢和大方的去回應天主對你的召叫,為教會的益處奉獻自己,成為神父,終身執事,修女和修士。在我們當中,或者會有人說,我已經結婚了,沒有機會了。但耶穌卻邀請我們可以奉獻我們的孩子,為孩子的聖召祈禱。

讓我們為王天偉和王新亮兩位神父祈禱,使他們成為天主得力的助手,傳揚天國的福音;成為好的牧者,牧養天主的子民。在他們鐸職的生活裡,時時默想主的誡命,信仰所宣讀的聖道、教導所信仰的、實踐所教導的。

按此閱覽主徒會相關資訊

左二:王天偉神父;右二王新亮神父 (拍攝:Rodney Leung, 鹽與光天主教傳媒機構)

拍攝:Rodney Leung, 鹽與光天主教傳媒機構

拍攝:Rodney Leung, 鹽與光天主教傳媒機構

進教之佑驛站:中華聖母紀念日 福音反省

若 19:25-27

在耶穌的十字架旁,站著他的母親和他母親的姊妹,還有克羅帕的妻子瑪利亞和瑪利亞瑪達肋納。耶穌看見母親,又看見他所愛的門徒站在旁邊,就對母親說:「女人,看,你的兒子!」然後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就從那時起,那門徒把她接到自己家裏。

反省

《把我們的母親接到心裏》

今天,教會邀請我們慶祝中華聖母,感激這位好母親,在無時無刻都在照顧、光照、在天主台前為我們代禱。特別是當我們經歷困境時,聖母更是細心地陪伴;她站在我們身邊,用她穩固有溫柔的雙手抱著我們,以免我們在壓力之下垮下來。她是站在苦架旁的母親,所以她也會教導我們在面臨痛苦時,也學習在信德中站立。今天,耶穌呼籲我們:「看,你的母親!」好好用全新的眼光,信德和愛德的眼光看你的母親,學習放下各種沒有被滿足的期待,學習看在你眼前的那位女性,願意把祢生下來的女性,也就是天主所疼愛的女兒。我們常需要聖母,讓我們常把聖母「接到自己家裏」,接到自己的心裏,祈求這位好母親教導我們如何愛,愛到十字架旁。

主﹗感謝祢給我們母親,讓我們知道我們是因為被接納而有機會生存。請讓我們多關心我們地上的和天上的母親,把她倆都接到我們心中來。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