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汝南執事-復活期第二主日反省

復活期第二主日 彌撒
(救主慈悲主日)

集禱經

無限仁慈的天主,祢藉著每年的逾越慶節,重新振作祢子民的信德;求祢廣施恩寵,使我們深切領悟:如何經歷了聖洗,而得到潔淨,並由聖神而重生,又靠著基督的血,而獲得救贖。因祢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祂和祢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眾信徒都是一心一意。)
恭讀宗徒大事錄 4:32-35

眾信徒都是一心一意,凡各人所有的,沒有人說是自己的,都歸公用。宗徒們以大德能,作證主耶穌的復活,在眾人前大受愛戴。在他們當中,沒有一個貧乏的人,因為凡有田地和房屋的,賣了以後,把賣得的價錢帶來,放在宗徒們跟前,照每人所需要的分配。──上主的話。

答唱詠 詠118:2-4, 16-18, 22-24

:請你們讚頌上主,因為祂是美善寬仁,祂的仁慈永遠常存。
:願以色列家讚美說:上主的仁慈永遠常存。願亞郎家族讚美說:上主的仁慈永遠常存。願敬畏上主的人讚美說:上主的仁慈永遠常存。
:請你們讚頌上主,因為祂是美善寬仁,祂的仁慈永遠常存。
:上主的右手將我高舉。我不至於死,必要生存,並要宣揚上主的工程。上主懲罰我,雖非常嚴厲,但卻沒有把我交於死亡。
:請你們讚頌上主,因為祂是美善寬仁,祂的仁慈永遠常存。
:匠人棄而不用的廢石,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這是上主的所作所為,在我們眼中,神妙莫測。這是上主所安排的一天,我們應該為此鼓舞喜歡。
:請你們讚頌上主,因為祂是美善寬仁,祂的仁慈永遠常存。

讀經二(凡是由天主所生的,必得勝世界。)
恭讀聖若望一書 5:1-6

親愛的諸位:凡信耶穌為默西亞的,是由天主所生的;凡愛生祂之父的,也必愛那由祂所生的。幾時我們愛天主,又遵行祂的誡命,那就知道我們也愛天主的子女。原來愛天主,就是遵行祂的誡命,而祂的誡命並不沉重,因為凡由天主所生的,必得勝世界;得勝世界的武器,就是我們的信德。誰得勝世界呢?不是那信耶穌為天主子的人嗎?這位就是經過水及血而來的耶穌基督;祂不但以水,而且也是以水及血而來的,並且有聖神作證,因為聖神是真理。──上主的話。

福音前歡呼

:亞肋路亞。
:亞肋路亞。
:主說:多默,因為你看見了我,纔相信嗎?那些沒有看見而相信的,纔是有福的!
:亞肋路亞。

福音(八天以後,耶穌來了,站在門徒中間。)
恭讀聖若望福音 20:19-31

一周的第一天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為怕猶太人,門戶都關著,耶穌來了,站在中間,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說了這話,便把手和肋膀指給他們看。門徒見了主,便喜歡起來。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噓了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神罷!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得赦免;你們保留誰的罪,誰的罪就被保留。」十二人中的一個,號稱狄狄摩的多默,當耶穌來時,卻沒有和他們在一起。其他門徒向他說:「我們看見了主。」但多默對他們說:「除非我看見祂手上的釘孔,用我的指頭,探入釘孔;用我的手,探入祂的肋膀,我決不信。」八天以後,耶穌的門徒又在屋裡,多默也和他們在一起。門戶關著,耶穌來了,站在中間,說:「願你們平安!」然後對多默說:「把你的指頭伸到這裡來,看看我的手罷!並伸過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膀,不要做無信德的人,但要做個有信德的人。」多默回答說:「我主!我天主!」耶穌對他說:「因為你看見了我,纔相信嗎?那些沒有看見而相信的,纔是有福的!」耶穌在門徒前,還行了許多其他神蹟,沒有記在這部書上。這些所記錄的,是為叫你們信耶穌是默西亞,天主子,並使你們信的人,賴他的名,獲得生命。──上主的話。

各位尊敬的弟兄姊妹,大家好!

今天我們慶祝復活期第二個主日,教會藉已故敎宗聖若望保祿二世的推廣,將本主日稱之為救主慈悲主日,實在是非常恰當!的確,天主使耶穌基督從死者中復活了,藉以使我們重生,獲得永生的希望,讓我們一起感謝讚美慈悲的天主,讓我們反覆思量;如何回應天主的大愛和如何與別人分享?

從今天的讀經和福音中,我們不難看到天主的慈悲和祂的寬宏大量,祂沒有責備我們的不忠,反而賜給我們悔改聖事,使我們重獲因罪惡而失去之喜樂和平安,祂更鼓勵我們全心信靠祂,做個「沒有看見就信的人!」若20:29 參與祂救世的工程,與祂同行同路往!

讓我們熱心學習天主的慈悲,對人關懷憐憫和寬恕,自己犯錯要悔改,更要承擔責任,請求原諒!的確,天主很樂意原諒我們,且看耶穌對我們的慈祥;祂雖身懸十架,但仍為我們請求天父「父啊!寬恕他們吧!因為他們不知他們做的是什麼!」路23:34

很多時候,不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做什麼,可能是明知而故犯,但慈悲的耶穌卻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我們,為我們辯護;祂認為我們之所以成為罪惡的奴隸,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認識天父,沒有打開慈悲心腸!今天我們慶祝慈悲耶穌的瞻禮,從讀經一中,我們看到初期敎友對人慈悲,相親相愛的模樣;「眾信徒都是一心一意,凡各人所有的,沒有人說是自己的。」宗4:32

而第二篇讀經,聖若望再次提醒我們若我們說愛天主,那麼我們一定要愛其他的兄弟姊妹;「幾時我們愛天主,並遵守祂的命令,藉此我們知道我們是愛天主的兒女!」若一5:2 或許有人會抗議說:「讓我愛那些聽敎聽話的人就沒有問題,但是那些冥頑不靈的人,那就?」

話說,顏回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一天,顏回上街辦事,眼見一家布店前圍滿了人。他上前一問,才知道是買布的跟賣布的發生了糾紛。只聽到買布的粗漢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為什麼要收我二十四個錢?」顏回走到買布的跟前,禮貌地說:「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麼會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錯了,不要爭吵啦。」

買布的仍不服氣,指著顏回的鼻子說:「誰請你出來評理的?你算老幾?要評理只有找孔夫子,錯與不錯只有他說了算!走,我們找他評理去!」顏回說:「好。孔夫子若評你錯了怎麼辦?」買布的怒火地說:「評我錯了,我輸上我的頭。你錯了呢?」顏回說:「評我錯了輸上我的冠。」於是他們氣憤憤地去找到孔子。

孔子問明情況,對顏回笑笑說:「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顏回,你輸啦,把冠取下來給人家吧!」顏回從來不跟老師鬥嘴。他聽孔子評他錯了,就老老實實摘下帽子,交給了買布的。那人接過帽子,得意洋洋地走了。對孔子的評判,顏回表面上絕對服從,心裡卻想不通。他認為孔子已老糊塗,便不想再跟孔子學習了。

第二天,顏回就藉故說家中有事,要請假回去。孔子明白顏回的心事,於是開導顏回說:「我知道你請假回家是假的,實則以為我老糊塗了,不願再跟我學習。你想想若我說三八二十三是對的,你輸了,不過是輸個冠﹔我若說三八二十四是對的,他輸了,那可是一條人命啊!你說冠重要還是人命重要?」孔子繼續說:「過兩天我會找個機會幫他明白他的錯處,況且人往往在多人面前,為了面子問題,大多拒絕接受勸導的。」顏回恍然大悟!

親愛的諸位,對人慈悲,就像主耶穌一樣雖然我們是罪人,但祂都為了愛我們而犧牲了,亦好像孔子教導顏回一樣;慈悲,超越對與錯!就讓我們頌唸慈悲串經之同時,除了祈求天父對我們施加慈悲和憐憫之外,我們亦不要忘記對所有的隣人,特別是我們的家人多添慈悲啊!有聖人更說:「沒有寬恕,何來慈悲!」大家認為呢?

聖母進敎之佑,為我等祈!

張汝南執事
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

2011年5月27日,張汝南執事在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領受聖秩,成為終身執事。他曾服務於滿地可華華人天主堂,現服務於滿地可其中一個的英語堂區-聖若望‧貝巴堂(St. John Brébeuf Parish)

教宗公開接見:聖人在天鄉總是不斷地拉我們一把

圖片:Vatican Media

「我們在祈禱時,從來都不是單獨地祈禱:即使我們不去想,我們也都沉浸在祈禱的浩瀚江河中,這江河先於我們存在,並在我們之後繼續奔流。」

2021年4月7日上午,教宗方濟各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以祈禱與「諸聖的相通」的聯繫作為當天要理講授的主題。

在教宗講解前宣讀了一段《希伯來書》,其中談到初期基督徒在他們的行程中有「眾多如雲的證人」圍繞著,雙目常注視著耶穌。教宗指出:「我們在《聖經》内的祈禱中看到個人和子民,以及我們人類的經歷交織在一起,其中有獲得釋放、被流放和流亡,以及如同瑪利亞與表姐依撒伯爾相遇時,唱出《讚主曲》的喜悅。在祈禱中,一個人的悲痛或歡喜成了衆人的悲痛或歡喜。」

「祈禱總是有激發能力:每當我們合上手掌,我們就會向天主敞開心門,就會有無名和有名的聖人陪伴我們,與我們一起祈禱,為我們轉禱,他們是已經抵達我們人類同一個命運的大哥大姐。在教會内沒有一個哀傷是獨孤的,沒有眼淚被忘卻,因為一切都呼吸並參與共同的恩寵。」

教宗提到:「過去的墳墓都安排在聖堂附近,好像在說,這些先我們而去的人以某種方式參與每台感恩祭。聖人依然在這裡,離我們並不遠。他們是我們敬仰的見證人,以各種方式“將我們打發到耶穌基督跟前,祂是唯一的上主及天人之間的中保。」

教宗說:「不將你打發到耶穌基督跟前的聖人就不是聖人,也不是基督徒。聖人讓你記住耶穌基督,因為他走過那條活出基督徒的道路。聖人提醒我們,即使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軟弱和罪過,也能綻放出聖德的花朵。」

教宗表示:「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也能歸向上主,耶穌親自冊封的首位聖人是一名强盜,一個善盜。成聖是與耶穌相遇的一條生活道路,有的長,有的短,有的在瞬間已走完。聖人們不停地照顧留在塵世的人,因此我們能夠且必須懇求他們為我們和全世界轉禱。這是我們與先我們而去的人在基督内彼此間的一種神秘的團結互助。」

「在我們與聖人之間,即在我們與已經抵達終點的人彼此之間維繫著一種祈禱上的關係,我們在塵世這裡已經體驗到了:我們彼此祈禱,懇請和奉獻祈禱。為某人祈禱的首要方式是向天主傾訴他或她。如果我們每天經常這樣做,我們的心靈就不會封閉,而向兄弟姐妹敞開。為他人祈禱是愛他們的首要方式,並督促我們有具體關懷的行動。」

接著,教宗即席説道:「即使在衝突的時刻,化解和緩和衝突的一個方式乃是我為與之發生衝突的人祈禱。藉著祈禱,一些事情會改變。首先改變的是我的心,我的態度。上主轉變這顆心,使相遇,一個新相遇成為可能,避免使衝突成為一起沒有終結的戰爭。」

教宗也提到:「我們許多人在領洗時都取了瑪利亞和一位聖人或聖女的名字,這並非沒有意義。聖人們無非是等著“拉我們一把。如果我們在生活中的考驗沒有超出極點,如果我們還能夠堅持不懈,懷著信賴繼續前行,也許這一切與其説是我們的功勞,不如説歸功於許多聖人的轉禱。」

「他們有的在天鄉,有的同我們一樣是塵世的旅行者。他們保護和陪伴我們,讓我們知道在這塵世上存在有聖德的人,他們是活出聖德的男人和女人,他們自己並不知道這一點,就連我們也不知道,但存在這樣的聖人、每日的聖人、默默無聞的聖人,或我喜歡說的‘鄰家的聖人’,他們與我們在生活中相處,與我們一起工作,度一種聖善的生活。」

教宗2021年4月祈禱意向:為基本權利

繁體

简体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21年4月意向

總意向:為基本權利

我們為那些身處獨裁、專制政權及民主面臨危機地區,仍奮力爭取基本權利的人祈禱。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相關資料

教宗方濟各2021年復活節文告

圖片:Vatican Media

2021年4月4日復活主日中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的宗座祭台前發表了復活節文告,然後降福了羅馬城和全世界,頒賜全大赦。教宗在文告中指出,復活的宣告今天在全世界回響著,「所彰顯的並非海市蜃樓,所啓示的並非神奇的配方,所指出的並非一條逃生之路」,而是「涵蓋了一個事件,使人獲得永不落空的希望」,即使面對當前的複雜現實狀況。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2021年復活節文告全文: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復活節快樂!神聖而祥和的復活節快樂!

今天,教會的宣告在世界各地回響著:「那被釘死的耶穌,正如祂所說的,已經復活了。阿肋路亞!」

復活的宣告所彰顯的並非海市蜃樓,所啓示的並非神奇的配方,所指出的並非一條逃生之路,躲避我們正在驗歷的困境。新冠疫情仍在猖獗;社會與經濟危機十分嚴重,最貧窮者的情況尤其如此;儘管這樣,武裝衝突並沒有停止,而且軍備變本加厲,這是令人無法接受的。這是今日的惡表。

面對,或更好說,身處在這複雜的現實中,復活的宣告以幾個字就涵蓋了一個事件,使人獲得永不落空的希望:「耶穌──被釘死的那一位,已經復活了。」在此談及的不是天使或鬼魂,而是一個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祂有面容和名字:耶穌。福音證實,這位耶穌因自稱默西亞──天主子,在般雀比拉多執政時被釘在十字架上,第三日復活了,正如聖經所載,並如同祂向祂的門徒們預先説過的那樣。

復活者是那被釘死的耶穌,而不是別人。天主父使祂的聖子耶穌復活了,因為祂徹底地完成了天父救贖的旨意:祂背負了我們的軟弱、我們的病痛、我們自身的死亡;祂分擔了我們的痛苦,肩負了我們罪惡的重擔。為此,天主父舉揚了祂,現在耶穌基督永遠活著,祂是主。

證人們提到一個重要的細節:復活的耶穌仍帶著雙手、雙腳和肋旁的創傷。這些創傷是祂愛我們的永恆標記。誰若受重大的考驗,在身體和心靈上,都能在這些創傷中找到庇蔭,透過它們獲得希望永不落空的恩寵。

對於那些因疫情而仍然受苦的人、病患,以及失去摯愛的人,復活的基督是他們的希望。願上主賜予他們安慰,扶助醫護人員承受勞苦。眾人,尤其是最脆弱的人都需要協助,他們有權利得到所需的照顧。在這我們眾人都蒙召抗疫的日子裡,這更為顯明,而疫苗則是抗疫的主要工具。本著「疫苗國際化」的精神,我呼籲整個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以克服在疫苗分配上的延誤,促進疫苗的分享,尤其與最貧窮的國家分享。

為那些失去工作,或遭遇嚴重經濟困難且失去相應社會保障的人,死而復活的基督是安慰。願上主啓發政府當局的行動,好使所有的人,尤其是最需要幫助的家庭,能得到所需的援助,足以維生。疫情不幸地使窮人的數目和無數人的絕望劇增。

聖若望保祿二世在訪問海地時曾説,「需要讓所有類型的窮人重新懷有希望」。今天,我正是要對親愛的海地人民説句思念和鼓勵的話,望他們不被困難所壓倒,而是懷著信賴和希望而展望未來。我特別念及海地親愛的弟兄姐妹們:我接近你們,關心你們,希望你們的問題最終得到解決。親愛的海地弟兄姐妹們,我為此祈禱。

許多青年人被迫長期無法前去學校或大學上課,以及與朋友們相聚,復活的耶穌是他們的希望。我們衆人都需要真實的、不只是虛擬的人際關係,特別是在建立個性與人格的年齡期中。我們在聖週五的拜苦路中聽到了孩子們的這個心聲。我接近全世界的青年,此時更接近緬甸的青年,他們努力促進民主,以和平的方式讓人聽到自己的聲音,曉得仇恨只能用愛來驅散。

願復活的基督之光成為移民重生的泉源,他們因戰爭和貧困而遠走他鄉。我們在他們的臉上認出上主前往加爾瓦略山時被毀和受苦的面容。願他們不缺少團結互助和人類兄弟情誼的具體標記,那是我們在今天慶祝的生命戰勝死亡的保障。我感謝那些慷慨接納逃難和受苦者的國家,尤其是黎巴嫩和約旦,它們收容了如此眾多的逃脫敘利亞戰亂的難民。

願正處在困境和不確定時期的黎巴嫩人民,體驗到復活主的慰藉,並在他們的使命中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成為相遇、共處和多元化的土地。

願基督 – 我們的和平,使武器的喧囂在飽受蹂躪的敘利亞最終停止,上百萬的人在那裡生活在不人道的環境裡,也門的情況也同樣,那裡的事件無人問津,這令人無法接受,而在利比亞,那裡終於隱隱約約地看到走出十幾年爭執和殘暴衝突的道路。願各方為終止衝突作出實際有效的努力,使因戰爭而精疲力竭的人民和平度日,並推動那些相關國家的重建。

基督的復活自然也把我們帶到耶路撒冷。讓我們為耶路撒冷向上主祈求和平與安寧(參閱:詠122),好能回應它的召叫,成為相遇的場所,眾人都感到彼此都是弟兄,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重新找到對話的力量,好能達致穩妥的解決之道,看到兩個國家肩並肩地在和平與繁榮中度日。

在這慶日裡,我的心思又返回上個月我懷著喜悅探訪過的伊拉克,祈願這個國家繼續走已經啓動的和平之路,好使天主的夢想──一個好客和接納祂所有子女的人類大家庭──得以實現。

願復活主的力量支持非洲的人民,他們看到自己的未來受到內部暴力和國際恐怖主義的危害,尤其在薩赫勒地區和尼日利亞,一如在提格雷和德爾加杜角地區。願人們繼續努力尋找解決衝突的和平途徑,尊重人權和生命的神聖性,本著和好及實際奏效的團結互助精神,進行兄弟情誼和建設性的對話。

世界上仍有太多的戰爭和暴力!上主是我們的和平,願祂幫助我們克勝戰爭的思維。願祂使那些交戰地區,尤其是烏克蘭東部和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的俘虜平安無恙地回到自己的家,並啓發全世界的執政者去遏止新的軍備競賽。今天4月4日,是世界禁止殺傷人員地雷日。那是既陰險又恐怖的爆炸裝置,每年都殺死或傷害許多無辜者,並阻止人類「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起前進,無須害怕毀滅和死亡的陷阱」。若沒有這些死亡的工具,世界會更美好!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在不同的地方,許多基督徒在慶祝復活節時受到嚴苛的限制,今年也同樣,有時甚至不能參與禮儀慶典。讓我們祈禱,願這些限制,以及宗教敬禮和信仰自由在世界上受到的各種限制都能被解除,每一個人都能自由地祈求和讚美天主。

在我們所經歷的重重困難中,我們絕不可忘記,我們是因基督的創傷而獲得了痊癒(參閱:伯前二24)。在復活主的光照下,我們的痛苦得以轉變。在有過死亡的地方,如今有了生命;在有過哀傷的地方,現在有了慰藉。擁抱十字架,耶穌便使我們的痛苦具有意義,現在我們要祈禱,讓這痊癒的療效散布到全世界。神聖而祥和的復活節快樂!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主持復活主日彌撒

圖片:Vatican Media

2021年4月4日復活主日上午,教宗方濟各於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大禮彌撒。雖然在現場參禮的信友人數不多,但在世界各地通過數字媒體參加這台感恩祭的天主教徒卻數不勝數。比方說,光是在本新聞網英文臉書專頁上同時慶祝耶穌復活的人數,就有將近9千人。超過170個新聞廣播網和媒體渠道進行了復活節禮儀的直播。

在基督信仰的這個至聖慶典裡,教宗方濟各選擇以靜默反省取代侃侃而談,在彌撒講道的時刻默觀基督從死者中復活的奧跡。在教宗帶領信眾靜默祈禱之前,禮儀中以拉丁語和希臘語恭讀了《若望福音》所記載的耶穌復活奧跡(參閱:若廿1-9)。

在聖祭禮儀中,教宗誦唸了感恩經第一式。這段又稱為「羅馬正典」(Roman Canon)的經文是拉丁禮仍在使用的感恩經中最古老的一個,至少可追溯至七世紀大額我略教宗的時期。

當天裝飾聖伯多祿大殿的鮮花來自於荷蘭。由該國花農獻花點綴教宗主禮的復活節彌撒,至今已有35年之久。去年由於新冠疫情突然爆發,暫停了這項傳統。今年荷蘭花農敬獻給聖伯多祿大殿宗座祭台的花卉是雪山玫瑰(Avalanche roses)。與此同時,花農也捐獻給羅馬若干安老院同樣品種的玫瑰花,對疫情下的受苦者表達關懷之情。

這台大禮彌撒結束之際,教宗方濟各向聖伯多祿大殿新任總鐸甘貝蒂(Mauro Gambetti)樞機表示歡迎,並向卸任總鐸科馬斯特里(Angelo Comastri)樞機致以感謝。後者擔任聖伯多祿大殿總鐸一職長達16年,因年滿78歲屆齡退休。教宗感謝科馬斯特里樞機的牧職、靈修、宣講和慈悲。

最後,教宗也感謝所有為逾越節三日慶典辛勤服務的人員,包括聖詠團、輔祭員、讀經員和執事等人。因著他們的付出,聖週的禮儀得以盡善盡美。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復活前夕守夜禮:耶穌開闢新道路,與祂同行,生命就會再度起航

圖片:Vatican Media

光和祈禱從羅馬傳到遭受戰爭、貧困和疫情蹂躪的全世界,讓人再次看到上主的復活,將目光轉向死而復生的耶穌。教宗方濟各聖週六晚上在聖伯多祿大殿的宗座祭台前主持了復活前夕守夜禮,祭台前降福了的新火和教宗點燃的蠟燭劃破了大殿内的黑暗,這復活蠟提醒人們復活的基督乃是真光,祂驅散了世界的黑暗。

隨後,聖伯多祿大殿内從黑暗逐漸過渡到半明半暗,燭光遊行的隊伍在舉著復活蠟的執事的引領下三次高唱「基督的光」。當他們走到祭台前,黑暗完全褪去,大殿内的燈全部點亮。接著是執事為禮儀書和復活蠟上香,參禮的信友們手持蠟燭站立著聆聽復活宣報,慶祝光戰勝了黑暗。

在宣讀了《舊約》三篇讀經和聖保祿書信,以及《聖馬爾谷福音》後,便是教宗方濟各的彌撒講道。以下是這篇講道的全文:

婦女們原以為會看到有待敷抹香料的尸體,不料却發現墳墓已空。她們原是去悼念死者,却聽到了生命的宣報。為此,福音說,那些女人「非常驚恐」(谷十六8)。驚恐,在這情况下,是恐懼中夾雜著喜悅,令她們內心驚訝的是,她們看到墳墓的大石頭滾開,裡面有一個穿白衣的少年人。她們驚訝地聽到:「不要驚惶!你們尋找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納匝肋人耶穌,祂已經復活了」(6節)。然後是那邀請:「祂在你們之先,到加里肋亞去;在那裡,你們要看見祂」(7節)。讓我們也接受這個邀請——復活的邀請,我們也要前往加里肋亞,復活的主已先我們而去的地方。然而,“去加里肋亞”意味著什麽?

去加里肋亞首先意味著重新開始。對門徒們來說,是要回到耶穌第一次找到他們、召叫他們跟隨祂的地方。那是初次相遇和初愛的地方。從那一刻起,他們丟下漁網,跟隨耶穌,聽祂講道,看到祂行的奇跡。他們雖然總與祂在一起,卻依然沒有完全理解祂,常常誤解祂的話,面對十字架,他們逃跑了,留下耶穌一個人。儘管經歷了這一失敗,復活主一如從前的「那一位」,又一次引領他們來到加里肋亞;祂先他們而行,也就是說,祂走在他們前面。祂呼喚他們,召叫他們跟隨祂,永不知疲倦。復活的主在對他們說:「讓我們從起點重新開始。大家重頭再來。儘管這一切,儘管一切都失敗了,我願你們重新與我在一起。」在這加里肋亞,我們學會對主耶穌無限大愛的驚奇,祂在我們失敗的道路上開闢出新道路。

看,這就是我要給你們的第一個復活宣報:你永遠可以重新再來,因為即使我們遭遇所有的失敗,天主依然能給我們一個新生命,讓我們重新起步。即使在我們內心的廢墟,天主依然能創造一件藝術品;即使在我們人類的斷壁殘垣,天主也能準備一段新的歷史。祂總是先於我們,在痛苦、悲傷和死亡的十字架苦路上如此,在生命復蘇、改變歷史、點燃希望的光榮道路上亦然。在這疫情的黑暗時期,我們聽到復活的主在邀請我們重新開始,永不失去希望。

去加里肋亞的第二層意義是「走新的道路」,是朝著與墳墓相反的方向前行。婦女們去墳墓裡找耶穌,也就是說,她們去追念什麽:祂曾與她們在一起,現在已經永遠逝去。她們去傾訴自己的悲傷。這表示信仰成了紀念過去美好卻已結束的事物,僅僅是回憶。許多人過著一種「回憶的信仰生活」,仿佛耶穌是過去的人,少年的夥伴,很久很久以前的事,還是在兒時上要理班的時候。這樣的信仰僅僅是習慣性的、過去的事、美好的童年記憶,如今不再觸動我,不再呼喚我。相反,去加里肋亞意味要懂得,信仰要想活著,就必須重新踏上旅途。我們必須每天更新啓程的熱情、第一次相遇的驚喜。然後是信賴,不要自以為什麽都懂,卻要謙卑,對天主的路徑感到驚訝。去到加里肋亞,我們就會發現天主不能被當作童年的記憶,祂是生活的,始終帶給我們驚喜。復活主帶給我們的驚喜從未間斷。

這是第二個復活宣報:信仰不是陳年往事,耶穌不是過時的人物。祂是生活的,此時就在這裡。祂每天和你同行,在你目前的處境中,在你經歷考驗時,在你心懷夢想時,都是如此。祂在你看來不可能的地方開闢新的道路,祂催促你逆流而行,而不是停留在遺憾和“已經看見”的事物上。即使敗局似乎已定,你也要以驚喜之情向祂的新意敞開心門,祂將帶給你驚喜。

此外,去加里肋亞也意味著「走向邊界」。因為加里肋亞是最遙遠的地方,在那片混合和多元的地區,居住著那些離耶路撒冷的禮儀純正最遙遠的人。耶穌也是從那裡開始祂的使命,向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苦苦掙扎的人、受排斥的人、脆弱的人和窮人宣講,成為天主的面容和臨在,祂不知疲倦地尋找那些灰心喪氣和迷失的人,直到存在的邊緣,因為在祂眼裡沒有人是最末的,任何人都不能被排除在外。即使在今天,復活主也要求祂的跟隨者到那裡去。那是每日生活的地方,是我們每天走的路,是我們城市的各個角落,主耶穌在那裡先我們而行,並臨在那裡,臨在我們身邊的人和與我們分享時間、家庭、工作、勞苦和希望的人的生活中。在加里肋亞,我們學會能從兄弟姐妹的面容、夢想者的熱情和沮喪者的失望中,從喜悅者的微笑和受苦者的眼泪中,特別是窮人和邊緣人士的身上,看到復活的主。我們會驚訝於天主的偉大在微小中彰顯,祂的美善在淳樸和貧窮者身上閃耀。

於是,復活的第三個宣報正是:耶穌,復活主,愛我們無止境,探望我們生活中的各種境况。祂扎根於世界的中心,並邀請我們克服障礙,超越偏見,走近我們每天遇到的人,重新發現「日常生活的恩寵」。讓我們在自己的加里肋亞,在日常生活中認出祂來。有祂陪伴,生活將會改變。因為在一切失敗、邪惡和暴力之後,經歷重重苦難和死亡之後,復活的主書寫並引領歷史。

弟兄姐妹們,如果在這個夜晚,你內心存有黑暗的時刻,白天尚未到來,光被埋藏、夢想破滅,那就以驚喜之情敞開心門,聆聽復活的宣報吧:「別害怕,祂已經復活了!祂在加里肋亞等你。」你的期望將不會落空,你的眼泪將被擦乾,你的恐懼將被希望戰勝。因為上主先你而行,走在你前面。與祂同行,生命就會再度起航。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主持復活前夕守夜禮【中文直播】

圖片: Vatican Media

羅馬目前仍處在新冠疫情期間,普世教會今年的逾越節三日慶典同去年一樣,也要在遵循防疫措施的情況下舉行。《梵蒂岡電台-梵蒂岡新聞網》按照慣例,將實況轉播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禮的復活前夕守夜禮。

網上直播時間:

中港台 – 4月4日,凌晨1時25分

加拿大 – 4月3日,下午1時25分 (東岸) / 上午10時25分 (西岸)

鹽與光電視轉播時間:

加拿大 -4月3日,晚上11時55分 (東岸) / 晚上8時55分 (西岸)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基督的十字架是希望的燈塔

Photo Credit: 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3月31日在例行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講解了逾越節三日慶典的深刻含義。

教宗表示,普世教會已經沉浸在聖週的神聖靈性氛圍中,從聖週四開始,教會將進入禮儀年的最高峰:慶祝主的受難、死亡和復活的奧蹟。

教宗首先講到逾越節三日慶典的第一天,教宗說:「在聖週四晚上,在主的晚餐彌撒中,我們將重溫主最後一次的晚餐中所發生的一切。那天晚上,基督以感恩聖事給門徒們留下祂的愛的遺訓,作為祂恒久臨在我們中間的一個備忘錄。在這聖事中,耶穌以祂自己為犧牲:祂的聖體和聖血把我們從罪惡和死亡的奴役中解救出來;那天晚上,祂邀請我們彼此相愛,服侍他人,就如同祂給門徒們洗腳一樣。」

在講到聖週五的紀念救主受難日,教宗說:「聖週五是悔改補贖、守齋和祈禱的日子。遵照聖經的記載和禮儀祈禱,我們有如聚集在加爾瓦略山,在濃厚的禮儀氛圍中,向我們展示了被釘十字架上的主耶穌。禮儀行動的高峰即是顯示十字架苦像,這朝拜十字架的禮儀行動,讓我們重溫無罪羔羊為救贖我們所走的道路。到時,我們將可以把病患、窮人,被抛棄者的痛苦,放在心靈和腦海中。我們將可以紀念‘祭祀品羔羊’,即那些因戰爭、專制統治、每天暴力、和墮胎等的無辜受害者。我們可以透過祈禱將今日受『十字架』之苦的人帶到被釘十字架的天主苦像面前。只有從祂那裡,他們才能獲得安慰,他們的痛苦才能獲得意義。」

教宗接著解釋道:「在十字架至高祭獻的時刻,耶穌完成了在天大父託付給祂的使命,就是進入苦難的深淵並戰勝死亡。唯有天主能做到,我們是因祂的創傷而獲得了痊癒(參閲伯前二24),由於祂的死亡,我們獲得了重生。幸賴祂的十字架,再也沒有人會在死亡的黑暗中孤獨行走。」

隨後,教宗繼續講解聖週六的意義,教宗說:「聖週六是靜默的日子,門徒們因耶穌悲慘的死亡而在眼淚和迷茫中度過這一天,甚至也感到被天主抛棄。聖週六也是瑪利亞的日子:她也以淚洗面,但她内心卻充滿著信心、希望和愛。當一切似乎都終結之時,她一直守望著,對天主的許諾充滿希望,祂要從死者中復活。因此,在世界最黑暗的時刻,瑪利亞成為信友的母親,教會的母親和希望的象徵。”教宗強調說:“當十字架的重擔成為我們沉重的負擔時,她的見證和轉禱支持著我們。」

教宗繼續解釋:「在聖週六傍晚的黑暗中,喜樂與光明隨著復活前夕守夜禮儀和阿來路亞的喜慶歌聲而迸發,我們將在信德内與復活的基督相遇。被釘十字架的主復活了!這個啓示消除了所有的疑問和不確定、猶豫和恐懼。復活的主給我們這樣一個確定,那就是善終究要戰勝邪惡,生命終究要戰勝死亡。」

最後,教宗説道:「今年我們將在疫情大流行的情況中慶祝復活節,在許多苦難的情形中,特別是那些受貧窮、災難或衝突折磨的人、家庭遭受苦難時,基督的十字架就像燈塔一樣,指示著仍在波濤洶湧的海上行駛的船隻。這是永不令人失望的望德的標記,它告訴我們,在天主的救贖計劃中,連一滴眼淚,甚至一聲呻吟都不會被遺漏。」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聖母親近在疫情中孤獨離世的人

在普世教會準備慶祝天使報喜節的日子裡,教宗方濟各於3月24日週三在公開接見活動中反省了童貞榮福瑪利亞滿懷母愛地轉求的美好。教宗當天繼續以祈禱為題的要理講授,闡述了「在與聖母瑪利亞的共融中祈禱」。教宗首先指出,耶穌位於基督徒各種祈禱的核心。「我們向天主獻上的每個祈禱都是『藉著基督、偕同基督、在基督內』完成的,仰賴祂的代禱」。

教宗接著表示:「基督是我們與天父之間的中保。這事實為基督徒在祈禱中訴諸的其它關係賦予意義,而其中首要的關係便從童貞聖母開始。聖母瑪利亞在基督徒的生活和祈禱中佔有獨特地位,因為她是耶穌的母親。東方教會以希臘文稱之為指路者(Hodegetria),意即:她為我們指出通往聖子耶穌的道路。」教宗闡明:「關於聖母瑪利亞的一切,都『完全指向』耶穌基督。」

「在加爾瓦略山上,被釘十字架的耶穌把祂的母親託付給祂鍾愛的門徒。於是,聖母瑪利亞也與教會的全體成員建立了母子關係。」教宗表示:「從那一刻起,我們大家聚集在她的斗篷下。正如聖母瑪利亞在聖子耶穌嚥下最後一口氣的時刻不離不棄那樣;同樣地,只要我們誦唸《聖母經》,她就會陪伴臨終的人。她的兒女告別塵世的時刻,聖母瑪利亞始終臨在於他們的床邊。如果有人孤苦伶仃、遭到遺棄,她就在那邊,與之同在,如同她在她親子遭眾人遺棄時守候在側一樣。」

「在新冠疫情期間,由於各種防疫限制,很多人在醫院裡孤獨地離世,但是聖母瑪利亞在那些孤獨者的病榻邊予以陪伴。她以慈母的溫柔伴隨著那些缺乏摯愛安慰的臨終者。」教宗說:「對聖母的祈禱不會白費。她聆聽我們的聲音,即使那些呼聲停留在我們心中、並未宣之於口。」

教宗最後總結道:「聖母瑪利亞時時刻刻守護著她的兒女,保護我們遠離危險,就算是在我們陷入迷路等危機時也不例外。「聖母瑪利亞在那裡為我們祈禱,為所有不祈禱的人懇求,因為她是我們的母親。」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大聖若瑟是牧者的榜樣

圖片提供:澳門教區教理培育委員會

2021年3月18日,教宗方濟各接見位於羅馬的宗座比利時公學代表時說,大聖若瑟是牧者的榜樣。教宗在慶祝普世教會主保大聖若瑟瞻禮前夕,特別提到《以父親的心》宗座牧函中的重要主題。教宗在牧函中欽定,2020年12月8日至2021年12月8日為「聖若瑟年」。宗座比利時公學於175前成立,教宗在交給公學代表的講稿中說,該公學可以誇耀,「他的學生中有聖若望保祿二世」。

教宗提到大聖若瑟的三個重要特徵:款待、守護和夢想。

款待

關於大聖若瑟是耶穌的養父,教宗說:「他把個人計劃放置一旁,沒有為自己面臨的令人驚訝和奧妙的現實尋找解釋,而是去愛,以信德去接納。」

教宗表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大聖若瑟也是我們靈修生活和分辨的老師。我們可以懇求他,讓我們擺脫太多的反思,因為在這些反思中,即使意向是好的,有時,我們最終會迷失自己。」

守護

關於守護,教宗指出:「大聖若瑟以奉獻、忠誠守護,不斷關注天主的標記。大聖若瑟的愛在一顆警醒、關注和祈禱的心中具體實現。這樣,牧人不會遺棄他的羊群,而是在前面開路,在中間給予鼓勵,在後邊扶持最弱小者。司鐸蒙召與託付給他的團體建立關係,要成為一個細心的守護者,隨時準備好根據情況所需作出改變。」

夢想

教宗表示:「大聖若瑟在他人什麼都看不到的地方細察天主的行動。他超越當下所見的,使自己成為高瞻遠矚的夢想家。在瑪利亞和耶穌身上看到天主的臨在。」

教宗最後指出:「大聖若瑟更願意相信天主,而不是自己的疑惑,他把自己奉獻給天主,在沒沒無聞、慷慨和孜孜不倦的服務中,成為實現更偉大計劃的工具。」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更多「聖若瑟年」資訊

按此閱覽敬禮聖若瑟的禱文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