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好牧人雖然孤獨卻有上主陪伴

mass10181

聖路加慶日

路加福音 10:1-9

那時候,耶穌選定了七十二人,派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在他前面,到他自己將要去的各城各地去。耶穌對他們說:「莊稼多而工人少,所以你們應當求莊稼的主人,派遣工人來,收割他的莊稼。你們去吧!看,我派遣你們猶如羔羊往狼群中。你們不要帶錢囊,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鞋;路上也不要向人請安。不論進了那一家,先說:願這一家平安!那裏如有和平之子,你們的和平就要停留在他身上;否則,仍歸於你們。你們要住在那一家,吃喝他們所供給的,因為工人自當有他的工資;你們不可從這一家遷移到另一家。不論進了那座城,人若接納你們,給你們擺上什麼,你們就吃什麼。要醫治城中的病人,並向他們說:天主的國已經臨近你們了。」

2016年10月18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跟隨耶穌而非權力、金錢或攀高的好牧人,即使被眾人遺棄,依然有上主的陪伴;或許會有神枯,但絕不愁苦。

教宗從當天禮儀選讀的《弟茂德後書》談起,論及宗徒們的結局。例如聖保祿宗徒,他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飽嘗孤寂之苦。

教宗說:「他孤獨一人,猶如乞丐,成了人們狂怒的受害者,被遺棄;但他依然是偉大的保祿,聽從上主的聲音,上主的召喚!他走過無數個地方,為宣講福音遭受了許多苦難和考驗!他讓宗徒們懂得了上主也願意外邦人進入教會!偉大的保祿在祈禱中曾登上了七重天,聽到了其他人聞所未聞的事。偉大的保祿,在這羅馬的一間小屋裡,等待教會內不同派別之間,即保守的猶太基督徒和忠於保祿的基督徒之間的爭執如何收場。偉大的保祿在神枯中結束了生命:這神枯不是憤恨與愁苦,而是內心感受不到神慰。」

「這事也發生在伯多祿和洗者若翰身上。若翰曾被關在囚牢裡,孤獨一人,萬分焦慮,派他的門徒去詢問耶穌是不是默西亞;最後卻因舞女的任性和罪婦的報復而身首異處。這事也發生在馬希連‧國柏身上,他成立了一個國際性使徒運動,幹了很多大事,最後卻死在納粹集中營的牢房內。」

教宗強調:「忠信的使徒並不期盼與耶穌的結局有所不同。然而,上主與他同在,不會棄之不顧,他在上主那裡尋獲力量。保祿就是在這樣的心境中死去的。福音的法則是這樣的:如果麥粒不死去,就不會長大結出果實。死後才有復活。初世紀一位神學家說,殉道者的血是基督徒的種子。」

教宗說:「以殉道者的身份死去,以耶穌見證人的身份死去,就成了死去並結出果實的種子,使遍地長出新的基督徒。牧人若能如此,就不會覺得愁苦;或許會感到神枯,卻堅信上主在他左右。牧人若在牧職生活中不關心信友,只把心思用在其它事上,例如:權力、金錢、攀高附貴等世俗之事,臨死前就不會孤獨,或許還有侄孫陪著,可他們正是等待他死去,看看有什麼東西可以拿走。」

最後,教宗說:「當我去探訪司鐸養老院時,會遇到許多為信友奉獻一生的好神父。他們有的患病,有的癱瘓,有的坐輪椅,但我總會看到他們的笑容。我心想:『主啊,他很好』,因為他們感到上主就在他們身邊。他們閃著明亮的眼睛,詢問道:『教會怎麼樣?教區怎麼樣?聖召怎麼樣?』說到底,因為他們是神父,他們為他人奉獻了一生。讓我們再回到保祿。他孤獨一人、猶如乞丐,成了人們狂怒的受害者,被眾人遺棄,只有上主與他同在!好牧人,以及每個牧人都應該堅信:如果他走的是耶穌的道路,上主必與他同在,並且同在到底。讓我們為步入晚年、等待上主接他們離去的牧人祈禱;願上主賜予他們力量、神慰和信心。雖然他們患病,孤寂,但願上主與他們同在,陪伴他們左右。願上主賜予他們力量。」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冊封7位新聖人:祈禱不為打贏戰爭,而為贏得和平

blog_1476729731

2016年10月16日主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大禮彌撒,冊封7位真福為聖人。8萬名信友在場參禮,向新聖人表達敬意。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強調,祈禱就是搏鬥,讓聖神在我們内祈禱;祈禱不為打贏戰爭,而為贏得和平。

7位新聖人是:何塞‧桑切斯‧德爾里奧(José Sanchez Del Rio)、撒羅滿‧勒克雷爾(Salomone Leclercq)神父、何塞‧加夫列爾‧布羅切羅(José Gabriel del Rosario Brochero)神父、厄瑪奴耳‧岡薩雷斯‧加西亞(Manuel González García)主教、盧多維科‧帕沃尼(Lodovico Pavoni)神父、阿方索‧瑪利亞‧富斯科(Alfonso Maria Fusco)神父,以及天主聖三的依撒伯爾(Elisabetta della Santissima Trinità)修女。

新聖人中有的在教難中殉道,有的因關懷及照顧窮人和病人而受到景仰。他們不僅是我們每日生活的模範,也教導我們祈禱的價值在於不為打贏戰爭,而為贏得和平。

教宗指出:「祈禱不是求助於一個理想世界,也不是躲進一種虛假、自私的平靜感覺中。相反地,祈禱就是搏鬥,讓聖神在我們内祈禱。聖神教我們祈禱、帶領我們祈禱、幫助我們以子女的身份祈禱。」

「聖人是徹底進入祈禱奧秘的男人和女人。這些男人和女人邊祈禱邊博鬥,讓聖神在他們内祈禱和搏鬥。他們竭盡全力,博鬥到底;他們得勝,卻不是單槍匹馬:上主在他們内,同他們一起得勝。」

這7位新聖人藉著祈禱,打了一場信德和愛的好仗。

教宗說:「為此,他們懷著真摯的敬意保持了信德。因著他們的典範和他們的轉禱,天主也讓我們做祈禱的人;我們應不知疲倦地日夜向天主呼求,讓聖神在我們内祈禱,並在祈禱中互相扶持,好能保持雙臂高舉,直到天主慈悲獲勝。」

教宗總結道:「祈禱要求我們彼此扶助。疲勞在所難免,有時我們再也堅持不住,但藉著弟兄姐妹的扶助,我們的祈禱就能繼續堅持下去,直到上主完成祂的作為。因此,基督徒行動的方式就是:堅持祈禱,好能保持信德和見證。」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向泰國全體人民致哀

blog_1476475474

泰國國王普密蓬‧阿杜德(Bhumibol Adulyadej)10月13日逝世,享年88歲。教宗方濟各「聞訊後深感悲痛」,遂寄發唁電給泰國總理帕拉育(Prayut Chan-o-cha)表達哀痛之情。

教宗寫道:「在這悲痛時刻,我由衷慰問泰國王室成員和所有國民。我祈願所有泰國人民能攜手合作,推進和平之路,並藉由這祈禱向先王遺留的智慧、威望及誠信致以適當的敬意。我願為所有因泰王逝世而舉哀的人呼求上主賜予安慰之恩。」

泰國此刻進入了國喪期,普密蓬國王的逝世令人民悲慟不已。他生前廣受人民愛戴,是國家團結與安定的重要支柱。《亞洲時報》專欄作家方濟各‧西西(Francesco Sisci)向本台表示:「泰王普密蓬在泰國生活中當然是個關鍵人物,他在某種程度上賦予新泰國一個角色。泰國在二戰結束時局勢惡劣,但普密蓬國王在戰後維持了國家團結,這很不容易。再者,在共產浪潮排山倒海而來之際,泰王讓國家遠離共產主義;當中南半島陷入戰亂時,泰王先後抵禦了法國和越南的侵擾,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第三,在普密蓬國王執政時期,泰國與柬埔寨展開和平進程,這之後成了東南亞經濟發展的開端。」

教宗:真人不說假話,不會只說不做

mass10141

恭讀聖路加福音 12:1-7

那時,有成千上萬的群眾集合攏來,竟至互相踐踏。耶穌開始先對自己的門徒說:「你們要謹防法利塞人的酵母,即他們的虛偽。但是,沒有遮掩的事,將來不被揭露的;也沒有隱藏的事,將來不被知道的。因此,你們在暗處所說的,將來必要在明處被人聽見;在內室低聲所說的,將來必要在屋頂上張揚出來。我告訴你們做我朋友的人:你們不要害怕那些殺害肉身,然後不能再做什麼的人。我要指給你們,誰是你們所應當怕的:你們應當害怕那殺害肉身以後,還有權柄把人投入地獄的那一位;的確,我告訴你們:應當害怕這一位!五隻麻雀不是賣兩文銅錢嗎?然而在天主前,牠們中沒有一隻被遺忘的。就是你們的頭髮,也一一被數過了;你們不要害怕!你們比許多麻雀尊貴得多了。」

2016年10月14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若要跟隨耶穌就不能欺詐、說謊,陷入虛偽,以免患上精神分裂症,說話時口若懸河,做事時卻不見蹤影。

在當天的福音中,耶穌要我們謹防法利塞人的壞酵母,即他們的虛偽(路12:1-7)。好酵母使天主的國真正發揚光大,壞酵母卻只讓天國看起來很大。教宗還引用他的一個童年軼事來解釋耶穌的話。

教宗說:「我記得小時候到了狂歡節,奶奶會給我們做一種餅乾,那是用非常非常薄的麵片做的餅乾。她把麵片下到油裡炸,麵片會鼓得很大。當我們開始吃時,裏面卻是空的。奶奶用方言告訴我們,我們吃的是謊言。『這些餅乾是謊言,看起來很大,裏面卻是空的,沒有任何實質。』」

教宗繼續說:「法利塞人的壞酵母就是虛偽。虛偽指的是我們在呼求天主時,嘴動心不動。虛偽是內心的分裂。嘴裡一套,手裡一套。這是一種精神分裂症。虛偽也是一個模擬器,看似良善、禮貌,背後卻揣著一把匕首。我們想到了黑落德。他客客氣氣接待了三位賢士,內心卻非常恐慌。他在送客時對他們說:『你們去吧,然後回來,告訴我這嬰孩在哪裡,我也去朝拜祂!』其實,黑落德是要殺了那嬰孩!虛偽之人有雙重面孔。耶穌譴責這些法學士『只是說而不做』。他們認為說完就了事。其實不然,事情是要做的,而不是光說的。此外,虛偽的人不會自我批評,從來看不到自身的缺點,總是怪罪他人。我們想到那看見別人眼中木屑卻看不見自己眼中大樑的比喻。」

教宗於是勉勵我們做一次良心省察:「看看自己以怎樣的精神做事?以怎樣的精神祈禱?以怎樣的精神待人?是建設的精神呢,還是最後化為空洞的精神?」

真人不說假話。

最後,教宗說:「小孩子在辦告解時說的都是真話!小孩在告解亭內從不說謊,從不說抽象的事。他們會說:『我做了這個,做了那個』,非常具體。願上主賜予我們眾人聖神,以及清醒的恩寵,讓我們明白:哪個是幫助我成長的酵母,哪個又是讓我做戲的酵母。」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基督徒是被天主揀選、寬恕、不斷前行的人

mass10131

恭讀聖路加福音 11:47-54

耶穌向法學士們說:「禍哉,你們!你們修建先知的墳墓,而你們的祖先卻殺害了他們,可見你們證明,並且贊成你們祖先所行的事,因為他們殺害了先知,而你們卻修建先知的墳墓。為此,天主的智慧曾說過:我將要派遣先知及使者到他們那裏,其中有的,他們要殺死;有的,他們要迫害,為使從創造世界以來,所流眾先知的血,都要向這一代追討,從亞伯爾的血,到喪亡在祭壇與聖所之間的則加黎雅的血,的確,我告訴你們:都要向這一代追討。禍哉,你們法學士!因為你們拿走了知識的鑰匙,自己不進去,那願意進去的,你們也加以阻止。」耶穌從那個法利塞人的家出來以後,經師們及法利塞人開始嚴厲迫逼他,盤問他許多的事,窺伺他,要他從口中找到語病。

2016年10月13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強調:基督徒應始終感到被揀選、需要被寬恕,在與天主相遇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基督徒是蒙受天主祝福的人。

當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取自《厄弗所書》,講述天主在創世以前,已在基督內揀選了我們。在基督内以各種屬神的祝福,祝福了我們。

教宗表明:「基督徒首先是被揀選的人。天主一個一個地召叫我們,而不是整群整群地召叫我們。我們是天父所揀選和期待的人。我們可以想想一對期待孩子出生的夫妻:『他長什麽樣?他怎麼微笑?怎樣說話?』我敢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天主所夢想的,就如一位父親和一位母親夢想他們期待中的孩子那樣。這給了你一個很大的安慰。天父要的是你,不是一大群人。不是的,祂要的是你、你、你,是我們每一個人。這一點最基本,是我們與天主的關係的基礎。我們跟一位愛我們、揀選了我們並給予我們名字的天父說話。」

「我們可以理解一名基督徒何以感覺不到被天父揀選。當他覺得自己只屬於一個團體時,他就像一個足球隊的球迷。球迷選擇球隊,選擇屬於哪個足球隊。不過,基督徒是被揀選的人,是天主所夢想的人。當我們以這樣的態度生活時,我們內心便感到極大的安慰。我們不會感到被遺棄,沒有人會來告訴我們:『你自己看著辦吧』。」

基督徒的第二個特徵是感到自己被寬恕。

教宗說:「感覺不到被寬恕人,不是一個完全的基督徒。我們所有人都因著基督寶血的代價得到寬恕。可是,我為何被寬恕呢?想想你自己做的壞事,而不是你的朋友、你的鄰居所做的事。想想你自己做的事。『我在生命中做了哪些不好的事?』上主原諒了這些事。因此,我是受祝福的,我是一名基督徒。基督徒的第一個特徵是,我被天主揀選,是天主所夢想的人。祂賜給了我一個名字,被天主所愛。第二個特徵是,我被天主寬恕。第三個特徵,基督徒是一位走向圓滿,走向與救贖了我們的基督相遇的人。一位停滯不前的基督徒令人不可思議。基督徒必須始終前行,不斷行走。停滯不前的基督徒就像那位得到一個塔冷通的人,他害怕生命,害怕遺失塔冷通,害怕他的主人;出於害怕或舒適,他把塔冷通埋在地下,留在那裡。他很安逸地度過一生,沒有前行。基督徒必須是行走的人,始終行善,力圖做善事,不斷前行。」

「基督徒蒙受祝福,因為他被揀選,被寬恕和不斷前行。這就是基督徒的身份。」

教宗總結道:「我們既不是無名氏,也不是高傲自大之人,以致覺得不需要被寬恕。此外,我們不停滯不前。願上主賜給我們的祝福之恩陪伴我們,祂的祝福就是我們的基督徒身份。」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第103屆世界移民與難民日文告

blog_1476384201

2016年10月13日,聖座公布了教宗方濟各撰寫的第103屆世界移民與難民日文告,主題為:「年幼、脆弱和無聲的移民」。教宗在文告中籲請基督徒團體和公民社會回應上百萬未成年移民的悲慘處境,他們在躲避戰爭、暴力、貧困和自然災害的全球移民浪潮中往往孤獨無依。本屆世界移民與難民日將於2017年1月15日舉行。

耶穌明確說了:「誰若因我的名字,收留一個這樣的小孩子,就是收留我;誰若收留我,並不是收留我,而是收留那派遣我來的。」(谷9:37)耶穌又說:「但無論誰,若使這些信我的小孩子中的一個跌倒,倒不如把他沉入海的深處更好。」(瑪18:6)

教宗強調:「這是對那些剝削兒童的無恥之徒的警告。這些兒童被迫賣淫或拍攝色情影片,淪為童工奴隸或入伍當兵,被捲入毒品交易和其它形式的犯罪,被迫逃離衝突和迫害,面臨孤獨和被遺棄的危險。」

教宗寫道:「因此,我衷心呼籲關注未成年移民的處境,尤其是那些無依無靠的未成年人,籲請眾人呵護這些在三方面無助的兒童,因為他們是未成年人,因為他們是異鄉人,因為他們手無寸鐵。他們在各種原因的迫使下遠離故土,與親人分離。」

「那麼,我們該如何回應這個現實呢?我們應予以保護,讓他們融入當地社會,找到持久的解決方案。」

關於保護,教宗解釋道:「首先要以更加嚴厲和有效的方式打擊剝削兒童的人,制止各式各樣奴役未成年受害者的形式;然後還要加強移民和移民收容機構之間的合作,建立及時和廣泛的移民救助網絡。」

關於社會融入的問題,教宗指出,:「為了制定恰當的接納、救助和包容政策就必須有足夠的金融資源。然而,有些國家非但不促進未成年移民的社會融入,反而阻止他們入境,讓非法團夥有機可乘,或者把移民遣送回國卻不顧及他們的益處。教宗重申,“國家不僅有權利管理移民潮和保護本國的公共利益,也有義務解決移民問題,使移民恢復正常的生活,尊重他們的尊嚴。」

教宗在文告中表示:「我們必須解決難民本國內導致移民的原因,好能找到持久的解決方案。因此,整個國際社會應致力於停止迫使人民逃難的衝突和暴力,以恰當的方式對待遭遇嚴重不公和局勢動盪的地區,好使每個人都能獲得真正的發展,促進兒童利益和人類希望。」

最後,教宗勉勵那些在移民路上陪伴兒童的人說:「他們需要你們的寶貴幫助。教會也需要你們,並支持你們所奉獻的慷慨服務。」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日行一善即可實現真正的文化革命

blog_1476296705

恭讀瑪竇福音

當人子在自己的光榮中,與眾天使一同降來時,那時,衪要坐在光榮的寶座上,一切的民族,都要聚在衪面前; 衪要把他們彼此分開,如同牧人分開綿羊和山羊一樣:把綿羊放在自己的右邊,山羊在左邊。那時, 君王要對那些在衪右邊的說:我父所祝福的,你們來吧!承受自創世以來,給你們預備了的國度吧!因為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了我穿的;我患病,你們看顧了我;我在監裏,你們來探望了我。

2016年10月12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的舉行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場的信眾年齡不同,來自世界各地,其中還有100位來自西班牙的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病人。教宗在公開接見活動表示,我們每人每天至少行一項身體或精神上的慈悲善舉,如此簡單的善行,我們就能迎來真正的文化革命。慈悲善行是我們與耶穌相遇的機會。

慈悲如何才能入心呢?我們需在日常生活中具體活出慈悲。教宗方濟各在要理講授中談到身體和精神上的慈悲善工,勉勵我們熟記形神哀矜。

教宗說:「我認為,我們可以透過這些簡單的日常行動實現真正的文化革命,一如過去那樣。如果我們每人每天都能做一件善事,世界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教宗方濟各曾多次談到日常生活中的聖德。歷史上有許多普通人實行慈悲善舉,因為教會忠於上主,偏愛弱勢社群。

教宗繼續說:「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往往是我們最親近的人。我們不必嘗試開創一項事業,只應從最簡單的事做起,這也是上主指給我們的最急迫的事。在這個被冷漠病毒感染的世界,慈悲善行是最好的解藥。實際上,許多聖人受人敬仰並不是因為他們成就了大事,而是因為他們傳遞了愛德,例如加爾各答的聖德蘭修女。我們紀念她並不是因為她在世上開辦了很多慈善中心,而是因為她俯身照顧路邊的垂死之人,恢復他們的尊嚴。有多少被丟棄的兒童得到了她的擁抱,有多少垂死之人在她的陪伴和扶助下跨入了永恆的門檻!」

這些慈悲善行彰顯耶穌基督的面容,能讓每個人感受到天主的溫柔。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做慈悲的見證人呢?

教宗表明:「我們不要奢望完成一項壯舉或超人之舉。不,不是這樣的。主耶穌為我們指出一條非常簡單的路,做一些微小卻在天主眼中具有巨大價值的舉動;祂也告訴我們這些舉動將是我們接受審判的依據。《瑪竇福音》中有一節可以被視為耶穌的遺訓:「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25:40)

除了身體上的慈悲善工,還有七種精神上的善工被稱為七端神哀矜,它們所涉及的問題同樣重要,尤其在今天,因為這些問題常會引起更大的痛苦。這七端神哀矜是:解人疑惑;教導愚蒙;勸人悔改;安慰憂苦;恕人侮辱;忍耐磨難;為生者亡者祈求。其中一端還成了俗語:默默忍受令人厭煩的人。

教宗說:「這其中包含著深刻的愛德之情。因此,我們要在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身上認出基督的面容。當有人對我們說:『我好苦惱啊!』我們不能說:『天主會幫你的,我沒空啊!』我們應該停下來,傾聽他,花時間安慰他,這就是慈悲善舉。這樣做不只是為了他,也是為了耶穌!」

教宗引用聖奧斯定的話說:「『我害怕錯過上主』,也就是說,上主藉著某一個弱小者從我身邊走過,我卻沒有意識到那是耶穌。如果我們還是冷漠無情,必會錯失與耶穌的相遇。」 [Read more…]

教宗:拒絕化妝的宗教

blog_1476216673

恭讀聖路加福音 11:37-41

耶穌正說話的時候,有一個法利塞人請他到自己家中用飯,耶穌進去便入了席。那個法利塞人看見耶穌飯前不洗手,覺得奇怪。但主對他說:「你們法利塞人洗淨杯盤的外面,你們心中卻滿是劫奪與邪惡。糊塗人哪!那造外面的,不是也造了裏面嗎?只要把你們杯盤裏面的施捨了,那麼,一切對你們便都潔淨了。」

10月11日,教宗方濟各在清晨彌撒中表示,耶穌要求我們謙卑行善,拒絕表象和偽裝做事。因此,我們要警惕化妝的宗教,因為上主的道路是謙卑的道路。當天教會紀念聖若望二十三世。

基督徒的自由來自耶穌,而非我們的作為。教宗方濟各的彌撒講道從《迦拉達人書》論及的自由談起(迦5:1-6),重點講述當天的福音事跡。在福音中,耶穌譴責一個法利塞人只重外表,不顧信德的本質。

耶穌對這個批評祂飯前不洗手的法學士直言答道:「你們法利塞人洗淨杯盤的外面,你們心中卻滿是劫奪與邪惡。」(路11:39)耶穌在福音中多次指責這些人說:「你們的內心是邪惡的,不義的,不自由的。你們是奴隸,因為你們不接受來自天主的義德,耶穌給予我們的義德。」

「在福音的另一處,耶穌也教導我們不要讓人看見我們祈禱,不要張揚。可是,有些人卻厚顏無恥,沒有羞恥感,總是為了獲得他人的稱讚而祈禱和施捨。主耶穌要求我們謙卑行善。」

教宗說:「重要的是那帶給我們救贖、給予我們愛、讓我們獲得天父再造的自由。這樣的自由是內在的自由,悄悄行善的自由,不大吹大擂,因為真正的信仰之路就是耶穌的謙卑和屈辱之路。聖保祿對斐理伯人說,耶穌自謙自卑,空虛自己。這是我們擯棄自私、貪婪、自負、虛榮和世俗的唯一途徑。相反地,耶穌所譴責的那些人則信奉『化妝的宗教』:重表象、外在;偽裝行善,內心卻十分骯髒。耶穌用了一個非常犀利的比喻說:『你們好像用石灰刷白的墳墓;外面看來倒華麗,裡面卻滿是死者的骨骸和各樣的污穢』(瑪23:27)。」

「耶穌召喚我們、邀請我們謙卑行善。」

教宗說:「你怎樣行善都行。不過,如果你不按照耶穌的教導謙卑行善,你的善行將一無是處,因為這善行出自你本人,為求自己心安,而不是源自耶穌賜予我們的救贖。」

教宗補充道:「救贖的途徑是謙卑和屈辱,因為若不受屈辱,就無法做到謙卑。我們看看耶穌,祂遭受了被釘十字架的屈辱。」

教宗最後祈求道:「讓我們向上主祈禱,好使我們不知疲倦地走這條路,不知疲倦地拒絕外在、表象和偽裝的宗教信仰。讓我們默默無聞地行善,白白給予,就如我們白白領受了內心的自由那樣。願上主保護我們每個人心中的自由。讓我們祈求這一恩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主持聖母慈悲禧年彌撒

blog_1476151187

2016年10月9日主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聖母慈悲禧年彌撒並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教宗強調:「我們需要一顆謙卑之心才會懂得感恩,懂得接納天主的恩典。聖母瑪利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主日福音講述耶穌治好了十個癩病人,只有一個撒瑪黎雅人回來感謝祂。這個福音事蹟藉此教導我們要常懷驚訝和感恩之心認明天主的恩典。

教宗說:「懂得感謝和讚美天主為我們做的事,非常重要!我們可以反省一下:我們有能力說聲謝謝嗎?我們在家庭、團體和教會內經常說謝謝嗎?我們對那些幫助我們、關懷我們、在我們生命旅程中陪伴我們的人經常說謝謝嗎?」

教宗指出:「我們總是不懂得感謝和讚美上主。我們的感謝常是隨口一說!對天主也是這樣。跑去天主那裡求恩容易,回來謝恩卻難!」

「我們的母親聖母瑪利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聖母在領受天使的宣報後,從內心發出對天主的讚美與感謝之歌。讓我們祈求聖母幫助我們明白一切都是天主的賞賜,幫助我們懂得感恩。我向你們保證,我們的喜悅必將圓滿無缺。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明白喜悅的圓滿。」

為能懂得感恩,人需要謙卑。

教宗繼續說:「聖母的心首先是一顆謙卑之心,懂得接納天主的恩典。我們應該好好反省是否願意接受天主的恩典,或者更喜歡把自己封閉在物質、理智和我們計劃的安全島內?」

最後,教宗提到:「天主之母與她的淨配若瑟經歷了背井離鄉之苦,在埃及做了外鄉人。我們可以從外鄉人身上獲得巨大的恩典。多少外鄉人和其他宗教的人為我們作了榜樣,喚醒我們時而忘記或忽略的價值觀。我們身邊有多少人或許只因為是外鄉人而受到歧視和排擠,他們能夠教導我們如何按照上主聖意走生命之路。」

誦念三鐘經前,他特別念及遭受颶風馬修襲擊的加勒比海地區人民,尤其是海地人民。

教宗說:「日前颶風襲擊加勒比海若干地區,尤其是海地,導致許多人死亡和流離失所,以及嚴重的物質損失。我為此深感悲痛,我保證與所有災民同在,我也深信國際社會、天主教機構和善心人士對他們的關懷之情。我邀請你們與我一起,為這些受到如此嚴峻考驗的弟兄姐妹們祈禱。」

教宗也提到前一天在西班牙奧維也多(Oviedo)被冊封為真福的4位殉道者。他們在1936年宗教迫害時期殉道。教宗稱新真福是信德的英勇見證人,他們加入了殉道者的行列,為基督之名獻出自己的生命。

最後,教宗提到聖母慈悲禧年。他重複聖若望保祿二世於2000年10月8日在聖伯多祿廣場把教會和人類的未來託付於花地瑪聖母時說的話:「母親啊!今天我們願意把前途託付於你。人類可以讓這個世界變成一個花園,也可以把它變成一堆瓦礫。在這個抉擇關頭,祈願聖母瑪利亞幫助我們選擇生命,接受和實踐基督救主的福音。」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與海地風災災民同心祈禱

blog_1475896285

教宗方濟各向海地風災災民表達傷痛之情,與失去摯愛的人同心祈禱。

颶風馬修(Matthew)近日襲擊海地,造成將近350人死亡。在一封由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署名,寄給海地主教團主席朗格魯瓦(Chibly Langlois)樞機的唁電中,教宗保證他在精神上與這次風災的所有災民同在,並將亡者託付於天主的慈悲,願天主在祂的光中接納他們。教宗還鼓勵眾人在這新一輪的考驗中團結互助。

聯合國指出,這次風災在海地造成的人道危機比2010年地震的災情更為嚴重。海地SOS兒童村工作人員克蘭基(Elena Cranchi)女士向梵蒂岡台表示:

「這次颶風破壞力強大!成千上萬的房舍因此受損,許多家庭再次失去一切!這片土地6年前才在地震中嚴重受創,如今通訊困難,最迫切的緊急危難與缺水斷糧密切相關。現在水源很髒,受到污染,傳染病的風險極高,這令人十分擔憂,連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也發出呼籲。我們正在與地方當局合作,努力將緊急救援物資分送給受災的家庭與兒童。災民人數很多,據說光是兒童就有4百萬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