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內容:
-英國紐曼樞機將被冊封為聖人
-教宗2019年2月祈禱意向
-教宗方濟各公開接見活動繼續講解《天主經》
-教宗訂立5月29日為聖保祿六世紀念日
-中國河南省南陽教區地下正權主教靳祿崗公開就職
-宣化地下教會崔泰助理主教及神父暫獲釋
-中國教會紛紛舉行新春慶祝禮儀及活動
-多倫多北區華人教友新春團拜
教會透視:河南省南陽教區地下正權主教靳祿崗公開就職
教宗公開接見:在天主面前人人都是透明的,讓我們為窮人祈禱
路10:21-22
就在那時刻,耶穌因聖神而歡欣說:「父啊! 天地的主宰,我稱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瞞住了智慧和明達的人,而啟示了給小孩子。是的,父啊! 你原來喜歡這樣做。我父將一切都交給我,除了父,沒有一個認識子是誰,除了子及子所願啟示的人外,也沒有一個認識父是誰的。
2019年2月13日,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時表示:「祈禱不是一種為了自我心安的麻醉,只想到我自己,而是一種為世界上所有窮人求食糧的懇求。」他繼續講解以《天主經》為主題的系列要理講授。
關於對「我們眾人的天父」的呼求,教宗反思了耶穌教導我們的祈禱方式。事實上,祂的門徒不會在「十字街頭立著祈禱,為顯示給人。」(瑪6:5)
教宗說:「耶穌不喜歡虛偽。真正的祈禱是在良心和心靈的私密處完成的:旁人不可知曉,只有天主能看到。這是我和天主之間的事。祈禱厭惡謊言,因為天主洞察秋毫。在天主面前我們沒有絲毫掩飾自己的能力,天主瞭解我們,祂直透良心,我們無處遁形。在本質上,在與天主對話的根源上,存在一種無聲的對話,猶如彼此相愛的兩個人之間的目光交匯:人與天主目光交匯,這就是祈禱。這樣的祈禱永遠不會淪為私密主義(intimismo)。」
教宗解釋說:「基督徒不會把世界關在門外,而是把人、情況、問題和萬事放在心裡,帶到祈禱中。」
教宗進而解釋了在《天主經》中缺乏「我」這個字的表述:「在我們的時代,『我』也許是每個人最關心的事。耶穌教導我們在祈禱時首先把『祢』放在嘴邊,因為基督徒的祈禱是對話:『願祢的名受顯揚;願祢的國來臨;願祢的旨意奉行在人間。』不是我的名、我的國、我的旨意。然後轉到『我們』。《天主經》的整個第二部分都在使用第一人稱複數:『求祢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求祢寬恕我們的罪過,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凶惡。』甚至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例如為消除饑餓而祈求日用糧的表述都是複數的形式。在基督徒的祈禱中,沒有人為自己求食糧,這祈求針對世界上的所有窮人。因此,在與天主對話中沒有個人主義,也不會只呈現自己的問題,好像世界上我們是唯一的受苦者。」
「我們的祈禱若不是以弟兄姐妹的團體名義所做的祈禱,是無法上升至天主那裡的,因為我們是一個團體,我們是兄弟姐妹,我們是一個祈禱的子民。有一次,一位監獄司鐸問我一個問題:神父,『我』的反義詞是什麼?。我天真地說『你』。然後我們就開始了爭執。與『我』相對的詞是『我們』,這樣眾人在一起才能和睦共處。」
「因此,基督徒把他周遭人的所有困難都帶到祈禱中,把痛苦,把許多人的面容,如朋友,甚至是敵對者的面容,都帶到祈禱中。如果一個人沒有意識到他周圍有這麼多人受苦,如果他不憐惜窮人的眼淚,如果他對一切習以為常,那意味著他的心是用石頭做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最好要懇求上主以祂的聖神觸動我們,軟化我們的心。」
此外,教宗表明:「世界的苦難面前,基督並非安然無恙。每一次祂都感到身體和心靈的孤獨、疼痛,祂有強烈的憐憫之心,猶如母親的牽腸掛肚。」教宗引用慈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指出:「這種動了憐憫的心是福音的關鍵動詞之一。」
最後,教宗補充道:「耶穌也叫我們為那些在表面上不尋求天主的人祈禱。耶穌不是為健康的人,而是為病人和罪人而來的。也就是說,祂的目標是每個人,因為那些自認為健康的人實際上並非如此。如果我們為正義而努力,我們就不會感覺比他人優越:天父使祂的太陽光照義人,也光照惡人。天父愛所有人!」
教宗公開接見:願基督信仰與伊斯蘭的對話成為和平的關鍵因素
2019年2月6日,教宗方濟各以這段話展開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分享2月3日至5日出訪阿聯酋的感想:「當今時代有一股強勁的誘惑,令人誤以為基督徒文明與伊斯蘭文明處於衝突之中;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願意進一步作出清晰又果斷的標記,表明相遇、尊重和對話是可行的。」他指出:「這是一次短暫卻重要的訪問,再續2017年在埃及阿茲哈爾的會晤,在基督信仰與伊斯蘭對話的歷史上書寫了新的篇章,以人類手足情誼為基礎,致力於促進世界和平。」
教宗表示:「這次訪問屬於天主賜予的『驚喜』,與阿茲哈爾大伊瑪目塔伊布在阿布扎比簽署了一份關於人類手足情誼的文件,重申所有男女都蒙召成為弟兄姊妹,因為人人都是天主的兒女。文件也譴責所有形式的暴力,尤其是以宗教動機作為掩護的暴力。若干國家的學校和大學將研讀這份文件,但我也建議你們閱讀、認識這份文件,因為它帶來許多動力,敦促我們在人類手足情誼的對話上向前邁進。」
在亞西西聖方濟各拜見蘇丹王8百週年的機會上,教宗成了首位到訪阿拉伯半島的教宗。教宗方濟各透露,在為期三天的訪問中,他一直想到亞西西聖方濟各。
教宗說:「這有助於我在訪問的不同時刻始終將福音、將耶穌基督的愛放在心上。我在心中謹記著基督的福音、天父為祂所有兒女的祈禱。」教宗祈願:「基督信仰與伊斯蘭的對話成為世界和平的關鍵因素」。
接著,教宗向阿聯酋王儲、政府當局等致謝,感謝他們的熱情款待。此外,教宗也提到臨在於阿聯酋的一百萬基督徒,他們是來自亞洲各國的勞工。教宗此行探訪了阿布扎比聖若瑟主教座堂,在城市體育館主持彌撒,特別為中東和也門祈禱。
最後,教宗說:「我有機會向第一位前往當地的神父致敬,他很長壽,90幾歲了,是那裡許多團體的創始人。他坐在輪椅上,雙眼失明,但滿臉笑容,那是服務上主、行了善事的笑容。我也向另一位9旬長者致意,他還走得動,繼續工作,非常好!我還問候了許多神父,他們在那裡服務拉丁禮、敘利亞瑪拉巴禮、敘利亞馬蘭卡禮、馬龍尼禮基督徒團體,他們來自黎巴嫩、印度、菲律賓等國。」
教宗方濟各:青年是和平的酵母
路1:38-39
瑪利亞說:「看,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天使便離開她去了。瑪利亞就在那幾日起身,急速往山區去,到了猶大的一座城。
2019年1月30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中表示,當新一代人有能力對天主說‘我在這裡’時,世界才擁有光明的未來。衝突不斷的民族主義”豎起隔牆,排斥普世觀,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遇。對於今天這種令人悲傷的趨勢,巴拿馬世青節為世界提供了逆流而上的標記。
教宗與在場人士分享了本次牧靈訪問中的回憶。教宗首先提到,當他經過人群時,父母們驕傲地舉起他們的孩子,仿佛在說:「這是我的驕傲,這是我的未來!」教宗表明:「一方面這一舉動是如此的高貴,一方面它有力地說明歐洲正在經歷人口寒冬,兒童是未來的保障。」
談及世青節教宗表示:「在一個衝突不斷的民族主義經常佔上風的世界,看到許許多多青年們喜悅地相聚真是一個希望的源泉,一個先知性的標記。在巴拿馬城,青年們帶著各自國家的旗幟穿梭於城市間,同樣地,每一位青年基督徒都將是世界和平的酵母。此外,在世青節之前,原住民和非裔美洲人舉行了青年聚會,這一重要舉措更好地展示了拉丁美洲教會的多元面貌。」
教宗熱情地列舉了世青節的各項活動,首先是拜苦路。
教宗表示:「這是基督徒生活的學校,在苦路中我們學習忍耐、默默和具體的愛。教宗向在場的眾人透露,他隨身帶著一個口袋式苦路像,這是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位充滿使徒熱忱的人所贈送的禮物,當他有時間時就會拿著苦路像誦念苦路經。」
教宗說:「在巴拿馬,青年們與耶穌和聖母瑪利亞,一同背負了中美洲和全世界諸多受苦兄弟姐妹的沉重負擔。其中有遭受各種奴役和貧窮的年輕受害者。在這層意義上,我在一個未成年再教育中心主持懺悔禮儀,並探訪救助愛滋病患者的‘慈善撒瑪黎雅人’之家,具有重要意義。」
教宗繼續說:「在守夜祈禱禮和彌撒中,我為青年指出應當效仿的榜樣—聖母瑪利亞。聖母雖然卑微,她對世界歷史的‘影響’卻比其他任何人都大,是名副其實的天主的『影響力人士』。星期天早上,在隆重的閉幕彌撒慶典中,復活的基督藉著聖神的德能再次對全世界青年說話,召叫他們在今天活出福音精神,因為青年不是明天,而是關乎明天的今天。我呼籲成年人負起責任,好使新一代人不缺乏教育、工作、團體和家庭。」
教宗也提到他與中美洲主教的會晤。在此特別安慰的時刻,教宗圍繞奧斯卡·羅梅洛總主教發表了講話。關於在安提瓜聖母大殿主持祝聖祭台的彌撒,教宗表示這是重新發現美和光榮天主的標記。
最後,教宗祈願巴拿馬和全世界的教會大家庭,從聖神那裡汲取新的生命力,好使耶穌基督的年輕傳教士繼續他們的朝聖之旅,在這片土地上發揚光大。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向天主祈禱應如同兒童依恃父親那樣
羅馬人書8:14-16
因為凡受天主聖神引導的,都是天主的子女。其實你們所領受的聖神,並非使你們作奴隸,以致仍舊恐懼;而是使你們作義子。因此,我們呼號:「阿爸,父呀!」聖神親自和我們的心神一同作證:我們是天主的子女。
2019年1月16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公開接見活動中勉勵,我們即使處在困難時刻,在遠離天主的小徑上行走、被世界遺棄並且因内疚而感到無力,我們仍能找到祈禱的力量,以兒童的柔弱之情呼喚「阿爸,父呀!」。當天的要理講授繼續以《天主經》為主題,從呼喚「阿爸,父呀!」的視角反省如何祈禱。
教宗從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的書信談起指出:「在我們祈禱時,天主不會掩面不顧我們,也不會沉默不語,因為祂從未忘記我們,而且永遠信守祂對我們的愛:祂尋找我們、愛我們,看到我們身上的美麗(羅8:14-16)。天主不僅是父親,也如同一位從不間斷愛自己孩子的母親。另一方面,這個母親有一個持續不斷的『孕期』,遠超過人體懷胎的9個月,而且孕育出一份無限循環的愛。對基督徒而言,祈禱只是單純地向天主呼喚『阿爸』、『爸爸』,以兒童的信賴之情稱祂為『父親』。」
教宗表示:「在《新約》中,祈禱似乎要達到實質,直到專注於一個稱呼:『阿爸,父呀!』。聖保祿宗徒在向天主的呼喚中保留了阿拉美語,這是福音的創新。在認識了耶穌並聆聽了祂的宣講後,基督徒不再將天主視為可畏的暴君,對祂不再懼怕,而是對祂心生信賴之情:能夠與造物主交談,呼喚祂『父親』。這種表達對基督徒如此重要,以致經常完整地保留其原始形式:『阿爸』。」
「『阿爸』的稱呼流露出情感和溫暖,讓我們回到幼年時代。」教宗提到一個兒童的圖像,他「完全被一個對他懷有無限愛的父親所擁抱」。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若能好好祈禱,就需要有一顆赤子之心。不可有自滿之心,這樣無法有效地祈禱。祈禱時要如同被抱在父親、阿爸懷中的兒童那樣。」
最後,教宗提到《路加福音》中慈父的比喻:「蕩子被等待他已久的父親所擁抱。這個父親不計較兒子在言語上對他的不敬,只求讓兒子明白他是多麽地想念他(路15:11-32)。我們想像,如果《天主經》是從這蕩子口中誦念的,我們就會發現其中的話語是多麽能夠讓人獲得生命和力量啊!我們想知道:天主,祢為何只知道愛?難道祢不懂得恨嗎?天主會這樣回答:不,我不懂得恨,我只知道愛。在祢身上哪裡存有復仇、伸張正義和憤怒呢?天主會如此答道:我只知道愛。那比喻中的父親做事的方式令人想到一個母親的心腸。母親尤其能夠寬恕兒子、護著他們、總是理解他們、不斷地愛他們,即使兒子一無是處。」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堅持祈禱,天主必將予以俯聽
路加福音11:9-13
所以,我告訴你們: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著;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因為凡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給他開。你們中間那有為父親的,兒子向他求餅,反而給他石頭呢﹖或是求魚,反將蛇當魚給他呢,或者求雞蛋,反將蝎子給他呢﹖你們縱然不善,尚且知道把好東西給你們的兒女,何況在天之父,有不更將聖神賜與求他的人嗎?
2019年1月9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公開接見,反省了《路加福音》的經文(11:9-13)。教宗表示,我們相信天主將俯聽我們的祈禱,一切祈禱都將獲得俯聽,這就是耶穌邀請我們堅持祈禱的原因。
福音記載,耶穌說:「你們求,必要給你們。」教宗強調:「因著聖神的恩賜,祈禱能改變現實或我們的心。因此,祈禱從現在起是克勝孤獨和絕望的勝利。事實上,在生命的盡頭,有一位父親在張開雙臂等待我們。令我們欣慰的是,我們知道耶穌為我祈禱,為我們每個人祈禱,好使我們的信德不致衰退。事實上,耶穌首先是一個祈禱的人,正如我們在不同的福音事件中所看到的:從顯聖容到約旦河受洗,直到死亡。耶穌的整個生命都沉浸在祈禱的氛圍中,這祈禱似乎可以消除最暴力的情緒和復仇的欲望,讓人與死亡的敵人修和。」
教宗說:「一如耶穌其中一位門徒那樣,我們也可以懇求主耶穌教導我們如何祈禱(路11:1)。耶穌首先教導我們的正是《天主經》,在這段經文中我們稱呼天主為『天父』。『天父』這個詞,我們應當常常說。我們可以用天父這個詞祈禱良久。我們覺得自己擁有一位父親,祂不是主人,也不是繼父,而是一位父親,是天父。」
然後,教宗詳述幾種祈禱態度:「如朋友不合時宜的求助,意在教導我們祈禱,持之以恆地祈禱。另一個比喻是饑餓的兒子向父親求餅。耶穌說:『你們中間那有為父親的,兒子向他求餅,反而給他石頭呢?或是求魚,反將蛇當魚給他呢?』(路11:11)。藉著這番話,耶穌清楚表明天主必將俯聽我們,一切祈禱都將獲得祂的垂允。為什麼呢?因為祂是天父,祂不會忘記祂受苦的子女。然而,這些陳述可能令人不解,因為很多次我們的祈禱似乎沒有任何結果。」
教宗解釋說:「多少次我們求了卻並未得到;多少次我們敲門,卻發現門關著?耶穌教導我們,在那個時刻我們要持之以恆的祈禱,不要被打倒。祈禱總是會改變現實。我們要相信天主必將俯聽。唯一不確定的是時間,但我們不要懷疑祂必將俯聽的事實。我們所有人對幸福的渴望有一天必會實現。天主必會為那些日夜向祂哀號的選民伸張正義:那將是榮耀和復活的日子。」
教宗表明:「祈禱能改變現實,我們不要忘記這一點。祈禱必將帶來改變,或者改變事物,或者改變我們的心。祈禱從現在起成了克勝孤獨和失望的勝利。在祈禱結束時,在我們祈禱的時間結束時,在生命的盡頭:會怎麼樣?有一位父親張開雙臂等待著我們每一個人。讓我們注視這位父親吧!」
在問候意大利語朝聖者時,教宗要求我們記住自己領洗的日期,若不記得就去問一問家人或代父母。下個主日是耶穌受洗節,聖誕期的結束。因此,這也是一個紀念開啟信仰生活的日子。教宗說:「慶祝領洗的日子非常重要,並將其牢記於心。」
教宗公開接見:祈禱就是發自内心向天父祈求
瑪竇福音5:5-6
當你祈禱時,不要如同假善人一樣,愛在會堂及十字街頭立著祈禱,為顯示給人;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獲得了他們的賞報。至於你,當你祈禱時,要進入你的內室,關上門,向你在暗中之父祈禱;你的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你。
2019年1月2日,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了今年的首次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繼續解釋《天主經》的含義,這一次論述「山中聖訓」的秘訣(瑪6:5-6)。教宗表明,我們要用心祈禱,不要如同假善人一樣;要以見證活出天主子女的身份,不要憎恨別人或論人長短。
教宗指出:「耶穌在山中聖訓中推崇的真福八端為貧窮的人、溫良和哀慟的人、以及内心謙卑的人戴上了幸福的花冠,他們在當時,甚至今天都是些不受重視的人。這就是福音的革命。哪裡有福音,那裡就有革命。福音不讓我們安寧,而是推動我們前行,這就是革命。所有懂得愛的人,那些被置於歷史邊緣的和平締造者則是天國的建設者。這好似耶穌在說:天主藉著愛和寬恕彰顯了祂的大能,你們要心中帶著這個奧跡奮勇向前!」
教宗表示:「這福音的新意是從那顛覆歷史價值觀的關口湧現出來的。法律不是要被廢除,而是需要有新的解釋,重新引向其原始意義。天主的話語應在人的生活中“實現到底。愛沒有止境:人可以愛自己的伴侶、朋友,甚至以一種全然一新的視角愛自己的敵人:『我卻對你們說: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好使你們成為你們在天之父的子女,因為祂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瑪5:44-45)。」
教宗解釋道:「『你們要成為你們在天之父的子女』:這就是山中聖訓的重大秘訣。不過,我們也要當心,不可將《瑪竇福音》的這些章節視為一種道德上的言論,相反地,應視其為一種神學思想。基督徒並不是要努力成為一個比別人更好的人,而是知道自己同衆人一樣也是罪人。基督徒只是站在新的荊棘叢火焰前、面對天主啟示的人。天主的名字並非不可提及,祂要祂的子女呼喊祂為『父親』,任由祂的大能來更新自己,並且反省祂照耀在這個如此渴望善、如此期待喜訊的世界上的仁慈光芒。」
教宗接著提到:「耶穌教導我們誦念《天主經》,同時也要我們警惕假善人,因為這些人祈禱是為了受到人們的稱讚,這對教會實在是一種惡表。我們多次看到這些人的惡表,他們去聖堂並整天待在那裡,或每天去那裡,然後又仇視別人或以惡言相待。這是一種惡表!他們最好不去聖堂!這樣活著就如無信仰的人一樣。如果你去聖堂,你就要活得像子女、像兄弟那樣,作出真正的見證,而不是反見證。此外,我們在祈禱時不要像外邦人一樣,因為他們以為只要多言,便可獲得垂允(瑪6:7)。許多基督徒以為祈禱就是像鸚鵡那樣對天主説話。絕非如此!要發自内心,以心靈來祈禱。耶穌說,你在祈禱時要如同兒子對他父親那樣向天主祈求,因為天主在你們求祂以前,已知道你們需要什麼(瑪6:8)。」
最後,教宗表示:「《天主經》也可以是一種靜默的祈禱,只要我們在天主的注視下牢記祂那慈父的愛,我們就會得到垂允。我們的天主不需要為博得祂的歡喜而作出的祭獻!我們的天主什麽都不需要:祂只要求我們在祈禱中向祂敞開溝通的渠道,好能發現我們永遠是祂至愛的子女。」
教宗公開接見:別讓聖誕節變得世俗化
若望福音1:9-12
那普照每人的真光,正在進入這世界;衪已在世界上;世界原是藉衪造成的;但世界卻不認識衪。衪來到了自己的領域,自己的人卻沒有接受衪。但是,凡接受衪的,衪給他們,即給那些信衪名字的人權能,好成為天主的子女。
2018年12月19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講解了聖誕節的「驚喜」概念。
教宗首先問道:「在世俗鼓吹交換禮物的浪潮下,怎樣的聖誕慶祝活動、怎樣的禮物和驚喜能悅樂天主呢?」
為了理解天主的喜好,教宗引領眾人回顧耶穌的誕生。「對聖母瑪利亞和大聖若瑟而言,耶穌的誕生充滿驚喜:從天使報喜到逃往埃及,耶穌的誕生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出乎意料的轉變;而在聖誕夜,最大的驚喜降臨於世:至高者成了小嬰孩,天主聖言成了『無法說話』的嬰兒。聖誕節慶祝的是天主前所未聞的奇事,更好地說,我們慶祝的是前所未聞的天主,祂顛覆我們的邏輯和期待。」
教宗指出:「歡慶聖誕節意味著在塵世恭迎從天降下的驚喜。善度聖誕節的意義在於像耶穌那樣親近需要協助的人;如同聖母瑪利亞一般,即使不明白天主的計劃,依然信賴祂;效法大聖若瑟,起身奉行天主的旨意,儘管不如人意。」
「相反地,倘若我們偏好平凡庸俗的慶祝活動,如果聖誕節只是個美好的傳統慶典,以我們自己、而非以耶穌為焦點,就會錯失機會,如同《若望福音》所言,「祂來到了自己的領域,自己的人卻沒有接受祂(若1:11)。」為此,教宗疾呼:「拜託,別讓聖誕節變得世俗化!」
接著,教宗勉勵信友們跟大聖若瑟一樣保持靜默,像聖母瑪利亞那般答覆天主「我在這裡」,效法耶穌親近孤獨者的榜樣,一如牧童那樣走出去與耶穌同在。如此一來,聖誕節將成為真正的聖誕節。
教宗最後祝福所有的人,說:「親愛的弟兄姊妹,祝你們有個愉快的聖誕節,充滿耶穌的驚喜!」
教宗公開接見:祈禱以生活本身為開端,讓我們免於絕望
路11:9-13
有一次,耶穌對門徒說:「我告訴你們: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著;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因為凡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給他開。你們中間那有為父親的,兒子向他求餅,反而給他石頭呢﹖或是求魚,反將蛇當魚給他呢或者求雞蛋,反將蝎子給他呢﹖你們縱然不善,尚且知道把好東西給你們的兒女,何況在天之父,有不更將聖神賜與求他的人嗎﹖」
2018年12月12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例行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以《天主經》為題的要理講授中闡述了「祈禱是一種懷著信賴的請求」的含義。教宗表明,《天主經》雖然簡短,卻大膽而直接,因為耶穌沒有教導討好上主的祈禱,而是邀請我們向祂求恩,推翻敬畏和恐懼的障礙。
教宗表示:「在《天主經》中沒有開場白,只有親密關係和子女的信賴。《天主經》在人的具體生活中扎根。例如,它讓我們祈求日用的食糧:這單純卻必要的祈求説明信仰不是一個與生活脫節、用來‘裝飾’的問題,只有在所有其它需求都得到滿足時才存在。更確切地說,祈禱是以生活本身作為開端。在人的生活中,耶穌教給我們不是在酒足飯飽之後才開始祈禱,而是在任何有人的地方都存在祈禱,任何一個飢餓、哭泣和掙扎的人,以及詢問『為什麽會這樣』的人都能祈禱。在某些情況中,我們的第一次祈禱正是那伴隨出生後第一口呼吸的啼哭聲,這哭聲在宣告我們整個一生的命運:我們會不斷地飢餓,不斷地口渴,以及我們對幸福的追求。耶穌在祈禱中不想去除人性,也無意使人麻木。祂不希望我們減少求恩和需要而學習忍受一切。相反地,祂願意我們的各種痛苦、各種不安都上達高天,化為交談。」
教宗向在場信友們表明:「我們衆人都應學習那個“在耶里哥城門前乞討的瞎子。他不擔心會打擾師傅,會因他的叫喊而惹人討厭:他只想得到痊癒。祈禱不只是先於救恩,在某種意義上它已經涵蓋了救恩,因為祈禱使人免於絕望,那是不相信能夠走出許多無法忍受境遇者的狀況。過去有些人秉持這樣的理論,認為求恩的祈禱是一種信德薄弱的表現,而更真實的祈禱則是純粹的讚美,不帶著任何請求的負擔尋求天主。這並不符合真實情況。求恩的信德是真實的!是出自本能的祈禱!這是相信天主是聖善、全能的父親的行為。這行為也在於相信我自己是卑微的人、罪人和需要幫助的人。因此,求恩的祈禱是非常高尚的。天主是施予我們無限憐憫的父親,願意祂的子女沒有畏懼地與祂交談,直接對祂說:『父啊』或在困境中說:『主啊,祢對我做了什麽事?』要直接交談。我們可以向祂述説一切,包括在我們生活中所存留的曲折及不可理喻的事情。」
最後,教宗在問候信友團體時,也提到當天是瓜達盧佩聖母慶日。教宗說:「聖若望保祿二世懇求聖母保護兒童的生命和純真,尤其是那些處於不能出生危險中的胎兒。」
教宗公開接見:我們應向耶穌學習祈禱
路加福音
有一次,耶穌在一個地方祈禱,停止以後,衪的一個門徒對衪說:「主,請教給我們祈禱,如同若翰教給了他的門徒一樣。」
2018年12月5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8千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信友與他共同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時刻。教宗上週三結束了以“天主十誡”為題的要理講授後,開始解釋《天主經》的含義,這一次的主題為「主,請教給我們祈禱!」(路11:1)
教宗表示:「耶穌是一個祈禱的人,儘管祂的使命緊迫,又要面對衆人的許多請求,祂感到需要離開人群,獨自祈禱。耶穌不做祂的擁護者的人質,懂得拉開距離,不過於依戀人群。祂在傳教初期來到葛法翁,行了奇跡之後就到荒野的地方祈禱。伯多祿終於找到正在祈禱的耶穌,對祂說:『衆人都找祢呢!』(谷1:37)」
教宗提到:「在《福音》的一些章節中似乎正是“耶穌的祈禱、祂與天父密切的關係在主導一切。革責瑪尼山園的夜晚就是一例,在耶穌最後、最艱難的那段行程中,似乎找到了祂不斷聆聽天父的意義。祂的祈禱確實有如運動員競技時的一種最後掙扎,然而卻支持了十字架的行程。這就是重點:耶穌在那裡祈禱。耶穌在公開場合熱切祈禱,參與祂的子民的禮儀,但也尋找僻靜的地方,離開塵世的喧囂,來到能使祂進入心靈深處的地方:祂就是那認出沙漠的石頭和上到山峰高處的先知。」
教宗強調:「耶穌在十字架上臨終時的最後話語也是《聖詠》的祈禱,即猶太人的祈禱:祂用母親教給祂的禱詞來祈禱。耶穌如同每個人那樣祈禱,但在祂的祈禱中也蘊含著一種奧秘,以致沒有避開祂的門徒的眼目。他們請求耶穌說:『主,請教給我們祈禱!』耶穌沒有拒絕門徒,不將祂與天父的親密關係把持不放,因為祂來到世界上正是為引領我們建立這種關係。耶穌成為門徒們祈禱的老師,祂也必定願意成為我們祈禱的老師。我們也應請求說:『主,請教給我們祈禱!』」
教宗解釋說:「即使我們多年來一直在祈禱,我們仍必須學習祈禱!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向天主的祈禱是否真的是祂想要聽到的。《聖經》也提到那些不恰當、不受天主悅納的祈禱,例如法利塞人的祈禱。驕傲的法利塞人喜歡人們看到他祈禱並裝作祈禱,内心卻是冷漠的。耶穌稱這樣的人沒有成義,『因為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路18:14)。因此,祈禱的第一步是謙卑,到天父面前說:『父啊!』再到聖母面前說:『請妳看看我,我是個罪人、軟弱的人,是我不好。』每個人知道對她說什麽,但總該以謙卑作為開端,請上主傾聽。謙卑的祈禱蒙受上主的傾聽。」
最後,教宗邀請信友們在這將臨期重覆這句話:「主,請教給我們祈禱! 願我們衆人都能有所超越,更好地祈禱。上主絕不會讓我們的祈求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