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教會鼓勵我們在思想、行為和情操上皈依

四旬期第三週 星期一 彌撒

讀經一:列王紀下 5:1-15

在那些日子,阿蘭王的軍長納阿曼在他的主上面前,是個很受尊重愛戴的人,因為上主曾藉他使阿蘭人獲得勝利;這人雖英勇有為,無奈患了癩病。阿蘭人先前曾結隊出外劫掠,從以色列地擄來一個少女,這少女做了服侍納阿曼妻子的婢女;她對自己的主母說:「哎!如果我的主人去見撒瑪黎雅的先知,他一定會治好他的癩病。」納阿曼去告訴他的主上說:「以色列地的少女曾如此如此說。」阿蘭王說:「你去!我也給以色列王寫一封信。」納阿曼於是帶了十「塔冷通」銀子,六千「協刻耳」金子和十套禮服去了。他給以色列王呈上信,信上說:「你收到這封信,就知道我打發我的臣僕納阿曼來見你,是要你醫好他的癩病。」以色列王一念了這信,就撕裂自己的衣服說:「難道我是天主,能使人死使人活嗎?這人竟然給我送這個人來,叫我醫好他的癩病!你們只要想一想,便可看出,他是找機會來與我為難。」天主的人厄裡叟聽說以色列王撕裂了自己的衣服,便打發人去見君王說:「你為什麼撕裂了你的衣服?叫他來見我,他就會知道在以色列有先知。」納阿曼於是乘坐車馬來到厄裡叟的屋門口,就停下了。厄裡叟派了一個使者對他說:「你去,在約但河裡洗七次,你的肌肉就會復原,得到潔淨。」納阿曼生了氣,且走且說:「看,我原想他會出來見我,站在我面前,呼求上主他的天主的名,在患處揮動他的手,治好這癩病。大馬士革的阿巴納河和帕爾帕爾河,不比以色列所有的河水都好嗎?我不能在那裡洗得潔淨嗎?」他於是轉過車來,氣憤憤地走了。他的僕人們前來對他說:「我父!如果先知吩咐你作一件難事,你豈不是也要做嗎?何況他只對你說:你去洗洗,就潔淨了呢!」納阿曼便下去,按照天主的人的話,在約但河裡浸了七次;他的肌肉就復了原,如同嬰兒的肌肉一樣,完全潔淨了。納阿曼於是同他的全體隨員,再回到天主的人那裡,站在他面前說:「現在我確實知道:全世界只在以色列有天主。」

福音:聖路加福音 4:24-30

耶穌來到納匝肋,在會堂裡向人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一個先知在本鄉受悅納的。我據實告訴你們:在厄裡亞時代,天閉塞了三年零六個月,遍地起了大饑荒,在以色列原有許多寡婦,厄裡亞並沒有被派到她們中一個那裡去,而只到了漆冬匝爾法特的一個寡婦那裡。在厄裡叟先知時代,在以色列有許多癩病人,他們中沒有一個得潔淨的,只有敘利亞的納哈曼。」在會堂中聽見這話的人,都忿怒填胸,起來把他趕出城外,領他到了山崖上─他們的城是建在山上的─。他卻由他們中間過去走了。 」

2018年3月5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宗教和信仰不是一場表演。」當天禮儀的第一篇讀經記述敘利亞的納阿曼獲得痊癒(列下5:1-15),福音記載耶穌表明「沒有一個先知在本鄉受悅納的」(路4:24-30)。教宗由此指出,在這四旬期內,教會今天鼓勵我們反省何謂思想、行為和情操上的皈依。

教宗說:「教會告訴我們必須在行為上皈依,她對我們談論守齋、施捨和悔罪:這是行為上的皈依。我們應當秉持基督徒的風格,也就是源自《瑪竇福音》真福八端的風格,採取新的行為。教會也向我們論及情操上的皈依。舉例而言,讓我們思索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轉為懷有憐憫心、基督徒的情操。」

「除了行為和情操上的皈依外,教會今天也勉勵我們在思想上皈依。這並非改變思考內容,而是改變思維方式、思考風格。我是以基督徒的風格,或是以外邦人的風格思考呢?這就是教會今天傳達給我們的訊息。」

「關於敘利亞的納阿曼罹患癩病的事件:他為了得到痊癒,前去拜訪厄里叟,所求得的建議是在約但河裡洗七次,但他認為大馬士革的河水比以色列的水質來得好,所以他怒氣沖沖地掉頭離開,沒有照做。」教宗指出:「這是因為納阿曼期待的是一場表演,但天主的風格卻截然不同:祂以另一種方式治病。」

「耶穌返回納匝肋時也在猶太會堂遇到同樣的狀況。人們起初目瞪口呆地注視著祂,滿心歡喜。然而,世界上從不缺乏說閒話的人,他帶頭說:『這人不是木匠的兒子嗎?他教訓我們什麼呢?他是在哪所大學習得這一切的?沒錯!他正是若瑟的兒子。』於是,眾人開始竊竊私議,改變輿論,興起殺害耶穌的念頭。」

教宗表示:「這些人從讚賞耶穌、為之驚奇,變成想要殺害祂。他們期待的也是表演。『那麼,請您施行奇跡,就是傳聞中您在加里肋亞所做的那種,這樣我們才會相信。』耶穌解釋道:『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一個先知在本鄉受悅納的。』因為我們抗拒說出,我們當中有人能糾正我們;必須來一個會表演的人,才能糾正我們。但宗教不是一場表演,信仰不是一場表演:而是天主聖言和聖神在我們心中作工。因此,教會邀請我們改變思考風格和信仰模式。一個人如果會背誦整篇《信經》和所有教會信理」,卻不懂得秉持基督徒的精神加以落實,一切便是枉然。」

最後,教宗鼓勵眾人自問:「我是秉持哪種精神思考呢?秉持上主的精神,或是自己的精神、我所屬的團體、社會階級、政黨的精神?讓我們祈求上主賜予恩寵,使我們得以分辨自己何時以世界的精神,何時以天主的精神思考,並懇求思想上的皈依之恩。」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公開接見:十字架是基督信仰的首座祭台

恭讀馬爾谷福音

耶穌問他們說:「你們有多少餅﹖去看看!」他們一知道了,就說:「五個餅,兩條魚。」於是耶穌吩咐他們,叫眾人一夥一夥地坐在青草地上。耶穌拿起那五個餅和那兩條魚來,舉目向天,祝福了,把餅擘開,遞給門徒,叫他們擺在眾人面前。

2018年2月28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表示:「每當我們走近祭台,舉行彌撒時,我們就是在紀念基督的十字架,那首次完成祭獻的地方。」這幾天由於羅馬天氣寒冷,公開接見活動因而改在保祿六世大廳舉行,有部分信友則在聖伯多祿大殿透過大型螢光幕參加了活動。

教宗在當天的要理教授中繼續以感恩聖事為主題,講解了在聖祭禮儀中準備祭品的意義。教宗指出:「準備祭品是聖祭禮儀的第一部分,最好由信友們把餅和酒呈遞給主祭,這尤其重要,因為這表明聚集在此舉行感恩聖事的教會的精神奉獻。因此,忠信的子民藉著餅和酒的標記將自己的奉獻交予主祭的手中,主祭再將這祭品送上祭台或主的餐桌上,『這是整個感恩禮儀的中心』。(《羅馬彌撒經書總論》,73號)。由此可知,彌撒的中心是祭台,祭台則代表基督。信友的生活、他們的痛苦、祈禱、工作,都與基督的讚美、痛苦、祈禱、工作,及祂整個的奉獻結合,因而獲得新的價值。(《天主教教理》,1368號)」

教宗解釋道:「藉著餅和酒我們獻上我們生命的祭品,好讓聖神透過基督的祭獻使之轉變,並偕同基督成為堪受天父悅納的唯一的精神祭品。上主賜給我們很多,卻向我們要求的很少。祂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秉持良好意願、懷有開放的心,以及不斷進取的願望。」

最後,教宗期望:「基督的眾門徒要培養彌撒此時教導我們奉獻自己的精神,讓這精神光照我們每天的生活、與他人的關係、我們的行事,以及我們遇到的痛苦,幫助我們建設以福音為依據的世上之城。」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在告解亭裡沒有威脅,只有天父的寬恕

四旬期第二周 星期二 彌撒

讀經一:依撒意亞先知書 1:10,16-20

索多瑪的統治者,請聽上主的話!哈摩辣的百姓,請聽天主的訓示:「你們應該洗滌,應該自潔,從我眼前革除你們的惡行,停止作孽,學習行善,尋求正義,責斥壓迫人的人,為孤兒伸冤,為寡婦辯護。現在你們來,讓我們互相辯論─上主說:你們的罪雖似朱紅,將變成雪一樣的潔白;雖紅得發紫,仍能變成羊毛一樣的皎潔。假使你們樂意服從,你們將享用地上的美物;假使你們拒絕和反抗,你們將為刀劍所吞滅。」這是上主親口說的。

福音:聖瑪竇福音 23:1-12

那時,耶穌對民眾和他的門徒講論說:「經師和法利塞人坐在梅瑟的講座上:凡他們對你們所說的,你們要行要守;但不要照他們的行為去做,因為他們只說不做。他們把沉重而難以負荷的擔子捆好,放在人的肩上,自己卻不肯用一個指頭動一下。他們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為叫人看;為此,他們把經匣放寬,衣繸加長;他們又喜愛筵席上的首位,會堂中的上座;喜愛人在街市上向他們致敬,稱他們為『辣彼』。至於你們,卻不要被稱為『辣彼』,因為你們的師傅只有一位,你們眾人都是兄弟;也不要在地上稱人為你們的父,因為你們的父只有一位﹐就是天上的父。你們也不要被稱為導師,因為你們的導師只有一位,就是默西亞。你們中那最大的,該作你們的僕役。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

2018年2月27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上主總不厭倦地召叫每個人改變自己的生活,向祂邁近一步從而作出悔改。祂以一位父親的慈愛和信任來做這事,聽告解神父也是如此。

教宗指出:「四旬期是一段有助於悔改、靠近天主、改變我們生活的時期,這是一項應當向上主祈求的恩寵。」

取自《依撒意亞先知書》的第一篇讀經談及真正的悔改召叫。

教宗方濟各從這一點展開他的彌撒講道:「耶穌在我們的罪惡面前所持有的特殊態度。祂不威脅,卻慈祥地呼喊我們,給予我們信任。上主對索多瑪統治者和哈摩辣百姓說:『現在你們來,讓我們互相辯論』(依1:18),祂已經向他們指明應當避免的惡,以及應當遵循的善。上主也這樣對我們。」

「上主說:『快來。你們來,讓我們討論一下,讓我們談一談。』祂不會嚇倒我們。祂就像父親對待那頑皮搗蛋、應當受到責備的青春期的兒子。上主知道教鞭是行不通的,事情不會變好,而必須給予信任的態度。上主在這段經文中這樣呼喚我們:『來,你們來吧。我們一起喝杯咖啡。讓我們談一談,討論一下。不要害怕,我不想責備你。』由於祂知道兒子是怎麼想的:『但我做了這事……』,於是接著說:『你的罪雖似朱紅,將變成雪一樣的潔白;雖紅得發紫,仍能變成羊毛一樣的皎潔。』(依1:18)」

「父親如何對待青春期的兒子,耶穌也同樣以信任的態度施予寬恕,改變人心。祂如此召叫了匝凱或瑪竇,也在我們的生活中向我們表明如何在悔改旅途中向前邁出一步。讓我們為上主的良善而感恩。祂不想鞭打和譴責我們。祂為我們獻出生命,這就是祂的良善。祂總是想方設法碰觸我們的心。我們這些司鐸,身為上主的代表,應當聆聽悔改之心,也必須持有這種良善的態度,正如主所說的:『你們來,讓我們互相辯論,沒有問題,只有寬恕』,而不是威脅,從一開始便是這樣。」

對此,教宗講述了一位聽告解樞機的經驗:「這位樞機面對那嚴重的罪,不過分追究,而是繼續對話。這開啟了心靈,讓告解者感到安寧。上主也這樣對待我們,祂說:『來吧,讓我們討論一下,讓我們談談。拿著寬恕的收據,我寬恕你』。」

最後,教宗總結道:「注視上主的這種態度令我受益匪淺:這是父親面對自以為已經成年的半大小子的態度。上主知道我們仍處在半途之中,我們常常需要聽到這樣的話:『來吧,不要害怕,來吧。我寬恕你。』這番話給予我們鼓勵。讓我們以開放之心去見上主:祂是等待著我們的父親。」

來源梵蒂岡電台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祈求羞恥的恩寵,不要判斷他人

四旬期第二周 星期一 彌撒

讀經一:達尼爾先知書 9:4-10

我主,偉大可敬畏的天主!你對那些愛你和遵守你誡命的人,必守約施恩。我們犯了罪,行了不義,作惡反叛,離棄了你的誡命和法令。我們沒有聽從你的眾僕人先知,因你的名向我們的君王,我們的首長,我們的祖先,和全國人民所說的話。我主,正義歸於你!而滿面羞愧歸於我們,就如今日歸於猶大人民,歸於耶路撒冷的居民,歸於所有不忠於你而被你驅至各地或遠或近的以色列人一樣。我主,滿面羞愧歸於我們,歸於我們的君王,歸於我們的首長以及我們的祖先,因為我們犯罪得罪了你;然而慈悲和寬宥應歸於上主我們的天主,因為我們實在都背叛了他,沒有聽從上主我們天主的勸告,也沒有遵行他藉自己的僕人眾先知,向我們所宣示的訓令。

福音:聖路加福音 6:36-38

那時候,耶穌向門徒說:「你們應當慈悲,如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你們不要判斷,你們也就不受判斷;不要定罪,也就不被定罪;你們要赦免,也就蒙赦免。你們給,也就給你們;並且還要用好的,連按帶搖,以致外溢的升斗,倒在你們的懷裏,因為你們用什麼升斗量,也用什麼升斗量給你們。」

2018年2月26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籲請信徒不要判斷他人,而要寬恕別人,並為自己的罪過祈求羞愧的恩寵。

教宗在講道中重複耶穌在當天福音中所說的話:「你們不要判斷,你們也就不受判斷。」(路6:37)實際上,沒有任何人能擺脫天主的判斷:私審判和公審判,所有人都將接受審判。在這觀點下,教會要求我們反省我們在他人和天主面前的態度。

至於對他人的態度,教宗表示:「天主要我們不要判斷他人,而是要寬恕他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這麼想:『可是,我從來不判斷別人,我又不是判官。』」教宗籲請我們檢視自己的態度:「事實証明我們多次在講話中判斷別人。是誰讓你扮演判官的?判斷他人不是好事,因為唯一的審判者是上主。」

教宗說:「我們可以問這樣一個問題,設想在一次長達兩個小時的午餐聚會或其它場合中,我們用了多少時間來判斷別人?你們應當慈悲,你們應當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此外,你們還要慷慨大方,『你們給,也就給你們』;但是,將會給我什麽呢?」

教宗引用福音中的話説:「用一個好的、連按帶搖,以致外溢的升斗,倒在你們的懷裡。我們要仁慈地對待他人,因為上主同樣仁慈地對待我們。」

今天教會所要接受的第二個訊息是在天主前持守謙卑的態度,這種態度在於承認自己是個罪人。教宗表示:「我們知道天主的正義是仁慈。但是還需要說,『吾主,正義歸於祢,羞愧歸於我。』當天主的正義與我們的羞愧相遇時,那裡就有寬恕。我信我得罪了上主嗎?我信上主是正義的嗎?我信祂是慈悲的嗎?我是罪人,在天主面前感到羞愧嗎?答案就這麽簡單:吾主,正義歸於祢,羞愧歸於我。讓我們祈求這個羞愧的恩寵,因為羞愧是個極大的恩寵。」

最後,教宗邀請眾人:「檢視自己對他人的態度,且要始終記得,我用什麼尺度來判斷,也要受什麼判斷;我不應該判斷人。我們在天主前的態度,必須以這個重要的對話為準則,『吾主,正義歸於祢,羞愧歸於我』。」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我們要祈求上主,祂必給我們成就

若望福音

你們如果住在我內,而我的話也存在你們內,如此,你們願意什麼,求罷! 必給你們成就。我父受光榮,即在於你們多結果實,如此你們就成為我的門徒。

2018年2月14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繼續以感恩聖事為主題,解釋聖道禮儀中的《信經》和信友禱詞。1萬多名信友在時斷時續的陰雨下聆聽了教宗的講話,一個病人團體也在保祿六世大廳透過屏幕參加了這項活動。

教宗首先説明:「透過彌撒講道聆聽天主聖言是天主子民靈性上的權利。 若執事、司鐸或主教沒有熱心恭讀和宣講天主聖言,就虧待了信友的這項權利。因為天主聖言敲開人的心門,改變人的心靈。因此,主祭應認真宣讀天主聖言,並在彌撒講道後保留片刻靜默時間。」

「彌撒講道之後,片刻靜默時間能幫助每個人把所接收的種子在心靈内逐步消化,好決意順從聖神所啟發的一切。彌撒講道之後需要靜默。此時,每個人必須認真反省,思索方才聽到的講道。」

「在這靜默之後,我們便誦念《信經》,藉著教會的信德宣示作出個人的信仰回應。誦讀《信經》就是把感恩聖祭與我們的聖洗聖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參禮的會眾『在感恩禮中慶祝此偉大的信德奧蹟之前,先予以重溫並宣認』(《羅馬彌撒經書總論》,67號)。」

「在公禱或稱信友禱詞中,會眾對那以信德接受了的天主聖言作出回應,為教會和世界的需要同聲祈禱(同上,69-71)。梵二大公會議的神長們願意恢復這祈禱,以便使民眾參加,為聖教會、為國家的長官、為處於各種困難者、為整個人類及全世界的得救而祈禱(《禮儀憲章》,53號)。」

教宗於是邀請眾人牢記耶穌對我們的教導:「你們如果住在我内,而我的話也存在你們内,如此,你們願意什麽,求吧!必給你們成就。」(若15:7)教宗說:「可是,我們不信這話,因為我們是小信德的人。若我們的信德像芥子那麽大,我們就會求得一切。『你們求什麽,必給你們成就』(若15:7)。公禱是誦念《信經》後在彌撒中懇求上主的時刻,為我們的所需和希望祈求上主。上主必給你們成就,祂會以各種方式必給你們成就。耶穌對一個附魔兒童的父親說:『為信的人,一切都是可能的!』。那個人回答說:『主,我信!請祢補助我的無信吧!(谷9:23-24)』

最後,教宗表示:「我們也能說:『主,我信!請祢補助我的無信吧!』。在祈禱意向中也應有教會團體和世界具體所需的聲音,避免使用既定和缺乏遠見的禱詞。上主關懷自己所有的子女,因此,聖道禮儀結束時的公眾祈禱邀請我們以祂的目光對待別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天父伸出雙臂等著我們回家

聖灰禮儀 星期三 彌撒

讀經一(應撕破的不是衣服,而是你們的心。)

恭讀岳厄爾先知書 2:12-18

至少現在─上主的斷語─你們應全心歸向我,禁食,哭泣,悲哀!應撕裂的,是你們的心,而不是你們的衣服;你們應歸向上主你們的天主,因為他寬仁慈悲,遲於發怒,富於慈愛,常懊悔降災。有誰知道,也許他會轉意後悔,在這場災禍後,給你們留下祝福,好使你們能給上主你們的天主獻上素祭和奠祭。你們要在熙雍吹起號角,制定一個齋期,召開一個盛會。要召集民眾,制定一個集會。召集老人,集合幼童,甚至吃奶的嬰兒;新郎應走出他的洞房,新娘應離開她的閨房。上主的僕人─司祭,應在殿廊與祭台之間痛哭,說:「上主,求你憐恤你的百姓,不要讓你的基業遭受侮辱,使異民取笑他們!為什麼讓人在異民中說:他們的天主在那裏?」上主對自己的地域又重加妒愛,憐憫了自己的百姓。

讀經二(你們與天主和好吧!現在正是施恩的時候。)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後書 5:20-6:2

弟兄們:我們是代基督作大使了,好像是天主藉著我們來勸勉世人。我們如今代基督請求你們:與天主和好吧!因為他曾使那不認識罪的,替我們成了罪,好叫我們在他內成為天主的正義。我們與天主合作的人,也勸你們不要白受天主的恩寵─因為經上說:「在悅納的時候,我俯允了你;在救恩的時日,我幫助了你。」看!如今正是悅納的時候;看!如今正是救恩的時日。

福音(你的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你。)

恭讀聖瑪竇福音 6:1-6,16-18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你們應當心,不要在人前行你們的仁義,為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你們在天父之前,就沒有賞報了。所以,當你施捨時,不可在你前面吹號,如同假善人在會堂及街市上所行的一樣,為受人們的稱讚;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獲得到了他們的賞報。當你施捨時,不要叫你左手知道你右手所行的,好使你的施捨隱而不露,你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你。當你祈禱時,不要如同假善人一樣,愛在會堂及十字街頭立著祈禱,為顯示給人;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獲得到了他們的賞報。至於你,當你祈禱時,要進入你的內室,關上門,向你在暗中之父祈禱;你的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你。幾時你們禁食,不要如同假善人一樣,面帶愁容;因為他們苦喪著臉,是為叫人看出他們禁食來。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獲得到了他們的賞報。至於你,當你禁食時,要用油抹你的頭,洗你的臉,不要叫人看出你禁食來,但叫你那在暗中之父看見;你的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你。」

2月14日週三下午,教宗方濟各於前往羅馬阿文蒂諾山,從聖安色莫堂帶領懺悔遊行,走到聖女撒比納大殿,在那裡主持彌撒並舉行施放聖灰禮。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勉勵信友們,在四旬期內修正我們基督徒生活中不協調的和弦,接受上主逾越節常新、喜樂又充滿希望的消息。

教宗說:「我們所面對的誘惑日益增多,四旬期正是我們抵拒誘惑,讓我們的心再次隨著耶穌的心跳躍動的時機。」為使信友的心重新升溫,教宗提出三個關鍵詞:暫停、注視和回家。

暫停

教宗表示:「我們應當暫停腳步,放棄那毫無意義、只會令心靈苦澀的奔波。快速的生活節奏最終會摧毀家庭和友誼時光,以及與天主同在的時間。面對出風頭的誘惑,我們應當暫停腳步,因為它令人忘記內在和收斂心神的價值。在傲慢的目光、輕蔑的批評面前,我們應當暫停腳步,因為這種作為是遺忘溫柔、憐憫和尊重的後果。」

注視

教宗指出:「面對「想要控制一切的衝動、震耳欲聾的喧鬧聲、煽動無益情緒的態度,以及曇花一現的空洞,我們應當暫停腳步,以便於注視和默觀。那麼,我們要注視什麼呢?

我們要注視那些阻止愛德熄滅的記號,它們使信德與望德之火常保熾熱;注視我們家庭的面容,在眾多匱乏和拮据中不忘努力使之成為愛的學校。我們要注視孩童及青年的面容,他們肩負未來和希望、明天與潛力;注視滿臉歲月痕跡的年長者,他們承載人民的鮮活記憶。我們要注視許多懺悔者的面容,他們試圖彌補自己的過犯和錯誤,奮力改變處境並向前邁進。」

此外,教宗也鼓勵我們:「注視並默觀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聖愛的面容。為了所有在自己的生活中體驗到失敗、幻滅和沮喪的重擔,因而感到自己被釘十字架的人,基督今日仍在十字架上做個希望的使者、張開雙手。我們要注視並默觀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的具體面容,好能一視同仁地愛所有的人。注視祂的面容是這四旬期充滿希望的邀請,以克勝不信任、冷淡與認命的強烈欲望。」

回家

「最後一個關鍵詞是『回家』,意思是毫不害怕地回到天父的家,因為我們富於慈悲的天父熱切地伸出雙臂等著我們(弗2:4)。」

最後,教宗總結道:「你們要毫不害怕地回家體驗天主醫治與修和力量的溫柔!讓上主治癒罪的創傷,滿全祂對我們祖先的預言:『我要賜給你們一顆新心,在你們五內放上一種新的精神,從你們的肉身取去鐵石的心,給你們換上一顆血肉的心。』(則36:26)」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和希臘梅爾基塔禮尤素福宗主教主持共融彌撒

常年期第六周 星期二 彌撒

讀經一:雅各伯書 1:12-18

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既經得起考驗,必能得到主向愛他的人,所預許的生命之冠。人受誘惑,不可說:「我為天主所誘惑」,因為天主不會為惡事所誘惑,他也不誘惑人。每個人受誘惑,都是為自己的私慾所勾引,所餌誘;然後,私欲懷孕,便產生罪惡;罪惡完成之後,遂生出死亡來。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切不要錯誤!一切美好的贈與,一切完善的恩賜,都是從上,從光明之父降下來的,在他內沒有變化或轉動的陰影。他自願用真理之言生了我們,為使我們成為他所造之物中的初果。

福音:馬爾谷福音 8:14-21

那時候,門徒忘了帶餅,在船上除了一個餅外,隨身沒有帶別的食物。耶穌囑咐他們說:「你們應當謹慎,提防法利塞人的酵母和黑落德的酵母。」他們彼此議論:他們沒有餅了。耶穌看出來了,就對他們說:「為什麼你們議論沒有餅了?你們還不明白,還不瞭解嗎?你們的心仍然遲鈍嗎?你們有眼看不見,有耳聽不見嗎?你們不記得:當我曾擘開五個餅給五千人的時候,你們收滿了幾筐碎塊?」他們回答說:「十二筐。」「還有,七個餅給四千人的時候,你們收滿了幾籃碎塊?」他們回答說:「七籃。」於是耶穌對他們說:「你們還不瞭解嗎?」

2018年2月13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彌撒聖祭。當天與他共祭的還有天主教希臘梅爾基塔禮的尤素福·阿布斯宗主教和主教們。

教宗曾於去年6月22日致函尤素福宗主教,按照《東方教會法典》第76條2項授予他「教會共融」。希臘梅爾基塔禮教務會議成員在宗主教的帶領下2月12日在梵蒂岡覲見了教宗,他們這次來羅馬的訪問正是這一「教會共融」的公開表達。教宗接見他們時再次強調:「此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的是,牧人們蒙召在受苦的天主子民面前彰顯共融、團結、親密、友愛、透明和見證。」

在彌撒中,教宗解釋了共融的意義和價值說:「今天我們與我們的弟兄尤素福宗主教一起舉行彌撒聖祭,這是宗徒的共融。宗主教是一個古老教會的領導人,他來擁抱伯多祿,並且說『我和伯多祿共融』。這就是今天舉行這項禮儀的意義所在,一個教會的領袖與伯多祿擁抱。天主教希臘梅爾基塔禮教會是個富饒的教會,在天主教神學的基礎上發展出自己的神學,她有自己豐富多彩的禮儀和子民。此刻,這個子民的大部分人猶如耶穌那樣被釘在十字架上。現在,讓我們把這台彌撒聖祭奉獻給這些受苦的子民和中東地區受迫害的基督徒。讓我們也為我們的弟兄尤素福宗主教的牧職奉獻彌撒。」

彌撒結束前,安提約基雅的尤素福宗主教以所有在場的主教的名義,為這台美好的共融彌撒感謝教宗。他說:「我個人被教宗方濟各向他們的教會展現出的兄弟般的愛德、弟兄友愛的舉止和關懷所感動。我們向您(教宗)承諾,始終將您放在我們心中,放在我們所有人,聖職人員和信徒的心中。我們將一直記得這件事、這歷史時刻和這個無法言喻的美好時刻:這是弟兄友愛,使基督的所有門徒結合在一起的共融。」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讓我們向天主祈求忍耐的美德

常年期第六周 星期一 彌撒

讀經一:雅各伯書 1:1-11

天主及主耶穌基督的僕人雅各伯,祝散居的十二支派安好。我的弟兄們,幾時你們落在各種試探裏,要認為是大喜樂,因為你們應知道:你們的信德受過考驗,才能生出堅忍。但這堅忍,又必須有完美的實行,好使你們既成全而又完備,毫無缺欠。你們中誰若缺乏智慧,就該向那慷慨施恩於眾人,而從不責斥的天主祈求,天主必賜給他。不過,祈求時要有信心,決不可懷疑,因為懷疑的人,就像海裏的波濤,被風吹動,翻騰不已。這樣的人,不要妄想從主那裏得到什麼。三心兩意的人,在他一切的行徑上,易變無定。貧賤的弟兄,要因高升而誇耀;富有的,卻要因自卑而誇耀,因為他要過去,如同草上的花一樣:太陽一出來,帶著熱風,將草曬枯,它的花便凋謝了,它的美麗也消失了;富有的人在自己的行為上,也要這樣衰落。

福音:馬爾谷福音 8:11-13

那時候,法利塞人出來,開始和耶穌辯論,向他要求一個來自天上的徵兆,想試探他。耶穌從心裏嘆息說:「為什麼這一世代要求徵兆?我實在告訴你們,必不給這世代一個徵兆!」他就離開他們,再上船往對岸去了。

2018年2月12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特別強調了忍耐的重要,並祈求天主賜予我們擁有忍耐的美德。

當天第一篇讀經取自《雅各伯書》,敘述信德受過考驗才能生出堅忍。

教宗問道:「在生活中和面對考驗時保持忍耐是什麼意思呢?顯然這不容易理解,但是要把基督徒的堅忍和屈從與洩氣的態度區別開來。忍耐是向前行的人的美德,不是停滯不前和自我封閉者的美德。」

教宗表示:「當你向前行走時會發生很多事情,但並非都是好事情。在行走中忍耐的美德對我而言非常重要,像是當父母親看到孩子出生時患病或是殘疾卻仍然抱持『感謝天主這孩子還活著!』的態度,他們便是有忍耐的人。他們一生都懷著愛來照顧這個孩子。常年照顧殘疾或生病的孩子並非易事,但是擁有這個孩子的喜樂給他們力量前行。這是堅忍,不是屈從。」

教宗問道:「忍耐一詞能教導我們什麽呢?它意味著要有責任感。因為忍耐不把痛苦留給別人,而是自己把它肩負起來。正如雅各伯宗徒說的,要以喜樂之情去做這事。雅各伯宗徒所談的堅忍不是向基督徒建議的忍耐,他談的是天主的忍耐。我們看看救恩史,我們就可以看到天主、我們的天父的忍耐。祂帶領祂那頑固不化的子民前行。當他們厭煩時,就忘記天主,去朝拜偶像,敬拜別的神。天父對我們每個人忍耐,祂陪伴我們,等待我們。」

最後,教宗總結道:「我想到中東地區受迫害的弟兄姐妹,他們因身為基督徒而被趕走。他們注重自己的基督徒身份,他們充滿耐心,就如主那樣懷著耐心前行。今天我們懷著這樣的思想去祈禱,為我們的子民祈禱:『上主,請祢賜予祢的子民接受考驗的忍耐。』讓我們也為我們自己祈禱,很多次我們沒有耐心:當事情不順心時,就向人大聲吼叫。這時你要停下來,想想天父的忍耐,向耶穌那樣地充滿耐心。忍耐是美好的德行,讓我們向上主祈求這美德。」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會透視:中國新修訂《宗教事務條例》青年首當其衝

最新內容:
-教宗向花蓮地震災民致意慰問
-教宗公開接見:彌撒講道應準備充分,不可成為演講
-教宗本篤十六世榮休五週年
-教宗2018年2月祈禱意向
-教宗方濟各第104屆世界移民和難民日文告
-2017年中國天主教會全年領洗逾4萬8千人
-中國新修訂《宗教事務條例》青年首當其衝
-輔仁「聖博敏神學院」50周年紀念師生全心感恩

教宗:罪人可能成聖,腐敗者卻不然

讀經一:列王紀上 11:4-13

當撒羅滿年老的時候,妻妾們迷惑了他的心,勾引他去崇拜別的神;他的心已不像他父親達味的心,全屬於上主他的天主。這樣,他隨從了漆冬人的女神阿巿托勒特,和阿孟人的可憎之物米耳公。撒羅滿作了上主眼中視為惡的事,不像他父親達味那樣全心服從上主。那時,撒羅滿在耶路撒冷東面的山上,為摩阿布人的可憎之物革摩士,為阿孟子民的可憎之物摩肋客,修築了丘壇,他為所有的外國妻妾,都修築了丘壇,各給自己的神焚香獻祭。上主遂向撒羅滿發怒,因為他的心偏離了兩次顯現給他的上主以色列的天主。當時,上主對此事曾吩咐過他,不可去隨從別的神,但他卻沒有遵守上主的命令。於是,上主對撒羅滿說:「你既然這樣行事,不遵守我的盟約,和我吩咐你的誡命,我必要奪去你的王國,賜給你的一個臣僕。雖然如此,但為了你父親達味的緣故,在你有生之日,我不作這事;我將要由你兒子手中奪去。但是仍不完全奪去,為了我僕人達味和我所揀選的耶路撒冷,我仍給你的兒子留下一支派。」

福音:馬爾谷福音 7:24-30

耶穌從革乃撒勒動身,往提洛和漆冬境內去了。耶穌進了一家,不願任何人知道,但是不能隱藏。當下就有一個婦人,她的女兒附了邪魔,一聽說耶穌,就來跪伏在他腳前。這婦人是個外邦人,生於敘利腓尼基;她懇求耶穌把魔鬼從她女兒身上趕出去。耶穌向她說:「應先讓兒女們吃飽了,因為拿兒女的餅扔給小狗是不對的。」那婦人卻回答說:「主,是啊!可是小狗在桌子底下,也可吃到孩子們的碎屑呢!」耶穌對她說:「為了這句話,你去吧!魔鬼已從你女兒身上出去了!」她一回到自己家裏,看見孩子躺在床上,魔鬼已出去了。

2018年2月8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指出一個明顯的矛盾:達味王曾經是罪人,後來卻成了聖人;偉大的撒羅滿王富有智慧,卻遭到上主拋棄,因為他腐敗了。

當天禮儀的第一篇讀經選自《列王紀上》,論及撒羅滿王沒有遵守上主的盟約(列上11:4-13)。

教宗對此評論道:「我們感到有點奇怪,撒羅滿的心已不像他父親達味的心,全屬於上主他的天主。我們之所以感到奇怪,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撒羅滿究竟犯了什麼大罪,他向來處事公道;反觀達味,我們都曉得他有過一段艱辛的歲月,是個罪人。然而,達味成了聖人,人們卻說撒羅滿的心偏離了上主。當撒羅滿祈求上主賜予統治的智慧,而非財富時,上主還讚許過他。這又該作何解釋呢?」

教宗解釋道:「這是因為每當達味知道自己犯錯,都會乞求寬恕;而撒羅滿縱然得到全世界的讚美,連舍巴女王都想要一睹他的風采,但他遠離了上主,崇拜別的神祇,卻不自知。」

教宗指出:「這裡就是心志薄弱的問題。當心志開始變得薄弱時,不像罪的情況那樣:你犯了罪就能立刻察覺到。心志薄弱是一段緩慢的過程,逐漸偏離正途。撒羅滿沉醉在他的榮耀和聲望裡,開始走上這條路,最終腐敗了:他悄無聲息地陷入腐敗,因為他的心志變薄弱了。心志薄弱的男女是被擊潰的人。這是許多基督徒、我們當中很多人的過程。我們或許會說:『我沒有犯大罪。』但要反省你的心志狀態如何?它是否堅強,忠於上主?或者,你正緩慢地偏離正途?心志薄弱的悲劇可能會發生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警醒!你要對自己的心保持警醒,每天警覺到內心所發生的事。」

教宗最後總結道:「達味是個聖人。雖然他曾經是罪人,但罪人可能成為聖人。撒羅滿遭到拋棄,因為他腐敗了。腐敗者不可能成聖。心志薄弱之路通往腐敗。我們要警醒,每天對內心保持警醒。我的心志、我與上主的關係狀態如何。我們也要品嚐忠信的美與喜樂。」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