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廷四旬期避靜第二天默想

第二場默想

2018年2月19日上午,托倫蒂諾神父在第二場默想中重點反省耶穌在《默示錄》中的邀請:「凡口渴的,請來吧!」(默22:17),講解「渴望的學問」。

托倫蒂諾神父説道:「耶穌進入我們的歷史,並不在乎它的不完善、空虛或失敗,只對我們說:『凡口渴的,請來吧!凡願意的,可白白領取生命的水。』祂給我們解渴是因著純粹的恩寵,以此顯示對我們無條件的愛,承認我們尚不完善,仍處於建設中。我們的處境常如此貧乏,無法憑著自己的力量接受那使我們滿足的善。即使我們願意,也無處購得這善,因為它只是白白賜給我們的。」

「耶穌知道我們有多少阻礙,多少次的偏航使我們誤點。我們“如此接近水源,卻又走得這麽遙遠。在願望和渴望中存在兩種相反的情感:吸引與距離;激情與警覺。我們應反躬自問:『我們是否渴望天主?我們是否懂得識別自己的渴望?我們是否肯花費時間去辨認這渴望?』」

托倫蒂諾神父表示:「渴望使我們氣喘吁吁,筋疲力盡,變得虛弱。它使我們被包圍,無力作出回應。渴望又將我們帶到極限。因此,我們知道面臨渴望並非容易,約内斯科(Ionesco)在《飢與渴》(La sete e la fame)戲劇中描述的男主角讓就是這種情況。這個人物被無止境的空虛、無法平息的不安所吞沒。這種渴望轉為一種極度的不滿足、對要緊的事物失去熱情,而且沒有分辨的能力,將我們抛入消費主義的懷抱。我們總是說反對商業中心的消費主義,但切莫忘記在精神生活上也存在一種消費主義,我們的社會強行將消費主義作為幸福的準則,將渴望轉為一個圈套。」

「有許多欺騙需求和採取一種精神逃避的方式,但我們從未意識到自己在逃避。我們重新把世故的贏利和功效理由提出來,以此取代對我們的内心予以深入診斷,對我們的渴望予以分辨的深度聆聽。然而,沒有藥物能夠機械式地解決我們的問題。」

最後托倫蒂諾神父總結道:「我們要減緩自己的步伐,意識到我們的需求,坐在信德的桌子前,但不是為了物質或經濟原因,而是為了生命的原因。每個人心中都存有對建立關係、得到認可和愛”的渴望,而渴望正是一份我們必須識別出並予以感激的伴隨我們一生的財富。」

第三場默想

2018年2月19日下午,托倫蒂諾神父在第三場默想主題是「我覺察到自己口渴」。為了準備心靈,詮釋我們心中對天主的渴望,加以默觀和培養,從而將渴求的靈修發揚光大,若澤神父闡明:「接觸自身的渴求絕非一件易事,但若不如此,靈修生活就會與我們的現實脫節。我們應當放下恐懼,承認自己的渴求。為此,若澤神父首先呼籲,切莫使信仰變得過於理性。過去幾個世紀的神學長期討論啟蒙主義所提出的問題,以及傾向於討論浪漫主義所提之事,諸如集體和個人的身分、主體的浮現等等。我們關注的大多是信仰經驗在理性層面的可信度,而非它在生命、人類學和情感層面的可信度。我們重理性、輕感性,將我們情感世界的財富拋諸腦後。」

「然而,人類是眾多情感、心理、心靈、以及所有必須意識到的成分之綜合體。討論渴求等同於探討真實的生命,對經驗、而非對概念有所啟發。因此,我們必須拋開日常的怠惰,承認自己的口渴,因為這是領受生命之水的必要條件。在意識到自身的渴求後,就得詮釋我們內在的這份需要。在這個階段中,務必將渴望和單純的需求區分開來。後者藉著擁有物品而得到平撫和滿足,前者則不然。渴望是永遠無法完全滿足的匱乏,它是一股張力,是一直敞開的傷口,向他者永不止息的一種展露。渴望是令我們超越的盼望。渴望的無盡就是對無盡的渴望。」

托倫蒂諾神父指出:「人類的渴望與動物的渴望截然不同。身為人類意味著感受到生命取決於這份認同,而非任何其它事物。然而,人的切望在資本社會中受到抑制:資本社會貪婪地濫用那些想要滿足需求的衝動,消除人類典型的渴求與渴望。當愉悅、熱情、喜樂在放縱的消費主義中消耗殆盡時,渴求也就隨之熄滅,生活便喪失願景。」

《聖詠》第42篇寫道:「天主,我的靈魂渴慕祢,真好像牝鹿渴慕溪水。」托倫蒂諾神父引用這段經文來激勵眾人因渴慕天主而尋求解渴。「倘若以愛心默觀世界,就會發現這由衷的渴望遍布整個受造界。此外,我們也要將渴求的靈修發揚光大。渴望的經驗不是所有權的憑證或者擁有的方式,反倒是一種乞求的狀態。信徒就是乞求慈悲的人。」

最後,托倫蒂諾神父尤其鼓勵牧者們與自己的脆弱修和。「擁抱自身的脆弱意味著進入那想得到認同和觸摸的渴望,如同接近耶穌的癩病人(瑪8:3)、伯多祿臥床發燒的岳母(瑪8:15)、患血漏病長達12年的婦人(瑪9:20),以及那些喊說:『達味之子!可憐我們吧!』的人(瑪9:27)。」

教廷四旬期避靜第一天默想

來源:梵蒂岡電台

教廷四旬期避靜第一天默想

2018年2月18日,教宗方濟各與教廷各部門部長在羅馬近郊阿里恰(Ariccia)小鎮開始四旬期避靜。教宗和他的合作者從2月18至23日在阿里恰(Ariccia)小鎮的「神師之家」舉行四旬期避靜。每天清晨7時30分慶祝彌撒,9時30分進行第一場默想,下午4時舉行第二場默想,之後誦念晚禱並朝拜聖體。

第一場默想

葡萄牙里斯本天主教大學副校長暨宗座文化委員會顧問若澤‧托倫蒂諾·德門多薩(José Tolentino de Mendonça)神父在第一場默想中以「驚歎的學徒」為主題,反省了若望福音中耶穌與撒瑪黎雅婦人的相遇(若4:5-24)。

托倫蒂諾神父說:「耶穌坐在雅各伯的井旁,對撒瑪黎雅婦人說:『請給我點水喝!』這令我們驚歎,讓我們驚奇得不知所措。一個猶太人和一個彼此不相往來的撒瑪黎雅婦人說話。這令我們驚訝,好似耶穌在對我們說話,並向我們提出渴求:『給我你所有的。敞開你的心,把你真實的自己展示給我。』」

「耶穌的渴求使我們迷惘和困惑,因為我們才是來井邊求水的人,我們知道口渴指的是辛苦和需要。然而,耶穌因旅途的困乏而坐在井旁。在福音中,那些坐下來索求的人是乞丐。耶穌也乞討,祂的身體是一個經歷過日常困乏的身體:因祂對他人的愛護而被消耗。實際上,不僅人向天主乞討,天主也向人乞討。」

「耶穌帶著祂的弱點來尋找我們。在我們最幽深黑暗的脆弱中,我們感到被理解,被耶穌的渴求所尋找”。這不是對水的渴求,它更為深遠:這是“與我們的渴望相遇、與我們的創傷接觸的渴求 。耶穌對我們說:『請給我喝的。』我們會給祂嗎?我們會給彼此喝的嗎?」

「我們要意識到自己蒙受召叫,因為上主主動來與我們相遇。因此,我們的渴求不論有多大,也不如天主的渴求大。當耶穌指出撒瑪黎雅婦人生活的真相時,不是要羞辱她或使她癱瘓。反之,她感到與主相遇,蒙受恩寵,因上主的真理而獲得自由。」

最後,托倫蒂諾總結道:「我們要覺得自己被擁抱,因為天主知道我們在這裡。在這幾天,讓我們忘記過去,去學習那使我們內在的生命成為可能的恩寵。讓我們在心中默禱:『主啊,我在這裡無所期待。』這好像是在說:『我只期待祢,期待祢所要给我的。』」

教廷四旬期避靜第二天默想

教廷四旬期避靜第三天默想

教廷四旬期避靜第四天默想

教廷四旬期避靜第五天默想

教廷四旬期避靜第六天默想

來源梵蒂岡電台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全新節目《真心話》第一集 熱切期待中的警醒

在全新節目《真心話》,嘉賓主持會與我們分享信仰反省及生活故事。

第一輯主題:將臨期及聖誕期反省系列

嘉賓:天主教加拿大多倫多總教區陳思定神父 (Fr.Augustine Chan)

本集內容:將臨期第一主日

在工作中默觀、見證、宣講天主的慈悲

「慈悲」這兩個字是我在2016年的工作中接觸最多的「動詞」。的確,天主藉着慈悲禧年特別讓我透過日常工作來感受到真正的「慈悲」。

默觀

在日常工作中,我其中一項的工作是上載教宗的活動及彌撒講道在本台的網頁。當我每一次閱讀教宗的講話時,也是一個十分豐富的靈修時間:默想當天的福音,反省教宗的道理,繼而默觀天主要告訴我的訊息是什麼。接著,反省在生活中應如何實踐慈悲,在家庭中如何慈悲如天父,如何去踐行「現在就是慈悲的時刻」。

見證

2016年,我分別在2月及7月去了聖地及波蘭世青節工作。我也視這些工作為朝聖和一個靈修的旅程。

  

 

在聖地,我深深感受到平安。首次踏足這片耶穌足跡遍佈的土地,在加里肋亞海上深深呼吸當地的氣息,聆聽悠揚的浪聲,張開眼睛看到耶穌曾經看過的畫面,也盡在我的眼簾下,整部福音活生生的就在我眼前,而我也身在其中。天主使我見證了2000年前所發生的一切:聖母領報、耶穌誕生、祂行過奇蹟之處、祂走過的苦路、祂被釘上的十字架、祂被埋葬的墳墓、耶穌升天之地等等。天主使我成為祂的見證人。

在波蘭,我跟隨鹽與光攝製隊到普世青年節作實地報導及採訪。在開幕彌撒中,我們身為傳媒工作者的會得到一個通行證,這使我能夠通往祭台前的位置。當我到達祭台前,當時是奉獻餅酒的一刻,在下着微微細雨灰灰的天空下,我看到了天上有兩道光柱,就像慈悲耶穌身上發出的光一樣,光柱從天射向祭台,我跪下來,哭了,眼淚停不下,天主讓我感受到那份難以用筆墨形容的「慈悲」。聖祭禮中,主祭舉起麵餅祝聖的一刻,兩度光柱更加強烈地射向祭台。感謝天主! 感謝祢! 讓我切切實實地見證祢的臨在。

  

宣講

當我經過默觀、見證之後,我們身為基督徒的就要去宣講。這可是我每天的工作就是以媒體的方式在社交平台及電視媒體上宣講天主的喜訊,在節目中傳遞教會的資訊,在生活中分享天主的喜樂。天主更巧妙地在世青節中, 透過來自不同國家的青年,特別是中華大地的青年,告知他們也有收看我們的節目,並鼓勵我繼續努力,我們也在世青中彼此代禱。

在這一年裏,喜、怒、哀、樂總會遇上,但只要你學懂感恩,凡事也變得美麗。當你感到疲累時,請仰望十字架上的耶穌,世界上沒有什麼人或事比祂更苦。當你喜悅時,看看耶穌聖聖嬰,因為祂帶來了喜樂。讓我們一起抱起祂在懷中,並感受祂帶來的溫暖吧!

感謝天主!

撰文:

鹽與光節目監製

梁樂彥 Rodney Leung

教宗府將臨期默想:「飲用、節制和聖神的陶醉」(二)

2016年12月9日上午,教宗府講道神師坎塔拉梅薩神父(Raniero Cantalamessa)在宗座大樓救主之母小堂帶領聖座人員進行將臨期第2次默想,教宗方濟各也在場參加。第二次的默想以天主聖神為中心,強調分辨神恩。

聖神引導眾人,卻不受任何人所引導;祂指揮人,而不受人的指揮。因此,我們必須完全依靠聖神。坎塔拉梅薩神父從聖神在教會和基督徒生活中的作為談起,詳細論述了分辨神恩的意義。

他解釋說:「聖保祿宗徒把聖神的特別恩典稱作辨別神恩(格前12:10),它的原意是指具有辨別能力的恩典,能識別出哪些話來自基督的神,哪些話出自人、魔鬼或世俗的神。

在聖史若望之後,分辨能力開始用於神學探討,作為辨別真假教義,正統與異端的準則。神父指出,這個分辨聖神聲音的恩典通常用於兩個層面:一個是教會,另一個是我們個人。」

「教會在梵二大公會議的推動下,依照福音細察時代的標記。教會這樣做不是要把原來的補救辦法和規則運用在社會情況和新出現的問題上,而是針對這些問題作出適用於各世代人的新答案。在福音的記載中,耶穌對待道德問題的恆定規則可歸納為一句話:『拒絕罪,接納罪人』。」

坎塔拉梅薩神父解釋説:「罪人是天主依照祂的肖像所創造的人,他們具有自己的尊嚴,儘管已經離經叛道。相反地,罪不是天主的作為,並非來自天主,而是出自仇敵。正是為救贖罪人,基督在各方面與我們相似,只是沒有罪過(希4:15)。」

神父指出:「主教的集體領導是分辨時代標記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每個地方教會的情況不同,每個主教具有不同的觀點和不同的恩典。

聖神以兩種方式領導教會:

-有時是直接且具有神恩性的,藉著先知性的默啟和靈感;

-有時是集體式的,藉著耐心和艱難的交談,甚至能使持不同觀點的各方作出讓步。

因此,我們應信賴聖神最終使我們達成共識的能力,即使有時我們覺得整個過程似乎不在我們的掌控之下。基督信仰教會的牧人們,無論地方或普世層面,每一次聚在一起進行分辨或作出重大決定的時候,每個人的心中都應堅信《伏求聖神降臨》經文中的這兩句禱文:俾能避免諸般危害,賴祢領導安穩前進。」

坎塔拉梅薩神父接著解釋我們每個人生命中的分辨能力,表明聖神幫助我們評估情況並指導我們作出選擇。

他解釋說:「聖神這樣做不是憑藉人的智慧和精明,而是依照信德的超性原則。聖依納爵教導我們應具有全然接納天主旨意的心態,如此一來,這内心平安的經驗就會成為各項分辨的首要準則。現代人在理解和進行分辨時存在某些危險,他們過於強調心理因素,卻忘記聖神是各種分辨的首要因素。」

神父闡明:「聖神本身就是天主的重大旨意,祂一旦進入人的心靈,就向人顯示天主自己的旨意。分辨的實質既不是一種門道,也不是一項技巧,而是一份神恩,一份聖神的恩典!心理因素固然重要,卻是次要的,佔次要地位。」

最後,坎塔拉梅薩神父總結道:「聖神藉著聖經的話語在人的心靈中散發祂的光。在聆聽聖言的時候,我們進行個人分辨的最普通的辦法就是良心省察。不過,良心省察不該只為辦告解作準備,也應成為一種持久的能力,接受天主的光照,任由天主‘細察’我們的内心深處。」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將臨期的默想主題: 偕同聖方濟各走向聖誕節

12051blog

12月6日,教宗方濟各將臨期第一周的星期五,參加了在宗座大樓的救主之母堂,由教宗府講道神師嘉布遣會士坎塔拉梅薩神父帶領的默想。這次將臨期的默想主題為「偕同聖方濟各亞​​西西走向聖誕節」。第二次和第三次的默想時間分別為12月13日和12月20日。

坎塔拉梅薩神父指出:「教宗方濟各最近在亞西西的朝聖之旅和明年世界和平日的主題是《手足之情,和平的基礎和途徑》。這給我們提供一個反省的機會,即貧窮的聖方濟各仍然可以感召今天的教會。」

此次將臨期默想涉及三個主題:

1.聖方濟各亞西西以聖德革新教會

2.聖方濟各的謙遜是宣講兄弟之情與和平的途徑

3.偕同聖方濟各瞻仰降生奧跡: 基督的貧窮與方濟各的貧窮

在聖座和羅馬的樞機、總主教和主教、聖部的秘書長,以及神職人員、修會會長等也受邀參加此次的默想。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