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發表聖母月牧函及兩篇禱詞,鼓勵眾人在家誦念《玫瑰經》

CNS photo/Vatican Media

許多國家的信友將在居家隔離防疫中迎來今年的五月聖母月。為此,教宗方濟各於4月25日向全體信眾發表一封牧函,鼓勵眾人依循傳統在家誦念《玫瑰經》,「在精神層面重視家庭」。另外,教宗隨信附上兩篇向聖母懇求的禱詞,一篇早已於3月11日公諸於世,另一篇隨著這封牧函問世。

在牧函中,教宗邀請信友按照各自情況,選擇與家人一起,或是獨自誦念《玫瑰經》,善用這兩種可能性。但無論如何,誦念《玫瑰經》的秘訣在於「簡樸」;相關的禱詞與默想唾手可得,網絡上也有許多適合的資源。

接著,教宗表明:「與聖母同心默觀基督的面容,將使我們變得更加團結,在精神上互為家人,並有助於我們度過當前的難關。」教宗將為眾信友,特別是痛苦煎熬的人祈禱,並懇請眾人為他祈禱。

隨信附上的兩篇禱詞可以在《玫瑰經》結束時誦念。當天公布的新禱詞題名為《天主之母,聖母瑪利亞,在妳的保護下,我們尋求庇護之所》。在這篇禱詞中,我們祈求聖母「安慰所有迷惘徬徨的人,以及為摯愛的離世痛哭流涕的人;支持所有無法就近照顧病患,心急如焚的人」。我們懇請聖母替我們轉求慈悲的天父,願這場磨難早日結束;希望聖母如同在加納婚宴上那樣,請她的親子耶穌施以援手,撫慰病人和罹難者家屬,重振他們的信心。

我們也祈求聖母「保護在前線捨己救人的醫生、護士、醫護人員和志工」,陪伴夜以繼日照料病患的照護人員,以及努力援助並支持眾人的司鐸。願聖母瑪利亞能啟發科學家「找出抗擊病毒的適當方法;助佑國家負責人員睿智、辛勤又慷慨地行事,解決民生需求,秉持高瞻遠矚和團結互助的精神規劃社會與經濟對策」。我們也懇求至聖聖母瑪利亞「觸動良心」,以期軍事的龐大費用能轉為投注在預防災難的研究上。

藉由這篇禱詞,我們不僅祈願能「增進對唯一人類大家庭的歸屬感」,也盼望能激勵「信德堅定,不懈服務,恆常祈禱」。聖母瑪利亞是憂苦之慰,願她擁抱所有心神不寧的兒女,懇求「天主伸出大能的手,解救世人擺脫這恐怖的傳染病,讓生活得以寧靜地回歸正軌」。

另一篇已於3月11日公布的禱詞,內容如下:

聖母瑪利亞,

妳總是在我們的生命旅途中閃耀發亮,

一如救贖和希望的記號。

我們將自己託付於妳、病人之痊,

妳持守著堅定的信德在十字架下參與耶穌的苦難。

妳、羅馬人民的救援,明瞭我眾之所需,

我們確信妳將如同在加里肋亞加納所作的一樣,

在這考驗的時刻過後,讓喜樂與歡慶得以復返。

天主聖愛之母,

請幫助我們眾人順服天父的旨意並承行耶穌所教導的,

祂承擔了我們的苦難,

藉著十字架引領我們到達復活的喜樂,亞孟。

天主之母,聖母瑪利亞,在妳的保護下,我們尋求庇護之所。

噢!榮福童貞瑪利亞,

請勿輕視我們在考驗中的懇求,並使我們免於一切兇險。

英文禱詞

第一篇禱詞:

O Mary,
You shine continuously on our journey
as a sign of salvation and hope.
We entrust ourselves to you, Health of the Sick,
who, at the foot of the cross,
were united with Jesus’ suffering,
and persevered in your faith.

“Protectress of the Roman people”,
you know our needs,
and we know that you will provide,
so that, as at Cana in Galilee,
joy and celebration may return
after this time of trial.

Help us, Mother of Divine Love,
to conform ourselves to the will of the Father
and to do what Jesus tells us.
For he took upon himself our suffering,
and burdened himself with our sorrows
to bring us, through the cross,
to the joy of the Resurrection.

Amen.

We fly to your protection,
O Holy Mother of God;
Do not despise our petitions
in our necessities,
but deliver us always
from every danger,
O Glorious and Blessed Virgin.

第二篇禱詞:

“We fly to your protection, O Holy Mother of God”.

In the present tragic situation, when the whole world is prey to suffering and anxiety, we fly to you, Mother of God and our Mother, and seek refuge under your protection.

Virgin Mary, turn your merciful eyes towards us amid this coronavirus pandemic.  Comfort those who are distraught and mourn their loved ones who have died, and at times are buried in a way that grieves them deeply.  Be close to those who are concerned for their loved ones who are sick and who,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the disease, cannot be close to them.  Fill with hope those who are troubled by the uncertainty of the future and the consequences for the economy and employment.

Mother of God and our Mother, pray for us to God, the Father of mercies, that this great suffering may end and that hope and peace may dawn anew.  Plead with your divine Son, as you did at Cana, so that the families of the sick and the victims be comforted, and their hearts be opened to confidence and trust.

Protect those doctors, nurses, health workers and volunteers who are on the frontline of this emergency, and are risking their lives to save others.  Support their heroic effort and grant them strength, generosity and continued health.

Be close to those who assist the sick night and day, and to priests who, in their pastoral concern and fidelity to the Gospel, are trying to help and support everyone.

Blessed Virgin, illumine the minds of men and women engag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that they may find effective solutions to overcome this virus.

Support national leaders, that with wisdom, solicitude and generosity they may come to the aid of those lacking the basic necessities of life and may devise social and economic solutions inspired by farsightedness and solidarity.

Mary Most Holy, stir our consciences, so that the enormous funds invested in developing and stockpiling arms will instead be spent on promoting effective research on how to prevent similar tragedies from occurring in the future.

Beloved Mother, help us realize that we are all members of one great family and to recognize the bond that unites us, so that, in a spirit of fraternity and solidarity, we can help to alleviate countless situations of poverty and need.  Make us strong in faith, persevering in service, constant in prayer.

Mary, Consolation of the afflicted, embrace all your children in distress and pray that God will stretch out his all-powerful hand and free us from this terrible pandemic, so that life can serenely resume its normal course.

To you, who shine on our journey as a sign of salvation and hope, do we entrust ourselves, O Clement, O Loving, O Sweet Virgin Mary.  Amen.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請為殯葬業者祈禱,他們在疫情前線感受到痛苦

CNS photo/Reuters

2020年4月25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時,念及在這段時期提供殯葬服務的人。教宗說:「讓我們今天一起為殯葬業者祈禱。他們此刻的工作如此沉痛又悲傷,他們在第一線感受到這疫情的痛苦。讓我們一同為他們祈禱。」

適逢聖史馬爾谷慶日,教宗在講道中首先表示:「四大聖史之一的馬爾谷與伯多祿宗徒十分親近。《馬爾谷福音》最先撰寫而成,它的風格簡單又平易近人。」為此,教宗鼓勵眾人在慶日當天誦讀這部言簡意賅的《福音》,「透過馬爾谷敘事的簡潔風格」來認識主耶穌的生活。

當天禮儀的福音選自《馬爾谷福音》的結尾,講述上主派遣門徒去傳福音(參閱:谷十六15-20)。教宗由此談起「信德當中的傳教特質」:少了傳教,就不是真信德。信德絕不獨善其身,停滯於個人的信仰成長:「這是諾斯底主義的異端」。真正的信德不斷引領人走出自我,它尤其要藉著見證廣傳於世。

接著,教宗提到,一座歐洲城市的司鐸透露說:「我們的城市充斥著懷疑不信,不可知論盛行,因為基督徒沒有信德。」教宗點出問題的關鍵在於「缺乏傳教精神」:基督徒的身份變成只是「身份證上的資料」;這與信德毫不相干,只是文化習俗罷了。「信德必然敦促你走出去,把它廣傳,因為信德在本質上必須傳揚出去,絕不安於現狀。」這並不意味著人人都要前往異國他鄉傳教,而是指每個人都要「走出自我,讓社會大眾看到信德」。

教宗提醒道,傳教並非「勸人改教」,卻要讓人看到啟示,「因為聖神能在人們當中藉由服務的見證來行動。服務是一種生活方式:如果我自稱為基督徒,卻按照外教人的方式生活,這是行不通的!這無法使任何人信服。若我表明自己是基督徒,而且活出基督徒的樣貌,這就會吸引人。這是個見證」。

有一回,教宗在波蘭訪問時,一名大學生問道:大學裡有許多同學是無神論者,要怎樣說服他們?教宗強調,言語是最後的辦法,第一步是生活的見證。這也是在當天讀經一中聖伯多祿宗徒說的謙卑:「大家都該穿上謙卑作服裝,彼此侍候,因為天主拒絕驕傲的人,卻賞賜恩寵給謙遜的人。」(參閱:伯前五5-14)

此外,在福傳的道路上,上主始終與我們同行,直到世界的終結。教宗說:「在傳播意識型態時,會有許多大師。但是當我懷著一份有待傳揚的信德態度時,上主陪伴著我。在傳揚信德時,我絕不孤單,因為上主與我同在。祂曾許諾說:『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廿八20)」

教宗最後帶領眾人祈求上主助祐我們活出信德,活出一份「透明而不勸人改教」的信德,讓人看到我們真實的基督徒樣貌。「藉由健康的好奇心,求主協助人們接受這個救恩的訊息。」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張汝南執事-復活期第三主日反省

圖片: Rodney Leung,攝於厄瑪烏

復活期第三主日 彌撒

集禱經

天主,願祢的子民常懷喜樂,因為祢恢復了我們的青春活力;我們現今既重獲義子的喜樂與榮耀,求祢也使我們常懷感恩之心,在確切的希望中,等待我們復活日子的來臨。因祢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祂和祢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基督不能被死亡控制。)
恭讀宗徒大事錄2:14,22-33

五旬節那天,伯多祿同十一位宗徒站起來,高聲向他們說:「猶太人,及所有居住在耶路撒冷的人!請你們留意,側耳靜聽我的話!諸位以色列人!請聽這些話:「納匝肋人耶穌是天主用德能、奇蹟和徵兆 ── 即天主藉祂在你們當中所行的,一如你們所知道的 ── 給你們證明了。祂照天主已定的計劃和預知,被交付了。你們藉著不法者的手,釘祂在十字架上,殺死了祂。天主卻解除了祂死亡的苦痛,使祂復活了,因為祂不可能受死亡的控制,因為達味指著祂說:『我常將上主置於我眼前;我決不動搖,因祂在我右邊。因此,我心歡樂,我口歌唱,連我的肉身,也要安息於希望之中,因為祢決不會將我的靈魂,遺棄在陰府,也不會讓祢的聖者,見到腐朽。祢要將生命的道路,指示給我,使我在你面前,獲得圓滿的喜樂。』「諸位仁人弟兄!容許我坦白對你們講論聖祖達味的事罷!他死了,也埋葬了。他的墳墓,直到今天,還在我們這裡。他既是先知,也知道天主曾以誓詞,對他起了誓,要從他的子嗣中,選立一位來承繼他的王位。他既預先看見了,就論及默西亞的復活,說:『祂沒有被遺棄在陰府,祂的肉身也沒有見到腐朽。』這位耶穌,天主使祂復活了;我們都是祂的見證人。祂被舉揚到天主的右邊,由父領受了所恩許的聖神。你們現今所見所聞的,就是他所傾注的聖神。」──上主的話。

答唱詠 詠16:1-2,5,7-8,9-10,11

:上主,請祢將生命的道路指示給我。
:天主,求祢保佑我,因為我只投靠祢。我對天主說:「唯有祢是我的上主,唯有祢是我的幸福。」上主,祢是我的產業,是我的杯爵,有祢為我守著。
:上主,請祢將生命的道路指示給我。
:我要讚頌引導我的上主;我心連夜間也向我督促。我常將上主置於我的眼前,我決不動搖,因祂在我右邊。
:上主,請祢將生命的道路指示給我。
:因此,我心高興,我靈喜歡,連我的肉軀也無憂安眠。因為祢絕不會將我遺棄在陰府,祢也絕不會讓祢的聖者見到腐朽。
:上主,請祢將生命的道路指示給我。
:請祢將生命的道路指示給我;唯有在祢面前,有圓滿的喜悅,永遠在祢右邊,也是我的福樂。
:上主,請祢將生命的道路指示給我。

讀經二(你們是用無玷羔羊 ── 基督的寶血,救贖出來的。)
恭讀聖伯多祿前書1:17-21

親愛的諸位:你們既稱呼那不看情面,而只按每人的行為,施行審判的天主為父,就該懷著敬畏的心,度過你們這旅居的時期。該知道:你們不是用能朽壞的金銀等物,而是用寶血,即無玷無瑕羔羊 ── 基督的寶血,由你們祖傳的虛妄生活中,被贖出來的。基督固然是在創世以前,就被預定了的,但在最末的時期,為了你們纔出現,為使你們因著祂,而相信那使祂由死者中復活,並賜祂光榮的天主;這樣,你們的信德和望德,都同歸於天主。──上主的話。

福音前歡呼

:亞肋路亞。
:亞肋路亞。
:主、耶穌,請祢給我們講解聖經,好使我們的心,在祢講話時,也火熱起來。
:亞肋路亞。

福音(在擘餅時,門徒認出耶穌來。)
恭讀聖路加福音24:13-35

就在一周的第一天,耶穌的門徒中,有兩個人,往一個村莊去,村名厄瑪烏,離耶路撒冷約六十『斯塔狄』。他們彼此談論所發生的一切事。正談話討論的時候,耶穌親自走近他們,與他們同行。他們的眼睛卻被蒙蔽住了,以致認不出祂來。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走路,彼此談論的是些什麼事?」他們就站住,面帶愁容。一個名叫克羅帕的,回答耶穌說:「在耶路撒冷作客的,獨有祢不知道這幾天在那裡所發生的事嗎?」耶穌問他們說:「什麼事?」他們回答說:「就是有關納匝肋人耶穌的事。祂本是一位先知,在天主及眾百姓前,行事說話都有權力。我們的司祭長及首領,竟解送了祂,判了祂死罪,釘祂在十字架上。我們原指望祂就是那要拯救以色列的。可是……此外還有:這些事發生到今天,已是第三天了。我們中有幾個婦女,驚嚇了我們;她們清早到了墳墓那裡,沒有看見祂的遺體,回來說她們見了天使顯現,天使說祂復活了。我們中也有幾個,到過墳墓那裡,所遇見的事,如同婦女們所說的一樣,但是,沒有看見祂。」耶穌於是對他們說:「唉!無知的人哪!為信先知們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竟是這般遲鈍!默西亞不是必須受這些苦難,纔進入祂的光榮嗎?」祂於是從梅瑟及眾先知開始,把全部經書論及祂的話,都給他們解釋了。當他們走近他們要去的村莊時,耶穌裝作還要前行。他們強留祂說:「請同我們一起住下罷!因為快到晚上,天已垂暮了。」耶穌就進去,同他們住下。當耶穌與他們坐下吃飯的時候,就拿起餅來,祝福了,擘開,遞給他們。他們的眼睛開了,這纔認出耶穌來;但耶穌卻由他們眼前隱沒了。他們就彼此說:「當祂在路上與我們談話,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不是火熱的嗎?」他們遂即動身,返回耶路撒冷,遇見那十一門徒,及同他們一起的人,正聚在一起,彼此談論說:「主真復活了,並顯現給西滿!」兩人就把在路上的事,及在分餅時,他們怎樣認出了耶穌,述說了一遍。──上主的話。

各位尊敬的弟兄姊妹,大家好!

今天我們慶祝復活期第三主日,教會提醒我們耶穌基督是我們人生的希望,祂能帶給我們喜樂與平安,常言道,天主沒有應許天空常藍,但祂卻恩許永遠與我們同在。此刻我們雖然面臨疫症煎熬,直接或間接受到它的影響,前景看似灰暗無望,像似厄瑪烏兩位門徒一樣,身為耶穌門徒的我們,又如何瞻望?

據醫學權威分享,若受疫情影響,以至身心不暢,本是正常,但如果健康不妙,必須尋醫問訪,卻不需驚惶,讓我們繼續信賴上主,保持希望,用慈愛去挑戰病毒,用喜樂使惡魔投降!

今天的福音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注意和分享,尤其是面對瘟疫情況!首先耶穌從不放棄我們,特別是當我們受到考驗而面臨失望,「耶穌親自走近他們,與他們同行…..他們就站住,面帶愁容」路 24:15, 17b ,與此同時,我們更要提高我們對主所懷的正當希望,不要像門徒一樣,望耶穌把羅馬軍消滅,作地上君王,「我們原指望他就是那要拯救以色列的….」路24:21。

可知人的計劃與天主的計劃往往不是一樣,我們要多作反省尋求天主的旨意,多閱讀聖經,開啟我們的眼睛,讓聖言作我們的思想,一有機會就參與彌撒,領受耶穌的食糧;耶穌「於是從梅瑟及眾先知開始,把全部經書論及祂的話,都給他們解釋了…….當耶穌與他們坐下吃飯的時候,就拿起餅來,祝福了,擘開,遞給他們,他們的眼睛開了,這纔認出耶穌來!」路24:27-31。

的確,我們要珍惜與主共聚的時光,聖伯多祿因多次與復活的主相聚,經驗到祂慈愛的眷顧,體驗到祂寛恕的力量,因而放心大膽,為耶穌作見證,為主殉道身亡,「主真的復活了,並向西滿顯現」路 24:34。

各位,有主萬事足,我們有沒有體驗到主的體血是何等的甘飴呢?「請你們體驗 ,請你們細察,上主是何等甘飴,投奔他的人真是有福..」聖詠34:9。所以當我們面對險惡也不需驚惶,因為「縱使我應走過陰森的幽谷,我不怕凶險,因你與我同在…」聖詠23:4a。

是的,當我們與主的關係親密,又何用恐懼「病魔之猖狂」?

當我們效法天主對弱者之愛,又何必掛懷「神領聖體」的力量?

當我們保持喜樂,因天主與我們同在,那又何需埋怨「暫時失去自由」的璫琅?

所以在居家期間,我們要加油,不段增加我們愛主愛人的力量,例如安排時間參與網上彌撒,切勿斷絕與主來往,更要硏讀聖經,反覆思量人生的終向,更要利用電話/電子通訊,向孤獨親友問安,向慈善團體,傳播福音媒體和敎會展示我們的關懷和支持的力量,最重要的,就是要和家人相愛,保持微笑,早上向妻子問安!

今天的兩篇讀經都與聖伯多祿宗徒有關,宗徒之長因爲經驗到復活之主的正能量,到處宣講福音,不怕邪魔的猖狂!我們曾否真正與復活之主相偕,那就要看看我們待人接物,能否效法耶穌的模仿?

讓我們常懷感恩的心,喜樂之情和充滿愛人的熱火向病魔宣戰,讓我們繼續祈禱為患病親友求助,為亡者求主垂憐,並求主賜給我們行走永生的力量!如此看來,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主失去希望,對人迷迷惘惘,對自己失去生活方向!

聖母痛苦之母,為我等祈!

張汝南執事
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

2011年5月27日,張汝南執事在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領受聖秩,成為終身執事。他曾服務於滿地可華人天主堂,現服務於滿地可其中一個英語堂區-聖若望‧貝巴堂(St. John Brébeuf Parish)

聯絡: [email protected]

中國上海教區及北京教區因新冠病毒疫情暫停五月份朝聖活動

CNS photo/Aly Song, Reuters

五月是聖教會特別恭敬聖母的月份,並稱之為「聖母月」。為中國教會,每年的五月份各地的信友也紛紛參與地方教會舉行的朝聖活動,當中上海教區的佘山每年更有成千上萬人前往向中國教會的主保佘山進教之佑聖母敬禮和祈禱。

可是,今年由於新冠病毒疫情,上海教區及北京教區決定暫停五月朝聖活動。

據《信德網》報導,2020年4月13日,據上海教區發布公告,由於新冠病毒疫情防控需要,暫停舉行今年五月佘山和浦東唐鎮的朝聖活動,並請教友居家為疫情早日結束祈禱。

另外,2020年4月19日,北京教區也發布了「關於暫停五月朝聖活動的決定」通知。

通知上表示,按照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結合後桑峪朝聖地的《關於後桑峪堂區五月份不安排朝聖活動的通知》,為切實保障神長教友們的生命安全及身體健康,北京天主教一區兩會經研究決定:北京教區及所屬各堂區,各祈禱所,各團體暫停組織今年的聖母月朝聖活動。同時,鼓勵神長教友「或居家,或行路,或臥或立」(申6:7),「用心神,以真理」(若4:23),聯同普世教會,銘記教宗的祈禱意向,一起效法耶穌跟隨耶穌,活出複活基督的新生命。

來源:信德網

教宗本篤十六世親撰《向佘山聖母誦》

至聖童貞瑪利亞, 降生聖言之母,

又是我們的母親,
您在佘山聖殿被尊稱為「進教之佑」,
整個在中國的教會滿懷熱愛瞻仰您,
今天我們投奔您台前,求您護佑。

請垂顧這天主子民, 並以母親的關懷

帶領他們,走上真理與仁愛的道路,
使他們在任何境況下,
都能成為促進全體人民和諧共處的酵素。

您在納匝肋順從主旨,說了「是」,

讓永生天主子在您貞潔的母胎中取得肉軀,
使救贖工程從此在歷史中展開,
您又懇摯地奉獻自己協助這工程,
讓痛苦的利刃刺透您的心靈,
直到最後的重要時刻,
在加爾瓦略山上,十字架下,
當您聖子犧牲自己,
使世人獲得生命時,
您佇立在祂身旁。

從那時開始,

為一切在信仰中追隨您聖子耶穌,
並跟著祂背起十字架的人,
您以一種嶄新的形式, 成了他們的母親。

希望之母, 您在聖週六的黑暗中,

仍懷著堅定不移的信心,

迎接復活節的黎明,
請將這分辨的能力賞給您的子女,
使他們在任何處境中,
即使是最黑暗的時刻,
仍能見到天主親臨的標記。

佘山聖母, 請援助那些在日常勞苦中,
仍繼續相信、希望、和實踐愛德的中國教友,
使他們永不懼怕向世界宣講耶穌,

並在耶穌跟前為世界祈禱。
您以塑像的形態, 矗立於佘山聖殿頂,
高舉張開雙臂的聖子,
向世界展示祂對世人的深愛。
請幫助天主教友常作這大愛的可信見證人,
並使他們與教會的磐石伯多祿結合在一起。
中國之母, 亞洲之母,
現在直到永遠, 請常為我們祈求。

亞孟。

天亞社:聖座新聞室澄清暫時沒有教宗訪問中國的行程

CNS/Paul Haring:攝於2017年3月22日教宗公開接見活動。

據《天亞社中文網》報導,意大利政論雜誌《真相》(La Verita)近日披露,梵蒂岡國務卿帕羅林(Pietro Parolin)樞機正著手安排教宗訪問中國,首站是武漢,之後將轉往北京等城市訪問。

該新聞一出,引起多個媒體轉載,及多方關注和迴響。

然而,聖座新聞室四月廿一日向天亞社澄清,該辦公室主任布魯尼(Matteo Bruni)指出,該意大利媒體首先提到的是假設性旅程,沒有任何實質內容。

他續說,即使有任何已安排的旅程,都鑑於全球的突發疫情而被推遲,目前還沒有要到任何國家訪問的新行程。

另外,台灣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亦於四月二十日晚間做出回應,表示台灣駐教廷大使館就有關媒體報道向教廷了解,以及透過相關管道查詢的結果,指這是一則未經過查證的傳言和小道消息,因此外交部不會評論。

歐江安續說:「目前台灣與教廷的關係良好,雙方的合作沒有改變,將持續推動改善中國的宗教自由,使中國的天主教徒能早日享有自由,實現正常的宗教生活。」

按此閱讀更多

來源:天亞社中文網

國際聖體大會將延至2021年舉行

圖片: iec2020.hu/en

匈牙利國際聖體大會官方網頁

由於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許多重要的國際盛事需要重新考慮其舉行的時間。繼2022年里斯本普世青年節和2021年羅馬世界家庭會議均延期一年舉行後,原定於今年9月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的國際聖體大會也將延至2021年。

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4月23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由於目前的衛生狀況和朝聖者移動與聚會帶來的後果,教宗方濟各與負責籌辦聖體大會的委員會和匈牙利主教們決定,將《第52屆國際聖體大會》推遲到2021年9月舉行。」

宗座國際聖體大會籌委會主席馬里尼(Piero Marini)總主教接受梵蒂岡新聞網採訪時,對於如何促成這項決定做出了回應,他說:「我們不僅與梵蒂岡,也與國際醫療衛生方面的負責人進行了評估。他們現在無法保證9月份能完全恢復正常,其中包括航班和其它交通工具,因為這是一項國際盛會,參與者來自世界各地。到目前為止,已有6萬人報名參加。所以,在不確定各國是否脫離疫情的情況下,我們無法安全的舉行聖體大會。」

馬里尼總主教也表示:「推遲舉行聖體大會對當地的籌委會多少帶來一些困難,因為他們要重新與報名者、被邀請參與神學專題討論的人士聯繫。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這多出的一年時間則提供機會來更好地做準備,深入了解大會的主題。」

總主教接著說:「我參加過在魁北克、都柏林和宿霧舉行的聖體大會,但是到目前為止從未見過信友對聖體大會有如此熱烈的興趣,也從未見過這麽多人報名。」

本屆國際聖體大會選擇的主題為「我的一切泉源都在祢内」。馬里尼總主教說:「這主題取自聖詠八十七篇第7節。顯而易見地,這表達出一切泉源的根源是天主,這泉源也在聖體聖事中。」

聖體大會延期舉行,馬里尼總主教特別向匈牙利教會表示:「這是一個更好準備2021年聖體大會的時機。我可以這麼說,無論是在國際層面或當地教會層面,一切都可以籌備得更好”。總主教最後指出,聖體大會無論對匈牙利、對歐洲,以及對反思自己的根源都很重要。我祝願明年舉行的聖體大會是教會和社會做出反省的時刻。至少對我們天主教徒和信徒來説,一切都源於聖體聖事。耶穌的話語已成為我們的福音,耶穌的舉動已成為我們的聖事。在舉行國際聖體大會中看到這一點,這對我們來説十分重要。」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保護大地的運動應從基層興起,全球性的挑戰需攜手克勝

CNS photo/Vatican Media

「面對環境污染、大地資源遭到掠劫的問題,我們必須增進保護共同家園的意識,從基層興起民間運動。事實上,新冠疫情當前的悲慘處境展現出,唯有同心協力,照顧最弱小者,我們才能克勝全球性的挑戰。」

2020年4月22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的要理講授中提出這些觀點。教宗指出:「我們需要生態皈依和共同計劃,方能遏止大地衰竭,照料其它受造物,並培養對他人的愛與憐憫。」適逢世界地球日訂定50週年紀念,教宗暫停講解真福八端,改為反省保護受造界的課題。

教宗闡明:「大地絕非資源儲藏庫。對我們信友來說,自然界是『創世的福音』」。這是看待創世工程的新方法。我們是唯一的人類大家庭的成員,脣齒相依;我們來自塵土,按照天主的肖像受造,並擁有天主噓入的生命氣息。然而,由於自私的緣故,我們守護大地的責任感日益薄弱,使得自己的生命陷入危險。許多國際和地方運動團體相繼成立,旨在喚醒良知,呼籲守護大地。」

為此,教宗向它們獻上誠摯的讚賞說:「我們還需要兒女們走上街頭來教導我們簡淺明瞭的道理;也就是,我們一旦摧毀那支撐著我們的環境,就沒有未來。」

同時,教宗也鼓勵每個能貢獻微薄之力的人說:「我渴望激勵在全國和地方層級商議並組織行動。最好能集結社會各處境人民的力量,並由基層興起民間運動。這意味著在我們與人民、與近人、與赤貧者與大地之間創造和諧,而和諧乃是聖神的化工。在慶祝世界地球日的今天,我們蒙召重新發現尊重大地的神聖意義,因為大地不只是我們的家園,更是天主的家園。由此遂激發出我們生活在神聖大地之上的意識。」

「在創世之初,天主看到所造的一切,樣樣都認為「好」(參閱:創一31)。而今,在我們的摧殘蹂躪下,大地以種種天災悲劇作為回報。我要是現在問上主覺得如何,我相信祂不會說出什麼好話。」教宗提醒眾人:「是我們毀掉了上主的工程。」

接著,教宗引用了一句西班牙諺語說:「『天主總是寬恕;我們人類有時寬恕,有時不寬恕;而大地從不寬恕。』我們若是造成大地衰竭,大自然的反撲將會非常可怕。」

為此,教宗籲請眾人默觀,運用原住民善度生活的智慧。對原住民來說,「善度生活」的意義是與大地和諧共處。另外,教宗也向有權推動第15屆和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進程的人員發出呼籲,因為這兩屆會議格外重要,攸關國際社會的合作。教宗最後再次勉勵眾人,值此復活期,應讚賞大地的美妙禮物,並照顧弟兄姊妹。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為歐洲祈禱,願其實現歐盟創始人團結友愛的夢想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復活期第二周 星期三 彌撒

2020年4月22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彌撒開始之際,教宗特別提到歐洲,他說:「在這個時期,我們彼此間和各國之間極需團結一致。今天讓我們為歐洲祈禱,願歐洲能達至這個團結,這是歐盟創始人夢想多年的弟兄友愛的團結。」

當天選讀的若望福音記述天主派遣聖子到世界上來,為叫世界藉著祂而得救(三16-21),教宗以此展開講道,表明天主的愛幾乎是一種瘋狂的愛,天父將祂的獨生子賜給我們,並為我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教宗表示:「這段福音章節可說是一篇神學論述,記述了耶穌與尼苛德摩的對話,其中涵蓋了一切,包括:初傳、要理、神學反省和告誡等。我們每次閲讀此章節,都讓我們更為明瞭天主的啟示,以及更接近救恩奧跡。」

隨後,教宗針對當天福音的內容提出了兩大重點。

第一點是攸關天主愛的啟示。

教宗說:「就如一位聖人所說的,天主的愛是瘋狂的。『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天主賜給我們祂的獨生子,派遣祂來,祂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這是天主對世人的愛。我們每次注視十字架,都能找到這愛。十字架正是天主聖愛的一本偉大著作,是天主愛的表達。」

教宗接著表示:「有許多基督徒花上很長的時間注視十字架。他們在那裡找到了一切,聖神讓他們明瞭在十字架上蘊藏著一切的知識,那裡有天主的愛以及基督信仰的智慧。要在靜默中注視十字架,注視耶穌的傷痕和祂的聖心。讓我們一起注視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天主子,祂為了愛貶抑自己。」

教宗接著提到當天福音中的第二個重點:「光明來到了世界,世人卻愛黑暗甚於光明,因為他們的行為是邪惡的。」(若三19)

教宗指出:「許多時候我們無法在光明中生活,因為已經習慣活在黑暗裡。光明令人感到眩目,無法看到事物,我們就像是“蝙蝠”一樣的人,只在黑暗中行走。當我們處在罪惡中時,我們也是處於這種狀態:忍受不了光明。活在黑暗之中讓我們感到更舒服,光明會猛烈拍打我們,讓我們看到自己不願意見到的事物。可怕的是,心靈的眼目若是習慣了在黑暗之中,就會忽視光明本身。腐敗之人不知道光明是什麽,因為他們不認識光明。當我們處在罪惡、遠離上主的狀態時,我們就成為了瞎子,在黑暗中感覺會更好,就這樣繼續前行。」

教宗說道:「讓我們允許天主的愛進入心中,讓耶穌帶來的光明和聖神的光明進入我們内,幫助我們以天主的真光看清事物。」

結束講道前,教宗再次提醒當天的兩個重點,也就是「天主在基督和十字架内的愛;在日常生活中的愛」,並邀請信友每天反問自己:「我在光明中還是在黑暗中行走?我是天主的子女或是淪落成了一隻『可憐的蝙蝠』?」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此刻的寂靜教導我們聆聽

CNS photo/Vatican Media

2020年4月21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他在禮儀開始之際說:「這段時期,一片死寂,人們也能感受到寂靜。願我們不太習慣、感到有些新鮮的這份寂靜,能教導我們去聆聽,敦促我們增進聆聽的能力。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當天的第一篇讀經講述了第一個基督徒團體如何「一心一意」地生活(參閱:宗四32-37)。

教宗闡明:「這第一個基督徒團體樹立了典範,讓我們明白,當我們順從聖神,讓聖神進入並改變我們時,團體生活可以達到何等境界。這個團體和諧共處,因為聖神是和諧的大師,祂有能力這麼做,並在此如此實行了。祂應當在我們的心中行動,應當改變我們的許多事,但祂創造和諧:因為祂本身就是和諧。」

「然而,這第一個基督徒團體不久後也遇到問題。雅各伯宗徒勸勉他們不該按外貌待人(參閱:雅二1),聖保祿宗徒在信中寫道:『我聽說你們聚會時,你們中間有分裂的事。』(格前十一18)很多事會造成團體分裂,不論是堂區、教區、司鐸或修會團體,無一得以倖免。」

為此,教宗分析了初期教會團體分裂的三大原因,分別是:金錢、虛榮和閒言碎語。

「首先,雅各伯宗徒規勸不要以貌取人。比方說,信友們在聖堂裡聚會時,一個戴著金戒指的人走進來,他立刻被奉為上賓,窮人則被摒棄一旁。這就是個金錢使人分裂的例子。貪財之心使團體分裂,使教會分裂。在教會的歷史中,信理出現偏差時,背後往往是金錢在作祟,包括政治權勢和真金白銀。因此,貧窮乃是團體之母,貧窮有如守護團體的牆。金錢和私利造成分裂。在家庭內也是如此:多少家庭為了遺產四分五裂,家人不再彼此噓寒問暖?」

「另一個使團體分裂的是虛榮,想要高人一等的欲望。法利塞人這樣祈禱:『上主,我感謝祢,因為我跟旁人不一樣。』這就是虛榮。此外,還有炫耀和衣著上的虛榮:聖事的慶祝經常成了虛榮的場合,參禮者打扮得花枝招展,人們大肆慶祝。虛榮使人分裂,因為虛榮會讓你『孔雀開屏』,哪裡有孔雀,那裡必定有分裂。」

第三個使團體分裂的是閒言碎語。這是教宗方濟各經常警惕眾人的情況:「魔鬼把這念頭放在我們內,促使我們想說他人壞話。我們常聽到有人說:『他是個好人,可是……』『可是』這個詞是毀壞他人名譽的轉折點,後續的話語使他人的地位下滑。」

「然而,聖神總是以祂的威能來拯救我們脫離金錢、虛榮和閒言碎語的庸俗,因為聖神與世俗相抗衡,祂能行奇跡、做大事。」

為此,教宗鼓勵我們:「祈求上主賜下這順從聖神的恩典,好讓祂來改變我們和我們的團體,我們的堂區、教區及修會團體:願祂改變這些團體,使之不斷和諧地前行;和諧是耶穌對基督徒團體的期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政治人物應尋求百姓福祉而非政黨利益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復活期第二周 星期二 彌撒

教宗方濟各4月20日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當天禮儀開始之際,教宗念及從政人士,並為他們祈禱,說:「今天,讓我們為擁有從政聖召的男女祈禱:政治是最高形式的愛德。請為各國的政黨祈禱,但願在這疫情時刻,它們能同心協力尋求國家福祉,而非黨派利益。」

當天的福音記載了耶穌與尼苛德摩在某天夜晚的對話(參閱:若三1-8)。尼苛德摩是猶太人的領袖,是個有權威的義人。他宣認了耶穌「是由天主而來的師傅」,於是耶穌教導他,人必須「由上而生」、「由聖神而生」,並把聖神描述成「隨意吹拂的風」。為此,教宗表示,「一個人若是接受聖神的引領,便擁有在聖神內的自由,是個順從的人。這可稱為對聖神的順從」。

基督徒不只要遵守天主十誡,更要「讓聖神進入心中,任由聖神隨意帶領自己前行」。教宗指出,「我們基督徒經常在生活中裹足不前,像尼苛德摩那樣,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怎麼做,或是對天主沒有信心,難以踏出下一步,讓聖神進入。重生意味著讓聖神進入我們內,自由地讓聖神來帶領自己,而非自作主張」。因著聖神的自由,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將前往何處。

在當天的讀經一中,我們看到若望和伯多祿的榜樣(參閱:宗四23-31)。這兩位宗徒向自己團體的弟兄姊妹分享了在大司祭和長老那裡的遭遇,然後大家「同心合意」地祈禱。教宗強調,他們「並未停留於謹慎的措施」,而是熱切祈禱,「讓聖神來告訴他們該做什麼」。「他們渴望由聖神而生,向聖神敞開心扉」。宗徒及其同伴在祈禱中向上主陳述了自身經歷,懇求上主施展作為,並「祈求膽量和勇氣」。祈禱結束時,「他們聚集的地方震動起來,眾人都充滿了聖神,大膽地宣講天主的真道」。教宗稱之為「聖神的第二次降臨」。

為此,教宗勉勵眾人祈求說:「求主助祐我們始終向聖神開放,因為聖神將帶領我們在事奉上主的生活中向前邁進。」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