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你若是選擇基督,就不能求助於巫師

CNS photo/Paul Haring

2019年12月4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再次談論「福音在世上的旅程」,講述聖保祿在厄弗所的牧職。教宗指出,因著保祿宗徒,「約有12個人以耶穌之名受洗」,並發生了許多奇事:病患得到痊癒,附魔者重獲自由(參閱:宗19:11-12),這一切是因為徒弟相似於他的師傅(參閱:路6:40)。

教宗解釋道:「天主在厄弗所施展的威能,揭穿了那要假借耶穌之名驅魔的人,根本沒有靈性權柄來行事,並揭露了巫術的軟弱。因此,很多人拋棄巫術,選擇基督。這確實顛覆了厄弗所這種城市,那裡曾是知名的巫術中心!路加強調,基督信仰和巫術水火不容。你若是選擇基督,就不能求助於巫師:信仰的意義在於滿懷信賴之情投奔於可靠天主的手。祂教人認識自己時,並不透過隱蔽的行為,卻運用啟示和無償的愛。」

今天仍有不少基督徒找巫師算命或改變人生境遇。教宗強調:「巫術絕非基督信仰,算命改運等許多事,與基督信仰毫不相干。」

在回顧了保祿宗徒的牧職後,教宗談論了保祿的「臨別贈言」(參閱:宗廿28、32-35)。教宗表示:「這番話值得仔細閱讀,因為今天的神長和所有基督徒都應該學習保祿辭別的方式。再者,保祿在離別時叮囑團體的負責人,說:『你們要對你們自己和整個羊群留心。』(宗20:28)。牧者的工作就是保持警醒。牧者、本堂神父、神長、主教和教宗都要保持警醒,以守護羊群。同時,眾牧者也要對自己留心,作良心省察,反省自己如何實踐這項警醒的責任。」

聖保祿如此囑咐厄弗所團體的負責人後,「便把他們託付給天主和祂恩寵之道」(參閱:宗20:32)。同樣地,教宗也帶領眾人祈禱說:「讓我們懇求上主更新我們對教會的愛,以及我們對教會守護的信仰寶庫的愛,使我們眾人共同負起守護羊群的責任,在祈禱中支持牧者,以求他們能彰顯耶穌善牧的堅定和溫柔。」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愛‧福傳-香港第一位聖人聖福若瑟神父傳》舞台劇監製感想分享

首先,謹代表「鹽與光天主教傳媒機構」向所有參與《愛‧福傳-香港第一位聖人聖福若瑟神父傳》舞台劇工作人員榮獲第十屆「Mirabile Dictu 國際天主教電影節」福音電影獎致以祝賀。《愛‧福傳》是一套由劇本、演員、配樂、音樂創作、舞台劇設計到拍攝等等,都是百份百香港本地製作的舞台劇。而它更是歷史性首部廣東話的舞台劇電影在羅馬奪得 Mirabile Dictu 國際天主教電影節福音電影獎,小編作為華人也感受到一份光榮。

我深信這一切都來得不容易,因此便邀請了《愛‧福傳》舞台劇的監製 Danny Anthony Shiu 以文字的形式,與我們分享感想,請大家細心欣賞他的文章。

文: 梁樂彥 Rodney Leung ,《鹽與光》中文節目製作人

 

從堂區舞台劇到角逐天主教「奧斯卡」

撰文:《愛‧福傳-香港第一位聖人聖福若瑟神父傳》監製
Danny Anthony Shiu

 

2019年11月27日凌晨,我在航班CX293靜靜地等候飛機起飛。

我從窗口眺望午夜中的香港機場客運大樓,依然對現在要前往的目的地和這次旅程的原因感到難以置信,甚至可以說是不可思議。

這班飛機裡還有三位我認識的人,分別是樂舞坊的藝術總監顏麗娜老師、作曲家鄭汝森博士和教友黃其幹先生,我們因為過去兩年半內一直為一件事做義工而認識。雖然大家坐在不同的位置,但他們這次旅行的目的和我一樣。

我們是去羅馬參加11月28日晚上舉行的 Mirabile Dictu International Catholic Film Festival 的頒獎典禮,香港視聽中心翻譯為「國際天主教電影節」,內地天主教網站翻譯為「國際公教電影節」。這個電影節​​旨在推廣宣揚普世道德價值和優良楷模的電影、紀錄片和短片,於2010年由導演暨製作人 Liana Marabini 女士發起,一直受到梵蒂岡宗座文化委員會的鼎力支持,因此這個電影節常被外界譽為天主教的「奧斯卡」。香港天主教徒比較熟悉的幾部天主教電影和紀錄片,如《聖德蘭修女》(The Letters)、《依納爵‧羅耀拉》(Ignacio de LoyolaI: Soldier-Sinner-Saint)、《本篤十六世:信守真理》(Benedikt, in honor of the Truth)都先後在這個電影節裡得獎。

我們代表本屆電影節三部獲得「最佳電影」提名的作品之一、聖言會製作的粵語音樂劇電影《愛‧福傳-香港第一位聖人聖福若瑟神父傳》,和兩位羅馬聖言會總會派出的神父一同出席這次頒獎典禮。本屆典禮是在羅馬卡瓦列里‧沃爾多夫‧阿斯托里亞度假酒店 (Rome Cavalieri, A Waldorf Astoria Resort)舉行,晚上八時半開始,鑑於梵蒂岡宗座文化委員會主席拉瓦錫樞機(Cardinal Gianfranco Ravasi)出席而作出的安檢考量,主辦單位要求我一個星期前把代表團名單交給他們。另外,典禮採用奧斯卡的風格,主辦單位在現場才公布得獎名單,所以我們非常有機會跑了半個地球最後空手而回,但是我們幾位依然異常興奮,沒有期望得獎就不會失望而回,大家都把這次突如其來的旅程當作提早出現的聖誕禮物,一次有著「可一不可再」目的的自費旅行。

我看過其他兩部入圍電影的預告片,分別來自奧地利和波蘭,他們的水平是專業級的。據說奧地利的入圍電影《Otto Neururer,  Hope Through Darnkness》已經獲得多個電影節的重要獎項,製作人還將在全球巡迴首映行程中特意飛去羅馬出席頒獎典禮;而波蘭的入圍電影《The Inspection》是由波蘭公營電視台製作,原導演在拍攝中突然離世,由導演兒子接手完成。這兩部電影的專業背景不禁讓我想到他們劇組會不會好奇地問:「《愛‧福傳》是一部怎樣的電影呢?」

我同樣也對《愛‧福傳》獲得提名感到非常驚訝,畢竟我一直沒有忘記這是一個舞台劇的錄影,也沒有忘記差不多百分之九十五的演員都是第一次面對鏡頭演戲。回想20多天前,在官方網站上看到電影入圍了,我驚喜前的反應是有如見到死人復活,因為主辦單位晚了五天才公布提名名單,我一直認為收不到入圍電郵就是落選了,而且在這個天主教裡的一級電影競賽中落選本來就在我意料之中。根據官方網站過去九屆的入圍歷史,大部分入圍電影是來自天主教電影發展非常成熟的歐美地區,而入圍的亞洲電影寥寥可數,分別來自菲律賓(3次)、韓國(2次)和緬甸(1次),在香港製作的《愛‧福傳》卻無意間成為第一部獲得提名的華語電影,在天主教電影史中留下了足跡。

飛機剛剛離開中國領空,我左看右望地尋找顏老師、鄭博士他們究竟坐在哪裡,想到如果《愛‧福傳》出品人、聖言會會士談雷濤神父也一起前往羅馬就更加熱鬧了,可惜他公務太忙,其實這部戲的誕生全因為他的一個決定。2017年中,在他準備離開服務多年的香港聖瑪加利大堂,他希望在他創立的聖福若瑟普通話團體下一個週年慶時不再只是辦吃飯派對,他想透過演出一個故事讓更多堂區裡的教友認識這位引領他加入聖言會聖人的事蹟,所以就開始構思一部講述聖福若瑟在中國傳教的舞台劇。透過時任團體副團長林明月女士,找來舞台經驗豐富的顏老師擔任導演和編劇。在籌備過程裡,神父和老師遇上極多的問題,但是每次把問題解決後就發覺這個表演的規模越做越大,之後更獲得鄭博士和資深電視節目製作人 Edward 來幫忙,加上一眾沒有表演經驗的教友們,終於在2018年4月21日首次在香港聖瑪加利大堂禮堂上演,在同年6月26和27日在西灣河文娛中心上演改良後的版本,邀請了著名公教藝人張衛健、宋豪輝及張美璉擔任表演嘉賓,之後就再沒有上演過了。為了公映後能讓更多人看到,製作單位在西灣河現場放置三部專業攝錄機進行拍攝,在經過大約三個月的重新剪接、配樂、錄音及配字幕,音樂劇電影版在2018年10月6日於香港花園道聖若瑟堂首映。就這樣,一個堂區的舞台劇就變成了一部面向國際的音樂劇電影,一個團體的週年慶就變成了一次一生難忘的福傳任務。

隨後,電影版開始進入國際視野。本片首先於2018年12月在加拿大《鹽與光》天主教電視頻道(Salt+ Light Catholic Television)中作加拿大全國播放,而菲律賓 TV Maria、印度 Divine Vision Network、尼日利亞 Catholic Television of Nigeria和阿根廷 SipcaTV 也先後獲得授權,將陸續於本年底和明年初播出。除了已經放在 YouTube 供全球網民免費觀看外,電影版已經於2019年9月在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公映五場。另外,在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和澳門天主教教區的支持下,此片於2019年第四季在澳門戀愛‧電影館和澳門大會堂公映兩場。

同時,《愛‧福傳》也開始參加海外影展,但這其實是一位演員的無心之言所引起。記得在2018年10月底的劇組聚餐中,一位教友問另一位擁有豐富電視製作經驗的教友如何能讓《愛‧福傳》獲獎,那位教友說需要購買電視時段,在電視上播放才有資格參賽,然後那位教友當場告訴我,他願意提供一點資金達成這個願望。經過幾天的調查,我發現如果直接參加海外的電影節是不需要公眾播放就可以報名參加的,因此開始了《愛‧福傳》進軍海外競賽的道路。現在看來,這個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本片因為入圍和得獎而開始受到很多海外觀眾的注意。

在這一位啟蒙我這個想法的演員、活水基金、十多位神父及修女、香港意大利文化協會、多個在港外籍天主教徒團體、龍耳電視台、加拿大鹽與光天主教傳媒機構、十多位母語及精通外語人士的協助下,我們開展了18種語言的字幕製作,當中包括香港手語及粵語口述影像,讓《愛‧福傳》成為一部對粵語觀眾的無障礙影片,也因為配有多種外語字幕,在參加海外影展更加容易讓評審團產生共鳴。

《愛‧福傳》獲得了第三十四屆波蘭國際天主教電影和多媒體節(KSF Niepokalana 2019)電視和多媒體節目獎第二名、2019年美國及加拿大天主教記者協會加俾額爾獎(Gabriel Awards)的劇情電影榮譽獎。另外,本片先後入圍了2019年國際基督教電影音樂節、2018年好萊塢國際電影節及2018年瑞士國際影展。我們最後一個競賽是12月1日在台北舉行的「全球基督國度電影節CKFF」,顏老師獲得「最佳原創劇本」提名。我在羅馬頒獎典禮後的第二天就要趕去台北代表她出席,而老師則留在羅馬繼續幾個訪問行程。

雖然得獎機會微乎其微,但我還是在飛機上寫了一段得獎感言,其實更像一個廣告的宣傳對白,因為監製的責任就是無時無刻都要為自己服務的電影宣傳。因此我寫了這樣的一段話:「140年前,聖福若瑟離開意大利把耶穌的愛帶到東方,為中國人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他說過:『愛是全人類都懂得的語言』,今天,他在中國的故事依然提醒了我們,耶穌愛的光輝能幫助我們走出困境。我們希望,這個殊榮能讓本片再次把這個『愛』的訊息帶給我們的家鄉--香港、帶給我們的國家--中國,以及帶給全世界的人。」

經過十三小時的飛行,飛機於清晨抵達羅馬,一抹晨光灑進機艙,像是從高處射到舞台上的太陽燈,我想到《愛‧福傳》舞台劇時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我們三場舞台劇開始前都堅持和觀眾一起唱普通話的天主經,有兩個原因:第一,祈求天主保佑;第二,紀念聖福若瑟普通話團體在過往的普通話彌撒裡都會唱這首普通話版的天主經。在第一次《愛‧福傳》上演時,我看著普通話團體的兩任神師在台上帶領觀眾詠唱這首普通話版的天主經時,心中對天主說:「經過無數的困難,我們終於到要交卷的時候了。我們劇組每個人都已經盡了最大能力去嘗試,無論最後是成是敗,無論效果是好是醜,都請祢不要介意,如父母收到一張由孩子畫的生日卡一樣微笑著接納。」

在座位等候飛機駛往羅馬達文西國際機場的停機坪時,我心中再次響起這首普通話版的天主經。

後記:「最佳電影」最終由奧地利電影獲得,《愛‧福傳》卻獲得了壓軸頒發的「Capax Dei Foundation Award for Evangelization」福音電影獎。想起來,福神父才是本電影節的大贏家,他的祖國和他的福傳故事和精神都受到致敬,套用顏導演領獎時發言的第一句:「Thank God!」。

圖片:Danny Anthony Shiu

按圖觀看得獎作品

《愛‧福傳》於羅馬贏得Mirabile Dictu國際天主教電影節獎項

【《愛‧福傳》於羅馬贏得國際天主教電影節獎項】
榮獲第十屆「Mirabile Dictu 國際天主教電影節」福音電影獎
Capax Dei Foundation Award for Evangelization

2019年11月28日(星期四),香港音樂劇電影《愛‧福傳-香港第一位聖人聖福若瑟神父傳》於意大利羅馬舉行的第十屆「Mirabile Dictu 國際天主教電影節」上榮獲福音電影獎。在這個被譽為「天主教奧斯卡」的競賽中,該獎項是頒發給在今年所有決賽電影中最重要的天主教主題,而去年得主為羅馬主場(Rome Reports)製作的《本篤十六世:信守真理》(Benedict XVI, in honor of the truth)。

兩位代表聖言會總會的神父、導演顏麗娜女士和幾位劇組成員參加了在羅馬卡瓦列里‧沃爾多夫‧阿斯托里亞度假酒店舉行的頒獎典禮。顏導演從電影節主席手上接過獎座時說:「感謝天主!」。

《愛‧福傳》代表團向教廷文化部部長拉瓦西樞機、英國影星Rupert Wynne-James、來自世界各國的電影製作人以及各大媒體直接介紹《愛‧福傳》的製作過程及感想,引起他們對華語福傳電影的興趣,成功為中國天主教電影史上做了一次重要的嘗試。

今年超過1,500部作品報名參加,但只有12部作品能進入決賽爭奪「銀魚獎」。《愛‧福傳》獲提名最佳電影,該獎項由奧地利電影《奧圖‧內儒爾神父:黑暗中的希望》獲得。

音樂總監鄭汝森博士(右)和演員黃其幹先生(左)把《愛‧福傳》訊息帶到梵蒂岡 。

按圖觀看得獎作品

【Hong Kong’s musical “St. Joseph Freinademetz” Won Big at Catholic’s Oscar】
The film received Capax Dei Foundation Award for Evangelization
at the 10th Mirabile Dictu International Catholic Film Festival

Hong Kong’s musical film “St. Joseph Freinademetz: The First Saint to Ever Serve in Hong Kong” received the Capax Dei Foundation Award for Evangelization at Mirabile Dictu International Festival, the Catholic equivalent of the Academy Awards, in Rome, Italy on Thursday. This award is for the most significant Catholic subject among all the Films in this year’s final competition. Last year’s recipient of this award was documentary “Benedict XVI, in honor of the truth” by Rome Reports.

Fr. Jude Raymund Festin SVD and Fr. José Nicolás Espinosa SVD, representatives of SVD Curia in Rome, Ms. Lai-Nor Ngan, the musical’s director, and various crew members attended the event held in Rome Cavalieri, A Waldorf Astoria Resort. “Thanks God!” said Director Ngan after she received the “Silver Fish” award from the president of the film festival on the stage.

The film’s delegation was honored to meet Cardinal Gianfranco Ravasi, President of the Pontifical Council for Culture, British Movie Star Rupert Wynne-James, various film produce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as well as major media outlets to introduce our film’s objectives. Interest in Chinese, evangelistic films has most certainly increased. The film successfully contributed to the history of Catholic films of China.

The festival received more than 1,500 movies this year, but there were only 12 titles vying for the “Silver Fish,” a sculpture that recalls the first Christian symbol. “St. Joseph Freinademetz” was also nominated for the Best Film, and the award was given to Austria’s “Otto Neururer, Hope Through Darkness.”

來源:《愛‧福傳-香港第一位聖人聖福若瑟神父傳》音樂劇主辨單位

圖片:facebook.com/sjf.musical

相關文章:

《愛‧福傳-香港第一位聖人聖福若瑟神父傳》舞台劇監製感想分享

張心銳神父主日福音分享-將臨期第一主日(甲年)

CNS photo/Lisa Johnston, St Loui

將臨期第一主日 彌撒

集禱經

全能的天主,求你激發我們的心志,使我們切實履行正義,以迎接基督的來臨,並蒙召選,聚合在他的右邊,獲享天國永福。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上主將萬國萬民聚集於天國,永享和平。)
恭讀依撒意亞先知書 2:1-5

阿摩茲的兒子依撒意亞,關於猶大和耶路撒冷所見的事情:到末日,上主的聖殿山,必要矗立在群山之上,超乎一切山岳;萬民都要向它湧來。將有許多民族前去,說:「來!我們攀登上主的聖山,往雅各伯天主的聖殿去!他必指示我們他的道路,教導我們遵行他的途徑。因為法律將出自熙雍,上主的話將出自耶路撒冷。」他將統治萬邦,治理眾民;致使眾人都把自己的刀劍,鑄成鋤頭,將自己的槍矛,製成鐮刀;民族與民族,不再持刀相向,人也不再學習戰鬥。雅各伯家!來!讓我們在上主的光明中行走吧!

讀經二(我們的救恩近了。)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 13:11-14

弟兄姊妹們:
你們該認清這個時期,現在已經是由睡夢中醒來的時辰了,因為我們的救恩,現今比我們當初信的時候,更臨近了。黑夜深了,白日已近,所以我們該脫去黑暗的行為,佩戴光明的武器;行動要端莊,好像在白天一樣,不可狂宴豪飲,不可淫亂放蕩,不可爭鬥嫉妒;但該穿上主耶穌基督;不應只掛念肉性的事,以滿足私慾。

福音(你們要醒寤,應該準備。)
恭讀聖瑪竇福音 24:37-44

那時候,耶穌向門徒們說:「就如在諾厄的日子怎樣,人子的來臨也要怎樣。因為就如在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婚嫁,直到諾厄進入方舟的那一天,仍然沒有覺察;直到洪水來了,把他們都捲去了;人子的來臨,也必要這樣。那時,兩個人同在田間,一個被接去,一個卻被遺棄;兩個女人同在磨旁推磨,一個被接去,一個卻被遺棄。「所以,你們要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你們的主人在那一天要來。這一點你們要明白:如果家主知道,盜賊幾更天要來,他必要醒寤,不讓自己的房屋被挖穿。為此,你們應該準備,因為你們料想不到的時辰,人子就來了。」

主日福音分享-將臨期第一主日(甲年)
從《夫至大》說起
撰文:張心銳神父

教會新禮儀年的開始,紀念基督救恩進入人類的歷史;同時,欣逢《夫至大》宗座牧函(Maximum Illud)面世百周年紀念(1919︱2019),它對中國的福傳帶來新的景象。當年的駐華宗座代表剛恆毅總主教(1876︱1958), 在華領導的傳教方針,功不可沒;特別他在創立輔仁大學開學禮的演辭中,不乏〈夫至大〉的思想。本人在撰寫講道時,收到韓大輝總主教的電郵分享,感到很有啟發性,與本主日的福音不謀而合。所以,借助演辭中的一些要點,結合本主日福音的默想。

「認識你自己」

本主日福音, 耶穌矚咐門徒: 「你們要醒寤!」(瑪廿四42 )我們未能醒寤,不離兩個原因,就是自以為有足夠時間,或是自以為沒有足夠時間。若是自以為有時間,自然傾向拖延工作;只看當下,忽視將來。或者,以為沒時間,便不會醒覺,隨著急促的生活及壓力,忽略生命的意義。剛恆毅總主教在創立輔仁大學開學禮的演辭中,引用希臘的一句智慧格言——「認識你自己」(希臘文γνῶθι σεαυτόν),人生有如飄流在浩翰的汪洋,總會遇到風浪, 好像今日的香港。我們要透過理性之光、信仰之光,才能找到真正的生命和智慧,到達安全的彼岸。這智慧正綜合在希臘哲人的格言:「認識你自己」 ! 若果,我們的生活沒有深度,只花時間處理一些迫在眼前的小東西,難怪沒有醒寤的準備,也未能真正認識自己。

把持真我

讀經二聖保祿在羅馬書: 「黑夜已深, 白晝將近,我們就當脫去暗昧的行為,帶上光明的兵器。行事為人要端正, 好像行在白晝。」(十三12 )宗徒保祿使用黑暗和光明,帶出善惡之別。懂得辨別善惡,要從認識自我開始,從而具體地辨別「真我」和「假我」。當然兩者都是「我」,但在我們的意識中, 可分真或假。真我是指那合乎仁義的靈魂,假我則是不仁不義的靈魂,換言之,我之真與假在於合乎仁義與否,有仁有義的我合乎人性, 這是真我,若不仁不義則不合乎人性, 乃是假我。所以, 聖保祿告誡羅馬人:「行為要端莊, 好像在白天一樣」(十三13 ),這種端莊不只於外表行為上,也包涵分辨善惡與真假。剛總主教也曾直言:「要辨別真我和假我,前者著重道德和責任,後者只顧享樂和放縱。」既然,教會有責任成為社會良心,便需培育能幹而清廉的人才,為國家和教會挽救當前危機。然而,要培養清廉的人才,不是單靠示威,而是靠苦學,把性善和知識孕育出來。

善用恩寵 以友輔仁

剛總主教引用了孟子的思想:「靈魂的正氣,就如經過一夜靜養而出現的晨曦。(…)我們必須通過靜思,遠離凡思俗念,在寧明祥和的氣息中,重新回到自我。(…)加強善養正氣的功夫,意謂學習倫理的知識,和各種對己、對人、對天主的本分。」(演辭03 ︱ 04 )事實上,培養靈魂的正氣除了知識,也需通過默觀、聖言、修和及聖體聖事,善用天主的恩寵,善養浩然之氣。在香港經歷反修例運動,社會、教會及家庭,嚴重分化,部份信仰團體更因政見分歧,未能分享團聚。不過,人總需要互相扶持。剛恆毅所了解的「以友輔仁」,就是這種對人親善的關係,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親民也是彼此信任的基礎,就算別人有不同的政見或看法,仍可以彼此接受和寬恕,才能使真理得以彰顯, 發揮地鹽世光的作用,傳揚基督福音。

總結

在這新禮儀年——瑪竇年,準備基督降臨普世,讓我們懷著謙遜和學習的心,在提出自己的觀點前,「停一停, 想一想」,先認識自己,才作出合適的判斷。此外,教會的福傳工作的發展, 需要德才兼備的人才。中華教會在過去二十年,非常缺乏這些苦學之士;導致信仰傳播只流於表面,不能划向深處, 讓我們繼績為這意向祈禱。在羅馬—— 永遠之城,特別為香港及您們祈禱,並預祝聖誕快樂!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

教宗:願聖誕馬槽的美好傳統永不衰退

CNS/Bridgeman Art Library

「聖誕馬槽美妙的記號多麼受基督徒喜愛,它總能引起驚喜和讚嘆。」

教宗方濟各在《美妙的記號》宗座牧函中開門見山地如此寫道。這封牧函於12月1日在意大利格萊齊奧朝聖地簽署,以探討聖誕馬槽的意義和重要性。

聖誕馬槽是有待重新發現的福傳之舉

這封宗座牧函指出,「呈現耶穌誕生的事件,等同於簡樸而喜悅地傳報天主子降生成人的奧跡。在默觀耶穌誕生的場景時,我們受邀進行靈性之旅,讓降生來與每個人相遇的那位,以祂的謙卑吸引我們。而我們會發現,祂愛我們愛到與我們合而為一,好使我們也能與祂合而為一」。

教宗寫道:「我渴望藉著這封牧函,支持家家戶戶的美好傳統,也就是在聖誕節前準備聖誕馬槽。按照慣例,聖誕馬槽也搭建在工作場所、學校、醫院、監獄和廣場等地方。這的確是發揮創意,運用截然不同的材料來製作美麗的小傑作。人們在孩提時代學習這一點:當時,父母親跟祖父母一起傳承這喜樂的習俗,其中蘊藏著富饒的民間靈修。我祈願這傳統永不衰退;相反地,我希望廢而不用的聖誕馬槽能再次拿出來,重新使用。」

聖方濟各和格萊齊奧的真人聖誕馬槽

接著,教宗談起重現耶穌誕生場景的根源,解釋了馬槽(praesepium)一詞的拉丁字源,並引用聖奧斯定的話說,耶穌「安臥在馬槽裡,成了我們的食糧」。而聖方濟各1223年聖誕節在格萊齊奧推動的真人馬槽,令在場眾人滿心歡喜:「聖方濟各藉著那簡樸的記號,實現了偉大的福傳工作。他的教導打動基督徒的心,直到我們今天;它至今仍是簡樸重現我們信仰之美的自然形式。」

天主化為嬰孩,叫人驚喜又感動

教宗表示,聖誕馬槽「激發莫大驚喜,令我們為之感動」,因為它「展現出天主的溫柔」。天主紆尊降貴,成為貧窮的,祂邀請我們在謙卑的道路上跟隨祂,「慈悲地在最急需的弟兄姊妹身上遇見祂、服侍祂」。

聖誕馬槽的記號:寂靜夜裡的星空

然後,教宗在宗座牧函中逐一探討聖誕馬槽的不同記號。首先是漆黑寂靜夜晚的星空:那有時是籠罩我們生活的黑夜。教宗表明,「即使在那些時刻,天主也沒有棄我們於不顧,卻始終臨在」,並「在黑暗中帶來光明,照亮所有經歷痛苦黑夜的人」。

景色、天使、彗星和窮人

再者,聖誕馬槽的景色往往是老舊殘破的住宅、「人類衰敗的可見記號」,耶穌來就是為了「醫治和重建」這一切。背景中有山丘、小溪和羊群,代表整個受造界參與默西亞降臨的慶典。天使和彗星的標記,意味著「我們也蒙召踏上旅程,前去洞穴朝拜上主」。牧童的意義在於「最卑微貧困的人懂得接納道成肉身的事件」,乞丐的小塑像也蘊涵這個用意。

「窮人反而在這奧跡中占了優先地位,他們通常最能察覺到天主臨在於我們中間」。相反地,黑落德的宮殿「在遙遠的後方,大門深鎖,對喜樂的宣報充耳不聞」。「降生在馬槽裡的天主,親自啟動了唯一且真正的革命,給貧困者、邊緣人士帶來希望和尊嚴:那是愛的革命、溫柔的革命」。

從工匠到麵包師傅:日常生活中的聖德

聖誕馬槽常會放一些看似與福音記載毫不相干的小塑像。教宗闡明,這些塑像傳達出,「在耶穌開啟的這個新世界裡,有關人的一切和每個受造物都享有一席之地。牧童、工匠、麵包師傅、音樂家、提著水壺的婦女和玩耍的孩童」,代表了「日常生活中的聖德,以及每天非凡行事的喜樂」。「當耶穌與我們分享祂天主性的生命時,我們便能每天以非凡的方式行事」。

聖母瑪利亞和大聖若瑟:全心信賴天主

在洞穴裡的是聖母瑪利亞和大聖若瑟。「聖母見證了如何懷著信德全心信賴天主的旨意」。大聖若瑟也是如此,「他孜孜不倦地守護他的家庭」。

耶穌聖嬰:改變歷史的愛

在馬槽裡的小耶穌是「出乎意料」的天主。祂「跳脫我們的條條框框,以嬰孩的姿態呈現於世,讓我們能接納祂、擁祂入懷」。在軟弱和脆弱裡,藏著祂以愛「創造和改變一切的威能」。「聖誕馬槽讓我們看到並觸摸到這個獨一無二的事件,它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東方三賢士:遠道而來的人和信仰

關於聖誕馬槽的最後一個記號,教宗指出,在臨近主顯節時,聖誕馬槽會安放東方三賢士的小塑像。他們表達出「一個人能從遠方出發,前來接近基督」。

天主渴望人類獲享幸福

教宗方濟各總結道:「傳遞信仰的過程甜美又有所要求,聖誕馬槽便是其中的一部分。」如何搭建聖誕馬槽並不要緊,重要的是「它向我們的生命傳達的訊息」,它講述了天主對我們的愛。「天主化為嬰孩,好能告訴我們,祂多麼親近每個人,不論一個人處在何種境遇」。天主渴望我們在這過程中感到幸福。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在泰國和日本的訪問是個恩典

CNS photo/Guglielmo Mangiapane, Reuters

教宗方濟各泰國和日本使徒之旅專頁

2019年11月27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向聚集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的信友和訪客回顧了剛在泰國和日本完成的牧靈訪問。教宗表示此次訪問加深了他與兩國人民的親近與感情,祈願天主保佑兩國繁榮昌盛、和平安康。

教宗的講話從訪問的第一站泰國開始,他首先向泰國人民深厚的精神和文化傳統致以敬意,稱他們是帶著「美麗笑容」的人民。接著,教宗回顧了在該國進行的諸多訪問,包括他與民政當局、主教弟兄、泰國僧王和國王的會晤。教宗說,他鼓勵該國的各個組成元素致力於和諧共處,促進惠及所有人的經濟發展,並治癒剝削的創傷,特別是對婦女和兒童的剝削。

教宗特別提及訪問聖路易斯醫院,鼓勵地方教會對病患和窮人的支持。他也談到在當地主持的兩個彌撒聖祭,表示:「我們清楚地看到福音的本地化如何在泰國人民中間落實。」

接著,教宗談到了他牧靈訪問的第二站日本。他再次強調這次訪問的格言是「保護所有生命」。教宗表示:「對於一個經歷了原子彈爆炸和最近核災難的國家來説,這個主題非常重要。」對此,教宗強調:「為保護生命必須熱愛生命,在今日比較發達的國家裡,人們對生命意義的丟失是個嚴重的威脅,年輕人是最直接的受害者。」教宗進而解釋這也是他鼓勵青年勇敢面對未來的理由,邀請他們在祈禱和為他人服務時,向天主敞開胸懷。

教宗也回顧了在長崎和廣島的訪問,他在那裡與三重災難受害者會晤,並呼籲廢除核武器。隨後,教宗盛讚日本人民「忠實地保持他們的宗教和道德價值觀,並向福音訊息敞開大門。」

最後,教宗表示日本在建設一個更加公正與和平的世界以及在人類與環境的和諧上,可以成為各國的領導者。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機上記者會論及訪日感受、核武、死刑、戰爭、香港、泰國

CNS photo/Paul Haring

教宗方濟各泰國和日本使徒之旅專頁

2019年11月26日,教宗方濟各結束在日本的牧靈訪問,於當天羅馬時間下午4時許返抵羅馬。在返程途中,教宗依照慣例舉行了機上記者會,回答隨機記者們的提問。教宗強調在廣島發表的強烈訊息是讓人了解他的有關訓導,同時也對使用核電站表示懷疑,因為今天尚未徹底達到安全的程度。

訪日感受

日本《天主教新聞》記者首先請教宗談談他對訪問長崎和廣島的感受,以及西方社會和教會能從日本學到什麽?

教宗借用一句諺語說:「『光明源自東方,奢華和消費主義起於西方。』東方的智慧不僅攸關知識,更涵蓋時間和默觀,有助於幫助過於匆忙的西方社會停下和觀望。東方能夠以超越的目光來觀望。西方該當停下片刻,給智慧留下時間。」

談到長崎和廣島,教宗說:「這兩座城市都遭受過原子彈的痛苦,因此有相似之處,但也彼此不同。長崎不僅受到過轟炸,也有基督徒的歷史,那裡有基督徒的根基,有悠久的基督信仰歷史。基督徒受迫害在整個日本都發生過,但在長崎卻格外嚴重”。前往廣島只是因為那裡有過原子彈爆炸事件,它不像長崎那樣是個基督信仰城市。」

核武

教宗說:「廣島的遭遇對人類是一項教訓。對我而言,那是一次觸目驚心的經驗。我在那裡重申,使用核武器是沒有道義的行為,這在《天主教教理》中也提到,而且不僅使用,擁有核武器也違反道義,因為會發生事故,或者某些執政者會瘋狂,一個人的瘋狂能摧毀人類。」

《朝日新聞》記者接著提到,日本是受到美國核保護的國家,本身也是核能的生產國,這也導致了福島的災難。

教宗對此表示:「我們又回到擁有核工業的問題,它總能發生故障…。核能的使用非常有限,因為我們還未徹底達到安全的程度。」

死刑

《京都新聞》記者提出死刑問題,他說一名被判死刑、等待修改判決的日本服刑人士參加了教宗在東京巨蛋舉行的彌撒。記者談及死刑在日本是個熱門話題,不知教宗與安倍首相會晤時是否談到這個問題?

教宗答道:「他在事後才知道那個死刑個案。在與首相會晤時他只談了在其它國家也存在的一般問題,例如監獄爆滿、不論人是否有罪就被關進監獄。」

教宗表示:「他不久前曾對出席國際刑法會議的人士談到,死刑是不道德的。判刑必須總是讓人能夠重返社會,讓人看不到前景的判決是不人道的。終身監禁的目的也是讓人能重新融入社會。」

關於終身監禁,教宗說:「我們必須抵制那種緩慢的死刑。」

戰爭

《費加羅報》記者談到合法防衛的問題,當一個國家受到另一個國家襲擊時該怎麽辦?是否還存在一種正義的戰爭?教宗是否打算對非暴力問題發表訓導?

教宗答道:「有些計劃已經存放在『抽屜裡』,其中一個是關於和平的,正在醖釀中。我認為時機一到就會發表。關於合法防衛的假定也應在倫理神學中予以思考,但應作為最後的訴求。使用武器應是最後的訴求。合法防衛應以外交和調停的途徑進行。」

香港

德國《公教新聞中心》記者提到教宗從曼谷飛往東京途中拍發電報給香港的林鄭月娥。記者問教宗如何看待那裡示威和區議會選舉的局面,以及他何時能前去北京?

教宗答道:「給所經之地的領導人拍發電報是例行的問候,也是請求准許飛越他們領空的一種禮貌方式,這並不存在譴責或支持之意。這是所有飛機的一項慣例,當它們進入領空時要予以通知,我們出於禮貌這樣做。關於您提到的另一件事,如果我們細想,不只是香港發生這樣的事,智利、法國,民主的法國都發生了這樣的事,法國黃背心運動進行了一年之久。尼加拉瓜和其它拉美國家也有這類問題,一些歐洲國家也如此。這是普遍的情況。聖座該做什麽?籲請對話、和平,但不僅是香港,還有此時我無法作出評估的各種情況和問題。」

教宗表示他尊重和平,為這些發生問題的國家祈求和平,包括西班牙在内。最好「呼籲對話、和平,使問題得到解決」。教宗表示:「我希望前往北京,我愛中國。」

泰國

教宗最後談到泰國與日本的不同,稱:「泰國擁有超性的文化。泰國與日本的美麗截然不同。她貧窮卻富有靈性,也有令人心痛的受剝削問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湯漢樞機籲請各方為香港的和平努力

2019年11月25日下午,天主教香港教區宗座署理湯漢樞機在東京參與教宗方濟各主持的彌撒聖祭,梵蒂岡新聞網在彌撒開始前特別採訪了他。

湯樞機表示:「按照天主教社會訓導,如”DOCAT”,和平永遠來自於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内在的和平是最重要的。我們藉由祈禱來培育自己,之後為和平作見證,或透過我們的言行影響他人,為使和平得以傳遞開來。最後,那些在衝突中的人應該坐下來彼此交談。最終,我們可以實現修和,為使我們能夠實踐上主所要求我們的,即彼此相愛並寬恕他人的冒犯,這就是和平的果實。」

英語原文:

“Following the Social teaching of the Church, peace always comes from our Lord Jesus Christ, and peace should be internal first. We cultivate ourselves with our prayer, and then we witness peace, or we can be a peacemaker through our speech or through our behavior to influence others so that peace can be spread out. And then finally, those people in conflict should sit down and talk to each other. Finally we can achieve reconciliation so that we can implement what the Lord asks us to do: to love each other and to forgive other people’s offenses. So that is the result of peace.”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前往東京上智大學會見全校師生

CNS photo/Vatican Media via Reuters

教宗方濟各泰國和日本使徒之旅專頁

「日本上智大學始終兼具人文、基督信仰和國際特色。願這些特色不斷精進,使今天重大的科技進步能為更人性化、更正義的教育效勞,讓教育在生態方面承擔責任。」

2019年11月26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東京上智大學會見7百多名師生、耶穌會士和友人時,向他們表達了這個祝願。

東京上智大學於1913年由耶穌會成立,今天是日本首屈一指的研究型私立大學。教宗方濟各牧靈訪問日本的最後一站就是這座大學。他在講話中首先指出:「各文化都涵蓋了學習和默想;在這方面,日本文化對其悠久的富饒遺產引以為榮。日本將亞洲的思想和宗教融會貫通,以獨特的身分形成一個文化。大學是培養未來領袖的主要場所,因此要以全面的知識和文化來啟發教育機構的所有面向,使之愈加兼容並蓄,能創造機會並促進社會。」

回到上智大學的校名Sophia(希臘文的智慧),教宗解釋說:「人需要真正的智慧,好能運用有建設性和有效率的方式來管理資源。在一個競爭激烈、科技至上的社會裡,上智大學不僅要做個學術培育中心,更要促成更美好的社會和更有希望的未來。」

教宗由此提及《願祢受讚頌》通諭,勉勵眾人:「熱愛大自然,明智地關懷保護我們共同家園的課題。(參閱:106-114號)」

上智大學奠基於依納爵傳統。為此,教宗期許該校師生善於「反省和分辨」;「每位學生在畢業以前,都學會如何負責而自由地按照良心作出最好的抉擇」。即使在複雜處境中,行為舉止也要「合乎正義與人性,誠實又負責任,堅決捍衛脆弱的人」。在錯謬言行時常引人誤入歧途的此刻,教宗期勉該校師生「以正直聞名」。

普世教會滿懷希望關切世界各地的青年。教宗指出:「青年不只是優質教育的接受者,也要參與其中。上智大學蒙召關注青年,為他們提供思想,與他們分享未來的願景和盼望。」

此外,上智大學的基督信仰和人文傳統也符合《耶穌會普世性使徒優先》的另一項,即:與我們世界上的窮人和受排斥者同行。為此,教宗期勉該校發揮創意,「讓受排斥者也能融入大學課業,並且努力創造種種條件來推動一種能減少破裂和距離的教育型態」。優質的大學教育應當敦促人們「有意識地為正義與公益效勞」。這項使命關乎我們眾人,誠如伯多祿宗徒叮囑保祿宗徒說:我們不可忘記窮人(參閱:迦二10)。

教宗最後勉勵上智大學全體師生和職員說:「上主和祂的教會指望你們成為使命的主角,尋求、找到並廣傳天主的智慧,帶給今日社會喜樂和希望。」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接見日本三重災難受害者

CNS photo/Paul Haring

教宗方濟各泰國和日本使徒之旅專頁

2019年11月25日,教宗方濟各在日本的首項活動是接見2011年3月11日遭受地震、海嘯及核事故襲擊的受害者。教宗發表講話前,先問候了10位受害者,並聽取了3位倖存者的見證。

松己(Matsuki)是其中一位見證者,福島發生核事故時他只有8歲,隨後他與家人撤離到東京。松己說,成人應該把放射性核污染的影響具體地說出來。他邀請教宗與受害者一同祈禱,好使我們能夠意識到彼此的痛苦,並愛我們的近人,讓世界各地的人努力合作,從我們的未來中消除核輻射的威脅。

聽完了這3位倖存者的見證後,教宗一一感謝他們。他在講話前,邀請在場的人士靜默片刻,然後說:「讓祈禱成為我們說出的第一句話語,讓我們為1.8萬多名失去性命的人、他們的家人和那些失蹤的人祈禱。願這祈禱使我們團結一心,賜予我們勇氣對未來懷抱希望。」

教宗首先感謝那些以祈禱、物質和資金給予受害者慷慨援助的善心人士。「我們不能讓這善舉因著時間的流逝而丟失,或者在最初的震驚之後而消失。反之,我們應繼續支援他們。」教宗向所有善心人士發出呼籲,「使這些悲慘事件的受害者能夠繼續獲得迫切需要的援助。」

沒有基本資源,諸如食物、衣服和住所,就無法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為此,教宗表示:「這需要團體的團結互助和支持。沒有人可以憑自己『重建』,沒有人能夠獨自『開始』。三重災難已過去8年,日本展示了一個民族在團結互助、忍耐、毅力和耐力中能夠團結一致。」教宗邀請在場的人「每天一步一腳印地向前邁進,在團結和彼此努力的基礎上建設未來」。

對一位見證者問道如何應對戰爭、難民、食物、經濟懸殊和環境挑戰等重大問題時,教宗表示:「我們不能個別地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些挑戰是互相關聯的。但是,最重要的是,建立一種能夠對抗冷漠的文化。我們需要共同努力來推動一種意識,即如果家庭中一位成員受苦,那麼全家人與他一同受苦。除非我們培養一種團結的智慧,否則真正的彼此連接不會實現。」

教宗提到福島核電站的事故時表示:「除了在科學和醫學方面的擔憂外,還要面臨恢復社會結構的巨大挑戰。這引起了人們對繼續使用核能的擔憂,日本主教們呼籲廢除核電站。在一個試圖以科技進步衡量人類發展的時代,停下來反省我們是誰,我們想要成為怎樣的人顯得格外重要。」

「對於我們共同家園的未來,我們要意識到,我們不能做出純粹自私的決定,要對我們的後代子孫負有責任。每位倖存者的見證提醒我們,在三重災難後,需要對未來找到一條新的道路,一條奠基於尊重每個人和自然環境的道路。」

教宗最後總結道:「在災難後持續進行的恢復和重建的工作裡,衆人該當一心一德,心手相連。因此,那些遭受苦難的人將得到支持,並意識到他們並未被遺忘。」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