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致函慰問巴黎總主教

CNS photo/Charles Platiau, Reuters

2019年4月16日,教宗方濟各致函巴黎總主教奧珀蒂(Michel Aupetit)祝願:「願巴黎聖母主教座堂能在重建工程和眾人同心協力之下再次成為市中心的美麗寶庫、建堂者的信仰標記、貴教區的首要聖堂,以及巴黎、法國和全人類的建築與精神遺產。」此外,教宗方濟各在4月16日推文中表示:「今天讓我們以祈禱協同法國人民,在遭受重創與破壞之際,藉由重建工程使之轉變成希望。聖母瑪利亞,我們的母親,請為我們祈禱。」前一天,4月15日,巴黎主教座堂慘遭祝融之災,部分建築體受損。

教宗方濟各向巴黎總主教寫道:「我與您,也與貴教區信友、巴黎居民和所有法國人同悲共苦。值此紀念耶穌受難、聖死與復活的聖週,我保證在精神上給予關懷,並為此祈禱。這災害造成一棟歷史建築嚴重受損。我明白,它也損毀了信仰迥異的巴黎人和法國人心愛的國家象徵物,因為聖母主教座堂乃是集體記憶的建築瑰寶、許多重大活動的集會場所、貴城市天主教徒信仰與祈禱的見證者。」在信函結尾,教宗向法國主教和巴黎信友們頒賜宗座降福,並為巴黎居民和所有法國人懇求天主沛降恩典。

當地時間4月15日傍晚6點50分,火勢從巴黎聖母主教座堂正在整修的區域蔓延開來,襲捲屋頂和尖塔。聖座一接獲火警消息,梵蒂岡發言人吉索蒂立即表示「難以置信和悲痛之情」,並向「人民致以關懷,為努力滅火的人員祈禱」。

法國主教團主席德穆蘭博福爾(Éric de Moulins-Beaufort)總主教在天主教《十字架報》發表聲明,寫道:「我驚恐失聲。這悲劇提醒我們,現世沒有任何人造的東西能永垂不朽。我十分掛念巴黎教區,祝聖聖油彌撒無法舉行了。這像是從我們身上割一塊肉下來。但我希望,這將創造新的衝力、普世的動力。」

事發當晚,法國全國上下同心祈禱。巴黎總主教奧珀蒂陪同法國總統馬克龍前往火災現場。奧珀蒂總主教在推文中要求巴黎所有司鐸敲響自己聖堂的鐘聲,邀請眾人一同祈禱。法國全體主教在一份公告中表示,「教會在聖週重現我們的希望、基督死而復活的奧跡」;在這聖週之初,主教們保證在祈禱中予以關懷。

意大利主教們也「向巴黎總主教,以及該城市和全法國的所有信友獻上弟兄友愛的擁抱」。此外,維也納總主教順伯恩(Christoph Schonborn)樞機、在倫敦的尼科爾斯(Vincent Nichols)樞機,以及英國坎特伯里總主教韋爾比(Justin Welby)都傳達了各自的關切之情。

CNS photo/Philippe Wojazer, Reuters

巴黎當局動員400名消防員,經過9小時灌救,宣布火勢已經撲滅。塔頂雖然倒塌,但教堂內部尚算完整,祭台及十字架仍然保存,耶穌荊棘冠亦被獲救。大批群眾也在教堂附近守夜祈禱。事件中有一名消防員受傷。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聖枝主日禮儀

CNS photo/Stefano Dal Pozzolo, pool

2019年4月14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了聖枝主日禮儀,先在廣場的埃及方尖碑下祝聖了橄欖枝,然後隨著遊行的隊伍走到大殿前的石階上主持彌撒聖祭。4萬名信友參加了禮儀,而且許多在當天慶祝世青節“教區級”活動的青年也在場,使節日氣氛錦上添花。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首先指出,每年伴隨我們進入聖週的“雙重奧跡”是:為耶穌榮進耶路撒冷而“歡呼”,以及祂受到的“屈辱”和“窮兇極惡的呼喊”。因此,在聖枝禮儀中有兩個具有特徵的時刻:先是手持棕櫚枝和橄欖枝遊行,然後聆聽《路加福音》記述的耶穌基督受難史。因此,我們應在“聖神的啓迪”下參與禮儀,“以信德來陪伴我們的救主走祂的苦路,始終謹記祂的苦難的偉大教導乃是生命戰勝惡神的楷模”。

“耶穌告訴我們如何面對困難時刻和最陰險的誘惑,祂内心的安寧不是超脫,也不是無動於衷或超自然主義,而是信賴地將自己交付於天父和祂施予救恩、生命和慈悲的旨意;在所有的使命中,祂都經歷了‘做自己的事業’、選擇自己而不服從天父的誘惑。耶穌一開始就在荒野中戰鬥了40天,直到最後的苦難時刻,祂都是懷著信賴服從天父,擊退了誘惑。”

在進入耶路撒冷時,耶穌讓我們看到“謙卑的道路”,與魔鬼指示的“凱旋主義”道路截然相反。教宗解釋道,這凱旋主義是“有害的”,是“世界的首領”。

“凱旋主義設法透過走捷徑和虛假讓步來達到目的,並指望乘上勝利者的戰車。凱旋主義依靠行為和言語來謀生,但這些言行卻不經歷十字架的熔爐;它在與別人的交流中,總是認為他們是最壞、有瑕疵和失敗的人。凱旋主義的一種微妙表現是精神世俗化,這是最大的危險,威脅教會做出背信棄義的最大誘惑。耶穌以祂的苦難摧毀了凱旋主義。”

教宗繼續表示,上主樂於看到以色列的貧苦人和青年“高呼祂的名字、稱祂為君王和默西亞的熱情和喜慶”。謙卑並不是要“否認事實”,因為耶穌“確實”是默西亞,是君王。與此同時,祂的心思也“放在另一條路上”,放在“從天主的形體”下降到“僕人的形體”的“聖路”上,即那條“謙卑服從,‘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的道路。

“耶穌知道,為取得真正的凱旋就必須給天主騰出空間;為給天主騰出空間唯有一個方式:放棄一切,空虛自己。緘默、祈禱和謙卑。弟兄姐妹們,我們不可與十字架討價還價,要麽予以接受,要麽予以拒絕。耶穌以祂的謙卑願意為我們敞開信德之路,而且祂在這條道路上先我們而行。”

第一個“跟在耶穌後面”走上信德之路的是聖母瑪利亞,她是“首位門徒”。教宗說:“童貞聖母和諸位聖人為走信德和承行天主旨意的道路而蒙受了苦難。面對生命中的冷酷和痛苦事件,以信德回應能讓‘心靈付出艱難的代價’。這是信德的黑夜,但唯獨從這黑夜中出現了復活的曙光。”

聖母瑪利亞站立在十字架下再次想起天使向她宣告有關她聖子的喜訊:“祂的王權沒有終結”(路一33)。然而,聖母在哥耳哥達山上看到“這諾言被徹底否認:她的聖子有如強盜一般在十字架上奄奄一息”。

“就這樣,被耶穌的謙卑所摧毀的凱旋主義同樣也在聖母的心中被摧毀;耶穌和聖母都懂得緘默不語。在聖母瑪利亞的帶領下,無數的聖人聖女跟隨耶穌走上了謙卑和服從的道路。”

當天是在各教區舉行的世界青年節,教宗特別向青年提到“許多年輕的聖人聖女,特別是那些我們‘鄰家的’聖人”,“只有天主知道他們,有時祂喜歡讓我們感到驚喜”。

“親愛的青年們,你們不要羞於顯示對耶穌的熱愛,高呼祂活著,祂是你們的生命。同時,你們也不要害怕跟隨祂十字架的道路。若你們感到祂要求你們放棄自己,放下你們所有的安全感,完全信靠在天之父,那麽,你們就要歡欣雀躍吧!你們已經走上了天國的道路。”

教宗最後祈願,在等待“上主前來平息狂風暴雨”的時候,我們要“以在祈禱中默默無聞的見證”,找到“在我們心中所懷希望的理由”(伯前三15),好能在“許諾的記憶、十字架上的苦難,以及復活希望之間活出神聖的張力”。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鹽+光今日焦點 2019年4月15日

是日教會焦點:

-法國巴黎聖母主教座堂發生大火
超過850年歷史,哥德式建築的法國巴黎聖母主教座堂於4月15日下午發生大火,大批消防員趕到現場搶救。主教座堂在大火前正進行翻新工程,當局仍未確定起火原因,但可能與工程有關。

-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了聖枝主日禮儀
4月14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了聖枝主日禮儀,當天有4萬名信友參加禮儀,他在彌撒講道中勉勵衆人效法耶穌的緘默、祈禱和謙卑。詳盡內容

-教宗向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致以復活節祝賀
4月15日下午,教宗前往教會之母隱修院,向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致以復活節祝賀。4月16日將是本篤十六世的92歲生日,教宗也向榮休教宗致以生日祝福。詳盡內容

鹽+光今日焦點

鹽與光教會資訊節目大革新
每日一分鐘送上教會焦點

鹽+光今日焦點

鹽與光《教會透視》節目,多年來為大家報導教會最新資訊,與觀眾一起透視教會的最新動態,深受觀眾歡迎,在此非常多謝各界長久以來的支持。

為使觀眾能更快接收教會的新聞消息,鹽與光作出教會資訊節目大革新,由4月15日起,《教會透視》將告別觀眾,即日起每週一至五,每天晚上6時推出《鹽+光今日焦點》,每天一分鐘,為您送上教會焦點頭條。

 

全新資訊節目     星期一至五
Salt + Light Minute       鹽+光今日焦點

播出時間如下:
中文: 晚上6時
英文: 早上10時、中午12時、下午2時、晚上7時、9時、11時、及凌晨1時
法文: 晚上5時及7時半
意大利文: 下午4時及凌晨4時
節目時間如有臨時更改,恕不另行公告

 

上述的Salt + Light Minute 鹽+光今日焦點,全部上載各大社交媒體: YouTube, Facebook, Twitter, and Instagram

重溫《教會透視》所有精彩內容,歡迎隨時瀏覽https://saltandlighttv.org/perspectivesdaily/?language=ch

 

張汝南執事-基督苦難主日(聖枝主日)分享

基督苦難主日(聖枝主日)
紀念主基督榮進耶路撒冷

各位尊敬的主内朋友們,大家好!

2019年4月14日,今天我們慶祝基督苦難主日(聖枝主日)讓我們偕同普世教會一起感謝和讚美天主的慈愛,祂為了救贖我們竟然把衪唯一的獨生子賜給我們,為我們受苦受難,被釘死於十字架上,讓我們藉著參與基督苦難感恩聖祭,更能感受到耶穌對我們的愛, 祈求祂增加我們信望愛三德,在日常生活中,分擔祂的苦難,效法祂愛人的精神,更希望日後能共享祂復活的榮光!

今天三篇讀經語重心長, 令人難以遺忘,在聖神的光照下,不難看出我們在處事待人的態度上,真的有很多地方要去改量和要向耶穌學習!

依撒意亞先知以「善用口舌,留心靜聽,甘心接受侮辱」的詞彙來形容耶穌的為人,而聖保祿則以「他雖具有天主的形體,並沒有以自己與天主同等,為應把持不捨的,卻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與人相似,形狀也一見如人;祂謙卑自己,甘願服從,以至於死,甚至死在十字架上!」的描述來繪寫基督的個性。(斐 2:6-8)

「這位上主受苦的僕人」跟據今天路加福音的記載,要進入耶路撒冷聖城了!

我們從以上的經文中又有什麼可以學習的地方呢?

尊敬主內朋友們,我們有沒有感受到祂的大愛?有沒有感受到祂為了愛我們而所受的苦?有沒有感受到祂這樣做是為了帶我們重歸天父的懷抱?

話說回來,有沒有感受到?其實與我們跟主耶穌平常的關係深厚,息息相關!

究竟我們認識耶穌有多深,我們愛祂有多厚?

我們認識祂就好像那些來過節的群眾嗎?

他們聽說耶穌來到耶路撒冷,便拿起棕櫚枝,出去迎接他,高聲歡呼:「賀三納!奉上主之名而來的,以色列的君王,應受讚頌。」(若 12:12-13)可惜不多幾天,同樣的羣眾,對待同一的君王,卻是喊聲沖天:釘死祂!

我們認識耶穌是否像祂二位門徒一樣?

祂被最信任的猶達斯出賣,被祂的繼任人伯多祿離棄,捫心自問,曾幾何時,我們不是跟他們一樣嗎?

我們指責比拉多說他毫無正義,我們痛恨士兵辱駡耶穌,而我們呢?

我們何曾不是一樣的對待我們的朋友;忘恩負義?

究竟我們與耶穌的關係是不是一紙之薄?

是不是一張領洗紙而已?

各位尊敬的主內朋友們,請不要忘記耶穌對我們的大愛, 請不要因為聽到和看到一些對敎會有負面影響的新聞而對耶穌失去信心,對人因而失去愛心。其實我們應加倍去愛,努力的在生活上為耶穌作見證!

今天的福音,也有很多可學習的地方,福音的開始,耶穌勸喻我們不要爭權奪利,希望我們用謙虛的言行去服務他人!「你們中最大的,要成為最小的;為首領的,要成為服事人的。是誰大呢?是坐席的,還是服事人的?不是坐席的嗎?可是,我在你們中間,卻是服事人的!」(路 22:26-27)繼而我們可以學習那基勒乃人,他甘心情願為主分擔苦架。

做丈夫的,可否考慮為妻子減輕她們在家務上的苦架呢?

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一點都沒有咒罵,祂更祈求天父,「父啊!寛恕他們吧!」

那麼我們可否效法耶穌,去寛恕别人,為別人祈禱嗎?

不要忘記右盜的精神,他遇到耶穌,立即承認罪過,回頭當下!

我們每人都有一張嘴巴,是嗎? 何不效法那百夫長一樣用來讚美天主,說一句公道的說話「這人,實在是一個義人」(若 23:47)

我們又能不能像若瑟議員一樣,不怕艱險,領取主的遣體,把主安葬在墓穴下?

最後請一同感謝聖母媽媽,耶穌的愛徒與婦女們不離不棄地圍繞主架,沒有離開祂。如此看來,「謙卑,刻苦,寛恕和愛人」不就是我們的聖架?

讓我祈求天主多些學習耶穌的善行,努力改變自己成就他人!

聖母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張汝南執事
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

2011年5月27日,張汝南執事在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領受聖秩,成為終身執事。他曾服務於滿地可華人天主堂,現服務於滿地可其中一個最大的英語堂區-聖若望‧貝巴堂(St. John Brébeuf Parish)

聯絡: [email protected]

教會透視:聖佘肋神父一級聖髑到訪多倫多華人堂區

方濟會士聖佘肋神父(St.Junipero Serra)一級聖髑於2019年4月11日(星期四)及4月17日(聖周三)分別到訪位於多倫多華人堂區天主教聖曹桂英堂及人中華殉道聖人堂。這一級聖髑是在上一次(即1945年)開放聖人墳墓時,從聖人的腳趾上取下並給予國際培聖會的骨塊。聖佘肋神父是一位福傳偉人,也是國際培聖會的主保聖人。主辦今次聖髑出訪的正是培聖會,我們也分別訪問了國際培聖會會長、安大略省的總監、多倫多萬錦及士嘉堡培聖會前會長。此外,聖佘肋神父一級聖髑首次到訪本地的華人堂區,這活動對於華人神父及教友有什麼意義?他們又有何感受? 我們也訪問了天主教聖曹桂英堂的助理司鐸,主徒會士陳聰敏神父及堂區教友。

更多相關資訊

夏志誠主教與您認識《生活的基督》宗座勸諭

2019年4月2日,聖座公布了教宗方濟各簽署的以青年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後宗座勸諭《生活的基督》。

什麼是宗座勸諭?

教宗希望透過勸諭表達什麼?

對青年牧民工作者及神長有什麼指引?

如果我不是青年人,這份宗座勸諭與成年人又有何意義?

香港教區青年網上媒體《沸點》節目「麥神問號」的主持麥冠達神父邀請了香港教區夏志誠輔理主教與大家一起認識《生活的基督》(Christus Vivit) 宗座勸諭。

來源:《沸點》

相關資訊

教宗公開接見:我們都在天主那裡欠了罪債,聖人也如此

若望一書1:8-9

如果我們說我們沒有罪過,就是欺騙自己,真理也不在我們內。但若我們明認我們的罪過,天主既是忠信正義的,必赦免我們的罪過,並洗淨我們的各種不義。

2019年4月10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省思《天主經》中關於「求祢寬免我們的罪過」這句祈禱文的意涵。教宗祈求天主說:「父啊,求祢垂憐我們衆人,讓我們當中即使是最有聖德的人也不要停止成為欠祢罪過的人!」

教宗指出:「這句祈禱文進入我們與他人關係的領域。一如我們需要食糧那樣,我們也需要得到寬恕。每天如此。因為基督徒在祈禱時首先請求天主寬免他的罪債,即他的罪過。即使我們是完美的人,聖潔冰清,絕不會偏離聖善的生活,我們仍永遠是虧欠天父一切的子女。」

「然而,驕傲是每個基督徒生活中最危險的態度。驕傲的人在天主面前認為自己與天主有同等的重要性,傲慢地以為自己完全可以處理。在法利塞人和稅吏祈禱的比喻中,法利塞人在聖殿内認為自己在祈禱,但事實上是在天主台前讚美自己:『天主,我感謝祢,因為我不像其他的人』。這種人覺得自己完美,批評他人,是驕傲的人。我們當中沒有一個是完美的,任何人都不完美。」

「相反地,稅吏,一個受衆人鄙視的罪人卻站在聖殿門口,覺得自己不配進入,只能依靠天主的慈悲。耶穌評論這個稅吏說:『這人下去,到他家裡,成了正義的』(路18:14),即得到了寬恕。因為他不驕傲,承認自己的限度和自己的罪過。」

教宗表明:「罪過有能看到的,也有看不到的,即隱藏的罪過,其中最嚴重的是傲慢。傲慢也能傳染給度虔誠信仰生活的人。早在1600年-1700年楊森主義時期,有一個聞名的女修院,修女們都是極完美的人,人們稱她們好似天使那樣極其純潔,但她們卻是傲慢的人,如同魔鬼一樣。這是一件可憎的事。」

教宗強調:「罪過能分裂手足情誼,讓我們自以為比別人更好,讓我們相信我們相似天主。相反地,我們在天主面前是罪人,而且大有理由捶自己的胸膛,承認自己是罪人。若你願意欺騙自己,說你沒有罪過,你就是在欺騙自己。我們是欠債者,這首先因為我們在生命中接受了許多恩寵:生命、父母、友誼,以及受造界的美妙。即使我們衆人都會遇到艱困的日子,我們仍必須牢記生命是一份恩寵,是天主從無中創造出的奇跡。其次,我們是欠債者,因為即使我們能夠施予愛,我們當中卻沒有任何人能夠僅依靠自己的力量這樣做,我們能夠愛,但仰賴天主的恩寵。」

教宗強調:「不僅在教會的身份認同,也在我們每個人的歷史中都有古代神學家們所稱的那個『月亮奧跡』(mysterium lunae)。什麽是『月亮奧跡』?那就是月亮沒有自己的光:它所映出的是太陽的光。我們也如此,我們沒有自己的光:我們的光是天主的恩寵,天主之光的一種反映。若你有愛,因為有人在你兒時常對你微笑,教你以微笑來回應。若你有愛,那是因為有人在你身邊喚醒了愛,使你懂得在愛内存有生命的意義。這就是『月亮奧跡』:我們能夠愛,首先因為我們蒙受了愛;我們能夠寬恕,因為我們受到了寬恕。倘若有人沒有得到太陽的光照,他就會變得冰冷,好似冬天的凍土。」

最後,教宗總結道:「在先於我們的一連串愛的行動中,我們怎能認不出也有天主之愛的臨在呢?我們沒有一個人愛天主如同祂愛我們那樣。只要我們置身於一幅苦像面前來領略這份懸殊之愛,便知道這是多麽不成比例啊!天主愛了我們,而且總是最先愛我們。」

榮休本篤十六世撰文:回歸天主,跨越侵犯的危機

「我們一旦拒絕天主的愛,邪惡的勢力遂由此而生……。因此,學習敬愛天主是人類的救贖之路。」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在投書德國「聖職人員期刊」(Klerusblatt)的長篇文章中如此寫道。這篇文章探討的是聖職人員侵犯未成年人的問題。

本篤十六世提到,教宗方濟各今年2月舉辦了「在教會內保護兒童」會議,以提供「強烈的信號,恢復教會作為萬民之光的信譽,讓人再次相信教會是有助於打擊毀滅性勢力的一股力量」。「儘管榮休教宗不再肩負任何直接責任」,但本篤十六世仍渴望為這使命貢獻己力,並感謝教宗方濟各努力讓我們看到「天主的光今天依然沒有消逝」。

榮休教宗的文章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談到1960年代掀起性革命浪潮的社會環境。他寫道,在那個時代,戀童癖得到「認可」,甚至獲得正面評價。那段時間,「司鐸聖召衰竭,喪失聖職身分的案件數量龐大」,而且「天主教倫理神學式微」,開始陷入相對主義的誘惑。

榮休教宗引用了15名天主教神學家1989年在科隆的聲明,稱之演變成「對教會訓導和若望保祿二世的抗議呼聲」。就在那段時期,《真理的光輝》通諭於1993年問世;這份文件闡明,「有些行為絕不可能成為良善的」。拉青格指出,「在倫理神學的諸多領域」,發展出「教會沒有也不能擁有自身道德訓導的論點」,這種觀念導致「教會的道德權威徹底受到質疑」,最終「在真理與謊言的界線瀕臨危險時,教會被迫保持沉默」。

第二部分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談到這段司鐸培育和生活進程的後果。他寫明:「在某些修院內形成了同性戀小圈子,他們或多或少行事開放。」「聖座知道這些問題,卻沒有接獲相關的細節」。「針對時至當年一直盛行的傳統,梵二大公會議的精神事實上被解讀為批評或負面的態度。那種傳統必須以新的關係取而代之,也就是向世界徹底敞開的關係」,甚至是「培養出煥然一新、與時俱進的『至公性』」。

本篤十六世強調,就他的記憶來說,戀童癖的問題「要到1980年代後期才變得棘手」,而第一時刻的處理方式相當緩慢,格外保障被告的權益,幾乎造成無法判罪。為此,在與若望保祿二世商議後,處理未成年侵犯案件的職權交給了聖座教義部,好能透過「真正的懲戒程序,在法律上處以最高刑罰」:也就是喪失聖職身分。儘管如此,延誤辦案時機的情況經常發生,這「理當加以避免」。為此,「教宗方濟各採取了進一步的改革」。

第三個部分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自問,哪些是教會的正確回應。他表明,「為了對抗那威脅我們和全世界的邪惡,最好的解藥莫過於全然信靠」天主的愛。「一個沒有天主的世界,只會是個沒有意義的世界」,缺少「分辨善惡的標準」,崇尚弱肉強食的法則,真理再也不重要。本篤教宗強烈譴責西方社會將天主從公共領域中挪去,「因此愈加丟失以人為本的準則,造成人被摧毀」,如同戀童癖的案例:「它被理論化,不久前還被視為完全正確的事,並且廣為流傳」。這一切的應對之道是「重新學習承認天主是我們生命的基石」。

秉持著回歸天主的願景,榮休教宗也提到必須更新對感恩祭的信仰。感恩祭往往被貶低為「儀式性的舉動」,破壞基督死而復活的「奧跡的偉大」。相反地,要「再次理解祂受難、犧牲的偉大。我們必須竭盡所能地保護神聖感恩祭的恩典不被侵犯」。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接著告誡道,「今天大部分的人把教會當成純粹的政治工具。許多司鐸施加侵犯案的危機促使我們以為,教會竟是如此糟糕,務必果斷地親手重新打造。然而,我們塑造的教會不會帶來任何希望」。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點出魔鬼的行動:這個控告者「想要展現出義人並不存在」,藉此詆毀天主。「不,包括今天在內,教會不只是有腐臭的魚和莠子。天主的教會今天依然存在,而且就連在今天,她始終是天主用來拯救我們的工具。至關重要的是,以全然的真理來對抗魔鬼的謊言:是的,教會內存在著罪與惡。但即使是今天,聖潔的教會依然堅不可摧。今日的教會是未曾有過的殉道者的教會,因此成為永生天主的見證人」。

結尾

在文章的結尾,榮休教宗表示,「發現教會的活躍是一項美妙的任務,使我們更加堅定,不斷品嚐信仰的喜悅」。拉青格教宗最後向教宗方濟各表達感激之情,因為他努力讓所有人看到,天主的光今天依然沒有消逝。

宗座保護兒童委員會為保護兒童提出多項計劃

2019年4月7日,宗座保護兒童委員會結束全體大會並發表公告。這份結束公告提到,教宗方濟各2月24日在梵蒂岡保護兒童峰會閉幕時表明:「我們能提供給受害者、神聖慈母教會的子民和全世界的最好結果,以及最有效的解決之道,就是努力改變牧靈方針,集體改弦易轍,謙卑地學習、聆聽、協助並保護最脆弱的人。」

宗座保護兒童委員會第10屆全體大會4月4日在羅馬展開,沿著教宗指示的方向前行,聆聽了一名非洲婦女的見證:她來自撒哈拉沙漠以南,年幼時遭到聖職人員的性侵犯,如今已經為人母親。委員會會持續竭盡所能地細心聆聽教會內侵犯受害者的親身經歷。在這次大會上,這名婦女作出令人難忘的見證,針對受害者在自身文化環境中的複雜難題提出了見解,委員會成員為此向她致以由衷感激。

在全體大會開幕式上,宗座保護兒童委員會主席奧馬利樞機向成員轉達了教宗的問候和讚賞。在他們的提議和協助下,各地主教團主席今年2月參加了保護兒童會議,梵蒂岡城國和聖座近日公布了保護措施的綱領和法規。2月份會議的成果顯示出,牧者們明確意識到教會在保護兒童領域扮演的關鍵性角色,以及仍有許多工作有待完成。

有鑒於該委員會的特殊職責在於向教宗提出建言,並透過教宗支持地方教會的領導工作,因此宗座保護兒童委員會提出了多項計劃,諸如:

一、成立倖存者線上顧問團 “Virtual Survivor’s Advisory Panel” (Sap),透過工作小組與倖存者們合作。如此一來,能在安全又親切的空間聆聽倖存者,並從他們身上加以學習。目前,巴西、贊比亞和菲律賓教會內已發展了當地的倖存者線上顧問團。

二、舉辦研討日活動,與國際專家一起深入了解性方面的罪行及其影響,以便於未來預防侵犯行為。認識這個現象乃是為兒童創造安全環境的關鍵因素。

三、建立審核機制,包括審查保護兒童綱領的相關材料,以及分析各種監督落實程度的模型,以期創造資源來支持地方教會保護兒童項目的制定、落實、修正和審核。

四、針對天主教學校內保護兒童的教育和培訓項目的落實狀況,進行評估和研究。試驗項目首先在南非、哥倫比亞、印度、菲律賓和湯加推展。

五、預計於2019年12月舉行國際學術研討會,探討「謹慎和透明度」的議題,格外關注教會法的懲戒訴訟程序。

六、宗座保護兒童委員會與波哥大總教區聯合舉辦「拉丁美洲在教會和公民社會保護機制專題研討會」,與會單位有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男女修會會士聯盟(Clar)、拉丁美洲主教團委員會(Celam)、天主教學校、政府機構、國際和地區非政府組織、國際媒體,以及其它不同宗派的教會。

此外,宗座保護兒童委員會的工作小組還與教廷其它在保護兒童領域負有特殊職責的部會進行對話,包括:教廷教義部、宗座平信徒、家庭和生命部、宗座奉獻生活和使徒團體部、教廷聖職部,以及主教部。宗座保護兒童委員會感謝希克魯納總主教在全體大會期間與委員會成員分享了他的時間和專長。

宗座保護兒童委員會於2014年3月由教宗方濟各成立,旨在提出最恰當的舉措來保護所有兒童和脆弱的成年人,以促使地方教會在當地負起責任。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