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致青年信函

教宗方濟各
於世界主教會議第十五屆常務會議
《預備會議文件》發表當日

致青年信函

我眷愛的各位青年朋友:

我很高興宣布:我們將於 2018 年 10 月召開主題為「青年、信仰與聖召辨明」的世界 主教會議。我希望讓你們成為是次會議的焦點,因為我心裡眷念你們。今天是《預備會議文件》發表的日子。我也將這份文件交給你們,作為你們在這個旅程上的「指南針」。

今天,我想起天主對亞巴郎說的話:「離開你的故鄉、你的家族和父家,往我指給你的 地方去」(創 12:1)。這話也是對你們說的,說話者是天父。祂邀請你們「離開」,動身 邁向一個不可預知但必會帶來滿全的未來,而祂會親自在旅途上陪伴你們。我邀請你 們聆聽天主藉著聖神的氣息,在你們的心中迴盪的聲音。

天主對亞巴郎說的「離開」是甚麼意思?祂當然不是要亞巴郎離棄家人,遠避世界。 亞巴郎接受的是一個強而有力的邀請、一個聖召,要求他放下一切,走向新的天地。 為今天的我們來說,這「新天地」代表了甚麼?難道不就是代表一個更公義、更友愛 的社會,亦即你們這些青年朋友深切期盼的、並願意在世界每個角落建立的社會嗎?

不幸的是,「離開」在今天亦有另一個意思,那是濫用權力、不公義和戰爭的後果。許 多青年遭受暴力的威脅,被迫逃離家園。他們的呼號上達天主台前,有如以色列民遭 受法郎奴役和壓迫時發出的呼求。(參閱出 2:23)

讓我提醒你們耶穌對祂的門徒所說的話。當時,門徒問祂說:「辣彼![……]你住在 哪裡?」耶穌答說:「你們來看看罷!」(若  1:38-39)。耶穌也轉目凝視你們,邀請你 們跟隨祂。各位青年朋友,你們可曾注意到祂的凝視?你們可曾聽到這聲音?你們可曾感受到踏上這個旅程的強烈意欲?我深信,雖然世界像是充斥著煩囂喧鬧、迷惘困惑,但這召叫依然在你們的心裡迴盪,使你們的心靈敞開,迎接圓滿的喜樂。只要你 們能夠展開分辨的旅程,發現天主對你們生命的計劃,甚至是接受資深者提供的指導, 這是可能達到的。即使旅途起伏不定,即使你們跌倒了,富於慈悲的天主必會伸手扶 起你們。

上屆世界青年日在克拉科夫舉行。在開幕禮中,我多次問你們:「事物可以改變的嗎?」 你們高呼:「可以!」那呼聲發自你們年輕的心。這顆心無法忍受不公義,無法順從丟 棄文化,也無法向蔓延全球的冷漠態度妥協。你們必須聆聽那發自你們內心深處的呼 聲!縱使你們像耶肋米亞先知一樣,認為自己太年輕和缺乏經驗,但天主也鼓勵你們 前往祂派遣你們去的地方:「你不要害怕[……],因為有我與你同在,保護你。」(耶1:8)

因著你們、因著你們對改變的渴望和你們的慷慨付出,我們也得以建立一個更美好的 世界。聖神總是鼓勵你們作出勇敢的抉擇,你們不要害怕聽從祂;當你們的良知催促 你們冒險跟隨耶穌這位師傅,你們不要遲疑。教會也期望聆聽你們的聲音、你們的感 受、你們所信的,甚至是你們的疑惑和你們的批評。你們要讓人們聽到你們的呼聲, 讓這呼聲在團體內迴盪,傳到牧者的耳中。聖本篤敦促擔任院牧者應在作出重大決定 之前,先作出諮詢,甚至也要詢問年青會士的意見,因為「上主經常向最年輕的成員 揭示最好的方案」。(《聖本篤會規》,III,3)

因此,我和諸位主教弟兄也願意在本屆主教會議的旅程中,進一步成為「你們喜樂的 合作者」(格後 1:24)。我將你們託付給納匝肋的瑪利亞,這位和你們一樣,獲天主慈 愛垂顧的青年。願瑪利亞牽著你們的手,引領你們徹底和慷慨地回應天主,對祂說:「我 在這裡」(參閱路 1:38),從而感到喜樂。

以父親之情眷念你們的

教宗方濟各

發自梵蒂岡

2017 年 1 月 13 日

英語全文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聖座介紹第15屆世界主教會議常規會議預備文件

2017年1月13日上午,聖座新聞室舉行記者會,介紹第15屆世界主教會議常規會議《預備文件》。這屆世界主教會議將於2018年10月召開,主題為:「青年、信德與聖召分辨」。

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巴爾迪塞里樞機(Lorenzo Baldisseri)、副秘書長法比奧·法貝內主教(Fabio Fabene)在記者會上分別介紹了《預備文件》的内容和第15屆常規會議的準備工作,兩位羅馬堂區的青年則見證了他們在信德旅程上的成長心路。

巴爾迪塞里樞機首先表明,教會願意藉本屆世界主教會議認清如何才能陪伴青年識別和接納圓滿的生命,更加有效地宣講福音。這份《預備文件》已經寄給各地主教團、天主教東方教會、聖座各部會和修會會長聯合會,徵詢全體天主子民的意見。全世界的青年也受邀透過互聯網上的問卷來表達自己的期待。

《預備文件》在結構上分成三部分:

-首先是聽取「青年在今日世界」的現實;

-其次是提醒「信德、分辨及聖召」的重要性;

-最後則注重教會團體的「牧靈行動」。

這份文件期許能收集到各種處境的青年在社會文化上的現狀,以便在本屆世界主教會議的準備工作中能夠對症下藥。教會願意陪伴青年發覺和實現他們的聖召。

巴爾迪塞里樞機解釋說:『聖召』一詞必須從廣義的觀點理解,它的範圍很寬廣,涵蓋所有能夠在愛的喜樂中具體實現自己的生命,以及圓滿活出奉獻自己於天主和他人的恩典。」

「這就是説,我們要找到能夠圓滿實現聖召的具體方式,『通過一系列選擇,釐清生活狀況,諸如婚姻、司鐸職務、奉獻生活,以及職業、社會和政治工作、生活風範、如何使用時間和金錢等等』。」

《預備文件》還附帶一份問卷,收集各地方教會的統計數據和對各項提問的答覆,以期更好地了解各種情況,使已有的良好牧靈經驗得到分享,有益於整個教會。此外,本屆世界主教會議的預備工作也將全面發動青年參與,通過專設的互聯網徵詢他們的期待和對生命的要求。

法貝內主教對此解釋說:「本屆世界主教會議不僅要省思如何陪伴青年依照福音精神來分辨他們的生命選擇,也要傾聽青年對他們生命的渴望、計劃和夢想,以及在實現服務社會計劃時所遇到的困難,因為他們要求成為社會的積極主角。」

為了發動青年積極參與世界主教會議的準備工作,世界主教會議秘書處將舉辦許多相關活動,例如:守夜祈禱、國際會議、音樂會等等。此外,《預備文件》問卷的答卷和青年們的要求將構成本屆世界主教會議《工作文件》的基礎,提供會議神長們討論。

羅馬聖托馬斯‧默爾(San Tommaso Moro)堂區的兩位青年也出席了當天的記者會,他們是切奇(Federica Ceci)和塞烏(Elvis Do Ceu)。他們感謝教宗方濟各為本屆世界主教會議選擇的主題,而且深信主教們定會傾聽青年,甚至是那些較遙遠的青年的聲音。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跟隨耶穌需要起來行動

聖馬爾谷福音 2:1-12

過了一些日子,耶穌又進了葛法翁。人聽說他在家裏,就聚來了許多人,以致連門前也不能再容納,他就對他們講道。那時,有人帶著一個癱子到他這裏來,由四個人抬著;但因為人眾多,不能送到他面前,就在耶穌所在之處,拆開了房頂;拆穿之後,把床縋下去,癱子在上面躺著。耶穌一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孩子!你的罪赦了。」那時,有幾個經師坐在那裏,心裏忖度說,「怎麼這人這樣說話呢?他說了褻瀆的話;除了天主一個外,誰能赦罪呢?」耶穌憑自己的神力,即刻認透了他們私自這樣忖度,遂向他們說:「你們心中為什麼這樣忖度呢?什麼比較容易呢?是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還是說:起來,拿你的床走?但為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遂對癱子說:我給你說:起來,拿你的床,回家去吧!」那人遂起來,立刻拿起床,當著眾人的面走出去了,以致眾人大為驚愕,遂光榮天主說:「我們從未見過這樣的事!」

2017年1月13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跟隨耶穌需要起來行動,不能以坐視的心態觀望生活,因苦楚和缺乏希望而關閉心門。

當天的福音記述了人們掀開屋頂用繩子把癱瘓病人吊到耶穌跟前的信德舉動。教宗對此表示,信德若是真的,就會給予我們真希望,促使我們不斷冒險。人們跟隨耶穌是為了自己的益處,或者為了得到一句安慰的話。

教宗評論道:「雖然他們跟隨耶穌的意向不那麼純淨,不完美,但他們依然是好樣的。人們被耶穌的權威吸引,被祂的教導和教導方式吸引;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教訓人,治癒病人,許多人跟隨祂就是為了獲得治癒。」

教宗繼續說:「有時候,耶穌也譴責這些跟隨祂的人,因為比起天主聖言他們更關心利益。還有些時候,人們想要擁立祂為王,因為人們覺得『這真是個完美的政治家!』但人們錯了。耶穌離開他們,隱蔽起來。雖然如此,上主依然願意讓所有人跟隨祂,因為祂知道我們都是罪人。最大的問題不在於那些跟隨祂的人,而在於那些停滯不前的人。」

教宗解釋說:「停滯不前的人待在路邊,持觀望態度。他們根本就是坐在那裡。那裡坐視的有幾位經師,他們不跟隨,只觀看,從陽台上觀望。他們在生命旅途中不前行,只是『在陽台混日子』。他們就待在那裡,從不冒險,光會評頭論足。他們自認純潔,絕不參與生活。他們的批評也很難聽,不是嗎?他們心裡在想:『這些人真愚蠢,真迷信!』很多次,當我們看到平凡之人的虔誠時,我們心中也會升起那嚴重傷害教會的教權主義思想。」

教宗警告道:「這些人屬於停滯不前的人,屬於在陽台上觀望的人。」除此之外,還有另一些人也停滯不前。

教宗舉例說:「有一個男子38年來站在游泳池邊,不敢邁步,被生活的苦難壓到,陷入絕望,忍受著自己的苦惱。這是另一種停滯不前的態度,他不跟隨耶穌,失去了希望。相反地,跟隨耶穌的人敢於冒險,好能與祂相遇。今天福音中的這些人把屋頂掀開就是冒險的行為,房屋主人可能會起訴他們,把他們帶到法官面前要他們賠償損失。他們敢於冒險,因為他們願意跟隨耶穌。患血漏病18年的婦人偷偷觸摸耶穌衣角的行為也是冒險的舉動,她很可能會遭到羞辱。但她敢於冒險,因為她想要健康,想要觸及耶穌。我們想到客納罕婦人,婦女們比男人冒更大的險!這是真的,她們更勇敢!我們應該承認這一點。」

客納罕的婦人、西滿家中的罪婦和撒瑪黎雅人罪婦,都因冒險而尋獲了救恩。

教宗指出:「跟隨耶穌非常不容易,卻極其美好!需要不斷冒險,有時候還被人嘲笑,但我們可以得到真正重要的恩典:『你的罪赦了』(谷2:5)。因為在我們懇求恩寵的背後,例如祈求健康或解決問題等等,存在著心靈得到治癒的願望,得到寬恕的願望。我們大家都知道自己是罪人。因此,我們要跟隨耶穌,敢於冒險,好能與祂相遇。」

「我們應該自問:我敢於冒險嗎?或者我總是按照保險公司的條款跟隨耶穌,這也不敢做,那也不敢碰?」

教宗告誡道:「這不是跟隨耶穌,只是坐視成敗,就如那些評頭論足的人一樣。」

最後,教宗總結道:「我們跟隨耶穌,因為我們需要些什麼,或者我們冒險跟隨耶穌,這意味著懷著信德跟隨耶穌,這是信德之舉。信賴耶穌,相信耶穌,懷著對耶穌的這種信德,人們掀開屋頂用繩子把癱瘓病人吊到耶穌跟前,求耶穌治癒他。『我信賴耶穌,願意把我的生命託付於耶穌嗎?即使偶爾被人嘲笑我也願意跟隨耶穌嗎?或者我像他人一樣坐視,對生活持觀望態度,懷著坐視的心態,因苦楚和缺乏希望而關閉心門?』今天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反省這些問題。」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我們的生命在於今天,今天一去不復返

2017年1月12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我們的生命在於今天,今天一去不復返。教宗也勉勵信眾不要心硬,沒有信德,而要向上主開放。當天的第一篇讀經一開始便說:「今天你們如果聽從他的聲音,不要再心硬了。」(希3:7)教宗圍繞兩個關鍵詞「今天」和「心」,展開他的講道。

今天

聖神在這段聖經章節中所說的今天,事實上就是我們的整個生命,一個包含許許多多日子的今天,但這今天一去便不復返。在今天我們領受了天主的愛。

教宗說:「這是一個我們能更新自己忠於天主盟約的『今天』。然而,我們的生命只有今天,誘惑卻如此說:『是的,我明天再做。』這是明天的誘惑,明天並不存在,就如耶穌在十童女的比喻中親自解釋的:五個糊塗的童女拿了燈卻沒有隨身帶油,她們去買油,等她們回來時門卻關上了。」

教宗也提及比喻中敲門的人對上主說:「我曾與祢一同吃飯,曾與祢在一起。祂卻答說:『我不認識你,你來遲了。』」

教宗解釋道:「我這樣說不是為了嚇唬你們,而僅僅是說我們的生命在於今天。我是這樣認為的。明天將是永恆的明天,沒有黃昏,永遠與上主同在。我是否忠於今天。我問你們的這個問題也是聖神問的問題:『我今天如何生活?』」

「心」

讀經中重複的第二個關鍵詞是「心」。我們以心會晤上主,耶穌很多次責備說:『心太遲鈍了』,明白太慢了。為此,這是叫人不要再心硬,而要自問有沒有信德或罪惡的誘惑。

教宗說:「在我們的今天,心具有關鍵性的地位。我們的心是否向上主開放?每當我聽到有老神父或老修女跟我說:『神父,請為我能堅持到最後祈禱。』我總是深受感動,會對他們說:『可是,你已善度一生,你所有的今天都在服事上主,你還會害怕嗎?』『不,不是的,我的生命還沒有走到盡頭,我希望圓滿地度過這一生。請你祈禱,使今天得以圓滿,心也信德堅固,不被罪惡、惡習和腐敗毀壞。』」

教宗於是勉勵我們反省自己的「今天」和自己的「心」。「今天包含許多的日子,但今天一去不復返。日復一日前行直到上主說夠了。今天不能重複,生命就是如此。而心,要敞開心扉,要向上主敞開,不要封閉,不要心硬,不要沒有信德,不要知錯不改,不要被罪惡誘惑。上主曾遇到很多心靈封閉的人:經師們,這些人迫害祂,為定祂的罪而考驗祂,最後他們做到了。讓我們帶著這兩個關鍵詞回家:我的今天怎樣?生命盡頭可能就在今天,這一天或很多天以後。在天主的臨在中,我的今天如何呢?我的心又如何呢?是開放的嗎?信德堅固嗎?有讓上主的愛來引領嗎?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向上主祈求我們每個人所需的恩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第103屆世界移民與難民日

2017年1月15日主日,教會將慶祝第103屆世界移民與難民日,本屆主題為「年幼、脆弱和無聲的移民」。許多人因戰爭、飢荒和暴政而遠走他鄉,尋求更美好的未來,但在險惡的圓夢之路上,兒童格外無力保護自己,經常淪為人口販子的首要目標。

在接納移民與難民的國家中,意大利付出很大的心力。明愛會和移民基金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意大利境內目前有5百萬名移民,其中1百多萬名是未成年人。2016年有大量的移民經由意大利海岸入境;在18萬名的總人數中,無成人陪伴兒童多達2萬6千名,這數字是前一年的兩倍多。

移民基金會主席迪托拉(Guerino Di Tora)主教指出:「在2016年的前六個月內,有5222名無成人陪伴兒童被申報為失蹤人口,我們不知道他們的下場如何,是生是死,是否遭受剝削」。

教宗在本屆世界移民與難民日文告中強調,未成年人尤其暴露在各種剝削和暴力的風險下。教宗在1月9日接見各國駐聖座外交使團時,也念及未成年人。他說:「兒童和青年就是未來,他們創造未來,建設未來。我們不能自私地忽視他們,遺忘他們。」

教宗為此呼籲各國仔細考慮移民融入社會的情況,為他們制定安全返國的計劃,尋找長久的解決之道,徹底解決移民問題,根除在他們本國導致移民的原因。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天主總是要我們分享祂的生命,偶像卻總叫人失望

聖詠集

外邦人的偶像無非金銀,不過是人手中的製造品:偶像有口,而不能言,偶像有眼,而不能看,鑄造偶像的人,將與偶像同亡;凡信賴偶像的人,也將是一樣。以色列家族卻信賴上主,衪是他們的助佑和盾護;亞郎的家族也信賴上主,衪是他們的助佑和盾護;敬畏上主的人信賴上主,衪是他們的助佑和盾護。

2017年1月1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繼續講解基督徒的希望,指出基督徒應把希望寄託於天主,而不應信賴那些導致死亡的偶像。天主絕不叫人失望,意識形態、金錢和虛榮心只是虛假的希望。

教宗的要理講授以《聖詠》第115篇貫穿全文,闡述兩種截然不同的希望:一種是對天主懷有的希望;另一種則是信賴偶像,按照我們自己的想象製造出的「神明」。教宗表明,這篇《聖詠》提醒我們,世人趨於信賴虛假的偶像,將與偶像一同喪亡。

教宗表示:「信德在於信靠天主,即使人在遇到困難時會變得脆弱而需要看得見和摸得着的安全感。危險正在於此!在這情況下,我們也試圖尋求短暫的安慰,以此來減輕信賴的艱難。」

「我們以為能在賺得金錢的安全感,在與權勢者的結盟,在塵世以及虛假的意識形態中找到安慰。我們有時在一個偶像身上尋求安慰,讓它聽從我們的要求並魔術般地改變現實,使之符合我們的意願。然而,這個偶像一事無成,無能為力,而且是撒謊者。但我們卻喜愛偶像,非常喜愛!」

《聖詠》指責外邦人信賴虛假的偶像,把偶像當作希望。教宗提到許多年前他布宜諾斯艾利斯公園看到的一件事,許多占卦者在那裡收費替人看手相,而且許多人還排著長隊等候,以求得到虛假的希望。教宗稱這是一種愚蠢的安全感。

教宗說:「這就是偶像,若我們對其極度依戀,就去購買虛假的希望。反之,耶穌基督帶給我們的是不求回報的希望,但我們有時卻不那麽信任祂為我們白白地奉獻生命而帶來的希望。此外,偶像不僅有用金屬做成的,也有用我們頭腦製造出來的,把天主化為我們的公式,我們的神性觀念。換句話說,人按照自己的想象製造一個神明,一個相似我們,讓我們容易了解而且有預見能力的神明,這正是《聖詠》提及的偶像。」

教宗還提到,意識形態、財富、權力和成就、虛榮心,以及身材美麗和健康的價值觀一旦成為偶像,就會犧牲各種事物。

教宗說:「有一次,許多年前我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教區時聽到一次很不好,且令人心痛的談話:一位能幹及非常漂亮的女子誇耀自己的美麗,說起話來似乎合情合理:『哎,我不得不墮胎,因為我的形象非常重要。』這就是偶像,它把你帶到錯誤的路上,不讓你幸福。」

《聖詠》說得很清楚,凡信賴偶像的人,也將同偶像一樣喪亡。

教宗解釋說:「他們再也說不出一句話,無法提供幫助、改變現實,也不能微笑、自我奉獻,而且失去愛的能力。我們這些教會的人也如此,倘若我們流於『世俗』,就會有這種危險。我們需要入世,卻也要抵禦塵世的錯覺,這些就是我所提及的偶像。」

最後,教宗總結道:「偶像叫人失望,而把希望寄託於上主絕不會令我們失望。上主總是記得,即使在困難時刻祂也記得我們。這就是我們的希望。希望不叫人失望,絕不會,從來就不會。偶像總叫人失望,它們是幻覺,而非事實。這才是希望的美妙事實:我們信賴天主就將肖似祂;祂的祝福將轉變我們成為祂的子女,分享祂的生命。」

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結束時表明參加教宗公開接見活動的入場券是完全免費的。他手中拿著一張紅色的票解釋道:「來見教宗、與教宗談話是免費的。」

教宗說:「我得悉有些狡猾的人讓你們付費入場。若有人對你們說參加教宗的接見活動需要付門票,他們就是在欺詐你:你要小心了!參與教宗的活動是免費的。來這裡不需要付錢,因為這裡是所有人的家。誰若對你們說需要付門票,那是一種罪行,那人是個惡棍。這種事不能做,明白嗎?」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梵蒂岡連線:教宗方濟各2016年大事回顧

本集的《梵蒂岡連線》會跟您一起,回顧教會及教宗方濟各在2016年的大事。

教宗:耶穌權威在於服務、親民、言行一致

聖馬爾谷福音

那時候,耶穌和他的門徒進了葛法翁;一到安息日,耶穌就進入會堂教訓人。人都驚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威似的,不像經師們一樣。當時,在他們的會堂裏,正有一個附邪魔的人。他喊叫,說:「納匝肋人耶穌!我們與你有什麼相干?你竟來毀滅我們!我知道你是誰,你是天主的聖者。」耶穌叱責他說:「不要作聲!從他身上出去!」邪魔使那人拘攣了一陣,大喊一聲,就從他身上出去了。眾人大為驚愕,以致彼此詢問說:「這是怎麼一回事?這是新的教訓,並具有權威;他連給邪魔出命,邪魔也聽從他。」他的聲譽遂即傳遍了加里肋亞附近各處。

2017年1月10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指出,耶穌權威在於服務、親民,以及言行一致。相反地,法學士自以為是權貴,以聖職專權教訓人,他們與人民脫節,言行不一。

當天彌撒的福音取自《馬爾谷福音》,講述人們對耶穌的教訓感到驚奇,「因為祂教訓他們正像有權威似的,不像經師們一樣」(谷1:22)。教宗表明,經師雖在子民中間享有權力,但他們教訓的內容卻無法深入人心。反之,耶穌卻擁有真正的權威,祂將天主的法律講解得「一清二楚」,以權威教導天主的真理。

教宗歸納出耶穌權威的三大特色,分別是服務、親民,以及言行一致;這些特色使得耶穌和法學士在權威方面天差地遠。耶穌「總是謙卑地教導人」,並勸誡祂的門徒們說:「你們中最大的,要成為最小的;為首領的,要成為服事人的」(路22:26);法利塞人則自以為是權貴。

服務

教宗解釋道:「耶穌服務人群,闡明事理,好叫人們清楚理解:祂始終在服事人。祂的態度有如僕役,這一點賦予祂權威。然而,人們雖然聽從法學士,尊敬他們,但並不覺得法學士對自己享有權威,法學士抱持權貴的心理,自以為:『我們就是老師,就是有權威的人,我們要教訓你們。這不是服務:我們發號施令,你們必須服從。』耶穌從不以權貴自居:祂永遠是眾人的僕役,正是這一點賦予了祂權威。」

親民

親民的態度授予權威。親民是耶穌權威的第二項特色。教宗表明:「耶穌沒有對人過敏:祂觸摸癩病人、病患,這並不令祂反感」;法利塞人卻輕視「窮人、愚昧無知的人」,他們喜歡身穿華服,招搖過市。

「法利塞人與人民脫節,毫不親民;耶穌則非常親民,這一點賦予祂權威。這些脫節的法學士抱持聖職專權的心理:他們以聖職專權教訓人,這就是教權主義。當我看到保祿六世的親民時,我感到由衷喜悅;《在新世界中傳福音》第48號展現出親民的牧者心腸:那位教宗的權威即在於此,即在於親民。」

言行一致

耶穌權威的第三項特色是言行一致。耶穌「總是活出祂所宣講的:祂的思想、感受和行為之間整合、協調」;但自以為是權貴的人卻抱持「聖職專權的心態」,也就是虛偽,說一套做一套。

教宗強調:「這種人言行不一,人格分裂,以致耶穌建議祂的門徒們說:『凡他們對你們所說的,你們要行要守;但不要照他們的行為去做』(瑪23:3)。他們說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他們是言行不一的人。耶穌多次用來描述他們的形容詞正是虛偽。我們明白,一個自以為是權貴的人,一個抱持聖職專權心態的人,一個虛偽的人,必定沒有權威!他說出真話,卻沒有權威。相反地,耶穌態度謙卑,為人服務,親近人民,從不輕視任何人,而且言行一致,祂擁有權威。這是天主子民感受到的權威。」

來源:梵蒂岡電台

教宗接見駐聖座外交使團

2017年1月9日上午,教宗方濟各依循慣例在梵蒂岡接見駐聖座外交使團,彼此互賀新年。教宗在這個機會上以安全與和平為主題,論及宗教為和平作出的努力、促進裁軍、移民危急狀況、敘利亞停火,以及守護受造界。聖座目前與182個國家締結了邦交,其中包括去年12月初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的非洲毛里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

教宗的講話直入主題首先指出:「在本篤十五世教宗稱之為『毫無意義』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年後,仍有許多民族視和平只是一個遙遠的幻想。我們經常被無辜者的死亡和痛苦的畫面所淹沒,他們為躲避戰爭而慘死在逃亡的路上。在這種情況下每個宗教都必須推動和平。」

以原教旨主義為根源的恐怖行動在全世界製造大量人命喪亡,教宗予以強烈譴責。

他說:「這是一種濫用天主之名瘋狂殺人的行為,旨在傳播死亡,試圖掌握控制權和權力慾。我籲請所有宗教當局一致強烈重申,絕不可以天主的名義殺人。原教旨恐怖主義是一種精神極度貧乏的後果,經常與嚴重的社會貧窮問題有關。宗教領袖和政治領導人唯有共同努力,才能徹底擊敗恐怖主義。」

「建設和平首先需要根除促成戰爭的爭執原因,尤其是不義行為。」

教宗再次要求「宗教權利」常能受到尊重,各國努力消除貧窮和社會不義的因素,這些不義成了原教旨主義和戰爭汎濫的沃土。此外,教宗也強調教育在對抗各種形式的極端主義所起到的作用。

移民現象是當前世界上一個嚴重問題,接納移民因此刻不容緩。教宗告誡各國,採取謹慎措施並不表示應該對移民實行關門政策,不可把減少目前的悲慘危機簡化為數算人數。

「在移民問題面前,不應讓一些國家袖手旁觀,而另一些國家則要挑起人道負擔,經常得作出巨大努力並頂著沉重壓力來面對似乎沒完沒了的移民危急狀況。各國都應爭先恐後地促進國際公益,有義務以具體的人道之舉來建設和平與發展,滿足許多國家和無數人的期待。」

教宗感謝:「許多國家慷慨接納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首先是一些歐洲國家,特別是意大利、德國、希臘和瑞典。」

教宗提到他那次前往希臘萊斯沃斯島,與巴爾多祿茂一世宗主教和羅尼穆斯總主教一起探訪難民的難忘之旅,也談及中美洲數以千計的移民為尋求一個美好未來而遭受「極度不義」,經常成為「人口販賣」的受害者。

教宗特別念及兒童,那些淪為成年人自私和暴行的受害者,尤其是那些「失去青少年喜樂的」敘利亞青年。教宗再次沉痛呼籲要永遠停止正在造成十足人道災難的衝突。

針對敘利亞的局勢,教宗表明:「交戰各方都應把遵守國際人道法作為優先考量,確保平民受到保護和必要的人道救濟。眾人都期望最近簽署的停火協議能成為全體敘利亞人民的希望標記,他們極其需要這希望。」

「國際社會應根除該受譴責的武器貿易,抵制競相生產和出售愈加精銳武器的弊端。」教宗也對在朝鮮半島進行核試驗,導致整個地區不穩定的局勢表達不安。他引用聖若望二十三世教宗的話,再次要求「禁止核武器」,同時也應管制那些引起人們恐慌的小口徑武器。

教宗譴責那些煽動仇恨的意識形態,重申和平只能以團結互助來換取。他讚許古巴與美國彼此修和以及哥倫比亞作出的努力,同時要求勇於為在委内瑞拉和中東的和平作出貢獻。

「聖座再次迫切呼籲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恢復對話,找出穩固和長久的解決之道,確保兩國在國際承認的疆界内和睦共處。任何衝突都不可成為一個讓我們無法去除的習慣。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需要和平,整個中東急需和平!」

教宗也呼籲國際社會在所有處於衝突的地區和國家促進和平,諸如:利比亞、伊拉克、中非、剛果、烏克蘭、蘇丹和南蘇丹。教宗再次提到照料受造界的課題,談及《巴黎氣候協議》,希望為「應對氣候變化所作出的努力能得到各國越來越廣泛的合作,因為大地是我們的共同家園」。

教宗最後援引真福保祿六世的教導,勉勵各國全力以赴促進整體發展,因為「發展是和平的新名稱」。聖座始終願意提供合作,為結束正在進行的衝突盡一份力量,給予受苦的人民支持和希望。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在西斯汀聖堂為28名嬰孩付洗

2017年1月8日主受洗日,教宗方濟各在西斯汀聖堂主持彌撒,為28名嬰孩付洗,其中有13名女嬰、15名男嬰。嬰孩不時在禮儀中發出哭叫聲,教宗藉此聲稱「耶穌在馬廄中的初次宣講就是哭聲」。

28對父母在米開朗基羅的穹頂畫下為他們的子女向天主的教會請求信德。教宗對他們說:「你們為你們的子女祈求了信德,聖洗聖事將賦予他們信德。信德意味著信仰生活,因為我們必須活出信德,在信德的道路上前行,為信德作出見證。信德絕非只在主日彌撒中誦唸《信經》。」

教宗向父母們解釋道:「信德就是相信是真理的那一位:天主聖父派遣祂的聖子,聖神給予我們活力。信德也是將自己託付於天主,你們必須以身作則教導他們這一點。再者,信德是光明:在聖洗聖事的禮儀中,教會授予你們點燃的蠟燭,如同初期教會所做的那樣。正因如此,教會初期的人們稱洗禮為『光照』,因為信德照亮心靈,以另一道光使人看清事物。」

領洗的嬰孩不時哭叫,發出聲響。教宗幽默地稱之為「協奏曲」,並將嬰孩的哭聲與耶穌聖嬰相連結。教宗說:「我喜歡想像耶穌在馬廄中的初次宣講就是哭聲,那是第一次的宣講。此外,由於禮儀有點長,有的嬰孩哭叫是因為肚子餓。若是如此,妳們做媽媽的也要從容自若地給他們哺乳,不要害怕,就像聖母瑪利亞給耶穌哺乳那樣。」

教宗最後囑咐父母們說:「你們不要忘記:你們既然請求了信德,你們的責任便是守護信德,使之成長,為我們大家作見證,也為我們這些聖職人員、司鐸、主教等所有人作見證。謝謝你們。」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