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主持聖灰禮儀:祈禱、行愛德及禁食是克勝罪的途徑

blog_1455222132

2月10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聖灰禮儀彌撒。彌撒當中,上千名慈悲使徒接受派遣,做「天主寬恕的標記及工具」,幫助天主子民敞開心門,向天主的慈悲開放。教宗強調祈禱、行愛德及守齋是耶穌邀請我們克勝罪的途徑。

教宗首先講解了四旬期的意義。他說:「教會在這段旅程中邀請我們每一個人『與天主和好』(格後5:20)並『全心歸向祂』(岳2:12)。基督知道我們是多麽的脆弱,知道我們是罪人;祂知道我們需要感受到被愛才能完成善行。基督戰勝了罪,若我們將自己的貧乏交在祂手中,祂就扶起我們。我們應當承認自己需要慈悲:這是基督信仰旅程的第一步,是進入基督這道敞開之門的一步。」

教宗表示,基督為我們提供喜樂的新生命,但有一些阻礙卻使我們關閉心門。

第一個阻礙是「封閉心門的誘惑」。

「這就是說與自己的罪共存,將之淡化,總是為自己辯解,認為自己並不比別人差。這樣一來,我們的心靈就上了一把鎖,將自己禁錮在裡面,做了惡的俘虜。」

第二個阻礙是「不好意思敞開心中的秘密之門」。

教宗對此表示:「感到羞愧其實是一個好徵兆,這表明我們願意與惡一刀兩斷。不過,我們絕不可讓羞愧變成畏懼或顧慮。」

第三個誘惑是「疏遠慈悲之門」,它使我們只生活在悲哀和洩氣的境遇中,與自己獨處。

教宗說:「若我們躲藏在自己的貧乏之中,天天苦思苦想,把負面事物糾葛在一起,乃至墮入心靈最黑暗的地方,我們就會疏遠慈悲之門。讓我們與耶穌和好,不要自我封閉,卻要到祂那裡去!祂能使我們感到慰藉和平安。」

彌撒當中,在場的慈悲使徒們接受派遣,成為「天主寬恕的標記及工具」。

教宗向他們說:「親愛的弟兄們,但願你們能幫助人敞開心門,克服羞愧,不逃避光明。但願你們的手能以父親般的愛憐降福及拯救弟兄姐妹們;透過你們,願天父的目光和雙手落在祂的子女身上,醫治他們的創傷!」

教宗接著談到罪的奧秘:「它使我們遠離天主,遠離他人及我們自己,導致我們很難信賴天主,很難愛他人,甚至對別人無好感。」教宗說:「我們受到許多物質現實的吸引和誘惑”,這些現實總有一天會消逝,使我們落得一無所有。在這罪的歷史中,耶穌卻開啟了救恩的歷史。這四旬期首日的福音邀請我們做這歷史的主角,接納3個克勝罪的補救方法,3劑良藥。」

教宗提出的3劑良藥是:祈禱、行愛德和禁食。

他解釋說:

祈禱是在表達信賴上主,與祂單獨相遇並向祂敞開心靈。祈禱就是:我不自以為是,而說我需要祢,祢是我的生命,我的救恩。」

行愛德則是為克服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真正的愛德不是外在行為,讓自己心安理得。真正的愛德是為人服務,克服只讓自己心滿意足的誘惑。」

守齋和做補贖,這劑葯幫助我們學會清心寡慾,訓練我們做更有同情心和慈悲的人。守齋邀請我們度簡樸和與人分享的生活:我們若從自己的飯桌和財物中除去一些東西,就能找到自由的真善。」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四旬期音頻訊息:我們要在天主面前謙虛地祈禱、克苦、行愛德

blog_1455141146

意大利龐貝青年牧靈處在即時通訊應用程序「電報」(Telegram)上推出一項四旬期活動,每日向訂閱訊息的手機和平板電腦用戶發送當天福音和簡短講道的音頻。這項活動名為「謹守四旬期」(KeepLent),旨在透過社交網絡宣揚四旬期的福音。教宗方濟各於2月10日聖灰禮儀瞻禮藉由這個管道發表音頻訊息,講解當天的福音。

基督徒行善是為悅樂天主,而非為了贏得世人的掌聲。聖史瑪竇在福音中清楚闡明了這一點,教宗也在音頻訊息中開門見山地說道:「當你施捨時,不可在你面前吹號。你的天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你。」

教宗指出,天主聖言給我們指示了「善度四旬期的正確方針。我們行善時,偶爾會受到誘惑,想要得到掌聲或賞報,也就是人的榮耀;但那是虛假的賞報,使我們受制於別人對我們的看法。耶穌要求我們行善,純粹因為這是件善事。祂要我們隨時隨地感受到在天之父的凝視,要我們在與祂的關係中,而非在他人的判斷下生活。生活於天父的臨在的喜悅感比世俗榮耀更為深刻」。

教宗最後勉勵道:「我們今年四旬期的態度應當是在施捨時隱而不露,因為天主在暗中會看見、關愛並等待我們。外在事物固然也重要,但我們必須總是選擇生活於天主的臨在中。讓我們在天主面前謙虛地祈禱和克苦,秉持手足之情行愛德,這樣我們才會堪享天父的賞報。」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守大小齋的意義及規則

基督徒生活中的其中一項要務是補贖,即透過悔罪和克己實踐皈依。悔罪首先是一種信仰行為,目的是愛和皈向天主;否則就僅是形式主義而已。

為使整個教會集體遵守共同補贖,教會規定「補贖日期」。在此期間基督信徒應以特別方式專務祈禱,實踐虔誠、慈善和愛德的工作,並藉更忠信的盡本身的義務,棄絕自己。在普世教會內,「補贖日期」為全年每周星期五及四旬期。「補贖」包括大齋、小齋或其他可取代之的行為。

大齋意思是,當日只許飽食一餐,但早晚可略進小食(其餘時間只可取用流質飲品而不能進食)。守小齋即放棄取用熱血動物的肉類食品,或主教團所規定的其它食物。

不同地方可規定不同守大、小齋的日期及細節。首先從羅馬教會說起:

  • 全年每周星期五(遇到節日 Solemnity 除外)及整個四旬期:應守小齋
  • 聖灰禮儀日及基督受難日(聖週五):凡年滿十八歲而未到六十歲者應遵守大小齋,凡滿十四歲者應遵守小齋。
  • 年齡幼小而不受大小齋法約束者,牧者及父母應設法培養他們補贖的真精神。
  • 因為病弱、孕婦、重工等,可免守大小齋。

《天主教法典》容許主教團進一步規定守大小齋的方式,以其它補贖方式,特別是愛德工作、神操,代替全部或部份大小齋。以下是世界上一些地方關於守大小齋的規則:

台灣地區主教團:守大、小齋的日子只有聖灰禮儀日及耶穌受難日。農曆初一至十五, 可免守齋,但鼓勵信友這段期間以行善代替守齋。

香港教區:「逢星期五信友可免守小齋,但必須踐行一些愛德或克己善工:例如:節制飲食、煙酒、減少娛樂消遣的時間,獻出餘暇為窮人、病人、老人、孤獨及其他需要幫助的人服務。 此外,在四旬期內,他們宜作特別的善工,例如:每天參與彌撒、每天朝拜聖體或拜苦路。」如聖灰禮儀日與農曆新年期間相遇,香港主教也會豁免該天守大小齋的規定。

澳門教區:「當守大小齋的日子:聖灰禮儀日及耶穌受難日。當守小齋的日子:凡遇星期五,教友均得守小齋,除非該日適逢教會的節日或法定假期的中國民間慶節。在四旬期內,教友應先得本堂神父允許,方能以別的善功或祈禱去取代小齋。在四旬期外,教友可隨意用祈禱(如:拜苦路、念玫瑰經、研讀聖經等)或施捨(按每人能力給慈善機構捐獻)去取代小齋。」

美國主教團:聖灰禮儀日、耶穌受難日及四旬期每星期五當守小齋,四旬期外每星期五可以用其他補贖方式代替小齋。大齋日是聖灰禮儀日及耶穌受難日。

加拿大主教團:聖灰禮儀日及耶穌受難日當守大小齋;其他星期五須守小齋,但可以用愛德或虔敬善功作代替。

 

撰文:Gabriel Chow
圖片:CNS

四旬期禮儀注意事項

福音敘述耶穌在接受若翰的洗禮後,隨即有一段時期獨自退居曠野,禁食四十天之久。教會每年藉四十天的四旬期,與耶穌在曠野的奧跡聯繫一起,以祈禱、悔罪及補贖,準備心靈舉行基督苦難及復活的奧蹟。

四旬期有多長?1955年教宗庇護十二世禮儀改革前,「四旬期」是由聖灰禮儀日星期三開始,直至聖週六,合共40天平日(以作齋戒)及6個主日。1955年後,四旬期以聖週四主的晚餐彌撒前作結束,合共43天半,包括6個主日。第四主日又稱為「喜樂主日」(Laetare Sunday),第六主日(聖週首天)稱為「基督受難主日」或「聖枝主日」。「逾越節三日慶典」並不屬於四旬期內。

四旬期期間,彌撒禮儀須注意以下事項:

  • 不念「光榮經」(節日及慶日除外,如聖若瑟節日及聖母領報節日)
  • 不唱「亞肋路亞」,福音前歡呼改用其他短頌
  • 祭台禁止以花卉裝飾(喜樂主日、節日及慶日除外)
  • 風琴或其他樂器只可作伴奏歌唱之用(喜樂主日、節日及慶日除外)
  • 主日的禮服顏色是紫色,喜樂主日(四旬期第四主日)可用玫瑰色,聖枝主日禮服的顏色是紅色
  • 平日的禮服顏色通常是紫色;慶祝節日或慶日時,則用白色(非殉道聖人)或紅色(殉道聖人)
  • 四旬期內主日不可被節日或慶日代替;如節日(Solemnity)遇上聖灰禮儀日、主日或聖週,節日則順延至非主日、節日或聖週的首天;如慶日(Feast)與聖灰禮儀日、主日或聖週相遇,慶日則取消
  • 「紀念日」(Memorial)降格為「任選紀念日」
  • 平日遇上「任選紀念日」(Optional Memorial)時,主祭可選擇不舉行該紀念日;如選擇慶祝,則只用紀念日的集禱經,其他彌撒經文須按照四旬期之經文,且用紫色作禮服顏色
  • 聖週不可舉行任何紀念日
  • 「典禮彌撒」(Ritual Mass)不可於四旬期主日慶祝
  • 「求恩彌撒」(Masses for Various Needs and Occasions),如得到主教許可,可在四旬期內舉行,唯不可於主日、節日及聖灰禮儀日舉行
  • 「殯葬彌撒」(Funeral Mass)不可於主日、當守節日、聖週四舉行

四旬期內慶祝之慶節:

  • 聖若瑟節日:3月19日(如遇主日,順延至星期一;如在聖枝主日後,則順延至復活期第二主日後星期一)
  • 預報救主降生節日:3月25日(如遇主日,順延至星期一;如在聖枝主日後,則順延至復活期第二主日後)
  • 【澳門教區】耶穌五傷慶日:聖灰禮儀日後星期六

關於四旬期內守大小齋的規則,可參閱:守大小齋的意義及規則

 

撰文:Gabriel Chow
參閱:《彌撒經書總論》、《羅馬禮儀年曆規則》

教宗2016年四旬期文告:「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

blog_1453843766

1月26日,聖座新聞室公布了教宗方濟各為2016年四旬期撰寫的文告,主題是:「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瑪9:13)教宗切望全體信徒善度慈悲禧年的四旬期,將之作為皈依的有利時刻。他強調神形慈悲善工的重要性,指責權威至上的狂妄讓前來敲我們心門的窮人吃閉門羹。教宗表示將在四旬期派遣慈悲使徒,使他們成為人人蒙受天主寬恕的具體標記。

教宗指出:「天主慈悲轉變人心,使人體驗到愛,而且也能對別人慈悲。慈悲是常新的奇跡,它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散發出來,激勵我們愛近人。」教宗重申:「神形慈悲善工[《慈悲面容》(15)]的重要性,這些善工提醒我們,我們的信仰應化為具體的日常行動,在身體和精神上幫助近人。我們將憑著這些善行接受日後的審判。藉著慈悲善工,我們能喚醒在貧窮悲劇面前經常麻木不仁的良知。的確,在窮人身上,在受酷刑、受壓迫、受鞭笞、忍饑受餓、流離失所者身上,基督的骨肉成為有形可見的……,等待著我們認出、撫慰及予以照顧[《慈悲面容》(15)]。

教宗強調:「正是藉著照顧窮人,我們才真正意識到天主的愛是多麽強大;天主與人締結的盟約恰恰是一段慈悲的歷史。相反地,最不幸的窮人則是那不接受、不承認自己貧窮的人。他以為自己富有,其實卻是窮人中最不幸的人。他之所以如此,因為他是罪的奴隸。罪迫使他不肯將財富和權力用於服事天主和他人,卻用來窒息自身的深刻意識,不承認自己無非是一個可憐的乞丐。」

教宗沉痛地指出:「一個人越是擁有權力和財富,他就越會成為這盲目的謊言者,甚至不願看到在他家門前討飯的可憐的拉匝祿。那個拉匝祿是藉著窮人為我們乞求皈依的基督形象。他是天主提供給我們而我們也許看不到的皈依機會。我們的盲目伴隨著一種對權威至上的狂妄。」

四旬期文告接著指出:「那種狂妄也能表現在社會和政治上,如同20世紀的極權主義,也如同今天的劃一思想和技術至上的意識形態,它們妄想消滅天主,把人貶抑為可以操縱的群眾。」

教宗因此提出應謹防那些罪的結構:「它們崇拜以金錢偶像為基礎的虛假發展模式。基督不斷透過窮人前來敲我們的心門,由於心高氣傲的人、富有者和權勢者將門封閉得越來越緊,最終他們將定自己的罪,把自己打入地獄,那孤獨的無底深淵。」

教宗勉勵眾信友:「這慈悲禧年的四旬期是藉著聆聽聖言和慈悲善工,終能走出個人生命歧途的有利時機。因此,神形善工永遠不可分離。事實上,正是在不幸者身上觸摸被釘十字架的耶穌的身體,罪人便能得到恩寵,意識到自己就是一個可憐的乞丐。」

「因此,經由這條路,《頌主曲》中心高氣傲的人、權勢者和富有者也能察覺自己無功卻蒙受那為了他們死而復活的基督的愛。人幻想憑著知識、權勢和擁有就能滿溢幸福和愛,但唯獨在基督的愛内人才能找到那渴望得到的永無止境的幸福和愛。」

教宗在文告結尾表示:「我們不可失去四旬期這有利於皈依的時機,而要效法瑪利亞,她在天主白白賜予的無限慈悲面前,最先承認自己的渺小,承認自己是上主的婢女。」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跨地域「線上苦路」活動

感謝天主教網路平台麥力及各工作人員在4月3日聖週五晚上舉行的跨地域「線上苦路」。當天的「線上苦路」現可在線重溫 ,影片由麥力提供。

線上苦路在線重溫

宣傳短片

blog_1427298494

天主教網路平台麥力將於台北時間4月3日聖週五晚上8時(加東時間4月3日聖週五早上8時),舉行一個跨地域的「線上苦路」[Read more…]

教宗主持祝聖聖油彌撒: 司鐸必須學會勇於受苦受累,學會歇息

blog_1427998989_new

4月2日聖週四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祝聖聖油彌撒,羅馬教區的司鐸們與教宗共祭並在禮儀當中重新作出司鐸承諾。教宗祝聖了聖洗聖油、病人聖油和聖化聖油,這些聖油將在一年當中施行聖事時使用。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勉勵司鐸們要學會「勇於受苦受累,也要學會歇息」。教宗談到司鐸的勞苦說,為天主的忠實子民敷油不是件容易的職務。

「你們是否知道,多少次我在思考這問題,思考你們眾人的勞苦?我想了很多,也經常祈禱,在我疲倦時,尤其如此。我為你們這些在受托付的天主的忠實子民當中工作的人祈禱,你們許多人在被遺棄而且很危險的地區。親愛的司鐸們,我們的勞苦有如靜靜地上升到天鄉的馨香。我們的勞苦直達天父的心坎(詠141:2;默8:3-4)。」

教宗表示,必須戰勝以隨隨便便的方式歇息的誘惑,好似歇息不是一件天主的事那樣。我們不可陷入這誘惑當中。學習歇息是多麽困難,而司鐸職結碩果的一把鑰匙正是在於我們如何歇息。

教宗說:「我是否知道,歇息時我得到的是愛、白白的賞報以及天主的忠實子民對我的情感?我還是在結束牧靈工作之後,去尋求更講究的歇息,不是窮人的那種歇息,而是消費社會提供的歇息?聖神真的是我在勞苦中的棲息,還是只是讓我工作的那一位?」

與民眾打成一片,分享他們生活,與他們同甘共苦的司鐸會很勞累,但這勞累是健康的勞苦,而且美好;因為眾人愛戴、渴望及需要他們的牧人,不讓他們無所事事,這種勞苦是健康的。

教宗說:「這司鐸的勞苦有羊的味道,有父親注視自己子女或子孫的微笑,與那些只知道貴重香水,從遠處和高處注視你的人毫不相干。我們是新郎耶穌的朋友,這就是我們的喜樂。要是耶穌在我們當中牧放羊群,我們就不能做苦著臉面、滿腹牢騷的牧人,也不能做感到厭煩的牧人,這會更糟糕。有羊的味道和父親的笑容,是的,這會很勞累,但卻有聆聽上主的話的人的喜樂。上主說:『我父所祝福的,你們來吧!(瑪25:34)』」

教宗也提到仇敵的勞苦。

「魔鬼比我們更狡猾,它能在頃刻間拆毀我們用長時間耐心建起的一切。因此,我們需要請求恩寵,學會消除惡。消除惡,卻不拔除莠子;不自以為是超人,去維護只有上主才該維護的事。這一切都幫助我們在不義面前,在惡意的嘲弄面前不垂頭喪氣。上主為這些勞苦的境遇說:『請你們放心,我已戰勝了世界!(若16:33)』這句話將賜予我們力量。」

另一種更危險的勞苦是自我忙碌。

教宗說:「我喜歡稱這種勞苦為‘用精神上的世俗來賣弄’。一個人獨處時,便發現自己生活的許多領域都被這世俗浸透,我們甚至覺得怎麽洗它都洗不乾淨。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勞苦。」

最後,教宗指出,耶穌參與了司鐸們的勞苦,祂親自清除了各種汙垢,那以「祂的名」在祂子民中行走的人被熏染上的世俗和油膩的煙霧。這樣一來,我們就有勇氣走出去,走向所有邊緣地區,直至世界的四極,將喜訊帶給遭受遺棄最深的人,知道耶穌每日與我們同行,直到世界的終結。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團: 2015聖週及復活節文告

blog_1427986872

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團(CCCB)主席

Paul-André Durocher加蒂諾總教區總主教

2015聖週及復活節文告

「選擇生命!」這是天主向子民提出的懇求,見於四旬期首主日申命紀三十章19節:「我今天指著天地向你們作證:我已將生命與死亡,祝福與詛咒,都擺在你面前;你要選擇生命,為叫你和你的後裔得以生存」。這是否匪夷所思,天主竟要反過來向祂的子民懇求、乞求、哀求去選擇生命?是的,選擇生命不是一個容易或顯明的抉擇,所以天主要向我們作出懇求。因為這個選擇攸關重要。

英文 “crucial” 這個形容詞, 源自拉丁crux 一詞 ,英文意指 “cross”,即十字、交差點。關鍵性的選擇,往往出現在人生十字路口,及在面對耶穌十字架的時候。苦架上的耶穌,邀請我們分擔別人的痛苦、面對黑暗時一起持守醒悟、對步近死亡的心跳聲不要置若罔聞。基督徒與耶穌一起進入墳墓,不是選擇死亡,而是為愛與希望作見證,縱使片時的生命跡象隱現不見。基督徒的使命,不是挪石頭堵向墓穴,而是偕同逾越死亡的基督,邀請世人向光明與生命開放。

為步近死亡的人獻出愛與鼓勵,讓團體的愛一起逾越死亡;感受依仗援助生存及染上毒僻者的掙扎,在他們孤獨與痛苦的時候,獻出安慰與肯定;與罪犯同行,反思己過與不足,感謝主賜眾人治癒之恩,也去治癒他人的傷痛;面對暴力時,承認自己的恐懼與軟弱,一起連手走出不公義與剝削;堅持人類生命與團體的尊嚴,在人與人之間搭建橋樑與尊重。這些就是我們受召叫要作的關鍵選擇。

復活的基督向門徒噓了一口氣,並將平安賞給他們。與基督一起,我們同樣將這生命的噓氣,帶進我們與別人的關係、團體、工作、及全世界。我們宣揚來自聖神的平安與喜樂,不是指向死亡,而是領受聖神後驅使我們尋找及保護生命。復活的基督,臨在母胎中、病榻旁、加里肋亞一帶,及至無所不在。天主召叫我們踐行的仁愛,要比死亡更強大;而我們在主內一起分享的生命,也早已衝破死亡墓穴的界限。

選擇生命!這是我們每個人必須作的選擇。選擇生命才有「阿肋路亞!」的歡呼。在基督內,我們懷有希望,因為主基督已復活了。

Paul-André Durocher

加蒂諾總教區總主教

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團主席

2015年3月25日

閱讀英語原文English Version

2015/04/01 教會透視

blog_1427924500

最新內容:

1.教宗主持聖枝主日禮儀:謙卑是天主的道路

2.三鐘經:教宗念及德翼空難遇難者,談及世青節

3.教宗為秘魯和智利水災遇難者深感悲痛

4.聖女大德蘭誕生500週年

5.東方亞述教會宗主教馬爾‧丁哈四世安息主懷

6.教宗方濟各9月23日將訪問美國白宮

7.教宗方濟各將訪問意大利北部華人聚居的普拉托

8.聯合國安理會首次談及受迫害的基督徒和其他少數群體

9.教宗派斐洛尼樞機前往伊拉克與難民共度復活節

10.亞西西首次展出有關聖方濟各的手稿和文件

11.中國多個地方教會進行聖枝遊行

12台北大溪方濟聖堂聖枝遊行

教宗: 基督教該懷有基督耶穌所懷有的心情

blog_1427918197

4月1日(聖週三)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解釋了逾越節三日慶典的意義,並呼籲信友們該懷有基督耶穌所懷有的心情,好能善度復活節。

逾越節三日慶典從聖週四紀念主的最後晚餐的禮儀開始到復活節前夕。

教宗解釋說: 「耶穌在受難前夕,以餅和酒的形式將自己的體和血獻給天父,把自己的體和血賜予門徒們作為食糧,並叮囑他們要永遠紀念祂的祭獻。福音提醒我們耶穌為門徒們洗腳的情節:基督為門徒們洗腳,表達祂的生命和苦難的意義是服事天主和兄弟。」

「我們在聖洗聖事中,當天主的恩寵洗淨我們的罪過,我們穿上了基督時(哥3:10),也是如此。我們每次在感恩聖祭中紀念上主,也是如此:我們領受與基督忠僕共融的聖事,是為聽從祂的命令,彼此相愛,如同祂愛了我們那樣(若13:34)。若我們領受聖體,卻沒有誠意彼此洗腳,我們就認不出上主的奧體。那是耶穌徹底自我奉獻的服務。」

在聖週五,我們默想基督死亡的奧跡和朝拜十字架。耶穌在把自己的靈魂交予天父之前,說「完成了」(若19:30)!

教宗指出:「這句話表達了耶穌的救贖工程完成了。“耶穌藉著祂的祭獻,將最大的不義轉化為最大的愛。」

教宗進一步指出:「世世代代以來,許多男女以他們生命的見證反映著這完美、圓滿、純潔的愛”。他舉出安德肋·桑托羅(Andrea Santoro)神父的實例,這位羅馬教區的司鐸曾在土耳其傳教,於2006年被謀殺。他在遇難的前幾天曾寫到:“唯有獻出自己的身體才能拯救世人。」

「願我們同時代人和其他人的這種榜樣,能幫助我們將自己的生命作為愛的禮物獻給弟兄,以效法耶穌。今天也有許多男女是真正的殉道者,他們為了宣認信仰,僅僅為了這個理由,而與耶穌一同獻出了生命。這是一種服務,是為見證基督信仰而流血犧牲的服務,是基督為我們所做的服務,祂為救贖我們而耗盡一切。要是我們帶著罪過,也帶著對近人的愛在生命終結時,能向天父說:『我能夠做的,我都做了』,好重復耶穌的話:『完成了』,那該有多好啊!」

談到聖週六,教宗指出,教會在這一天與聖母瑪利亞一起默想基督在墳墓中的「安息」。

教宗說:「聖母瑪利亞是第一個及完美的門徒,第一個及完美的信徒,教會全部的信德都集中在她身上。在黑暗籠罩受造界之時,她獨自一人手持點燃的信德火把,在絕望中仍懷著希望,相信耶穌的復活(羅4:18)。在復活前夕守夜禮中,我們滿懷希望地期待著基督的復活,到了那時刻,藉著復活基督的光,復活奧跡將會圓滿地彰顯出來。這一切都是從最黑暗的時刻開始的。我們都知道,在黎明前的一瞬間,黑夜是最黑暗的時辰。然而,基督正是在那黑暗中得勝並且點燃了愛火。痛苦的石塊被推倒,給希望騰出空間。」

因此,我們若能與戰勝死亡的耶穌在一起,就能開啓充滿前途的今天。

教宗說:「我們的生命沒有停留在墳墓的石塊面前,藉著對基督的望德,我們的生命越過墳墓,因為基督正是從那墳墓中復活了。作為基督徒,我們必須做清晨的哨兵,知道認出復活耶穌的標記,如同那些在一週第一天的清晨向墳墓跑去的婦女和門徒們那樣。」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