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前往巴拿馬機上記者會表示11月出訪日本

2019年1月23日,教宗方濟各在飛往巴拿馬的途中回答一名日本記者的提問,他說:「我將於今年11月前往日本,請你做好準備!」此前,在教宗專機上,聖座新聞室臨時主任吉索蒂(Alessandro Gisotti)已向記者們聲明:「教宗訪問日本的行程目前處於研究階段。誠如聖父在其它場合所言,他極其渴望前往該國。」教宗也曾表達訪問伊拉克的心願,但當地主教表示,此刻局勢仍不穩定。

接著,隨行的意大利電視台TG1特派記者問到美國和墨西哥邊界築起高牆來阻止移民向北遷徙。教宗表明恐懼令我們瘋狂,並邀請眾人閱讀《羅馬觀察報》的一篇社論,題名為《恐懼之牆》。

由於隨行記者接下來幾天在巴拿馬的工作相當繁重,教宗事先向他們致以感謝,同時語帶哽咽地提及去年12月28日過世的俄羅斯塔斯社駐羅馬記者布卡洛夫(Alexei Bukalov),說道:「今天是首次沒有塔斯社布卡洛夫同行的飛行,我很喜愛你們這位同事。他是個人文底蘊深厚的人,這種人文精神既不害怕接觸最底層的百姓,也不畏懼至高的天主。他是個能以多斯托耶夫斯基的筆觸撰寫摘要的人。」

為此,教宗懇請在場眾人靜默片刻,緬懷這位俄羅斯記者,並為他誦念一遍《天主經》;隨行記者們對教宗此舉投以熱烈的掌聲。此外,當天也是聖座新聞室臨時主任吉索蒂首次以這個新身分陪同教宗出訪,籌備教宗旅行的魯埃達(Mauricio Rueda Belz)蒙席在去程飛機上特地加以介紹。

教宗向首屆原住民世青節發表視頻訊息

首屆原住民世青節從2019年1月17日至21日在巴拿馬戴維教區的索羅伊舉行,主題為:「讓我們牢記自己的過去,從而勇敢地建設希望」。2019年1月18日,教宗方濟各向首屆原住民世青節發表視頻訊息,強調了「根源」的重要性,勉勵青年從「過去」出發,勇敢地建設更加公平、更具人性的世界。

教宗首先感謝巴拿馬主教團原住民牧靈委員會的這項創舉,籲請青年通過這次會晤,反省他們對耶穌基督的信仰,首先從他們獨特文化的富饒寶庫開始,好能勇敢面對他們所面臨的挑戰。

談及「本源文化」時,教宗勉勵青年要「守護根源」。教宗說:「因為從根源汲取的力量使你們茁壯成長,並結出碩果。此外,通過根源你們應該在世青節的機會上展示我們原住民教會的面容,肯定我們對保護共同家園、合作建設一個更公平、更人性的世界的承諾。」

面對許許多多的可恥境況,例如被排斥、邊緣化和丟棄,以及無數青年遭遇的貧困,尤其衝擊著原住民青年,教宗再次強調「守護文化、守護根源」的重要性。與此同時,教宗也邀請他們不要僅僅止步於根源。他引用一位詩人的話說:「一棵樹能花開茂盛,全賴深埋在地下的根源。這就是根源。但根源通往了未來。你們要著眼於未來。這是你們今天的挑戰。」

最後,教宗表達了在巴拿馬與青年相會的喜悅,並賜予他的宗座降福。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更多資訊

 

教宗公開接見:向天主祈禱應如同兒童依恃父親那樣

羅馬人書8:14-16

因為凡受天主聖神引導的,都是天主的子女。其實你們所領受的聖神,並非使你們作奴隸,以致仍舊恐懼;而是使你們作義子。因此,我們呼號:「阿爸,父呀!」聖神親自和我們的心神一同作證:我們是天主的子女。

2019年1月16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公開接見活動中勉勵,我們即使處在困難時刻,在遠離天主的小徑上行走、被世界遺棄並且因内疚而感到無力,我們仍能找到祈禱的力量,以兒童的柔弱之情呼喚「阿爸,父呀!」。當天的要理講授繼續以《天主經》為主題,從呼喚「阿爸,父呀!」的視角反省如何祈禱。

教宗從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的書信談起指出:「在我們祈禱時,天主不會掩面不顧我們,也不會沉默不語,因為祂從未忘記我們,而且永遠信守祂對我們的愛:祂尋找我們、愛我們,看到我們身上的美麗(羅8:14-16)。天主不僅是父親,也如同一位從不間斷愛自己孩子的母親。另一方面,這個母親有一個持續不斷的『孕期』,遠超過人體懷胎的9個月,而且孕育出一份無限循環的愛。對基督徒而言,祈禱只是單純地向天主呼喚『阿爸』、『爸爸』,以兒童的信賴之情稱祂為『父親』。」

教宗表示:「在《新約》中,祈禱似乎要達到實質,直到專注於一個稱呼:『阿爸,父呀!』。聖保祿宗徒在向天主的呼喚中保留了阿拉美語,這是福音的創新。在認識了耶穌並聆聽了祂的宣講後,基督徒不再將天主視為可畏的暴君,對祂不再懼怕,而是對祂心生信賴之情:能夠與造物主交談,呼喚祂『父親』。這種表達對基督徒如此重要,以致經常完整地保留其原始形式:『阿爸』。」

「『阿爸』的稱呼流露出情感和溫暖,讓我們回到幼年時代。」教宗提到一個兒童的圖像,他「完全被一個對他懷有無限愛的父親所擁抱」。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若能好好祈禱,就需要有一顆赤子之心。不可有自滿之心,這樣無法有效地祈禱。祈禱時要如同被抱在父親、阿爸懷中的兒童那樣。」

最後,教宗提到《路加福音》中慈父的比喻:「蕩子被等待他已久的父親所擁抱。這個父親不計較兒子在言語上對他的不敬,只求讓兒子明白他是多麽地想念他(路15:11-32)。我們想像,如果《天主經》是從這蕩子口中誦念的,我們就會發現其中的話語是多麽能夠讓人獲得生命和力量啊!我們想知道:天主,祢為何只知道愛?難道祢不懂得恨嗎?天主會這樣回答:不,我不懂得恨,我只知道愛。在祢身上哪裡存有復仇、伸張正義和憤怒呢?天主會如此答道:我只知道愛。那比喻中的父親做事的方式令人想到一個母親的心腸。母親尤其能夠寬恕兒子、護著他們、總是理解他們、不斷地愛他們,即使兒子一無是處。」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方濟各:鮑思高神父是福音喜樂的健康攜帶者

教宗方濟各在一本名為《與鮑思高神父同讀〈福音的喜樂〉》的新書中作序,指出:「他不是聖週五那樣愁眉苦臉的聖人,而是復活主日的聖人。他是福音喜樂的健康攜帶者,總是快樂、熱情,儘管他每天有數不清的問題要面對。對他來說,聖德就在於感到非常幸福。」

教宗寫道:「鮑思高神父的訊息在那個時代是一個革命性的信息,當時的司鐸與百姓的生活距離較遠。在都靈這個吸引許多求職青年的工業城市,鮑思高神父在社會和存在的邊緣發揮他的傳教熱忱:走上街頭,進入建築工地、工廠和監獄,將真正的教育者的喜悅和關懷帶給街頭的不良少年。」

在題為「親愛的慈幼會士」的序言中,教宗方濟各特別提出一個問題:「對於今天的年輕人而言,慈幼會士應當是什麼樣的?」

教宗表示:「慈幼會士應當懂得環顧四周,看到危急情況和問題,並加以面對和分析,然後做出勇敢的決定。慈幼會士蒙召去會晤世界和歷史的一切邊緣、工作和家庭的邊緣、文化與經濟的邊緣,以及需要治癒的地方。」

教宗的序言繼續寫道:「慈幼會士是一位教育家,擁抱那些被邊緣化、沒有未來的青年的脆弱,並像慈善撒瑪黎雅人那樣俯身包紮他們的創傷。慈幼會士也是天生的樂觀主義者,他們能以積極的現實主義看待青年人。正如鮑思高神父今天依然所教導的,慈幼會士在青年身上,即使是最叛逆和失控的青年,總能找到好的切入點,並以耐心和信任展開工作。」

教宗寫道:「慈幼會士是喜樂的攜帶者,這喜樂源自耶穌基督復活的消息,其中包含著一切的人性狀況。事實上天主不排斥任何人。為了愛我們,祂並沒有要求我們變得更好。祂只要求我們允許祂愛我們。祂愛我們,寬恕我們。」

教宗最後強調:「如果我們因祂那單純的愛所驚喜,我們就會感到內心充滿喜悅。」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信德戰勝那製造分裂的世界之神

主顯節後 星期四 彌撒

讀經一(愛天主的人,也該愛自己的弟兄。)
恭讀聖若望一書 4:19-5:4

弟兄們:我們應該愛,因為天主先愛了我們。假使有人說:我愛天主,但他卻惱恨自己的弟兄,便是撒謊的;因為那不愛自己所看見的弟兄的,就不能愛自己所看不見的天主。我們從他蒙受了這命令:那愛天主的,也該愛自己的弟兄。凡信耶穌為默西亞的,是由天主所生的:凡愛生他之父的,也必愛那由他所生的。幾時我們愛天主,又遵行他的誡命,由此知道我們真愛天主的子女。原來愛天主,就是遵行他的誡命,而他的誡命並不沉重,因為凡是天主所生的,必得勝世界:得勝世界的勝利武器,就是我們的信德。

福音(你們剛纔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
恭讀聖路加福音 4:14-22

耶穌因聖神的德能,回到加里肋亞。他的名聲傳遍了臨近各地。他在他們的會堂內施教,受到眾人的稱揚。他來到了納匝肋,自己曾受教養的地方;照他的習慣,就在安息日那天進了會堂,並站起來要誦讀。有人把依撒意亞先知書遞給他;他遂展開書卷,找到了一處,上邊寫說:「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他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佈上主恩慈之年。」他把書卷捲起來,交給侍役,就坐下了。會堂內眾人的眼睛都注視著他。他便開始對他們說:「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眾人都稱讚他,驚奇他口中所說的動聽的話。

2019年1月10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勸勉,愛天主,也該愛自己的弟兄,為我們喜歡和不喜歡的人祈禱,也要為仇人祈禱,不給嫉妒和眼紅的情緒留下空間,也不誹謗別人。他強調信德是得勝世界的力量,世界的神則製造謊言和分裂。

當天禮儀的第一篇讀經選自《若望一書》,若望使徒談到愛、信德和塵世(若一4:19-5:4)。教宗表示:「若望說:『凡是由天主所生的,必得勝世界』,他指的是對抗世界之神的“每日搏鬥。世界的神愛虛榮和沒有力量及基礎的事物,是謊言者和沒有實質内容的表面的神,而天主的神卻是真實的。天主的神不是幻想的神:祂言行一致。如果你有天主的神,你就會行善。若望使徒道出一件日常的事:『那不愛自己所看見的弟兄的,就不能愛自己所看不見的天主』。」

教宗強調:「如果你無法愛一件你能看見的事,又怎能愛你所看不見的事呢?因此,我們應該愛那看得見和摸得着的實際存在的事物,而非看不見的幻想。如果你不能在具體的事上愛天主,你就不是真的愛天主。世界的神是分裂的神,它擾亂家庭、團體和社會,總是製造分裂。分裂加劇就會引發仇恨和戰爭。若望進一步說:『假使有人說:我愛天主,但他卻惱恨自己的弟兄,便是撒謊的』,即塵世之子,純粹的謊言,純粹的外表。我們該當反省:我愛天主嗎?」

教宗接著指出不愛弟兄的3個標記:「首先我們要問自己,我們是否為所有人祈禱,還是在祈禱時會挑選那些我喜歡和不喜歡的人,將朋友和非朋友區分開來。這是第一個標記。其次,當我内心對別人有嫉妒和眼紅的情緒時,我是否萌生願他不幸的念頭。這是第二個標記。再者,我是否總是說閒話,摧毀別人。這是第三個標記。」

最後,教宗指出:「憑著信德能戰勝世界的神,相信天主就在我的兄弟姐妹内。那得勝世界的是我們的信德。唯有憑著很大的信德才能走上這條道路,而非憑著人的善意。唯有信德讓我們有力量不説閒話並為所有的人、甚至我們的仇人祈禱;信德也幫助我們不讓嫉妒和眼紅的情緒滋長。」

教宗公開接見:堅持祈禱,天主必將予以俯聽

路加福音11:9-13

所以,我告訴你們: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著;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因為凡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給他開。你們中間那有為父親的,兒子向他求餅,反而給他石頭呢﹖或是求魚,反將蛇當魚給他呢,或者求雞蛋,反將蝎子給他呢﹖你們縱然不善,尚且知道把好東西給你們的兒女,何況在天之父,有不更將聖神賜與求他的人嗎?

2019年1月9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公開接見,反省了《路加福音》的經文(11:9-13)。教宗表示,我們相信天主將俯聽我們的祈禱,一切祈禱都將獲得俯聽,這就是耶穌邀請我們堅持祈禱的原因。

福音記載,耶穌說:「你們求,必要給你們。」教宗強調:「因著聖神的恩賜,祈禱能改變現實或我們的心。因此,祈禱從現在起是克勝孤獨和絕望的勝利。事實上,在生命的盡頭,有一位父親在張開雙臂等待我們。令我們欣慰的是,我們知道耶穌為我祈禱,為我們每個人祈禱,好使我們的信德不致衰退。事實上,耶穌首先是一個祈禱的人,正如我們在不同的福音事件中所看到的:從顯聖容到約旦河受洗,直到死亡。耶穌的整個生命都沉浸在祈禱的氛圍中,這祈禱似乎可以消除最暴力的情緒和復仇的欲望,讓人與死亡的敵人修和。」

教宗說:「一如耶穌其中一位門徒那樣,我們也可以懇求主耶穌教導我們如何祈禱(路11:1)。耶穌首先教導我們的正是《天主經》,在這段經文中我們稱呼天主為『天父』。『天父』這個詞,我們應當常常說。我們可以用天父這個詞祈禱良久。我們覺得自己擁有一位父親,祂不是主人,也不是繼父,而是一位父親,是天父。」

然後,教宗詳述幾種祈禱態度:「如朋友不合時宜的求助,意在教導我們祈禱,持之以恆地祈禱。另一個比喻是饑餓的兒子向父親求餅。耶穌說:『你們中間那有為父親的,兒子向他求餅,反而給他石頭呢?或是求魚,反將蛇當魚給他呢?』(路11:11)。藉著這番話,耶穌清楚表明天主必將俯聽我們,一切祈禱都將獲得祂的垂允。為什麼呢?因為祂是天父,祂不會忘記祂受苦的子女。然而,這些陳述可能令人不解,因為很多次我們的祈禱似乎沒有任何結果。」

教宗解釋說:「多少次我們求了卻並未得到;多少次我們敲門,卻發現門關著?耶穌教導我們,在那個時刻我們要持之以恆的祈禱,不要被打倒。祈禱總是會改變現實。我們要相信天主必將俯聽。唯一不確定的是時間,但我們不要懷疑祂必將俯聽的事實。我們所有人對幸福的渴望有一天必會實現。天主必會為那些日夜向祂哀號的選民伸張正義:那將是榮耀和復活的日子。」

教宗表明:「祈禱能改變現實,我們不要忘記這一點。祈禱必將帶來改變,或者改變事物,或者改變我們的心。祈禱從現在起成了克勝孤獨和失望的勝利。在祈禱結束時,在我們祈禱的時間結束時,在生命的盡頭:會怎麼樣?有一位父親張開雙臂等待著我們每一個人。讓我們注視這位父親吧!」

在問候意大利語朝聖者時,教宗要求我們記住自己領洗的日期,若不記得就去問一問家人或代父母。下個主日是耶穌受洗節,聖誕期的結束。因此,這也是一個紀念開啟信仰生活的日子。教宗說:「慶祝領洗的日子非常重要,並將其牢記於心。」

教宗:冷漠文化與天主聖愛背道而馳

主顯節後 星期二 彌撒

讀經一(天主是愛。)
恭讀聖若望一書 4:7-10

可愛的諸位,我們應該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出於天主;凡有愛的,都是生於天主,也認識天主;那不愛的,也不認識天主,因為天主是愛。天主對我們的愛在這事上已顯出來:就是天主把自己的獨生子,打發到世界上來,好使我們藉著他得到生命。愛就在於此:不是我們愛了天主,而是他愛了我們,且打發自己的兒子,為我們做贖罪祭。

福音(耶穌藉著增餅顯出他是個先知。)
恭讀聖馬爾谷福音 6:34-44

那時候,耶穌一下船,看見一大夥群眾,就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因為他們好像沒有牧人的羊,遂開口教訓他們許多事。時間已經很晚了,他的門徒來到他跟前說:「這地方是荒野,且時間已經很晚了,請你遣散他們,好叫他們往四周田舍村莊去,各自買東西吃。」耶穌卻回答說:「你們自己給他們吃的吧!」門徒向他說:「我們去買二百塊銀錢的餅給他們吃嗎?」耶穌問他們說:「你們有多少餅?去看看!」他們一知道了,就說:「五個餅,兩條魚。」於是耶穌吩咐他們,叫眾人一夥一夥地坐在青草地上。人們就一組一組地坐下:或一百人或五十人。耶穌拿起那五個餅和那兩條魚來,舉目向天,祝福了,把餅擘開,遞給門徒,叫他們擺在眾人面前,把兩條魚也分給眾人。眾人吃了,也都飽了;人就把剩餘的碎塊收了滿滿十二筐還有魚的碎塊。吃餅的,男人就有五千。

2019年1月8日,教宗方濟各在清晨彌撒講道中表示,天主邁出第一步,關愛那不懂得愛的人類,因為天主慈悲為懷;相反地,我們即使善良,卻經常不理解他人的需求,冷漠以對。這或許是因為天主聖愛沒有進入我們的內心深處。

在當天的第一篇讀經中(若一4:7-10),若望宗徒勉勵眾人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出於天主……。天主對我們的愛在這事上已顯出來:就是天主把自己的獨生子,打發到世界上來,好使我們藉著祂得到生命。

教宗解釋道:「此乃愛的奧秘。天主先愛了我們,祂邁出了第一步,走向不懂得愛的人類;而人類需要天主的撫慰、天主的見證,才懂得去愛。天主邁出的第一步便是派遣祂的聖子來拯救我們、更新我們、再造我們,並賦予生命意義。」

教宗接著講解當天福音中的増餅奇跡(谷6:34-44),問道:「天主為什麼這樣做呢?為了憐憫。『耶穌一下船,看見一大夥群眾,就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因為他們好像沒有牧人的羊。』(6:34)主耶穌動了憐憫的心,祂一看到群眾就無法冷漠以對。愛從不安歇,愛無法容忍冷漠,卻充滿憐憫。而憐憫意味著殫精竭慮和慈悲為懷。為他人勞神費心:這就是愛。聖史馬爾谷記載,耶穌懷著憐憫之心教導群眾,直到時間已晚。於是,門徒上前請求主耶穌遣散群眾,好叫他們往四周田舍村莊去,各自買東西吃。具體而言,門徒們要求群眾自行打理餐食,想把糧食留給自己。這就是冷漠。」

「門徒不關心群眾,只在乎耶穌,因為他們深愛耶穌。他們不是壞人,卻很冷漠,不曉得什麼是愛、什麼是憐憫、什麼是冷漠。他們必須犯錯,必須背叛和拋棄耶穌善師,才能理解憐憫與慈悲的真諦。耶穌則尖銳地回答說:『你們自己給他們吃的吧!』你們要照顧他們。這是耶穌的憐憫與歷史中反覆出現的冷漠之間的搏鬥。」

隨後,教宗提及教宗賑濟所牆上的一張照片:「在一個寒冬的夜晚,一群酒足飯飽的朋友,裹著保暖的衣物從餐廳走出來,卻對路旁伸手乞討的無家可歸者視而不見。」教宗稱之為「冷漠的文化」,等同於這段福音中「門徒們的作為」。門徒的言下之意是:「師傅,請祢遣散群眾吧!讓他們飢腸轆轆地摸黑去田舍,自行打理晚餐,這是他們的問題。我們手頭有食物:五塊餅和兩條魚。」

最後,教宗總結道:「在日常生活中,與天主聖愛、天主憐憫背道而馳的往往是冷漠;也就是說:『我心滿意足,萬事不缺,今生和永生都得到保障,因為我每個主日都參加彌撒,是個好基督徒。但是,我走出餐廳時,對窮人視而不見。』讓我們想想:天主邁出第一步,心生憐憫,慈悲為懷,而我們經常抱持冷漠的態度。讓我們祈求上主治癒人類,並從我們開始醫治:願我的心靈獲得痊癒,擺脫冷漠文化這個疾病。」

教宗方濟各2019年世界病人日文告

2019年1月8日,聖座公布了教宗方濟各2019年世界病人日文告,主題取自《瑪竇福音》記述耶穌首次派遣十二宗徒傳教時說的話:「你們白白得來的,也要白白分施」(瑪10:8)。世界病人日每年都於2月11日慶祝,今年將在愛德典範聖女德蘭奉獻一生的印度加爾各答隆重舉行。

教宗在文告中指出:「生命是天主的恩賜”,因此是恩典。生命不可被視為純粹的擁有或個人私產,在醫學和生物技術成就面前尤其如此,這些成就能誘使人屈從於對『生命樹』的操縱(創3:24)。面對丟棄和冷漠的文化,分施則是在人與文化之間建立新關係的關鍵,因為分施意味著奉獻自己。」

教宗解釋道:「分施首先是彼此承認,且具有社會關係這不可或缺的特性。在分施中反映出天主的聖愛,這愛在聖子耶穌降生成人和聖神的傾注上達到了極致。推進不求回報和分施的文化為戰勝盈利的文化是不可或缺的。」

談到本屆世界病人日,教宗表明:「白白分施的舉動是令人最能信服的福傳途徑。照料病人需要專業性和溫柔、不求回報,以及如同撫摸這樣直接和簡單的舉動,讓另一個人感到自己是『被愛的』。可見,團結互助對生命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美德。」

教宗強調:「每個人都無法完全不需要別人的幫助,只有當人不把自己看作一個單獨的世界,而是基於天性與其他人緊密相連,感到衆人原來都是‘兄弟’時,才能實現一個促進公益的團結一心的社會。我們無須害怕承認自己需要幫助,以及無法完全滿足自己的需要,因為我們單靠自己和自己的力量將無法克勝各種限度。加爾各答的聖德蘭修女正是讓人看到天主愛窮人和病人的愛德模範,她整個一生都是慷慨分施天主慈悲的人。德蘭修女俯身照顧那些虛弱、被遺棄在街頭垂死的人,認出天主賦予他們的尊嚴;她也對塵世的權勢者們發出了呐喊。聖德蘭修女幫助我們懂得,行動的唯一準則必須是不求回報的愛。」

教宗指出:「人性的不求回報是義工行動的酵母,他們在社會醫療界非常重要,以具有説服力的方式活出慈善撒瑪黎雅人的精神。不求回報的行為也應特別激勵天主教醫療機構,因為是福音的思維在評定它們的工作,無論是在較為先進的地區,還是世界比較落後的地區。」

最後,教宗表示:「天主教機構必須表達分施、不求回報和團結互助的含義,以此回應不惜一切代價的盈利思維。健康是一種唯有分享才能完全享有的福分。因此,白白分施的喜樂是基督徒的健康顯示器。」

中國:一段促進教會益處的旅程

中國:一段促進教會益處的旅程
教廷傳播部編輯主任托爾涅利評論文章

在一篇從教廷視角觀察「世界現況」的講話中,教宗方濟各針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臨時性協議發表了意味深遠的幾句話。這段話相當重要,因為它再次強調教廷多年來用心「與該國政府進行持之以恆且深思熟慮的對話」,其首項重要成果便是聖座國務院與各國關係部門副祕書長卡米萊利蒙席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王超於2018年9月22日在北京簽署的協議。近幾任教宗及其合作者努力的目標都沒有政治或外交目的,而是為了促進在中國的天主教會的合一,以及中國主教與伯多祿繼承人的合一;換句話說,就是要確保天主教團體生活的必要元素。

教宗方濟各在對外交使團的講話中提到,他此前重新接納了其餘未經宗座任命而被祝聖的「官方」主教,使他們在教會內完全共融,「並派遣他們大力促進中國天主教徒的修和,更新福傳動力」。時隔多年,首次所有的中國主教都與羅馬主教共融。完全共融的一個記號是兩位中國大陸的主教出席了以青年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他們的與會意義非凡。值得一提的是,教宗在聖伯多祿大殿前主持開幕彌撒時,感動地向這兩位主教致以問候。

另一個要強調的是,教宗在問候外交使團的講稿中,以這番話為中國的話題作結,他說:「但願持續的往來、臨時性協議的落實有助於解決懸而未決的問題,保障為確實享有宗教自由所需的空間。」由此可知,誠如協議的標題所蘊含的深意:這是一段旅程的第一步,歷史性的重要步伐,而這旅程還沒結束,卻需要更多時間來完成。正如去年9月所宣布的,在新主教的任命方面已經達成共識,但還需要具體努力,以解決各項懸而未決的棘手問題,其中包括尚未得到中國政府承認的「地下」主教的情況:這是聖座投入的工作,其唯一目標為教會的合一,以及眾多中國天主教徒宣發他們與教宗完全共融的信仰的可能性。

教宗2019年1月祈禱意向

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19年1月意向

福傳意向:為年輕人和瑪利亞的榜樣

願年輕人,尤其是拉丁美洲的年輕人,能效法瑪利亞的榜樣,答覆天主的召叫,將福音的喜悅傳給世界。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相關資料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