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撤銷卡德納爾神父的教會法制裁

CNS photo/Oswaldo Rivas, Reuters

尼加拉瓜司鐸卡德納爾(Ernesto Cardenal)(耶穌會士)於1984年受到停職罰,如今他高齡94歲,蒙受教宗方濟各寬仁地撤銷所有教會法制裁。

天主教法典第二卷-天主子民
第一編-基督信徒
第三題-聖職人員
第三章-聖職人員之義務與權利
285 條 – 3 項 – 聖職人員不得參與執行民權的公職。

1983年,當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訪問尼加拉瓜時,他曾嚴厲地在馬那瓜機場嚴厲地公開譴責卡德納爾神父: 「你必須與教會一起解決你的事情。」 一年後,1984年2月4日,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暫停了他的聖職。同時,他也被耶穌會開除。然而,在1994年,卡德納爾放棄了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FSLN),批評他們是獨裁統治。在1996年,耶穌會總會長重新恢復他的會士身分。

駐尼加拉瓜宗座大使索梅塔戈總主教(Waldemar Sommertag)在一份公告中宣布了這個消息,並闡明這位修道人「由於從政,停職長達35年」;當年,在索摩查獨裁時期結束後,他擔任了奧爾特加政府的文化部長。公告指出:「這位修道人接受了教會法的懲罰,始終遵守處分,從未推展任何牧靈工作,至今放棄所有政治活動已有多年。」

2019年2月17日,索梅塔戈總主教與卡德納爾神父在馬那瓜醫院共同舉行了彌撒聖祭,那是他停職30多年後的首台感恩祭。卡德納爾神父今年2月初起因健康不佳住院,宗座大使向他通知了教宗決定的處置,使他再次與聖職界圓滿共融,並對他頒賜教宗降福,祈願他在人生的這一刻能平安地活出與上主、與教會的關係。這位年邁的修道人向教宗和宗座大使致以感謝,索梅塔戈總主教稱卡德納爾此刻高興又平靜。

駐尼加拉瓜宗座大使最近幾個星期多次探訪這位神學底蘊深厚的司鐸,卡德納爾神父不僅是拉丁美洲遠近馳名的詩人,他也是80年代重要的全國掃除文盲運動的推動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他大為讚賞:事實上,這個運動促成50萬名尼加拉瓜人學習閱讀和書寫。

今年2月2日,在卡德納爾神父的居住的地方,宗座大使與他私下交談約半小時。索梅塔戈總主教表示,在那次深入、坦率又親切的談話機會上,提到了重新獲准履行司鐸職務的請求。卡德納爾住院後,教廷代表於2月11日世界病人日前往醫院探望他,然後於2月17日通知了教宗的決定。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懇求一顆肖似天主的心

常年期第六周 星期二 彌撒

讀經一(我將我所造的人由地面上消滅。)
恭讀創世紀 6:5-8;7:1-5,10

上主見人在地上的罪惡重大,人心天天所思念的無非是邪惡;上主遂後悔在地上造了人,心中很是悲痛。上主於是說:「我要將我所造的人,連人帶野獸、爬蟲和天空的飛鳥,都由地面上消滅,因為我後悔造了他們。」惟有諾厄在上主眼中蒙受恩愛。上主對諾厄說:「你和你全家進入方舟,因為在這一世代,我看只有你在我面前正義。由一切潔淨牲畜中,各取公母七對;由那些不潔淨的牲畜中,各取公母一對;由天空的飛鳥中,也各取公母七對;好在全地面上傳種。因為還有七天,我要在地上降雨四十天四十夜,消滅我在地面上所造的一切生物。」諾厄全照上主吩咐他的做了。七天一過,洪水就在地上氾濫。

福音(你們應當提防法利塞人和黑落德的酵母。)
恭讀聖馬爾谷福音 8:14-21

那時候,門徒忘了帶餅,在船上除了一個餅外,隨身沒有帶別的食物。耶穌囑咐他們說:「你們應當謹慎,提防法利塞人的酵母和黑落德的酵母。」他們彼此議論:他們沒有餅了。耶穌看出來了,就對他們說:「為什麼你們議論沒有餅了?你們還不明白,還不瞭解嗎?你們的心仍然遲鈍嗎?你們有眼看不見,有耳聽不見嗎?你們不記得:當我曾擘開五個餅給五千人的時候,你們收滿了幾筐碎塊?」他們回答說:「十二筐。」「還有,七個餅給四千人的時候,你們收滿了幾籃碎塊?」他們回答說:「七籃。」於是耶穌對他們說:「你們還不瞭解嗎?」

2019年2月19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表示,天主是以心來愛我們,而不是以思想來愛我們。

當天的讀經一記述天主見人心天天思念的無非是邪惡,心中很是悲痛(創6:5-8,7:1-5,10)。教宗在彌撒講道中說,洪水滅世和我們時代的衝突有一連貫性。面對世界上諸多災難和戰爭受害者,“我們應該向天主祈求哭泣和哀痛的恩寵。戰爭受害者中有很多是忍饑挨餓的孩童、孤兒和窮人,他們為此承受了巨大的代價”。

面對這些現實狀況,教宗邀請我們擁有一顆肖似天主的心,一顆充滿人性和神性的心,有能力生氣、悲傷和關懷他人。讀經一記述上主見人在地上的罪惡重大,遂後悔在地上造了人,心中很是悲痛,以致要把祂所造的人從地面上消滅。

教宗說:「這是一位有感情的天主,不是一位抽象的天主。祂受苦,這是上主的奧秘。天主父愛我們,祂與我們有愛的關係,也有能力生氣和感到憤怒。我們的天主不是以思想,而是以祂的心來愛我們。天主以祂的心撫摸我們,以慈父的心來訓斥我們,祂比我們更悲痛。我們與天主的關係是心連心的關係,是子女向父親敞開心扉的關係。」

教宗解釋說:「當今的時代與洪水的時代並沒有什麽不同。有很多問題和災難,窮人、饑餓者、孩童、受迫害和折磨的人,“許多人死於戰爭,因為有人投擲炸彈就像丟糖果那樣。我不認為我們的時代比洪水的時代好:災難或多或少都相同,受害者差不多都一樣。我們想想那些最脆弱的人,孩童。許多忍饑挨餓和無法接受教育的孩子:他們無法在平安之中成長。他們中很多人沒有父母,因為雙親在戰爭中遭到屠殺。我們想想兒童兵的狀況。」

最後,教宗說:「讓我們祈求恩寵,為能擁有一顆肖似天主的心,在看到他人受苦時也能感同身受。」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回顧教會打擊聖職人員性侵犯兒童問題上的歷史

「在教會內保護兒童」會議即將召開之際,《梵蒂岡新聞網》回顧了歷任教宗、梵蒂岡和地方教會在打擊聖職人員性侵犯兒童問題上的歷程。

「在教會內保護兒童」會議是一個首次在全球層級邀請世界各地所有主教團主席和修會負責人以福音的目光應對這個問題的會議,具備前所未聞的「同道偕行」特質,標誌了在當前的歷史背景下,對教宗方濟各而言,打擊聖職人員施加侵犯的禍患乃是首要之務。聆聽受害者,增進大眾意識,提升相關認識,發展新的法規和程序,分享良好作法,這些是本次會議的部分目標。

漫長歷程的里程碑

然而,本次會議並非聖座或各地主教團在這方面邁出的第一步,卻是天主教會歷程中歷史性的里程碑。加拿大、美國、愛爾蘭、澳洲等國已在這領域努力了30多年,歐洲則推展了10年左右;本次會議結束後,這歷程還將持續推進。18年前,梵蒂岡修訂了有關聖職人員侵犯未成年人的教會法規。與此同時,這20年來,歷任教宗在這痛苦的議題上作出了數不盡的舉措、講話和文件。法規和規範的公布往往無法立即改變思維,從而打擊侵犯問題。然而,在本次會議即將展開之際,當然不能稱之為教會保護兒童的「元年」。

最初的舉措:加拿大、美國、愛爾蘭和澳洲

在世界各地的教會內,加拿大主教團於1987年最先頒布了有關兒童性暴力的指示。1989年,聖職人員對兒童施加性暴力的消息造成輿論一片譁然,隨後加拿大教會成立了專門委員會,並於1992年公布了《從痛苦到希望》文件 (From Pain to Hope),對天主教徒、主教,以及司鐸培育負責人提出了50點「建議」。

在美國,主教團大會1992年6月首次正式應對司鐸對兒童施加性暴力的問題,制定「五大原則」,其中包括「倘若一項指控的證據充足」,就要立即解除「犯罪嫌疑人的牧職」,移交「相關的司法和醫療單位」。儘管如此,在接下來幾年內,這現象仍持續蔓延,而且處理不當,在《波士頓環球報》的歷史性調查中招致譴責,這促使若望保祿二世召集美國樞機們2002年4月前來羅馬開會。

在愛爾蘭,教會於1994年成立了天主教主教處理司鐸和會士性侵犯兒童問題諮詢小組,並於隔年12月公布首份《總結報告》。然而,在全球範圍內,澳洲首先公布相關規範,以處理教區內聖職人員的戀童案件。

1996年12月,澳洲所有教區通過了《走向治癒》文件 (Towards Healing),並於1997年3月實施。

新的教會法規:侵犯乃嚴重罪行

在21世紀初,聖座在處理侵犯案件上著手並落實了教會法規的深刻革新,針對懲處、程序和職權進行修訂;這尤其歸功於拉青格樞機,即後來當選教宗的本篤十六世。2001年,若望保祿二世的《保護聖事的神聖性》手諭將聖職人員性侵犯兒童的罪行列入所謂的「最嚴重的罪行」,其處理權保留給聖座教義部。2010年,本篤十六世要求聖座教義部針對「最嚴重的罪行」頒布了新的法規,加快程序,引進「訴訟外的法令」,將法律追訴期從10年延長為20年,並加入了「兒童色情罪」。同一年,柏林爆發了耶穌會嘉尼削公學案件;早於2002年就公布相關《準則》的德國主教團,在這案件的催促下修訂了《準則》,增加與當局的合作。

2009年,愛爾蘭在政府專門委員會的多年努力下,公布了《瑞安報告》和《墨菲報告》,前者涉及學校體系的侵犯案,後者是都柏林總教區成員30年來犯下的侵犯兒童案。這些報告引起廣大迴響,顯示出教會在處理侵犯案件上的不足,促使本篤十六世召集愛爾蘭主教們前來羅馬開會;然後,2010年3月公布了致愛爾蘭全體天主教徒「牧函」,敦促信友們採取真正符合福音精神的舉措,公正而有效地回應這種背信之舉,並於2010年11月至2012年3月派遣教宗特使視察該國。2008年起,本篤十六世在牧靈訪問美國、澳大利亞、英國、馬耳他和德國期間都會晤了侵犯受害者。後來,教宗方濟各也經常在聖瑪爾大之家私下這麼做。

要求各地主教團制定《準則》

這個歷程中另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是教義部隨後於2011年5月公布的一封通函,要求世界各地的主教團制定《準則》來處理侵犯案件,協助受害者,並提供相關指示,以便於協調同一個地區內各教區的措施。文件指出,處理聖職人員性侵犯兒童的罪行,首先是教區主教的責任。

額我略大學專題研討會

正是為了協助所有主教團和修會在制定《準則》上作好充分準備,聖座鼓勵籌備一場國際專題研討會,並於2012年2月在宗座額我略大學舉行,主題為「走向治癒和更新」,它與2019年2月的保護兒童會議一樣面向「全世界」;當時共有110名主教團代表和35名修會長上與會。在這場國際專題研討會期間,宣布了在額我略大學成立保護兒童中心,在措爾納神父的領導下,培養專業人才來預防侵犯。

新的宗座委員會

教宗方濟各牧職期間防治侵犯的首要重大一步,是2013年12月宣布成立新的宗座保護兒童委員會。為《準則》制定樣板、為主教籌辦新法規的學習課程、舉行為侵犯受害者祈禱日活動,這些是宗座保護兒童委員會的若干成果。

此外,教宗方濟各也在有關侵犯的法規和程序方面,推動了教會法典的革新。針對教會當局的問責議題, 2016年6月頒布了《如同一位慈母》手諭,首次確定根據教會法的程序,將那些在處理性侵犯案件上有所「疏忽」的主教們撤除職務。

2014年11月,教宗在教義部之下成立了一個審查教會內「最嚴重罪行」申訴案的調查團隊,並委託給希克盧納總主教負責。其目的在於確保侵犯兒童案件也能儘快審查。

為了促進教會在保護兒童的努力,不僅要展望教會內部,更要加強教會與整個社會的合作。為此,教宗方濟各於2017年10月支持並推動了「在數字世界的兒童尊嚴」國際研討會於宗座額我略大學舉行。

打擊侵犯等同於打擊教權主義

在牧靈訪問智利期間,教宗方濟各2018年1月必須直接應對司鐸卡拉迪馬事件在地方教會製造分裂的醜聞;此前,聖座於2011年確認了這名司鐸的侵犯案件有罪。在2月份委託希克盧納總主教進行調查後,教宗4月致函智利主教們,承認「由於缺乏真實的訊息,在評估和理解情況方面犯下嚴重的錯誤」。之後,教宗召集智利主教團全體成員5月前來羅馬開會;所有主教在會議結束時向教宗提出辭呈,只有其中少數辭呈獲准。

在這個背景下,教宗近來針對這個議題頒布了幾份牧靈文件。2018年5月,教宗致函「在智利的旅途中的天主子民」,感謝侵犯受害者的勇氣,並要求全體天主子民一同打擊教權主義這個侵犯的禍根。再者,在2018年8月的《致天主子民書》中,教宗指出性侵犯、濫權和踐踏良心之間的關聯,表明向侵犯說不,等同於向教權主義說不。在同一個月,教宗前往愛爾蘭出席世界家庭大會,說道:「教會當局沒有妥善處理這些令人厭惡罪行的失責行為,當然引發了義怒,成了天主教團體痛苦和恥辱的原因。」

最後,在最新的一份牧靈文件,也就是在2019年1月「致美國主教信函」裡,教宗強調,侵犯導致信譽受損,這不僅需要改善行政組織,還需要「改變我們的心態、我們祈禱的方式、管理權力和財務的方法,以及履行職權的作風」。

《在教會内保護兒童會議》

更多相關資訊

《在教會内保護兒童會議》記者會

2019年2月18日上午,聖座新聞室舉行記者會,介紹將於2月21日至24日在梵蒂岡召開的「在教會內保護兒童」會議。本次會議籌備委員會的幾位成員,包括芝加哥總主教庫皮敕(Blase J. Cupich)樞機和馬耳他總主教、時任教廷教義部副秘書長希克盧納(Charles J. Scicluna)回答了在場記者的提問。

希克盧納總主教首先闡明:「這次會議是長期以來在這段旅程中行走的一個階段,其目的在於建立正確的先決條件,好能在今後予以具體的跟進。換句話說,主教們在返回自己的教區後能繼續這項工作,起草相關程序,意識到自己的責任。」

他堅決表示:「否認事實是初期的一種應對機制,但我們必須棄絕緘默的規則,消除形成同謀的機會,因為『保密禁規』無法令人接受。在涉及保護無辜者時,我們不能讓步:需要找到更適當的解決問題的措施,因為教會應是衆人,尤其應是兒童的安全場所。」

談到對這次會議的期待,希克盧納總主教明確指出:「我們首先應談合乎情理的期待。事實上,3天的時間無法解決所有問題,重要的是,今後在對每個情況採取的決定上能滿足人們的期待。」

庫皮敕樞機則談到「透明度上的新曙光」,説明前來參加會議的主教們大部分都是主教團主席,他們必須清楚了解在這個願景上哪些是自己的責任。樞機也談到「預防計劃」,藉此將避免過去的事再次發生。他說:「許多與會者在前來梵蒂岡之前,已經按照教宗方濟各的要求會晤了受害者,他們每個人心中都帶著受到教會成員侵犯者的創傷。」

被問及同性戀的問題,庫皮敕樞機闡明:「同性戀不是導致性侵的原因。」他也表示:「那些有意修道的人也應接受適當的篩選,將有可能造成侵犯未成人個案的候選人排除在外。」

本次會議的主持人、若瑟·拉青格-本篤十六世梵蒂岡基金會主席隆巴爾迪神父(Federico Lombardi)在記者會上介紹了3天會議討論的主題:即主教的責任、彙報機制,也就是主教或修會長上該向誰彙報自己在這方面的工作,以及透明度。

宗座保護兒童委員會成員、宗座額我略大學保護兒童中心主任措爾納神父(Hans Zollner, S.J.)介紹了這次會議已經開通的官方網站:

《在教會内保護兒童會議》網址

pbc2019.org

措爾納神父表示:「這網站將是開展未來創舉的工具,將定期更新,問卷已經提交給與會者。」

鹽與光《在教會内保護兒童會議》專頁

相關資訊

教義部裁定麥卡里克性侵罪成被撤聖職身份

2019年2月16日,教廷教義部發表公告宣布現年88歲的前任樞機及美國華盛頓榮休總主教麥卡里克(Theodore Edgar McCarrick)已被撤銷聖職身分。以下是公告全文:

2019年1月11日,教義部大會針對華盛頓榮休總主教麥卡里克的懲戒訴訟程序作出結案裁決,宣判他在擔任聖職人員期間被控告的下述罪行有罪:他藉著聽告解的機會引誘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犯下第六誡之罪,並因濫權加重案情。為此懲罰撤銷他的聖職身份。

2019年2月13日,教義部例行會議審查了申訴書所陳訴的理由,並決定確認大會的裁決。這項決定已於2019年2月15日通知麥卡里克。教宗依法確認了這是最終決定,使它成為既判事項,換言之,此案不得再申訴。

2017年9月,紐約總教區向聖座舉報,有一名男子指控時任樞機麥卡里克曾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對他施加侵犯。教宗遂下令在紐約總教區展開初步的全面調查,並在調查結束後,把相關報告移交給聖座教義部。2018年6月,在教宗的指示下,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要求麥卡里克不得繼續公開履行司鐸牧職。與此同時,由於浮現重大線索,教宗於2018年7月28日接受了麥卡里克辭去樞機團成員身分的請求,命令他不得公開履行牧職,並且務必度祈禱和懺悔的生活。

2018年10月6日,聖座一份公告大力肯定:「無論是侵犯行徑或是掩蓋事實,我們都不再予以容忍;而對於犯下如此惡行或者加以袒護的主教們作出差別待遇,其實是一種絕對無法接受的教權主義形式。」

公告再次重申,教宗方濟各「懇切呼籲同心協力打擊在教會內外的嚴重侵犯禍患,預防這種罪行再次發生,以免社會上最無辜弱小者受傷。如同早已宣布的那樣,教宗召集了世界各地主教團主席2019年2月一同開會,而教宗最近在《致天主子民信函》中的話語仍在迴盪著:『我們回應這殃及許多生命的災難的唯一方法,是要把它當作關乎我們天主子民每個成員的任務。這種感到我們是天主子民的一分子並擁有共同歷史的意識,將能幫助我們承認我們以前的罪過,秉持懺悔的開放態度讓自己從內在得到更新。』(2018年8月20日)」

2018年10月7日,奧萊特(Marc Ouellet)樞機發表一封公開信,以回應宗座前任駐華府大使維加諾(Carlo Maria Viganò)總主教有關麥卡里克事件的指控。奧萊特樞機以主教部部長的身分作出個人見證。當然,他問道:「今天眾所周知他言行不一的人,當年怎麼會步步高升,甚至擔任華盛頓總主教和樞機這種高層職務。」

奧萊特樞機對此表示訝異,並承認當事人的遴選過程有瑕疵。無論如何,他指出,歷任教宗作出的決定立基於在那切確時刻所掌握的信息,由此形成的謹慎判斷並非不會出錯。再者,奧萊特樞機也觀察到,麥卡里克懂得自我防衛,很擅長打消種種針對他的疑慮。先前之所以沒有對他作出後續如此嚴厲的決定,是因為今日不同往昔,當時沒有足夠的證據來定他的罪。

主教部部長解釋道,在本篤十六世教宗的牧職期間,麥卡里克「被嚴正告誡」不得旅行或公開露面,以免引起更多的流言蜚語,但麥卡里克卻置若罔聞。將本篤十六世的這些舉措扭曲為「制裁處分」,並聲稱教宗方濟各加以取消,這是不實的說法,奧萊特樞機予以強烈譴責。更何況,教宗方濟各「與麥卡里克在紐約、梅塔欽等地的升遷毫無關聯;當麥卡里克侵犯兒童的指控證據明確時,教宗還撤除了他的樞機尊位」。

 

教會透視:河南省南陽教區地下正權主教靳祿崗公開就職

最新內容:
-英國紐曼樞機將被冊封為聖人
-教宗2019年2月祈禱意向
-教宗方濟各公開接見活動繼續講解《天主經》
-教宗訂立5月29日為聖保祿六世紀念日
-中國河南省南陽教區地下正權主教靳祿崗公開就職
-宣化地下教會崔泰助理主教及神父暫獲釋
-中國教會紛紛舉行新春慶祝禮儀及活動
-多倫多北區華人教友新春團拜

教宗方濟各:別害怕與臨在他人身上的基督相遇

2019年2月15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羅馬近郊薩克羅法諾主持彌撒,為有關接納和關懷移民的會議開幕。教宗在彌撒講道中期勉眾人勇敢地與他人相遇;那是與主基督的相遇。

當天禮儀選讀的兩篇經文勸勉天主子民「不要害怕」(出14:5-18;瑪14:22-33)。在《出谷紀》中,逃離埃及的以色列子民在路上看到法郎派來的追兵,嚇得直說寧可繼續留在埃及當奴隸,梅瑟遂告訴他們不要害怕;《瑪竇福音》記載,耶穌在夜間步行在水面上,門徒們以為祂是妖怪,驚慌失措,耶穌便要他們放心,不必害怕。

教宗闡明:「這次會議所選擇的主題恰好是「擺脫恐懼」。面對我們時代的邪惡和醜陋,我們也像以色列子民那樣,受到拋棄自由夢想的誘惑。在看似沒有出路的處境前,我們體會到這種合理的恐懼。再者,我們對他人、陌生人、外地人的恐懼也在與日俱增。今天,面對那些敲響我們大門、尋求庇護、安全和更美好未來的移民與難民,這種恐懼格外嚴重。」

教宗表示:「這種恐懼合情合理,因為我們還沒準備好與他人相遇。然而,我們蒙召克服恐懼、敞開心門。光是合理辯解和數據統計仍不足以做到這點。梅瑟當時鼓勵以色列子民不要害怕,是因為他堅信上主絕不放棄祂的子民,卻在歷史中奇妙地施行救恩計劃。此外,與他人相遇也是與基督相遇,誠如基督所言:『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25:40)然而,我們有時難以辨認出祂,因為祂衣衫襤褸、雙腳骯髒、面容扭曲、遍體鱗傷,跟我們語言不通。」

教宗說:「我們也跟伯多祿一樣,可能會試探耶穌,請祂顯示個徵兆。或許,我們猶豫不決地走向祂幾步後,又再次為恐懼所困。但上主絕不放棄我們!儘管我們是『小信德』的男女,基督依然繼續伸出手來救我們,讓我們與祂相遇,以得享救恩,恢復我們身為上主門徒的喜樂。」

最後,教宗勉勵那些已擺脫恐懼、品嘗到相遇喜悅的人,協助其他人也與基督相遇,領受祂的救恩。這是全然信賴上主的果實,是我們唯一而真實的確信。

教宗公開接見:在天主面前人人都是透明的,讓我們為窮人祈禱

路10:21-22

就在那時刻,耶穌因聖神而歡欣說:「父啊! 天地的主宰,我稱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瞞住了智慧和明達的人,而啟示了給小孩子。是的,父啊! 你原來喜歡這樣做。我父將一切都交給我,除了父,沒有一個認識子是誰,除了子及子所願啟示的人外,也沒有一個認識父是誰的。

2019年2月13日,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時表示:「祈禱不是一種為了自我心安的麻醉,只想到我自己,而是一種為世界上所有窮人求食糧的懇求。」他繼續講解以《天主經》為主題的系列要理講授。

關於對「我們眾人的天父」的呼求,教宗反思了耶穌教導我們的祈禱方式。事實上,祂的門徒不會在「十字街頭立著祈禱,為顯示給人。」(瑪6:5)

教宗說:「耶穌不喜歡虛偽。真正的祈禱是在良心和心靈的私密處完成的:旁人不可知曉,只有天主能看到。這是我和天主之間的事。祈禱厭惡謊言,因為天主洞察秋毫。在天主面前我們沒有絲毫掩飾自己的能力,天主瞭解我們,祂直透良心,我們無處遁形。在本質上,在與天主對話的根源上,存在一種無聲的對話,猶如彼此相愛的兩個人之間的目光交匯:人與天主目光交匯,這就是祈禱。這樣的祈禱永遠不會淪為私密主義(intimismo)。」

教宗解釋說:「基督徒不會把世界關在門外,而是把人、情況、問題和萬事放在心裡,帶到祈禱中。」

教宗進而解釋了在《天主經》中缺乏「我」這個字的表述:「在我們的時代,『我』也許是每個人最關心的事。耶穌教導我們在祈禱時首先把『祢』放在嘴邊,因為基督徒的祈禱是對話:『願祢的名受顯揚;願祢的國來臨;願祢的旨意奉行在人間。』不是我的名、我的國、我的旨意。然後轉到『我們』。《天主經》的整個第二部分都在使用第一人稱複數:『求祢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求祢寬恕我們的罪過,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凶惡。』甚至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例如為消除饑餓而祈求日用糧的表述都是複數的形式。在基督徒的祈禱中,沒有人為自己求食糧,這祈求針對世界上的所有窮人。因此,在與天主對話中沒有個人主義,也不會只呈現自己的問題,好像世界上我們是唯一的受苦者。」

「我們的祈禱若不是以弟兄姐妹的團體名義所做的祈禱,是無法上升至天主那裡的,因為我們是一個團體,我們是兄弟姐妹,我們是一個祈禱的子民。有一次,一位監獄司鐸問我一個問題:神父,『我』的反義詞是什麼?。我天真地說『你』。然後我們就開始了爭執。與『我』相對的詞是『我們』,這樣眾人在一起才能和睦共處。」

「因此,基督徒把他周遭人的所有困難都帶到祈禱中,把痛苦,把許多人的面容,如朋友,甚至是敵對者的面容,都帶到祈禱中。如果一個人沒有意識到他周圍有這麼多人受苦,如果他不憐惜窮人的眼淚,如果他對一切習以為常,那意味著他的心是用石頭做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最好要懇求上主以祂的聖神觸動我們,軟化我們的心。」

此外,教宗表明:「世界的苦難面前,基督並非安然無恙。每一次祂都感到身體和心靈的孤獨、疼痛,祂有強烈的憐憫之心,猶如母親的牽腸掛肚。」教宗引用慈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指出:「這種動了憐憫的心是福音的關鍵動詞之一。」

最後,教宗補充道:「耶穌也叫我們為那些在表面上不尋求天主的人祈禱。耶穌不是為健康的人,而是為病人和罪人而來的。也就是說,祂的目標是每個人,因為那些自認為健康的人實際上並非如此。如果我們為正義而努力,我們就不會感覺比他人優越:天父使祂的太陽光照義人,也光照惡人。天父愛所有人!」

教宗任命法雷爾樞機為羅馬聖教會總司庫

教宗方濟各任命宗座平信徒、家庭和生命部部長法雷爾樞機(Kevin Farrell)為羅馬聖教會總司庫,接替托朗(Jean-Louis Tauran)樞機的職務。托朗樞機於2014年12月20日接受教宗方濟各的委託擔任教會總司庫,去年2018年7月5日去世。

羅馬聖教會總司庫是主持宗座財務局事務的聖職人員,在宗座出缺期間負責管理聖座的財產和現世權益。根據《善牧》憲章第171號的規定:

「在宗座出缺時,羅馬聖教會總司庫有權且有義務,也能透過他的代表向屬於聖座的行政機搆索取關於它們財經狀況的報告,以及有關可能在運作中的額外收支的消息;另外,他也應要求聖座經濟事務局提供上一年的總結算和下一年的預算。他有義務向樞機團彙報上述情況。」

《主的普世羊群》憲章在關於宗座出缺和選舉羅馬教宗的第17號中,也規定了教會總司庫的另一項職責:

「在被告知教宗去世的消息後,羅馬聖教會總司庫必須立即在教宗禮儀長、他的助理聖職人員、國務卿和宗座財務局文書在場的情況下,對教宗的去世予以官方查證,撰寫證實死亡的文件或證書。此外,總司庫也要查封教宗的書房和寢室,決定讓平時居住在教宗私人寓所的人員能夠一直留守到教宗下葬之後為止,屆時教宗寓所將被查封。

教會總司庫要報知教宗的羅馬代理主教,由他向羅馬人民宣布這個消息;總司庫也要通報聖伯多祿大殿的總鐸樞機;總司庫要接管梵蒂岡宗座大樓,或本人親自,或派他的代表接管拉特朗宮和岡道爾夫堡夏宮,執行守護和管理權。

在聽取三個級別的首席樞機的意見後,教會總司庫確定一切有關辦理教宗殯葬的事宜,除非教宗在生前已經表明了他在這方面的意願;教會總司庫在得到樞機團的同意後,以其名義料理在這一時期的所有事務,維護宗座的權益,使宗座的行政得以正確地運作。」

公元十一世紀,為了管理聖座的財政和現世權益,在教會内出現了國庫的詞彙。公元十二世紀,這個管理機搆的負責人被命名為教會的總司庫。總司庫經常由一位樞機擔任,他還有幾位從旁協助的聖職人員,其人數在每個世紀都各不相同。

聖庇護十世於1908年重申了宗座財務局過往履行的現世職務;庇護十一世又於1934年指定這個機構聖職人員的職責、權力和特權。1967年,保祿六世保留了宗座財務局在宗座出缺期負責管理聖座現世財產和權益的職責,這個機構由總司庫主持,或在他無法履行其職責的情況下,由副總司庫主持。

關於教會總司庫和司庫助理在宗座出缺期的職責,庇護十二世教宗早在1945年,以及聖若望廿三世於1962年就已作出規定。後來,保祿六世又於1975年加以肯定,若望保祿二世1988年在《善牧》憲章中予以重申,後來在1996年頒布的《主的普世羊群》憲章中列出宗座出缺和選舉教宗的規則。

本篤十六世請辭六週年

本篤十六世教宗於在位將近滿8年,2013年2月11日,以健康和年邁的理由,宣布要在當月月底辭去伯多祿牧職,因為他感到身心無法負荷伯多祿牧職的重擔。事實上,履行伯多祿牧職的模式在上個世紀發生了重大變化,增加不少禮儀慶典、公務、會見和國際訪問。

這個出人意料的事件至今已過了6個年頭。針對這個教會歷史重大事件的評論不勝枚舉,但它們的論點很可能側重在這個謙遜的舉動,導致本篤十六世的個人見證,尤其是他的訓導退居次位。有鑒於保護兒童會議本月底將在梵蒂岡展開,教廷傳播部編輯主任托爾涅利(Andrea Tornielli)撰寫了一篇評論文章,提及本篤十六世教宗在這方面的貢獻。

托爾涅利寫道:「最先開始會見侵犯受害者的恰好是本篤十六世教宗。他透過電視攝影機進行遠距離會晤,聆聽、祈禱並流淚;隨之而來的自然是更明確、果斷的規範,以打擊侵犯的恐怖災難。然而,無庸置疑地,為了改變思維,主教和神長們要率先會見受害者及其家屬,為他們的悲慘經歷痛徹心扉,明白這個現象絕不能只靠規範、法規或良好實踐來根除。」

教宗本篤十六世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