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華人堂區大朝聖

【鹽與光傳媒資訊】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華人堂區每年一度的大朝聖已訂於2024年7月13日(星期六)於安省米蘭市加拿大殉道聖人朝聖地(Martyrs’ Shrine)舉行。大會更邀請到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輔理主教 Robert Kasun 主持彌撒聖祭。這次朝聖的主題是「主愛連繫,重聚米蘭」。

歡迎大家自駕遊到朝聖地參與活動,
入場費每位$10元。
(請自備午膳)

Martyrs’ Shrine 地址:
16163 Ontario Highway 12, West, Midland,
ON L4R 4K6

此外,提供旅遊巴士接送服務的堂區如下,購買車票請到該堂區辦事處查詢。

萬錦市:天主教多倫多中華殉道聖人堂 – 票價:每位$45 (大小同價)。

地址:2755 Denison Street, Markham, ON L3S 2J3

電話:(905)294-1377

密西沙加市:天主教救世主堂 – 票價:成人每位$45;12歲以下每位$25。

地址:30 Bristol Road West, Mississauga, Ontario L5R 3K3

電話:(905)568-8939

此活動由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華人牧職團(Chinese Pastoral Council of Archdiocese of Toronto)、多倫多嘉模聖母堂(Our Lady of Mount Carmel Catholic Church )、天主教多倫多中華殉道聖人堂(Chinese Martyrs Catholic Church)、天主教聖曹桂英堂(St. Agnes Kouying Tsao Catholic Church)、天主教救世主堂(Saviour of the World Chinese Catholic Church)、多倫多華人天主教聖心堂(Sacred Heart Chinese Catholic Mission)、天主教北區華人聖若翰堂(Saint John the Baptist Northern Chinese Catholic Mission)聯合主辦。

節目內容包括:

  • 在佘山聖母像前恭唸玫瑰經
  • 彌撒聖祭
  • 聖髑降福
  • 午膳及自由時間 (可拜苦路及黙想祈禱)
  • 各華人堂區表演節目
  • 個人朝聖及祈禱時間

歡迎下載
2024年米蘭大朝聖
彌撒聖祭及其他禮儀小冊子
(提供
、英文內容)

按此閱覽網頁版

按此下載PDF文件檔

相關英語節目:
Martyrs’ Shrine and Sainte-Marie among the Hurons

網上朝聖:默觀耶路撒冷的苦路

在耶路撒冷拜苦路是一個獨特的祈禱經驗。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都可沿著這十四處苦路體驗耶穌在世的最後生命歷程,從這苦路開始的地方,直到最後加爾瓦略山和耶穌的墳墓。

今天您也被邀請在祈禱中踏上這條路。

來源:Christian Media Center- Chinese 基督徒媒體中心 -中文

按此下載《苦路聖地》苦路善工小冊子

閱覽鹽與光四旬期資訊

《玫瑰聖地》- 玫瑰經默想手冊網上版本

伴爾朝」是一個香港天主教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轄下的信仰團體,由2019九年以色列朝聖團中的六位青年所創立。此團體於2019年10月1日(青年主保 — 聖女小德肋撒的曕禮)成立。目的是為賦予青年人更多機會參與朝聖,並互相分享,從而領會「一日朝聖,終身朝聖」的精神。

「伴爾朝」成立至今一周年,而成立初衷是希望把過去在聖地朝聖的經歷和感受在堂區之內傳揚開去,使各位堂區教友都能夠分享朝聖的得著。可是,在過去的一年,因為疫情關係,相信大家連參與彌撒都有困難,更不用說到海外朝聖。

按此下載《玫瑰聖地》網上版本

正因如此,伴爾朝於本日玫瑰聖母瞻禮,向大家推出《玫瑰聖地》這本玫瑰經默想手冊。這本手冊加插了許多我們團員在聖地所拍攝有關玫瑰經奧蹟的照片,好讓用家在默想玫瑰經奧蹟的時候能夠「置身於聖地」、回溯聖地所發生過有關基督和聖母的點點滴滴。

2020年大家都過得很不容易,就讓伴爾朝陪伴您。除了透過玫瑰經「足不出戶往聖地朝聖」,更緊記要時常為身邊的事物祈禱。

至聖玫瑰之后,為我等祈。

正定孫令輝神父因朝聖遭當局建議停止其教務活動

長安區民族宗教事務局

關於我區天主教教職人員問題的函

天主教石家莊教區、石家莊市天主教愛國會:

近期我區天主教領域個別教職人員面對大是大非政治立場不堅定、脫離黨和政府領導、褻瀆法律尊嚴、 破壞了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的大局。長安區談固天主教堂本堂神甫孫令輝,無視勸阻,於5月24日帶隊前往山西朝聖,造成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

根據《宗教事務條例》第七十三條、《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任職備案辦法》第十一條之規定,我局建議停止其教務活動,擬註銷其教職人員備案。請貴教區、愛國會在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內配合該活動場所依照《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任職備案辦法》第九條所列事項辦理孫令輝的備案註銷手續。

同時,為保障信教群眾的正常宗教生活,請協調一名教職人員前往談固天主堂主持宗教活動。

請貴教區、愛國會進一步加強對教職人員的教務管理,做到嚴格自律、純潔信仰、端正教風、與政府同立場,共同維護宗教領域和諧穩定。

長安區民族宗教事務局

2018年6月11日

就有關事件,天亞社聯絡了孫神父。

孫神父表示,事件只涉及「教會內部事務」。被問到是否遭民宗局註銷教職人員備案,他回覆說,目前為止「還未有決定」,並要求「為我祈禱、為教會祈禱。就這樣、就這樣……」然後,他便主動掛線。

來源:

天主教在线

天亞社

聖座新聞室:教宗前往花地瑪的訪問是不折不扣的朝聖

教會今年慶祝花地瑪聖母顯現百週年紀念。聖座新聞室主任伯克5月5日在記者會上介紹教宗的第19次國際牧靈訪問時強調,教宗方濟各將於2017年5月12日至13日前往葡萄牙花地瑪聖母朝聖地,進行不折不扣的「朝聖」。

這將是教宗方濟各首次訪問葡萄牙花地瑪聖母朝聖地,訪問格言是「與聖母瑪利亞同在,做希望與和平的朝聖者」。首位到訪花地瑪的教宗是保祿六世,那是50年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經三次到訪,分別是在1982年、1991年和2000年;本篤十六世則在2010年訪問了花地瑪。

聖座新聞室主任指出,教宗方濟各在花地瑪聖母顯現百週年到訪,絲毫不減其重要性。他是應葡萄牙總統和主教們之邀在聖母月內前去訪問的,並將為六次目睹聖母顯現的兩名牧童方濟各(Francisco Marto)和雅欽達(Jacinta Marto)主持封聖大典。他這次訪問的4篇講話都將以葡萄牙語發表。

教宗是次行程如下:

5月12日下午

-教宗將於從羅馬搭乘專機直接前往距離花地瑪僅有40公里的雷亞爾山(Monte Real)空軍基地;

-其後,在雷亞爾山空軍基地私下會見葡萄牙總統德索薩(Marcelo Rebelo de Sousa);

-教宗抵達花地瑪聖母朝聖地後將立即進入聖母顯現小堂祈禱片刻,然後將以葡萄牙語發表他此行的首篇講話。

-晚餐後,教宗回到聖母顯現小堂,主持降福燭光禮和公念玫瑰經。

5月12日晚上10時

-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將在花地瑪大殿主持的祈禱守夜禮,結束一天的活動。

5月13日早上

-教宗將首先會晤葡萄牙總理;

-上午10時在花地瑪朝聖地廣場為牧童兄妹方濟各和雅欽大主持封聖大典,這廣場可容納60萬人。

-彌撒後,教宗將慰問病人,與葡萄牙主教們和隨行人員共進午餐。

-之後,教宗將在雷亞爾山空軍基地啟程返回羅馬,葡萄牙總統將親自到場送行。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紐約: 世界之首都

教宗方濟各離開了華府,到達紐約市。這是天主教首牧在美國宗徒之旅的第二站。在四十小時內,教宗將有一個緊密的行程:與司鐸及會士一起祈禱、會晤世界各地的大使、於世貿遺址祈禱、接見移民家庭和小孩、及於麥迪遜廣場花園奉獻彌撒。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經對當時的紐約總主教若望‧奧康納樞機(John O’Connor)說:「我只是羅馬主教,但你是世界首都的總主教。」一些人對這句說話有懷疑,但這真的有些事實根據。紐約是聯合國總部的所在地,也相信是全世界中最重要的金融及文化中心。紐約都是天主教會的重地,由紐約總教區和布鲁克林教區服務。這兩教區以東河相隔,由556個堂區為超過千萬教徒服務。

我非常欣賞紐約內的美麗建築物,而當然我也非常喜歡不同派別的教堂。紐約是全世界中擁有最多主教座堂的城市。我曾前往參觀市內的四座天主教主教座堂(及一座前主教座堂)、十三座正教會主教座堂和聖公會的一個座堂。在這博文中,我會為大家介紹紐約市內一些值得前往朝聖的天主教堂。


位於曼哈頓中心的「聖博德主教座堂」(St. Patrick’s Cathedral),在眾多金融及商業大廈群中與別不同。教堂以純新哥德式設計,它的白色外牆和內部進行了長達三年的大規模清洗和修復,剛剛在教宗到訪前完成。這座新的主教座堂於1858年開始興建,因為美國內戰而需要二十年之久才竣工。

這座龐大的主教座堂能容納三千人,尖塔高達一百米。兩座管風琴含有9000條管及206個音栓。四位梵二前的樞機的紅色主教帽(以前神職人員所採用的闊扁禮帽,現仍然在主教和司鐸的牧徽中採用)懸掛在頂棚上,這是有樞機的教區的普遍習俗。

聖博德主教座堂是美洲中唯一接待過教宗多於三次的教堂:保祿六世(1965年)、若望保祿二世(1979年及1995年)、本篤十六世(2008年)和方濟各(2015年)。這也是第一位教宗踏進的美國教堂。


 

1808年,紐約教區與巴茲城、波士頓和費城教區一起,由巴爾的摩教區(美國首教區)分割出來。1850年,紐約和辛辛那提繼巴爾的摩及聖路易斯升格為美國的第三和第四個總主教區。聖博德堂由1809年至1815年興建,成為紐約教區首座主教座堂,直至1879年以上介紹的新聖博德主教座堂於建成。

因這前主教座堂的歷史緣故,教宗於2010年頒賜「乙級大殿」的名銜給這堂,成為國內的第67座有這殊榮的教堂。現今,「聖博德前主教座堂大殿」(Basilica of St. Patrick’s Old Cathedral)為曼克頓中心不同文化的人服務,設有英語、西班牙語和華語彌撒。今年正值這教堂的二百週年建堂紀念,多蘭樞機(Timothy Dolan)將於11月22日舉行大殿復修完成後的祝福禮。


成立於1785年的「聖伯多祿堂」(Church of St. Peter)是紐約州的首個堂區,其後紐約州於1788年才加入美國聯邦。現有的教堂於1836年至1840年興建,採用希臘復興式,位於曼哈頓下城。聖婦伊莉莎白‧絲彤(Elizabeth Ann Seton)於1805年從聖公會皈依天主教,就發生在這地方。

2001年9月11日,位於世貿大樓一百米以外的聖伯多祿堂,受到其中一架撞毀飛機的起落架擊中,教堂頂部受損毀。恐怖襲擊後,紐約消防署的專責司鐸賈奇神父(Mychal Judge)奮勇衝入現場,卻被從高空掉落的碎片擊中,成為九一一事件中首位官方確認的罹難者。前一天,他向消防員講道說:「無論召叫有幾重要,或不重要,你也不知道天主召叫你做什麼,但天主需要你。而這消防局將會為這社區和這城市帶來巨大的祝福。阿們。」


雖然聖伯多祿堂有遠古的歷史,但是曼哈頓「聖若瑟堂」(Church of St. Joseph)才享有「紐約市最古老的教堂」之稱譽,因為聖伯多祿堂於1840年重建。聖若瑟堂是曼哈頓的第六個堂區,教堂於1833年至1834年興建,同樣採用希臘復興式。

這由道明會服務的堂區為鄰近的「紐約大學」學生服務。自1980年起,更為窮人提供免費食物。


離開聯合國總部二百米外的「聖家堂」(Church of the Holy Family),特別受到聯合國外交官和工作人員的歡迎。教堂設計採用現代風格,特別配合新禮儀及基督徒合一的精神。1965年10月4日,聖家堂舉行基督徒合一會議,迎接教宗保祿六世的來臨出席。這教堂也是在美洲中教宗到訪的首座非主教座堂。


St Joseph 1

位於紐約市北面的德語「聖若瑟堂」(Church of St. Joseph)於1873年成立,最初由耶穌會會士服務。堂區團體不斷擴大,所以於1895年建了新教堂。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後,不幸地許多精心製作的裝飾遭棄置,直至1990年代才得以復修更新。2008年4月18日,教宗本篤十六世蒞臨此堂,出席一個基督徒合一會議。


布魯克林(Brooklyn)位於曼哈頓對岸,以布魯克林橋所連接。「聖雅各伯堂」建於1822年,是長島的首座天主教教堂。當1853年布魯克林教區成立時,這堂成為教區之主教座堂。1896年喪失主教座堂的名譽,但1972年再次成為主教座堂。1979年10月3日,若望保祿二世教宗蒞臨聖雅各伯主教座堂。三年後,教宗頒賜「乙級大殿」名銜,自此這堂稱為「聖雅各伯主教座堂大殿」(Cathedral Basilica of St. James)。


1850年,為照顧來到布魯克林的新移民,在這地興建了第一座「聖若瑟堂」。1912年以西班牙殖民風格重建。當「聖雅各伯主教座堂大殿」的容量不夠大去舉行大型教區禮儀時,布魯克林主教向教廷主教部申請,將聖若瑟堂升格為「副主教座堂」(co-cathedral)。2013年2月申請獲准,自此「聖若瑟副主教座堂」(St. Joseph’s Co-Cathedral)成為教區隆重典禮的舉行地。

每教區只可有一座「主教座堂」(cathedral),因為主教座堂時是地區教會合一的標記。然而,若有歷史或實際的理由,一些教區可同時擁有副主教座堂。副主教座堂設有「主教座」(cathedra),主教可在此舉行主要的宗座彌撒(pontifical Mass)。在每個教區內,每年每堂區都必須舉行「主教座堂奉獻週年」慶日,但不會舉行副主教座堂的奉獻週年紀念。(副主教座堂,若曾經是主教座堂,則享有一些大赦的特權。)


教宗宗徒之旅:古巴華盛頓紐約、費城

《鹽與光電視》為大家緊隨教宗訪美之旅,作現場直播和報導。請支持《鹽與光電視》

 

撰文、圖片:Gabriel Chow
參閱:英文版

教宗方濟各宣布有關慈悲禧年的特恩

2015年9月1日,教宗方濟各致函宗座推廣新福傳委員會主席菲西凱拉(Rino Fisichella)總主教,為即將舉行的「慈悲禧年」舉出一些要點。以下是該信函的撮要。

到羅馬和在各教區的朝聖者,均可得到「禧年大赦」的恩典。要獲得禧年大赦,信友可在主教座堂或教區主教所指定的教堂中或羅馬的四個「教宗大殿」,到聖門作一個短暫的朝聖,以表示一個真實皈依的願望。在其他有「慈悲之門」的朝聖地,或傳統的「禧年教堂」內,同樣地也可獲得禧年大赦。這時刻必須與修和聖事和感恩祭連繫,並作出慈悲的反省。同時信友也要作信仰宣認(信經),及為教宗為教會和全世界的益處的意向而祈禱。

對於不能前往聖門的信友,特別是病患者和獨居年長者,他們的病患和受苦是與上主一同經歷祂的苦難、死亡和復活。以信仰和喜樂的希望而活出這試煉的時刻、恭領聖體、參與彌撒或團體祈禱,甚至透過不同的媒體,也可為他們帶來禧年大赦。對於在囚人士,禧年是一個特赦的機會。雖然正接受應得的懲罰,他們也意識到他們帶來的不公義,期望重回社會作出貢獻。願他們也可被天父的慈悲所觸動。他們也可在監獄的小堂內獲得大赦。每次通過監倉的門,也可象徵著通過聖門,因為天主的慈悲能夠改變心靈,將監倉的鐵欄變作自由的經歷。

教宗鼓勵教會再尋找行精神和身體慈善神工的財富。慈悲的經驗可變成實在的見證,如同耶穌親自教授我們。每當信友作慈善工作的時候,也可以獲得禧年大赦。

信友也可為亡者獲取禧年大赦。當我們在感恩祭中懷念他們,在諸聖相通功的奧蹟中,我們可為他們祈禱,祈求天父慈悲的面容能免去他們的罪過,在永生的美善中擁抱他們。

現在這時代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關於對生命的尊重。一種廣泛性麻木不仁的心態,導致損失了個人和社會對迎接新生命的認知。一些人只是膚淺地意識到墮胎的的悲劇,不了解墮胎的極端壞處。有些進行了墮胎的女人以為沒有其他選擇,只可在心中忍受這痛苦的決定的疤痕。發生了的事情是嚴重不公的,但只有明白這真相才可使她們不會喪失希望。天主的寬恕不可謝絕已懺悔的人,尤其是當人透過告解聖事,以誠懇的心尋獲與天父修和。為此,教宗決定給予所有司鐸,在禧年期間享有寬赦有關墮胎的罪的權力

最後,這慈悲禧年也不會排除那些因不同原因參與「聖庇護十世會」(SSPX)司鐸主持聖事的信友。雖然該會在牧民方面上處於不自在的情況,但多位主教告訴教宗有關這團體裏信德和聖事施行的良好。教宗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可與「聖庇護十世會」的司鐸和長上達到完全的共融。但為了信友的益處,在這禧年期間,教宗給予該會司鐸舉行修和聖事赦罪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教宗託付這特殊禧年的準備工作給慈悲之母,祈求聖母保護和轉禱。

文:鹽與光
來源:梵蒂岡網
圖片:CNS

禧年朝聖者將沿著步行朝聖路線跨越聖伯多祿大殿聖門

慈悲特殊禧年籌備秘書處宣布,禧年朝聖信友將沿著特定步行路線前往聖伯多祿大殿跨越聖門;跨越聖門的網路登記將於今年10月份啟動。

在慈悲禧年期間跨越聖伯多祿大殿聖門的信友,將從聖天使古堡出發,途經和解大道、庇護十二世廣場和聖伯多祿廣場,抵達聖伯多祿大殿跨越聖門。禧年籌備秘書處解釋說,這樣「信友可以先走一小段朝聖路程」。

這條走向聖門之路所能容納的朝聖人數有限。為了避免冗長的等候及協助朝聖者做好心靈準備,籌備單位建議朝聖者,尤其是朝聖團體事先在禧年活動官網上登記他們準備前來聖伯多祿大殿朝聖的日期和時間;網路登記將於今年10月啟動。

朝聖者在活動官網上登記後,籌備單位將予以確認並「指示在步行朝聖路線起點報到的最佳時間」。籌備單位強調,「這個安排可以將等候時間降到最低,有利於保障在徒步走向聖門的這段朝聖之路上靜心祈禱的氛圍」。

除此之外,凡無法事先上網登記的信友均可前往協和大道7號(Via della Conciliazione 7)的「朝聖者接待中心」,那裡的志工「將幫助信友們在最適合的時間進行朝聖」。

值得注意的是,唯有跨越聖伯多祿大殿聖門的朝聖者須事先上網登記,跨越聖若望拉特朗大殿、城外聖保祿大殿和聖母大殿的聖門,均不須事先登記。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將於今年12月8日開啟,聖若望拉特朗大殿和城外聖保祿大殿的聖門將於今年12月13日開啟,聖母大殿的聖門則將於明年元旦開啟。

禧年籌備秘書處強調,這四座大殿均將設置緊急救護中心,並有志工在場服務所有朝聖者,為身障人士提供協助。因此,朝聖者在網站上登記時,最好也提出可能所需的特殊醫療用品。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頒賜全大赦給參加依納爵朝聖之旅的朝聖者

St. Francis Xavier, St. Ignatius of Loyola and Blessed Peter Faber are shown in an icon

教宗方濟各透過宗座聖赦法院的兩道法令,向參加「依納爵朝聖之旅」,前往西班牙羅耀拉(Loyola)和曼雷薩(Manresa)朝聖地朝聖的信友們頒賜全大赦。

「依納爵朝聖之旅」於今年7月31日聖依納爵紀念日開始,到明年2016年同一天結束。這項效法耶穌會會祖聖依納爵的朝聖活動於2012年發起,沿著聖人的足跡,途徑巴斯克各鄉鎮、納瓦拉、里奧哈、阿拉貢和加泰羅尼亞,體驗聖人跋山涉水走過的心路歷程。

在慈悲禧年將至之際,教宗方濟各藉著頒賜全大赦邀請基督徒步武聖依納爵的芳蹤,與慈悲的耶穌相遇。教宗一再表示,基督徒不以自我為中心,而是走出自我和自戀,將耶穌置於中心。這是不易行走的旅程,因為我們總是罪人。教宗說:「我們有陰暗的時辰,也有失敗的日子,有時也會跌倒」。人總有跌倒的時候,但不必「害怕失敗。前行的門道所看重的不是不跌倒,而是跌倒後再爬起來」。「跌倒後馬上站起來,藉著上主的力量和對祂的信賴前行」,因為與耶穌在一起,「一切皆為可能」。

教宗邀請信友們「在團體中與友人同行」,因為基督徒不是隻身一人。「將基督置於中心也就是以教會為中心,二者彼此不可分離:若不在教會内與教會同行,我就無法跟隨基督。」教宗強調「有創意」的行走,好能抵達邊緣地區和遙遠的人那裡,但始終在教會内。「這歸屬感賦予我們前行的勇氣,因為服事基督就是愛這具體的教會,以慷慨和服從來服事教會」。

教宗指出,聖依納爵的旅程是一段不求安寧的旅程,因為它展望「光榮天主的視野」:它是不斷尋找天主的人所走的行程,抱持的是一顆「不求安逸」和從不滿足的心。這是一種「聖善和美妙的不安」。

在這行程上應持有「寬大為懷」的態度,也就是懷有「寬大的心胸」,不怕投注在遠大的理想上。寬大的心胸也體現在小事及日常事務上。這就是說,「與耶穌同行,留意祂每日向我們所說的話語」。因此,這是一段深化皈依的行程,乃至激發我們反躬自問:「我是否真的將基督置於我生命的中心?」這也是弱小者、罪人所走的行程,但他們願意「讓基督來征服自己」。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德國4萬5千名輔祭將到羅馬朝聖

07152

德國4萬5千名輔祭將於8月4日至7日到羅馬朝聖。朝聖活動格言取自瑪竇福音第十二第十二節:「放心!許可行善。」 [Read mor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