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主持2020年1月1日天主之母節彌撒

CNS photo/Paul Haring

教宗方濟各於2020年1月1日天主之母節和第53屆世界和平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隆重彌撒,慶祝佳節。教宗在彌撒講道中表明,在聖母瑪利亞的胎中懷有人類的歷史和教會的未來,懷有那些為保護自己的嬰兒而放棄一切的母親的經歷,以及身體得不到尊重的婦女的創傷。

教宗指出:「救恩的到來是藉著一個女人的身體。因此我們的人性永遠存留在天主内,聖母瑪利亞永遠是天主之母。天主與人類在聖母的胎中彼此結合,永遠不再分離,那降孕母胎取了肉身、如今已在天上的耶穌也不會離開我們。在天主内有我們的血肉之身!」

「從這個女人身上出現了救恩,因此若沒有這個女人就沒有救恩。天主藉著她與我們結合,若我們願意與祂成為一體,就要走同一條路:經由聖母瑪利亞這個女人和母親。為此,我們在聖母的標記中開始新的一年。藉著這個女人天主取得了人性,如果我們希望今日的生活網絡增添人性,就必須從女人那裡重新起步。」

教宗一再強調:「我們應以生命為起點重新起步,因為女人孕育了生命。可是女人並沒有受到尊重,她們“繼續受到傷害、毆打、強暴,被誘使賣淫和殺死腹中的生命。她們的身體在廣告、盈利、色情的凟神祭壇上成了祭品,被當作濫用的軀殼而受到剝削。女人的身體要求受到尊重,因為“正是世界上最尊貴的肉身孕育和生下了那愛,祂是拯救我們的天主。因此,對女人的各種暴行都是褻瀆生於女人的天主。藉著一個女人的身體,救恩來到了人間:從我們怎樣對待女人的身體便能了解我們的人性程度。」

「根據《聖經》的記述,女人是天主創造的高峰,她好似整個受造界的概括。事實上,女人涵蓋了受造界存在的目的:生育和守護生命、與萬物溝通並照料萬物。聖母瑪利亞的守護正是以愛操持一切,包括逆境在内,將每件事奉獻和託付於天主。這是她作為母親的一生中所持續不斷的行動,從聖嬰誕生直到立在十字架下始終如此。」

「正是女人懂得用心看待生命。女人向我們顯示,活著的意義並非不停地生產物件,而是珍惜所存在的事物。唯有用心去看的人才能看得清楚,因為他懂得『往内看』:在過錯和脆弱中看到的是人和兄弟,在困難中看到希望,在一切事物中看到天主。」

教宗著重於「往内看」的思想,邀請我們每個人捫心自問:「我們是否真的用心看待旁人的生命,而不以流言蜚語來摧毀他;將天主置於中心,而非將權力、財富和業績作為價值觀。唯有珍惜生命,我們才懂得關懷並克服冷漠。這正是今年所應祈求的恩寵:『愛護他人』和『關懷他人』。」

「如果我們希望世界更美好,就應使家庭和睦,不成為戰爭的庭院,就應珍惜每個女人的尊嚴。由一個女人誕生了和平之王。女人是和平的奉獻者和中介,應完全參與決策進程。女人若能傳遞她們的恩典,世界就會更加團結、更為太平。因此,改善女人的處境便是促進全人類的發展。」

最後,教宗籲請教會效法聖母瑪利亞的溫柔和她的慈母之心:「在她身上重新找到自己生活的中心,加強團結,遠離魔鬼的分裂、冷漠、意識形態和黨派思維。讓我們今天呼求將我們作為信徒子民聚集在一起的天主之母。母親啊,請妳在我們當中燃起希望,帶給我們合一。救恩之母,我們將這一年託付於妳,請妳將它守護在妳的心中。」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2020年1月祈禱意向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20年1月意向

福傳意向:為促進世界和平

願基督徒、其他宗教的信徒,及所有善心人士,都能促進世界的正義與和平。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相關資料

教宗發表2019年聖誕文告:願基督成為衆多受苦兒童的光

CNS photo/Paul Haring

教宗方濟各12月25日聖誕節中午時分,在聖伯多祿大殿的中央陽台上發表2019年聖誕文告並降福羅馬城和全世界。教宗在聖誕文告中強調,依撒意亞先知所預言的皓光就是天父“永遠賜予”我們的耶穌,祂是“在黑暗中點燃的一束小火焰”和“道成肉身的天主聖言”,“繼續召喚各個時代的受奴役者走出他們的牢獄”。

誦念三鐘經之後,執事級首席樞機馬爾蒂諾(Renato Raffaele Martino)樞機宣布教宗在這個機會上頒賜全大赦。因此,教宗賜予“羅馬城和全世界”的宗座降福也惠及普世人類,不僅是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友。教宗最後向透過廣播、電視和各種傳媒聆聽聖誕文告的各國人士祝賀聖誕,表示“我們衆人蒙召將希望帶給這個世界,以言語,尤其以我們的生活見證來宣告耶穌誕生了,祂是我們的和平!”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2019年聖誕文告全文:

「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一道皓光。」(依九1)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聖誕快樂!

今夜,天主子從慈母教會的懷中再度誕生,降生成人。祂的名字叫耶穌,意思是“天主拯救”。天父,永恆和無限的愛,派遣祂來到世上不是要審判世界,而是要拯救世界(參:若三17)。天父以浩大的慈悲賜下祂的聖子。祂將聖子賜予眾人,且永遠賜予他們。聖子誕生了,祂如同在夜間的黑暗及寒冷中點燃的一束小火焰。

那由童貞瑪利亞誕生的聖嬰,是道成肉身的天主聖言。聖言引領亞巴郎邁向福地的心懷和步伐,並且繼續吸引那些寄望於天主的許諾的人。聖言引領希伯來人從奴役走向自由的旅程,而且繼續召喚各個時代,包括今天在内的受奴役者走出他們的牢獄。道成肉身、成為一個嬰孩的聖言比太陽更光亮,祂就是耶穌,世界的真光。

為此依撒意亞先知呼喊說:“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一道皓光”(依九1)。是的,在人的心中有黑暗存在,但基督之光更浩大。在人際、家庭和社會關係中有黑暗存在,但基督之光更強烈。在經濟、地緣政治和生態的衝突中有黑暗存在,但更強而有力的是基督之光。

願基督成為衆多兒童的光,他們在中東和世界不同國家遭受戰爭和衝突之苦。願祂成為心愛的敘利亞人民的慰藉,他們的國家近十幾年來飽受戰爭的蹂躪,如今仍看不到盡頭。願基督喚醒善心人士的良知,啟發執政者和國際團體去尋找問題的解決之道,使之確保地區穩定、人民和睦共處,使他們的痛苦得以終止。願基督成為黎巴嫩人民的扶助,使他們走出當前的危機,發現自己的召叫:為衆人成為一個見證自由及和諧共處的訊息。

願主耶穌成為聖地,即祂出生之地的光,人類的救主。那裡的許多人不辭辛勞、不灰心氣餒,繼續不斷地期待著和平、安穩及繁榮的日子。願祂使正經歷著社會緊張局勢的伊拉克,以及遭受嚴峻人道危機蹂躪的也門感到慰藉。

願白冷的小聖嬰成為整個美洲大陸的希望,那裡不同的國家正經歷著社會及政治動亂時期。願白冷的小聖嬰使長期處於政治及社會緊張局勢中的委內瑞拉人民鼓起勇氣,而且不缺少所需要的援助。願小聖嬰降福那些全力以赴促進正義與和好的人,他們努力克服種種危機和各種傷害人性尊嚴的貧困處境。

願救世主光照心愛的烏克蘭,這個國家渴望找到促進持久和平的具體解決之道。

願降生成人的上主成為非洲人民的光,那裡持續的社會和政治困局經常迫使人們前往他鄉,他們流離失所和失去親人。願平安降臨於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長期遭受戰亂摧殘的人民。願所有因暴力、天災或醫療緊急狀態而受苦的人得到安慰。願所有因宗教信仰而受迫害的人,尤其是遭受綁架的傳教士和信徒,以及成為極端組織攻擊的受害者得到安慰,特别是在布基納法索、馬里、尼日爾和尼日利亞的人民。

願自天而降的天主子保護和支持那些受到各種不義對待的人,他們被迫移民,希望能度一種安全的生活。因著不義,他們被迫穿越沙漠和遠度海洋,這些卻成為他們的葬身之地。因著不義,他們遭受無可言喻的凌虐、各種的奴役並在不人道的拘留營裡受到虐待。因著不義,他們對一種合乎尊嚴的生活所懷抱的希望遭到了拒絕,面對的卻是冷漠的圍牆。

願厄瑪奴耳成為整個受傷人類的光,使我們那往往鐵硬和自私的心變得柔軟,因而成為祂的愛的工具。願厄瑪奴耳透過我們貧窮人的面容,將祂的微笑賜給全世界的孩童,即那些被人拋棄和遭受暴力的孩童。願厄瑪奴耳透過我們軟弱的雙臂,替赤身裸體的窮人穿上衣服,給予饑餓的人食糧,照顧病患。願厄瑪奴耳藉著我們卑微的臨在接近年長者和孤獨的人、移民和邊緣人。在今天這個慶日,願厄瑪奴耳帶給衆人祂的溫柔,並照亮這世界的漆黑之地。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上主使沙漠開花,這是祂白白賜予的救恩

將臨期 十二月十九日 彌撒

集禱經

天主,你藉著至聖童貞之子,向世界揭示了你榮耀的光輝。求你使我們以完整的信仰,來慶祝這偉大的降生奧跡,並虔誠地共同參與。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天使預報三松誕生。)
恭讀民長紀 13:2-7,24-25

那時,在祚辣有一個人,屬於丹支派,名叫瑪諾亞,他的妻子是個石女,從未生育。上主的使者顯現給那婦人,對她說:「看,你原是個石女,從未生育,但是你要懷孕生子。今後要留心:清酒濃酒都不可喝,各種不潔的東西也不可吃!看,你將懷孕生子,剃刀不可觸及他的頭,因為這孩子從母胎就是獻於天主的;他要開始從培肋舍特人手中拯救以色列。」那婦人遂去告訴自己的丈夫說:「有一個天主的人來到我這裡,他的容貌好像天主的使者,極其威嚴;我沒有問他從那裡來,他也沒有告訴我他的名字。他對我說:看,你將懷孕生子,從今以後清酒濃酒都不可喝,各種不潔的東西都不可吃,因為這孩子從母胎一直到死,是獻於天主的。」後來那婦人生了一個兒子,給他起名叫三松;孩子漸漸長大,上主祝福了他;上主的神開始感動他。

福音(加俾額爾天使預報若翰誕生。)
恭讀聖路加福音 1:5-25

黑落德為猶太王的時候,阿彼雅班次中有一位司祭名叫匝加利亞,他的妻子名叫依撒伯爾,是亞郎的後代。二人在天主前都是義人,遵守上主的一切誡命和禮規,無瑕可指。但是,他們沒有孩子,因為依撒伯爾素不生育,兩人又都上了年紀。有一天,正逢匝加利亞輪著他的班次,在天主前盡司祭的職務時,按著司祭的常例,他抽中了簽,得進上主的聖所獻香。獻香的時候,所有的百姓都在外面祈禱。有一位上主的天使站在香壇右邊顯現給他。匝加利亞一見,驚惶害怕起來;但天使對他說:「匝加利亞,不要害怕!因為你的祈禱已蒙應允,你的妻子依撒伯爾要給你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若翰。你必要歡喜踴躍,許多人也要因他的誕生而喜樂,因為他在上主面前將是偉大的,淡酒和濃酒他都不喝,而且,他還在母胎中就要充滿聖神;他要使許多以色列子民轉向上主,他們的天主;他要以厄里亞的精神和能力,在他前面先行,使為父的的心轉向兒子,使悖逆者轉向義人的心意,為上主準備一個善良的百姓。」匝加利亞遂向天使說:「我憑什麼能知這事可行呢?因為我已經老了,我的妻子也上了年紀。」天使回答說:「我是站在天主面前的加俾額爾,奉命來向你說話,報告你這個喜訊。看,你必成為啞巴,不能說話,直到這事成就的那一天,因為你沒有相信我的話;但我的話屆時必要應驗。」百姓等候匝加利亞,都驚訝他滯留在聖所內那麼久。及至他出來,竟不能對他們講話。他們這才知道,他在聖所中見了異象;他成了啞巴,只好給他們打手勢。匝加利亞供職的日期一滿,就回了家。幾天以後,他的妻子依撒伯爾受了孕,她躲藏了五個月,說:「上主在這些時日內這樣眷顧了我,除去了我在人間的恥辱。」

「沙漠將開花。」

2019年12月19日,教宗方濟各在清晨彌撒中運用《依撒意亞先知書》的這個圖像,來闡明唯有天主能改變一切,而且這是祂白白賞賜的恩典。為此,教宗期勉眾人守護這個白白得來的恩典,並指出:奢望拯救自己乃是一種罪。

教宗表明:「在將臨期的尾聲,當天禮儀的兩篇讀經引領我們注視「兩片沙漠」,也就是兩位不孕的婦女:依撒伯爾和三松的母親(參閱:路一5-25;民十三2-7、24-25)。福音中依撒伯爾懷孕的事跡,令人想起亞巴郎和撒辣的經歷(創廿一)。」教宗強調:「不孕有如沙漠,因為不孕的婦女膝下無子。然而,當天讀經中的兩位婦女信德深厚,信賴上主。」

教宗說:「上主使沙漠開花。這兩位婦女懷孕生子。有人會問:『這是奇跡嗎?』不,這勝過於奇跡,這正是我們信德的根基。她們兩人懷孕,因為天主能改變一切,包括自然律:祂能為自己的聖言鋪路。天主白白賞賜恩典,這兩位婦女的生命彰顯出天主的白白施予。」

「洗者若翰和三松不僅是天主白白賜予的恩典,更是我們白白領受救恩的象徵。」

教宗指出:「沒有人能拯救自己。唯有上主帶來救恩,唯獨祂能救我們脫離悲慘與殘暴。你若不信賴上主白白賜予的救恩,就無法得救。不過,這需要信德,而信德也是天主的恩典。」

為了闡述恩寵的意義,教宗談及聖奧斯定,並勉勵信友向天主白白的恩賜打開心門。教宗說:「我們沒有人配得上救恩。有人會說:『可是,我祈禱,我守齋。』沒錯,祈禱守齋將會對你有益,但是在這一切之前,倘若缺少天主的恩賜,就連開始的機會也沒有。我們人人宛如寸草不生之地,缺乏恩寵的生命、無法進入天國、難以理解聖德。只有天主白白施予的恩典能改變這一切,所以我們不能自誇為義人。因此,我們蒙召朝拜上主,並為眾多恩寵感謝上主。」

接著,教宗回到當天讀經中的兩位婦女,論及三松的事跡:「三松孔武有力,救他的同胞免於培肋舍特人的壓迫,但他後來或許沒有守護好所領受的恩典,犯下錯誤,被一名女子出賣給培肋舍特人;然後,三松再次崛起。」教宗引用三松的事跡,是為了提醒眾人:「我們每個人都是罪人,罪過在於我們沒有守護好天主白白賞賜的恩典。」

教宗邀請眾人反省:「我是否意識到,沒有守護天主白白賜予的恩典是個罪過?我辦告解時,究竟是像隻鸚鵡那樣叨叨絮絮,還是我感受到自己恐怕會為了一己之私而丟失這白白得來的恩典?連三松這位蒙天主揀選的優秀人才都失足跌倒,後來重新崛起。我們也會失足,誤以為能拯救自己。這是個罪,罪過在於妄想拯救自己。」

教宗最後鼓勵眾人:「在聖誕節即將來臨之際,為白白得來的救恩、為白白獲得的生命、為白白領受的一切讚美天主,並且反省自己是否妥善守護。」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聖誕馬槽是締造和平的景象

CNS/Bridgeman Art Library

「聖誕馬槽將福音帶入我們的生活環境,包括:住家、學校、職場、醫院、監獄和廣場。這是聖誕馬槽的深層涵義,它關乎和平、家庭,以及改變自己的生活。」

2019年12月18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闡明了這一點,並呼籲眾人在自己家中搭建聖誕馬槽。

首先,搭建聖誕馬槽是一種在將臨期準備聖誕節的方式,它簡單又有效,如同教宗在格萊齊奧朝聖地所表明的。在那裡,亞西西的聖方濟各製作了首個聖誕馬槽;今年將臨期之初,教宗方濟各在同一地點頒布宗座牧函,闡述聖誕馬槽的意義。聖誕馬槽提醒世人,天主並非高高在上、隱而不見;相反地,祂降生成人,來到塵世。

因此,搭建聖誕馬槽等同於「慶祝天主的臨近」:天主始終與祂的子民同在,但是道成肉身的時刻,祂與世人「親密無間」。祂不是不問世事的判官或是高不可攀的君王,而是「謙卑的天主聖愛,降臨在我們中間」。耶穌聖嬰態像之所以張開雙臂,就是為了表達出「天主來擁抱我們的人性」。為此,教宗籲請信友在聖誕馬槽前告訴上主自己心中牽掛的人和處境,「與祂一起為即將結束的一年作總結」,跟祂分享盼望與擔憂。

此外,聖誕馬槽的現實意義也蘊含了和平的幅度。教宗說:「聖誕馬槽極具現實意義。在這世界裡,每天都製造大量武器和許多暴力畫面,這一切映入眼簾、進入人心。反之,聖誕馬槽則是締造和平的景象。因此,它是活的福音。」

聖誕馬槽呈現出百姓的日常生活:牧人放牧羊群、鐵匠鑄鐵、磨坊工人製作麵粉。這些展現出天主進入「我們的具體生活」。因此,在家裡搭建小型的聖誕馬槽是件要緊事,它也讓我們感到「天主降臨我們家中,陪伴我們的生活,我們並不孤單」。

教宗解釋道:「事情不會奇跡似地改變。但若我們接納耶穌聖嬰,每件事都會有所轉變。為此,我祝福你們,願搭建聖誕馬槽的過程能是個邀請耶穌進入生命的良機。我們在家搭建聖誕馬槽,等同於敞開家門,說:『耶穌,請進!』當耶穌居住在我們的生活內,生活就會煥然一新。生活若是煥然一新,那才是真正的聖誕節。」

聖母瑪利亞和大聖若瑟悉心照料耶穌聖嬰。為此,教宗也鼓勵眾人邀請納匝肋聖家進入我們家中。聖誕馬槽是「家庭的福音」,白冷城的名稱意味著「麵包之家」。因此,我們在分享食物和愛的家庭裡搭建聖誕馬槽,這馬槽會提醒我們耶穌是「生命之糧」(參閱:若六34),祂賜予家庭力量,讓家人能向前邁進、彼此寬恕。

接著,教宗提到,他前一天收到了一個特殊的聖誕馬槽像,題名為「讓媽媽休息」:聖母瑪利亞安然入睡,由大聖若瑟哄耶穌聖嬰睡覺。教宗指出,這是每個家庭的現實情況。「你們當中有多少夫妻必須在夜晚分工,照顧啼哭不止的孩子。『讓媽媽休息』傳達出家庭的溫柔、婚姻的溫柔」。

在要理講授結束後,教宗向在場眾人預祝聖誕佳節愉快,並感謝從世界各地而來的祝賀,因為教宗方濟各今年12月13日慶祝晉鐸50週年,並於本週二17日歡慶83歲壽辰。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廢除有關性侵犯案件的宗座秘密

CNS photo/Guglielmo Mangiapane, Reuters

教宗方濟各頒布詔書,廢除有關性侵犯案件的宗座秘密,讓教會法律程序中的證據也能為民政當局調查所用。

通過兩份文件,教宗方濟各廢除了針對聖職人員性侵犯未成年人案件的宗座秘密,同時也決定修訂關於未成年人色情罪行的法規,將持有和散布未成年人色情影像列為最嚴重的罪行,並把未成年人的年齡定義提高為18歲以下。

第一份文件是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署名的詔書,涉及法律程序中的保密原則。詔書寫道,教宗方濟各今年12月4日宣布,針對《你們是世界的光》手諭第一章引述的罪行,廢除其舉報、程序和裁決中的宗座秘密。換言之,這些罪行包括:在脅迫或濫權下的暴力和性行為案件;對未成年人和脆弱者的侵犯案件;未成年人色情影像案件;知情不報,以及主教和修會總會長包庇加害者的案件。

這道新命令闡明,按照教會法典規定,應當確保「信息安全、完整和保密」,以維護當事人的「名聲、影像和私人領域」。然而,這項「職務保密」原則「並不妨礙一個人履行國家法律在各地規範的義務」,包括舉報義務,「以及執行國家司法機關提出的要求」。此外,對於舉報者、受害者和證人,也「不能強迫他們對案情三緘其口」。

第二份文件也是詔書,由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和聖座教義部部長拉達里亞樞機共同署名,內容修訂了《保護聖事的神聖性》手諭的三個條文。首先,按照新規定,「無論以何種方式或手段,只要一名聖職人員出於色慾,取得、持有或散布18歲以下未成年人的色情影像」,就屬於唯有聖座教義部能裁決的最嚴重罪行。此前,未成年人的年齡上限為14歲。

最後,在另一個新條文中,針對這些最嚴重的罪行,擁有教會法博士學位的平信徒也能擔任「律師和訴訟代理人」。以往,只有司鐸能從事這項職務。

關於教宗方濟各這項決策,聖座傳播部編輯主任托爾涅利撰寫評論文章,闡明「孩童和青少年的福祉必須始終先於任何保密,包括宗座秘密。這道詔書顯然毫不損害告解聖事的保密性,因為聖事的保密與有關文件和證據的宗座秘密天差地遠。再者,這並不意味著訴訟文件必將公諸於世,或者外洩流傳。受害者和證人的隱私必須始終受到保護」。這項決策帶來的改變是,為調查案件,民政當局可以取得教會法程序中的檔案文件,包括原本屬於宗座秘密,存放在梵蒂岡各部會和教區檔案庫的材料。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把天主逼到牆角和洗手不管是危險的態度

CNS/L’Osservatore Romano

將臨期第三周 星期一 彌撒

集禱經

上主,求你側耳傾聽我們的呼聲,並以你聖子降臨人間的光明,驅散我們心中的黑暗。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從雅各伯族中要升起一位救星。)
恭讀戶籍紀 24:2-7,15-17

巴郎一舉目,看見了按支派紮營的以色列人;那時天主的神降在他身上,他遂吟詩說:「貝敖爾的兒子巴郎的神諭,明眼男子的神諭,那聽到天主的話,得見全能者的神視,在沈睡中開了神眼的神諭:雅各伯,你的帳幕,何其壯觀!以色列,你的居所,何其美好!如擴展的棕林,似河畔的花園,像上主栽種的沈香,似臨水的香柏。英雄由他的後裔而出,他將治理許多民族;他的君王超越阿加格,他的王國必受舉揚。」巴郎繼續吟詠說:「貝敖爾的兒子巴郎的神諭,明眼男子的神諭,那聽到天主的話,深知至高者的思慮,得見全能者的神視,在沈睡中開了神眼的神諭:我看見他,卻不是在現在;我望見他,卻不是在近處:由雅各伯將出現一顆星,由以色列將興起一權杖。」

福音(若翰的洗禮是從那裏來的?)
恭讀聖瑪竇福音 21:23-27

那時候,耶穌進入聖殿,正教訓人時,司祭長和民間的長老來到他跟前說:「你憑什麽權柄作這些事?誰給了你這種權柄?」耶穌回答說:「我也問你們一句話,你們若答覆我,我就告訴你們:我憑什麽權柄作這些事。若翰的洗禮,是從那裏來的?是從天上來的?還是從人來的?」他們心中思量說:如果我們說:是從天上來的,他必對我們說:你們為什麼不信他?如果我們說:是從人來的,我們害怕民眾,因爲眾人都以若翰為一位先知。他們便回答耶穌說:「我們不知道。」耶穌也對他們說:「我也不告訴你們:我憑什麽權柄作這些事。」

「不冷不熱的基督徒有兩種危險的態度:一是把天主逼到牆角,二是洗手不管。這等同於挑釁天主。倘若上主把我們逼到牆角,我們就進不了天國;如果天主對我們的事洗手不管,我們就有禍了。」

2019年12月16日,教宗方濟各在清晨彌撒中反省當天的福音,並強調以上這一點。

當天的福音記載了耶穌與司祭長的對話(瑪廿一23-27)。教宗指出:「由於耶穌規勸民眾、治癒患者、教導百姓、施行奇跡,吸引眾人歸向祂,因此司祭長倍感焦躁。儘管司祭長受到子民敬重,但是子民並不親近他們,因為子民對司祭長沒有信任感。為此,司祭長試圖把耶穌逼到牆角,問祂:『你憑什麼權柄作這些事?』換句話說,他們是在質疑耶穌,說:『你既不是司祭,也不是經師,更沒在我們的高等學府求學過。你只是個無名小卒!』」

「耶穌明智地向他們提出另一個問題:『若翰的洗禮是從天上來的,還是從人來的?』聖史瑪竇描述了司祭長心中的推理過程,他們發現兩個答案都不適合,所以選擇洗手不管,說:『我們不知道。』」教宗指出:「這就是平庸之輩的態度、在信仰上撒謊的人的態度。洗手不管的人不只是比拉多,還有這些說『我們不知道』的司祭長。他們不參與人們的歷史,不涉入問題,不努力行善,不盡心竭力治癒許多有需要的人,以免弄髒自己。」

「這段福音事跡展現出不冷不熱基督徒的兩種態度。一種態度是把天主逼到牆角,說:『祢若不為我作這個,我就不再上教堂了。』耶穌會怎麼回答呢?祂會說:『那你自己看著辦!』」

「不冷不熱基督徒的另一種態度是洗手不管,如同耶穌復活當天早上厄瑪烏的門徒那樣:婦女見到上主後歡欣鼓舞,厄瑪烏的許多門徒卻不相信,認為婦女想像力太豐富。這也是一種洗手不管,猶如比拉多的同黨。」

教宗說:「面對我們當代在文化、歷史和人類等方面的大小挑戰,很多基督徒洗手不管。我們常會聽到吝嗇的基督徒在乞討的人面前一毛不拔,甚至說:『我不施捨,免得他們等會兒去買醉。』這就是洗手不管。把天主逼到牆角,以及洗手不管,這是兩種危險的態度,等同於挑釁天主。試想一下,倘若上主把我們逼到牆角,會發生什麼事?我們將永遠進不了天國。上主如果對我們洗手不管,又會如何?我們成了不幸的可憐人。」

教宗最後總結道:「這是偽君子的兩種態度。他們把百姓逼到牆角,因為百姓汙穢不堪;他們對眼前的事洗手不管,因為那是別人的私事。」教宗邀請眾人反省自己是否污染這種態度。如果答案為「是」,我們就要改過自新,為即將來臨的上主騰出空間。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聖母瑪利亞的特質是女性、母親、混血兒

教宗方濟各自就任以來,在瓜達盧佩聖母慶日親自主持彌撒已成為慣例。2019年12月12日下午,在羅馬的拉丁美洲團體的許多信衆也一如往常地參加了教宗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的彌撒聖祭。

教宗在脫稿的講道中深刻地反思了聖母瑪利亞的三個特質:女性、母親和混血兒。

聖母瑪利亞是「女性」

對於第一個特質,教宗解釋到,瑪利亞是最傑出的女性,因為她是她聖子的門徒。教宗說:「雖然各個時代的基督徒給瑪利亞冠以許多榮銜來尊敬她,但卻沒有提到她作為女性門徒這一點。瑪利亞對她的導師、她的兒子、唯一的救贖者謙卑而忠信。」

聖母瑪利亞是「母親」

教宗接著反思作為母親的瑪利亞從未向她的兒子索取任何的東西,她從未以共同救贖者自居。教宗解釋說:「她是我們的母親,衆人的母親和我們心靈的母親。她不僅是教會的母親,也是教會的圖像。因此,少了這一層女性的幅度,我們無法想像教會的模樣,這對於理解婦女在教會中的角色至關重要,僅從職能了解婦女的角色是不完整的。」

聖母瑪利亞是「混血兒」

教宗繼續解釋道:「我們的母親瑪利亞不單以混血女性的模樣”顯現給胡安·迭戈,她也讓其他的子民看到這面容。她成為混血兒以表明她是所有人的母親。瑪利亞以慈母溫柔的情懷與我們每一位交談,就如同當年與胡安·迭戈講話一樣。教宗最後總結道,瑪利亞以一個混血女性的形象顯示給人類,為的是讓我們明白她的聖子也是混血兒,意即:祂是真天主也是真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第53屆世界和平日文告:「和平乃是希望的途徑:對話、修和與生態皈依」

CNS/Reuters

2019年12月12日中午,聖座新聞室在記者會中介紹教宗方濟各第53屆世界和平日文告,本屆文告的主題為「和平乃是希望的途徑:對話、修和與生態皈依」,文告分五章闡述了以下的重點。

教宗強調,希望敦促我們走上和平之路,不信任和恐懼則會導致關係脆弱,提高暴力的風險。他鼓勵眾人要成為和平的工匠,向對話開放,既不排斥任何人,也不控制操縱。此外,我們也要走生態皈依的道路,以新的目光看待生命。

希望為我們裝上翅膀,以通往和平

人類熱切盼望的和平「極其寶貴」,值得為此辛苦奮鬥。教宗指出,「希望這個美德催促我們踏上旅途,為我們裝上翅膀,好能向前邁進,即使面對難以跨越的阻礙也不例外」。「戰爭和衝突的痕跡」壓迫著人們的「記憶」,帶來切膚之痛,「使得人們,尤其是最貧困弱小的人飽受衝擊」。羞辱、排斥、哀傷和不義等,造成許多無辜者深受其害。

人類蒙召締結兄弟情誼

文告表明,有時「連整個國家都難以擺脫剝削和腐敗的鎖鏈」,導致「仇恨和暴力」日益增長。因此,許多男女老少被剝奪尊嚴、身體的完整性和自由,「包括宗教自由」。教宗寫道:「每個戰爭都透露出手足相殘,摧毀人類大家庭聖召中的友愛計劃」。戰爭的成因往往是不願包容差異的心態,它會「煽動占有欲和控制欲」。

扭曲關係和濫用權力

戰爭源自於自私、傲慢和仇恨的人心。人用「負面」的眼光看待他人,所以想要除去或排斥對方。這是「扭曲關係、霸權野心、濫用權力、恐懼他人,並將差異視為障礙」。誠如教宗方濟各在日本所言,世界和平跟玉石俱焚的威脅無法相容;相反地,唯有「團結合作的全球倫理」能締造和平。

友愛促成對話與信任

「不信任和恐懼會導致關係脆弱,提高暴力的風險。這是一種絕不可能帶來和平關係的惡性循環」。因此,核威懾無法創造人們想像中的安全。那麼,怎樣才能遏止不信任的蔓延呢?這份文告闡明,「我們必須追求真正的友愛,它立基於我們來自同一天主的事實,並在對話和互信中加以實踐。對和平的渴求深深烙印在人的心中,我們不該放棄和平,轉而尋求其它次等事物」。

牢記過往,以締造和平的未來

「記憶具備希望的願景:在戰爭和衝突的黑暗中,牢記渺小的關懷舉動,往往也能激發勇敢,甚至是英勇的抉擇,能再次注入新動力,在個人和團體之間燃起新希望」。為此,教宗提起他與長崎、廣島原子彈倖存者的感人會晤。這些倖存者至今為恐怖的過往作出見證,以確保並建設一個「更公義、更友愛」的未來。事實上,記憶有如「根基」,它是「為當下和未來作出和平決策的軌跡」。

和平是對人心的挑戰

開啟和平的道路是個極為複雜的挑戰,因為人際關係、團體和國際之間的許多利益互相矛盾。為此,教宗呼籲眾人發揮「道德良知,以及個人與政治意願」,因為和平由人心而生。我們必須「不斷重振政治意願,以開啟新的修和進程,促使人民及團體同心合一」。

和平的工匠

教宗方濟各運用了建築工程的圖像來描述和平,那是一條攜手並進的道路,以謀求公益,信守承諾並尊重權利。教宗闡明,「世界不需要空洞的話語,而需要令人信服的證人、和平的工匠。他們向對話開放,既不排斥任何人,也不控制操縱」。我們應當走上交流的道路,跨越各種意識型態來尋求真理,培養互敬互重,「以達到在敵人身上認出弟兄姊妹的面容的境界」。這項建設和平的工程引領人通向希望,而希望「勝過於復仇」,它能喚醒人們的憐憫心,再次激發團結互助的能力。因此,教會要始終牢記基督的訓導,致力於尋求適當的秩序,為公益效勞。

在寬恕中認出彼此互為手足

教宗籲請眾人「放下控制他人的欲望」,學習將彼此看作「天主的兒女,自己的手足」。在這條道路上,我們將能打破「冤冤相報的循環」,接受希望的道路。「學習活出寬恕有助於增進我們的能力,以成為和平的男女」。真正的和平通過更正義的經濟體制而來。本篤十六世教宗曾表明這一點,並在《在真理中的愛德》通諭中期許一種「不求償和促進共融的經濟活動」(參閱:39號)。

生態皈依:以新的目光看待生命

接著,教宗方濟各談論了《願祢受讚頌》通諭。他指出,我們仇視他人、不尊重共同家園、糟蹋天然資源的行為造成種種後果;面對這一切,我們應該進行生態皈依。以亞馬遜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開啟了一條道路,它督促我們恢復「團體和大地之間、當下和記憶之間,以及經驗和希望之間的和諧關係」。這是一條聆聽並默觀天主恩典的道路,進而促使我們與他人相遇,「為整個人類大家庭謀求公益」。「生態皈依引導我們以新的目光看待生命,體會到造物主慷慨恩賜我們大地,並召叫我們喜樂地分享,度簡樸的生活」。如此一來,「我們與耶穌相遇的所有果實,便能體現在我們與世界的關係中」。

我們盼望的一切都得到滿足

在文告的最後一章,教宗強調,「修和的道路需要耐心和信任。若不盼望和平,和平就無法實現」。我們要在天主聖愛的啟發下彼此互信;天主深愛著我們每個人,祂的愛「無邊無際、不求回報、不知疲倦又能使人自由」。教宗邀請眾人跨越恐懼,促進相遇文化,「使每次相遇化為機遇」,視之為「天主聖愛慷慨的恩賜」,從而活出普世兄弟情誼。

對基督徒而言,這條道路蒙受修和聖事的支持(參閱:哥一20),它「要求我們摒棄思言行為上對近人和對萬物的暴力」。在我們所領受的寬恕中,我們踏上旅途,日復一日地將寬恕帶給其他人,有朝一日我們終將成為「正義與和平的工匠」。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今日有些基督徒遭受「白手套」的迫害

CNS/Paul Haring

「戴著鎖鍊的聖保祿教導我們在磨難中堅忍不拔,協助我們重燃信德,作個傳教使徒。」

2019年12月1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如此表示。教宗反省了聖保祿宗徒在阿格黎帕王面前的見證(宗廿六22-23),並談論保祿在耶路撒冷遭受的仇視。人們譴責保祿曾經施加迫害,控告他的教導違背法律,隨之將他逮捕下獄,並把他解送至阿格黎帕王面前。聖史路加指出了聖保祿和耶穌的相似之處:二人都遭到仇視和公開控訴,後來被羅馬帝國當局宣判無罪。教宗表示:「保祿因此與他師傅的苦難相連結,基督徒的苦難化為鮮活的福音。」

教宗由此談起迫害的主題。恰好當天在公開接見活動前,教宗接見了一個烏克蘭朝聖團,他們也曾為福音受苦,從不在信仰上妥協。

教宗說:「今天在全世界、在歐洲,有許多基督徒蒙受迫害,為自己的信仰獻出生命。他們或許遭到『白手套』的迫害,也就是受排斥。殉道乃是基督徒和基督信仰團體的『生命氣息』。我們當中總會有人殉道:這是我們走在耶穌道路上的訊號,是上主的祝福,因為在天主子民內,某個人作出這個殉道見證。」

「同樣地,當保祿站在阿格黎帕王面前,他的辯護化成有力的信仰見證。保祿講述了自己的皈依和基督託付於他的使命,這一切觸動阿格黎帕王的心,差一點就勸服他作了基督徒(宗廿六28)。因此,阿格黎帕王宣判保祿無罪,但是由於保祿向凱撒上訴,保祿未能獲釋,仍戴著鎖鍊前往羅馬。」

教宗說:「從那時起,保祿的肖像就是囚犯的樣貌,他的鎖鏈是他忠於福音、為復活主作見證的記號。鎖鏈當然是羞辱宗徒的磨難,使得他在世人眼中像個『兇犯』(弟後二9)。然而,他對基督的愛無比強烈,連這些鎖鍊都能以信德的目光來解讀。」

接著,教宗方濟各引用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話,闡明:「對保祿而言,信仰不是關於天主和世界的理論或看法,而是天主聖愛對他心靈的影響,是他對耶穌基督的愛(參閱:2008年保祿年講道)。為此,聖保祿的信仰經驗成了每個基督徒的召叫。」

教宗最後總結道:「親愛的弟兄姊妹,保祿教導我們在磨難中堅忍不拔,能以信仰的目光看待一切。讓我們今天通過保祿宗徒的轉禱,懇求上主重燃我們的信德,協助我們忠信到底,忠於我們作基督徒、作上主門徒、作傳教使徒的聖召。」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