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當心切莫成為聖誕節的世俗誇張漫畫

CNS photo/Vatican Media

正值禮儀上的聖誕期,以及當天紀念聖方濟各・撒肋爵(沙雷氏)(San Francesco di Sales)主教和教會聖師去世400週年,這兩個主題是教宗方濟各在12月28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省思的內容。教宗也宣布,當天要公布他為聖方濟各・撒肋爵去世400週年頒布的宗座牧函。

教宗說:「牧函的標題為《一切都歸屬於愛》,取自這位日內瓦的聖主教的一個獨特的表達。的確,他在《論天主的愛》一書中寫道:『在聖教會內,一切都歸屬於愛、活在愛內,行事為了愛並源於愛。』但願我們眾人都能走上這條這麼美好的道路。」

教宗提到:「聖方濟各・撒肋爵在一封信中論述了關於耶穌的誕生,他想象撒羅滿王『坐在用純金包鑲並有雕刻的象牙大寶座上,超過了世上所有的君王,如經上記載的那樣』(參閱:列上十18-20,23)。但這位聖主教百倍地更喜歡看到馬槽裡親愛的小聖嬰,而不是坐在寶座上的眾國王。」教宗評論說:「耶穌,這位普世君王從未坐在寶座上,從來沒有。」

「耶穌誕生在一個馬廄裡,這就是我們看到對祂的描述。祂被襁褓包裹著,躺在馬槽裡;最後祂死在十字架上,用殮布包裹著,被放在墳墓裡。事實上,聖史路加在敘述耶穌的誕生時,非常執著於馬槽的細節。這表明馬槽極其重要,它不僅是後勤上的細節,也是象徵性的要素,讓人了解在白冷誕生的那位默西亞是怎樣的人,怎樣的君王,以及耶穌是誰。」

教宗強調:「耶穌空虛自己的奧蹟在聖誕馬槽的中心體現出來,在那裡躺著的是耶穌聖嬰。這是天主願意在聖誕節給予我們的記號(參閱:路二12):向我們顯示了天主的‘風格’,即親近、憐憫和溫柔。天主不向我們大力宣傳自己,不以武力,而是以愛吸引我們歸向祂。」接著,教宗又引用聖方濟各·撒肋爵的另一封信的內容。「聖人寫道,無論我們的心境如何,堅硬還是軟弱,我們都必須讓自己被吸引到這位從天而降的小聖嬰跟前。」

教宗指出:「天主已經找到了吸引我們的方法,無論我們是怎樣的境況:祂以愛吸引我們。這不是一種占有欲和自私的愛,好似人性的愛不幸常呈現的那樣。祂的愛是純粹的恩賜、純粹的恩寵,全部且只為了我們,為我們的益處。如此一來,祂以這種解除防禦、甚至無意防禦的愛來吸引我們。因為當我們看到耶穌的這種簡樸,我們也會扔掉驕傲的武器,謙卑地去祂那裡,請求救恩、請求寬恕、為我們的生活請求光明,好能向前邁進。」

教宗繼續與教會當天紀念的聖主教一起探討另一個要素,即耶穌選擇的貧窮。「這位聖人在耶穌聖嬰身上看到了對這個世界上所有財產、所有榮華的完全放棄。」教宗談到我們所處的這段特別時期的經驗,說:「我們當留意,切莫成為聖誕節的世俗誇張漫畫(caricature)。今天我們看到,也有另一種聖誕節,成了聖誕節的世俗誇張漫畫,將耶穌的聖誕“簡化為一個消費和虛情假意的節日。」

教宗表明:「節日是需要慶祝的,但這種不是在慶祝聖誕節。耶穌的聖誕是另一回事。天主的愛不是甜言蜜語,耶穌的馬槽向我們展示了這一點。天主的愛不是一種虛偽的善意,其中隱藏著對喜好和舒適的追求。我們那些經歷過戰爭、也經歷過飢餓的長者很清楚這一點:聖誕節當然是個歡樂和慶祝的日子,但在簡單和節儉中度過。」

「瞻仰在馬槽中的耶穌聖嬰,聖方濟各・撒肋爵離世的兩天前說,他在耶穌身上看到,祂接納在自己周圍所發生的一切,完全依靠自己的母親,沒有任何要求。他這樣寫道:因此,我們不該渴望什麼,也不該拒絕什麼,要承受天主將給我們的一切,無論是寒冷還是歲月的摧殘。」

教宗最後總結道:「親愛的弟兄姐妹們,此處有一個重要的教導,是耶穌聖嬰透過聖方濟各・撒肋爵的智慧告訴我們的,即無欲無求,無所拒絕,接受天主送給我們的一切。但要當心!這始終且唯有出於愛,因為天主愛我們,始終而且只是願意我們獲益。」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聖地監護神父2022年聖誕節賀詞

2022年聖誕節賀詞
「漫漫長夜,天主聖子在此降世」
聖地監護神父方濟各・帕頓

親愛的朋友們,今年我們再次相聚在白冷這座山洞中。這個成為嬰孩的天主聖子—小耶穌的誕生之地。

依聖使路加所記載的福音,小耶穌由瑪利亞降生,用襁褓包裹著,放在馬槽裡。

在這聖誕佳節,我們慶祝天主聖子降生成人的偉大奧跡:天主成為一個嬰孩,來到我們當中,成為我們的兄弟,為人類開啟了充滿手足情誼的新篇章。

在這裡,天主聖子在這漫漫長夜,在我們人類的黑暗痛苦中降生,為再次賜予我們生而為人的尊嚴。

在這白冷的山洞裡,我們可以想像耶穌誕生的場景,我們可以想像是聖母瑪利亞將耶穌生下。他和我們每個人都一樣,赤裸著,無助地出生,嗷嗷待哺。在聖若瑟驚詫的注視下,聖母媽媽把聖嬰洗淨,裹在襁褓中以抵禦這冬天的寒冷,然後將他抱在懷裡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他,最後把他放在馬槽裡。

此情此景使我心潮澎湃,難以掩飾渴望屈膝俯身前來朝拜這嬰孩的心情。

但我知道,慶祝聖誕節的意義遠不止於此。因為這個嬰孩提醒我,真正地慶祝他降臨到這個世界是件多麼重要的事!那就是在窮人、在弱小的人身上發現耶穌的奧秘,去迎接去叩拜隱藏在那些活生生的、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沒有親情溫暖的人身上的耶穌。

我最親愛的朋友,設想在這個神聖的夜晚,您也在這山洞裡,在馬槽和小耶穌面前。您也像牧羊人和賢士一樣,踏上了前來朝拜聖嬰耶穌的朝聖之旅。

親愛的朋友,在這個聖誕節,願在白冷降生的嬰孩耶穌,帶領我們回歸人性的本真。

聖誕快樂!

來自白冷聖誕山洞的問候。

來源:基督徒傳媒 Christian Media Center

進教之佑驛站:諸聖嬰孩慶日 福音反省

瑪2:13-18

那時,賢士們離去後,上主的天使在若瑟的夢中顯現,說:「起來!帶著孩子和祂的母親逃到埃及去,留在那裡,直到我再指示你;因為黑落德將要搜尋這孩子,把祂殺死。」若瑟連忙起來,當夜帶著孩子和祂的母親逃往埃及去,住在那裡,直到黑落德死去。這就應驗了上主藉先知所說的話:「我把我的兒子從埃及叫出來。」黑落德發現自己被那些賢士愚弄了,非常震怒,便根據他從賢士們問來的時期推算,派人把白冷城內及城周圍兩歲以內的男孩一律殺死。這就應驗了耶肋米亞先知所說的話:「在辣瑪聽到了哭聲,悲泣和極大的哀號!是辣黑耳為她的子女痛哭;她不肯受安慰,因為他們已不在了。」

反省

《諸聖嬰孩》

今天瑪竇福音的記載,可以預視古往今來的事情,原來聖家為了逃避黑落德的追殺,乃在星光夜趕往埃及,及至黑落德死後才折返猶太。

黑落德因經不起賢士們的反應,沒有給他報告新生王嬰兒的出生地,於是老羞成怒,便下令把白冷及一帶和兩歲或以下的嬰兒趕盡殺絕。

當然,聖家之旅真的令人有樂極生悲之感,但是諸聖嬰孩之死又可折射到今天,在戰爭、飛彈武器競逐中、環境污染及氣候變化中所禍及不少無辜的嬰兒及孩子;很多嬰孩因父母酗酒、吸毒、濫交、淫亂中誕下成了畸胎。很多在墮胎中死去的孩子、在饑荒中得不到溫飽、缺乏愛及照顧的孩子;更有在不良教育、或被拐帶、權利被剝削中成長的孩子們。他們的死,仍然應驗耶肋米亞先知的話:「在辣瑪聽到了聲音,悲泣和極大的哀號!是辣黑耳為她的子女痛哭;她不肯受安慰,因為他們已不在了。」(瑪2:18)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進教之佑驛站:聖若望宗徒慶日 福音反省

若20:1,2-8

一週的第一天,於是她跑去見西滿伯多祿和耶穌所愛的那另一個門徒,對他們說:「有人從墳墓中把主搬走了,我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那裡了。」伯多祿便和那另一個門徒出來,往墳墓那裏去了。兩人一起跑,但那另一個門徒比伯多祿跑得快,先來到了墳墓那裏。他俯身看見放著的殮布,卻沒有進去。隨著他的西滿伯多祿也來到了,進了墳墓,看見了放著的殮布,也看見耶穌頭上的那塊汗巾,不同殮布放在一起;而另在一處捲著。那時,先來到墳墓的那個門徒,也進去了,一看見就相信了。

反省

《要彼此相愛》

今天,慈母聖教會慶祝聖若望宗徒慶日。他寫了一部偉大的若望福音,三篇書信及一本《默示錄》。他的福音是一本非常個人化的記載,但卻在耶穌還在世上的事蹟中,即已看出光榮與神性的耶穌了;在若望的記載裡,耶穌在最後晚餐中所講的話,就好似祂已是身在天國一樣。因此,我們可以說:《若望福音》是一部描述耶穌光榮的福音。在耶穌受難的時刻,唯獨這位「耶穌所愛的門徒」沒有捨棄主,且還與聖母忠信地陪伴在耶穌的苦架之旁。若望晚年大多是在耶路撒冷與厄弗所中度過的,並在小亞細亞建立了許多教會。傳統說,羅馬皇多米仙在位時,聖人曾被丟入滾燙的油鍋之中,但出來時卻毛髮無傷,因此被流放到巴特摩島上一年。當時,他是唯一僅存在世的宗徒,最後約於主後一百年時逝世於厄弗所。聖若望素來有「仁愛的宗徒」見稱,按照聖傳的記載,當若望準備離世之時,他被帶到厄弗所教會的會眾中,逝世前對眾人留下的唯一勸勉是:「孩子們,要彼此相愛!」

上主,求祢助我們效法聖若望的芳表,以仁愛,謙虛和忍耐去傳報祢的福音。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天主教澳門教區李斌生主教2022年聖誕節文告

2022年李斌生主教聖誕節文告
實踐「愛近人」的真理

各位親愛的兄弟姊妹:

這場新冠肺炎疫症自開始以來已有三年的時間,教區與澳門社會都共同跨越了許多困難的時刻。最近,許多的封控和隔離措施到現在已經逐漸完結,市面瀰漫着因着通關和經濟復甦而帶來的希望和喜樂。然而,社會開始廣泛感染新冠病毒,同時亦增添了一份不安和緊張的憂慮。

藉着聖誕的來臨,讓我們細想一下馬槽中降生的,那位靜靜躺着的小耶穌,由祂在聖母瑪利亞胎中成孕,到祂出生的期間,亦同時伴隨着喜樂和憂傷的:聖言降生成人,取了肉軀的喜樂,但是瑪利亞未與若瑟成婚就懷孕了,帶來了世俗眼光上的擔憂;懷胎帶來生命的喜樂,卻要面對長途跋涉到白冷城登記和無住宿的憂傷;嬰孩誕生的喜樂隨即遇到逃亡埃及的苦難等等。

現階段我們可到外地旅行和探親,但若當我們的鄰人生病時,又或者當我們自己都染病時,此時我們將要面對社會和人際關係的新挑戰。關於這一點,答案可在教宗方濟各在 《眾位弟兄》的通諭中描述了路加福音所載的「慈善的撒瑪黎雅人」(路10:25-37)中找到靈感。這是一個非常著名的福音故事,它不僅教導我們關於愛德的意義,也教導我們該如何善待別人。

一般來說,我們反思這個故事時,其中一個會想到的問題,就是「誰是我的近人?」這樣想的話免不了會陷入相對主義的陷阱,彷彿在區分你我,在區別「誰不是我的近人」。教宗卻邀請我們這樣深思:「你認為自己是故事中的哪一位人物?」。我們時常受到誘惑想無視他人,我們已習慣除非事情直接影響我們,否則便視而不見,冷漠地從旁邊走過去,甚至別人受苦的景象則會使我們感到困擾和不安,因為我們不想為人家的問題浪費時間。這樣的社會是建立在無視人民的痛苦之上。(《眾位弟兄》通諭,64-65)

以前,我們在澳門常常以第三者的角度觀看着世界各地或鄰近地區疫情的擴展。現在我們要親身體會到「開放」和「感染」的矛盾感受,要開始面對「愛近人」這真理的實踐。「我熱切期盼在這個時代,我們能夠認清每一個人的尊嚴,從而在普世重新喚起對兄弟情誼的渴望。」(同上,8)

聖多瑪斯.亞奎那嘗試闡明天主以其聖寵成就的愛是怎樣的經驗。他說愛是一種專注於別人的活動,「愛者視被愛者好像是與自己一體的。」這一切源於尊重和欣賞,此為「仁愛」一詞的最終意義:被愛者對我來說是「珍貴的」,也就是認為對方「極有價值」。(同上,93)

故此,未來數月內,我們對漸漸廣泛感染的情景要積極推行互愛互助精神,一同互守秩序、潔淨的生活習慣,支持政府對防疫等各方面的指引,遇到染病的親友也需要多加精神和物質上的支援。

讓我們每天都勇敢地面對這一個抉擇:要成為慈善的撒瑪黎雅人(同上,69)。誠如教宗的總結:「『不論他人遠在天邊,還是近在眼前,也同樣愛他們』的人,是有福的。這種兄弟情誼使我們得以肯定、欣賞和愛每一個人,超越物理的距離和地域的局限,也不論對方的出身或背景。」(同上,1)

最後,讓我們在馬槽前默想福音中小耶穌和旁邊的瑪利亞、若瑟、天使、牧羊人們的愛,那就是聖誕節的喜訊。在這聖誕節和新的一年裡,藉着我們主耶穌基督誕生的愛和希望,期望澳門教區與澳門社會一起,以及鄰近地區和世界各地都能回復經濟繁榮,民生生活得到穩定和幸福。

祝各位聖誕快樂,新年進步。

+李斌生主教
天主教澳門教區

2022 Christmas Message
of H.E. Most Reverend Stephen Lee

Practice the Truth of “Loving Your Neighbor”

Dear brothers and sisters in Christ,

It has been three year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COVID-19, and the Diocese and Macau’s society have worked together through many difficult moments. Recently, many of the quarantine measures have been coming to an end, and there is a sense of hope and joy in the city as a result of reopening and economic recovery. However, the beginning of a widespread infection with the new coronavirus has added a sense of anxiety and nervousness to society.

In this Advent season, let us meditate on the baby Jesus who was born in the manger, that baby Jesus who is lying still and quiet. From the moment he was conceived in the womb of the Virgin Mary, until the moment he was born, it was a time of both joy and uncertainty: the Word of God becoming man and taking on flesh was a joy, but Mary conceiving without Joseph caused so much anxiety; Mary’s pregnancy brought the joy of life, but faced at once the challenge of traveling a long way to Bethlehem to register, eventually having nowhere to stay; the joy of the birth of a baby followed by the suffering of fleeing to Egypt, etc.

Right now we can travel and visit our relatives, but when our neighbors get sick, or when we all get sick, we will face new challenges in societ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e answer to this can be found in Pope Francis’ encyclical Fratelli Tutti as he describes Luke’s “Good Samaritan” (Lk 10:25-37). This is a well-known parable from the Gospel, which not only teaches us about the meaning of charity, but also how we can be kind to our neighbor.

Generally speaking, when we reflect on this parable, one of the questions that comes to mind is, “Who is my neighbor?” If we think like this, we inevitably fall into the trap of relativism, as if we make a distinction between others and I, and “who is not my neighbor.” The Pope invites us to reflect, “Which character in the parable do I identify with?” We are often tempted to ignore others. We are used to closing our eyes to things and passing by with indifference, unless they affect us directly, sometimes to the extent that the images of other people’s suffering disturb us since we don’t want to waste time on their problems. Such a society is built on disregard for people’s suffering. (cf. Fratelli Tutti, 64-65)

In the past, we, in Macau, have “watched” the epidemic spread around the world and into neighboring regions from a third-party perspective. Now, we personally experience the contradictory feelings of “opening up” and “contamination,” and begin to experience the need for the practice of “love of neighbor.” “It is my sincere wish that in this age, we recognize the dignity of every human being, and can universally awaken the desire for brotherhood” (ibid., 8).

St. Thomas Aquinas explains how we can experience the love that God accomplishes by His grace. For him love is an action directed toward the other, “the lover sees the beloved as one with himself,” considering him “precious,” esteemed, and “extremely valuable.” (ibid., 93)

Therefore, in the coming months, we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the spirit of love, assistance and mutual respect in the gradually spreading situation of infection; maintain orderly and hygienic habits; and together support the government’s guidelines on epidemic prevention, while calling on family members and friends who are faced with the disease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moral and material support their relatives need.

Let us courageously face this one choice every day: to be good Samaritans (ibid., 69). As the Pope concluded: Blessed is the man who loves, “his brother, both when he is far away and when he is near you.” (ibid., 1)

“Blessed are those who love others equally whether they are far away or in front of them. This brotherhood allows us to affirm, appreciate and love each other, regardless of physical distance and geographical boundaries, regardless of each other’s origin or background.”

Finally, let us meditate upon the Gospel, on the manger, on the love of Jesus, and of Mary, Joseph, the angels and the shepherds beside him, that is the joy of Christmas. In this Christmas and New Year, through the love and hope that the birth of our Lord Jesus Christ brings, we hope that the Diocese of Macau, together with Macau society, as well as our neighbors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will recover economic prosperity, stability and happiness in people’s lives.

I wish you all a Merry Christmas and a Happy New Year.

+ Most Rev Stephen Lee Bun Sang
Bishop – The Catholic Diocese of Macau

來源:天主教澳門教區

天主教香港教區周守仁主教2022年聖誕賀辭

「世界現在需要的是愛,甜蜜的愛。這是唯一不足夠的……」以上是1965年一首流行曲《世界現在需要的是愛》的歌詞,我相信大多數人、就算不是全部、都同意這一點。然而,我們身處的全球文化,著重的是利己的愛,多於聖誕節所慶祝、利他而又包容的愛。聖誕的愛關乎到天主子,他虛空自己,進入我們的歷史,陪伴我們,更成為了我們的未來。

除了愛,我們的世界也需要希望,由聖誕的愛而來的真希望,讓我們有信心面對看似是圍困著世界的黑暗。

每日的新聞都提及地緣政治的緊張關係,最觸目的當然是殘暴的俄烏戰爭。還要到何時、要怎樣這場戰爭才可結束?東亞地區加劇的地緣政治張力,也愈來愈引人關注。疲憊的全球經濟加上地緣政治,令我們的心繼續忐忑不安,也令我們的精神變得緊張。

2023年搖擺不定的前景,彷彿在光明與黑暗、希望與絕望之間,在各地形成了漸趨強烈的挫折和絕望感。面對著這嚴峻的現實時,我們可以做甚麼,才能帶來轉變?

我們要互相關懷、支持和付出,而不是以自利為先去慶祝聖誕節的和平、希望和愛。說到底,最好的聖誕禮物,是交付自己,去成就別人。

然而,這種自我交付的行動,還要配合尊重和同理心。我們看到心懷善意的成人和父母,希望把最好的交給年輕人,包括為他們設計了精心的計劃。同樣,疫情下的防護措施,令長者與親友分隔起來,長者因而變得愈發孤寂和壓抑。由此可見,接受的一方不一定欣賞也不一定歡迎施予一方的行動。取而代之的是,我們見到青年變得悲傷、不滿、絕望、或是呆滯,以示抗議。長者就在沒有親人陪伴下孤獨離世。

合符理想的交付,是務實的陪伴,讓施予與接受雙方,都能夠在具備同理心的情況下互相了解。如此,施予者便會知道如何能最好地把自己交付給對方,也知道如何最適切地讓對方看到希望。

愛的禮物就是生命的禮物!讓我們找到最好的方法,把這份禮物送給別人。祝大家有一個窩心的聖誕,以及滿懷希望的2023年。

+周守仁主教

“What the world needs now is love, sweet love. It’s the only thing that there’s just too little of….”  That was in the lyrics of a popular song back in 1965, “What the World Needs Now Is Love.” I believe most of us, if not everyone, would agree with that. We live in a world culture where egoistic love seems more evident than altruistic and inclusive love, which we celebrate with Christmas. The love of Christmas is about the Son of God, who empties himself, enters into our history to be with us, and through that, becomes our future.

But besides love, our world also needs hope, real hope that stems from the love of Christmas and gives us the confidence to face the darkness that seems to have besieged our world.

Geopolitical tensions are in the daily news, and nowhere is it more noticeable than the atrocious Russo-Ukrainian War. When and how will it end? The intensifying geopolitical tensions in east Asia should also be an area of growing concern. The flagging global economy plus the geopolitics are unsettling our hearts and unnerving our spirits. The wavering prospects of 2023, between light and darkness, hope and despair, are contributing to a growing sense of hopelessness and frustration around the world. What can we do to make a difference when confronted with these harsh realities?

Through mutual care, support and self-giving, instead of self-interests coming first. After all, the best gift at Christmas is the giving of oneself for the betterment of others.

However, this self-giving action should be paired with respect and empathy. We have seen well-meaning adults and parents wanting to give their best to their younger ones, including their well-thought-out plans. Similarly, elderlies are increasingly lonely and depressed when protective measures have cut them off from their loved ones during the pandemic. Yet, these are not appreciated or welcomed by their intended recipients. Instead, we see young people becoming miserable, resentful, despairing or totally inert as a sign of protest. And elderlies have passed away in isolation without their loved ones accompanying them.

The desirable way of giving is through down-to-earth accompaniment to achieve empathic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givers and recipients. Then the givers will know how best to give themselves to their recipients. And how best to help them see hope.

A gift of love is in fact a gift of life! May we find the best way to become givers of such gift to our recipients. A heart-warming Christmas and a hope-filled 2023 to you all!

+ Bishop Stephen Chow, S.J.

來源:天主教香港教區

教宗2022年聖誕文告:求主啟迪那些能遏止武器的人

CNS photo/Paul Haring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2022年聖誕文告全文:

羅馬以及全球的親愛弟兄姊妹們,聖誕快樂!

願由童貞瑪利亞誕生的主耶穌帶給你們所有的人天主的愛——信心與希望的泉源,並也帶給你們這份和平的禮物,這是天使們向白冷的牧羊人所宣告的:「天主受享光榮於高天,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路二14)

在今天的慶日,讓我們目光轉向白冷。上主降臨人間,來到了一個岩洞內,並且被安放在一個家畜用的馬槽。即使瑪利亞分娩的日期滿了,但祂的父母親卻找不到一個客棧。而天主聖言在寧靜和深夜的黑暗中來到我們當中,因為祂不需要鎂光燈,也不需要人群嘈雜的聲音。祂本身就是賦予人生意義的聖言,祂是照亮人生旅途的光:「那普照每人的真光,正在進入這世界。」(若一9)

耶穌誕生在我們當中,祂是「天主-與-我們同在」。祂來,是為了陪伴我們日常的生活、為了與我們分享一切:喜樂與悲傷、希望與擔憂。祂以嬰兒的身分前來,手無寸鐵,在寒冷中誕生,成為窮人中的一位。祂什麼都需要,祂敲我們的心門,為要得到些溫情和庇蔭。

讓我們像白冷的牧羊人一樣,被天光所環繞,並前往去看天主給我們的標誌。讓我們克服靈修上沉睡的麻木,以及聖誕節日的一些假圖像,它們使我們忘記所慶祝的是誰。讓我們脫離那麻醉我們心靈的喧擾,它要我們寧可準備裝飾品和禮物,卻不靜觀默想這聖誕奧蹟:天主子為我們誕生了。

弟兄姊妹們,讓我們轉向白冷,在那裡迴響著和平之王的第一聲啼哭。是的,因為耶穌祂本身就是我們的和平:是世界無法給予的和平,是天主父派遣祂的聖子來到世上,賜予人類的和平。聖大良教宗有一句精短的拉丁文表述,綜合了今天這個日子的訊息:「Natalis Domini, Natalis est pacis」,「上主的聖誕是和平的誕生。」(〈證道〉廿六5)

耶穌基督也是和平的道路。藉著祂的降生成人、苦難、聖死與復活,祂在這封閉、處在敵意和戰爭陰霾的世界,打開了一條通道,通往一個開放、在兄弟情誼及和平中自由生活的世界。弟兄姊妹們,我們要跟循這條道路!可是,要做到這一點、要能夠在耶穌背後跟隨祂,我們必擺脫那些令我們腳步蹣跚和滯留不前的重擔。

這些是什麼重擔呢?這「壓載物」又是什麼呢?是那些負面的私情偏慾,它們阻擋了黑落德王和他宮殿裡的臣僕認出並迎接耶穌的誕生:也就是,對權勢、錢財、自傲、虛偽和謊言的依戀。這些重擔阻礙我們前往白冷,拒絕聖誕的恩寵,並封閉了前往和平的通道。而事實上,我們必須痛心地承認,在我們被賜予和平之王之際,戰爭的寒風繼續向人類迎面吹來。

如果我們要聖誕節慶祝的是耶穌和平安的聖誕,我們就要注視白冷,定睛看那為我們誕生的聖嬰的面容!在那天真無邪的小聖容上,我們認出在世界各地渴望和平的眾嬰孩的面孔。

我們的目光裡滿是烏克蘭弟兄姊妹們的面容,他們今年在黑暗、寒冷,或遠離自己家鄉的境況中度聖誕節,這是十個多月的戰争造成的。願上主使我們迅即作出精誠關懷的具體行動,幫助那些正在受苦的人,並啟發那些有權柄使武器噤聲和中止這場毫無意義的戰爭的人!可惜的是,人們寧可聽從那些依照世俗思維的其他理由。然而,聖嬰的聲音,有誰聆聽呢?

在其他地區、其他上演這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地方,我們也是活在一個嚴重缺乏和平的時期。我們想到依然遭受衝突蹂躪的敘利亞,即使衝突不再備受矚目,但尚未結束;我們又想到聖地,過去九個月增加了暴力和衝突,有人命喪亡。我們要懇求上主,好能在那裡,在那塊目睹祂出生的聖地,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人彼此恢復對話、重啟相互間的信任。

願耶穌聖嬰扶持生活在中東的基督徒團體,讓那些國家的每一個人都能活出不同信徒之間兄弟情誼和睦相處的美好。

願耶穌聖嬰特別幫助黎巴嫩,好使黎巴嫩藉著國際社會的援助,以及兄弟情誼與精誠團結的力量,終於能重建家園。

願基督之光照耀薩赫勒地區,那裡的不同民族與傳統受到衝突和暴力的嚴重打擊。

願耶穌聖嬰將也門引向持久的停火,將緬甸和伊朗引向和解,使這兩個國家停止流血事件。

願耶穌聖嬰啟發美洲的政治當局和所有善心人士,使他們致力於緩和在不同國家的政治和社會緊張局勢;我特別想到海地人民,他們受苦已經有許多年了。

今天,在這個眾人圍坐在餐桌前享受豐富餐宴的日子裡,我們的目光不應遠離白冷,其意為「麵包之家」。我們要念及那些忍饑受餓的人,尤其是孩童,因為與此同時,每天有大量的食物被浪費,大量的花費用於武器。烏克蘭的戰爭進一步惡化,使同國家的整個人口都面臨饑荒,尤其是阿富汗和非洲之角國家的人民。

我們知道,每一個戰爭都導致饑荒,又把糧食當作武器,阻止向那些已在受苦的人民提供糧食。在這一天,讓我們所有的人向和平之王學習,盡己所能,從那些政治負責人開始,使糧食只作為和平的工具。正當我們體驗到與自己親人團聚的喜樂之際,我們也要想到那些在生活中更飽受傷害的家庭,以及那些在這經濟危機中,由於失業和缺乏基本生活所需而難以維持生計的家庭。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今天如昔日,耶穌——那真光,來到了一個患了冷漠病——糟糕的疾病——的世界裡,冷漠不接受祂(參閱:若一11),反而排斥祂,正如在許多外鄉人身上所發生的那樣;或無視祂,就像我們經常對待窮人一樣。我們今天不要忘記許多移民和難民,他們敲我們的門,為尋求安慰、溫情和食物。我們也不要忘記邊緣人、孤獨者、孤兒和年長者——民族的智慧,他們面對被人丟棄的危險;還有那些被囚禁的人,我們只看他們的過錯,卻不把他們當作人類看待。

弟兄姊妹們,白冷向我們顯示天主的簡單,祂不把自己啟示給智慧和明達的人,而是給小孩子、給那些心地純潔和開放的人(參閱:瑪十一25)。而正像那些牧羊人一樣,我們要毫不遲疑地動身,並因天主為拯救我們而取了人性這不可思議的事蹟而驚訝。萬善之源的那一位成為貧窮者,[1]並向我們窮苦的人類請求施捨。讓我們被天主的愛所感動,並跟隨耶穌,祂放棄了祂的光榮,為使我們有分於祂的圓滿。[2]

祝大家聖誕快樂!

 

[1] 參閱:聖額我略.納齊盎,〈道理〉(Discorso)45。

[2] 參閱:同上。

教宗方濟各2022年聖誕子夜彌撒講道

CNS photo/Guglielmo Mangiapane, Reuters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聖誕子夜彌撒講道全文:

這個夜晚對我們的生活還有什麼意義?在耶穌誕生兩千年後,經歷了許許多多個由裝飾品和禮物所圍繞的聖誕節後,當濃郁的消費主義掩蓋了我們所慶祝的奧蹟時,我們面臨著一個危險:我們知道很多關於聖誕節的事,但我們卻忘記了它的意義。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找到聖誕節的意義呢?尤其重要的是,到哪裡去尋找呢?記述耶穌誕生的福音似乎正是為此而寫的:它牽著我們的手,引導我們回到天主願意我們去的地方。

福音首先講述了一個與我們相似的情況:每個人都在為一個重要事件,為人口普查而忙碌,這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在這層意義上,當時的氣氛與今天我們所經歷的聖誕節氣氛相似。但福音的敘述與這個世俗場景拉開了距離:它很快就“解構”了這個場景,而去構建另外一個現實,並且再三予以強調。福音的視角都集中在一個小小、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物件上,並三次提到它,而且所敘述的主角們都聚集在那裡:首先是瑪利亞,把耶穌放在「馬槽裡」(路二7);然後是天使,向牧羊人宣布「一個嬰兒,裹著襁褓,躺在馬槽裡」(12節);最後是牧羊人,發現了「躺在馬槽中的嬰兒」(16節)。馬槽:要找到聖誕節的意義,就必須在馬槽中尋找。但為什麼馬槽如此重要?因為它是基督進入世界的標記,這不是偶然的。這是祂彰顯自己的宣告,是天主降生於歷史、讓歷史重生的方式。那麼祂想通過馬槽告訴我們什麼呢?至少有三點:親近、貧窮和具體。

1、親近。馬槽的作用是讓食物靠近嘴巴,好能快速的進食。因此,它可以象徵人類的一個方面:貪婪的消費。這是因為,當馬廄裡的牲口消耗食物的時候,現世的人因對權力和金錢的渴望而會消耗他們的鄰人、他們的弟兄。世上有太多的戰爭!而在這些地方,直到今天,尊嚴和自由仍被踐踏在腳下!人類貪婪的主要受害者始終是脆弱的人、弱小的人。即使在這個聖誕節,對金錢、權力和享樂貪得無厭的人性也沒有為弱小者、為那麼多未出生的、貧窮的、被遺忘的小生命留出空間,就像對待耶穌那樣(參:7節)。我特別想到了被戰爭、貧窮和不義吞噬的兒童。但耶穌就在那裡,一個被丟棄和拒絕的馬槽內的嬰孩。在祂身上,在這個白冷城的嬰孩身上,有每一個孩子的影子。我們受邀以孩子的眼光來看待生活、政治和歷史。

在被拒絕和不舒適的馬槽裡,天主棲身其中:祂來到那裡,因為那裡有人類的問題,有急於吞噬的占有和消費製造的冷漠。基督降生在那裡,在那個我們觸手可及的馬槽裡。祂降臨在一個吞吃食物的地方,使自己成為我們的食糧。天主不是一個吞食孩子的父親,而是藉著耶穌使我們成為祂的子女、以溫柔的方式餵養我們的父親。祂來觸摸我們的心靈,告訴我們愛是改變歷史進程的唯一力量。祂沒有保持疏遠和強大,而是變得親密和謙卑;祂坐在天上,卻讓自己在馬槽裡將就。

弟兄姐妹們,今夜天主來到你身邊,因為你對祂很重要。在馬槽裡,作為你生命的食糧,祂對你說:「如果你覺得因什麼事而煩心,如果你被自己的內疚和不足所吞噬,如果你渴望正義,我,天主,與你同在。我知道你在經歷什麼,我也在那個馬槽裡經歷過。我瞭解你的苦楚和你的歷史。我來到世上是為了告訴你,我今天並將永遠與你同在。」聖誕馬槽,是天主嬰孩給我們的第一個訊息,祂告訴我們祂與我們同在,祂愛我們,祂尋找我們。勇敢吧,不要被恐懼、認命和沮喪所打敗。天主誕生在馬槽裡,為使你在那裡、在你認為已經跌到谷底的地方重生。沒有耶穌不願意和不能拯救你的邪惡和罪。聖誕節意味著天主就在身邊:重拾信心吧!

2、除了親近外,白冷的馬槽向我們述說貧窮。的確,在馬槽周圍沒有很多東西:荊棘、一些動物和少量其它的物件。人們都在客棧的溫暖環境中,不是在一個寄宿的冰冷馬廄內。但耶穌在那裡誕生,馬槽提醒我們祂沒有別的,只有愛祂的人:瑪利亞、若瑟,然後是牧羊人;全是窮人,因共同的愛和驚喜而聚在一起,而不是因財富和重大的機遇。貧窮的馬槽因此呈現了生命的真正財富:這不是金錢和權力,而是人際關係和人。

首要的人、首要的財富是耶穌。可是,我們願意留在祂身旁嗎?我們接近祂、愛祂的貧窮嗎?還是我們更願意留在我們利益的安逸中?尤其是,我們前往祂所在的地方,即當今世界的貧窮馬槽前去看望祂嗎?祂臨在於那裡。我們蒙召成為一個朝拜貧窮的耶穌、在窮人身上服事耶穌的教會。正如一位主教聖人說的那樣:「教會支持並祝福為改變不義結構的努力,只提出一個條件:社會、經濟和政治變革應真正惠及窮人。」(羅梅洛O.A. ROMERO,《新年牧函》1980年1月1日)當然,放棄世俗的溫暖而接受白冷岩洞的一無所有之美,這並不容易,但我們應謹記,沒有窮人就不是真正的聖誕。慶祝聖誕節若沒有他們,那麼所慶祝的並不是耶穌。弟兄姐妹們,聖誕節中的天主是貧窮的:要讓仁愛重生!

3、如此,我們來到了最後一點:馬槽對我們來說是具體的。的確,嬰孩躺在馬槽裡表明一個引人注目、甚至是殘酷的場景。它提醒我們,天主確實成為血肉。因此,理論、傑出的思想和虔誠的情愫都不足以表述祂了。生於貧窮、活於貧窮、死於貧窮的耶穌,並沒有對貧窮發表大量的演說,而是為我們徹徹底底地活出了貧窮。從馬槽到十字架,祂對我們的愛是有形的、具體的:從出生到死亡,這位木匠的兒子接受了木材的粗糙,接受了我們生存的艱難。祂不是用言語來愛我們,祂不是用玩笑來愛我們!

因此,祂不滿足於表象。成為血肉的天主要的不只是好意圖。生在馬槽裡的祂,尋求的是一種具體的信仰,朝拜和仁愛的信仰,而不是喋喋不休和外在的表現。祂赤身躺在馬槽裡,赤身被懸在十字架上,祂要求我們追求真理,去看清事物的真相,把藉口、理由和虛偽放在馬槽的腳下。祂被瑪利亞溫柔地包裹在襁褓中,希望我們也能穿上愛的衣服。天主要的不是外表,而是具體。我們不要「無所善行」地虛度這個聖誕節。既然是祂的節日,祂的生日,就給祂送上祂所喜歡的禮物吧!在聖誕節,天主是具體的:讓我們以祂的名義,讓那些失去希望的人重拾一點希望吧!

耶穌,我們注視著祢,祢躺在馬槽裡。我們看到祢是如此之親近,永遠在我們身邊:感謝祢,主耶穌。我們看到祢的貧窮,祢教導我們真正的財富不在於物,而在於人,特別是窮人:如果我們沒有在他們身上認出祢,並為祢服務,請原諒我們。我們看到祢是具體的,因為祢對我們的愛是具體的:求祢幫助我們活出有血有肉的信仰。阿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張心銳神父福音分享-耶穌聖誕節

圖片:由李東彪修士製作,在2022年設置在慈幼會修院的聖誕馬槽。

耶穌聖誕節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大家好!

祝大家聖誕快樂!在聖誕節中充滿天主的平安和恩寵。

今天的福音中,我們聽到若望宗徒的說話,「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

還記得很久以前,有一個美國的攝製隊,他們遠赴印度的加爾各答,到德蘭修女服務的村莊,那個地方是特別為一些臨終者和彌留的露宿者去服務。當時攝製隊進入一個很黑暗和衛生環境不太好的地方拍攝,拍攝完畢後,他們把錄影帶帶回美國,他們發現原來他們沒有帶備足夠的燈光,加上當時的環境光線不足,但是當導演再細看這些拍攝素材的時候,他發現修女對那些露宿者和臨終者的關心和體貼,就算在光線不足的地方都可以拍攝到那份人性的美麗,讓人感動。

我們慶祝基督的降生,其中一個重點就是光!人的那份美善,為這個世界在黑暗和困難中帶來了一份平安和光明。

讓我們細看,12月25日不一定是耶穌的誕生,但是教會就借用了外教徒慶祝太陽神的節日,讓眾人明白耶穌就是這個太陽和光。因為地球是環繞着太陽,一個橢圓形的軌道而運行,所以當地球去到太陽最遠的一端時,就會發現太陽的力量就變弱了,但是因為地球在接近太陽的時候,太陽就顯得更明顯,就是我們所認知的日長夜短,我們會感受到溫暖。所以,當時這個節日是慶祝重生的日子,特別是太陽神給人力量和光明。

我們知道耶穌是太陽,祂是我們的光。若望說:「黑暗決不能戰勝祂!」祂的溫暖,每天支持我們的生命,所以我們要接受祂,使我們能夠成為天主的子女。

讓我們在這個聖誕節中,把天主的這份光明、溫暖和平安與我們身邊的人分享。就如主耶穌基督一樣,天主無條件地把祂的聖子帶給我們,願我們在這個聖誕節對有需要的人多一份關心和憐憫,使天主的光重現人間。

天主保祐!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其後,被委派往香港仔工業學校照顧寄宿生及備修生陪育工作。2021年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畢業,攻讀教義神學,專研教會學。現在香港慈幼會會省辦事處,擔任中華會省秘書、傳教策勵委員、聖召策勵、會士持續培育專員及聖安多尼會院財務主任。

聖座愛德服務部部長在聖誕送暖到烏克蘭

圖片:Vatican Media

聖座愛德服務部部長克拉耶夫斯基樞機(Konrad Krajewski),受教宗派遣已啟程再次前往烏克蘭。愛德服務部的一份聲明指出,樞機的來到,除了帶給飽受折磨的烏克蘭人民信德的慰藉,並帶給他們這幾週收集到的關懷成果:即發電機、保暖衣等等。

援助工作由教宗賑濟所啟動,收集的款項來自宗座降福狀的奉獻,以及慷慨的捐贈者、意大利服裝廠和所有那些通過眾籌平台捐款的人。捐贈的物資在這幾天中運送到有更多痛苦和更寒冷地區的接納中心。就這樣,克拉耶夫斯基樞機保障了收集到的物資的分發。

圖片:Vatican Media

2022年12月19日,一輛滿載教宗救濟品的梵蒂岡最大的貨車抵達烏克蘭利沃夫。貨車內大部分都是保暖衣並載有近40台發電機。

抵達烏克蘭後,克拉耶夫斯基樞機與梵蒂岡新聞網連線通話,介紹此次艱難的行程。他說:「由於嚴寒而呼吸急促,過去幾個小時一直停留在波蘭,滿載保暖衣和發電機的兩輛卡車已經抵達波蘭的邊境城市普熱梅希爾(Przemyśl)。這些物品都被移交給當地的明愛會。九個多月以來,明愛會一直在全速接待和援助難民,尤其是帶著孩子的婦女,其中許多人是從頓巴斯地區逃過來的。」

樞機表示:「過境的行程並不容易。排隊長達8到15個小時。過境手續比較長,但主要是積雪還沒有除掉,進出的路都被堵死了。有長達30公里的卡車車隊停駛在公路上,大卡車堵住了四分之三的道路。」多虧了樞機的外交護照和梵蒂岡車牌的汽車,樞機得以快速通關。通關用時分別是:波蘭五分鐘,烏克蘭五分鐘,剛好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檢查。「當他們看到梵蒂岡的汽車運送援助物資時,都顯得非常友善。」

接著,樞機表示,隔天,他將獨自前往多個受打擊的城市,包括扎波羅熱、敖德薩和首都基輔。「我將進行4到5次旅行,最重要的是帶上發電機,因為從利沃夫可以使用小型汽車前往不同的地方。因此,我們代表聖父教宗為人們提供這項服務。事實上,僅有保暖衣和發電機是不夠的,必須把它們帶到各個地方,正如我所說,要做到這一點也不容易,特別是在這樣的嚴寒情況下。」

在連線通話結束時,克拉耶夫斯基表示,第二天將會有更多卡車抵達。他說:「我將親自駕車,讓卡車儘快啟動。我們不知道會有什麼困難,但我們知道一切皆有可能。我們要感謝捐贈者,並確保所有的捐贈品能快速且直接抵達人們的手中。」

圖片:Vatican Media

2022年12月23日,愛德服務部部長克拉耶夫斯基樞機正在烏克蘭推展對該國人民的關懷使命。他在邊界排了長隊,頂著冰冷的寒風,進入這個因停電而一片漆黑的國家。樞機在利沃夫停留後,繼續前往首都基輔,並將在那裡過聖誕節。

克拉耶夫斯基樞機解釋道:「經歷了3天,我終於來到利沃夫。樞機說,他和滿載的卡車從波蘭奔波到這個烏克蘭西部的城市,把滿車的發電機和保暖衣贈送給因9個月的戰爭而筋疲力盡的烏克蘭人民。過境時非常困難,車子不得不在邊境排隊25公里。」

愛德服務部部長說:「我在利沃夫停留,是為了與貧困者會面,給予他們聖父教宗的降福,傳達聖誕節的祝賀”。樞機繼續實施這愛德行動,並鼓勵這愛德行動流傳下去。我正要前往基輔,在那裡過聖誕節。很多人沒有電、沒有暖氣。收集到的許多衣服能幫助人們度過這非常艱難的時日。」此外,樞機願意把在意大利收集到的一切即刻送到烏克蘭。

透過教會渠道,保暖衣已順利抵達目的地,沒有遇到大麻煩。發電機已送往敖德薩、扎波羅熱和哈爾科夫地區。克拉耶夫斯基樞機說,是福音催促我們今天行愛德。

圖片:Vatican Media

樞機向梵蒂岡新聞網講述說:「我給聖父教宗發了一條語音訊息,解釋我在做什麼、我在哪裡,以及這些天我做了什麼。他立刻給我發了一條長長的訊息,他鼓勵我,並告訴我他為烏克蘭感到心碎,且與該國同在……。」

愛德服務部部長在利沃夫停留數天後,於12月23日離開那裡前往首都基輔,並在此過聖誕節。克拉耶夫斯基樞機說:「光出城就需要一個半小時。」當天早上他5時上車,開著滿載保暖衣的貨車穿過不同戰區。許多人通過眾籌平台慷慨募捐,使籌得的11萬1千歐元用於購買衣服。

樞機提到過去幾天進行這項使命的情形時說:「我很高興,我們能在這幾天給缺電缺水的人帶去很多發電機和很多東西。這是一滴水,但滴水成河,河流匯集成大海。我們應按照福音的邏輯思考。我們做小事,大事是上主的。」

另外,克拉耶夫斯基樞機也透露這次在烏克蘭的感受。自戰爭爆發後,他多次探訪烏克蘭。樞機說:「此行不易,人們深受痛苦。除了痛苦,還有慰藉,發現很多人在提供援助面前毫不猶豫。我每天見到義工,他們非常出色,非常了不起……。」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更多烏克蘭資訊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