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汝南執事-四旬期第一主日反省

四旬期第一主日 彌撒

集禱經

天主,你常向世人施展救贖的工程,現在,你恩賜我們更豐厚的聖寵,使你的子民滿懷喜樂。求你垂視你所甄選出來,將要重生的兄弟姊妹,並垂顧在場已獲得重生的人;求你護佑和堅強我們眾人。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天主創造原祖父母。原祖父母違命。)
恭讀創世紀 2:7-9; 3:1-7

上主天主用地上的灰土,形成了人,在他鼻孔內,吹了一口生氣,人就成了一個有靈的生物。上主天主在伊甸東部,種植了一個樂園,就將他形成的人,安置在裡面。上主天主使地面生出各種好看好吃的果樹,生命樹和知善惡樹在樂園中央。在上主天主所造的一切野獸中,蛇是最狡猾的。蛇對女人說:「天主真說了,你們不可以吃樂園中,任何樹上的果子嗎?」女人對蛇說:「樂園中樹上的果子,我們都可以吃;只有樂園中央,那棵樹上的果子,天主說過,你們不可以吃,也不可觸摸,免得死亡。」蛇對女人說:「你們決不會死!因為天主知道,你們那天吃了這果子,你們的眼就會開了, 將如同天主一樣知道善惡。」女人看那棵果樹,實在好吃好看,令人羨慕,且能增加智慧,於是摘下一個果子吃了,又給了她的男人一個;他也吃了。於是,兩人的眼立即開了,發覺自己赤身露體,於是用無花果樹葉,編了裙子,圍著身體。

讀經二(罪惡雖多,恩寵卻更豐富。)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 5:12-19

弟兄姊妹們:就如罪惡藉著一人,進入了世界,死亡藉著罪惡,也進入了世界;這樣,死亡就殃及了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沒有法律之前,罪惡已經在世界上,雖然因為沒有法律,罪惡本應不算為罪惡。但從亞當起,直到梅瑟,死亡卻作了王,連那些沒有像亞當一樣,違法犯罪的人,也屬它權下;這亞當原是那未來亞當的預像。但恩寵決不是過犯所能相比的,因為如果因一人的過犯,大眾都死了;那麼,天主的恩寵,及那因耶穌基督一人的恩寵,所施與的恩惠,更要豐富地洋溢到大眾身上。這恩惠的效果,也不是那因一人犯罪的結果,所能相比的,因為審判固然是由於一人的過犯而來,被判定罪,但恩寵卻使人在犯了許多過犯之後,獲得成義。如果因一人的過犯,死亡就因那一人,作了王,那麼,那些豐富地蒙受了恩寵和正義恩惠的人,更要藉著耶穌基督一人,在生命中為王了。這樣看來:就如因一人的過犯,眾人都被定了罪,同樣,也因一人的正義行為,眾人也都獲得了正義和生命。正如因一人的悖逆,大眾都成了罪人,同樣,因一人的服從,大眾都成了義人。

福音(耶穌四十晝夜齋戒,三退魔誘。)
恭讀聖瑪竇福音 4:1-11

那時候,耶穌被聖神領到曠野,為受魔鬼的試探。祂四十天四十夜禁食,後來就餓了。試探者就前來對耶穌說:「祢如果是天主子,就命令這些石頭變成餅吧!」耶穌回答說:「經上記載:『人生活不只靠餅,也靠天主所說的話。』」那時,魔鬼引耶穌到了聖城,使祂站在聖殿頂上,對祂說:「祢如果是天主子,就跳下去, 因經上記載:『祂為祢吩咐了自己的天使,用手托著祢,免得祢的腳碰在石頭上。』」耶穌對魔鬼說:「經上又記載:『你不可試探上主,你的天主!』」魔鬼又把耶穌帶到一座極高的山上,將普世萬國及其榮華,指給祂看,對祂說:「祢如果俯伏朝拜我,我必把這一切交給祢。」那時,耶穌就對魔鬼說:「去吧!撒旦!因為經上記載:『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惟獨事奉祂。』」於是,魔鬼離開了耶穌,就有天使前來伺候耶穌。

親愛的主內弟兄姊妹大家好,從聖灰禮儀開始,我們便踏入了充滿恩寵的四旬期了,今天我們慶祝四旬期第一個主日,教會勸勉我們善用這四十天,多行祈禱,克己守齋,善待近人及悔改更新,來準備迎接耶穌復活的榮光。

有人問,如何實踐教會的勸勉,尤其是在瘟疫瀰漫人心惶惶的今天?

真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世事變幻無常!但肯定的是,天主的慈愛永遠長存;祂永遠與我們在一起,同甘共苦。問題是,我們是否相信祂,用祂的福音作為人生的指南?

大家還記得門徒在海上遇上狂風巨浪時如何焦急如何懼怕嗎?「師傅!我們要喪亡了,你不管嗎?」(谷4:38) 耶穌對他們說:「為什麼你們這樣膽怯?你們怎麼還沒有信德呢?」(谷4:40)

今天的福音耶穌多次用「經上記載…」來抵擋魔鬼的誘惑,是的,魔鬼希望我們膽怯希望我們對耶穌失去信心,大家千萬不要中計!我們一定要像耶穌一樣熟習聖經,大家願意在家中查閱聖經嗎?所謂「福音或聖言」其實就是天主的話語,祂能悅樂人心改變人生!像領受聖灰時,好一句「你要回頭改過,信從福音!」又或另一金句「經上記載:人生活不只靠餅,也靠天主所說的話。」(瑪 4:4)意思都是提醒我們要時常聽從耶穌的話語,明白聖言的重要,跟隨聖言的敎訓去改變自己、去好好的處事待人!

聖保祿宗徒說「眾人都犯了罪」(羅5:12) 的確,我們需要悔改,但沒有天主聖言的指引,就像在迷途中的旅客,那麼我們怎能走出罪惡的深淵?

敎宗方濟曾説過「天主聖言就是耶穌,就是耶穌本人!」所以我們要與天主聖言親近,像與耶穌基督擁抱那樣。每天閱讀一段福音,藉著福音的力量聖化自己兼善旁人來抵抗魔鬼!

教宗更提醒我們閱讀福音不是為了曾添學識,閱讀福音是為尋找耶穌,因為耶穌的確臨在聖言內,所以我們要敞開心懷,謙卑自下,學習真福八端的精神!

真的,為某些人,在今時今日的情況下,看不到將來找不到希望,我們信仰耶穌的人呢?那我們的信心我們的希望又在何方?

最後引用湯樞機今年四旬期一段牧函與大家共勉:

「如果我們願意傾聽天主聖言,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那麼,我們就會從自私、惶恐、個人主義和不信任中得到釋放;如果我們面對疫情,能守望相助, 互勉互勵,那麼,我們的心靈便不會匱乏;如果我們信靠上主的忠信與護佑,我們就可以分享祂的復活成果!」

天主祝福大家!

張汝南執事
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

2011年5月27日,張汝南執事在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領受聖秩,成為終身執事。他曾服務於滿地可華人天主堂,現服務於滿地可其中一個最大的英語堂區-聖若望‧貝巴堂(St. John Brébeuf Parish)

聯絡: [email protected]

教宗叮囑聖職人員:在苦澀中接觸自己的人性,體嘗天父的慈悲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司鐸的生活不乏苦澀,其原因有三個,分別涉及信德、主教和彼此的共融。」

教宗方濟各在給羅馬聖職人員的講稿中,談論了這個課題。教宗原訂於2020年2月27日上午在羅馬聖若望拉特朗大殿與該教區的聖職人員相聚,參與懺悔禮儀。但是教宗當天身體微恙,不克前往,便改由教宗羅馬教區代理主教德多納蒂斯樞機代為宣讀教宗的這篇講稿。

教宗首先表示:「司鐸正視生活中的苦澀,使他們能接觸自己的人性,因為司鐸是蒙受寬恕和派遣的罪人。這些苦澀指示出『更加崇敬天父的道路,有助於再次體嘗祂仁慈傅油的力量』(參閱:路十五11-32)。」

提及苦澀的第一個原因,即「關乎信德的問題」。

教宗表明:「與天主的關係會成為苦澀的深層原因,因為厄瑪烏的門徒也為了希望落空而心生苦澀(參閱:路廿四21)。」教宗由此解釋人的盼望與基督徒望德的差別:「人的盼望是指我們汲汲營營於尋求安全感、回報和進步,在心願實現時幾乎覺得自己將永垂不朽,因為我們是以自我為參照點;相反地,基督徒的望德教人明白,因著逾越奧跡,一切遭遇都有其意義。當我們承認自身的侷限時,就能體會到信賴的重要性。」

「基督徒的望德奠基於人與天主的盟約。為此,我們需要在天主聖言的光照下聆聽歷史和自身經歷。厄瑪烏的門徒之所以克服失望,正是因為復活主藉由《經書》的智慧來開啟他們的明悟。」

教宗鼓勵聖職人員:「接納『苦澀』,視之為『心靈的警鐘』,因為這份悲苦感能引領我們走向天主。」

談到苦澀的第二個原因,也就是與主教的問題。

教宗強調:「人人都有其限度和匱乏,而且意見分歧在所難免,所以問題不在於想法不一。真正的問題出於專斷獨行,不接受見解不同的人。在強制推行計劃的狂熱下,扼殺了坦率的溝通。」

關於這點,教宗引用聖本篤的《會規》,勉勵眾人:「在應對重大問題時,秉持謹慎且公平的原則,先徵詢團體中每個人的觀點,然後再由長上作定奪。牧者的一大誘惑在於聽從親信,導致不分奉承討好的話語和大公無私的諫言。在這方面,《天主教法典》闡述了信友向牧者提建言的權利及義務(參閱:212條3項)。」

談到苦澀的第三個原因,司鐸彼此之間的問題。

教宗坦言:「近年來的各種醜聞令司鐸職務深受打擊,削弱了彼此之間的信任感。這是一種隔閡的悲慘處境:與恩寵、與歷史、與他人之間的隔閡。我們若是與恩寵產生隔閡,就會執著於自己的遭遇和憂愁裡,恩寵的世界逐漸變得事不關己,聖人彷彿只是孩童時期想像出來的朋友。一旦遠離恩寵的力量,就會造成理性至上或感情用事。」

「與歷史有所隔閡的人,會認為一切從自身開始,並在自己身上結束。一個人越是覺得自己獨一無二、能力超群、才華洋溢,他就越不關心天主子民歷史的延續意義。這樣的司鐸進入堂區時,會覺得他有義務開創新路,凸顯自己的特色。」

教宗寫道:「我們之所以從零開始,是因為我們感受不到共同救恩之路的歸屬感。」

「一個人要是與他人有所隔閡,就會覺得沒有人能了解自己。這是謊言之父喜愛的一種想法,使人自我封閉、遠離他人,萌生優越感。」為此,教宗建議司鐸:「找個資深又睿智的靈修指導神師來陪伴自己,切莫生出隔閡。」

教宗最後引述《出谷紀》中梅瑟為以色列子民央求上主把苦水變甜的事跡(參閱:十五22-25)。

教宗指出:「聖潔又忠信的天主子民懂得陪伴並照顧他們的牧者,知道牧者的苦澀,並為牧者們祈求上主。牧者應當與子民同心祈禱,懇求上主為了祂的子民,將牧者的苦澀化為甜水。」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儘管身體輕微不適,仍繼續他在梵蒂岡的活動

圖片: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因身體微恙,2020年2月27日原定的活動議程稍微有所改變。基於這個原故,教宗沒有參加當天早上在聖若望拉特朗大殿與羅馬教區聖職人員一同舉行的懺悔禮儀活動。

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2月27日早上公布了上述消息。他在回答記者們的提問時說:「教宗願意留在聖瑪爾大之家附近一帶,並且他的其它活動照常進行。」

事實上,教宗當天照常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了清晨彌撒,稍後也接見了「全球天主教氣候運動」的成員。在《願祢受讚頌》通諭的啟發下,這個組織與教會合作,為能更好地保護共同家園作出努力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聖灰禮儀:我們需要潔净心靈,清除存留的灰燼

CNS photo/Remo Casilli, Reuters

「領受聖灰提醒我們,人的生命來自灰土而且還要歸於灰土;如果我們讓天主來塑造自己,我們就會極其美妙。因此,我們應以天主子女的身份生活,不要尋求灰飛湮滅的事物,卻應潔净心靈,與天主和好。」

2020年2月26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羅馬聖薩比娜大殿主持聖灰禮儀,在彌撒講道中如此表示。彌撒中,教宗祝聖聖灰,並為信友施放了聖灰,整個教會藉著這項禮儀進入四旬期。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解釋了在頭上撒聖灰的意義,指出:「灰燼表示我們是脆弱和最終走向死亡的人,但我們也是天主所鍾愛的灰燼,是天主的希望、祂的珍寶和榮耀。灰燼提醒我們『從灰土走向生命』的旅程,儘管我們在困境和獨孤中只看到自己身為灰燼的一面,上主卻讓我們知道,我們這微不足道的人在祂眼裡具有無限的價值。我們生來就是為了蒙受愛,為做天主的子女。」

「四旬期是恩寵的時期,好能接納天主愛我們的目光,我們受到如此的注視,就能改變生命。我們生活在世界上是要從灰燼走向生命,那麽我們就不應粉碎希望,不要讓天主對我們的夢想化為灰燼。我們不應屈從和認命。可是,面對世界上遍布的恐懼、惡意和基督信仰正在淡化的情況,有人會問:『我如何能懷有信賴之情呢?』」

教宗表示:「我們應相信天主能將我們的灰燼轉變成榮耀。身為天主的子女,我們要詢問自己為何活著。如果我活著是為了終將流逝的塵世事物,我還會回到灰土,拒絕天主在我身上所行的一切。例如,若我只為金錢、玩樂、功名利祿而生活,我就是活在灰燼中。若我對生活作出錯誤的判斷,只是因為我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或是我沒有從別人那裡得到我認為應得到的,則我看到的仍是灰燼。」

「我們活在世界上不是為了這些。我們的價值遠遠超過這些,我們活著是為了更遠大的目標,即實現天主的夢想,能夠去愛。聖灰撒在我們頭上是為在我們心中燃起愛火。我們是天上的公民,愛天主和愛近人乃是前往天鄉的護照,也是我們的護照。我們擁有的世上財物派不上用場,只是會消失的灰燼,我們在家庭、工作、教會和世界上奉獻的愛則將使我們得救,且永遠存留。」

「此外,領受聖灰也提醒我們另一個相反的旅程,就是從生命走向灰燼的旅程。例如戰爭的摧毀、家庭不和睦、難以請求原諒和寬恕別人,卻易於為自己要求空間和權利。在教會内也如此,我們存留了多少灰燼,這些是世俗的灰燼。我們以虛偽的灰燼窒息了天主的愛火,耶穌則要求我們規避這些虛偽與污穢。」

教宗解釋道:「耶穌不僅要求我們行愛德、祈禱和禁食,也要求我們在行善時不要矯揉造作、不秉持兩面手法和虛偽態度(參:瑪六1-6,16-18)。我們有多少次做事只為受到讚許、挽回形像,以及為了自我。我們稱自己是基督徒,心中卻毫無問題地屈服於那使我們成為奴隸的私欲!我們説一套,卻做另一套!。」

「因此,我們需要潔净心靈,清除存留在心中的灰燼。聖保祿宗徒的殷切勸勉對我們很有幫助,他說:『我們如今代基督請求你們:讓自己與天主和好罷!』(格後五20)。我們會說『你們與天主和好罷!』,但保祿用的是被動式,他說:『你們要讓自己與天主和好』。這是因為成聖不是憑著我們的行為,而是藉著恩寵。我們單靠自己無法去除那使我們心靈污穢的灰燼。只有耶穌能治癒我們,而四旬期正是治癒的時期。」

教宗指出:「在朝向基督復活道路上行走有兩個過程,首先是從灰燼走向生命,從脆弱的人性走向使我們痊癒的耶穌的人性;其次,不再走上從生命回到灰燼的行程。這要求我們透過告解聖事接受天主的寬恕,因為在這聖事中天主的愛火燒盡我們罪行的灰燼。透過告解聖事,天主使我們煥然一新,潔净我們的心靈。」

教宗最後總結道:「我們要讓自己得到修和,好能活出蒙受愛和寬恕的子女的身份。我們要讓自己蒙受愛,好能施予愛。我們要讓自己重新站起來,好能走在朝向基督復活的旅程上。如此一來,我們才會喜悅地發現,天主使我們從灰燼中復活了!」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四旬期反省:耶穌基督的大使

圖片:Rodney Leung

2020年2月26日,聖灰禮儀日,感謝耶穌會士 Michael Coutts 神父專程來《鹽與光傳媒》聖十字架小堂為我們施放聖灰。他鼓勵我們在四旬期內,反省如何成為耶穌基督的大使。

他在講道中表示:「天主藉著聖灰禮儀日告訴我們要醒悟,衪是來給予我們恩寵的。『聖灰』提醒我們要煥發一顆新心,皈依天主,成為耶穌基督的大使,基督更要我們謙卑自己。」

Michael Coutts 神父對於成為耶穌基督的大使有三項建議:

一、更新我們的信仰

我們要反省自己對信仰的認識有多深。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去細想為什麼我們要念天主經、天主經有什麼意思、我們為什麼要念信經等等。我們要重新反省自己的過去,從而更新自己的信仰。

二、為自己的領洗喝采

我們要認清自己基督徒的身份,善盡本份。

三、與天主和與人修和

四旬期是一個好的時刻與人修好和與主修和。

我們能夠成為耶穌基督的大使嗎? 讓我們善用四旬期的時間,一起去反省、彼此共勉、彼此代禱。

教宗公開接見:讓我們在四旬期放下手機,跟隨耶穌走向弱小者

圖片:Rodney Leung

「讓我們關掉電視,放下手機,抵拒閒言碎語和言語暴力,並且與耶穌一起在『愛德之路』上走向我們周遭的許多荒野,擁抱窮人、年長者和遭遺棄的人。」

聖灰禮儀標誌著四旬期的開始,2020年2月26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向大約12000名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友發出這項呼籲。

《路加福音》記載,耶穌「充滿聖神」,進入荒野,在那裡停留40天,「受魔鬼試探」(參閱:四1-2)。教宗反省了這段經文,闡明四旬期旅程的意義在於走向逾越奧跡,它是禮儀年及信仰的核心。接著,教宗談論了荒野的靈性意義:「對城市居民來說,荒野也意味著寂靜的地方。荒野是個遠離周遭喧擾的地方。由於沒有人的話語,遂能給天主聖言騰出空間。聖言有如微風輕拂我們的心靈。荒野是聖言臨在的場所。」

「《聖經》指出,上主喜愛在荒野裡向我們發言:祂向梅瑟頒布十誡,並對子民的「心靈」說話。子民在荒野裡重新找到與天主的親密感、上主的愛。耶穌喜歡退避到荒野裡祈禱,教導我們如何尋找在靜默中對我們說話的天父。這並不容易,卻邀請我們尋求心靈的寧靜。因此,四旬期是給天主聖言騰出空間的絕佳時機。」

教宗籲請眾人:「在這段時期關上電視,翻開《聖經》;放下手機,與《福音》『連線』。四旬期有如荒野,在這段時期要摒棄無益的話、閒言碎語、道聽塗說和流言蜚語。相反地,在這段時期,我們要向上主傾訴,把自己獻給上主,力行健康的心靈生態,作心靈的大掃除,因為我們現處的環境遭到太多言語暴力的污染。」

教宗形容說:「如今羞辱他人的行為宛如『道早問安』。我們淹沒在空洞話語、廣告和虛假不實的訊息裡。我們習慣於窺探每個人的一切事物,恐怕會陷入世俗精神,導致心神耗盡。這問題的唯一解藥是靜默。」

「耶穌召叫我們進入荒野,邀請我們側耳靜聽重要的本質。」

教宗由此指出:「荒野是個回歸本質的地方,因為它敦促我們省察自己的生活。我們周圍存在著許多無用的事物。我們跟隨成千上萬看似必要、實則不然的事物。」

為此,教宗鼓勵眾人:「擺脫眾多膚淺的現況,以便於再次發現重要之事,重新看見我們周遭的面容!耶穌在這方面也給我們立了榜樣,即守齋。守齋意味著懂得捨棄膚淺虛榮之事,走入本質。守齋絕不只是節食減肥,其意義正是回歸本質,尋找更簡樸的生活之美。」

「荒野也可視為孤獨的地方。」

教宗把目光轉向我們的周遭說:「今天我們周圍也有許多荒野、很多孤獨的人。他們是被遺棄的孤獨者。我們周遭有多少窮人及年長者在生活中默不作聲,遭到排擠和丟棄!然而,荒野引領我們走向他們,走向那些不發一語、在沉默中求救的人。許多無聲的眼神向我們發出求救訊號。四旬期荒野的旅程是一段走向最弱小者的愛德之旅。」

最後,教宗提醒眾人:「在四旬期內祈禱、守齋,以及從事慈悲善工,好能從死亡走入生命。讓我們與耶穌一起進入荒野;我們出荒野時,必將體嘗到逾越奧跡、天主聖愛更新生命的威能。我們將會如同春天開花的荒野,突然從『一無所有』,變成綻放蓓蕾、花繁葉茂。我們要鼓起勇氣,進入四旬期這個荒野,在荒野裡跟隨耶穌:因著祂,我們的荒野將開花結果。」

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結束之際,提及伊拉克當前的危機。教宗直接向伊拉克人民表示:「我向你們伊拉克人民講話,我熱切關懷你們。你們身處戰場,遭遇遍地烽火的戰爭之苦。我為你們和你們國家的和平祈禱,我已計劃今年能訪問貴國。我為你們祈禱。」

教宗鼓勵伊拉克的信友們,抽出時間默想天主聖言、領受聖事、守齋祈禱為能更新與天主和弟兄姐妹的關係。教宗最後說道:「在這四旬期的開始,我祝願你們衆人有一個皈依、内在更新和個人及靈性成長的時刻。」

此外,教宗在公開接見活動中,再次念及新冠病毒感染者。他說:「我再次向病毒感染者和給予他們治療的醫務人員,以及民政當局和那些正在努力照顧病患和制止感染蔓延的人士表達關懷之情。」

根據最新的估計,全球有8萬多人被感染,其中至少有7.8萬人是在中國大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已導致2700人死亡,主要集中在湖北省。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外方組長艾爾沃德(Bruce Aylward)剛剛結束在中國的考察工作,他在日内瓦辦事處再次發出預警,表示全球「尚未做好準備」應對這一疫情的蔓延。艾爾沃德也強調,無論如何,從中國傳來了令人欣慰的跡象,得益於北京政府採取的嚴厲措施,病毒的傳播正在減緩中。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湯漢樞機二零二零年四旬期牧函

曠野

湯漢樞機二零二零年四旬期牧函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

教會正準備慶祝四旬期,這是禮儀年更新和恩寵的時期。在這四十天的旅程中,基督將親自陪伴我們進入曠野,經歷試探,鼓勵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考驗中,與祂一起戰勝罪惡和死亡。

從去年六月到現在,整個香港社會都好像生活在曠野中,失去信心,感到傷心和無力。首先是「反修例」事件激發的動盪,接著是疫情擴散引起的恐慌。當試探似乎一浪接一浪壓得我們透不過氣來的時候,正是我們需要將目光轉向基督,更新我們對祂的信賴的時機。

在目前疫情嚴峻的時刻,人與人之間為了避免病毒擴散互相感染,大多數市民都盡量遠離人群,保護自己,情況表面上與遠離俗世、走入曠野非常相似。另一極端,不少人因恐慌和失去信心而爭相搶購物品。然而,我們亦看到醫護人員的無私奉獻和冒險醫治病患者,以及不少人願意捐出自己的口罩或物資給有需要的人,從而看到人性的美善。

因此,當我們懂得把握這個時機,學習拒絕內心以自我為中心的聲音,從而發現天主聖言的德能,我們便會體驗到四旬期的恩寵;或在齋戒中,不只是學習捨棄令人飽腹的美食,而是放下每天排山倒海的手機資訊,以及社交平台的留言;又或在獨處與隔離中,發現內心渴望的不單是人與人的接觸,而是對所有人的真愛時,那麼,曠野不再是一個失去信心和希望的地方,而是一所學校,學會只有透過愛主愛人,才能實現我們所渴求的幸福人生。

面對曠野一次又一次的誘惑,如果我們願意傾聽天主聖言,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那麼,我們就會從自私、惶恐、個人主義和不信任中得到釋放;如果我們面對疫情,能守望相助, 互勉互勵,那麼,我們的心靈便不會匱乏;如果我們信靠上主的忠信與護佑,我們就可以分享祂的復活成果,亦能透過聖祭參與基督的逾越生命,從而汲取面對疫情的力量。

四旬期是一份禮物和承擔。在目前的挑戰中,只要沒有屈服、妥協、氣餒或過度恐慌,而是學習將希望放在天父的愛中,並與祂親密交談(歐瑟亞書2:14),則正如聖神曾引領基督進入曠野(路加福音4:1),祂同樣也會啟迪我們, 使我們生命中的曠野轉化為生氣盎然的綠洲,享受平安;並陪伴我們,為我們打開復活生命的新篇章。

透過天上慈母瑪利亞的轉禱,讓我們懇求「主,快來 !」(默示錄22:12) ,助佑我們解決疫情地區所面對的困難 !

+湯漢樞機
香港教區宗座署理

來源:天主教香港教區

《鹽與光傳媒》全新面貌

今天(2020年2月25日),《鹽與光傳媒》推出了新台徽和新口號:「您們的希望。我們的使命。」

這個新台徽反映了我們致力於達到,並幫助他人成為「地上的鹽和世界的光」之承諾(瑪5:13-14)。十字架仍然是我們新台徽的中心,將「鹽」和「光」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用上強烈和顯著的新顏色,反映了我們為向全世界宣揚耶穌基督和福音的喜樂的勇毅。

您還會看到那些改變?

從今天起,《鹽與光傳媒》的網站主頁將有全新的版面,該設計旨在優化桌上電腦和流動手提裝置的版面。改進的網頁將為您提供更簡易的瀏覽體驗。 在未來數月中,我們還將更新和改進網站內的其他部份。

關於節目製作

我們致力於在當前的福傳工作基礎上繼續發展,並在將來為您帶來更多優質的天主教節目。 我們將繼續為您帶來來自加拿大以及世界各地懷有希望和福音喜訊的故事,並且我們將繼續每天提供法語和英語的平日彌撒,以及其他禮儀和祈禱活動。

為什麼現在更新外觀?

自2003年成立以來,《鹽與光傳媒》便運用新媒體在這世代致力於傳揚福音的使命。這意味著我們需要跟上迅速變化的媒體環境的步伐,媒體環境正變得越來越數碼化,更方便和快捷。

就像我們的內容在不斷進步,變得越來越新鮮和現代化一樣,我們認為是時候作出更新,建立更現代感的外觀。

最後,我想向為此項目付出辛勤、耐心和奉獻的所有《鹽與光傳媒》員工表示謝意,同時,我也感謝您,我們的觀眾,對我們的持續關注和支持。全因為您,我們從過去17年至今仍能存在,並創作新節目和建立嶄新面貌。

 

余子偉 Alexander Du
《鹽與光傳媒》臨時行政總監

加拿大多倫多華人堂區為中國抗疫募捐

圖片:chinesemartyrs.archtoronto.org

據信德網報導,疫情爆發之後,牽動著海外神長教友的心。在北美,就有多倫多的華人神長教友的積極參與。當地時間2020年2月15至16日,多倫多總教區中華殉道聖人堂區在舉行的主日彌撒中,向大家宣布該堂區與進德公益攜手合作舉辦“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病毒大行動”,為中國抗疫募捐。這是加拿大首個華人堂區為此意向公開組織募捐。

該堂主任司鐸鄧建衛神父(安德神父)向信德網介紹,每一台主日彌撒中,他們都會向教友們說明這個愛心行動,邀請大家積極參與。堂區這樣向教友們介紹該項目:

進德公益基金會是中國天主教會非政府組織,長期從事賑災和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救援工作。現得到多倫多總教區批准,與多倫多中華殉道聖人堂合辦「全球抗擊COVID-19肺炎病毒大行動」,攜手中國教會支援醫護人員搶救新冠肺炎病患及防治工作。籌得款項全數會經由多倫多總教區轉送中國進德公益基金會去購買醫用防護口罩、醫用外科口罩和防護服。在此關鍵時刻,請教友慷慨幫助! 所有捐款皆有退稅。捐款支票抬頭請寫CMCC – Hebei Jinde. 所有捐助信封面請列明:Hebei Jinde。並請清楚埴寫「信封號碼/姓名地址」以便退稅。

新冠肺炎的爆發也影響了加拿大的華人堂區。凡是有咳嗽、感冒、發熱症狀和從兩岸三地春節探親回來的教友均被勸留在家中自我隔離,不要進堂。這導致這個北美最大的華人堂區當日參與彌撒的教友少了很多。不過,無論華人華僑教友還是加拿大本國教友在當日的主日彌撒中,一聽說是為中國抗擊疫情募捐,大家都紛紛奉獻愛心。根據堂區通訊報導,2月16日主日彌撒為主日定期奉獻募到7853加幣,為河北進德(中國抗疫)募到10,490加幣。

2月初,鄧神父在接到進德公益的第一封呼籲函,並了解了國內疫區的急需和全國天主教會的團結合作及聯合行動後,立即帶領教友們採購口罩和防護服,中華殉道聖人堂區的慈善機構騎士團和國語協進會會長陳鳳萍女士率先以個人名義捐獻了6000加幣(即人民幣31725.6元)。但是,在海外個人購買和運送醫療物品到中國遇到了一些限制和困難。 2月12日,鄧神父在收到進德公益的第二封呼籲函後,了解到還可以通過進德公益的海外合作夥伴(德國明愛)或各國當地教會合作捐獻,馬上就把呼籲函轉給了多倫多總教區。

鄧神父的助理Magdalen Cheung女士同時和多倫多總教區總務處及相關部門取得了聯繫,希望教區能夠批准該堂區為進德公益攜手海內外神長教友的賑災工作籌款,並通過教區和德國明愛轉給進德公益或在海外代購防疫物資。經過短暫的協商聯繫,多倫多時間2月14日(北京時間2月15日凌晨),多倫多總教區總務處主任James B. Milway先生與進德公益最終簽署了捐贈協議,詳細制定了捐助方案和項目執行的原則。該協議沒有任何附加條件,唯一的意向就是希望將捐款專款專用,全部用於抗擊疫情。

鄧神父對信德網說:「在加拿大,政府鼓勵民間慈善機構做公益慈善事業,民眾捐款可以抵稅。由於公開募捐涉及到退稅免稅的問題,必須稅務部門批准之後方可進行。而要想得到稅務部門批准,首先需要獲得多倫多總教區的批准。雖然個人可以私下捐款,但無法扣稅。若想在堂區公開募捐,並在政府扣稅,就需要進德公益與多倫多總教區簽署一份捐贈協議,然後才能進行扣稅的募捐工作。」

鄧神父是加拿大首位為抗疫募捐的華人本堂司鐸。期間,經過鄧神父和Magdalen女士的多次協調,最終成功推動多倫多總教區與進德公益簽署了捐贈協議。

Magdalen 女士對信德網說:「進德公益所做的公益慈善工作都是為了有需要的人,我們大家一起以愛德行動來見證我們的信仰,為疫區的人們提供幫助,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也是我們樂意做的。大家都是中國人,理應患難與共,守望相助。」她更表示,將繼續與總教區進行聯絡協調,希望教區能夠號召更多堂區為中國抗疫募捐。

任該堂區主任司鐸已10年之久的鄧神父說:「我們堂區的華人教友們都心系祖國疫區的患者和醫護人員,也都願意儘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中國抗擊疫情。我會繼續推動多倫多總教區在全教區範圍內展開為中國募捐的工作。」

截止2月16日,該堂區總共為抗疫捐款16490加幣(折合人民幣87632.81元)。與此同時,在鄧神父和一批教友們的熱心參與下,該堂區已經採購到一批防疫物資,將陸續空運到國內。該堂區往前的主日籌款行動將繼續進行。

來源:天主教信德網

青年阿庫蒂斯和耶穌會格蘭德神父將被冊封為真福

CNS photo/courtesy Cause of Carlo Acutis

教宗方濟各於2月21日接見冊封聖人部部長貝丘樞機,批准該部會頒布法令,冊封卡洛‧阿庫蒂斯(Carlo Acutis)和耶穌會格蘭德(Rutilio Grande)神父為真福。另外兩位和格蘭德神父一同殉道的平信徒也將榮列真福品。

新真福阿庫蒂斯於1991年在英國倫敦出生,同年隨父母返回意大利。小阿庫蒂斯特別熱愛聖母和耶穌聖體,還建立了以信仰為主題的信息項目,開辦「聖體聖蹟」網站。他是一個普通的男孩,喜歡學習和踢足球,當過要理教員。他也是服務無家可歸者和窮人食堂的熱心義工。年僅15歲的阿庫蒂斯於2006年10月12日因患暴發性白血病在蒙紮(Monza)去世。2008年夏天他被列為可敬者。他的遺體保存在亞西西聖方濟各「脫衣朝聖地」。因他的轉禱,在2013年,一位患有嚴重消化系統疾病的巴西幼童得到康復。

冊封聖人部宣布,卡洛·阿庫蒂斯(Carlo Acutis)將於今年10月10日在亞西西聖方濟各大殿被冊封為真福。冊封大典在亞西西舉行,因為卡洛的遺體安葬於此。新真福的母親安東尼婭·薩爾扎諾(Antonia Salzano)接受梵蒂岡新聞網採訪時表示,這則消息已傳遍全世界,她深感喜悅。卡洛愛慕基督,是福音的新一代傳播者,安東尼婭希望卡洛能「幫助我們成聖,就如天主所願意的那樣」。

卡洛的母親接著說:「當我們將卡洛被冊封為真福的消息分享出去時,我們接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電話,有些是來自南美、美國和印度,他們願意來參與冊封禮儀。在當前的醫療衛生情況下,我認為不太可能接納所有人來參禮,但是10月份的冊封大典對那些向卡洛祈禱,以及效法他的榜樣的人而言是往前邁進的一步。」

至於對冊封真福的期盼,安東尼婭稱:「我們所關心的是,卡洛的榜樣能幫助很多年輕人和許多人在基督内重新發現信仰,尤其是發現聖體聖事的重要性,这聖事是卡洛靈修生活的關鍵。他以聖體聖事為其靈修的基礎,是其生命的核心,他稱聖體聖事是『通往天堂的高速公路』。」安東尼婭認為,這就是最根本的訊息:教會是上主賜予我們這些寶藏的分施者。

此外,卡洛也懂得善用新技術和傳播媒體。安東尼婭對此表示,卡洛被認為是電腦天才,但是他沒有利用這些工具來聊天或作為娛樂消遣等。相反地,那份對上主熱切的渴望以及渴慕認識耶穌促使他利用自己的才能,建立了與聖體聖事奇跡有關的網站,並設立了同一主題的虛擬展覽,使之傳播到世界各地,諸如整個印度和韓國。安東尼婭補充道,卡洛知道耶穌真實的臨在於聖體聖事中,但他也意識到人們需要援助來接近上主,尤其是明白聖體聖事的重要性。此外,很多青年有時會因對司鐸的厭惡和好感而受到影響,無法明白透過聖體和教會所能獲得的巨大價值。反之,卡洛在其生命中深深經歷了此事,成為真實的見證人。

安東尼婭還有另外兩名子女,她說:「他們是非常好的孩子,5歲的時候就每晚誦念玫瑰經,6歲時就初領聖體。他們也是天天去參加彌撒。我認為這是卡洛的一個恩寵。此外,他們還特別敬禮聖人。」

她最後說:「我認為,如果父母與孩子們時常提起歷代聖人的不尋常的典範,很多青少年會發現一些非凡的事物,有這些朋友在天上,他們能在具體生活中幫助他們。此外,聖人也能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人,讓他們知道克服自己的缺點並向前邁進是可能的。」

CNS photo/Octavio Duran

殉道者格蘭德神父是薩爾瓦多籍耶穌會士,他於1977年3月12日被幾位仇教者射殺,和他一同遇難的有兩位平信徒,一位是有10個孩子的父親索洛薩諾(Manuel Solorzano Solórzano)和16歲的少年萊穆斯(Nelson Rutilio Lemus)。格蘭德神父生前大力推動平信徒參與堂區生活,關心窮人和社會邊緣人士。他也譴責極權和獨裁政權的暴力行為。

冊封聖人部頒布的法令中也宣布將冊封兩位新聖人,他們是:於1752年在印度殉道的平信徒真福拉匝祿(Devasahayam Lazzaro)和意大利洛阿諾(Loano)的方濟各加布遣第三修女會創始人真福耶穌瑪利亞方濟加修女。方濟加修女於1844年出生在意大利卡爾馬尼奧拉(Carmagnola),1904年在烏拉圭的蒙得維的亞(Montevideo)蒙主恩召。

另外,冊封聖人部承認3位神父和一位平信徒的英勇聖德,宣布他們為可敬者天主的忠僕。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