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宗復活前夕守夜禮中文直播

在聖週內本台特別為大家安排直播或轉播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主持的聖週禮儀。在4月20日(聖週六),本台更會網上中文直播由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的「復活前夕守夜禮」,整個禮儀會由梵蒂岡新聞網進行即時中文解說。

特別鳴謝: 梵蒂岡新聞網中文節目部

鹽+光今日焦點 2019年4月18日

是日(聖週四)教會焦點:

-教宗方濟各主持祝聖聖油彌撒

聖週四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主持了祝聖聖油彌撒。教宗在講道中反省了耶穌與群眾關係中的三大恩寵。詳盡內容

-教宗在羅馬韋萊特里監獄主持主的晚餐彌撒

同日的傍晚,教宗在羅馬韋萊特里監獄主持主的晚餐彌撒,並為12名服刑者施行濯足禮。詳盡內容

-中國閩東教區輔理主教郭希錦與正權主教一同舉行祝聖聖油彌撒

中國福建省閩東教區郭希錦(前正權主教)現任輔理主教在聖週四上午與現任正權主教詹思祿一起舉行了祝聖聖油彌撒。這是教會合一的重要標記,也表明北京當局願意尊重去年9月與聖座簽署的臨時協議。詳盡內容

-《鹽與光》播放教宗主持的逾越節三日慶典

本台《鹽與光》在聖週中會播放由教宗主持的逾越節三日慶典,當中也包括教宗頒布復活節文告及隆重降福羅馬和普世。我們也會在東岸時間聖週六下午2時30分 ,網上播出由梵蒂岡新聞網中文節目部提供的復活節前夕守夜禮中文直播。詳盡內容

 

教宗在羅馬韋萊特里監獄為服刑者施行濯足禮

CNS photo/Vatican Media, via Reuters

聖週四 主的晚餐

集禱經

天主,我們今晚參與這至聖的晚餐。這是你唯一聖子,在捨身至死的前夕,所託付給教會,作為萬古常新的祭獻,也是他愛的盛宴。懇切求你,賜我們從這如此偉大的奧蹟中,汲取圓滿的愛德和生命。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逾越節晚餐的法規)
恭讀出谷紀 12:1-8,11-14

那時候,上主在埃及國,訓示梅瑟和亞郎說:「你們要以本月,為你們的正月,為你們算是一年的首月。你們應訓示以色列會眾:「本月十日,他們每人照家族,準備一隻羔羊,一家一隻。如果是小家庭,吃不了一隻,家長應和附近的鄰居,按照人數,共同預備,並照每人的飯量,估計當吃的羔羊。羔羊應是一歲無殘疾的公羊,要由綿羊,或山羊中挑選。把這羔羊留到本月十四日,在黃昏的時候,以色列全體會眾,便將這羔羊宰殺。各家都應取些血,塗在吃羔羊的房屋的兩邊門框和門楣上。在那一夜,要吃肉;肉要用火烤,同無酵餅及苦菜一起吃。「你們應這樣吃:束著腰,腳上穿著鞋,手裡拿著棍杖,急速快吃:這是向上主守的逾越節。「這一夜,我要走遍埃及國,將埃及國一切首生,無論是人是牲畜,都要殺死;對於埃及的眾神,我也要嚴加懲罰:我是上主。這血在你們所住的房屋上,當作你們的記號;我打擊埃及國的時候,一見這血,就越過你們;毀滅的災禍,不落在你們身上。「這一天,將是你們的紀念日,要當作上主的節日來慶祝;你們要世世代代過這節日,作為永遠的法規。」

讀經二(你們每次吃這餅,喝這杯,你們就是宣告主的死亡。)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 11:23-26

弟兄姊妹們:這是我從主所領受的,我也傳授給你們:主耶穌在他被交付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而犧牲的,你們應這樣做,為紀念我。」晚餐後,又同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次喝,應這樣做,為紀念我。」的確,直到主再來,你們每次吃這餅,喝這杯,你們就是宣告主的死亡。

福音(耶穌愛他們到底)
恭讀聖若望福音 13:1-15

在逾越節慶日前,耶穌知道:他離此世歸父的時辰已到;他既深愛世上屬於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正吃晚餐的時候,魔鬼已使依斯加略人西滿的兒子猶達斯,決意出賣耶穌。耶穌因知道父已把一切,交在他手中,也知道自己是從天主來的,又要往天主那裡去,就從席間起來,脫下外衣,拿起一條手巾,束在腰間,然後,把水倒在盆裡,開始洗門徒的腳,用束著的手巾,擦乾。及至來到西滿伯多祿面前,伯多祿對耶穌說:「主!你給我洗腳嗎?」耶穌回答說:「我所做的,你現在還不明白,但以後你會明白。」伯多祿對耶穌說:「不,你永遠不可給我洗腳!」耶穌回答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西滿伯多祿於是說:「主!不但我的腳,而且連手帶頭,都給我洗吧!」耶穌向他說:「沐浴過的人,已全身清潔,只需洗腳就夠了。你們原是潔淨的,但不都是。」原來,耶穌知道誰要出賣他,所以才說:你們不是所有人都是潔淨的。及至耶穌洗完了門徒的腳,穿上外衣,坐下,對門徒說:「你們明白我給你們所做的嗎?你們稱我為『師父』、為『主』,說得正對:我原來是。若我為『主』,為『師父』的,給你們洗腳,你們也該彼此洗腳;我給你們立了榜樣,叫你們也照我給你們所做的,去做。」

CNS photo/Vatican Media, via Reuters

「耶穌替門徒們洗腳後,叮囑他們彼此這麼做,意味著要他們互相服務。這是友愛,友愛始終是謙卑的,是為人服務。」

2019年4月18日(聖週四)約傍晚5時,教宗方濟各在羅馬韋萊特里監獄主持主的晚餐彌撒,並在講道中如此勉勵在場眾人。這是教宗方濟各第5次在監獄主持主的晚餐彌撒,當天接受濯足的服刑者中有9名意大利人,其他3人分別來自巴西、科特迪瓦和摩洛哥。

在教宗探訪監獄的幾天前,服刑者們寫了封信給他。教宗方濟各首先為此向在場眾人致以感謝,接著反省了禮儀中選讀的福音。教宗指出:「耶穌知道父把一切已交在祂手中,卻開始洗門徒的腳,並要求他們按照自己的榜樣照樣去做(若13:1-15)。」

教宗解釋道:「當年洗腳是奴隸的工作,因為路上沒有瀝青,人們進入家門時腳上沾滿塵土,奴隸遂替主人洗腳。然而,擁有一切威能的主耶穌卻做了奴隸的舉動,並囑咐所有人照樣做。換言之,你們要彼此服務,成為互相服務的弟兄姊妹,絕不能野心勃勃地支配或踐踏別人。友愛是謙卑地為人服務。」

「教會之所以要求主教每年至少在聖週四施行一次濯足禮,效法基督,樹立榜樣,是因為主教絕非最重要的人物,卻是最辛勤的僕役。同樣地,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為他人服務。耶穌和福音的金科玉律是服務,而非支配、作惡或羞辱他人。」

耶穌說:「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為首,就當作眾人的奴僕。」(谷10:44)

教宗以這番話鼓勵眾人彼此服務並說:「生活中確實問題重重:我們互相爭吵,但這爭吵總該成為短暫的事,因為我們必須始終心懷這份為他人服務的愛。」

最後,教宗期許這次濯足禮中有助於我們彼此更加成為他人的僕役、朋友和弟兄姊妹。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祝聖聖油彌撒

CNS photo/Reuters

2019年4月18日聖週四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主持了祝聖聖油彌撒。教宗在講道中指出,福音多次呈現耶穌與群眾同在:從耶穌誕生時朝拜聖嬰的牧童和三王,以及作異夢的年長者,直到祂受難時為祂擦汗的婦女、幫祂揹十字架的基勒乃人,以及左盜右盜和百夫長。

教宗強調:「主耶穌與子民保持直接的接觸。雖然有些人聽到『群眾』這個詞彙時會認為他們是無名小卒,但在福音中我們看到,群眾在與耶穌互動時有所轉變,心中激起跟隨耶穌的渴望,萌生讚嘆之情,並進行分辨。這是耶穌與群眾關係中的三大恩寵。」

跟隨的恩寵

「首先是『跟隨的恩寵』:群眾尋找耶穌,跟隨祂,等著聆聽祂的教導(參閱:路4:42、14:25、8:42-45、5:15)。相反地,門徒則打算遣散群眾,有時幾乎態度殘忍。」教宗相信,這就是教權主義的開端(參閱:谷6:35-37)。

讚嘆的恩寵

「第二個恩寵是『讚嘆』:看到耶穌的群眾心生讚嘆(參閱:路11:14),耶穌也對群眾的信德讚嘆不已。」

分辨的恩寵

「群眾所領受的第三個恩寵是分辨之恩:因此,他們能認出耶穌『教訓他們正像有權威的人』(參閱:瑪7:28-29、路5:26);他們承認耶穌能觸動他們的心,擁有驅趕魔鬼的權柄。換言之,他們分辨得出耶穌與法利塞人和經師之間的差異。」

接著,教宗表明:「上主的傅油格外關切四大群體,即:貧窮人、俘虜、盲者和受壓迫者(參閱:路4:18-19)。正如聖神的每個行動那樣,為特定個人和群體的傅油必定恩寵滿溢,惠及眾人。」

針對這四大群體,教宗個別指出了福音中的代表性人物和現實意義:

貧窮人

「福音中的貧窮人是那名施捨賑濟卻不為人知的寡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則是許多鄰家的聖人和聖女。」

盲者

「福音中的盲者代表是巴爾提買(參閱:谷10:46-52),他懇求耶穌恢復他的視力,當他重見光明後便跟隨耶穌;而我們的眼神往往因世間瑣事而失去光彩,唯有主耶穌不求回報的愛能使我們的雙眸再次散發光芒。」

受壓迫者

「福音中的受壓迫者是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照料的傷患;在當今世界上,種種創傷造成人群、家庭和整個民族遭到排擠,被視為無用之輩。這些基督受傷的骨肉需要得到傅油。」

俘虜

「耶穌所指的俘虜是遭到異民蹂躪的耶路撒冷(路21:24);如今,城市很少出現短兵相接的情況,但意識形態殖民卻帶來無孔不入的侵擾。唯獨替自己祖傳的文化傅油,才能使我們的城市擺脫這些新的奴役形式。」

教宗說:「我們司鐸有如貧窮人,我們渴望在施捨賑濟,觸碰乞討者的手,注視他們的眼神時,擁有那貧窮寡婦的心腸。我們司鐸像是巴爾提買,每天清晨起床時,祈禱說:『主,叫我看見。』(路18:41)我們司鐸因著自己的罪過,也是被強盜打得半死不活的傷患。我們願意先是接受慈善撒瑪黎雅人憐憫之手的照料,然後能以我們的手慈悲善待他人。」

此外,教宗也向在場的司鐸坦言,他在為別人傅油時,總是慷慨地使用聖油:「在慷慨傅油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傅油也得到更新。司鐸不是瓶裝油的分施者,而是為了替別人傅油而受傅,在奉獻自己、分享聖召和心靈的過程中替別人傅油。當我們替別人傅油時,因著子民的信仰與情操,我們的傅油也得到更新。」

教宗最後祈求天父:「更新我們內的聖德之神,讓我們能為受託於己的子民、為全世界懇求慈悲」。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中國閩東教區輔理主教郭希錦與正權主教一同舉行祝聖聖油彌撒

2019年4月18日(聖週四)上午,中國福建省閩東教區郭希錦輔理主教與正權主教詹思祿一起舉行了祝聖聖油彌撒。這是教會合一的重要標記,也表明北京當局願意尊重去年9月與聖座簽署的臨時性協議。

在閩東教區,直到幾個月前,郭希錦原是教廷認可但政府不承認的正權主教,他領導著所謂的「地下」團體。為了促進教會的合一,羅馬承認了所謂的「官方」主教詹思祿,並委托郭希錦教區輔理主教的職務。

最近幾週,有報導指這位前任正權主教、現任輔理主教,似乎無法共祭聖週四上午舉行的祝聖聖油彌撒,這台彌撒中主教將全體司鐸祝聖一年中舉行聖事所使用的聖油。此外,有消息稱,郭希錦尚未得到宗教事務局認可,因此他被禁止佩戴主教標記參與共祭。

然而,正如公開照片所顯示的,一切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兩位主教,獲得教宗認可的正權主教詹思祿,和他的輔理主教郭希錦,一同舉行了祝聖聖油彌撒。對於教廷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局之間的對話而言,這則消息代表了一個積極和令人鼓舞的信號。

今年2月28日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接受梵蒂岡新聞網採訪時曾表示:「現在,重要的是執行聖座與中國關於任命主教的臨時性協議,並開始讓協議發揮實際作用。」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相關資訊:中國政府尚未承認福建省閩東教區郭希錦輔理主教的身份

復活期禮儀注意事項

CNS photo/Bridgeman Images

基督以聖死摧毀了我們的死亡,並以復活恢復了我們的生命。基督復活對於我們是最大的奧蹟,每年教會用五十日為此隆重慶祝,稱之為「復活期」(Easter Season)。

復活期以逾越節守夜禮開始,直至五旬節主日止,共七週或五十日。教會視這五十日為一個『慶日』、一個『偉大的主日』,且要喜樂歡欣的慶祝,尤其高唱『阿肋路亞』(《羅馬禮儀年曆規則》22)。耶穌復活主日至五旬節主日之間共有六個主日,稱為復活期第二、三、四、五、六、七主日。復活期第七主日通常被「耶穌升天節」取代(見下)。

復活期以白色為禮儀顏色,五旬節及殉道聖人瞻禮則用紅色。

羅馬通用年曆」中的聖人慶節,或各教區專用慶節,根據其優先規矩可於平日舉行,唯不可取代復活期內的主日。請參閱台灣香港教區澳門教區加拿大美國專用禮儀曆。

整個復活期內,復活蠟燭應放置在讀經台或祭台旁邊,在彌撒及時辰祈禱舉行時點燃。

新教友於逾越節守夜禮領洗後,在復活期內,繼續接受培育。這時期稱為「釋奧期」,為協助新教友對信仰深入認識而漸趨成熟。

復活八日慶期

從耶穌復活主日至復活期第二主日(救主慈悲主日),一連八天,教會稱之為「復活八日慶期」(Octave of Easter)。這八日內,均以「節日」(solemnity)規格舉行各禮儀,唯於平日彌撒中不需念信經。第二讀經後可誦唱或誦念「復活節讚歌」(Victimae paschali laudes,源於十一世紀的聖歌)。感恩經第一式中有專用插句。隆重祝福後,執事或主禮詠唱:「彌撒禮成。亞肋路亞。亞肋路亞。」信眾齊答:「感謝天主。亞肋路亞。亞肋路亞。」

復活八日慶期內,不可舉行其他節日或慶日、典禮彌撒(如婚禮彌撒等)、求恩彌撒、敬禮彌撒,唯殯葬彌撒可在平日舉行。

除「復活八日慶期」期外,教會年曆中還有「聖誕八日慶期」(由12月25日至1月1日)。1970年以前,教會年曆中曾經有「五旬節八日慶期」,但現已取消。1955年前有更多其他八日慶期。「八」代表永恆。

救主慈悲主日

千禧年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冊封傅天娜修女為聖品時,同時訂定「復活期第二主日」為「救主慈悲主日」(Divine Mercy Sunday)。耶穌對聖女傅天娜作出私下啟示:「在救主慈悲日,我溫柔的慈悲之最深處敞開了,向接觸我慈悲泉源的靈魂們傾注汪洋般的恩寵:沒有任何靈魂,縱使如何罪大惡極,需要害怕親近我。」(《傅天娜修女靈修日記》699節)

教廷聖赦院頒發關於在救主慈悲主日能得到的全大赦法令:若信友於當日信賴耶穌的慈悲、前後數日辦告解、善領聖體、為教宗意向祈禱、沒有罪惡的依戀、行一善功(見下),便可獲得全大赦。善功可選以下其中一項:

  • 在聖堂內參與「救主慈悲」的祈禱或敬禮,或
  • 在明供聖體或聖體櫃前念天主經及信經,及慈悲耶穌的虔誠禱詞(例如「慈悲的耶穌,我信賴你」)

若因病或其他嚴重緣故不能前往教堂,信友可在慈悲耶穌畫像前念天主經、信經及慈悲耶穌的虔誠禱詞(例如「慈悲的耶穌,我信賴你」),棄絕罪惡,承諾會盡早完成其他得到全大赦的條件(辦告解、善領聖體、為教宗意向祈禱),也能獲取全大赦。

耶穌升天節

「耶穌升天節」(Solemnity of the Ascension of the Lord)傳統上於復活主日第四十天(復活期第六主日後的星期四)舉行,屬於當守瞻禮。歐洲以外的大部分地方,因為當天不是法定假期,所以「耶穌升天節」移至之後的主日舉行,取代復活期第七主日。(北美洲內,只有紐約、波士頓、費城、哈特福德、紐瓦克、奧馬哈等教省才保留於星期四舉行耶穌升天節。)

《禮儀節慶優先列表》中,緊隨「逾越節三日慶典」後僅有四個節日:聖誕節、主顯節、耶穌升天節、五旬節。由此可見耶穌升天節的重要性。

本日有專用的頌謝詞,感恩經第一式中也有專用插句。

2002年版《羅馬彌撒經書》中頒布了「耶穌升天節」前夕彌撒;進台詠、集禱經及獻禮經有別於主日。

耶穌升天節翌日星期五,直至五旬節前星期六,可以用私人形式舉行傳統的「五旬節九日敬禮」(Pentecost Novena),專為聖神降臨作準備(《羅馬禮儀年曆規則》26)。新約記載,耶穌升天後,聖神降臨前,「宗徒們同一些婦女及耶穌的母親瑪利亞並他的兄弟,都同心合意地專務祈禱」(宗1:14)。

 

五旬節

CNS photo/Crosiers

「五旬節主日」(Pentecost Sunday,又稱「聖神降臨主日」)總結復活期的神聖五十天。教會在五旬節主日紀念聖神降臨之恩,聖神並傾注於宗徒身上;這也是教會的肇始,教會展開向各語言、 各民族、各邦國傳報喜訊的使命(《宗》二1-4)。

五旬節以紅色為禮儀顏色,代表聖神的火。本主日有專用的頌謝詞,感恩經第一式中也有專用插句。「彌撒禮成」加念兩次「亞肋路亞」。

五旬節前夕彌撒(或守夜彌撒)適宜以較隆重的方式舉行,並採用有別於主日彌撒的專用讀經及禱詞。前夕彌撒有一個隆重方式(似乎尚未翻譯中文譯本):念光榮頌前會宣讀四篇讀經,每篇讀經後有特別禱詞。這傳統仿傚宗徒及門徒,在聖母陪伴下,同心合意專務祈禱,熱切等待聖神的傾注。

前夕彌撒及主日彌撒中,第二讀經後可誦唱或誦念「五旬節讚歌」,即《伏求聖神降臨》(Veni Creator Spiritus)。按聖赦院頒令,於五旬節(及一月一日)誦念或誦唱《伏求聖神降臨》,可獲全大赦(《大赦手冊》26)。獲取全大赦的基本條件包括善領聖體、辦妥告解、為教宗意向祈禱、棄絕對所有罪惡的依戀。《伏求聖神降臨》是一首九世紀寫的聖歌,通常以額我略聖歌形式唱。若不唱讚歌,《伏求聖神降臨》也適合作為進台詠。

五旬節主日第二夜禱之後,復活期結束,常年期開始。復活蠟燭放回洗禮池旁,只有當舉行洗禮或葬禮時才燃點。舉行葬禮時,應將復活蠟燭放在靈柩附近,以顯示基督徒的死亡是真正的逾越。

天上母后經

整個復活期內,不念「三鐘經」,而改念「天上母后經」(Regina Coeli):

天上母后,歡樂吧,阿肋路亞。
因為您親生的愛子,阿肋路亞。
正如他所預言,已經復活了,阿肋路亞。
請為我們祈求天主,阿肋路亞。
童貞瑪利亞,歡樂吧,阿肋路亞。
因為主真復活了,阿肋路亞。
因為主確實復活了,阿肋路亞。

請大家祈禱。天主,你的聖子耶穌基督,我們主已經復活,天下萬民踴躍歡騰,懇求你因童貞聖母瑪利亞的轉求,賜我們分享永生的喜樂。因我們的主基督。阿們。

 

撰文:Gabriel Chow
參閱:《羅馬彌撒經書》、《羅馬禮儀年曆規則》

鹽+光今日焦點 2019年4月17日

是日教會焦點:

-教宗方濟各公開接見活動繼續解釋《天主經》

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中的要理講授繼續解釋《天主經》,主要專注於耶穌基督在受難和聖死時的的三次祈禱。一、耶穌在最後晚餐時為自己祈禱,二、耶穌在革責瑪尼的莊園裏俯伏在地呼求「阿爸! 父啊!」三、耶穌釘在十字架上說:「父啊,寬赦他們吧! 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 」詳盡內容

-中國天主教開展中梵簽訂臨時協議後的首輪的主教選舉

自中梵簽訂臨時協議後,中國天主教分別在4月9日及11日於內蒙古集寧教區及陝西省漢中教區開展首輪的主教選舉。4月9日,集寧教區舉行主教候選人選舉,由前副主教姚順神父當選。4月11日,漢中教區舉行助理主教選舉,由胥紅偉神父當選。而兩人都是以唯一候選人身分當選。有消息指,兩位當選人早已獲教廷任命。詳盡內容

教宗公開接見:學習耶穌在考驗時刻將自己交付於天父

CNS photo/Paul Haring

馬爾谷福音14:32-36

耶穌與他的門徒來到一個名叫革責瑪尼的莊園裏;耶穌對門徒說:「你們坐在這裏,等我去祈禱。」遂帶著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與他同去;他開始驚懼恐怖,便對他們說:「我的心靈悲傷得要死;你們留在這裏,且要醒寤。」耶穌往前走了不遠,俯伏在地祈求,如果可能,使這時辰離他而去,說:「阿爸! 父啊! 一切為你都可能:請給我免去這杯罷! 但是,不要照我所願意的,而要照你所願意的。」

「在這聖週誦念《天主經》時,我們也要祈求光榮天主的恩寵,曉得仰賴天父,在與祂相遇時好能得到寬恕和和予以寬恕的勇氣。」

2019年4月17日,教宗方濟各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時作出上述邀請。教宗在要理講授中藉著反省《天主經》的主題,論述了耶穌在受難時刻向天父的祈禱。

耶穌在最後晚餐時為自己祈禱

依照《若望福音》的記載,耶穌在最後晚餐後向天父祈禱說:「求祢光榮祢的子,在祢面前光榮我罷!賜給我在世界未有以前,我在祢前所有的光榮罷!」(若17:1,5)。

教宗問道:「苦難已臨到門前,耶穌祈求什麽樣的光榮呢?」他解釋說:「在《聖經》中,光榮表明天主的自我啓示,是祂的救恩臨在於萬民當中的特殊標記。耶穌在十字架上被舉揚,受到了光榮。天主最終在十字架上顯示出祂的光榮,這光榮是全部的愛。」

教宗邀請衆人也像耶穌那樣祈禱:「祈求天父除去我們眼中的屏障,使我們在這幾天能夠瞻仰十字苦像,領悟天主是愛。天主在逾越奧跡中消除了與我們的距離,藉著謙卑顯示了祂的愛,同時也要求我們以愛還愛。因此,若我們以愛活出我們所做的一切,為祂用心做每件事,我們就是在光榮祂。」

教宗表明:「真正的光榮是愛的光榮,因為唯有愛賜予世界生命。的確,這光榮與世俗的光榮截然相反。世俗的光榮將自我置於關注的中心,天主的光榮則相反,沒有掌聲,沒有觀衆。在這光榮的中心沒有『我』,而是『另一位』:在逾越奧跡中我們看到,父光榮子和子光榮父。祂們沒有一個在光榮自己。」

因此,我們要捫心自問:「我要為自己的光榮還是天主的光榮而活?我渴望從別人那裡得到,還是也給予他人?」

耶穌在革責瑪尼的莊園裏俯伏在地呼求「阿爸! 父啊!」

教宗接著提到:「耶穌在革責瑪尼山上為所要發生的事開始感到驚懼恐怖,因為祂要受到背棄、鄙視、苦難和失敗。在這巨大的痛苦中,祂轉向天父,溫柔親切地稱呼祂『阿爸,父啊!』耶穌就這樣教導我們擁抱天父,因為在向天父的祈禱中我們能面對痛苦,得到前行的力量。這是因為,在被衆人遺棄的情況下,耶穌並不孤獨,祂與天父同在。相反地,我們在自己的革責瑪尼山上經常選擇獨處而不是呼求『天父』,不像耶穌那樣將自己交付給祂,承行祂的旨意。我們在經受考驗時卻總是封閉自己,在内心挖一條隧道,一段只朝單一方向伸展的痛苦行程,且在我們内心越陷越深。最大的問題不是痛苦,而是如何面對痛苦。孤獨不提供出路,祈禱則不然,因為祈禱建立關係,予以信賴。」

耶穌釘在十字架上說:「父啊,寬赦他們吧! 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

「此外,耶穌在天父面前也為我們祈禱。祂在十字架上向天父說:『父啊,寬赦他們罷!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路23:34)。耶穌在被釘十字架的極度痛苦中為殺害祂的人祈禱。此處,痛苦的頂點也是愛的最高峰:這寬恕的舉動是具有強大威力的恩典,打破了惡的循環。」

最後,教宗勉勵道:「在這幾天誦念《天主經》時,我們也能祈求這份恩寵,即為光榮天主生活出我們的每一天,就是以愛來善度我們每日的生活。」

CNS photo/Paul Haring

此外,教宗方濟各在當天的公開接見活動中問候法國朝聖者說:「我趁這個機會在聖母主教座堂遭遇火災後,向巴黎教區團體、所有巴黎人和全體法國人民表達我的由衷慰問和關懷。親愛的弟兄姊妹,我至今深感傷痛,與你們大家非常親近。整個教會向全力以赴、奮不顧身搶救聖殿的人致以感謝。願童貞聖母瑪利亞祝福他們並支持重建工作;願這萬眾一心的工程能讚美並光榮天主。願天主降福你們!」

CNS photo/Yara Nardi, Reuters

另一方面,在公開接見活動結束之際瑞典環保少女格蕾塔晉見了教宗方濟各,兩人進行短暫交談。格蕾格身穿灰色上衣、黑色長褲、運動球鞋,她向滿面笑容的教宗展示了一張白色標牌,上面寫著「加入氣候罷課行動」。教宗鼓勵格蕾塔繼續努力保護環境,格蕾塔則感謝教宗為守護受造界作出的莫大努力。這名瑞典少女將於本週五在羅馬參加學生抗議遊行活動,呼籲採取行動來遏止氣候變化。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法國巴黎聖母主教座堂大火的默想

相信大家對於法國巴黎聖母主教座堂在4月15日發生的大火都感到傷悲及可惜。一座超過850年歷史的世界文化遺產,一夜間被焚燒至塔頂倒塌,但慶幸的是教堂內的祭台及十字架仍然保存,耶穌荊棘冠亦被獲救。我雖然從未踏足過法國,因此也未曾進入過巴黎聖母主教座堂,但在這次事件讓我在四旬期中有以下的默想。

「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裏死了,它還只是一粒;然而它若死了,就結出許多果實來。」(若12:24)

事件發生後,大批群眾自發地在教堂附近念玫瑰經、唱聖詠及守夜祈禱。一場大火,燃起了全球信友的熱忱,再次喚醒信友,特別是歐洲的信友為教會熱切祈禱。

十字架再次成了一座講壇

法國巴黎聖母主教座堂內的十字架沒有被大火吞噬,依然屹立不倒,人們在互聯網紛紛討論,分享圖片。這個畫面很震撼,再次提醒我十字架是生命的保證,最終的依歸,永遠的希望。

苦路第十三處─聖母懷抱耶穌

我也從教堂內「十字架的聳立」聯想到「苦路第十三處─聖母懷抱耶穌」的一幕。聖母永遠都是留守在耶穌身旁,而我們往往都是透過聖母而達至耶穌。巴黎聖母主教座堂的事件,是傷悲,但也讓眾人再次擁抱天主,齊心祈禱。

讓我們一起祈禱:

耶穌基督,人類的救主,祢用十字架戰勝了死亡,進入了光榮,使痛苦有了意義,賦給世界喜樂。求祢幫助我們繼續祢救世的工程,共同背負十字架。亞孟。

我,期待祢光榮復活,也期待祢光榮再來!

撰文: Rodney Leung

鹽+光今日焦點 2019年4月16日

是日教會焦點:

-教宗致函慰問巴黎總主教
在法國巴黎聖母主教座堂4月15日發生大火後,教宗方濟各在4月16日推文中表示,會以祈禱陪伴法國人民,願藉重建工程使之轉變成希望。詳盡內容

-法國巴黎聖母主教座堂耶穌荊棘冠被獲救
巴黎當局動員400名消防員,經過9小時灌救,宣布火勢已經撲滅。塔頂雖然倒塌,但教堂內部尚算完整,祭台及十字架仍然保存,耶穌荊棘冠亦被獲救。大批群眾也在教堂附近守夜祈禱。事件中有一名消防員受傷。詳盡內容

-聖座將參加在北京舉行的世界園藝博覽會
4月16日,聖座新聞室宣布,聖座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邀請將參加4月28日至10月7日在北京舉行的世界園藝博覽會,並設立自己的展館。這項活動的目標之一將是傳達教宗方濟各在《願祢受讚頌》通諭中表達的思想。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生日快樂
-4月16日是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92歲生日,在此祝榮休教宗生日快樂,身體健康。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