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不要扭曲聖誕節的意義,耶穌才是真正的禮物

2017年12月27日,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談及我們這幾天在信仰和禮儀慶典中度過的耶穌聖誕的節日。教宗說:「耶穌才是我們真正的禮物,如果我們接納祂,我們也可以成為天主贈予他人的禮物,尤其是對於那些從未體驗過關懷與溫情的人,弱小和受排斥的人。」

教宗感嘆道:「多少人在自己的生活中從未經驗過愛撫,愛的關切,或者溫柔的舉動。聖誕節催促我們給予他們這樣的關懷。」

教宗然後指出:「在我們的時代,尤其在歐洲,我們目睹了聖誕節的意義被扭曲。人們以一種非基督徒的虛假尊重,總是暗含排斥信仰意圖的尊重,把所有關於耶穌誕生的跡象從聖誕節中抹去。但實際上,耶穌誕生才是聖誕節唯一真實的事件!沒有耶穌,就沒有聖誕節;它可以是一個節日,但不是聖誕節!如果聖誕節的中心是耶穌,那麼周圍的一切,比如燈光、聲音,包括特色食物在內的各式地方傳統,都會營造節日的氣氛,但耶穌處於中心。如果我們把祂抹去,光明將會熄滅,一切都將成為虛假的、表面的。」

「我們藉著教會的宣講,一如福音中的牧人,被指引去尋找並找到真光,即耶穌的光。祂降生成為我們中的一員,以如此令人驚訝的方式顯現自己:生於一個無名的卑微女子,這女子在馬槽中生產,除她丈夫外別無他人可尋求幫助。」

「世界渾然不知,但天使在天上歡欣鼓舞!天主子今天也如此向我們顯示祂自己:祂作為天主給予人類的禮物,在黑夜與沉睡中降臨。然而,今天我們仍看到,人更喜歡黑夜,因為人知道光明會揭露一切令人羞愧或刺痛良心的行為和思想。因此,人寧願呆在黑暗中,不擾亂自己的惡習。」

教宗於是勉勵我們反省如何接納天主的禮物—耶穌。

教宗解釋說:「接納天主的禮物意味著我們每天都要把自己當作無償禮物贈予那些我們在各自的路上遇到的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在聖誕節相互贈送禮物。」

教宗引用聖保祿宗徒的教導表明:「天主的恩寵藉著耶穌已經出現(鐸2:11);耶穌是天主的面容,祂由童貞聖母瑪利亞誕生,就像世界上所有的嬰兒一樣,但祂並非出自地上,而是來自天上。天主以這樣的方式為我們開啟了基於愛而非自私的新生命的道路,而耶穌的誕生正是我們在天之父最偉大的愛的舉動。」

教宗說:「我們透過耶穌的誕生可以看到,天主的歷史介入了由現世權勢者推動的人類歷史。天主走入那些處於社會邊緣的人,他們最先領受了祂的禮物,即耶穌帶來的救恩。一道皓光顯示給了白冷城的牧羊人。他們原是邊緣人物,不受歡迎的人,被輕視的人,但他們卻最先得知這偉大的消息。因著這些人,耶穌與弱小卑微者建立了一種友誼,這友誼在時間中延續,並激發人們對更美好未來的希望。這些人以白冷城牧羊人為代表,他們看到了一道皓光,這光指引他們找到耶穌。」

最後,教宗總結道:「天主願意在每個時代與像他們那樣的弱小卑微者共同建設一個新世界,在這個新世界中,不再有任何人遭受拒絕、虐待和貧困。」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三鐘經:願遭綁架的信徒獲得釋放

2017年12月24日,教宗方濟各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時,尤其想到所有因衝突而受苦最深的人民。

教宗呼求道:「在祈禱中等待耶穌,和平之王的誕生之際,讓我們為全世界祈求和平的恩典。」他也特別祈求説:「在聖誕節的機會上,願所有被綁架的人,司鐸、會士、修女和平信徒都獲得釋放,得以返回自己的家。」

教宗還為菲律賓棉蘭老島的遇害者和他們的家人祈禱。日前那裡遭到熱帶風暴襲擊,造成多人傷亡,損失嚴重。他說:「願仁慈的天主接納亡者的靈魂,安慰那些因這風災而受苦的人。」

當天福音記述聖母領報(路1:26-38)。教宗強調:「天使的許諾和瑪利亞的回答”之間的鮮明對比。天使加俾額爾的長篇啟示,詳細而令人驚訝,開啟了一個聞所未聞的前景;而瑪利亞的回答則極其簡短,她沒有提到榮耀和特權,只是表示願意接受和服從。瑪利亞並沒有因為能夠成為默西亞的母親而自我炫耀。她沒有自誇,卻保持謙卑、虛心,一如既往。」

教宗解釋說:「這個對比意義深遠,讓我們明白聖母瑪利亞真的很謙卑。她沒有賣弄自己,卻總是承認自己在天主面前的渺小,對此欣然滿足。與此同時,她也意識到天主計劃的實現取決於她的答覆。所以,她全心接受了這個召叫。聖母瑪利亞與耶穌完全一樣。耶穌一進入世界便說,看,我已來到,為承行天主的旨意;而瑪利亞也如此對天使說,看!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聖母瑪利亞藉此顯示自己是天主計劃的完美合作者。」

最後,教宗說:「在我們仰慕我們的母親聖母瑪利亞對天主的召叫和使命作出答覆之際,讓我們懇求她幫助我們每個人,以誠摯的謙卑和勇敢的慷慨接納天主在我們生命中的計劃。」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2017年聖誕文告及降福羅馬城和全世界

2017年12月25日聖誕節中午時分,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的中央陽台上發表2017年聖誕文告,降福羅馬城和全世界。教宗在聖誕文告中呼籲道:「讓我們如同童貞瑪利亞和聖若瑟,以及白冷城的牧人那樣,迎接耶穌聖嬰,天主為我們降生成人的愛。我們要藉著祂的恩寵,盡心盡力,使我們的世界更具人性、更相稱於今天和未來的兒童。」

教宗在發表聖誕文告後,向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弟兄姐妹,以及透過廣播、電視和各種傳媒聆聽聖誕文告的各國人士祝賀聖誕。他祈願救主基督的誕生更新我們的心靈,激勵我們渴望建設一個更友愛和團結互助的未來,將喜樂和希望帶給每個人。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2017年聖誕文告全文: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聖誕快樂!

耶穌在白冷城由童貞瑪利亞誕生了。祂的誕生並非出於人的慾望,而是因著天主父愛的恩賜,「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祂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若3:16)

今天,這事跡重現於塵世的旅途教會。在聖誕節的禮儀中,天主子民的信仰重新經歷天主降臨的奧跡:祂取了我們可朽的血肉之身,為了拯救我們,使自己變得微小及貧困。這令我們感動不已,因為我們天父溫柔的愛實在是太偉大了。

在瑪利亞和若瑟之後,白冷城的牧人們最先目睹了救主謙卑的光榮。他們認出天使向他們所宣報的記號,並且朝拜了聖嬰。這些卑微卻醒悟的人是每個時代信徒的榜樣:在面對耶穌的奧跡時,他們並沒有因祂的貧困而絆倒,反而像瑪利亞那樣,信靠天主聖言,以單純的眼光去瞻仰祂的光榮。在聖言降生成人的奧跡面前,各處各地的基督徒都能以聖史若望的話語宣告:「我們見了祂的光榮,正如父獨生者的光榮,滿溢恩寵和真理。」(若1:14)

今天,戰爭之風吹向世界,而一種已被淘汰的發展模式卻繼續導致人性、社會及環境的惡化。聖誕節提醒我們耶穌聖嬰的記號,要我們在其他兒童的面容上認出祂來,尤其是那些「在客棧中為他們沒有地方」(路2:7),如同耶穌一樣的兒童。

讓我們在中東的兒童們身上看到耶穌。他們因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民之間關係緊張的加深而繼續受苦。在今天的節日,讓我們呼求上主賜予耶路撒冷及整個聖地和平;讓我們祈禱,好使雙方致力於重新對話,最終能達成談判解決方案,使兩個國家在彼此商定及國際認同的國界內和睦共處。願上主也扶持那些善心人士的努力,他們不顧困難重重,透過國際社會幫助這片飽受煎熬的土地尋找期待已久的和睦、正義及安全。

讓我們在仍被戰爭蹂躪的敍利亞兒童身上看到耶穌,這國家近些年來血流遍地。願親愛的敍利亞終能使每個人的尊嚴得到尊重,透過共同努力重建社會結構,不分種族和宗教。讓我們在伊拉克兒童身上看到耶穌,這個國家仍因這十五年來的敵對而滿目瘡痍及分裂;讓我們也在也門的兒童身上看到耶穌,那裡的戰亂已被大部分人遺忘,人道後果導致人民忍受飢餓和傳染病之苦。

讓我們在非洲兒童身上看到耶穌,特別是南蘇丹、索馬里、布隆迪、剛果民主共和國、中非共和國,以及尼日利亞的兒童。

讓我們在全球各地,在那些因局勢緊張和新的衝突致使和平與安全受到危害的兒童身上看到耶穌。讓我們祈禱,好使朝鮮半島能克服對立,增加彼此的信任,顧及整個世界的益處。讓我們把委內瑞拉託付於耶穌聖嬰,好使這個國家能恢復社會不同成員之間的平靜對談,使全體親愛的委内瑞拉人民受益。讓我們在烏克蘭兒童身上看到耶穌,他們與家人一起承受戰爭暴力的痛苦及嚴重的人道後果。讓我們祈求上主,儘快恩賜平安給那可愛的國家。

讓我們在父母沒有工作又千辛萬苦想要為子女提供一個穩定和安寧前途的那些兒童身上看到耶穌。我們也要在那些童年被剝奪,從小被強迫工作或當兵的兒童身上看到耶穌,他們受到貪圖利益,毫無良心的人剝削。

讓我們在許多被迫離鄉背井,在非人道的環境下獨自一人流離顛沛,容易成為販賣人口者獵物的兒童們身上看到耶穌。透過他們的雙眼,我們看到很多被迫移民的遭遇,他們甚至冒著生命危險踏上令人筋疲力竭的旅途,有時最後下場卻是以悲劇結束。我在緬甸和孟加拉所遇到的那些兒童身上再次看到耶穌,希望國際社會努力不懈,好使那地區的少數族群的尊嚴受到足夠的保護。耶穌十分了解不被人接納的苦楚和沒有容身之所的艱辛。我們不要關閉心門,好似白冷城裡的門户那樣。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聖誕的記號同樣也向我們指示:「一個嬰兒裹著襁褓」(路2:12)。讓我們如同童貞瑪利亞和聖若瑟,以及白冷城的牧人那樣,迎接耶穌聖嬰,天主為我們降生成人的愛。我們要藉著祂的恩寵,盡心盡力,使我們的世界更具人性、更相稱於今天和未來的兒童。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方濟各2017年聖誕子夜彌撒講道

2017年12月24日晚上,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主持聖誕子夜隆重彌撒。彌撒開始前,全場參禮信眾在傳統的《聖誕宣報》歌詠中迎接耶穌聖嬰的降生。11位來自意大利、印度、非洲、波蘭、瑞士、中國、智利和秘魯的兒童為耶穌聖嬰獻花。

當晚,教宗的講道從若瑟與瑪利亞在白冷城遭到的冷遇說起,指出這對年輕夫婦代表著許許多多被人拒絕的外邦人、罪人、異鄉人。教宗引用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話,勉勵眾人向基督敞開大門,展開全新的社會想像空間,做希望的使者、天主殷勤好客的主人翁。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2017年聖誕子夜彌撒講道全文:

瑪利亞「便生了她的頭胎男兒,用襁褓裹起,放在馬槽裡,因為在客棧中為他們沒有地方」(路2:7)。路加藉此簡短而明確的表達,把我們帶入那至聖之夜的中心:瑪利亞生產了,瑪利亞給我們帶來了光。這個質樸的敘述讓我們沉浸在一個徹底改變我們歷史的事件中。在那一夜,這一切都成了希望的源泉。

讓我們再回顧一下稍前的事。由於凱撒的一道上諭,瑪利亞和若瑟不得不踏上旅程。他們不得不離開他們的親人、他們的家、他們的故鄉,千里迢迢去登記戶口。旅途並不舒適,對於正在臨產的年輕夫婦也絕不容易:他們不得不離開自己的故鄉。雖然心中因那即將誕生的嬰兒而充滿希望和憧憬;他們的雙腳卻踏入了不確定和離開家園的危險。

然後,他們遇上了或許是最糟糕的事:到達白冷城,經驗到那是一個不歡迎他們的地方,一個沒有他們容身之所的地方。

正是在那裡,在那個原是挑戰的現實下,瑪利亞為我們誕生了厄瑪努耳。天主子不得不生在馬槽裡,因為祂的子民沒有給祂留位置。「祂來到了自己的領域,自己的人卻沒有接受祂」(若1:11)。在那裡,一個不為遠方客人提供空間和容身之所的漆黑城市,一個到處熙熙攘攘卻似乎想透過轉面不顧他人而建設自己的漆黑城市,恰恰燃起了天主溫柔的革命火花。白冷城中展露了一絲對失去土地、祖國和夢想的人的開放,甚至包括那些被封閉的生命所窒息的人。

若瑟和瑪利亞的步伐中隱含著許許多多的步伐。我們看到整個家庭的步伐,他們今天被迫踏上了旅途。我們看到成千上萬人的步伐,他們沒有選擇離開,卻被迫與親人分離,被驅逐出自己的家園。在很多情況下,他們的啟程充滿希望,充滿未來;在另外的諸多情況下,他們的啟程只有一個名字:死裡逃生。這是在各個時代的黑落德手下死裡逃生,因為他們為了展示權力和收斂財富,絕不顧惜無辜的人。

瑪利亞和若瑟,雖然沒有找到容身之所,卻最先擁抱了那賦予我們眾人公民身分的「那一位」。祂藉著自己的貧窮和弱小宣告並顯示出:真正的權力和可靠的自由屬於那些尊幼扶弱的人。

在那一夜,沒有容身之所的「那一位」被傳報給了那些饑餓和流落街頭的人。牧童們最先聽到了這好消息。他們由於自己的工作性質,不得不生活在社會的邊緣。他們的生活條件和他們必須居住的地方,阻礙他們遵守有關宗教潔淨禮的種種規定,因此他們被視為不潔。他們的皮膚、衣服、體味、說話方式、來歷,都背叛了他們。這一切都使他們不被人信任。他們成了令人避而遠之、讓人畏懼的人;他們被視為信徒中的外邦人、義人中的罪人、公民中的異鄉人。然而,天使卻對這些外邦人、罪人、異鄉人說:「不要害怕;看!我給你們報告一個為全民族的大喜訊:今天在達味城中,為你們誕生了一位救世者,祂是主默西亞。」(路2:10-11)

這正是我們今夜受邀分享、慶祝和宣報的喜樂。這是與天主同在的喜樂,祂以祂無限的慈悲擁抱了我們這些「外邦人、罪人、異鄉人」,並要求我們也這麼去做。

今夜我們所宣報的信仰,讓我們承認天主臨在於一切我們認為祂缺席的處境。祂臨在於那些不速之客身上,我們常常無法認出祂來;祂行走在我們的城市中,我們的社區中,乘搭我們的公車,並叩敲我們的門。

這同樣的信仰也催促我們展開全新的社會想像空間,不怕經驗新的關係形式。在這樣的關係中,沒有任何人應該覺得自己在這片土地上沒有立足之地。聖誕節是我們將恐懼力量轉化為愛德力量的時期,好能開創一種全新的愛德想像。這愛德沒有對不義習以為常,而是勇敢地在張力與衝突中成為「麵包之家」(註:白冷城希伯來文原意),一個好客之地。聖若望保祿二世曾告訴我們:「你們不要害怕!你們要向基督打開,甚至敞開大門!」(1978年10月22日教宗就職彌撒講道)。

藉著這白冷城嬰孩,天主與我們相遇,叫我們成為我們周遭生活的主角。祂把自己獻給我們,好讓我們將祂放在懷裡,安慰祂,擁抱祂。因為在祂內,我們就不會害怕張開雙臂去安慰和擁抱那些飢渴的、陌生的、衣不蔽體的、患病的、被囚禁的人(瑪25:35-36)。「你們不要害怕!你們要向基督打開,甚至敞開大門!」藉著這嬰孩,天主邀請我們成為希望的使者,邀請我們成為許許多多因屢遭拒絕而被絕望所壓垮者的哨兵。藉著這嬰孩,天主叫我們成為祂殷勤好客的主人翁。

在這恩典喜樂的感動下,我們祈求祢,白冷城的小聖嬰。願祢的哭泣喚醒我們的冷漠,使我們睜開雙目注視那些受苦的人。願祢的溫柔激發我們的敏覺,使我們覺得自己受邀在那些來到我們城市、我們歷史、我們生命中的人身上認出祢。願祢革命性的溫柔能說服我們,使我們覺得自己受邀成為我們子民的希望和溫柔的使者。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基督徒應該喜樂,不要愁眉不展

將臨期 十二月二十一日 彌撒

(第一式)

讀經一:雅歌 2:8-14

聽,這是我愛人的聲音;看,他來了:他跳過山崗,躍過丘陵。我的愛人彷彿羚羊,宛如幼鹿;你看,他已站在我們的牆後,由窗外向裡凝視,由窗櫺往內窺望。我的愛人招呼我說:「起來,我的愛卿!快來,我的佳麗!看,嚴冬已過,時雨止息,且已過去;田間的花卉已露,歌唱的時期已近。在我們的地方已聽到斑鳩聲;無花果樹已發出初果,葡萄樹已開花放香;起來,我的愛卿!快來,我的佳麗!我那在岩石縫中,在懸崖隱處的鴿子!請讓我看到你的面貌,聽見你的聲音,因為你的聲音柔和可愛,你的面貌美麗動人。」

(第二式)

讀經一:索福尼亞先知書 3:14-18

熙雍女子,你應歡樂!以色列,你應歡呼!耶路撒冷女子,你應全心高興喜樂!上主已撤消了對你的定案,掃除了你的仇敵;以色列的君王─上主在你中間,你再不會遇見災禍!在那一天,人必對耶路撒冷說:「熙雍,你不用害怕,不要雙手低垂!上主你的天主,在你中間,他是一位施救的勇士,他必為你喜不自勝,對你重溫他的愛情;且因你歡耀喜樂,有如在慶節之日。」

福音:聖路加福音 1:39-45

瑪利亞就在那幾日起身,急速往山區去,到了猶大的一座城。她進了匝加利亞的家,就給依撒伯爾請安。依撒伯爾一聽到瑪利亞請安,胎兒就在她的腹中歡躍。依撒伯爾遂充滿了聖神,大聲呼喊說:「在女人中你是蒙祝福的,你的胎兒也是蒙祝福的。我主的母親駕臨我這裡,這是我那裡得來的呢?看,你請安的聲音一入我耳,胎兒就在我腹中歡喜踴躍。那信了由上主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

2017年12月21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表示:「你們要有被救贖和寬恕的樣貌,而不是愁眉不展。」當天的兩篇讀經均提到發自內心的深邃喜樂。整個禮儀充滿了喜樂的訊息:「你們要喜樂,要喜樂!」

教宗於是解釋喜樂的三個方面:

首先是源自寬恕的喜樂。

教宗說:「上主已撤銷了對你的定案。我邀請大家喜樂,不要過個不冷不熱的生活,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已被寬恕。這是基督徒喜樂的真正根源。我們可以想想囚犯得知被減刑時的喜樂,或者福音中病患和癱子獲得痊癒的喜樂。因此,我們需要意識到耶穌帶給我們的救贖。」

教宗說:「有一位批評基督徒的哲學家,稱自己是諾斯底主義者或無神論者,我不太確定,但他批評基督徒說:『這些基督徒說有救主;當他們擁有被救贖的樣貌和喜樂時,我將相信他們,將相信救主。』可是,你卻擁有一張愁眉不展的面容,人們如何能相信你是一位信徒,你的罪過得到了赦免呢?這是第一點,今天禮儀的第一個訊息:你是一個被寬恕的人,我們每個人都是被寬恕的人。天主是寬恕的天主。因此,你要接受這個寬恕,喜樂地前行,因為上主也將寬恕我們由於軟弱所做的事情。」

喜樂的第二個方面是上主與我們同行。

教宗說:「上主自從召叫亞巴郎那刻起就與我們同行。祂就在我們中間,無論我們飽受考驗、困難或喜樂。在一天的時光中,我們要向上主說幾句話,因為祂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身邊。」

喜樂的第三個方面是不讓自己垂頭喪氣。

教宗說:「悲觀的生活不是基督徒的生活,悲觀的根源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已被寬恕,悲觀源自一個人從未感受到天主的溫柔。我們可以說,福音讓我們看到了喜樂:『瑪利亞歡喜地起身,急忙去拜訪表姐依撒伯爾。』喜樂也促使我們急忙前行,一直都如此,因為聖神的恩寵不懂得緩慢。聖神總是急促行事,總是催促著我們:向前,向前,猶如風吹動帆船那樣,催促著我們前行。」

簡言之,依撒伯爾與瑪利亞相遇的喜樂使她腹中的胎兒歡喜踴躍。

教宗說:「這也是教會向我們訴説的喜樂:我們是喜樂的基督徒,我們要竭盡所能表明我們深信已得到救贖。上主寬恕了我們的一切,若我們再次跌倒時,祂還會寬恕我們,因為天主是寬恕的天主。上主在我們中間,祂不會讓我們垂頭喪氣。這是今天的訊息:『起來!』也就是耶穌對病患說的那個起來:『起來,去吧!你應歡呼,你應歡樂,你應全心高興喜樂。』」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你們應提前進堂參與彌撒,切莫遲到

恭讀宗徒大事錄

他們專心聽取宗徒的訓誨,時常團聚,擘餅,祈禱。因為宗徒顯了許多奇蹟異事,每人都懷著敬畏之情。凡信了的人,常齊集一處,一切所有皆歸公用。他們把產業和財物變賣,按照每人的需要分配。每天都成群結隊地前往聖殿,也挨戶擘餅,懷著歡樂和誠實的心一起進食。他們常讚頌天主,也獲得了全民眾的愛戴;上主天天使那些得救的人加入會眾。

2017年12月20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繼續反省感恩聖事的主題,當天解釋了進堂式的意義。

教宗說:「彌撒由兩大部分組成,即聖道禮儀和聖祭禮儀,它們彼此不可分割,共同形成一個敬禮行動(《禮儀憲章》56號)。重要的是,我們應明白彌撒的各項舉動和時刻,好能圓滿地參與彌撒,感受其無限之美。」

「彌撒首先以進堂式作為開端,目的是要幫助共聚一堂的信友形成一個團體,準備自己,妥善聆聽天主聖言,合宜地舉行感恩聖祭(《羅馬彌撒經書總論》46號)。進堂式包括懺悔禮和集禱經,全體子民的祈禱意向藉此上升到高天。」

教宗表明:「彌撒以劃十字聖號和進堂式作為開端,我們作為會眾藉此開始朝拜天主。因此,我們不應遲到,而應提前進入聖堂,準備心靈參與這禮儀,這會眾的慶典。這很重要。彌撒是與基督的愛相遇,主禮司鐸親吻並為基督的祭台上香就是一個明證。」

教宗強調:「祭台是奉獻感恩祭、報謝主恩的中心(《羅馬彌撒經書總論》296號)。全體會眾圍繞在代表基督的祭台周圍,不是要彼此相視,而是要注視基督,因為基督是會眾的核心,從未遠離它。」

之後,主禮司鐸以天主聖三之名帶領會眾劃十字聖號。

教宗解釋道:「我們劃十字聖號,不僅牢記我們的聖洗聖事,也明認禮儀祈禱是與基督耶穌的相遇。祂為了我們降生成人,死在十字架上並光榮復活。然而,孩子們有時不會劃十字聖號。請父母親、祖父母們以及學校老師教導孩子們從小就學會劃十字聖號。你們要讓他們懂得,應把耶穌的十字架視為他們的保護。彌撒正是以十字聖號作為開端。」

「接著,主禮司鐸向會眾致候:『願主與你們同在』,以此表達全體會眾的共同信仰和齊心渴望與上主同在的心願。我們正進入一場『交響曲』,各種聲調齊鳴,也包括靜默時刻,因為全體參與者『同心合意』,承認自己在同一聖神的激勵下,朝向同一個目標。」

最後,教宗提到懺悔禮,主祭邀請在場眾人承認自己的過失:「這是邀請我們在天主和兄弟姐妹面前承認自己是罪人,就如當時的稅吏那樣,因為我們全都是罪人。我們應承認自己是罪人,好能與上主一起復活,進入新生命。如果感恩聖事確實呈現復活奧跡,也就是基督從死亡到生命的過渡,那麽我們必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認識到哪些是我們的死亡處境,好能與祂一起復活,進入新生命。」

在問候信友時,教宗祈願聖誕夜以喜樂和平安光照每個人的生命,尤其是那些孤獨、受苦和無家可歸者的生命。教宗也感謝古巴馬戲團的藝術家們表演的精彩舞蹈,使這次聖誕節前的公開接見活動已有的喜樂氣氛更為錦上添花。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梵蒂岡連線:教宗方濟各使徒之旅-孟加拉國

本集的梵蒂岡連線會跟您見證教宗在孟加拉國的使徒之旅。

2017年11月30日,教宗方濟各告別緬甸,繼續前往孟加拉國展開牧靈訪問。孟加拉人民共和國人口在 2015年數據估計有接近1億7千萬人,孟加拉國可說人口密度相當高,就算計入小型國家及城市國家,其人口密度也居世界第10位。當地有 89.1% 信奉伊斯蘭,10% 印度教、基督信徒團體僅佔0.3%。

教宗與日本大學生視頻對話

2017年12月18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與東京上智大學(Sophia University)的學生舉行了視頻連線對話。該大學收集了學生們向教宗提出的一百多個問題,教宗針對其中8個作了回答。 [Read more…]

教宗:生育力始終是天主的降福和標記

將臨期 十二月十九日 彌撒

讀經一:民長紀 13:2-7,24-25

那時,在祚辣有一個人,屬於丹支派,名叫瑪諾亞,他的妻子是個石女,從未生育。上主的使者顯現給那婦人,對她說:「看,你原是個石女,從未生育,但是你要懷孕生子。今後要留心:清酒濃酒都不可喝,各種不潔的東西也不可吃!看,你將懷孕生子,剃刀不可觸及他的頭,因為這孩子從母胎就是獻於天主的;他要開始從培肋舍特人手中拯救以色列。」那婦人遂去告訴自己的丈夫說:「有一個天主的人來到我這裡,他的容貌好像天主的使者,極其威嚴;我沒有問他從那裡來,他也沒有告訴我他的名字。他對我說:看,你將懷孕生子,從今以後清酒濃酒都不可喝,各種不潔的東西都不可吃,因為這孩子從母胎一直到死,是獻於天主的。」後來那婦人生了一個兒子,給他起名叫三松;孩子漸漸長大,上主祝福了他;上主的神開始感動他。

福音:聖路加福音 1:5-25

黑落德為猶太王的時候,阿彼雅班次中有一位司祭名叫匝加利亞,他的妻子名叫依撒伯爾,是亞郎的後代。二人在天主前都是義人,遵守上主的一切誡命和禮規,無瑕可指。但是,他們沒有孩子,因為依撒伯爾素不生育,兩人又都上了年紀。有一天,正逢匝加利亞輪著他的班次,在天主前盡司祭的職務時,按著司祭的常例,他抽中了簽,得進上主的聖所獻香。獻香的時候,所有的百姓都在外面祈禱。有一位上主的天使站在香壇右邊顯現給他。匝加利亞一見,驚惶害怕起來;但天使對他說:「匝加利亞,不要害怕!因為你的祈禱已蒙應允,你的妻子依撒伯爾要給你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若翰。你必要歡喜踴躍,許多人也要因他的誕生而喜樂,因為他在上主面前將是偉大的,淡酒和濃酒他都不喝,而且,他還在母胎中就要充滿聖神;他要使許多以色列子民轉向上主,他們的天主;他要以厄里亞的精神和能力,在他前面先行,使為父的的心轉向兒子,使悖逆者轉向義人的心意,為上主準備一個善良的百姓。」匝加利亞遂向天使說:「我憑什麼能知這事可行呢?因為我已經老了,我的妻子也上了年紀。」天使回答說:「我是站在天主面前的加俾額爾,奉命來向你說話,報告你這個喜訊。看,你必成為啞巴,不能說話,直到這事成就的那一天,因為你沒有相信我的話;但我的話屆時必要應驗。」百姓等候匝加利亞,都驚訝他滯留在聖所內那麼久。及至他出來,竟不能對他們講話。他們這才知道,他在聖所中見了異象;他成了啞巴,只好給他們打手勢。匝加利亞供職的日期一滿,就回了家。幾天以後,他的妻子依撒伯爾受了孕,她躲藏了五個月,說:「上主在這些時日內這樣眷顧了我,除去了我在人間的恥辱。」

2017年12月19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強調了兩個關鍵詞:不孕和生育力。當天禮儀的兩篇讀經記述天使傳報三松和洗者若翰的誕生,他們的母親分別是不孕和年邁的婦女(民13:2-25;路1:5-25)。在她們的年代,不孕是個恥辱,生育子女則是天主的恩寵和賞賜。教宗指出,聖經中有許多熱切渴望生子的不孕婦女,或者痛失兒子的母親,因為她沒了後代,諸如撒辣、納敖米、亞納、依撒伯爾。

天主頒給我們原祖父母的首條誡命是「你們要生育繁殖,充滿大地」(創1:28)。

教宗解釋說:「哪裡有天主,那裡就有生育力。我突然想到有些國家選擇了不孕之路,罹患人口老化的惡性疾病。他們吝於生育子女,一味索求福利。國家少子化並非一件幸事。生育力始終是天主的降福。」

教宗闡明,生育力分成物質和精神的,但都給予生命。一個人可以不結婚,就如司鐸和度奉獻生活者,但他必須在生活中給予他人生命。我們若不以善行發揮生育力,就是有禍的。

生育力是天主的標記。

教宗指出:「先知們選擇以沙漠的圖像加以說明。還有什麼比沙漠更加貧瘠的呢?儘管如此,先知們仍預言,沙漠將開出花朵,旱地將充滿水源。這正是天主的許諾。天主是富有生育力的。魔鬼的確希望人們不孕。它希望我們每個人都不以給予他人生命而活,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上的。魔鬼希望人們為自己而活,自私自利,傲慢自大,愛慕虛榮,自我膨脹,卻不為他人而活。魔鬼就是使自私的莠子成長,並阻止我們發揮生育力的那位。」

當我們臨終時,有子女為我們闔上雙眼是一個恩寵。

教宗提及一位阿根廷巴塔哥尼亞(Patagonia)年邁傳教士的典範:「他在高齡90多歲時,稱他的一生瞬息即逝,但他在重病末期有很多精神上的子女伴隨左右。」

聖誕節即將來到,教宗指著聖誕馬槽的空搖籃說:「我們可以看到這裡有一個空的搖籃。它可以是希望的象徵,因為耶穌聖嬰就快要降臨;它也可以是博物館的展示品,一生空無一物。我們的心靈是一個搖籃。我的心靈狀況如何呢?它是空蕩卻開放,以便不停地領受生命和給予生命,抑或它是一顆保守的心,如同博物館的展示品那樣,從不向生命開放,也不給予生命?」

最後,教宗鼓勵眾人凝視這個空的搖籃並祈禱說:「上主,求祢降臨,充滿搖籃,填滿我的心,敦促我給予生命,成為富有生育力。」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大聖若瑟是一個絲毫不為自己謀取益處的模範

將臨期 十二月十八日 彌撒

讀經一:耶肋米亞先知書 23:5-8

上主說:看,時日將到,我必給達味興起一支正義的苗芽,叫他執政為王,斷事明智,在地上執行公道正義。在他的日子裡,猶大必獲救,以色列必居享安寧;人將稱他為:「上主是我們的正義。」為此,看,時日將到,人不再以『那領以色列子民由埃及地上來的上主,永在』的話起誓,卻要以『那領以色列家的後裔,由北方,由他驅逐他們所到的各地回來,使他們再住在自己故鄉的上主,永在』的話起誓。

福音:聖瑪竇福音 1:18-24

耶穌基督的誕生是這樣的:他的母親瑪利亞許配於若瑟後,在同居前,她因聖神有孕的事已顯示出來。她的丈夫若瑟,因是義人,不願公開羞辱她,有意暗暗地休退她。當他在思量這事時,看,在夢中上主的天使顯現給他說:「達味之子若瑟,不要怕娶你的妻子瑪利亞,因為那在她內受生的,是出於聖神。她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為他要把自己的民族,由他們的罪惡中拯救出來。」這一切事的發生,是為應驗上主藉先知所說的話:「看,一位貞女,將懷孕生子,人將稱他的名字為厄瑪奴耳,意思是:天主與我們同在。若瑟從睡夢中醒來,就照上主的天使所囑咐的辦了,娶了他的妻子。

2017年12月18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時表示:「我們要效法大聖若瑟,懂得如何在困境、焦慮及黑暗中行走,聆聽天主的聲音,默默地前行。」教宗提到若瑟擔負起父親的義務,撫育嬰孩耶穌成長,直到祂成了成熟的人。

當天福音記述童貞瑪利亞,若瑟的未婚妻將誕生耶穌的事跡(瑪1:18-25)。當瑪利亞從表姐依撒伯爾那裡返回納匝肋後,她因聖神有孕的事已顯示出來。教宗提到若瑟當時躊躇和痛苦的心情,鄉裡愛說閒話的人開始在他耳邊竊竊私語,令他感到難過。

「若瑟雖然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麽事,但他知道瑪利亞是一個天主的人。他於是有意暗暗地休退她,不願公開羞辱她。這時,上主打發天使在夢中顯現給若瑟,告訴他那在瑪利亞内受生的孩子是出於聖神。若瑟因此便信從了。」

「若瑟在這個經驗中展開了内心的搏鬥。在這搏鬥中,他聽到天主的聲音對他說:『你要起來!』」

教宗解釋道:「『你要起來』這句話在《聖經》中多次提到,表示一項使命的開端。因此,天主對若瑟表明:『你要起來,娶瑪利亞為妻,把她帶到你家裡。你要對這情況擔負起責任,掌握這情況,向前行走。』」

教宗說:「若瑟並沒有到朋友那裡尋求安慰,也沒有去找心理醫生來解夢。他沒有這樣做,卻只是相信。他向前行走,掌握這情況。可是,若瑟該當掌握什麽呢?他應掌握的又是什麽情況呢?若瑟應擔負起什麽責任?他應對兩件事負起責任,一個是父親的義務,另一個是奧跡的使命。」

教宗表明:「關於若瑟的父親義務,聖史路加在基督的族譜中就已提到:『耶穌開始傳教的時候,大約30歲,人都以祂為若瑟的兒子。』(路3:23)若瑟擔負起一項父親的義務,這責任不是他自己的,而是來自天父。他的父親義務意味著不僅扶持瑪利亞和這個孩子,也要撫育這孩子成長,教授祂謀生的手藝,使祂長大成人。因此,若瑟一言不發,負起了原本不是他的,而是屬於天主的父親義務。若瑟在《福音》中沒說過一句話,他是一個緘默不語,靜靜聽命的人。」

「另一方面,若瑟也是一個手中握有奧跡的人,正如當天的第一篇讀經所言,這奧跡就是再次把子民引向天主(耶23:5-8),禮儀中稱之為重新創造的奧跡,最奇妙的化工。」

教宗解釋道:「若瑟手中握有這奧跡,以他的緘默和勞作提供協助,直到蒙天主恩召為止。我們稱這個擔負起父親義務和奧跡使命的人為天父的身影,天主父的身影。如果取了人性的耶穌學會稱祂已認識的天主為『阿爸,父親』,祂正是從若瑟的生活和見證中學會的。若瑟是一個守護者,助人成長的人,將每個父親的義務和每項奧跡向前推進的人,但他絲毫不為自己謀取益處。」

最後,教宗重申:「這就是偉大的若瑟,天主需要他,好將重新引領子民朝向新創造的奧跡向前推進。」

來源: 梵蒂岡電台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