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將前往聖畢奧神父出生地

2018年3月17日,教宗方濟各將前往聖畢奧神父朝聖地聖若望·羅通多(San Giovanni Rotondo)和聖人的故鄉彼得雷齊納(Pietrelcina)小鎮。嘉布遣會總會長安東尼·貝爾彼得(Antonio Belpiede)神父在3月10日在羅馬召開記者會,談及聖庇護神父、人們對他的敬禮,以及他的五傷。

聖畢奧神父原名方濟各·福爾焦內(Francesco Forgione),是教會歷史上第一位帶有五傷的司鐸,因為同樣帶有五傷的亞西西聖方濟各則是一位執事。貝爾彼得總會長表示,彼得雷齊納是聖畢奧神父的出生地,也是他於1910年第一次領受五傷印記的地方。從1918年起,聖人帶有了永久的五傷印記,今年正值100週年,也是聖人去世50週年。這兩項盛事正是教宗方濟各訪問的主題。

教宗方濟各將於當天早晨7時離開梵蒂岡,下午2時結束行程返回羅馬。在7個小時的訪問中,教宗將會晤信眾、嘉布遣會士、病人,尤其是患有腫瘤的兒童。

貝爾彼得總會長指出,教宗方濟各似乎沒有與畢奧神父見過面,但他願意見證他對這位聖人的敏覺力。在慈悲禧年期間,聖畢奧神父的聖髑曾與聖萊奧波爾多(San Leopoldo Mandić)神父的聖髑遷至羅馬展出,以強調修和聖事為受傷的世界帶來慈悲的重要性。

關於全世界對聖畢奧神父的敬禮,貝爾彼得總會長概述道,雖然聖畢奧神父祈禱團體在意大利的人數有所減少,但在拉丁美洲、非洲,以及加拿大和美國的人數卻在增加,其中不乏年輕人。聖畢奧神父是一個非常慈祥的人,雖然有人說他的舉動似乎有些“不友善”,實際上並非如此,我們應該給予理解,因為聖人身處那些想要碰觸他受傷的手和腳的群眾之中,這給他造成了巨大的疼痛。

目前全世界共有約10,500名嘉布遣會士,他們對教宗的來訪非常高興。貝爾彼得總會長最後指出聖畢奧神父給今日人類的訊息,他說:「我們要在十字架下重新找到自我。人若遠離耶穌基督就會迷失自己。在十字架下有痊癒、救恩、喜悅、希望、愛和生命。」

聖五傷畢奧神父的領聖體後經

主,請留下來吧!因為我需要祢的臨在。祢知道,我是多麼容易離棄祢。

主,請留下來吧!因為我是軟弱的。我需要祢的力量,使我不易跌倒。

主,請留下來吧!因為祢是我的生命。沒有祢,我的生命便沒有意義和希望。

主,請留下來吧!因為祢是我的真光。沒有祢,我便處於黑暗中。

主,請留下來吧!好使我能明白祢的旨意。

主,請留下來吧!好使我能聽到祢的聲音,並跟隨祢。

主,請留下來吧!因為我希望能更加愛祢,並永遠陪伴著祢。

主,請留下來吧!若祢想我永遠效忠於祢。

主,請留下來吧!雖然我的靈魂一無是處,但我希望她能成為安慰祢和接納祢的愛的地方。

主耶穌,請留下來吧!因為白日已盡,黑夜將至,生命即將結束。死亡,審判,永恆,已臨近。我需要更新我的力量,使我不會滯留在途中。為此我需要祢。黑夜已深,死亡將至。我懼怕那黑暗,誘惑,神枯,十字架,和憂苦。啊,我主耶穌,在這流徙的夜裡,我是多麼需要祢呀。

主耶穌,請留下來吧!在這充滿危機的生命黑暗中,我需要祢。請助我認出祢,如同你的門徒在擘餅時認出祢一樣。好使祢的聖體,成為軀除黑暗的真光,支持我的力量和作我心唯一的喜樂。

主,請留下來吧!因為在我臨終時,我希望與祢合而為一。就算沒有聖體也有祢的恩寵和愛。

主耶穌,請留下來吧!我不祈求神慰,因為我不堪當。我只求祢的臨在。噢,是的,我只求此恩寵。

主,請留下來吧!因為我只尋求祢:祢的愛,祢的聖寵,祢的旨意,祢的心,祢的靈,因為我愛祢,我只求能更加強烈積極地去愛祢,沒有其他要求了。我親愛的耶穌,請賜我能在世上全心愛祢,並在永恆中,繼續地愛祢。

亞孟。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祈禱需要勇氣和耐心,不要偏離主題

四旬期第四周 星期四 彌撒

讀經一:出谷紀 32:7-14

上主訓示梅瑟說:「你下去!因為你從埃及國領出來的百姓敗壞了。他們很快就離開了我給他們指示的道路,為自己鑄了一個牛犢,朝拜它,向它祭獻並且說:以色列,這就是領你出埃及的天主。」上主又向梅瑟說:「我看這百姓,真是一個執拗的百姓!你且由我向他們發怒,消滅他們;我要使你成為一個大民族。」
梅瑟求上主他的天主息怒說:「上主,你為什麼要向你用大力,用強硬的手臂,由埃及國領出來的百姓發怒呢?為什麼要叫埃及人說:他是惡意領他們出來,要在山中殺死他們,由地面上絕滅他們呢?求你息怒,撤銷要加於你百姓的災禍。求你記念你的僕人亞巴郎、依撒格和以色列,你曾指著自己向他們起誓說:我要使你們的後裔,像天上的繁星那樣多;我所許的那整個地方,必賜給你們的後裔,叫他們永遠佔有。」上主遂撤銷了要加於百姓的災禍。

福音:聖若望福音 5:31-47

那時,耶穌對猶太人說:「如果我為我自己作證,我的證據不足憑信;但另有一位為我作證,我知道他為我作的證足以憑信。你們曾派人到若翰那裏去,他就為真理作過證。其實我並不需要人的證據,我提及這事,只是為叫你們得救。若翰好比是一盞點著而發亮的燈,你們只一時高興享受他的光明。但我有比若翰更大的證據,即父所托付我要我完成的工程,就是我所行的這些工程,為我作證;證明是父派遣了我。派遣我來的父,親自為我作證;你們從未聽見過他的聲音,也從未看見過他的儀容,並且你們也沒有把他的話存留在心中,因為你們不相信他所派遣的那位。你們查考經典,因你們認為其中有永生,正是這些經典為我作證;但你們不願意到我這裏來,為獲得生命。「我不求人的光榮;而且我認得你們,知道在你們內沒有天主的愛情。我因我父的名而來,你們卻不接納我;如果有人因自己的名而來,你們反而接納他。你們既然彼此尋求光榮,而不尋求出於唯一天主的光榮,你們怎麼能相信我呢?不要想我要在父面前控告你們;有一位控告你們的,就是你們所寄望的梅瑟。若是你們相信梅瑟,必會相信我,因為他是指著我而寫的。如果你們不相信他所寫的,怎麼會相信我的話呢?」

2018年3月15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表示:「勇氣和耐心是祈禱的特點,祈禱應該向天主暢所欲言,像子女對父母那樣。」

教宗指出:「第一篇讀經取自《出谷記》,記述了梅瑟如何勸阻上主不要對背棄生活的天主的榮耀而轉向祭拜金牛的子民發怒。在他與天主的大膽對話中,梅瑟提出自己的論據,提醒天父祂曾為自己的子民做了多少事,如何拯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奴役,梅瑟還回憶了亞巴郎和依撒格的忠信。在梅瑟的言談中,在這場面對面的對話中,透露著先知全心投入的態度,以及他對子民的愛。不怕說實話,沒有進入偏離主題的遊戲,面對誘惑他並沒有出賣他的良知。這使天主感到喜悅。當天主看到一個人為某件事不斷祈禱時,祂會被感動。」

「不偏離主題。我與人民同在,我與祢同在。這就是代禱,這是以理據爭的祈禱,這樣的祈禱需要敢於在天主面前直言。在代禱時我們要有耐心。當我們答應為某個人祈禱時,我們不能念一遍《天主經》和《聖母經》就了事。不!如果你答應為某人祈禱,就應該走梅瑟的道路。這需要耐心。」

教宗說:「不幸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領導層常常會為獲得個人收益而犧牲公司利益,即使看到自己的利益已經得以挽回。但梅瑟並沒有進入偏離主題的邏輯,他與民同在,為民爭取。聖經中到處有持之以恆的例子,例如客納罕婦人、耶利哥的瞎子。為他人代禱需要有兩個要點:勇氣和耐心。如果我願意上主垂允某個人的祈禱,就應該走出去,去敲門,叩響天主的心門,因為我的心牽掛著此事!如果我沒有為我應該代禱的這個人、為他的需求而牽腸掛肚,就不會有勇敢和耐心的能力。」

最後,教宗指明了代禱的正確方式:「即全心投入、奮力爭取、不斷前行、克己守齋。願上主賜予我們恩寵:在祈禱時向天主暢所欲言,像子女對父母那樣;持之以恆地祈禱,在祈禱時具有耐心。但最主要的是,我們在祈禱時要懂得自己是與父親在說話,我的父親必將俯聽我。願上主幫助我們在代禱方面日益精進。」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公開接見:《天主經》是天主子女的祈禱

恭讀路加福音

當耶穌與他們坐下吃飯的時候,就拿起餅來,祝福了,擘開,遞給他們。他們的眼睛開了,這才認出耶穌來;但衪卻由他們眼前隱沒了。

2018年3月14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以感恩聖事為主題的要理講授中著重闡明誦念《天主經》的意義。教宗表示,誦念《天主經》使我們敞開心靈,與天主和與弟兄姐妹共融,同時向天父祈求日用的食糧、平安、寬恕及懂得寬恕別人的恩寵。

「當耶穌與他們坐下吃飯的時候,就拿起餅來,祝福了,擘開,遞給他們。門徒們從這個動作認出耶穌來(路24:30-31)。」

教宗在要理講授中,以《路加福音》的這段記載為切入點指出:「在彌撒的聖祭禮儀中,主祭重複耶穌擘餅的動作後,便帶領會眾誦念《天主經》。《天主經》並非基督信仰許多祈禱中的任何一個,而是天主子女的祈禱,是耶穌教給我們最卓越的祈禱。我們誦念《天主經》時,我們就是如同耶穌那樣祈禱。這是耶穌的祈禱,是祂教給我們的祈禱;門徒們對祂說:『老師,請教給我們祈禱,如同祢祈禱那樣。』耶穌就這樣傳授了祂的祈禱。如同耶穌那樣祈禱是多麼美好啊!」

教宗表示:「在《天主經》中我們稱天主為父親,因為藉著聖洗的水和聖神我們獲得重生,成為祂的子女。可是,經常有人在誦念《天主經》時,卻不知道自己說的是什麼。沒錯,你向天父祈求。但當你說出『天父』的時候,你是否感受到祂是父親,是你的父親,人類的父親,耶穌基督的父親呢?你是否與這位父親有一種關係呢?『哎,我沒想過。』」

「每當我們誦念《天主經》時,我們就會與那愛我們的父親聯繫起來,聖神使我們建立起這種聯繫,賜予我們這種成為天主子女的感覺。」

「此外,《天主經》也是讓我們妥善預備領受與耶穌共融聖事最卓越的祈禱。除了在彌撒中,我們也在早晚,在日課和晚禱中誦念《天主經》,如此一來,這祈禱也有助於使我們的每一天都具有基督徒的特色。」

教宗解釋道:「在誦念《天主經》時,我們祈求日用食糧,也祈求天主寬恕我們的罪過,同時也努力寬恕傷害我們的人,敞開心靈,愛弟兄姐妹。然而,寬恕傷害過我們的人並非容易,我們必須祈求這份恩寵,說:『上主啊,請祢教給我們寬恕,如同祢寬恕了我那樣。』可見,這是一份恩寵。單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是無法做到的。寬恕乃是聖神賜予的恩寵。」

「在《天主經》中,我們也呼求天主使我們免於兇惡。隨後,主祭以全體會眾的名義祈求上主從一切災禍中拯救我們,恩賜我們的時代得享平安。互祝平安的標記自古以來就在領受聖體之前,被安排在領聖體禮內,因為若不先與近人和好,就無法與天父共融。」

最後,教宗總結道:「『上主,求祢垂憐,求祢賜予我們平安』,這些呼求從誦念《天主經》到分餅,都在幫助我們準備心靈去參加感恩盛宴,那正是我們與天主和與弟兄姐妹共融的泉源。」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方濟各第33屆世青節文告

2018年教宗方濟各

第33屆世界青年日文告

「瑪利亞,不要害怕,因為妳在天主前獲得了寵幸。」(路1: 30)

臺灣地區主教團秘書處 恭譯)

親愛的青年人:

2018年世界青年日的來臨,代表將於2019年1月於巴拿馬舉行的國際世界青年日的籌畫及準備,又再向前邁進一步。我們這次朝聖之旅的嶄新階段,將與世界主教會議常規會議(主題將探討「青年、信仰與聖召辨明」),於同年展開。此一巧合,實在振奮人心。教會關注的焦點、她的祈禱和所思所想,都將轉向你們青年人;不論對天主、對教會或者對這個世界,你們都是寶貴的恩賜,她渴望能夠承接,更願意予以領受。

正如你們所知,我們已經選擇了瑪利亞陪伴我們走這次的旅程,並立她做我們的榜樣,求她為我們轉禱。天主曾揀選這位納匝肋的年輕女子,作祂聖子的母親。她將與我們一路同行,邁向世界主教會議和巴拿馬世界青年日。去年,我們受她的讚頌之詞所引領──「全能者在我身上行了大事」(路一 49)──教導我們要記住過去;今年我們要同她一起靜心聆聽天主的聲音,它能激發勇氣、給予所需的恩寵,以答覆祂的召叫:「瑪利亞,不要害怕,因為妳在天主前獲得了寵幸。」(路一 30)這是上主的使者總領天使加俾額爾,對瑪利亞所發的言語;她來自加里肋亞的一個村莊,是個平凡的小女子。

一、「不要害怕!」

可以理解的是,天使的突然出現,以及祂奧妙的問候:「萬福!充滿恩寵者,上主與妳同在」(路一 28),使瑪利亞深感困惑。她的身分和她的聖召,第一次被如此揭露,令她至為驚訝;在此之前,她一無所知。瑪利亞一如聖經中記載的其他人物,面對上主召叫的奧蹟,顫動不己;祂在她面前,陳列祂計畫的浩瀚偉大,讓她越感身為卑微受造物的渺小。天使透視她的心靈深處,說:「不要害怕!」天主也讀透我們的心,祂深知我們在生活中一定會面對的各樣挑戰,特別當我們必須面臨許多重要選擇時;因為我們在世的行事與為人,透過我們所做出的決定,表現出來。當我們面對未來、我們的生活方式和我們的聖召,而必須做出抉擇時,我們常會感到不寒而慄,被諸多恐懼和害怕所盤據及困擾。

而你們青年人呢?你們的恐懼是什麼?你們最擔心的是什麼?在你們當中,許多人心中所有「最深層」的恐懼,是害怕不被愛、不受歡迎,害怕自己本來的樣子不被接納。如今,有許多青年人感到需要做另一個自己,隱藏真實的自己,以符合一個虛假造作又高不可攀的標準。他們不斷地修飾自己的形象,躲在面具和偽裝的身分後面,幾乎要成為虛偽的自我。許多人為能被按最多次「讚」而走火入魔。這種難以滿足的缺乏感,造成諸多恐懼和不安紛至沓來。另有一些人害怕他們找不到情感的依靠,會永遠孤單寂寞。更有許多人,面對工作上的不穩定,害怕難以求得令人滿意的職場位階、並實現夢想。現在有很多青年人,不管有沒有信仰,心中都充滿恐懼。其實,那些已經領受了信德的恩賜、而且認真追尋個人聖召的青年人,並未免於恐懼:有些人認為,天主現在對我的要求、或者天主以後所要要求我的,我可能做不到;或者,按照天主給我指示的道路前進,我可能不會有真正的幸福、也無法達到天主的要求;另有些人認為,就算我走上天主要我走的路,誰敢保證我能把這條路好好走完?我會不會灰心喪志?我會不會失去熱忱?我能夠終我一生,堅持到底嗎?

當懷疑和恐懼充斥我們心中時,「辨明」勢在必行,使我們得以整理紛亂的思緒和感情,從而謹慎且恰如其分地採取行動。在此一過程中,克服恐懼的第一步,就是予以清楚地承認,以免被空虛和無以名狀的幻象所纏繞,徒然浪費時間和精力。因此,我請你們每一個人深入自己的內心,將其中的恐懼一一辨認出來。你們要問問自己:是什麼令我沮喪?在我生命中的此時此刻,是什麼最讓我害怕?是什麼把我困住,阻止我向前邁進?我為什麼在面對重大選擇時,缺乏勇氣,做出必要的決定?不要害怕誠實地面對你的恐懼,一一予以承認和接受。聖經並不輕忽人恐懼的經驗和它的諸多成因。亞巴郎曾經害怕過(參閱:創十二 10),雅各伯曾經害怕過(參閱:創卅一 31;卅二 7),梅瑟(參閱:出二 14;十七 4)、伯多祿(參閱:瑪廿六 69)和宗徒們(參閱:谷四 38-40;瑪廿六 56)都曾經害怕過。耶穌自己,更經歷了無可比擬的恐懼和痛苦的折磨(參閱:瑪廿六 37;路廿二 44)。

「為什麼你們這樣膽怯?你們怎麼還沒有信德呢?」(谷四40)耶穌這樣訓誡祂的門徒,也幫助我們了解,通往信德的阻礙,往往不是懷疑,而是恐懼。有了這層認識,再經過辨明以後,使我們得以認清我們的恐懼,並幫助我們克服它們,使我們向生命開放,讓我們能平靜地面對不斷來臨的種種挑戰。特別是對我們基督徒而言,恐懼絕對不是最終的結局,反而應該成為在天主內、在生活中實踐信德的契機!也就是說,相信天主所賜予我們的一切都是好的,儘管歷盡變化與滄桑,心中不免困惑,卻仍信賴祂最終必引領我們到達美善。因為倘若我們隱藏心中的恐懼,我們會變得對外界漠不關心,同時封閉自己,拒絕一切人事物,結果一直無力動彈。我們必須行動!永遠不要封閉自己!在聖經中,「不要害怕」這句話以各式各樣的形式,總共出現了365次,彷彿告訴我們,天主希望我們一年中的每一天都能遠離恐懼,不再害怕。

當個人在生命中尋求聖召時,辨明的過程是不可或缺的。在一開始的時候,我們的聖召往往不甚明顯,需要我們逐漸地予以認識。在這種情況之下,辨明不應被視為下功夫自我省察,以期更深入的了解我們的內在性格,並以此強化我們,且得到某些平衡。倘若真是如此,這人的確能夠變得更加堅強,但他/她所擁有的可能性和所抱持的觀點,仍然受到他/她自身有限的視野所限制。不過,聖召是一份從上而來的召叫;循此脈絡,辨明主要意指向發出呼召的「他者」敞開我們自己。因此,在祈禱中,必須保持靜默,才能聽到天主的聲音,在我們的心中迴響。天主來敲我們的心門,一如祂向瑪利亞所做的;祂希望透過祈禱與我們建立友誼,藉著聖經和我們說話,在和好聖事中給予我們慈悲,在聖體聖事中與我們同在。

能與「他者」相遇並交談,也很重要;比如與那些在信仰上擁有更多經驗的弟兄姊妹們交流,他們能幫助我們擦亮眼睛,在各種可能之中,做出明智的選擇。當年幼的撒慕爾聽到天主的聲音時,他沒有馬上認出來。他三次跑到年長的司祭厄里那裡去;厄里最後對於如何回應天主的召喚,給了標準答案:「假使有人再叫你,你就回答說:『上主請發言,你的僕人在此靜聽。』」若你心中有疑惑,要知道你有教會可以依靠。我知道有很優秀的司鐸、度獻身生活的男女們及平信徒,他們當中有許多人也還年輕,他們可以支持你,作你信仰上的兄姊。他們在聖神的鼓舞之下,將幫助你消除疑惑,了解你個人的聖召計畫。這位「他者」不只是神師而已,也可以是其他人;他們幫助我們敞開自己,迎向天主所賜給我們無限豐富的生命。重要的是,在我們所處的城市和團體中,能夠創造空間,去成長、去夢想,去拓展新的視野!絕不喪失興致,去享受他人的陪伴和友誼,享受一起作夢、一起行路向前的樂趣。真正的基督徒不害怕向別人開放自己,並和他們分享屬於他們自己的重要空間,使成為傳遞友愛的空間。親愛的青年人,不要讓你們青春活力的火花熄滅在門戶緊閉的黑暗中,而只靠電腦和智慧型手機與外界取得聯繫。請打開你生命中的重重門扉!但願你的時間和空間充滿著饒富意義的人際關係和真實的人,你可以和他們分享你真實具體的日常生活經驗。

二、「瑪利亞!」

「我以你的名字召叫了你」(依四三 1)我們毋須害怕,因為天主首先以名字召叫了我們。上主的使者加俾額爾天使,以瑪利亞的名字召叫了她。命名的權柄屬於天主。在創世的工程中,祂一出命,萬物化生,各有其名其分;一物一人,皆不相同,其中奧妙,只有天主知道。天主與人分享這神聖的權利,邀請他為地上的走獸、天空的飛鳥和他自己的後代命名(創二 19-21;創四 1)。許多其他文化也和聖經擁有相同深刻的觀點;它們藉著名字所蘊藏的含義,揭露出生命的深刻奧秘和萬物存在的意義。

當天主以名字召叫一個人的時候,祂也會向他揭露他的聖召、他成聖的計畫和他自我實現的藍圖;藉此,這人成為給予他人的一份禮物,且是獨一無二的。當天主想要擴展一個人的生命視野時,祂會給祂所呼召的人一個新的名字,好比祂對西滿所做的--祂後來稱他「伯多祿」。從此以後,每當有人入修會,就會給他起一個新名字,用來表示他新的身分和新的使命;這已經成為教會內的習慣。由於天主的召叫是獨特的、個人的,我們需要勇氣,挣開束縛,不再承受壓力:總以為人的塑造,必須符合相同的標準。如此一來,我們的生命才能真正成為真實而無可替代的禮物,呈獻給天主、給教會和所有人。

親愛的青年人,因此,以名字被召叫,是一個標記,代表我們在天主的眼中,極其尊貴,祂是如此的愛著我們。天主以你們每一個人的名字召叫你們。你們每一個人都是天主眼中的那個「你」,非常寶貴,值得尊重和被愛(參閱:依四三 4)。你們要滿心喜樂地接納天主和你展開的這場交談,接受天主對你提出的請求,祂正以名字召叫你。

三、「妳在天主前獲得了寵幸」

瑪利亞毋須害怕,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她在天主前獲得了寵幸。「恩寵」這個詞是說白白給予的愛,並不求回報。當我們知道我們不需要出示一張載滿功績的「傑出履歷」,天主就願意親近我們、幫助我們,這有多麼激勵人心!天使加俾額爾告訴瑪利亞,她在天主前「已經」獲得了寵幸,並不是說她在未來才會得到。天使如此向瑪利亞報告,幫助我們了解,天主的恩寵是持續不斷的,不會消失,也不會稍縱即逝;因此,它永不失敗。即使在未來,天主的恩寵也會永遠援助我們,特別是在遭逢考驗和面臨黑暗的時刻。

天主的恩寵持續不斷的臨在,鼓勵我們以信心去領受我們的聖召;我們的聖召,需要忠誠的委身,並且每日更新;在我們的聖召路上,總有十字架:不只是啟程時所有的懷疑,還有一路上不時出現的誘惑。基督的門徒經常感到自己的貧乏與不足,然而他/她深知天主恩寵的幫助。

天使的話語擊落我們人性的恐懼,以「喜訊」的力量將它們粉碎,我們都是傳報人:我們的生命並非只是偶然、或者只是在掙扎中求生存;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篇寶貴的故事,為天主所珍愛。我們「在祂眼中獲得了寵幸」,意指造物主在我們身上看到一份獨特的美好,祂為我們的生命,有一個偉大的計畫。當然,當我們意識到這份篤定時,並不能解決我們所有的問題,生活中的不確定也不會就因此消失,但的確得到力量,深入我們的生命,使之得到轉變。縱然我們不知道明天會如何,但這並非我們需要克勝的黑暗威脅,反而給我們最佳時機,生活出我們個人聖召的獨特樣貌,並將它與我們教會內和世俗中的弟兄姊妹分享。

四、在當下鼓起勇氣

當我們心中篤定天主的恩寵與我們同在時,我們就有力量在當下鼓起勇氣:有勇氣身體力行天主在此時此地對我們生命全面性的要求;有勇氣領受天主揭示給我們的聖召;有勇氣生活出我們的信仰,不必予以隱藏或刪減。

是的,當我們向天主的恩寵開放時,不可能的事也會成真。「若是天主偕同我們,誰能反對我們呢?」(羅八31)。天主的恩寵碰觸到你們生命的「現在」,並「緊握」你們,不管你們是怎樣的,包括你們的恐懼和限制,也向你們揭露天主奇妙的計畫!你們青年人必須知道,真的有人相信你們:你們要知道教宗對你們有信心、教會對你們有信心!也請你們要對教會有信心!

一份重大的任務,被託付給年輕的瑪利亞,正因為她年輕。你們青年人有力量,因為你們的人生正處於活力豐沛的階段。你們要善用這股力量和這份活力來改善世界,並且就從最靠近你身邊的事物開始。我希望你們能在教會內被託付以重要的責任,人們將有勇氣為你們創造空間,而你們也能妥善準備自己,以承擔這些責任。

我再次邀請你們默觀瑪利亞的愛:一份溫柔慈祥、充滿活力又具體踏實的愛。這一份愛,十分勇敢,是完全的自我奉獻。一個富含上述瑪利亞特質的教會,將永遠會是一個向前邁進的教會;她會超越她自身的限制和界線,讓她所領受的恩寵四處流溢。倘若我們讓自己實實在在地被瑪利亞的芳表所感動,我們將可以真正地活出這份愛德,它催迫我們愛天主在一切人事物和我們自身之上,去愛那些每日與我們一同生活的人。我們也要去愛那些本身看起來很不可愛的人。對最弱小者所做的服務和奉獻,是愛,它能改變我們的面容,使我們充滿喜樂。

聖納德有一篇以天使報喜的奧蹟為主題,非常著名的講道詞。我想要在最後,引用其中一段佳言,表達全人類殷切期待瑪利亞對天主的答覆:「噢,童貞女,妳已經聽到天使說,妳將會懷孕生子;妳已經聽到祂說,這將不出於男人,而是出於聖神。天使等妳回答…… 噢,高貴的女子,我們也在等待妳滿懷同情的答話…… 妳只要簡短答覆,我們就能獲得重造,再次迎向生命…… 這是整個大地所期盼的,萬物都俯伏在妳的腳前…… 噢,童貞女,請快回答。」(Sermon 4, 8-9; Opera Omnia)

親愛的青年人,你們每一個人在一生當中,將各自領受一份獨特的召叫;天主、教會和這個世界,都在等待你們每一個人有所答覆!巴拿馬世界青年日一天天靠近,我在此邀請你們準備好自己,偕同那些希望參加這場偉大探險的青年人,以喜樂和熱情,一起來相聚。世界青年日是為勇者所設立的,而不是給那些只追求安逸舒適、一有困難就畏縮閃躲的青年人。你們願意接受挑戰嗎?

 

教宗方濟各

梵蒂岡

2018年2月11日

常年期第六主日

露德聖母紀念日

來源梵蒂岡電台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不要成為停滯不前的基督徒

四旬期第四周 星期一 彌撒

讀經一:依撒意亞先知書 65:17-21

上主這樣說:看,我要創造新天新地,先前的不再被記憶,不再被關心。人們都要因我所造的而永遠喜悅快樂;因為,看,我要造一座令人喜悅的耶路撒冷,一個令人歡樂的百姓。我要因耶路撒冷而喜悅,因我的百姓而歡欣,其中再聽不到哭泣和哀號的聲音。那裏再沒有夭折的嬰兒和不滿壽數的老人;百歲死去的人算是青年,凡活不到百歲的人算是被詛咒的。他們要建築房舍,自居其中;種植葡萄,自食其果。

福音:聖若望福音 4:43-54

那時候,耶穌離開撒瑪黎雅,往加里肋亞去了。耶穌曾親自作證說:「先知在自己的家鄉決受不到尊榮。」他一來到加肋里亞,加肋里亞人便接待了他,因為他們也曾上了耶路撒冷去過節,並親眼看見了他在慶節中所行的一切。耶穌又來到加里肋亞加納,即他變水為酒的地方。那裏有一位王臣,他的兒子在葛法翁患病。這人一聽說耶穌從猶太到加里肋亞來了,就到他那裏去,懇求他下來醫治他的兒子,因為他快要死了。耶穌對他說:「除非你們看到神蹟和奇事,你們總是不信。」那王臣向他說:「主,在我的小孩未死以前,請你下來吧!」耶穌回答說:「去吧!你的兒子活了。」那人信了耶穌向他說的話,便走了,他正下去的時候,僕人們迎上他來,說他的孩子活了。他問他們孩子病勢好轉的時刻,他們給他說:「昨天第七時辰,熱就退了。」父親就知道正是耶穌向他說:「你的兒子活了」的那個時辰;他和他的全家便都信了。這是耶穌從猶太回到加里肋亞後,所行的第二個神蹟。

2018年3月12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表示,真正的基督徒不能在領受首個恩寵後就停滯不前,而是要繼續前行。他籲請信眾守護自己的渴望。

當天福音記述耶穌治好王臣的兒子(若4:43-54)。耶穌對王臣說:「除非你們看到神跡和奇事,你們總是不信。」人們知道耶穌已顯了很多奇跡,但耶穌似乎失去了耐心,因為奇事對他們而言好似是唯一至關重要的事。

教宗說:「你們的信德在哪裡?看到一個奇跡,一件奇事,便說:『你有大能,你是天主。』是的,這是信德的行為,但是就這麽一點而已。很顯然地,這個人擁有大能。但是信德只是從那裡起步,之後必須要繼續向前走。你對天主的渴望在哪裡?信德就在於此:渴望找到天主,與祂相遇,與祂同在,與祂在一起時感到高興。那麼,上主行了何等的偉大奇跡?」

教宗說:「取自《依撒意亞先知書》的讀經一給我們解釋道:『我要創造新天新地,人們都要因我所造的而永遠喜悅快樂。』(依65:17-18)。上主吸引我們,使我們渴求與祂同在的那一份喜樂。」

教宗表示:「當上主進入我們的生命中,在每個人身上顯一個奇跡時,我們都知道上主在我們的生命中做了什麽,但卻不就此打住:這是邀請人們前行,繼續往前走。正如聖詠所說的,要尋求天主的儀容,尋求這喜樂。因此,奇跡只是信仰旅程的一個開始。教宗問道,在耶穌看到許多基督徒領受第一個恩寵後而停止不前時,祂會怎麼想呢?有很多基督徒停在原地,不再前行;有很多基督徒把自己埋沒在每天的事物中,他們是好人,但是卻沒有成長,永遠保持幼小的狀態。這就是那些所謂停滯不前的基督徒,他們總是停留在那裡。他們就是困在籠子中的基督徒,不知道帶著上主召叫我們的美好夢想翺翔。」

教宗建議道:「讓我們每個人反躬自問,我的渴望是什麼呢?我是如此地尋找上主嗎?還是我懼怕、我庸碌無能?我渴望的標準是什麽呢?讓我們請求上主賜予我們寬宏大量的恩寵,敢於冒險,繼續前行。」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主持懺悔禮儀:任何罪都不能使我們失去天主的愛

2018年3月9日下午5點,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懺悔禮儀,強調天主藉著愛將我們從罪惡中徹底拯救出來。這項禮儀莊嚴肅穆,參禮者的祈禱與歌詠團的聖歌此起彼伏。教宗首先從一位司鐸手中領受了修和聖事,然後為幾位信友聽告解。

教宗在禮儀講道中多次提到天主的愛指出:「天主的愛總是比我們所能想像的還要大,甚至大過我們的良心所能自責的任何罪。這是一種無止境的愛,不拒絕任何人。我們知道,罪的狀況導致人遠離天主。實際上,罪乃是我們遠離天主的一種形態,但這並不表明天主也遠離我們。罪使我們處於軟弱和混亂的狀況,這也是天主接近我們的另一個原因。我們必須在自己的生命中常抱持這個信念。」

「縱使我們的心責備我們,我們還可以安心,因為天主比我們的心大(若一3:20)。聖史若望的這句話激勵我們要堅定不移地信靠天父的愛。天主的恩寵持續不斷地在我們內心運作,使我們的望德更加堅定,深信無論我們能犯什麼罪,抗拒祂在我們生命中的臨在,我們也絕不會失去祂的愛。」

教宗解釋道:「這個望德幫助我們意識到在自己的生命中時常處於迷惘狀況,就好像伯多祿所經歷的那樣,他在3次背棄了耶穌後才明白耶穌對他說過的話。伯多祿現在想起上主的愛,終於明白上主愛他並要求他接受這份愛。伯多祿也察覺到自己過去總是拒絕接受這份愛,總是抗拒來自耶穌的圓滿救恩,不希望耶穌完全地愛他。」

最後,教宗呼求上主賜予眾人恩寵,好讓眾人認識到天主愛的大能消除各種罪過,包括最頑固的罪。教宗說:「接受愛的確是多麼困難!我們總是希望自己免於虧欠他人的恩惠,但事實上我們在一切事上都是蒙恩的,因為我們首先蒙受了天主的恩惠,祂藉著愛徹底拯救我們。讓我們接受這愛的淨化,好能認出真正的愛!」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會透視:中國教會善度聖若瑟月

最新內容:
-深切哀悼胡志明市總主教區裴文督總主教
-教宗接見越南主教
-教宗方濟各欽定教會之母紀念日
-教宗三月份祈禱意向
-真福保祿六世和羅梅洛總主教即將列入聖品
-中國教會善度聖若瑟月
-介紹澳門教區傳統性的苦難善耶穌聖像遊行
-台灣2019全國聖體大會籌款活動

教宗方濟各…5年之後

過去五年已經寫了很多關於教宗方濟各的伯多祿牧職。2013年3月13日,我親身與他一起走進選出這位阿根廷耶穌會士成為羅馬主教的樞密會議。過去五年,我關切他對教會和整個世界的顯著影響。我聆聽了他的追隨者,他的宗徒和對他的批評。我希望藉此簡短的反思,充分意識到有更多事情可以分享的。

他選取「方濟各」的稱號,肯定了他的謙遜和簡樸。這位阿根廷耶穌會士並不僅僅是證明依納爵會士和方濟會士的互補性,他每天都指出思維和心靈怎樣在天主的愛和近人的愛中相遇。最重要的是,教宗方濟各提醒我們在每一天中是有多麼需要耶穌,還有在旅途中是有多麼的彼此需要。

在2013年選舉教宗的期間,我曾擔任其中一位梵蒂岡發言人。我必須回顧一個非常有綱領性的文本,以便我們將現在的宗座展現在我們眼前。這是在2013年3月7日進行選前會議時一名樞機的發言。他以「在福傳中的甜美和安慰之樂」 “The Sweet and Comforting Joy of Evangelizing” 為標題。這名樞機一開始就提醒各位在選舉教宗房間的樞機弟兄們:

「福傳是教會存在的理由-『在福傳中的甜美和安慰之樂』,而推動我們的是耶穌基督本人。樞機提出了四個簡單而深入的觀點:

-傳福音意味著使徒的熱忱。傳揚福音意味著教會的渴望要從她自己身上走出去。教會被召要走出自己,走到邊緣地區,不僅在正常的地理環境上,還要到邊緣的地區,即那些充滿罪惡、痛苦、不公正、無知、沒有宗教、沒有思想和所有在苦難中的地區。

-當教會不走出自己去福傳,她就會變成了自我指涉,然後她會生病。(參照: The hunchback woman of the Gospel) 。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在教會機構中的邪惡源自在自我參照和一種對神學的自戀。在默示錄中,耶穌說他站在門口敲門。很明顯,經上指的是他從外面敲門進入,但我想到了耶穌是從屋內敲門時,我們因此要讓衪走出去。自我指涉的教會只會令耶穌基督留在教會內,並不讓衪走出去。

-當教會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自我指涉時,她只相信她有自己的光,並讓路給很大的罪惡,即是世俗的精神。自我的教會只活在彼此在其中光榮對方。簡單來說,教會有兩個圖像: 一個走出自我的福傳教會:「虔誠地聽取天主聖言,而忠實地宣佈」-這是梵二大公會議啟示憲章的第一句話, 但世俗的教會只活在自己內和只為自己。我們必須要給予光去為靈魂的得救而作出可能的變化和改革。

-想想下一任教宗,他一定是一個從默想和朝拜耶穌基督起行去幫助教會走到邊緣地區,去幫助教會成為生活在福傳中的甜美和安慰之樂的豐實的母親。」

[Read more…]

教宗與越南主教團在彌撒中追悼裴文督總主教

2018年3月8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追悼兩天前客逝羅馬的越南胡志明市總教區裴文督總主教(Paul Bùi Văn Ɖoc)。越南主教團秘書長,美萩(My Tho)教區阮文坎主教(Pierre Nguyên Văn Kham)表示,裴文督總主教的逝世不僅對越南主教們,而且對教宗也是震驚。

越南主教們這幾天在梵蒂岡述職,裴文督總主教3月6日晚上在羅馬聖保祿大殿突然心臟病發作,終因搶救無效,當晚安息主懷。前一天5日,裴文督總主教還與其他的越南主教們蒙教宗方濟各接見。

3月8日清晨,教宗願意在聖瑪爾大之家為裴文督總主教奉獻一台彌撒聖祭。阮文坎主教告訴梵蒂岡新聞網:「教宗在彌撒之前說了幾句話,與越南主教們分擔這個噩耗帶來的痛苦。我們與教宗一起為裴文督總主教祈禱。總主教來羅馬與我們越南主教們一起在此述職。在他去世的前一天,我們晉見了教宗;第二天他突然去世了。我們正是因此而感到震驚。」

越南主教團秘書長,同時也是主教團傳播秘書處成員的阮文坎主教繼續說道:「裴文督總主教生前管轄的胡志明市總教區位於越南南部,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居民約有1千萬。因此,這對教會臨在於那裡是極其重要的。裴文督總主教是個十分有智慧的人,他與各方保持良好的關係,因此得以在他的教區建立一種真正的共融氣氛。這位主教的使命固然是在一個共產國家中宣講,將耶穌基督和福音帶給人群。對越南的基督徒而言,比起昔日的限制,今天在諸多領域得到了改善。」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為巴布亞新幾内亞地震遇難者祈禱

巴布亞新幾內亞數日前發生7.5級強烈地震,導致百多人死亡,數以百計的人受傷。教宗方濟各得知地震使很多人喪失性命的消息後深感悲傷。他在一封由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署名的唁電中寫道:「把遇難者的靈魂交托於天主的仁慈,向他們的家人表示深切哀悼,並保證為受地震影響的人祈禱。」此外,教宗給予那些在這艱困時刻悲痛和參與緊急救援工作的人天主的降福和慰藉的力量。

這次地震摧毀了巴布亞新幾內亞高原地區的整個村莊和基礎設施,致使數百個山體滑坡,堵塞了山區道路,成千上萬人流離失所,沒有食物和飲用水。救援人員陸續抵達最偏遠的地方時,發現有一百多人已確實罹難,或許人數會更多。此外,還有數以百計的人受傷。

此外,救援工作進行緩慢。

地震發生一週後,救援中的後勤工作遇到障礙,因為受影響的地區偏遠,各援助機構正準備通過空投提供救援物質。巴布亞新幾內亞政府、埃克森美孚公司和澳洲能源供應商(Oil Search 及 Santos)撥出數百萬美元的援助來支持救援工作。澳洲和新西蘭的軍隊負責分配援助,中國政府和紅十字會則提供經濟援助。

地震摧毀了許多人的菜園,山泥傾瀉阻塞並污染了居民取水的河流。重建道路、橋樑、學校和診所可能需要數年的時間。由於巴布亞新幾內亞處在太平洋的火山帶上,當地經常發生地震。1998年,該國北部海岸地區發生7級地震,引發海嘯,造成嚴重破壞,導致2200人死亡。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