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教之佑驛站:常年期第二十九周 星期三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路12:39-48

那時,耶穌對門徒說:「你們要明白,如果家主知道賊幾時會來,他一定警醒,絕不讓自家房子被掘個洞。你們也必須準備好,因為人子來臨的時刻,是你們料想不到的。」伯多祿說:「主啊,祢說這個比喻,是為我們的,還是為大家的?」主回答說:「那麼,誰是那個忠信又能幹的管家,主人派他管理家裡眾僕人,按時分發糧食呢?當主人回來時,看見他這樣做,這僕人是有福的!我實在告訴你們,主人會把全部財產交給他管理。但如果這僕人心裡想:『我的主人必會遲來。』就開始拷打僕人婢女,吃喝醉酒。那麼,在他想不到的日子,不知道的時辰,這僕人的主人就回來,把他斬了,使他與不忠信的人同樣下場。那明知主人意願,卻無準備,也不照主人意願辦事的僕人,必罰他受重重的拷打。但那不知道卻做了該打之事的,可以少受拷打。因為凡接受多的,對他的要求也多;受委託得多的,向他索取的也更多。」

反省

《信 · 託》

從路加福音中突顯出耶穌對門徒的信靠,並委以重任,使他們作好準備,以迎接耶穌來臨的日子。所以,這好比一間「天國信託銀行」,委托不單是主僕之間建立信任,而且肩負起對客戶一定的保護和照顧財物的責任。

誠然,這比作主人信託並交付僕人責任,且看他們具備什麼條件作出操守,和管理財務之心態。豈料僕人處之泰然,沒有居安思危的心,反而掉以輕心而縱情享樂,結果耽誤時辰,及時行樂而一敗塗地,盡不好己職至一蹶不振。

時至今日,享樂主義及物質主義充斥我們使徒職守及生活,我們祇當職務求其次,工作為生活,生活為薪酬,薪酬換消費,消費重吃喝,吃喝加宴樂,免則免或盡量減少去聖堂及參與其中活動。人們真正忘卻GPS導航系統,即天主導航系統(God Positioning System),索性關掉總制及電源,放棄自稱係「行禮如儀」的彌撒與聖事,把領洗、天主、聖神、家、教會等擱置,信奉倫理相對主義,即世間沒有對錯,何謂良知?良心?什麼時候才是危險感?有些人則順應世俗人文主義:何必執著價值與意義?信神無神無謂定分界,邪惡只是一線牽,死到臨頭才找救生圈!最高境界就是「百無聊賴」!

「給誰的多,向誰要的也多;交託誰的多,向誰索取的也格外多。」(路12:48)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巴林基督徒:教宗訪問將有助展示巴林是一片對話與和睦相處的土地

圖片:facebook.com/avonacatholic

據《信仰通訊社》報導,教宗方濟各將於十一月三日至六日對巴林國進行牧靈訪問,是對哈馬德・本・伊薩・阿勒哈利法國王領導的巴林王國,以及王室努力打造對話、接納、寬容與和睦相處國家的肯定和支持。當今席捲著文明衝突和宗派衝突的世界中,哈利法王室還將進一步鞏固國內不同身份、信仰團體的和睦相處。巴林國內和地方媒體對聖座宣布教宗來訪的消息做出了上述評論,包括基督信仰團體成員在內也都持相同看法。

首都麥納麥聖心堂本堂司鐸法亞德·沙貝爾神父表示:「教宗訪問將有助於在充滿衝突和戰爭的世界中,向所有人展示巴林是一片對話與和睦相處的土地。」

希臘正教會團體司鐸薩巴·海杜安強調了此行對巴林王國本身,乃至整個中東地區的重要性。長期以來,國王要求將巴林建設成為一個各不同宗教信仰團體和睦相處、自由和諧的國家。

「東西方人類共存對話論壇(教宗方濟各將出席這一論壇)讓世界聚焦巴林,使巴林王國生活中不同團體共存模式成為可能。」

麥納麥福音教派團體牧師哈尼·阿奇茲強調:「教宗方濟各和艾哈邁德國王的會晤將成為一個傳達讓中東擺脫戰爭信息的契機。戰爭衝突煎熬著當地人民、無法讓所有人獲享繁榮的未來。」一些評論中還提到了巴林基督徒所享有的完全自由,他們可以善度禮儀和聖事生活。

按此閱覽官方網頁

來源:信仰通訊社

進教之佑驛站:聖路加慶日 福音反省

路10:1-9

此後,主另外選定了七十二人,派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在祂前面,到祂自己將要去的各城各地去。祂對他們說:「莊稼多而工人少,所以你們應當求莊稼的主人,派遣工人來,收割祂的莊稼。你們去吧! 看,我派遣你們猶如羔羊往狼群中。你們不要帶錢囊,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鞋;路上也不要向人請安。不論進了那一家,先說:「願這一家平安!」那裡如有和平之子,你們的和平就要停留在他身上;否則,仍歸於你們。你們要住在那一家,吃喝他們所供給的,因為工人自當有他的工資;你們不可從這一家挪到那一家。不論進了那座城,人若接納你們,給你們擺上什麼,你們就吃什麼。要醫治城中的病人,並給他們說:天主的國已經臨近你們了。

反省

《依賴服從 活出教誨》

今天,教會慶祝聖路加瞻禮,他之所以能成功地去傳揚福音,因他能以主教導的方法去實行。你對和平的看法是什麽?聖經中的和平指的不只是一個沒有爭執的狀況,而是一種完整的狀態。因此,和平的祝福若只受限於消極的避免爭執,這是不夠的。相反的,我們要採取積極的行動去修復各種破碎的狀況,包括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天主之間的隔閡。試反省,在你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特別需要你來宣佈和建立天國的和平呢?是什麽阻礙人與人、人與天主之間的良好的關係呢?今天,讓我們牢記和平本來就是聖神的果實,不只是光靠人的努力。耶穌之所以要求門徒不要帶太多東西,就是要他們學會依賴祂、順服祂,忠實地把祂每一個教誨活出來。

主,求祢給我們一顆感恩的心,在生活裏建立和平。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教宗方濟各2022年普世傳教節文告:「你們將為我作證人。」(宗1:8)

教宗方濟各
2022年普世傳教節
「你們將為我作證人。」(宗一 8)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正如《宗徒大事錄》記載的,這些話是復活的耶穌在升天前,與祂的門徒 們最後一次談話時說的:「當聖神降臨於你們身上時,你們將充滿聖神的德 能,要在耶路撒冷及全猶太和撒瑪黎雅,並直到地極,為我作證人」(宗一 8)。這也是 2022 年世界傳教節的主題,一如既往,幫助我們活出教會具有 「傳教」本性的事實。今年,還給了我們一個善度教會生活和使命中幾個 重大紀念日的機會:傳信部(今天的聖座萬民福音傳播部)創建 400 周年; 宗座信仰傳播善會創建 200 周年;及其與聖童善會和聖伯多祿宗徒善會, 一同被確認為「宗座」善會 100 周年紀念。

讓我們集中在概括了門徒生活和使命 3 個基礎的 3 個關鍵表達方式:「你們將為我作證人」、「直到地極」、「充滿聖神的德能」。

1. 「你們將為我作證人」—召叫全體基督徒為基督作證

這是中心點,是耶穌基於門徒們在世界的使命,對他們教導的核心。因著 他們將領受的聖神,所有門徒都將成為耶穌的見證:他們因著恩寵,成為 這樣的人。無論他們到哪裡、無論他們在哪裡。因為基督是第一位被派遣 的,即天父的傳教士(參閱:若廿 21),為此,祂是「忠實的見證」(默一 5),所以,每一名基督徒都被召叫成為基督的傳教士和見證。而教會作為 基督門徒的團體,除在世界福傳、為基督作證外,沒有其他使命。教會的 身分是傳揚福音。

全面深入地重新審視,使我們澄清了一些對基督交給門徒的傳教事業而 言,始終具有現實意義的方面:「你們要為我作證」。複數的表達形式,強 調了門徒們是蒙召傳教的團體——教會性特點。每一名受洗者都蒙召在 教 會內傳教、得到了教會的派遣:為此,傳教是共同進行的而非單獨進行, 是與教會團體共融而非自作主張之事。儘管在某些十分特殊的情況下,某 些人獨自推動著福傳事業,但他也是與派遣他的教會共融,並必須始終與教會共融的情況下完成的。正如教宗聖保祿六世在我非常重視的《在新世界中傳福音》宗座勸諭中教導的:「宣傳福音為任何人都不是一種個人及單獨的行動,這是一個徹底教會性的行為。當一位最卑微的講道者,不拘是 傳道員或神父,在最偏遠的地方宣講福音,集合自己的小團體,或施行聖事時,雖則他是隻身一人,但是他卻在執行一件教會的行為,而且他的行 為毫無疑問地屬於整個教會的宣傳福音活動;這不只是由於制度性的關 聯,而且也在聖寵層面上深而不可見地聯繫著」(60)。事實上,主耶穌派遣祂的門徒兩人一組去傳教絕非偶然;基督徒為基督作出的見證,首先具 有集體性的特點。由此得知,團體,哪怕是一個小團體,臨在於傳教事業中皆是至關重要的。

其次,要求門徒們按照傳教的方式善度個人生活:他們被耶穌派遣到世界 上不僅是為了傳教,而最重要的是活出交給他們的傳教使命;不僅要作證, 最重要的是成為基督的見證人。正如聖保祿宗徒用感人肺腑的話說的:「在 我們的身上時常帶著耶穌的死狀,為使耶穌的生活也彰顯在我們身上」(格 後四 10)。傳教的本質,是為基督作見證,也就是說,見證祂為了愛天父 和人類的生命、激情、死亡與復活。宗徒們從那些和他們一樣見證了基 督 復活的人中,尋找替代猶達斯的人絕非偶然(參閱:宗一 22)。我們要見 證的、要分享生命的是基督——復活的基督。基督的傳教士們不是被派遣 去宣講自己、炫耀他們的素質和說服力或管理能力。相反地,他們享有用 言語和行動,把基督帶給人們的崇高榮譽,像首批宗徒們那樣,滿懷喜樂 和坦誠地向所有人宣報祂救恩的喜訊。

為此,歸根到底,真正的見證是「殉道者」,是那些為基督獻出生命的人, 他們藉此來報答基督奉獻自己作為給我們的禮物。「福傳的首要原因,是我 們已領受耶穌的愛,以及體驗到祂的救恩,這經驗催迫著我們更深地去愛 祂。」(《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264)

最後,關於基督徒的見證,聖保祿六世的觀點仍然是有效的:「現在的人寧 願聽信見證,而不願聽信宣講人;即便他聽信宣講人,也是因為教師是見證人。」(《在新世界中傳福音》宗座勸諭,41)為此,對信仰傳承而言, 基督徒的福音生活見證是至關重要的。另一方面,宣講祂這個人和祂的資 訊是同樣 必要的。事實上,教宗聖保祿六世繼續指出,「宣講,口頭宣布 一種資訊,確實是無時或缺的。……言語仍然是適當的,特別是在它傳播 天主能力時。這也正是聖保祿宗徒所說『信仰來自所聽的』(參閱:羅十 17)的名言仍然適用。因為是聽來的言語引領人相信。」(《在新世界中傳 福音》,42)

為此,福傳中,基督信仰生活的榜樣和對基督的宣講,是並駕齊驅的,兩 者相輔相成。他們是每一個團體成為傳教團體所必須用來 呼吸的兩個肺。 這種完整、連貫、喜樂的基督見證,定會是讓教會在第三千年也能成長的吸引力。所以,我敦促大家重振首批基督徒們的勇氣、坦誠和直言不諱, 用語言和行動在生活的各個領域中為基督作證。

2. 「直到地極」—普世性福傳事業的永恆現實意義

復活的主勉勵門徒們作祂的見證時,宣告了他們的派遣地,「要在耶路撒冷及全猶太 和撒瑪黎雅,並直到地極」(宗一 8)。清晰地顯示了門徒們使命 的普世性特徵。「離心」的地理運動幾乎是以同心圓的方式顯現出來的,從 被猶太傳統視為世界中心的耶路撒冷,到猶太和撒瑪黎雅,直到「地極」。 他們不是被派去強迫他人改教,而是去宣講;基督徒不強迫他人改教。《宗徒大事錄》中,向我們講述了這一傳教運動:給了我們一個「走出去」履 行其見證主基督聖召的教會的美麗形象:在天主聖意指引下,在具體的生 活環境中作證。事實上,首批基督徒們在耶路撒冷受到了迫害。為此,逃散到了猶太和撒瑪黎雅鄉間,到各地去見證基督。(參閱:宗八 1、4)

我們的時代也發生了類似的情況,因為宗教迫害和戰爭、暴力的境況,許 多基督徒被迫從他們的土地上,逃到了其他國家。我們感謝這些弟兄姊妹 們,他們沒有封閉於痛苦之中,而是在接納他們的國家中,為基督和天主 之愛作證。就此,在談到「那些移居到其他 國家的移民的責任」(參閱:《在 新世界中傳福音》,21)時,教宗聖保祿六世曾經這樣勉勵他們。事實上, 我們越來越多地體會到,不同國籍信徒的存在充實了堂區的面貌,使其更 加具有普世性、公教性。其結果就是,移民的牧靈關懷是不容忽視的傳教 活動,也有助於地方的信徒們重新發現他們所領受的基督信仰的喜樂。

「直到地極」的指示,應該質詢各個時代的基督門徒們,激勵他們不斷地 超越常規的地方為祂作證。儘管現代化的進步帶來了各種便利,但仍有一些地理區域是用基督愛的福音見證祂的傳教士們尚未抵達的。另一方面, 在基督門徒的傳教使命中,不會忽視任何人類的現實。基督的教會過去、 現在和將來永遠都是「走出去」的,走向新的地理、社會和人生前景;走向地域和人類境況的「邊遠」地區,向各個民族、文化、社會地位的男女老少,見證基督和基督對他們的愛。就此而言,傳教也將永遠是向外邦人傳教。正如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教導我們的,教會應該不斷地超越自我, 超越自己的邊界,去向所有人見證基督的愛。為此,我想提及並感謝無數 傳教士們,他們畢生都在「超越」,在他們所遇到的許許多多弟兄姊妹面前, 體現基督的愛德。

3. 「充滿聖神的德能」—永遠要讓聖神強化和領導我們

復活的基督向門徒們宣告他們要為自己作 證的使命時,還為這一重大的責 任許諾了恩寵:「當聖神降臨於你們身上時,你們將充滿 聖神的德能…… 為我作證人」(宗一 8)。事實上,按照《宗徒大事錄》的記載,恰恰就在 聖神降臨在耶穌門徒們身上後,發生了為死而復活的基督作證的第一個行 動,是用宣言宣講所完成的行動,即聖伯多祿在耶路撒冷居民中發表的傳 教言論。由此,開啟了耶穌門徒們向世界福傳的時代。他們起初是軟弱的、 恐懼的、封閉的。聖神強化了他們,給了他們勇氣和智慧,讓他們在眾人 面前為基督作證。

因為「除非受聖神感動,也沒有一個能說:『耶穌是主』的」(格前十二 3), 所以,如果沒有聖神的啟示和幫助,沒有一名基督徒能為主基督作出完滿 和真正的見證。為此,基督的每一名傳教門徒蒙召認識到聖神行動 的基本 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和聖神在一起、不斷從聖神那裡領受力量和啟示。 甚至當我們感到疲憊、失去了動力、迷失方向的時候,我們應該牢記在祈禱中求助於聖神。我想再次強調的是,「祈禱」在傳教生活中具有至關重要 的作用,讓我們被聖神更新和強化,祂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新力量, 也是與他人分享基督生命喜樂的源泉。「領受聖神的喜樂是一個恩寵。祂是 我們宣講福音、宣信在主內信仰的唯一力量」(《致宗座傳教善會文告》,2020 年 5 月 21 日)。為此,聖神才是傳教的真正主角:是祂在正確的時間,以 正確的方式,賜予正確的話。

在聖神行動的光照下,我們也試著解讀今年 2022 年的一些傳教紀念。1622 年成立傳信聖部,是出於在新的領土上推動傳教派遣的願望。這是一個天賜的直覺!事實證明,聖部為了讓教會的福傳事業真正獨立於世俗強權的 干預,發揮了關鍵作用,從而建立了今天充分展示巨大活力的地方教會。 我們希望像過去 4 個世紀一樣,聖部能夠因著聖神的光照和力量,繼續並 加強其協調、組織和激勵教會傳教活動的工作。

領導普世教會的聖神,還激勵著平凡的一眾男女去完成非凡的傳教事業。 就這樣,200 年前,法國年輕女性保琳.雅莉科(Pauline Jaricot)創立了 信仰傳播協會。她將於這一禧年中,列真福品。儘管處境不穩,但她接受 了天主的啟示,啟動了一個為傳教祈禱、募捐的網路,以便讓信眾能積極參與「直到地極」的傳教事業。因著這一奇妙的想法,我們每年都慶祝的 普世傳教節誕生了。在此期間,各個團體所募集到的善款全部用於教宗支 援傳教活動的普世基金。

在此背景下,還有法國主教夏爾.德.福爾賓揚森(Charles de Forbin-Janson), 他開創了促進兒童向兒童傳教的聖童善會,口號是「兒童福傳兒童、兒童 為兒童祈禱、兒童幫助世界各地的兒童」。還有珍娜.比加德(Jeanne Bigard) 夫人,她創立了支持傳教區修生和司鐸的聖伯多祿宗徒善會。恰恰 100 年 前,3 大傳教善會被確認為「宗座」善會,也是在聖神的啟示和引導下, 150 年前出生的真福保祿.曼納(Paolo Manna)創立了現在的宗座傳教聯 盟,旨在激勵司鐸、男女修會會士及全體天主子民的傳教 意識和傳教宣 傳。教宗聖保祿六世亦參與其中,確認了最後創立的這一聯盟為宗座善會。 我提及上述 4 大宗座傳教善會,是為了它們的偉大歷史功績,也是為了邀 請你們在這個特殊的年分裡,與它們一起為支援普世教會和地方教會福傳事業的活動而喜樂。我希望地方教會能在 4 大宗座傳教善會中,找到滋養天主子民傳教精神的堅實工具。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我繼續夢想著整個教會,都成為傳教士,讓基督信仰團體開展傳教活動的一個嶄新時代。我重複梅瑟在路上對天主子民的期盼:「巴不得上主的人民都成先知」(戶十一 29)。是的,願我們教會內的 所有人都成為因著聖洗而具有的身分:主的先知、見證和傳教士!因著聖 神的力量,直到地極。瑪利亞——傳教之后,為我等祈!

教宗方濟各

發自羅馬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2022 年 1 月 6 日,主顯節

(信仰通訊社翻譯,天主教臺灣地區主教團版本)

按此下載中文版PDF文件檔

閱讀英語原文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第16屆常規會議將分兩期舉行

教宗方濟各心中惦記教會的「同道偕行」(共議同行)進程,但提醒「不可匆忙」。教宗在10月16日帶領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的信友們誦念《三鐘經》之後如此强調。他提到,去年10月10日開啓了以「共議同行的教會:共融、參與及使命」為題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第16屆常規會議,從那時起在地方教會展開世界主教會議的第一個階段,即聆聽和分辨。

按此閱讀英語發布

教宗指出:「這段同道偕行(共議同行)的進程取得了豐盛的成果,這需要有一個成熟的時刻。因此,為了有更充分的時間進行分辨,我決定這屆世界主教會議將分兩期舉行。第一期從2023年10月4日至29日;第二期於2024年10月舉行。我相信這個決定能幫助對同道偕行作為教會的構成幅度的理解,衆人在見證福音喜樂的弟兄姐妹的行程中活出這個精神。」

教會會議秘書處同一天發表公告,解釋:「教宗方濟各談及《主教共融》宗座憲令在第3項中規定了這種可能性。這個決定源於教會會議的主題,因其廣度和重要性,希望成為延續分辨的對象,不僅由世界主教會議的與會者,也得到整個教會的討論。這與正在進行的同道偕行進程一脈相承。」

公告指出:「世界主教會議不是一個事件,而是一個進程,全體天主子民都受邀在這個進程中一起行走,朝向聖神幫助他們分辨的方向,承行上主對祂的教會的旨意。因此,這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常規會議也將呈現一種進程上的幅度,體現出『在行程中行走』,旨在有利於一種更成熟的省思,使教會獲得更大的益處。」

此外,教會會議秘書處也表明,今後一段時期最好被定為舉行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第16屆常規會議兩期會議,以及中間階段。「這個聆聽的進程於2021年從地方教會開始,即始於圍繞在牧人身邊的天主子民;它對各主教團和天主教東方禮教會的主教會議發出號召。」

「自從地方教會開啓分辨進程後,114個主教團中的112個和所有東方禮天主教會都參與其中。現在,要繼續大洲階段的進程,將以2023年1月至3月的大洲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為高峰,會上將重溫所走過的行程,以大洲階段的文件為起點,依照各地區社會-文化的獨特性,繼續聆聽和分辨的進程,好能走完這靈性之旅的最後一步。」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登入專頁閱覽更多資訊

天主的僕人—剛恆毅樞機逝世64週年紀念日

圖片提供:cddmalaysia.com

天主的僕人
剛恆毅樞機逝世64週年紀念日
撰文:王安當神父 (主徒會)

今天是主徒會會祖剛恆毅樞機 (Cardinal Celso Costantini)逝世64週年的紀念日。剛樞機於1958年10月17日安息主懷。在這一天裡,主徒會全體會士特別紀念及回顧會祖生前對教會的貢獻,以及反省著他留給修會的靈修。

剛恆毅樞機是一位樸實的教會僕人。他對教會的貢獻良多,這一切的緣由起源於他對天主的純樸的愛。天主的愛使他願意為主走遍天涯,即使他面對各種的困難和考驗,他依然對天主的愛毅力不搖,因為他從聖體聖事中獲得了很大的祝福、鼓勵、安慰、勇氣、智慧等等。聖體聖事更是幫助了他與聖座(教會之長伯多祿的繼承人)緊密的聯繫著,猶如葡萄枝不能離開葡萄樹那樣的聯繫。剛恆毅樞機接受教會的派遣,猶如當初耶穌派遣門徒那樣走進狼群裡去。

剛恆毅樞機深受聖保祿的影響,尤其天主的愛滿滿充滿著他整個的生命,天主的愛催迫著他去見證天主的愛,因為剛恆毅樞機不得不把他從天主哪裡所經驗到的一切,從福音裡所聽見、所看見的一切去告訴更多的人,因為他明白聖保祿所說的「若不傳福音就有禍」的意思,指的就是福音必須被廣傳,猶如洗者若翰向自己的門徒指出耶穌就是默西亞, 深怕福音沒被傳出去給人類和世界,以致人了與世界處在幽暗之中。

剛恆毅樞機首先是一個祈禱的人,屬靈之人。這麼描繪剛恆毅樞機的人生,那是因為他確實把天主放在生命的最前線,最優先的位置上。他也是一個愛教會的人,因為他為了福音的緣故,學習放下自己的各種人性的傲慢與自大,猶如梅瑟在米德楊牧放羊群時,脫掉鞋子(意即放下個人的自以為是等等),在教會內(天主的葡萄園裡),忠心地服務教會,任勞任怨地犧牲自己,為的就是愈顯主榮。

主徒會雖然是剛恆毅樞機所創立,但是他自己依然是屬於教區的神職,而不是修會的會士。無論是教區神職或修會會士都好,剛樞機以他的生命和聖召積極地表達及見證了福音的喜訊,更是以傳教士的使命精神,把他所熱愛的天主和教會帶到所在的地方。

對主徒會的神父和修士而言,會祖的傳教與靈修是建立在聖體聖事及孝愛聖母的基礎上。他自幼就受到了聖人們聖德的吸引,更是受到了福音的光照,加上家人對他的培養與支持,經過教會的積極栽培,即使在修道的過程中困難重重,最終突破了各種的障礙。因此,一個不能否認也必須加以強調的就是剛恆毅樞機確實在聖體聖事及對聖母的孝愛,獲得了滿滿的力量和祝福。

此外,我們也從剛恆毅樞機的藝術傑作看到了他的內在的沉澱。在剛恆毅樞機的各種藝術品裡,他非常深入地透過藝術彰顯了個人與基督結合的關係。剛樞機的藝術彰顯了天主就是與人同在的唯一真神。無論在人的雕塑像,或者各種的經過他手中的創作,都可以感受到天主也是入世的、懂人心的天主。

如今,他老人家已經安息在主的懷中64年之久了。教會也開始了對他的研究,修會也在多年前響應了教會的對剛恆毅樞機的聖德的肯定,而推廣了對剛恆毅樞機的敬禮祈禱文。我們相信他老人家在天主台前是一個有恩寵的基督的僕人。所以,在今天剛樞機逝世64週年的紀念日里,也邀請所有的基督徒一起向天主獻上感恩。

在這裡也邀請大家一起誦念剛恆毅樞機敬禮祈禱文:

慈愛的天父,
祢召選了剛恆毅,
使他成為模範的牧者、
幼小貧苦的庇護、偉大的中國傳教士、
普世福傳的舵手、世界和平的使者。
求賜恩寵,使我也成為忠實的主徒,
為教會及世界服務。
求祢顯揚祢的僕人剛恆毅,
並因他的代禱賜我所求的恩惠。

(靜默片刻,獻上祈禱意向)

以上所求是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之名。阿們。

(天主經,聖母經,聖三光榮頌各一遍)

以上禱文,系根據教宗烏爾班八世批准的法定格式所撰寫,且獲得公高底亞─波德諾內教區(剛恆毅出生及安眠之教區)主教的核准。

圖片提供:cddmalaysia.com

收看相關節目:

談說天地:
主徒會第一位被派遣到北美福傳的會士

談說天地:
剛恆毅樞機的中國教會觀

相關資訊:

主徒會在北美

天主教主徒會馬來西亞會省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信與祈求】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 
【人子來臨時,能在世上找到信德嗎?】
(路18:8)
 

有一個寡婦,走到法官前,希望他能夠為她伸冤。可惜,這位法官本身也是一位不義的法官,自然不會理會她。寡婦,身份卑微,她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堅持不停地哀求和控訴。最終,這位法官即使不義,也因為不想再被煩擾 而答應了寡婦的訴求。  

2015年聯合國氣候大會的目標,是把全球升溫控制在1.5度內,否則就可能發生不可逆轉的生態災難。然而,現時地球升溫已經超過1.2度了。面對今天的生態危機,固然我們自己首先要作出改變,實踐環保,關愛自然。但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一己之力,何其渺小?」。  

說到環保,很多人都會馬上想到一些實際的行動。不過作為基督徒,應常把祈禱放在首位。祈禱一方面幫助我們生態皈依,是實踐環保的動力來源之一。另一方面,就是因為人的有限,我們要把自己及世界交托給天主,以祂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困難。  

這需要我們做好自己,同時懷著堅定的信德,不斷祈求。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我們深信,為祢來說,一切都是可能的。求聖神幫助我們,堅強我們的信德,與一顆恆久的心去祈禱,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聖座聖赦院開設「信友辦告解」學習班

「我直接和天主交談」;「我有過負面經歷」;「那司鐸還不如我呢」;「我很害羞説出自己的罪過」:這些是許多信友提出反對辦告解聖事的理由。為幫助信友更加瞭解這件聖事,聖座聖赦院為司鐸舉辦的學習班於10月13日下午開課,主題為「你的罪赦了:今日舉行告解聖事」。

在開課典禮上,聖赦院院長皮亞琴扎(Mauro Piacenza)樞機發表演講。樞機强調告解聖事的3個主要方面,都與三超德相關。

信任天主的舉動

首先,告解是信任天主的舉動。樞機指出:「如果告解聖事作為信德的舉動而真正地活出來,就不會感到不適,因為在這聖事中,人的心靈蒙召立在天主面前、立在自己的造物主面前、立在曉得我們一切的那位面前。

這信德行為意味著,一方面知道基督命令祂的教會寬恕我們的罪,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以信賴之情投入天父的懷抱。」皮亞琴扎樞機指著辦告解的信友們說:「我們很清楚,你們來不是為我們,而是為基督,在這層意義上,聽告解的司鐸也履行了信德的行為,他看到了懺悔者的信仰見證。毋庸置疑,告解也是天主信任人、信任我們每一個人的行為,祂信任祂的教會和祂的司鐸,委託他們照看祂的羊群。」

告解也是望德的舉動

其次,告解也是望德的舉動。樞機解釋說:「通過告解,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上主的幫助,而且這件聖事不斷幫助懺悔者向新生命敞開心智。這望德的舉動也著眼於永生。因為在世俗化的環境中,超自然的視野被棄置在主觀信念的範疇,幾乎完全喪失了對自己行為的重要性的認識,甚至對進入永生的認識。因此,如果修和聖事不被理解,甚至表面看來沒有用途,這並不奇怪。」

告解是愛德的舉動

最後,告解是愛德的舉動。皮亞琴扎樞機認為:「如果天主對人的愛被看作是理所當然的,那麽再看看人對自己和對天主的愛就不是如此了。還有什麽能比“卸下內疚的負擔、用新的眼光看待現實和自己更好的呢?告解幫助人認識自己、真正愛自己及自我掌控,因此將自己奉獻給天主和他人。」

此外,這也是愛天主的一個行為:告解是向天主表明:「我們的愛、我們對罪的痛悔,以及回到祂身邊的一個方式。通過告解,能重新享見天主應受的光榮。」皮亞琴扎樞機提到:「所有籠罩世界的荒謬戰爭和助長戰爭的軍火商;每天成千上萬的生命受到壓制,甚至在母親懷中的生命;全世界數百萬人被剝奪了必需品,甚至食物;許多無辜的兒童遭暴行,等等。這些不都是冒犯造物主的罪嗎?」

告解實際上也是賠補。樞機强調的最後一個方面,即通過聖事向兄弟姐妹表明自己願意悔改。皮亞琴扎樞機總結道:「事實上,基督在塵世的光榮與祂王國的擴展相吻合,與所有認識祂、愛祂和服事祂的人的熱忱一致。」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在第50屆亞洲主教團協會大會發表視頻講話

圖片:Vatican Media

亞洲主教團協會於10月12日至30日在泰國曼谷舉行會議。在大會召開之際,教宗方濟各向全體與會成員發表視頻講話。

按此閱讀英語全文

教宗首先問候全體與會者,提及1970年亞洲主教團協會成立的日子。就在那一年,聖保祿六世教宗訪問了亞洲大陸,與廣大民眾會晤。教宗說:「那時的亞洲大部分是年輕人,亞洲是不同文化和宗教的發源地。」

教宗表示:「那時廣大的群眾從聽天由命的宿命中覺醒,度合乎人性尊嚴的生活;青年人也在覺醒中;多元文化的社會在覺醒,成為真正人民的團體。那意味著亞洲的教會蒙召以更真實的方式成為窮人的教會、青年人的教會和與其他各基督信仰團體對話的教會。」

教宗表示他會陪伴在曼谷舉行的會議:「這個會議是一個友愛的工作和共同交流思想的時刻。區域性的主教團定期聚會很重要,教會如此成長,在前進的旅程中得到加強。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是:天主聖神對亞洲的教會說什麼?你們又該如何回應?」

最後,教宗鼓勵主教們:「往前走,讓平信徒承擔起他們受洗時所領受的使命,常尊重每個人的獨特性。因為教會是大公的,不是整齊畫一;教會是普世的,尊重每個地方教會的特質。」

亞洲主教團協會大會在10月12日下午以感恩聖祭揭幕。在接下來幾天的會期中,主教們將討論他們所關切的問題。會議將閉門舉行,讓每位主教能自由發言。之後,將發表一篇大會聲明。接著,亞洲主教團協會將繼續舉行其它的慶典和會議。10月30日大會結束時,將發表最後文件,並在曼谷主教座堂舉行閉幕彌撒。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以下是真理電台的報導:

教宗公開接見:渴望是分辨我們方向的指南

2022年10月12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繼續以靈性分辨為要理講授的主題。這一次,教宗講解了「渴望」這個關乎分辨的因素,指出「分辨是一種尋找的形式,尋找則總是出於我們缺乏卻又熟悉的某件事。渴望是對一種圓滿的向往,這是永遠不會達致完全的圓滿,是天主臨在於我們内的標記」。

教宗首先解釋:「渴望源自拉丁語,意思是缺少星辰,缺乏指引生命旅程的參照點 ,這種欠缺引起痛苦和不足,同時也急於獲得所欠缺的善。於是渴望成了瞭解我在哪裡和要去哪裡的指南針,也是瞭解我是靜止不動還是正在前行的指南針。一個從來沒有渴望的人是一個靜止不動的人,也許是病人,幾乎是死人。」

教宗繼續解釋:「渴望是有深刻含義的產物,在困難面前扛得住。他舉例說,一個人口渴,若不能馬上找到水,他不會因此而止步,放棄去尋找。只要能找到水喝,他準備做出一切犧牲。渴望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另一個例子是:一個青年渴望成為醫生,他必須付出努力,懂得放棄。必須設定限制,懂得說『不』,首先對其它專業說‘不’,也要對可能遇到的娛樂和能分心的事說『不』,但他的渴望使他能夠克服這些困難。」

此外,教宗提到:「耶穌在行奇跡之前,常詢問需要幫助的人有什麽願望。例如,祂問貝特匝達水池旁那個癱瘓的人:『你願意痊癒嗎?』我們要問,耶穌為什麽這樣說?」

「事實上,癱瘓者的回答揭示了一系列對痊癒的怪異抵制,這不只是他如此。耶穌的提問是邀請他澄清自己的內心,接納可能出現的在質方面的飛躍:不再把自己和自己的生活看成需要他人抬著走的一個癱瘓者。但床上這個人似乎並不那麽信服祂。」

教宗說:「通過與上主的交談,我們學會瞭解我們在生活中真正希望的是什麽。那個癱瘓病人是一種人的典型,他們說『是的,我願意』,但為他們的渴望什麽也不做。於是,願望成了幻想,不邁出一步來實現它,而是開始抱怨起來。但要當心,抱怨是一種毒藥,毒害人的心靈和生命,不讓你增長向前進的願望。你們要對怨言持謹慎的態度。若在家庭中出現抱怨,夫妻就會埋怨,而且彼此抱怨,子女抱怨父親,或者神父抱怨主教,或主教抱怨其它許多事情……。不能如此,如果你們發現處在抱怨中,就要當心,這幾乎是罪,因為它不讓渴望增長。」

教宗著眼於我們所處的歷史時刻指出:「如果說一方面似乎助長最大程度的選擇的自由,同時又消耗掉渴望,使其淪為一時閃過的念頭。數以千計的提議鋪天蓋地落在我們頭上,能使我們分散注意力,失去真正想要的東西。想想年輕人,比如說,他們手裡拿著手機在搜索,在看……,可是,你是否停下來思考?許多人感到痛苦,因為他們不知道對自己的生活有什麽願望;也許他們從未碰觸過自己最深層的渴望。由此,一個人的生命會在各種嘗試和思謀策劃之間度過,永遠不會有任何結果,並錯過寶貴的機會。如此,一些改變,儘管在理論上有這個願望,但當機會出現時,却從未去實施,缺乏把事情做到底的强烈願望。」

教宗問道:「今天,如果耶穌問我們『你願意我為你做什麽?』我們會怎麽回答。」教宗給出他的回答:「也許,我們終於能求祂幫助我們認出祂的深切渴望,也就是天主放在我們心中的渴望。上主也許賜予我們認出這渴望的力量,為使我們參與祂的圓滿生命。這實際上是天主對我們的渴望。」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