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漢樞機2021年將臨期牧函:日新又新迎基督

圖片:天主教香港教區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

踏入十一月末,教會新的禮儀年開始,從將臨期的禮儀及佈置,引人領悟到聖誕節臨近,教會以期待和喜悅的心情,準備迎接主耶穌降生及祈盼祂的再來。將臨期不僅以聖誕節為中心,也與其他慶節有關,具有深遠意義。我現嘗試透過三個慶節,介紹將臨期的意義及相關靈修。

將臨與聖誕節

基督第一次顯示自己,是祂降生成人;教會為了有效地預備慶祝主耶穌的來臨,以及深化基督徒的靈性生活,慣於聖誕前四周鼓勵信眾悔罪更新,包括領受修和聖事、克己和齋戒;禮儀讀經提供三位偉大主保的經文,即依撒意亞先知、若翰洗者及聖母瑪利亞,以默想基督的來臨;除瞻禮日外,獻祭所用祭衣採用紫色,象徵懺悔和期待。這一切皆為提醒我們,以喜悅和淨化心靈準備自己,迎接基督的降生。

教會把聖誕節訂定於十二月廿五日舉行,生活在隆冬的人們盼望冬至後日長夜短的日子快來,而耶穌的誕生打破罪惡的黑暗,猶如旭日東升光照普世一樣。人除非獲得救贖,生命始有意義,聖誕節的慶祝,實有助促進我們與主及與教會的團結共融。

將臨與主受洗節

基督繼而以隱藏於聖言祈禱及聖事內的方式,特別是透過洗禮臨於我們個人及團體中。為更進一步歡迎準備基督的來臨,教會有主顯節之設,俾信眾慶祝耶穌以光從東方遠處引領三位賢士前來欽崇救世主。教會隨之慶祝主受洗節,以提醒我們蒙召受洗歸於基督,脫離罪惡,一如將臨期準備基督來臨的悔罪更新。教會也為慕道者預備復活節領洗,正如聖保祿宗徒所寫的《羅馬書》第六章教導,要不斷以今日的我更新舊日的我,以期達到「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生活」(迦拉達書2:20) 的境界。

受洗使我們成為基督奧體的肢體,激勵我們透過祈禱、聆聽聖言和參與感恩祭,深化信仰生活。在堂區大家庭,我們與其他成員一起,成為積極的基督徒,努力福傳。這也是教區多年來為候洗者和教友在四旬期作出靈性培育的意義;而堂區亦要更新,特別是與青年同行,關愛弱小和窮人。

將臨與復活節

在初期教會,復活節是教會唯一的慶節,也是禮儀的中心。每個主日或節日都可稱為「小復活節」,恆常慶祝,直到永久而圓滿的「大復活節」,即基督的末日來臨。因此教宗方濟各呼籲:「基督的復活不是一件停留在過去的事件;它有貫穿這世代的生命力。」(《福音的喜樂》, 276) 既然復活節不祇是紀念,且是聖事,故要求我們把出世的精神與入世的責任融合一起,運用畢生的努力不斷預備,使自己和全人類及宇宙萬物,堪當迎接基督於世界終結時的圓滿來臨。所以整年每一週該是將臨期,我們的一生也該是一個「大將臨期」。

各位兄弟姊妹: 以上三個慶節所引伸出來的將臨意義,互相連接,它們不但鼓勵我們教區內團體和個人加深靈修生活,也積極參與目前教區所推動的堂區更新運動。就讓我們大家善用今年的將臨期,坐言起行,悔改更新,勤領修和和聖體聖事,熱心祈禱,勤讀聖言,致力福傳和關愛弱小,務使自己的靈修蒙主恩佑,日新又新。

感恩與祝福

自我們敬愛的楊鳴章主教於2019年初安息主懷,教宗方濟各隨即任命我為香港教區宗座署理,至今快將三年,我感到自己有如處身「將臨期」,故一直為教區福祉祈禱,期待新主教早日誕生。

在這段日子,香港經歷了「社會事件」及新冠病毒疫情,社會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前者,社會出現撕裂及政治制度改變,引起不少信眾和市民擔憂焦慮,教區也希望協助治療傷口。至於疫情,教堂及相關機構的活動幾近停頓,彌撒聖祭也不時需以網上進行;目前禮儀和宗教活動逐漸恢復,儘管仍需遵照限聚令。然而,網絡使本地教會與世界各地互動,共享神益。在此,我深謝教會內聖職人員、修會會士及教友的關愛、包容和支持。

我感謝天主對香港教區的眷愛,也向教宗表達謝忱。教宗方濟各於七年前委任了楊鳴章、李斌生、夏志誠三位新主教;現今又委任周守仁司鐸為新首牧。我衷心祝福香港教區,求主恩佑教區,在新牧的領導下,常能共融團結,努力福傳,使眾人「獲得更豐富的生命」(若望福音10:10)。

天主保佑!

香港教區宗座署理
+湯漢樞機
2021年11月21日基督君王節

來源:天主教香港教區

2022年世界和平日文告主題:「教育、工作、世代間的對話」

圖片:vatican.va

今天如何建設一種持久的和平?教宗方濟各在下屆世界和平日文告的主題中,識別出3個極具現實意義、應予以反思和行動的領域。下屆,即第55屆世界和平日將於2022年元旦舉行,文告的主題為「教育、工作、世代間的對話:為建設持久和平的途徑」。

宗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在11月13日發表文件,指出在2021年為「戰勝今日常佔優勢的冷漠、丟棄和衝突文化」而提出的「關懷文化」之後,教宗方濟各為明年提出要應對當今和未來需求的一個新課程。透過這個主題,教宗邀請世人「以信德的眼光解讀時代的徵兆,使這變更的方向喚起新的和舊的問題,它們的相互對照是理所當然,也是必要的」(2019年12月21日與聖座各部會首長互賀聖誕佳節機會上的講話)。

從這3個識別出的領域出發,我們能夠詢問自己,教育和教養如何能建設持久的和平?世界上的工作是否或多或少地回應人類對正義和自由這至關重要的需求?不同世代的人彼此是否真的團結互助?他們相信未來嗎?在這個背景下,各群體的政府是否且以何種措施來確定和解的視野?

需要一提的是,世界和平日的建立是基於聖保祿六世教宗1967年12月發表的訊息,並於1968年1月首次舉行。當時正值越南戰爭時期,因此藉著建立世界和平日,祈願停止衝突。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有聲聖經《路加福音》【廣東話】

圖片: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主教座堂有聲聖經福音篇:
「路加福音」

「我的靈魂頌揚上主,我的心神歡躍於天主,我的救主。」(路1:46-47)

有別於其他福音書,「路加福音」詳細記載耶穌誕生及童年生活。並細數耶穌的族譜,力証祂是天主的兒子。

讓我們以喜樂的心情去迎接救主降生的「將臨期」。同時,一邊聆聽「路加福音」,一邊細味耶穌憐憫世人,特別是那些被社會唾棄的人;讓我們在這普世歡騰的日子、仿效主耶穌、學習關愛別人。

陳志明神父
2021年11月23日

按此收聽

聲演

耶穌:湯漢樞機
天主:陳志明神父
旁述:殷灝峰神父

匝加利亞:許紹雄(公教藝人)
依撒伯爾:羅蘭(公教藝人)
聖母瑪利亞:張德蘭(公教藝人)
西滿/伯多祿:張衞健(公教藝人)
洗者若翰:蔡雅各(公教藝人)

先知/經師:區嘉為執事
斐理伯:李漢傑執事
西默盎:譚詠強執事

執事候選人
劉南山
鄭德烈
單家亮

主教座堂
張宇頌
蘇權國
袁麗儀
蘇 玥
劉嘉豪
伍詠雯
馮務毅
等共同聲演

歌詠: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歌詠團
風琴伴奏:梁展源

來源: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宗座生命科學院:協助自殺不是解決痛苦的對策

由於一場交通事故,一名化名為馬里奧(Mario)的意大利男子從肩膀以下四肢癱瘓已有11年之久。他於2020年8月份提出協助自殺的請求,日前馬爾凱大區醫療衛生當局倫理委員會予以批准。

這是意大利自2019年憲法法庭裁定協助自殺在若干情況下合法的判決後,首次給協助自殺的個案開綠燈的例子。依照憲法法庭的判決,若干合法協助自殺的情況包括:慢性且不可逆的症狀造成了當事人認為無法忍受的痛苦。

宗座生命科學院(Pontifical Academy for Life)於11月23日針對這個案件發表聲明,指出「決定結束生命的課題十分棘手又倍受爭議」。「當地倫理委員會討論後給馬里奧的協助自殺開綠燈的消息,值得深入探討」。然而,由於得不到患者臨床情況的醫學細節,相關的探討只能局限於「若干一般性意見」。

這份聲明首先表示,「我們絕不能低估馬里奧病情的嚴重性。」同時,宗座生命科學院也提出幾個值得反思的問題:面對類似的苦難,最適當的對策難道是鼓勵他人自殺?這對醫生救急扶傷的誓言產生了什麼影響?幫助某個人死亡可以變成常態嗎?

聲明寫道:「我們必須捫心自問,我們真正為所有人的性命負起多少責任。對我們來說,最有說服力的方法似乎是按照善終護理治療的邏輯去照顧他人,其中涵蓋了可能要暫停在醫護團隊的關係中所有患者認為不適當的治療。」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大聖若瑟默默守護每一個人

圖片:vatican.va

2021年11月24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繼續有關大聖若瑟的要理講授。當天的主題為大聖若瑟在救恩史中的角色。教宗藉此機會講述了天主眼中真正重要的事,並敦促我們每一個人彼此照顧,一如大聖若瑟對耶穌和聖母瑪利亞做的那樣。

福音記載,耶穌被稱為「若瑟的兒子、木匠的兒子」(參閱:路三23、四22;若一45、六42;瑪十三55;谷六3)。教宗指出:「瑪竇和路加這兩位聖史都講述了耶穌的童年和祂的族譜;當他們談到若瑟時,並未稱他是耶穌的生父,但無論如何尊敬他是耶穌名義上的父親。聖史瑪竇讓我們理解到,雖然大聖若瑟的形象顯得有些邊緣化、小心謹慎地站在第二線,但他是救恩史核心」的一個環節。教宗觀察到,聖母的淨配大聖若瑟妥善扮演他的角色,從不想要引人注目。」

教宗引用了《以父親的心》宗座牧函,邀請眾人思索:「我們的生活與普通人的彼此交織、互相扶持,他們經常遭到遺忘,不會出現在報章雜誌的版面上⋯⋯多少父親、母親、祖父母和老師 以日常不起眼的舉動向我們的孩子展示如何藉由調整習慣、舉目仰望和熱切祈禱來應對並度過危機。多少人為眾人的益處祈禱、奉獻並轉求。」(參閱:1號)

「大聖若瑟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人人都能在大聖若瑟身上找到一個悄然經過的人、日常的身影、謹慎而沉默的臨在,以及艱難時刻的代禱者、支持者、引路人。」教宗闡明:「大聖若瑟提醒我們,所有看似不為人知或『站在二線』的人,其實都在救恩史中扮演了無可比擬的重要角色。世界需要這些男女:他們站在第二線,卻支持我們每個人生活的發展;他們以祈禱、以榜樣、以教導支持我們的人生旅途。」

此外,教宗也談論了大聖若瑟生命中的另一個重要面向。「路加福音記載,大聖若瑟守護著耶穌和聖母瑪利亞。因此,他也是教會的守護人,因為教會是基督奧體在歷史中的延伸。大聖若瑟作為守護人的這個層面,高度呼應了《創世紀》的記述。當時,天主要加音為亞伯爾的性命給個說法時,加音回答說:『難道我是看守我弟弟的人?』大聖若瑟似乎想要以生命告訴我們,我們始終蒙召把自己看作我們弟兄姊妹的守護人,守護我們周遭的人,守護那些上主通過人生境遇託付於己的人。」

「當今社會被稱為『液態社會』、甚至是『氣態社會』,因為現在似乎沒有任何事是堅固的。然而,在這樣的社會裡,大聖若瑟的事跡提供了格外重要的指示,也就是『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教宗解釋道:「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由關係所構成,降生成人的天主子選擇了關係的道路、歷史的道路。缺乏關係,很多人會感到孤獨,少了前行的力量和勇氣。」

在要理講授的結尾,教宗向大聖若瑟獻上祈禱,求他護佑這些人和我們大家,願大聖若瑟成為我們的同盟、朋友和支持。

圖片:vatican.va

當天上午在要理講授開始以前,教宗先來到聖伯多祿大殿,問候在那裡參加公開接見活動的意大利朝聖團。教宗問候意大利聖文生大家庭的朝聖團,感謝他們在疫情期間在把希望帶給在醫院、監獄、收容中心和偏遠地區最孤獨的人,讚許他們為「走出去的教會」做見證。對於若望保祿二世協會的朝聖者,教宗方濟各勉勵他們「效法這位聖教宗,努力理解並接納天主聖愛」。另外,意大利暴力受害者協會的成員也在現場,教宗感謝他們協助並支持那些遭受虐待的人,期盼他們的榜樣能激發每個人的熱忱,讓暴力受害者得到保護和聆聽。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更多「聖若瑟年」資訊

教宗激勵青年:勇於夢想,心懷耶穌,共度生活難關

圖片:vatican.va

2021年11月21日,教宗方濟各早晨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慶祝基督普世君王節,當天普世教會也慶祝教區級的普世青年節,教宗在彌撒講道中指出了基督的兩個形象,第一個形象是在聖若望的《默示錄》和讀經一中達尼爾先知所預言的,「祂要乘雲降來」;第二個形象是,基督站在比拉多面前說:「我是君王」。

教宗在省思這兩個形象時,首先鼓勵青年在「邁向2023年里斯本世界青年日的旅程中,停下來思考耶穌的這兩個形象」。

「祂要乘雲降來」

教宗解釋道:「第一個形象是駕雲而來的耶穌,這讓人聯想到基督在世界窮盡之時的榮耀降臨。」教宗說:「它使我們認識到,我們生命最後的裁判將屬於耶穌。祂乘雲而來讓我們安心,仿佛在說:『當風暴聚集在你生活的上空時,我不會丟下你獨自一人,我始終與你同在,我來會帶來明亮的天空。』」

「另外,先知達尼爾告訴我們,在夜間的異像中,他看到上主乘雲降來。」教宗鼓勵青年:「在夜間的異像中觀看,換句話說,即使在黑暗中也要讓你們的眼睛保持明亮。」教宗說:「在我們心中所承受的或是在我們的周遭看到的任何黑暗中,絕不要停止尋求光明。」

接著,教宗說:「青年被賦予一個激動人心並具挑戰的使命:在我們周遭的一切似乎都在崩塌的時候要挺身站立;成為哨兵,準備在夜晚的異像中看到光明;在廢墟中成為建設者;有夢想的能力。感謝你們,因為在一個只考慮眼前利益、傾向於扼殺宏偉理想的世界裡,你們沒有失去夢想的能力。這有助於我們成年人,也有助於全教會。」

「我是君王」

在講到耶穌在比拉多面前說「我是君王」的第二個形象時,教宗描述我們是如何「被耶穌的決意、祂的勇氣和祂絕對的自由所震撼」。教宗解釋:「耶穌沒有隱藏祂的身份、沒有掩飾祂的意圖、也沒有利用比拉多為祂開脫的借口。祂以源自於真理的勇氣回答說:『我是君王。』祂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教宗接著解釋:「通過跟隨耶穌和内心的自由,我們看到生命的真實面目,而不會被當下的時尚和消費主義的光鮮亮麗所矇騙。我們在這裡不是為了被世界的歌舞昇平、光彩奪目所迷惑,而是為了掌握我們的生命,咬牙度過生活的難關,好使生命達至圓滿。這樣一來,有了耶穌的自由,我們就能找到逆流而行所需的勇氣。」

在結束講道時,教宗鼓勵青年:「要對真理充滿激情,這樣,你們就可以懷著你們的夢想說,『我的生活不被世界的思維方式所俘虜,我是自由的,因為藉由正義、愛及和平,我與耶穌一起為王』。」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大自然靈修:普世基督君王節【天地君王】福音經文反省

普世基督君王節

【我是君王。我為此而生,
我也為此而來到世界上,為給真理作證。
(若
18:37

今天的福音是耶穌被補後,在總督府比拉多和耶穌的一段對話。耶穌直接承認了祂是君王,祂為此而生,也為此而來。不過祂的國並非這個世界,他來是為了給真理作證,把世界帶進天主的國。

如果翻開若望福音第一章,我們就能大概了解到耶穌基督君王性的身份:因為萬有是藉著衪而造成的(若1:3),所以祂理應對世界擁有絕對的權力,不過祂並無意奪取世界稱王,而是執著於把天主的光,天主的真理帶給世界。

不論若望或耶穌都強調,耶穌降生成人,是為了世界,而並非只為了人類。那是因為天主固然因為愛創造了世界,祂更希望透過耶穌使萬有與自己重歸於好,整個的圓滿居住在祂內(1:20)。

耶穌以祂的生活、教導和十字架,使我們能在現世領略到天主的真理,只要我們選擇接受,天國的門就會為我們打開。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
祢既是世界的君王,
也是世界的慈父。
求讓我們追隨祢的聖子耶穌,
把真理傳遍地極。
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
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美國主教團通過關於聖體聖事的文件

經過一年多的激烈討論後,美國天主教主教團在2021年11月17日在巴爾的摩舉行的全體會議中通過了一份概述和重申關於領聖體的天主教會訓導的文件,其中沒有提及墮胎問題或禁止那些擁護相關選擇的政治人物領聖體的情況,這些問題在今年6月的會議上已經提出。

這份文件的主題為「聖體聖事在教會生活中的奧秘」,主教們以222票贊成、8票反對、3票棄權的結果予以通過。這種絕大多數贊成票的結果凸顯出在主教們内部發生的變化,因為在6月的會議上對於是否撰寫這樣的文件還有不少爭論。

按此閱覽
「聖體聖事在教會生活中的奧秘」
英語文件

根據最初的意願,在文件的内容中,應對那些表明自己是天主教徒、卻違反教會訓導的政治人士能否領聖體作出指示。這些政治人士支持贊成墮胎或被一些主教視為「傷害」教會肢體的立法,如安樂死和同性者結合。但這個問題會在美國主教内部造成嚴重分裂,於是聖座透過教義部長拉達里亞(Luis Francisco Ladaria)樞機的一封信函表達憂慮,同時邀請對話和聆聽。

駐美國宗座大使皮埃爾(Christophe Pierre)總主教在美國主教團這次大會開幕禮的講話中,也特別强調對話和聆聽,僅「聆聽」這個詞就重複了17次。皮埃爾總主教邀請主教們「不要將聖體聖事當作提供給少數特權人士的事情」。此外,也有不少樞機和主教在這段時期表示擔心,認為這件紀念基督祭獻的聖事會被利用,當作繼續進行政治論戰的武器。

在幾位主教提出在言詞上做些修正後,主教們最終幾乎一致同意批准這份由一個教義委員會起草、長達26頁的文件。文件中,既未提及禁止天主教徒政治人士領聖體,也未明確涉及墮胎問題。但文件强調,信奉天主教的公衆人物具有「特殊責任」,使自己的立場「符合信仰及教會的道德觀」,承認並促進未出世的生命。

文件引用聖保祿的書信、教宗的訓導和美國主教團以往的文件,説明「領受了基督的聖體聖血、但處在大罪的狀況,這是一種矛盾的情況。一個人因自己的行為破壞了與基督及其教會的共融、卻領受了聖體,他的行為不一致,是在要求取消和拒絕聖體。 可見這是自相矛盾,所表達的是一種實際上已經破裂的共融」。

因此,每位主教的任務是,「糾正那些與教會可見的共融和道德法則相對立的公開行為的情況」。眾基督徒則應邀「為人類家庭服務,扶持人的生命和尊嚴,包括所有弱勢群體:未出生的兒童、移民和難民、種族不公不義的受害者、病患和年長者」。

此外,文件也重申聖體聖事的意義,這在於由基督所建立,上主真實臨在其中。許多天主教徒對這件聖事的回應和瞭解都在下降,在實施方面也受到了疫情的影響。

有鑒於此,聖保羅總教區的科曾斯(Andrew Cozzens)主教在6月的會議中提出一項計劃,並在這次秋季會議上得到確定,這是一項為期三年、推動聖體聖事的倡議。在這段行程中,將舉行有關的講學和牧靈活動,建立一個新網站,並派遣一個50位司鐸組成的團隊前往50個州,在那些地方宣講聖體聖事的重要性。這項運動將在2024年6月舉行的全國聖體大會上達到高潮。

此外,美國主教們在巴爾的摩的會議中也以230票贊成、5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修訂《達拉斯憲章》(Carta di Dallas)的提案。這份文件旨在保護青少年,在爆發了神職人員戀童癖的醜聞後,美國教會於2002年在德克薩斯公布。如今事隔將近20年,美國主教們同意更新這份文件,依照教宗方濟各這幾年的指示,在處理侵犯個案上引入新要素。

Charter for the Protection of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對兒童和青年保護憲章)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USCCB 美國天主教主教團

 

《眾位弟兄》通諭導讀(十):第八章 宗教為世界的兄弟情誼服務

《眾位弟兄》通諭導讀(十)
第八章 宗教為世界的兄弟情誼服務

按此下載《眾位弟兄》通諭【中文版】

「身為信徒,我們如果不對眾人的天父開放,就沒有堅實而穩定的理由呼籲兄弟情誼。」(272)

教宗方濟各在通諭最後一章討論宗教如何為兄弟情誼服務。教宗指出,不同宗教都承認人的價值,即每一個人都是蒙召成為天主子女的受造物,並為建立兄弟情誼和捍衛社會正義作出寶貴貢獻。不同宗教之間的對話的目的是建立友誼、和平與和諧,並本著真理和愛的精神分享道德和靈性的價值觀和經驗。

身為信徒,我們如果不對眾人的天父開放,就沒有堅實而穩定的理由呼籲兄弟情誼。唯有作為兒女、而非孤兒的意識,才能使我們和睦共處。因為單憑理智,雖然使人覺知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共處,相互尊重,但卻不足以建立兄弟之情。

我們必須讓積累了多個世紀經驗和智慧的宗教傳統給世人提出觀點以供反思。因此,儘管天主教會尊重政治的自主權,但不會將自己的使命限制在自己的領域內。相反,在建設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時,教會不應該置身事外,應喚醒人們精神的力量,好能豐富整個社會生活。的確,宗教神長不應參與政黨政治,因為這是平信徒的範疇,但是他們也不能摒棄生活的政治面向,包括持續關注共同福祉和人類的整體發展。

教會為天主藉其他宗教的作為感恩,絕不摒棄這些宗教裡真實和神聖的因素。對基督信徒來說,人類尊嚴與兄弟情誼的根源在於耶穌基督的福音。基於這福音,基督信仰的思想和教會的行動最重視關係、與他人的神聖奧祕相遇、與全人類達成普世共融,以此作為眾人的使命。

在兄弟情誼與和平的道路上,有一項不可忘記的基本人權:所有宗教信仰者的宗教自由。教宗認為,宗教之間的和平之路是有可能的。作為信徒,我們必須回到我們的根源,以便專注於最重要的事:欽崇天主、關愛近人,避免我們的某些教義在被斷章取義的情況下,成為對其他人的蔑視、仇恨、仇外心理和否定。事實上,暴力並非源自宗教的基本信仰,而是由於這些信念遭扭曲。

宗教信仰主張人類生命神聖不可侵犯,讓我們認識到人類的基本價值,因著這些價值,我們能夠而且必須合作、建設和對話、寬恕和成長。

宗教領袖蒙召成為真正的『對話者』,不是以中介人的身分,而是以真正的調解人身分參與建設和平。我們每一個人都蒙召成為和平的締造者,團結而不分裂,消除仇恨而不是堅持仇恨,開闢對話的道路,而不是築起新牆!

最後,教宗重申他與大伊瑪目泰耶伯共同提出有關和平、正義與兄弟情誼的呼籲,並提到真福嘉祿.富高,他透過與弱小者站在一起,成為眾人的弟兄。

參考資料:方濟各,《眾位弟兄》通諭,2020 (第八章,271-287節)

按此閱讀
《眾位弟兄》通諭導讀系列

來源: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眾位弟兄》通諭導讀系列

按此下載《眾位弟兄》通諭【中文版】

2020年10月3日,教宗方濟各在意大利亞西西聖方濟各大殿的地下墓穴主持了彌撒聖祭,並在這位貧窮的亞西西聖人墳墓前面簽署了他的第三道通諭《眾位弟兄》。這份文件談論兄弟關係和社會友情,新通諭的名稱則取自聖方濟各的話語。為幫助大家明白通諭的內容,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特意推出《眾位弟兄》通諭導讀系列,歡迎閱讀及分享。

通諭導讀(一):通諭簡介

通諭導讀(二):導言

通諭導讀(三):第一章 封閉的世界陰霾

通諭導讀(四):第二章 街道上的外鄉人

通諭導讀(五):第三章 思索並締造開放的世界

通諭導讀(六):第四章 向整個世界敞開心胸

通諭導讀(七):第五章 治國良策

通諭導讀(八):第六章 對話與人際友愛

通諭導讀(九):第七章 重新相遇交流之路

通諭導讀(十):第八章 宗教為世界的兄弟情誼服務

《眾位弟兄》官方網頁

閱覽更多教宗通諭及勸諭資訊

Secured By miniOrange